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隱廬詩

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潘伯鷹/著,劉夢芙/點校  頁數(shù):32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九四二年二月六日,馬來亞既盡陷日軍,新加坡危在旦夕。吾倉皇挈眷登舟,夜突圍,出孤島,繞道印度,間關(guān)歸故國,流寓渝州。時渝為戰(zhàn)時中樞所在地,四方流人萃焉。稍稍與三二文章老宿游。一日,過上清寺,有人隔馬路相呼,視之:巨顱、廣穎、短軀、西服,方目吾招手,則喬大壯翁也。旁一人中等身材,長袍,濃眉俊貌,眸子了然透眼鏡外,并駐足立。吾亟橫越馬路趨揖之。壯翁為通姓字,知即懷寧吾宗先生伯鷹。聞慕已久,不期而遇,喜驚路人。

作者簡介

番伯鷹(一九○四——一九六六),名式,字伯鷹,別署殼公,又號有發(fā)翁、卻曲翁,安徽懷寧人。少時從桐城吳闿生北江先生受詩古文辭,以穎秀稱。嗣入交通大學(xué),畢業(yè)后游日本。歸國后從長沙章七釗先生治邏輯學(xué),發(fā)表小說人海微瀾于大公報,聲名鵲起。曾任教于北平中法大學(xué)、上海暨南大學(xué)。日寇侵華,先生入川避難,寓居重慶,與詩友結(jié)飲河社,宣揚民族大義??箲?zhàn)勝利后還上海,值國共內(nèi)戰(zhàn),先生從章士釗、顏駿人、江翊云、邵力子四老北飛,斡旋和議。議卒不就,乃渡遼浮海,止于香港。一九四九年歸上海,任同濟大學(xué)及上海音樂學(xué)院教授,聘任為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參事,兼為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書法篆刻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xié)特邀委員。著作豐富,小說除人海微瀾外,尚有隱刑、稚瑩、生還、殘羽、蹇安五記諸說部及南京感憶錄、冥行者獨語;學(xué)術(shù)、藝術(shù)類著作有南北朝文選、黃庭堅詩選、中國書法簡諭、中國的書法、玄隱廬錄印拓本,發(fā)表散文、書評不計其數(shù)。另有占代璽印藝術(shù)、觀古紀(jì)余、覲畫錄、卻曲翁書畫論、卻曲翁筆乘、明清印派述略、今代印人及玄隱廬文集。玄憶廬詩是其古體詩歌的結(jié)集。

