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黃耀華 編 頁數(shù):198
Tag標簽:無
前言
1492年,我國正處在明朝時期。當時,無論是經(jīng)濟、軍事、農(nóng)業(yè)或是制造業(yè),我國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那一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剛剛踏上美洲的土地,那里的原住民仍處在奴隸社會時期。然而,經(jīng)過短短的五百余年,美洲這片大地卻發(fā)展出了現(xiàn)今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它有著世界一流的科技、軍事、經(jīng)濟實力,有著“一覽眾山小”的國際地位。你是否會好奇,究竟是哪些事件、哪些人物在改變著美國的歷史,使美國能夠在幾百年的時間內迅速蛻變?編者廣泛搜集資料,以時間為主線,挑選出影響美國歷史發(fā)展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以簡潔、輕松的風格編寫了《美國簡史》一書。希望青少年朋友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要只是流于表面地去看這些事件和人物,而是能夠透過表面,看到其中的精神實質。例如,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的經(jīng)過,看見他身上勇于冒險的精神;通過了解早期來到美洲的殖民者的種種遭遇和他們的思想變化,看見他們身上的開拓精神;通過了解以華盛頓為代表的第一批美國領袖發(fā)表《獨立宣言》的過程,看見他們追求獨立和自由的精神;通過了解南北戰(zhàn)爭的慘烈進程,看見以林肯為代表的美國北方人民渴望平等的精神;通過了解以羅斯福、肯尼迪為代表的美國總統(tǒng)的施政綱領,看到美國務實的精神;通過了解以愛迪生為代表的美國科學家和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看到他們身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為這些精神才是促使美國發(fā)展的真正動力。雖然我們國家在綜合實力上和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這本《美國簡史》能給青少年讀者們帶來有益的啟示。編者
內容概要
比起四大文明古國,美國的歷史很短,五百年前,它還是一片蠻荒之地;一百多年前,它還在實行殘酷的奴隸制度。然而,如今的美國卻站在世界的巔峰傲視群雄,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相信您讀完這本《美國簡史》之后,心中自然會有答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殖民時期以前 美洲土著的快樂生活 ——早期的美洲 好奇與冒險 ——哥倫布航?!〉诙隆≈趁駮r期 淘寶與瓜分 ——歐洲列國爭奪美洲 “五月花號”起航 ——第一批定居美洲的人 馬薩諸塞 ——北關殖民地的建立與發(fā)展 培根起義 ——動蕩的殖民地 反對《印花稅法》 ——從受壓迫到反抗 第三章 獨立運動時期 波士頓傾茶事件 ——獨立運動的導火索 槍聲,響徹世界 ——獨立戰(zhàn)爭第一槍 《獨立宣言》 ——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為了自由而戰(zhàn) ——獨立戰(zhàn)爭的進行與勝利 第四章 新的國家政府形成 費城奇跡 ——《聯(lián)邦憲法》獲得批準 喬治·華盛頓 ——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 漢密爾頓與杰斐遜 ——最初的黨派之爭 向英國宣戰(zhàn) ——第二次美英戰(zhàn)爭 門羅宣言 ——一美國外交的發(fā)展 安德魯·杰克遜 ——芙國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tǒng) 假民主,真侵略 ——印第安人的“淚水之旅” ……第五章 南北戰(zhàn)爭前后第六章 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時期第七章 對外擴張與“一戰(zhàn)”第八章 19世紀20年代~30年代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第十章 戰(zhàn)后美國第十一章 20世紀60年代以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最初的居民在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有一條白令海峽,把兩個大洲隔開。冰河時期,白令海的水面降低,白令海峽變?yōu)殛憳?,把兩塊大陸連接起來。這時,大量的動物穿過這條天然的通道,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qū)遷移到氣候溫和、食物豐富的美洲。當時以獵取猛犸、鹿類為生的西伯利亞東部的獵人便尾隨這些動物,抵達了美洲大陸。