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曹可凡 頁數(shù):290
Tag標簽:無
前言
畫品可以清奇高古,超逸凡塵,畫家卻必須在現(xiàn)實社會過日子。畫院畫家可以依附朝廷,民俗畫家可以訴諸百姓,文人畫家卻必須在官宦商賈之間尋求賈主與知音:前有揚州,后有上海,正可提供這樣的市場。揚州在前,因為那還是河運興旺的時代;等到海運大開,市場便移向上海了,乃有“海上畫派”之興起。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上海居五口通商之首,文人畫家乃向十里洋場匯合。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號稱“海上三杰”,成了奠基名家。 曹可凡先生在《悲歡自酬》(上海書店出版社)這本書中敘述的名家,大半就是這些海上人物,所謂文人畫家,大半多才多藝,不僅僅是畫家,還兼擅書法、詩詞、篆刻等相輔的藝術(shù),有時本身也是惜才的收藏家或說項者。例如《塵土有至情》一文中,便敘述吳昌碩之成名有賴另一書畫家也是實業(yè)家王一亭的贊助。先是吳的弟子趙子云去上海展畫,在王一亭的張羅下,賣得很好。吳見弟子成功,非常高興,此時他已六十九歲,才去上海定居。開始乏人問津,但經(jīng)過王一亭再三揄揚,終于成名,甚至成為“海上畫派”后期的宗師。其后由于王一亭的說項,吳昌碩與齊白石也揚名于日本。 陳師曾認為文人畫的四要素是人品、學(xué)問、才情、思想。所以文人畫家不但是藝術(shù)家,也該是兼有知性與感性的文化人;如果只擅繪事,就落于匠氣了。因此蘇軾將王維置于吳道子之上。曹可凡先生在上海電視臺“可凡傾聽”節(jié)目中所訪問的,大半都是這樣的文人畫家,大半是水墨畫高手,工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得意忘形,不拘寫實,只重神韻,而周邊的配合例如題詩、書法與刻印,也要相當功夫。其中也有一些例外,譬如宦海半生的翁同龢,晚年成為收藏家,書法家。又如堅拒新文化運動的古文家林紓,竟在不解ABCD的情況下,憑他人口譯而筆受,竟然間接成為推廣西洋文學(xué)的譯家。 《悲歡自酬》里三十五篇文章,原則上以人物為經(jīng),而以事件為緯,事件之中也每每涉及當事人的分合恩怨,有的令人欽仰,也有的令人惋惜:前者例如梅蘭芳與俞振飛在京劇與昆曲之間的互補互助,合作成功,并且感動了現(xiàn)場一位小小觀眾,白先勇種下了日后他為重振昆曲而奔去的因緣。后者例如兩大科學(xué)家楊振寧與李政道之間的分合。《悲歡自酬》下篇涉及的人物,跨越了戲劇、電影、繪畫、文學(xué)及科學(xué),比較復(fù)雜,把我也卷了進去。不過曹先生筆下大致上避免偏袒一方,語氣不失溫柔敦厚,有所評論,也往往是引述他人。只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涉及柯靈的一段,令我深感驚異??孪壬砟旰臀乙娺^三面,每次都恨其短,卻對我的作品鼓勵有加。他是我十分尊敬的文壇前輩,也是錢鍾書和張愛玲的知音。兩岸交流之初,他率先站出來肯定錢、張,十分難得。但是在張愛玲的筆下,他竟被塑造成那樣的形象,我實在不能接受。 我初見柯先生,早在一九八一年,當時他和辛笛同去香港中文大學(xué)參加“四年代文學(xué)研討會”。第二次在一九八四年,同時參加?xùn)|京舉行的國際筆會。第三次在1994年,柯靈先生以上海作協(xié)副主席的身份邀梁錫華、黃維樑和我去上海訪問。又過十年,我去同濟大學(xué)和復(fù)旦大學(xué)講學(xué),柯靈先生已作古,曹可凡便帶我們夫婦兩人去醫(yī)院探望柯靈夫人陳國容女士。當時她就倚坐在柯靈先生彌留其上的病床,主客悵然相對,思念的都是音容猶在的亡者??蚂`先生與我有緣,是大幸,卻恨緣淺,未能常挹清芬。而今,當年在上海作協(xié)一同接待過我們的辛笛和羅洛,也都去了。上海的故事,海上的因緣,綿綿不盡。 余光中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于高雄西子灣
