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的回憶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徐潘學靜  頁數(shù):330  
Tag標簽:無  

前言

  夕 陽 何 事 照 金 臺  董  橋  徐天從一家二戰(zhàn)歐戰(zhàn)時期在歐洲,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他們在南洋,國共決戰(zhàn)他們在南京,整風反右文革徐先生十年囹圄,下放勞動,徐夫人潘學靜帶著孩子苦渡劫難。長子徐筑前幾天從江蘇給我來信送我《九十年的回憶》。是底稿,他母親潘學靜的傳記。信上說母親九十七歲了,早年跟父親在新加坡南洋女中教書,在雅加達華僑學校也當過老師,那時候還叫巴達維亞。他們跟徐悲鴻、郁達夫、司徒喬都熟。徐悲鴻郁達夫人人熟悉不必說,司徒喬的畫我小時候在南洋見過好幾幅,人物畫得好極了,前幾個月南洋一位老同學還說他家一幅司徒喬油畫剛修復了,畫法國山景,不輸徐悲鴻李曼峯。  司徒先生燕京神學院畢業(yè),留學法國,在嶺南大學教過西洋畫,當過《大公報》編輯,魯迅買過他兩幅畫,魯迅逝世他畫過魯迅遺容,抗戰(zhàn)期間到南洋,也畫過徐悲鴻畫出了名的《放下你的鞭子》,一九五八年在北京逝世,才五十六歲。司徒喬夫人是馮伊湄?!毒攀甑幕貞洝防锸樟艘环就絾虨榕藢W靜畫的素描,運筆嫻熟,神情逼真,是四十年代初在中國駐新加坡領事館雞尾酒會上畫的。徐筑信上還說他父親母親跟我的老師黃松鶴、廖銘詩和林揖舜三位先生是至交,徐老太太這部回憶錄希望我寫序。寫序我不配,也不敢。拜讀這樣一部家國百年風云痛史我滿心敬慕,衷誠感佩。徐天從潘學靜的大名我少小年紀聽松鶴先生和廖老師林老師說起,天從先生的詩詞我在黃花草堂里讀過,三位老師跟天從先生的唱和之作我還有印象。歲月如流,人事倥傯,我老了有緣一讀徐老太太巨著已然非常高興,旁的都不要緊?! ⌒焯鞆南壬痪拧鹑晟诮K南通,祖籍黑龍江安寧縣。潘學靜生于河北南皮縣,在天津成長。徐先生先讀廈門大學社科系,廈大鬧學潮再與歐元懷教授那幾位師生到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大夏大學,馬君武當校長,一九二六年畢了業(yè)致力文教工作,一生不渝。馬君武是留學德國的博士,是大詩人,九一八事變寫的那首《哀沈陽》出了大名,我少年時代早會背誦“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徐先生一九三五年在山西大學教育學院教過書。一九三六年到新加坡南洋女中當高中部主任?! ∫痪湃四晔苄毂櫣膭顜е拮雍⒆拥桨屠枭钤?,一九四一年又回新加坡南洋女中教書,同年六月到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華僑學校統(tǒng)籌高中部。一九四七年全家回國,天從先生任僑委會上海辦事處科長,赴南京當農(nóng)林部秘書長,一九四九年到杭州辦婦女縫紉班,開《秩公畫室》,創(chuàng)新光印染廠。五十年代初他當過政協(xié)委員。一九五七年劃為右派,翌年入獄。一九八四年徐先生病故,潘學靜在徐家故鄉(xiāng)南通市定居至今。徐筑為母親的書寫了一篇序文說:“我們的家像一葉扁舟,始終顛簸于驚濤駭浪之上,卻沒有傾覆。很大的原因在于船上一位舵手與風浪的拚搏,這就是我的母親——一位善良、智慧、堅韌、美麗的東方女性。”  二次大戰(zhàn)期間我出世,日本軍隊遍布大半個南洋。一九四五年和平了印度尼西亞發(fā)動獨立戰(zhàn)爭,潘學靜書里說“雅加達的荷蘭軍、印尼地方軍、準備受降的日軍一時混亂,整夜有槍炮響,我們席地而眠,以防流彈擊中。”記得我五六歲街上盡是英國兵印度兵,戰(zhàn)車也多,大人們說那是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徐老太太書里提到徐筑小時候愛看那些英國軍隊軍車,愛看英軍武器,幾個小孩跟著軍隊一走好幾里路。徐筑比我大幾歲,可以追著英軍跑,我畢竟還小,只敢匍匐在家門口欄桿上細數(shù)隆隆而過的戰(zhàn)車和戴著棗紅軍帽的聯(lián)軍。轉(zhuǎn)眼一九五○年代了,南洋華僑有的擁護中共,滿心馬列,有的堅決反共,胸懷寶島,兩派敵我分明。我父親是老國民黨,創(chuàng)辦了華僑學校聘請了許多臺灣教育部委派的老師。徐天從潘學靜教過書的那間僑校后來好像跟巴城中學都歸為左傾學校,創(chuàng)校元老張國基聽說是毛澤東的同學。那是雅加達。我老家三寶壟僑校也相仿,幾間右派,幾間左派,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高官吳鐵城去勉慰過華僑,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共駐印度尼西亞大使巴人王任叔做統(tǒng)戰(zhàn)來過我家跟我父親聊得很客氣。還有另一位大使黃鎮(zhèn)也來過,長什么樣子我記不得了。巴人是名作家,我讀過他的書,溫文爾雅,書卷氣濃得很。不久華校都奉命關門了,我到萬隆讀英文學校,課余跟隨黃松鶴先生讀書學詩,黃花草堂里我靜靜坐在一邊見過潘學靜書中寫的幾位老先生,都是詩人詞客,月明人靜,政治色彩似乎都不濃,醉心吟詠,避談時局,一壺鐵觀音一聽三個五他們說了杜甫說蘇東坡,談了徐志摩談蘇曼殊。偶爾徐悲鴻的朋友李曼峯也在,擺開幾幅近作默默坐著抽煙一句話不說。有幾回輾轉(zhuǎn)傳來大陸政治運動消息,幾位元老先生一臉冰霜喃喃低吟幾句牢騷,飯菜涼了誰都不舉箸?! ≡谀菢拥姆諊挛?guī)状温牭剿生Q先生提起徐天從先生的人品和詩品。一九五九、六○那兩年印度尼西亞排華加劇,學生紛紛買棹北歸,有的去大陸,有的去臺灣。去大陸的厄運連連,去臺灣的專心讀書。我在臺灣求學那幾年松鶴先生的詩友張作梅老師還接著教我寫詩填詞。畢了業(yè)初來香港照顧我一家的又是松鶴先生的至交張紉詩女史。八十年代我英國回來松鶴先生香港廈門兩地住,他那時候過八十了,清癯依舊,風雅依舊,說起詩友凋零臉上皺紋皺成一片枯葉:“菊花又見滿籬開,情景依依喚不回。憎命文章無那老,關心邦國有余哀。詩壇霸座空虛席,宦海橫流尚解才。一自黯然歸隴畝,夕陽何事照金臺。”金臺是黃金臺,比喻延攬士人的地方,也指古燕都北京,郭沫若《歸國雜吟》有一句“金臺寂寞思廉頗,故國蒼茫走屈平”。那是一九五三年松鶴先生寄給徐天從先生的感懷詩,登在南洋《天聲日報》。《天聲日報》總編輯劉先生常到我家跟我父親聊天,我念初中許多習作都登在他的學生版里。劉先生也是老國民黨,一生反共,副刊上經(jīng)??恰稇鸭奶鞆摹纺菢拥呐f詩,說是家國多難,苛政害民,他的報紙新聞版為歷史見證,副刊版為文化招魂,盼的是山川無恙,清芬綿長?!毒攀甑幕貞洝肥珍浟怂生Q先生這首七律。一晃五十多年,黃花草堂只剩斷井頹垣,后園那株蓮霧樹聽說也凋落了,記得有一回我在樹下默讀章炳麟《詠南??凳稀纺蔷?ldquo;北上金臺望國氛,‘對山救我’帶猶存”,長廊上松鶴先生靠著躺椅閉目傾聽樹梢的風聲和鳥語:“快下雨了,”他說?! ≡d于香港《蘋果日報》2011年11月6日