書籍目錄

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總序前言劉夢芙序 潘受潘伯鷹先生小傳卷一 秋興 送劉郁文歸 將軍 夜讀南城步月歸用蘇鶴嘆韻 贈孔才 戲贈稚鶴 排悶 寄懷郁文 紀(jì)夢 歸途 酬孔才元旦聚晤詩呈諸君 中秋與峙南游中央公園子夜始歸 上元 次韻游園 詩意 王余齋出師門贈答詩屬題 釗 前題次韻 友人清晨相待于先農(nóng)壇子移時始至因探 其意作詩謝之 次韻孔才 奉題外舅澄園類稿 同學(xué)諸公及余七人共攝一影作歌題之 秋懷 微軀 枕琴軒詩 園丁剪夾竹桃欲其明年花盛仲秋始含苞 欲發(fā) 白纻詞 悲哉行 女挽車行 讀陶詩 次韻篤之詠落葉 贈履川 賦鼓吹曲名三首 蘇蕙 億家 子夜西城步月歸 北海蕩舟 望登州 北行道中憶家 舟中見人博塞甚歡 賦物六首 巾 箸 襪 畫幅 扇 馬纓花卷二 吳君六十 讀阮將軍家傳為友人作  賀孔才鐫印歌 晨起獨往萬泉河冰嬉觀沿岸木稼 三月一日薄暮余宴客北乎酒肆忽被緹卒所圍迫余立赴沈陽自亦不知何事登車 賦此 次日傍暮車中閑望 余被羈惟以蘇詩自娛三月十六日快雪時晴酤酒晚飲以麥餅就醬油湯食之盡飽 因為長句 夜讀東坡陳孟公詩感憶林孟公巴黎因次其韻 被覊匝月甫得室人一書是夜夢返家 萬慮 憶家 見守卒持海棠 妻弟何理之于余被逮之次夕追至沈陽一見而別感賦 獄中清明降雪 望斷 系獄五十日陰雨連朝愁苦最甚乃至不能以詩排遣又五日始追記之 獄中不眠已成恒態(tài)守者時致譙讓忽以一語慰余 被囚雜詩 六先生詩 出獄后主行嚴(yán)丈有詩見賜次韻奉呈 次韻華輔邀游北陵 沈陽送行嚴(yán)丈南游 去日 君馬黃 拾煤核 贈別傅蕓子?xùn)|游 聞十九路軍屢殲倭寇喜賦 齋中讀書 戲題黃君舌畫集 倭亂后經(jīng)上海北站 北行道中遇雨 兗州 德州 夜過獨流鎮(zhèn) 家居循行欄檻率爾賦詩寄孔才 吳秋塵三十生日 十二月八夜寒蟾清綺略無纖云因憶清華 園諸友戲為設(shè)身處境各綴小詩 訊之 癸酉楔集畫舫齋分韻得作字 梁思孝耳聾戲作詩調(diào)之 李釋戡屬題齊白石借山吟館詩草前后皆有樊樊山先生題跋因憶往年曾見樊山題吾鄉(xiāng)王調(diào)甫猛悔樓詩乃至千數(shù)百言時調(diào)甫未弱冠耳先是余為說部于樊山之詩有微辭及讀猛悔詩卷遂深自責(zé)方樊山歸道山之日余適羈沈陽獄聞之泣下曾為二詩自道悲悔今見齊君詩冊復(fù)為黯然敬賦一首卷三 過林君庚白孑樓讀其近詩 奉呈番禺葉先生 聞思孝賣屋 晚步校圃見菊花滿畦 奉贈曹禮吾文學(xué)兄 甲戌上巳南京后湖楔集道遠未與分韻得隆字 怨詩寄孔才 奉酬傅治? 古意 不寐 野徑早行 甲戌南京春夜雨中

章節(jié)摘錄

吳君六十老去益蕭然,坐憶少壯味。平生可驚笑,往復(fù)發(fā)夢寐。當(dāng)時殊不覺,歷歷皆可畏。橫胸萬哀樂,未可語兒輩。吳君江海人,須眉凜寒氣。堂堂六十年,不謂忽焉至。綴文以自敘,歡喜雜嘆喟。感激道故知,中有家國淚。今古莽紛亂,抱道用自媚。掩抑龍虎姿,數(shù)息南窗睡。高秋肅四海,黃花燦滿地。想當(dāng)攜諸孫,良辰娛彩戲。一醉問諸天,人間是何世。讀阮將軍家傳為友人作覺羅建國三百載,咸同天命奄將終。洪楊震撼賴張起,勢如野火燒秋空。湘淮健者起曾李,各以誠樸倡精忠。人關(guān)蘿發(fā)事不憶,乃謂掃霧還高穹。當(dāng)時清社已瀕屋,赫然竟奏中興功。桐城阮公力勇決,英姿獨出淮車雄。吳江一役洞胸腹,聲名遂冠天南束。兜牟去矣今難覬,賴有雄文動顏色。高齋展卷迥悲風(fēng),恍見橫軀鬬強敵。時移事異感人多,長使英豪淚橫臆?;窜娛驴?nèi)藸巶?,豈伊利器惟戈蜒。羣公感激志廉潔,棄身鋒刃忘爭權(quán)。雖然索虜踞帝座,愚忠神鬼臨其前。故知捂國要正氣,至誠所格能回天。觀其大節(jié)自樸質(zhì),惜哉事虜知誰賢。史牘紛紛猶在目,國步凌夷乃爾速。蝸角依然斗蠻觸,赤地千里哀鴻哭。越羅楚練輿臺服,誰言為虜非吾屬。吁嗟乎!璧月瓊枝夜夜新,長蛇封豕年年辱。義士虛矜不帝秦,哀吟忍謂將沉陸。南望勞山北望遼,推卷凄皇不能讀。賀孔才鐫印歌余與武強賀孔才培新少長游好,同受業(yè)于桐城。天北江先生之門。知其學(xué)問之暇,尤樂刻印。自其初作迄于今,余所見者不下千余。值其欣然牧門昂首而入,知必有新印成矣。余觀之,未嘗有不勝于前者也。同學(xué)江寧吳稚鶴兆璜尤寶愛之??撞趴逃⊥乇咀源嬲呦#笾谥声],則無不獲也。今拓本高可盈尺,余遂為之歌。君不能手揮巨刃凌天摩,欃槍盡掃清么么。復(fù)不能石峪刻經(jīng)宣佛諦,妙義翻蓮被八裔。太倉梯米一書生,霧藏塵沒燕都城。解牛技好底不試,雕蟲翻欲夸其精。高秋八月西風(fēng)寒,凝紅積翠霜花殘。蕭齋宴坐感晶爽,忽來捉石思雕刊。雙眸炯炯暫審視,砉然刀下天風(fēng)搏。但聞格磔作異響,快如猛虎方饑餐。籀文蟠伏蒼鬼泣,斯冰扼腕橫相干。刻成殊訝出意外,起視空宇云漫漫。君才縱逸同鴻鵠,藏有昆刀可切玉。