內(nèi)容概要
作者曹可凡,因為對書法、書畫藝術(shù)的愛好進而去接觸其作者,去探求作品背后的故事,因而這本講述上海老畫家、書法家故事的書在知人論世、手澤猶存之后,讀來格外有趣、有料。對人物事件和海上文化的熟稔,也使得本書充滿海派文化風(fēng)味。
作者簡介
曹可凡,1963年7月27日出生,知名主持人,自1987年相繼在上海電視臺及東方衛(wèi)視主持《大學(xué)生節(jié)目》、《詩與畫》、《快樂大轉(zhuǎn)盤》等欄目及各類文藝晚會。1991年畢業(yè)于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xué),獲碩士學(xué)位。1995年正式調(diào)入東方衛(wèi)視擔任職業(yè)主持人,1998年起擔任《飛越太平洋》欄目制片人。所主持晚會和《可凡傾聽》、《舞林大會》等欄目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同時他還是同濟大學(xué)客座教授、上海慈善基金會形象大使、中國十佳電視主持人“金話筒”獎獲得者。工作之余喜好舞文弄墨,曾出版《可凡專送》、《大地星河》、《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藝術(shù)》和《畫外話》等專著。
書籍目錄
序
《悲歡自酬》讀后(余可中)
寄曹可凡(董橋)
上編
枯荷落木
——記翁同龢
楓落吳江冷
——記林琴南
塵土有至情
——吳昌碩與王一亭
朽者不朽
——齊白石與陳師曾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記沈尹默
鶴廬居士與西泠印社
——紀念丁輔之誕辰一百三十周年
嵩山?梅影
——馮超然與吳湖帆
腕底云煙
——吳待秋與吳子深
閑福尤堪尋紙上
——記鄭午昌91舊時堂前燕
——記溥心畬
問人生至此凄涼否
——記白蕉
“虛齋”雙暉
——張大壯與吳琴木
一場沒有贏家的爭端
——吳湖帆與賀天健
東風(fēng)桃李
——記江寒汀
冷月照畫魂
——記陶冷月
清雅潤秀補天功
——記陸抑非
新聲留與世間傳
——記來楚生
海上畸人
——記謝之光161紙上戲
——記關(guān)良
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
——記唐云
《丹霞連江圖》記
偶然相諍也相宜
——啟功與謝稚柳
紉秋蘭以為佩
——記陳佩秋
程十發(fā)?張君秋?李翰祥
六根清凈否
下編
江南俞五
此情可待成追憶
——俞振飛愛戀片段
惟有癡情在
——葉淺予與戴愛蓮229只留清氣滿乾坤
——記蘇淵雷
不守恒的友情
——楊振寧與李政道
不要理睬弄堂里那些流鼻涕的孩子
——流沙河·余光中·李敖
張愛玲與白先勇
柯靈·張愛玲·黃裳
單飛的蝴蝶
雙“陳”記
附錄
說紹興話的玉卿嫂
——日記摘抄
章節(jié)摘錄
