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智慧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傅佩榮  頁數(shù):192  
Tag標簽:無  

前言

研究哲學的人喜歡定標簽,像唯心論、唯物論、理性論、經(jīng)驗論,是西方所常用的,而理學、道學、心學、實學,則是我們自己的發(fā)明。定了標簽之后,就可以品評一番,因為任何立場皆有所見,亦有所弊。其結果,好像除了受品評的當事人之外,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立場有什么優(yōu)點缺點,應該如何擷長補短。但事情恐怕沒有這么容易。以儒家為例,光是熟習經(jīng)典,入乎其內(nèi),大概就需十年八年,等到融會貫通,可以出乎其外,就不是時問的問題,或許要看造化了。因此,筆者近年來探討儒家思想,總是避免兩件事:一是借用西方的概念及術語,二是凌空比較儒家與其他學派。就“借用”而言,我相信越是了解西方哲學的人會越謹慎,因為即使借用得尚稱妥當,讀者也未必能夠分辨及受益。就“比較”而言,則易流于空泛,說些儒道互補或相互援引之類的話。當然,我們一方面不應盲目崇拜儒家,好像孔子與孟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宇宙與人生的一切真理;另一方面則須時時參考自己的經(jīng)驗,發(fā)揮理性的反省作用。然而,這兩方面之間有一個重大的環(huán)節(jié),必須先加辨明,那就是經(jīng)典。由經(jīng)典自然衍生“詮釋”的問題。

內(nèi)容概要

  《論語》是一部格言錄,其中記載四百九十九段文字,多為孔子所言或與弟子、時人相互問答的話。這些文字不可等量齊觀,而至少應該區(qū)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孔子個人的人生體悟,最富理趣,值得細加玩味。第二層是孔子與一流弟子的對話,智慧之光閃現(xiàn),生動活潑,最具啟發(fā)性。第三層是孔子與平凡弟子及時人的對話,較為落實,對于我們往往切中要害。第四層則是某些弟子的個人心得,未必有什么卓越見解?! ^(qū)分之后,需要統(tǒng)合。關鍵思想是“人”??鬃訉Α叭恕庇泻慰捶??這個問題原是奧秘,亦是古今圣哲各顯才華的所在。環(huán)繞著“人”,由生到死,由潛能到實現(xiàn),由求知到行動,由抉擇到價值,由命運到苦樂,這一切如何說得透徹明白?  每次展讀《論語》,皆有一些心得,久之亦想公諸同好。我想表達的是孔子的整體思想,但扣緊的則是具體的章句。章句若有疑難,不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并訴諸理性的討論。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F(xiàn)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講座教授。傅佩榮積極推進哲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臺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臺灣地區(qū)教育部門“教學特優(yōu)獎”。出版作品逾百種,曾獲臺灣地區(qū)“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等多項殊榮。作為一位杰出的演講家,近十幾年來,他每年開展200多場哲學及國學的演講和講座,還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美國等華人社團作傳統(tǒng)文化講座,在華人文化思想界影響深遠。

