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李細珠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李細珠 頁數(shù):397
Tag標簽:無
前言
清末重臣張之洞的傳記已經(jīng)出版了多本,有關張之洞的研究文章也發(fā)表了不少。學者們對張之洞這個歷史人物是重視的,這與張之洞在晚清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相稱的。但是這些著作,對張之洞在晚清新政中的作用往往言之不深、言之不切。晚清新政時期張之洞的言論與作為,恰是他一生中的閃光點。李細珠博士在中山大學所作的博士論文是關于倭仁的思想的,論文做得不錯。他希望在學術上更有長進,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來做博士后研究。我給他的建議,是把倭仁放在一邊,另辟蹊徑,把學問的路子拓寬一些。本所圖書館藏有張之洞裔孫張遵騮先生贈送的家藏乃祖文書檔案,尚未經(jīng)學者認真清理、利用過。我請他把這批檔案翻閱一遍,尤其著重張之洞在清末新政中的表現(xiàn),從中尋找恰當?shù)念}目。李君無言,立即埋頭查閱所藏張之洞文書檔案,旋即告我,這批檔案確有可以利用之處?!稄堉磁c清末新政研究》就是李君在博士后研究期間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以本所所收藏的張之洞文書檔案為基本依據(jù),參考第一歷史博物館所藏新政檔案和中外各類資料、著作,以清末新政時期制度變革為切入點,著重考察張之洞在新政時期各項制度變革過程中對清末中央決策的參與及其影響,動態(tài)地觀察清末新政從決策到實施的全過程,包括對學制、經(jīng)濟體制、軍事體制、法制和政治體制方面,張之洞不僅在湖北身體力行,做出典范,而且對中央決策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主稿江楚會奏變法三折》和《預備立憲和體制變革》兩章。
內(nèi)容概要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以清末新政時期制度變革為切入點,著重考察張之洞在新政時期各項制度變革過程中對清末中央決策的參與及其影響,動態(tài)地觀察清末新政從決策到實施的全過程,包括對學制、經(jīng)濟體制、軍事體制、法制和政治體制方面,張之洞不僅在湖北身體力行,做出典范,而且對中央決策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主稿江楚會奏變法三折》和《預備立憲和體制變革》兩章,挖掘新的史料,分析各項對策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剖析各項政治活動的內(nèi)幕,所在多有發(fā)現(xiàn)。在研究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的過程時,作者著力揭示他作為封疆大吏的政治利益、他的“儒臣”品格、他在政治上的進退,研究他的主張的激進與保守方面,研究他的“中體西用”精神。
作者簡介
李細珠,1967年6月生,湖南安仁人。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89、1992、1997年,先后從湖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相繼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8年-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著有《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一倭仁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研究領域涉及清末民初政治史、學術史與思想文化史,現(xiàn)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尤其是清末新政的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張之洞在晚清政壇的崛起第一節(jié) 承父師輩之遺風余韻一 乃父之言傳身教二 心儀"胡文忠公第二節(jié) 由科舉正途人仕一 早掇巍科二 初為士子師第三節(jié) 從清流議政初露鋒芒一 清流本色二 結主向用之始第四節(jié) 以辦洋務而奠基一 出任封疆辦洋務二 第三 號地方實力派大臣第五節(jié) 關鍵:應變戊戌一 庚子政局一 權衡新舊二 折沖中外三 "儒臣"之崛起第二章 主稿《江楚會奏變法三折》第一節(jié) 醞釀與出臺一 新政上諭的頒布二 窺測內(nèi)意和會商各省督撫聯(lián)銜三 江、鄂商議起草與上奏第二節(jié) 基本內(nèi)容第三節(jié) 思想淵源及其評價問題一 張之洞的變法思想主張二 《三折》與新政的開展第三章 學制變革與文化關懷第一節(jié) 厘定新學制一 湖北學制體系的設計二 癸卯進京始末三 《奏定學堂章程》的出籠四 留學政策的制定第二節(jié) 廢除科舉制度一 科考改章與分科減額二 立停科舉及其補救措施第三節(jié) 改革教育行政機構一 專設總理學務大臣二 學部的設立三 學政權限問題第四節(jié) 救時局,存書種一 管理學部事務的舉措二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懷第四章 經(jīng)濟體制改革與政策調(diào)整第一節(jié) 經(jīng)濟結構的近代轉型一 推進工業(yè)化二 改良農(nóng)業(yè)三 發(fā)展商業(yè)貿(mào)易第二節(jié) 圜法幣制變革一 銀元、銅元與紙鈔票二 金、銀本位制之爭三 籌議通用國幣第三節(jié) 改革厘金與稅務制度一 對厘金稅政的批評與改進二 商約談判中的“免厘加稅”問題三 厘金改為統(tǒng)捐第四節(jié) 修訂礦務章程一 緣起二 經(jīng)過第五節(jié) 對鐵路政策的建言與影響一 倡言干路建設主張二 官辦與商辦之間三 借債造路的尷尬抉擇第五章 編練新軍與軍制革新第一節(jié) 西法練新軍的先驅(qū)一 練兵必"參用西法二 從江南自強軍到湖北護軍三 由師德而師日第二節(jié) 近代軍事人才培養(yǎng)體制的建立一 廢除武科舉制度二 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學堂教育體系三 派遣軍事留學生和出國軍事考察人員四 為全國各省模范第三節(jié) 軍制變革的思想與實踐一 近代國家常備兵制思想二 湖北常備軍的建立三 湖北新軍與北洋新軍比較第六章 法制變革與獄政改良第一 節(jié) 修律緣起一 首倡修律二 薦舉修律大臣第二節(jié) 禮治與法治之間一 修改舊律:法理之議二 制訂新律:禮法之爭第三節(jié) "司法獨立"問題第四節(jié) 獄政改良思想與實踐一 思想主張的系統(tǒng)表述二 從試辦遷善所到設立湖北模范監(jiān)獄第七章 預備立憲與體制變革第一節(jié) 預備立憲前對憲政的理解與認識一 《勸學篇》論民權與議院二 "仿行?