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邵洵美 頁數(shù):238 字數(shù):19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談集郵》為“邵洵美作品系列”郵話卷,收錄邵洵美關(guān)于中國近代郵票的文章及譯文,共計七十余篇。其中最重要部分為“中國郵票講話”,此系作者自194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上海《新申報》上連續(xù)發(fā)表的,按歷史沿革,結(jié)合中國郵政史,從大清國的第一張郵票講到民國(戰(zhàn)前)的最后一張,逐一介紹中國各個時期的郵票,并著重描述特定歷史時期的珍票與變體郵票。雖然此書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然而絕非僅止于此;豐富的內(nèi)容加上活潑的形式,使得它至今看來仍是一部生動實用的國郵收集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邵洵美(1906—1968)浙江余姚人。原名云龍。詩人、作家、翻譯家和出版家。早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后到法國,入法國畫院。1927年回國。曾辦金屋書店,出版《金屋》月刊,后接辦新月書店,出版《新月》和《詩刊》,又辦時代圖書公司,先后出版《論語》《時代畫報》《時代漫話》《良友畫報》《萬象》等刊物。早年推崇“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風流倜儻堪與徐志摩相媲美,與胡適、梁實秋、林語堂、徐悲鴻、郁達夫、沈從文、施蟄存等過從甚密。1949年后從事文學翻譯工作。晚年凄涼寂寥。著有《天堂與五月》《花一般的罪惡》《詩二十五首》《一個人的談話》等,譯有《解放了的昔羅密修斯》《麥布女王》等。
書籍目錄
序
中國郵票講話
一、前言
二、海關(guān)第一次大龍票
三、中國最早的試制票
四、海關(guān)第二次小龍票
五、萬壽紀念票
六、萬壽中的黑樣票
七、插曲
八、小龍加蓋票
九、萬壽加蓋票
十、紅印花加蓋票
十一、插曲之二
十二、帝國第一次正式票
十三、帝國第二次正式票
十四、帝國票之圖稿與試票
十五、斜角對剖票
十六、宣統(tǒng)登基紀念票
十七、插曲之三
十八、臨時中立加蓋票
十九、中華民國加蓋票
二十、插曲之四
二十一、光復共和紀念票
二十二、民國最初之試制票
二十三、民國第一次正式票
二十四、民國第二次正式票
二十五、倫敦版北京版區(qū)別法
二十六、插曲之五
二十七、郵政二十五周年紀念票
二十八、憲法紀念票
二十九、大元帥紀念票
三十、插曲之六
三十一、洪憲帝國紀念票
三十二、統(tǒng)一紀念票
三十三、統(tǒng)一紀念試制票
三十四、國葬紀念郵票
三十五、西北科學考察團紀念票
三十六、插曲之七
三十七、總理像單雙圈票
三十八、北京版烈士像票
三十九、譚院長紀念票
四十、新生活運動紀念票
四十一、郵政四十周年紀念票
四十二、插曲之八
四十三、略談限省加蓋票
四十四、略談暫作加蓋票
四十五、插曲之九
四十六、香港版總理像票
四十七、香港版烈士像票
四十八、插曲之十
四十九、紐約版總理像票
五十、節(jié)約建國紀念票
五十一、插曲之十一
五十二、三十周年紀念票
五十三、暫作與改作加蓋票
五十四、插曲之十二(上)
五十五、中國航空郵票
五十六、中華民國欠資票
五十七、插曲之十二(下)
五十八、華北加蓋及其他
五十九、中信與百城版票
六十、尾聲
郵識
民國試制票中之珍品
萬壽大字長距新變體
清紅貳分修飾新變體
總理側(cè)面像試制票之發(fā)現(xiàn)
華郵中之珍品與貴票
華郵中之珍品與貴票(一續(xù))
郵趣
集郵與郵識
談集郵
集郵小問題
集郵的興趣
郵話譯文
海關(guān)首次大龍票重要史料
編后小言
附錄 海上郵人小志:邵洵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十、紅印花加蓋票 紅印花加蓋票發(fā)行于一八九七年一二月間,有大小字加蓋。小字加蓋為貳分,肆分,壹圓三種。大字加蓋有壹分,貳分,肆分,壹圓,伍圓五種。 紅印花加蓋票和小龍與萬壽的加蓋票一般,都是海關(guān)郵政到正式國家郵政這一個過渡時代的產(chǎn)物,紅印花加蓋票的原票是一種紅色印花三分票,乃一千八百九十六年(即光緒二十二年)御史陳璧奏請推行印花稅,以補財政之不足,而向英國定制的。但是印花稅票印好了,議案卻被人反對,中止施行,這一批票子便存在海關(guān)造冊處。當小龍與萬壽的加蓋票不敷應(yīng)用,同時又需要有高價值的郵票,于是取來加蓋大清郵政與暫作洋銀等字樣,當充郵票發(fā)行。 印花稅原票既始終未曾發(fā)行,所以并無一枚流傳于外。后來加蓋暫作郵票,當時海關(guān)郵局中人,便私取少數(shù)以作珍玩,世間于是有了紅印花原票的存在。有人把來稱作紅印花漏蓋票,而列為華郵四寶之一。又有人以為它原是印花稅票,和尋常漏蓋郵票的底票不同,而提出反對。但是又有人覺得原票既從未當作印花稅發(fā)行,理應(yīng)視為漏蓋變體。議論紛紜,莫衷一是。不過紅印花原票的市值,僅略次于紅印花小字當一圓票,西洋郵票年刊也已將它列入變體欄內(nèi),那么它的地位可以說已經(jīng)確立的了。 紅印花小字當一圓票(簡稱小一圓)當然是華郵中最珍貴的正票。最大的原因,是為了它印數(shù)的罕少,據(jù)說只有兩小張,計四十枚。但是原票鐫制的精細,顏色的美麗,也是旁襯的理由。小一圓得來的確不易。無論如何豐富的華郵集,假使沒有了它便會顯得群龍無首,美中不足。搜求的人多了,于是愈顯得它的罕貴。周今覺先生保藏的一個四方連,自稱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確乎當之無愧。周先生在四方連以外,好像還有兩枚單票,可說是藏有小一圓最多者,所以有人曾經(jīng)捧他做華郵大王,德根氏也有一個雙連,兩枚單票,其中有一枚的西文數(shù)值后面缺點,也許僅是印刷小變體,但無論如何終是希品中之希品。某郵刊曾有一個紅印花小一圓存在數(shù)的統(tǒng)計,好像指出了二十余枚的下落。不過大家所有的都是新票。舊票只一枚,為已故袁寒云君在布許氏處購得。袁君逝世,此票即一再讓渡,現(xiàn)歸萬壽票大收藏家劉之惠先生??上Т似逼废嗲芳眩疑辖且阉浩?,而銷印之八卦戳亦真?zhèn)坞y辨。所以竟有人懷疑是布許氏為了破票難以脫舊,遂請求銷印或私行偽制,因為八卦戳是很容易模仿的。張賡伯先生在他一篇大作里說過,當他服務(wù)哈爾濱時,曾見有小一圓舊票一枚,尚連有信封一角,品相極好。這枚舊票若然出現(xiàn),前面一枚的身價恐怕難免要一落千丈了。
編輯推薦
《邵洵美作品系列?郵話卷:談集郵》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