書籍目錄

序一 由《論語》出發(fā)序二 聆聽最愉快的聲音第一輯 立志學習與人生成長學什么 如何學 為何學學習能塑造性格困而后學大公無私化解頑固尊重傳統(tǒng)束修問題容忍異端孔子不說的事后生可畏關心少年師徒如父子名正言順少說為妙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過猶不及有所必為與有所不為遷怒與貳過第二輯 《論語》對生活的啟示孔子哭了不為酒困起居作息遵守禮節(jié)莫要財大氣粗別客氣,我的朋友朋友的志趣交友之道以文會友結交什么樣的朋友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不愿給別人添麻煩愛憎分明愛人與愛動物第三輯 人性到底是什么你心安嗎認識人的本性人性的弱點做君子要特別警惕的顏回的心克己復禮上行下效“仁”的涵義孔子的中心思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正途人貴在能主宰自己仁者必有勇何謂“中庸”當仁不讓博施濟眾第四輯 建設和諧的家庭與社會健康與孝順這也是孝道不要貪戀安逸尊敬未來的自己難養(yǎng)的問題孔子想移民嗎孔子也好名嗎待賈而沽官大學問大嗎可與不可誰搞亂了世界誰是鄉(xiāng)愿求全責備以直報怨盡美與盡善面對隱者隱者的困境第五輯 提升心靈超越自我快樂在心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面對疾病的態(tài)度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祭祀要真誠鬼神與生死何時犧牲生命君子有三畏耳朵怎么了何以順天命出污泥而不染重視生活情調(diào)上天有什么啟示永懷孔子附錄:儒家與現(xiàn)代人生(專訪傅佩榮教授)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輯立志學習與人生成長學什么如何學為何學人有理性,可以求知。只須好學,終有所得。但是,學什么?如何學?為何學?這些問題關系重大。《論語》開宗明義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即《論語·學而》,下略稱篇名。)我們不妨先辨明孔子對“學”的看法。首先,學什么?一言以蔽之,學習“傳統(tǒng)”。傳統(tǒng)包含兩方面:一是典籍,二是技能。典籍是文字記錄,凝聚前人的經(jīng)驗與智慧,如五經(jīng)《詩》《書》《禮》《樂》《易》?!对姟肥俏膶W,《書》是歷史,《禮》是社會規(guī)范,《樂》是藝術修養(yǎng),《易》是哲學。如果不學《詩》,就無法與人談話溝通,像文盲一樣陷于本能生命的狹隘世界。如果不學《禮》,就無法立身處世,與人合宜往來,而顯得粗俗野蠻?!兑捉?jīng)》助人知命,《書經(jīng)》讓人鑒往知來,《樂經(jīng)》則發(fā)揮調(diào)適和諧的功能,使生活洋溢審美情操。技能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古人生活中,祭祀、朝會、婚、喪、冠等禮,占了相當比重。禮的安排與操作,需要長期細心學習,否則極易失傳?!稑贰肥侵笜菲餮葑?,像彈琴、鼓瑟、擊磬都是孔子所嫻熟的,禮樂配合,不難想象許多儀節(jié)的秩序與美感。射是射箭,既可強身又可衛(wèi)國,暇時不妨用于競賽,所謂“君子無所爭,也必射乎”(《八佾》)。御是駕車,等于使用交通工具。書是書寫,傳意達情有賴于此。數(shù)是計算方法。這些技能可以使人在社會上謀職安身,學了有益無害。其次,如何學?我們先把前面所說的綜合為一句話:“學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后,在適當?shù)臅r機加以印證練習,不是會覺得開心嗎?”這正是《學而》篇首句的翻譯?!半S機體驗”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學思并重”?!八肌贝碇黧w自覺的統(tǒng)合。所學的知識難免蕪雜矛盾,因此必須把握重點,求其“一以貫之”。唯其有“思”,故可“溫故而知新”(《為政》)。所謂“學貴心悟、守舊無功”正是此意??鬃硬坏虿氖┙蹋⑶页珜l(fā)式教學,甚至宣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wèi)靈公》),對我們實為莫大鼓勵。最后,為何學?這個問題指向儒家的定位。答案是“修身”。學習是為了行動,行動落實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則出現(xiàn)道德上的善惡問題。