編輯推薦

《玄隱廬詩(繁體豎排版)(精裝)》是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玄隱廬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潘伯鷹先生是近當(dāng)代著名詩人,大家之作,非同凡響,非常佩服!
  •   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黃山書社這套書都不錯的。閱讀與收藏都很好
  •   潘伯鷹在當(dāng)代稱得上大家
  •   可放在枕邊隨時翻閱,只是大多時候難心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   書的內(nèi)容印刷都很好,但封皮有點壓痕
  •   現(xiàn)代詩人中少有的名字,可以傲視群儕!元氣淋漓,強力推薦!
  •   該書表皮破爛臟不堪,內(nèi)硬皮左上角嚴(yán)重變形,氣憤不已。。。。。。
  •     十多天前,從夢芙兄那里得知他正在主編《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并獲贈已出版的三種。書印刷得頗精美,而慚愧的是,雖然習(xí)詩近三十年,這些作者及作品于我竟幾乎是全然陌生的。雖然他們的寫作時代離我都只在百年間,可謂雞犬相聞。
      
      造成這種隔膜的原因當(dāng)然得首先歸咎于我的寡陋——蓋不是專門的近現(xiàn)代文言詩研究者,對晚近的文言詩文本遂缺乏具體的認知。不過,顯然還有一個宏大的遁辭可以當(dāng)作我的擋箭牌——它們生不逢時,產(chǎn)生于一個文言詩從主流文學(xué)話語跌入最底谷的歷史階段。它們的流通途徑在此階段幾乎阻絕,仿佛楚騷中的山鬼,“被薜荔兮帶女蘿”,使一般人無緣與之遭遇、目成。
      
      文學(xué)及其傳統(tǒng)無疑是精神性的。然任何文學(xué)及其傳統(tǒng)都必須憑籍物質(zhì)性的載體來托命。有了周官的采詩,那些遠古的歌聲才迢迢傳遞到今人的耳中。而每一次無端的戰(zhàn)亂或有意識的毀禁,都會令一些有價值文本從此湮滅,成為一段再也無法修補的空白的——或被扭曲的——文學(xué)記憶。很不幸,近百年來,文言詩的傳統(tǒng)恰恰處在這兩種毀滅性力量的夾擊下。它傳出的聲音被當(dāng)成一個晚期肺病患者的喘息與咳唾,被輕蔑,被漠視,被抑制,被隔離。
      
      于是,漢語——文言詩歌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罕見的歷史斷裂。數(shù)千年傳承而下的最偉大的詩歌傳統(tǒng)仿佛一夜凋零而盡,就象魔術(shù)里的空中飛人,一聲巨響,炮膛里居然已人跡渺然。當(dāng)然,明眼人知道這只是幻術(shù),奇特時代的幻術(shù)。但當(dāng)一代人的文言詩文本被長期擱置高樓,鎖閉深閣,乃至散佚江湖,被長期地邊緣化,非物質(zhì)化,舞臺下的觀眾們對這個傳統(tǒng)的實際沿承狀況也就自然感到茫昧,無所信從了。
      