內(nèi)容概要

  轉(zhuǎn)蓬的意思是隨風飛轉(zhuǎn)的蓬草,寓含一種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人生之意?!毒攀甏幕貞洝芬砸粋€九十高齡女性的口吻,講述了卷入時代劇變過程中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跌宕起伏的生活與風云變幻的時代相碰撞,造就了顛簸漂泊的人生,孕育了一段段愛恨交加、蕩氣回腸的故事。作者云淡風輕地回顧了從清朝末世至今近一個世紀的往事,記錄了這個家庭從天津、到龍城、到海外、回到中國江浙地區(qū)的歷史,更記下了與徐悲鴻、司徒喬、郁達夫、董寅初等一批文化學者鴻雁傳書的經(jīng)歷,讓讀者跟隨這些影像文字,走進這個平凡人的不平凡世界。

作者簡介

徐潘學靜,1916年生,天津南皮人。1935年畢業(yè)于天津女子師范??茖W校。1936年與丈夫徐天從赴南洋,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南洋女中、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中華中學等校。1947年回國,任教于上海南通等多所小學,終生從事基礎教學。徐潘學靜隨徐天從轉(zhuǎn)歷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法國等國家,和許多民國文壇名士結下深厚友誼。

書籍目錄

夕陽何事照金臺

一、天津往事
我的父親母親
哥哥一家
潞灌鎮(zhèn)老家
坊間生活
達仁小學
求學女師
二、過客龍城
初識天從
逃亡中的思念
艱難的抉擇
青年徐天從
三、漂泊海外
初到新加坡
與徐悲鴻的友誼
流浪塞納河
悲鴻為天從畫像
一些瑣碎的事兒
文人相聚
寄放在中華書局的木箱
前往雅加達
日軍占領以后
避難巴息安寧山
再回巴城
重返雅加達
四、情愛無悔
回到上海
南京一年
杭州三年
回歸故里
走進儒學巷
記住阿耕
祖屋的故事
1957年在“反右”中
我的工作
哥哥來了
孩子們的生活
海門農(nóng)村八年
春風又綠
五、天從與詩詞
附件
一:徐天從手稿殘頁選
二:徐天從遺墨選頁
三:徐天從、潘學靜年譜
四:憶潞灌鎮(zhèn)兒歌
關于《九十年的回憶》
后記

編輯推薦

  《九十年的回憶》是一本關于漂泊流浪的勵志愛情故事,也是一本記錄世紀歷史的真實回憶錄。故事的女主人公因為愛情,追隨愛人輾轉(zhuǎn)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經(jīng)歷了“九·一八”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國共決戰(zhàn)、整風、文革等一系列人生洗禮,如今已年過九十。跌宕起伏的人生經(jīng)歷,讓這本沉淀下來的“九十歲的金玉良言”顯得尤為珍重,在這本雖輕尤重的小書中,你可以找到文學的芬芳、藝術的鴻影,更可以找到讓你唏噓不已的人生歷練。讓你感動的是作者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信念——用詩的情懷生活,無數(shù)愁緒和歡樂,多少困苦與委屈都變?yōu)槠降纳畛痢?/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九十年的回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