修身需先“認識自己”,知道心中有個活潑的力量(孟子稱之為良知),總在對自己的行為作判斷下考語,表現(xiàn)為“安或不安”,“忍或不忍”的狀態(tài)。同時,需要認識社會上既存的規(guī)范,以求行動之內(nèi)外相洽,內(nèi)得于己外利于人。學問或知識可以增減,修身或品德則是一生的大事。安立此一重點,孔子的“學”自然回歸到成就完美人格或?qū)崿F(xiàn)理想人生的途徑上,展現(xiàn)博雅宏大的氣象。學習能塑造性格性格包括性向與風格。性向是天生的,不易改變,大概與我們所說的血型、八字、星座有關。風格是后天的努力所形成的,其決定關鍵在于教育。因此,我國先哲認為教育可以變化氣質(zhì),西方賢者則認為教育可以培養(yǎng)風格,兩者可謂異曲同工。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主動掌握的是自我教育,由此塑造自己的性格??鬃蛹词堑湫偷睦??!墩撜Z》記載:“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這三句描述值得玩味,因為其中每一句都顯示了“對立之統(tǒng)一”,在兩極之間找到平衡點。認識孔子的性格,可以由此入手。首先,“溫而厲”應該是對學生的態(tài)度。在知識的傳承上雖有先后之別,但是大家都是虔誠的學習者,共同探討宇宙與人生的真理,所以老師的態(tài)度以溫和為貴,使學生如沐春風,樂于受教,繼志述事。那么,何以又需要“厲”呢?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可以作為參考。若無嚴格要求,學生容易避重就輕,投機取巧,不僅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連往后的立身處世都可能漫不經(jīng)心,得過且過了。其次,“威而不猛”大概是孔子在社交公開場合的表現(xiàn)。“威”是由莊重所透顯的威儀,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是也。沉穩(wěn)內(nèi)歙,不茍言笑,舉手投足合乎禮的要求,使人望而生敬畏之心。行動如此,說話亦然;孔子所下的判斷,凜凜然有正氣,聞者足戒,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wèi)靈公》)但是,相對于此,孔子從無兇猛之狀,好像要令人害怕似的。子貢形容他“溫、良、恭、儉、讓”(《學而》),以致各國領袖都愿意向他請教為政之道。受過教育的人最后展現(xiàn)的成果,就是高雅的風格?!獞烟睾V劣凇肮Ф病?,則是孔子的閑居自處情形?!肮А笔强蜌?、謹慎、矜持的意思。如果一心求恭,可能顯得退縮、懦弱、遷就。修養(yǎng)固然必須顧慮人我關系的和諧,因此謙退、恭敬是應該的,但是一味如此,也可能喪失自己的原則,內(nèi)心缺乏定見,無法自得其樂??鬃拥摹鞍病眮碜圆患偻馇蟮木衽c超越俗世評價的智慧。以上三句話顯示了“執(zhí)兩用中”的功夫與境界。人的性格修養(yǎng)必須先界定積極明確的目標,如“溫、威、恭”,努力以赴;同時要避免走向極端,如“不厲、猛、不安”,以免利害并陳,兩相抵銷。以孔子來說,這三方面的特質(zhì)又是分別針對他與學生的關系、他與社會大眾的來往以及他自處時的態(tài)度。合而觀之,正是他生活內(nèi)涵的三個焦點,塑造性格也應該有此考慮。困而后學環(huán)境艱難時,總要想些辦法與出路,長久下來,練就各種本事與能耐,等到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自然放出異彩,讓人欣賞贊嘆。根據(jù)統(tǒng)計,本世紀最杰出的人物之中,有四分之三來自貧困的背景,這似乎印證了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他在幼年時必須替人放牧牛羊、看管倉庫,做過不少雜役,也深知民生疾苦。直到十五歲立志向?qū)W,人生視野豁然開朗,知識、才能、品德與時俱進,乃成就一位彬彬君子。就知識而言,他幾乎無所不學,《詩》《書》《禮》《樂》《易》五經(jīng)皆通。就才能而言,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無不嫻熟。就品德而言,則日新又新,自強不息,使弟子們心悅誠服。問題來了。有人以為孔子是“天縱之圣”,靠著天賦過人而卓爾不群,無所不能。孔子是誠實的,一方面說:“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他努力向古代圣賢學習,逐漸溫故知新、融會貫通,才得到眼前的成績。