后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洶涌的海水重新淹沒了大陸橋,又隔絕了兩個大陸之間的聯(lián)系,使這些外來者成為獨立的美洲大陸的最初居民。印第安人除了因紐特人外,所有的美洲土著居民都被稱為印第安人。關于“印第安”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一種說法:當年哥倫布來到美洲的時候,誤把美洲當成了亞洲的印度,于是他便將此地的土著居民稱為“印度人”。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但此時這種錯誤已成為了習慣。為了與正宗的印度人相區(qū)別,于是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便將西班牙語“indios,'譯為“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起初,印第安人以游獵為生;后來,他們學會了采集食物;再后來,他們又學會了耕種。玉米、馬鈴薯、甘薯、南瓜和西紅柿之類,都是北美洲東南地區(qū)早期主要的農(nóng)作物。曾經(jīng)的文明當人們不再為食物發(fā)愁的時候便放棄了游獵生活,開始定居,于是逐漸形成了一些特有的人類文明。美洲比較著名的有瑪雅文明、阿德納與霍普韋爾部落文明等。公元前2500年,在尤卡坦半島生活著掌握高超建造技術、先進數(shù)學和天文歷法知識的瑪雅人。瑪雅人雖然不會使用銅鐵,卻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雖然不會飼養(yǎng)家禽家畜,卻能夠大面積地耕種玉米;他們長期觀測天象,掌握了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guī)律……1697年,最后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瑪雅文明從此湮滅。如今,人們只有從那些古瑪雅人的遺跡中去感受它曾經(jīng)的繁榮。公元前500年到公元400年,阿德納與霍普韋爾部落文明在俄亥俄以及伊利諾伊河谷的廣大地區(qū)興起。如今,在俄亥俄南部的高原地區(qū),仍有一座長約25英里的保存完好的蛇形土堤,它就是阿德納文明的遺存。印第安文化與西方國家的核心觀念——“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截然相反的是,印第安人的核心觀念是集體利益至高無上。印第安人認為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強調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認為只有個人的利益服從集體的利益,才能實現(xiàn)理想的社會。獨特的宗教信仰也是印第安人特有的文化產(chǎn)物。印第安人認為萬物有靈,這種靈性不僅存在于物體的外部,也存在于人的內心之中。外部的靈性是原始的權威力量,它監(jiān)護著每一個人;人們內心對外界的反應和愿望則可以使靈性的力量變得更為強大。根據(jù)“萬物有靈”論,印第安人敬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他們相信不同景物有不同的意義。例如,在霍皮人的眼中,谷物的顏色指引著生活的方向。每逢四季更替或某個節(jié)日,印第安人都可能會舉行宗教儀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主持儀式,只有那些被公認為具有上天賦予的超凡精神能量的巫師或術士才能成為儀式的主持。部落里的人們通過這些儀式來求助,來感恩,或者祈禱上蒼;有時候,他們也會通過這些儀式尋求指引、驅除邪惡、修復關系、獲取內心的安寧,等等。在儀式上,印第安人通常會把自己裝扮起來,禱告、唱歌、跳舞或講故事。生活在美洲的土著一直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片遼闊而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直到15世紀,歐洲人踏上了這塊大陸,兩個世界的文明便在這里產(chǎn)生了嚴重的沖突,美洲土著的快樂生活也從此結束了。1451年,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的熱那亞。1476年,哥倫布跟隨一支熱那亞船隊前往英格蘭。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他們的船遭到海盜的攻擊,船上的其他人慘遭屠殺。哥倫布跳海逃生,被一位漁夫救上了岸。隨后,他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投奔自己的哥哥,并在那里娶妻生子。當時,葡萄牙的航海技術十分發(fā)達。在這里,哥倫布學到了很多航海知識。后來,他隨船參加了多次的遠洋航行,曾到達過冰島。在學校念書時,哥倫布讀過畢達哥拉斯寫的一本書,這位大哲學家認為地球是圓的。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當時的歐洲有許多人都認同這個觀點。于是哥倫布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既然地球是圓的,那么應該可以找出一條去中國和印度的海上捷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