      因此,當(dāng)連我這樣對文言詩傳統(tǒng)還略有所知者讀到這些被重新挖掘、刊刻出來的文本時,也只能感到慚愧而已。甚至不僅是慚愧,還感到震動。比如,我粗掠了一下潘鳧公的《玄隱庵集》,頓時對這位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才去世的詩壇老宿的強橫而高明的筆力深為驚詫,而在日記里喟嘆——
      
      “飯后翻檢所贈叢書中之《玄隱廬詩》。集錄懷寧潘鳧公文言詩千余首。嘗聞其名而向未見其詩,讀之大驚。老根錯節(jié),英挺蒼拔,上而溯詩騷,下不窠唐宋,關(guān)懷深切,哲思精覃,誠一代大家數(shù)也。網(wǎng)上搜索,今人有作《近代詩壇點將錄》者,點為撲天雕李應(yīng),位置還是低了?!?br />   
      因只是粗讀,《玄隱廬詩》的詩歌風(fēng)格與價值我還沒有資格多說。只能說,我很同意夢芙兄在序言里的辨析與論斷,亦以為他是罕見的文體大家,能融舊鑄新,自樹高幟,其作象閎意深,“在二十世紀(jì)傳統(tǒng)詩壇,稱為第一流大家,當(dāng)之無愧?!?br />   
      “韓非志大厄彌甚,孤憤著書傳說難。憂患壓迫森丘山,白鷗有盟亦久寒”(《偶書》),“莫論傳世藏名山,索句聊用忘饑寒。百官樵蘇史所熟,此意沉痛非等閑。”(《華元龍監(jiān)察與詹祝南教授詩境不同迭有唱和余感于生事慨然而作》鳧公詩固是心史,而亦是詩史,詩人的性情與敏感使他能夠書寫真實的自我與世界,同時清楚看到身與時厄的無奈宿命。若未搞錯,這本厚重的集子還是初次刊刻行世。這個覆滿劫灰的重要的身影,還是第一次完整地呈現(xiàn)在被塵封的文言詩歌史的鏡中。
      
      這也是我欣然來參加在這個研討會的原因。文言詩的偉大傳統(tǒng)雖不絕如縷,但到底不曾斷絕,時代的幻術(shù)無法抹殺一個事實——即便在被極端邊緣化的時代,它依然通過一些格外優(yōu)秀的心靈,在暗中賡續(xù)著它的語言譜系和精神,豐富、擴充著它的價值內(nèi)涵。而它們現(xiàn)在在文學(xué)史上的缺席,只能說“現(xiàn)代”的損失,而非“古典”的恥辱?!肮诺洹焙卧鴽Q絕于“現(xiàn)代”?只有重新發(fā)見它們,讓它們歸位,我們時代的文學(xué)史才能成為完整和豐滿的。
      
      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那么,對于這些在現(xiàn)代世界的無情淘洗中幾近無聞的空谷足音,是否也可以這樣說:““慎終追遠,文藝歸厚”呢?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拂拭著這套書,我心里竟不禁泛起《詩經(jīng)》里的這種憂傷:“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蔽┛尚牢康氖?,雖然不盈頃筐,但終歸是有人還在做這采詩存遺的古老工作。近現(xiàn)代文言詩這個大斷層,畢竟是有人在修補了。
      
      英國書評家斯圖爾特·凱利在其著作《失落的書》中說:“整部文學(xué)史也就是文學(xué)失落的歷史?!碧嗟奈膶W(xué)作品都在歷史長河中失落了,原因很多——或是作者自己因不滿意而銷毀,或是被時間所淘汰,或是因作者過早離世而散佚,或是受了外在世界的橫暴力量的毀禁而滅絕。而人們一直在與這些“失落”和遺忘斗爭,對此,作者在書末不無悲觀地總結(jié)說:“從紙草到CD,從手抄本到網(wǎng)頁,人們憑借才華在斗爭,不僅要為我們的文化尋求永恒的流傳媒介,也要保住那些‘命懸一線’的文化遺產(chǎn)。這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zhàn)爭?!钡詈?,他終歸還是堅持道——
      
