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時間解釋學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夏可君  頁數(shù):20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淵淵其淵”,在作者的傾聽中,這三重的深淵沖刷了子思子的天命觀,沖擊了儒學德位一致的期許,也沖淡了文本本身的形而上書寫,使《中庸》文本離散開來。作者對《中庸》字字句句的詳細解釋是迄今為止對文本最為耐心和嚴格的考察,是“最慢”的思考。通過對《中庸》文本的重新排序,作者試圖還原出子思子最初書寫時的問題境遇,從語文學到語言哲學,直至到純粹哲學的時間性思考,回應了這個時代哲學言說漢語的挑戰(zhàn),這本書可能成為今后研究古典思想的范例之作。

作者簡介

夏可君,哲學家。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留學于德國佛萊堡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二大哲學系?,F(xiàn)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己經發(fā)表個人專著:《幻像與生命——的變異書寫》(學林出版社),《生命的感懷——福音書的圖像解經》(臺灣),并編輯翻譯了大量德里達和讓-呂克·南希的著作,如:《變異的思想》(吉林人民出版社)。

書籍目錄

導論:書寫與時間1.時間的書寫與《中庸》的根本問題2.時間的解釋學與哲學的文法學3.接觸文本的法則《中庸》疏解參考書目關鍵詞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在一開始,就標記開始這個時刻,即是書寫開始時間性的自身標記。如何開始銘寫時間?如何以個體的方式銘刻時間——銘寫“我的時間”?個體的書寫是何時出現(xiàn)的?這在文明的歷史上一直就是一個謎,它關涉何為個體性的問題,以及個體與寫作的關系,關涉寫什么、如何寫(所謂的顯白與隱晦書寫的差異)的問題;進一步,則是“寫”與“不寫”的問題——即書寫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問題,個體之不可能性的書寫指向生與死之問的時間性差池、死后生命的余存,以及未來之先行的時間性疑難,個體性的形成與書寫的時間性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所謂各個文化在軸心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比如蘇格拉底、孔子、耶穌等等似乎都是述而不作的這個現(xiàn)象(但猶太教的摩西卻是例外),其實隱含著一個時代轉變與災變的癥候,如同摩西五經的書寫乃是猶太人出埃及的申命之記錄,出埃及的過程都是摩西與法老之間以災變形式呈現(xiàn)的斗法,這即是對災變之持續(xù)的書寫。就希臘文化而言,除了悲劇表現(xiàn)個體生命突轉的災變經驗,柏拉圖圍繞飲毒鴆而死的蘇格拉底這個哲人展開的哀悼書寫——已經是不可能的書寫,也當然已經是災變書寫,而且也是余存書寫,試圖讓蘇格拉底再次在戲劇式對話中以靈魂不死的形象活過來。中國文化的絕地天通、大禹治水,以及殷商甲骨上大量對災異的記錄,文王的演《易》等等,尤其是中國人對吉兇禍福之最為獨特的生命經驗,似乎對災變的普遍性尤為敏感。中國思想的獨特性就在于以災變的情態(tài)打開了基本的實際性生命經驗的場域,并且與原發(fā)的生與死,有限與無限的經驗相關。

編輯推薦

《的時間解釋學》是由黃山書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庸》的時間解釋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解釋古典文本的力作,作者學識深厚,感觸很深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