一九一二年,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文化巨人愛因斯坦應(yīng)日本改造社之邀赴日本講學(xué),從柏林啟程后,取道印度,抵達香港,然后改乘日本“北野丸號”于十一月十二日當時上海匯山碼頭。這位貌似“鄉(xiāng)村牧師”的和藹紳士剛剛因為發(fā)表了顛覆的理論榮獲諾貝爾獎。愛因斯坦的到來讓整個上海灘沸騰了。抵達上海的當天晚上,主辦單位假借“梓園”宴請愛因斯坦夫婦。同席者有于右任、張季鸞、張君勱等。晚宴前,愛因斯坦欣賞了“梓園”主人收藏的金石書畫等各種古文物,為此,他感到極為興奮。他在宴會上說:“今日得觀多數(shù)中國名畫,極為愉快。推之中國青年,敢信將來對于科學(xué)界,定有偉大貢獻。此次匆遽東行,異日歸來,極愿為中國青年所見?!睈垡蛩固惯€特別對“梓園”主人的書畫作品褒揚有加。而“梓園”的主人正是上海灘大實業(yè)家、大慈善家、大書畫家王一亭。 王一亭出身清寒,靠自己的智慧與刻苦勤奮,相繼成為日本“大阪商船”和“日清汽船會社”的買辦。然后又從買辦轉(zhuǎn)向振興實業(yè),并旁及金融業(yè)。由此,王一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人脈。此外,他熱衷于上海的政治變革,不僅加入同盟會,出錢支援孫中山鬧革命,更為營救陳其美出生入死。上海光復(fù)后,他一度出任商務(wù)部長。后來,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北火車站刺殺宋教仁時,王一亭就在宋教仁身邊。此事對他震動極大。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二次革命”失敗后,遭袁世凱通緝,王一亭和孫中山、陳其美被逐出租界。接連經(jīng)受打擊,王一亭意志開始變得消沉。于是,他深居簡出,茹素禮佛,并一心專注繪畫。同時,以慈善事業(yè)為己任,賑災(zāi)救難,普濟眾生。為此,上海民眾送了他一個“王菩薩”的雅號。 由于擁有雄厚的實力和深遠的影響,王一亭還常常成為海上畫壇的贊助人。無論是海上題襟館,還是豫園書畫會,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對以劉海粟為代表的“西風(fēng)東漸”畫派,他也不存丁點偏見。他曾在劉海粟的《巒樹草堂》上題詩:“毫端圓勁意蒼蒼,巒樹回環(huán)擁草堂。仙境倘能開畫稿,紆回深處見劉郎。”同道人中若有困難,素來豪邁瀟灑的他更是會施以援手。如吳昌碩的弟子趙子云來上海發(fā)展,王一亭關(guān)懷備至,四處為他張羅。不到半年,趙子云便懷揣二百多銀元,滿面春風(fēng)地回到了蘇州。吳昌碩聞訊喜形于色,因為此前王一亭曾一再來信邀請吳昌碩來上海鬻畫,但吳昌碩一直游移不定,生怕像他那樣的“野逸派”在上海打不開市場,無法維持生計。弟子趙子云的成功,增強了他的信心。一九一一年夏天,六十九歲的吳昌碩終于來到了上海。按照鄭逸梅的說法:“當時昌碩敦促子云到上海鬻藝,是含試探性質(zhì)的,先鋒隊去了很順利,他老人家的大軍也就長驅(qū)直入?!眲傞_始,果正如他所料,問津者乏人,他只得白天窩居在浦東爛泥渡的陋室里畫畫刻印,晚上坐小舢板到浦西,與各界社會賢達周旋,廣開門路。次年,由王一亭介紹,“缶老”遷居吉慶里的一棟石庫門,房子三上三下,較為寬敞,房東與王一亭為姻親。如此,古稀之年的吳昌碩總算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他大門兩旁貼上對聯(lián)“君子悠樂,賢人孔安”。還將畫齋取名“去駐隨緣齋”,表達了對上海這個“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認同與情緣。果然,沒過多久,在王一亭的大力推介下,吳昌碩以其獨特的風(fēng)格,獨步畫壇,繼而成為后期“海上畫派”的領(lǐng)袖。 在此之前,吳昌碩幾乎在兵荒馬亂中四處漂泊,潦倒落魄,基本上以教館和充當幕僚養(yǎng)活一家老小,生活異常辛苦。