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上海書店 作者:顧宏義 頁數(shù):40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天平(十三世紀宋蒙元和戰(zhàn)實錄)》是兩宋遼金元史研究領(lǐng)域中的后起之秀,憑借扎實的史料功底,以流暢生動的筆法,對這一段歷史作出巨細相接的全方位觀照,特以線條清晰、形象分明,廓清渾沌茫然的迷霧。在同類題材的通俗性文史著述中,可謂無出其右。
作者簡介
顧宏義,男,上海人,1959年出生。博士?,F(xiàn)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主要從事宋史、遼史及古籍整理研究。著有《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天裂:十二世紀宋金和戰(zhàn)實錄》諸書及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
楔 子
第一章 滅金結(jié)同盟(1211—1234)
一 宋蒙初通(12ll—1214)
二 失地拓地(1214—1224)
三 “天驕”成算(1217—1227)
四 借道攻汴(1228—1232)
五 聯(lián)兵滅金(1232—1234)
第二章 烽火連蜀淮(1234—1251)
一 端平人洛(1234)
二 三路南征(1235—1236)
三 以和佐戰(zhàn)(1237—1241)
四 經(jīng)營邊城(124l—1251)
第三章 折戟釣魚城(1251—1259)
一 漢地之治(1251—1257)
二 “斡腹”奇計(1252—1256)
三 大汗殞命(1257—1259)
四 鄂州會戰(zhàn)(1259)
第四章 和戰(zhàn)兩紛紛(1259—1267)
一 兄弟鬩墻(1259—1264)
二 戢兵待時(1260—1266)
三 “師相”專權(quán)(1260—1267)
第五章 蒼黃漢水畔(1267—1273)
一 劉整獻策(1267—1268)
二 建號“大元”(1268—1271)
三 孤城陷落(1272—1273)
第六章 日落西子湖(1273—1279)
一 廟算優(yōu)劣(1273—1274)
二 破竹之勢(1274—1275)
三 蕭瑟江南(1275)
四 降幡出城(1275—1276)
五 崖山殘照(1276—1279)
尾聲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一宋蒙初通(1211—1214) 宋廷的“開禧北伐”,與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雖在同年,又同以侵金為目的,但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而已,宋人直至成吉思汗第一次大舉攻金時才對蒙古的武力有了初步的認識,直到八年后雙方才有了第一次并不成功的接觸。 南北懸隔的南宋、蒙古與金朝都有著很深的仇恨。在金朝君臣心目中,除南宋外,以北邊蒙古最為勁敵。金世宗時,北方游牧民族的勢力崛起,開始侵擾金朝邊疆。據(jù)《蒙韃備錄》載,當(dāng)時在金國都城中都(今北京)附近民間流行著一首讖謠:“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去處?!表^靼部落曾在遼道宗時(1055—1101)結(jié)成聯(lián)盟,但遭到遼軍鎮(zhèn)壓,部落聯(lián)盟長被殺,聯(lián)盟解體。不過金人仍習(xí)以韃靼之名稱呼活動于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當(dāng)金世宗聽到這首讖謠后,驚呼道:“此必是韃靼人為我國患?!毕铝蠲扛魞赡晗虮鼻脖藲ⅲ^之“減丁”;并極力挑動蒙古各部落間戰(zhàn)爭,以分化、削弱其力量。就在這部族之間復(fù)仇與掠奪戰(zhàn)的腥風(fēng)血雨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誕生于斡難河畔的跌里溫盤陀山下,是年為1162年。 當(dāng)成吉思汗出生時,其父乞顏部酋長也速該·把阿禿兒剛好俘獲了一個名叫鐵木真的塔塔兒部酋長歸來,于是按蒙古人的命名習(xí)俗,將自己剛出生的兒子稱作鐵木真。鐵木真九歲時,也速該在外出途中吃了塔塔兒部人下了毒的食物而死去,其部屬也大多散去。鐵木真弟兄數(shù)人由母親帶著,備嘗艱辛,并常遭鄰近部落的襲擊,不止一次大難臨頭,卻每每又奇跡般地渡過了難關(guān)。重重困境鍛煉了鐵木真的意志和性格,使其遇事機敏而慎重,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當(dāng)時,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qū)分布著近一百個強弱大小不一,語言、宗教、文化水平也不太相同的游牧部族。