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姚永樸 頁數(shù):216 字數(shù):130000 譯者:許振軒 注解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學研究法》是桐城派末期主要作家姚永樸任北京大學教席時所撰寫的文學研究教材,也是一部繼劉勰《文心雕龍》以后有關中國文學研究的理論力作。《文學研究法》不僅在新、舊學術交替之際試圖以桐城派古文的“義法”說,重新闡釋文學的原理,以適應時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經(jīng)史傳統(tǒng)之學,從語義、語用及篇章結(jié)構、風格等方面,對作為“雜文學”特征的中國文章學體系的建構作出了有益的探討與貢獻。吳孟復先生稱此書為“中國之‘篇章語言學’與‘文章學’也”(《書姚仲實先生<文學研究法>后》),是切合實際的。
作者簡介
作者:(清朝)姚永樸 校注:許振軒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
序
姚仲寅先生文學研究法序
卷一
起原
根本
範圍
綱領
門類
功效
卷二
運會
派別
著述
告語
記載
詩歌
卷三
性情
狀態(tài)
神理
氣味
格律
聲色
剛?cè)?br />奇正
雅俗
繁簡
疵瑕
工夫
結(jié)論
桐城姚仲實教授傳
書姚仲實先生文學研究法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答尉遲生書云:『愈所能言者,皆古之道?!淮鹄钚悴艜疲骸河居诠耪?,不唯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讀吾子之辭,而其得所用心,將復有深于是者,與吾子樂之,況其外之文乎?』題歐陽生哀辭后云:『愈之為古文,且獨取其句讀不類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之道也。古之道不茍毀譽于人?!挥墒瞧溟T人李南紀(漠)作昌黎集序,遂有『文者貫道之器』之說。此外如柳子厚(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云:『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粓蟠搠鲂悴艜疲骸菏ト酥裕谝悦鞯?;學者務求諸道而遣其辭;辭之傳于世者,必由于書。道假辭而明,辭假書而傳?!粓笤愋悴疟軒熋麜疲骸盒悴胖居诘?。道茍成則勃然爾,久則蔚然爾?!?/pre>編輯推薦
《文學研究法》由黃山書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