上議院與"公舉"各級官員之說三 五大臣出洋前后對立憲動議的關注與表態(tài)第二節(jié) 官制改革的挫折及其意義一 預備立憲"從官制入手二 "京官少改,外官緩改三 朝廷與地方督撫的緊張關系第三節(jié) 預備立憲開始后對憲政的態(tài)度與舉措一 “深盼立憲之局之必成者,莫洞若也”二 丁未進京前后對憲政的態(tài)度三 任職憲政編查館大臣的舉措第四節(jié) 從信息來源渠道對張之洞西學程度的估量——以憲政思想為中心一 新聞媒體二 譯介書籍三 人際交往關系第八章 結論一 對洋務派的超越及其局限二 作法自斃與"種豆得瓜參考文獻張之洞研究論著索引(1900~2000)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張之洞的變法思想主張盡管張之洞在起草《江楚會奏變法三折》時征求和參考了多方面的意見,但他既是奏折的主稿者,則《三折》也主要體現(xiàn)了張之洞的思想。如前所述,這個時期張之洞的變革思想一度較為激進,但是,由于對朝廷的變法態(tài)度難以把握,以及劉坤一求穩(wěn)心態(tài)的制約,使張之洞未能在奏折中完全表述這種激進的變革思想,而《三折》卻與張之洞以前的穩(wěn)健變革思想尤其是《勸學篇》的思想若相符合。下面我們擬對此略加分析。張之洞的變法思想產(chǎn)生于甲午戰(zhàn)爭前后,而其較為系統(tǒng)的表述則.是見于戊戌時期著名的《勸學篇》。另外,在《江楚會奏變法三折》之前還有的兩折兩電四個文獻,也是張之洞變法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一是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二十七日(1895年7月19日)張之洞在《馬關條約》簽訂后所上的《吁請修備儲才折》,提出了九條建議:一練陸軍,二治海軍,三造鐵路,四分設槍炮廠,五廣開學堂,六速講商務,七講求工政,八多派游歷人員,九預備巡幸之所[1]。二是同年十一月初九日(1895年12月24日)張之洞上的《遵旨議復各臣工條陳時務事宜折》,又提出十三條建議:一修鐵路,二制鈔幣銀幣,三造機器,四開礦產(chǎn),五折南漕,六裁額兵,七創(chuàng)郵政,八練陸軍,九練水師,十立學堂,十一整頓厘金,十二嚴核關稅,十三裁汰冗員。三是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年9月12日)張之洞在《致東京錢念劬》的電報中就日本人關于“和后如何立國”的問題提出了十七點想法:一、頑固黨萬不可用,二、取士改章,三、省文法,四、農(nóng)工設專官,五、厘稅改章,六、行印花稅籌餉,七、用銀元,八、各省練兵定畫一章程營制,九、練兵,十、設槍炮廠,十一、派王大臣及大員子弟及京外官武官游歷。
后記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是我1998~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完成的博士后研究報告。現(xiàn)在想來,我之闖入這個研究領域?qū)嵲谝馔狻4蠹s四年前的這個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漂泊的旅程,來到人文薈萃的京師。那天,當我第一次見到導師張海鵬先生時,先生向我介紹了本所圖書館特藏的“張之洞檔案”——張之洞的曾孫張遵騮先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捐獻給近代史所的一份張氏家藏檔案,其藏量之豐,使我頗感驚訝。于是,我們確定了“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這個博士后研究課題。此后我的工作便主要是閱讀這份檔案,同時收集其他相關資料,其結果便是以這部書稿順利地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對于張先生幾年來給予我學習、工作與生活上的悉心指導和熱情關懷,我要特別地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我還要感謝本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姜濤研究員,及其他學術前輩與青年同仁,對我的研究工作和生活的關心、指導與幫助。我也應當感謝本所圖書館各位工作人員,尤其是特藏文獻部的張顯菊老師,他(她)們不厭其煩地為我反復提取各種圖書資料,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我的這項研究工作可以如期完成。
編輯推薦
《張之洞與清末新政研究》是著名史學家張海鵬領軍打造學術傳統(tǒng),重開百年視界,再現(xiàn)問題熱點。張海鵬序盼作者他日捧得冷獵頭肉。晚清中國,內(nèi)擾外患,綱紀弛壞,積貧積弱。及至末期十年,風雨飄搖中的清廷,為革舊除弊,興亡圖存,遂于歐風彌望中,從善清流,規(guī)制方略,大施新政。當此際會,一批封疆大吏紛紛效命,各擅一方,殫精竭慮。這其中,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憑借曾興洋務的厚積,于世道遽變中,再權衡新舊,折沖中外,而成一時翹楚,聲震朝野。本著聚焦于斯,且以江楚會奏變法三折為基石而鉤沉史海,故其可稱道者,即是以此個案研究映現(xiàn)出了那段歷史的云譎波詭,更以精密的文思收攬了張氏布施新政的層層斬獲與不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