另一方面,他毫不避諱地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保ā蹲雍薄罚┱且驗槟暧讜r,家里窮困,也沒有什么社會地位,孔子必須腳踏實地從基層民眾的生活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凡奮斗的,必經(jīng)歷成長?!边@句現(xiàn)代人的格言,實有普遍的例證可以支持。到了“三十而立”之后,能否得君行道呢?求人不如求己,孔子從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他說:“吾不試,故藝?!保ā蹲雍薄罚┮馑际牵何也辉粐宜茫詫W得一些技藝。學習技藝的目的是謀得一官半職,可以發(fā)揮所長,貢獻社會人群;現(xiàn)在所謀未遂,所以只好繼續(xù)培養(yǎng)各種專長,等待時機成熟??鬃拥陌駱訉ξ覀儸F(xiàn)代人深具啟發(fā)性。少年得志,固然令人羨慕,但是正因為得志,也就不再虛心認真去學習新的技術與能力,久而久之,成為官僚層級系統(tǒng)中的一員,無法展現(xiàn)新穎的生命力。反之,不去擔心別人對自己疏忽及誤解,卻只反省自己有無真才實學,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問》)。即使后來功成名就,孔子也不忘記少年時代的艱苦奮斗,并且絲毫不覺得難堪,這又表現(xiàn)了不忘本的精神。我們也許無法選擇命運,卻可以選擇自己對命運的態(tài)度,積極改善自我的條件,最后水到渠成??鬃拥睦?,正是青少年可以效法的。大公無私大公無私是高尚的人生境界,具體的修養(yǎng)過程卻十分平易。以孔子為例,他特別回避四種誘惑,值得我們參考?!墩撜Z》記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保ā蹲雍薄罚耙?、必、固、我”是連續(xù)發(fā)展的步驟,一步走錯,陷于主觀的臆測,很可能就自以為是、執(zhí)迷不悟,最后則是有我無人的結局,大家不歡而散。首先,就“意”來看,每個人都有想象力,都可以猜測事理。一般而言,在事情尚未發(fā)生、理由尚未查明之前,我們喜歡發(fā)揮想象力,猜測真正的情況。但是,猜測成為習慣之后,主觀意志往往勝過客觀真相,甚至加以曲解,指鹿為馬,顛倒黑白。英國哲學家培根強調(diào)求真精神,主張打破“市場假象”,因為市場謠言紛紛,只能造成人心惶惶。其次,一旦想象形成,就會認定“必然”如此,把它當作一個信念來堅持,反而看不清事理的發(fā)展。一塊錢的銅板雖小,若是緊靠眼睛,也會遮蔽一切陽光。缺少光明,自然無法注意新的跡象,只能困陷于主觀的狹隘世界里??鬃颖幻献油茷椤笆ブ畷r者”,因為“時機”改變,人的觀念與行為也須隨之調(diào)整。然而,這又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因時制宜。最明顯的例子是:“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憲問》)若是念念在“必”,則無法考慮“時”。接著,“固”就是不知變通的意思。儒家堅持仁義,但是在實踐上則以“通權達變”為原則。譬如,二十四孝令人感動,但未必人人皆可效法。重要的是孝心,表現(xiàn)方式則需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判斷??鬃庸膭畲蠹覍W習,因為“學則不固”,見多識廣之后,可以避免頑固執(zhí)著,自己的心情也會比較開朗。最后一步是“我”。儒家對于人我關系,首重“恕”字,“如心為恕”,就是將心比心,為人設想?!凹核挥?,勿施于人”(《顏淵》),這是互相尊重的態(tài)度。凡是牽涉到別人的言行,都要謹慎為之,以免盲目膨脹自我否定別人,形成各種不必要的困境。儒家固然肯定道德修行,但是從未忽略理性與智慧??鬃幼约旱奶幨缿B(tài)度就深具彈性——“無可無不可”,然而這又與見風轉(zhuǎn)舵的鄉(xiāng)愿大不相同。何以故?因為任何信念在付諸行動時,都要考慮相關條件的改變,而不是“執(zhí)一廢百”的方式可以奏效的。除非閉門造車,否則一旦與人交往,就須選擇合宜的途徑,以求互相尊重、集思廣益、大公無私。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意、必、固、我”的人將會寸步難行。

編輯推薦

《的智慧:傅佩榮心得》:《論語》學習的速成版本。CCTV百家講壇主講專家傅佩榮教授解讀《論語》更精彩!傅佩榮說:“身為華人,一生之中仔細讀一遍《論語》,才不愧身為漢語言及此一語言文化的后裔?!?/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語》的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