這些部族大都正處于自原始氏族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貧富分化,以部落內(nèi)最“富豪”者為酋長,稱為“那顏”。那顏的財富多寡,往往以其擁有的牛羊與奴隸之?dāng)?shù)來定,所以為了掠奪更多的人畜,部落間經(jīng)常發(fā)生激烈的、無休止的戰(zhàn)爭。隨著社會急劇動蕩,原先的氏族關(guān)系趨于瓦解,低賤的奴隸或?qū)倜竦靡悦撾x原先的主人,投靠新的貴族勢力。這些奴隸或部民如取得主人的信任,往往成為主人的伴當(dāng),稱“那可兒”。那可兒在為主人效力和建立戰(zhàn)功后可掌握一定權(quán)力,甚至可以轉(zhuǎn)化為新的那顏。為此,“有膽量、有氣力、剛勇能射”的鐵木真周圍,就聚集了許多低賤的蒙古部眾,一些有名望的部族貴族也向鐵木真結(jié)盟,以便在流血盈河的部落混戰(zhàn)中占據(jù)優(yōu)勢。鐵木真的力量由此逐漸壯大。
后記
說起宋朝,世人大多譏之為“積貧積弱”,而終致亡國。“積貧”一說,時賢論駁已眾,這里就不多贅言。至于說“積弱”,宋人對外作戰(zhàn)敗績累累,往往通過割地、輸納“歲幣”以求得平安,結(jié)果先被金兵傾覆,后遭元騎滅國。由此看來,“積弱”的惡評大概是掙脫不了了。 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趙宋立國三百余年,先后分別與騎馬民族契丹、黨項、女真、蒙古人大戰(zhàn)多年。與漢、唐相比,兩宋因西、北通往草原之道被阻隔,獲取馬匹甚為艱難,故其軍隊以步兵為主,在與西、北騎軍對陣時,只能取守勢,從而往往喪失戰(zhàn)役主動權(quán)。宋軍屢屢對外作戰(zhàn)慘敗,此為一大原因。但就是這樣,宋朝在與之相始終的遼、西夏、金三國先后覆亡之后,又與曾東征西討、橫掃千里、“滅國四十”的強悍蒙古鐵騎,在大江上下血戰(zhàn)四十余年方才被滅,其中原因如只是歸咎于“積弱”,顯然有失之過淺之嫌。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上海書店出版社總編輯金良年先生有意對此問題作一深究、探索,而我當(dāng)時剛編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三朝北盟會編》二書索引,對此也頗有一些想法,故欣然接受了稿約,于是就有了《天裂——十二世紀宋金和戰(zhàn)實錄》一書的出版。此后,又在金老師和責(zé)編紹元兄的一再鼓勵下,完成出版了《天平——十三世紀宋蒙(元)和戰(zhàn)實錄》一書。而“宋遼和戰(zhàn)實錄”、“宋夏和戰(zhàn)實錄”兩稿,卻因多種原因一直拖至今日方告成,在此期間紹元兄的不斷督促與鼓勵,實在是這兩部書稿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動力。于是,歷時十五六年慢慢攢成了這個計有一百余萬字的“大工程”,也算是對這些年來的“青燈黃卷”活計有了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交代。今承蒙出版社的厚意,將此四部書稿合并出版,而總名之日《兩宋烽煙錄》。其中《天裂》因出版已有年月,故此次頗有所修改,而《天平》則主要訂正了一些文字舛誤。 因為是敘述宋朝與遼、夏、金、蒙(元)的和戰(zhàn)歷史,故在書稿撰寫時,雖然也大量取用遼、夏、金、元史料,并注意參考域外資料如古代波斯、中亞人對蒙古歷史的記載等,但相對而言宋人史料更為豐富、系統(tǒng),故所取為多。但在宋人著述中,因多種原因,其有關(guān)遼、夏、金、(蒙)元史實,尤其是遼、夏部分,卻是甚為零散且時有桀誤,故在取用時往往需先加考正辨析,以求其真。又出于簡明通俗易曉考慮,故書稿在引用史料時,一般均已作簡化或白話處理。同時,因近些年來我對其中部分相關(guān)問題如宋初宮廷政治等做過一些探究考證,故書稿中的有些說法與當(dāng)下通行觀點時存異同,在此特加說明。 本書中有關(guān)地圖、插圖,以及一些體例設(shè)計,出版社金老師和責(zé)任編輯等給與了很大幫助。此外,因體例等關(guān)系,本書對于所引用的文獻史料以及所參考的前哲時賢之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出,特在此一并說明之,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顧宏義 辛卯臘月于海上夢湖書屋
編輯推薦
《天平:十三世紀宋蒙(元)和戰(zhàn)實錄》行文以線條清晰、形象分明見長。復(fù)以學(xué)者的眼力,多方吸收最新的文獻資料合研究成果,因而又是專家學(xué)人的有益的參考讀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