      “我們絕望地與毀滅抗?fàn)帯?範(fàn)幍倪^程即是勝利?!?br />   
      我想,這也可以說就是編纂這套叢書的意義與功德所在罷。
      
       2010年3月15日 噓堂于淝上
  •     潘伯鷹先生是現(xiàn)代詩壇最應(yīng)引起注意但卻最被忽視的一位大詩人。他早年以小說聞名于京津,戰(zhàn)時以章士釗幕僚參加國共和談,建國后主要精力則置于書法研究、教學(xué)與普及上,雖然一生作詩不輟,且曾于《學(xué)衡》上發(fā)表過《南冠集》并同章士釗合印過《游瀘草》,但因逝后遺集長期無人整理,故而詩名不彰,鮮為大眾所知。1972年,九十三歲高齡的章士釗自大陸去香港探親時,身攜潘伯鷹詩稿二冊,擬將其影印出版,孰料其在港遽然辭世,出版詩集之事遂成為泡影。后來,由獅城名士潘受和儒商周穎南牽頭,在和潘夫人張荷君郵寄詩稿往還數(shù)年之后,終于整理校訂出潘伯鷹的十二卷詩稿,并由潘、周等人出資,交付新加坡文化學(xué)術(shù)協(xié)會于1987年梓行,潘伯鷹生前的知交謝稚柳、蔣維崧二先生分別為詩集封面和扉頁題寫了書簽,這便是最初的本子。我的好友汪奕如先生南下新加坡國立大學(xué)交流學(xué)習(xí)時,我特意請他在獅城為我尋購此書,可惜沒有見到,只能在國大圖書館影印了全本。不想奕如歸國時將之遺忘在宿舍,后來又輾轉(zhuǎn)托人復(fù)印寄來?!缎[廬詩》雖然早已面世,但在中國大陸依舊難以得見、無從尋覓,因而潘伯鷹家鄉(xiāng)安徽黃山書社在2009年底將《玄隱廬詩》一千零九十九首悉數(shù)編校印刷、精裝出版,并附劉夢芙先生長篇前言為之掘隱發(fā)微。這真可謂為詩民學(xué)者造一功德。
      對潘伯鷹推崇備至的吳宓曾有一段論詩人情感之語:“竊謂人之于情,有二種境界……其始則如春風(fēng)之和煦,夏雨之澎湃,奔赴充盈,不可遏抑。其后則如秋月之清幽,冬爽之嚴(yán)冱,凄切微婉,蘊藏不露。雖由事境之移易,實隨年齡為變遷。始則我之觀深,而傾向未來。后則人之念重,而追懷既往?!弊x竟《玄隱廬詩》,越發(fā)覺得此論不虛,這十二卷詩正循著潘伯鷹“年齡變遷”、“事境移易”的過程而顯現(xiàn)出幾層不同的詩境,要而言之,可概括為少務(wù)宏遠、中造平淡、晚臻蒼郁,所謂“內(nèi)心外象,相觸相發(fā)”,在此詩集中正可一覽無余。
      錢鍾書先生曾說潘伯鷹“瓣香山谷”,若我們視之為對其壯暮年歲間詩作的評價,是十分恰當(dāng)?shù)摹E嗽娚朴谟玫?,大多妥?dāng)貼切,且能自出新意,深得江西派“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三昧,《玄隱廬詩》集中處處妙筆,可謂不勝枚舉。潘詩不僅在技法、形式上自覺地受黃山谷影響,且潘伯鷹最以黃山谷的為人為敬重,潘曾選注黃庭堅詩一百五十首(由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在書前那篇長達二十六頁計一萬七千字的“導(dǎo)言”中,他談到黃山谷在新法盛行之時為百姓叫冤、又在舊派得勢時稱頌王安石“不朽”,不由得發(fā)抒慨嘆:“這是極偉大的人格在放光……這是他的文學(xué)中人民性最突出的地方。這是我們古代士君子品質(zhì)最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我想,在任何時代,我們都會愛他敬他!”可見,潘伯鷹的“瓣香山谷”,并不僅僅是饾饤摹效、“詰屈其句以自隸于江西社”,而是在對山谷詩文靜心沉味之時,在精神與意志上與之接達,以求得熏染陶冶。我們之所以謂潘伯鷹是偉大的詩人,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的詩造境極高、辭采豐茂,字句鍛煉烹鑄渾然天成,能時出妙語佳句,更重要的是他自覺地承繼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樂府傳統(tǒng),以人民的視角、立場去看待世間萬象,為下層民眾號泣呼喊,并以寫實諷喻來救濟時弊。所以說,潘詩這種“著書將以通憂患”的旨趣是極高的,能直追漢唐先賢、揚發(fā)《詩》《樂》遺風(fēng),若在這一層面上仍言他“淵源某家”,實在是眼界窄鄙的淺見。
      《玄隱廬詩》真力彌漫,情摯意遠,滿紙璣玉,元氣淋漓,學(xué)詩者如果能日日撫誦、沉玩其旨,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如今海外珠還,真可謂是詩界之一大幸事。作為“安徽省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之一,黃山書社版《玄隱廬詩》仍襲用新加坡版豎行繁體制式,潘序、許傳、周跋皆存,雖亦未收新加坡版所遺漏的潘伯鷹的三首寺韻詩,似乎略有微憾,但終究不掩大功,洵為善舉。
      
