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于大都會歌劇院

出版時間:2011-7-31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英]諾曼·萊布雷希特  頁數(shù):182  譯者:盛韻,蔡宸亦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諾曼·萊布雷希特是西方著名的古典樂評人,也是一位高產(chǎn)作家。他對于音樂、文化和政治的評論擁有眾多擁躉。他知識淵博,卻從不板著面孔教育讀者,總是能以風趣八卦的文風寓教于樂。在他筆下可以找到許多音樂家的秘聞逸事,或者旁人難以窺見的幕后風云,這使得他在《標準晚報》及英特網(wǎng)上的專欄“供不應求”;而他在BBC廣播3臺的談話節(jié)目更是吸引了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布達佩斯甚至中國的聽眾?!侗唤诖蠖紩鑴≡骸酚勺髡咴凇锻鉃┊媹蟆飞系膶诤退P(guān)于文化、音樂的評論結(jié)集而成。

作者簡介

諾曼·萊布雷希特(Norman
Albrecht),1948年出生于倫敦。他曾為《每日電訊報》寫了10年古典音樂專欄,現(xiàn)任《標準晚報》的助理編輯、專欄作家及BBC廣播3臺乙Lebrecht
Live欄目主持人。他的十余本關(guān)于音樂的著作被翻譯成13種語言,其中包括全球熱銷的《大師的神話》和《當音樂停止時》(中文版為《誰殺了古典音樂》)等。
  諾曼·萊布雷希特對于音樂、文化和政治的評論擁有眾多擁躉。他知識淵博,卻從不板著面孔教育讀者,總是能以風趣八卦的文風寓教于樂。在他筆下可以找到許多音樂家的秘聞逸事,或者旁人難以窺見的幕后風云,這使得他在《標準晚報》及英特網(wǎng)上的專欄“供不應求”;而他在B
B C廣播3臺的談話節(jié)目Lebrecht Live,更是吸引了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布達佩斯甚至中國的聽眾。

書籍目錄

馬勒是誰?
馬蒂奴與我
“元首”的問題可怎么解決?
沃恩·威廉斯的身份
老怪物的神話
庫特·馬祖爾——一個幸存者的故事
懷念斯拉瓦
格萊茨基如何作曲
請當街放聲歌唱
我演《一個華沙幸存者》
齊聲大贊
被禁于大都會歌劇院
西蒙和加芬克爾的重聚
非關(guān)愛情,親愛的
梅爾·布魯克斯的音樂
什么成就了偉大批評家
我的YouTube癮
我是HNS的孩子
奧斯維辛音樂家的祖先
圖書館之死
菲利普·羅斯的憤怒
是大屠殺風尚還是善惡的試金石?
法國美人的恥辱
《理發(fā)師陶德》:比經(jīng)典原作更精彩的電影
重溫慕尼黑慘案
《霧都孤兒》到底有多么種族主義?
梅爾·吉布森的宣傳片
獻給每個人的魔法課
我正享受呢
批評的未來
說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被禁于大都會歌劇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萊布雷希特《被禁于大都會歌劇院》:怡人之作。
  •   這本書是作者的新作,和《誰殺了古典音樂》一樣不錯。
  •   專業(yè)樂評者的著作,很有分量!精裝版本,唯一遺憾開本有些?。?/li>
  •   文風果然犀利!我喜歡!
  •   喜歡看諾曼·萊布雷希特的書
  •   萊布雷希特的書很喜歡,其他都沒貨,就買了這一本。
  •   沖著書名買的,還沒看完
  •   沿襲了作者的一貫風格,只不過精裝本拿著費勁,硌手,實在不如平裝本的舒服。
  •   好像是《文匯讀書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諾曼.萊布雷希特的《誰殺了古典音樂》,出于純粹的好奇,到亞馬遜上搜,沒找著,便買了作者的另一本《被禁于大都會歌劇院》。音樂是如此感性,每個人因著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和感受力,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都有所不同-----樂評如何寫呢?又有誰要看別人的評論而不是自己聽呢?讀者是不是都是像我這樣好奇的人?小小的書,短短的篇幅,文筆樸實干練客觀,沒有矯情不煽情。不盡是樂評,介紹作曲家,指揮家、還有影評、書評、歌曲欣賞、圖書館漸漸淡出的感受,永恒的明信片等......作曲家包括:馬勒(兼指揮家)、馬蒂奴、沃恩.威廉斯、格萊茨基等;指揮家:卡拉揚、庫特.馬祖爾,大提琴家:斯拉瓦等等;電影涉及《慕尼黑慘案》、《理發(fā)師陶德》、《霧都孤兒》、《朗讀者》等,書包括:《哈利。波特》等......通過作者簡短的幾百個字描述,可以大致了解人物的個性和精神概貌,通過他對于自己以及觀眾聆聽音樂的感受,我想象著自己期待和哪位音樂家的哪首曲子相遇。他對于卡拉揚的簡短評論,讓我第一次了解了時代背景,也對卡拉揚其人有了認識。跟著他了解到不少人,不少音樂,慢慢找來聽......真的很期待!
  •   和我一開始想象的不一樣。我不喜歡。我覺得對我來說,意義不是很大
  •   一直是諾曼的粉絲 風趣 同時又知識點豐富
  •   小書,評論集,文章不多,但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