后來友人替他捐了個小官,領(lǐng)一份薄薪,勉強度日。朋友仍常常調(diào)侃地叫他“酸寒尉”。任伯年曾為他作《酸寒尉圖》,畫面上,吳昌碩唯唯諾諾,一副狼狽樣。吳昌碩在畫上也題詩自嘲“自知酸寒態(tài),恐觸大府怒。怵惕強支吾,垂手身傴僂。朝日嗟未飽,卓卓日當午。中年類衰老,腰腳苦酸楚?!彼踔料Mㄟ^翁同龢,擺脫困境,但終究沒有成功。雖說看似有些窩囊,但吳昌碩生性倔犟,憤世嫉俗,對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他崇尚有豪俠奇氣之人。因此,在天命之年,隨吳大瀲赴邊陲參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吳大瀲被革職,回到蘇州,吳昌碩便在他家作一名清客,得以遍覽吳氏收藏的金石書畫。有趣的是,吳昌碩對治印極為癡迷,故常常喜歡拿著小刀到處亂刻,在吳大瀲書房中的名貴紅木紫檀幾桌上刻遍了石鼓、訇文,弄得吳大瀲大為不快。沒過多久,吳昌碩便離開了。后來,他又問學(xué)于經(jīng)學(xué)大師俞曲園,獲益良多。 然而,吳昌碩繪畫風(fēng)格的確立則與任伯年有關(guān)。吳昌碩直到三十多歲才涉足繪畫,但由于他擅長金石書法與篆刻,所以在任伯年的勸說下,以書入畫,在趙之謙、虛谷的基礎(chǔ)上,又上溯金冬心、徐渭等人的畫法,同時受到黃易、奚岡、趙之琛等人的影響,以雄強古茂、醇厚樸拙的碑學(xué)書法用筆,來營造極具個人面貌的形式美感。譬如,文中這幅《桂花圖》就非常能體現(xiàn)他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該畫作于甲寅(一九一四),時年七十一歲,正是其創(chuàng)作盛期。吳昌碩醉心《石鼓》,書風(fēng)古茂,用于表現(xiàn)畫中的桂樹枝桿十分合適,洋溢著濃厚的金石趣味。在描繪桂花時,他用深淡不一的洋色加以渲染,這又是吳昌碩繪畫的一大特色,將強有力的用筆與艷麗的色彩相結(jié)合,整體畫面既古樸又鮮艷,其奇崛之氣、疏樸之態(tài)、天然之趣,躍然紙上。P23-26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畫品可以清奇高古,超逸凡塵,畫家卻必須在現(xiàn)實社會過日子。畫院畫家可以依附朝廷,民俗畫家可以訴諸百姓,文人畫家卻必須在官宦商賈之間尋求賈主與知音:前有揚州,后有上海,正可提供這樣的市場。揚州在前,因為那還是河運興旺的時代;等到海運大開,市場便移向上海了,乃有“海上畫派”之興起。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上海居五口通商之首,文人畫家乃向十里洋場匯合。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號稱“海上三杰”,成了奠基名家。 曹可凡先生在《悲歡自酬》這本書中敘述的名家,大半就是這些海上人物,所謂文人畫家。 ——余光中 曹可凡書里寫翁同龢,寫林琴南,寫吳昌碩,寫齊白石,寫沈尹默,寫鄭午昌,寫吳琴木,寫吳湖帆,寫謝之光,寫陶冷月,寫江寒汀,寫謝稚柳,寫程十發(fā),寫唐云,他們的作品我都藏過,都想讀。 ——董橋 可凡學(xué)博雜而性爽朗,為人紊有俠氣,待友甚厚,人莫不樂與游,所交之廣,藝壇耆宿如錢君匐、謝稚柳、唐云、程十發(fā)、陳佩秋、黃永玉……俱視若忘年。兄每于幾案之側(cè)觀其染翰,聽其議論,藝途坎坷,上下求索,人生境遇,甘苦自知。故雖未親事丹青而得入其堂奧,雖難盡識名手而悉知其佚聞。 ——湯哲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