  •   前日已經(jīng)購得:)
    《玄隱廬詩》未收的三首寺韻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ec1da0100d10y.html
    懷寧潘伯鷹先生同門曾克耑(履川)編印的《寺字倡和詩》收錄了《章士釗全集》所未收錄的章詩百余首,另有曾克耑、汪東、沈尹默、潘伯鷹等吟家的酬唱之作,史料價值極高。此集收伯鷹先生詩九首。新加坡文化學(xué)術(shù)協(xié)會于1987年出版的《玄隱廬詩》收錄潘伯鷹先生寺韻詩六首,此下三首為《玄隱廬詩》未收者。感謝星樺先生提供!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9275400100d882.html
    《伯鷹近頗習(xí)字聞番禺葉先生頃亦鬻書因用寺韻奉懷先生藏有趙吳興膽巴碑真跡》
    官齋寥寂如蕭寺,日對蕉窗書綠字。手邊閣帖一行行,苦為偏旁究同異。
    公居南海吾居岷,憶公謇謇還訚訚。收身獨立功罪外,揮毫雄氣猶難馴。
    山陰隸意垂千載,腕底平原漏痕在。偶然闌入膽巴碑,政見群鴻戲云海。
    我雖無事近墨卿,散材送日無足驚。典午江山風(fēng)雨橫,忍令逸少擅書名。
    《諸公鏖寺韻至數(shù)十篇而未已戲為一首和解》
    黃昏韓愈到山寺,詩吟常語無奇字。擺落鐫镵絕町畦,狡獪神通足矜異。
    流離已覺愁峨岷,矧添競病兼岷訚。通西南夷為坦道,試數(shù)長卿文雅馴。
    群公磊磊皆千載,屈宋衙官知有在。莫將慧解落言詮,綺語終淪瓔珞海。
    用法何分我與卿,嘔心劙腎鬼神驚。及看七國冠裳會,此舉真成向戌名。
    《雨夜用寺韻》
    傳聞屢誤瑤光寺,蠹魚慣食神仙字。洛川離合感驚魂,我意君心儻無異。
    巫山云氣漫巴岷,剖胸耳語聲訚訚。此聲此語君久熟,掀天龍性因誰馴。
    冬夏相循又一載,刻跡悲愉儼皆在。移山填海何足言,卻笑情深持喻海。
    恨極生憐復(fù)就卿,自縻瘦骨自心驚。蕉窗夜雨愁千滴,孤坐回環(huán)寫汝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