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作者:常書銘 編
內容概要
收錄晉城市高平市古今碑刻600余通,分簡介、碑文、拓片圖片三大部分,末附索引,極具資料價值?!? 石刻,指鐫刻有文字的歷代碑、碣、造像碑、經(jīng)幢、石幢(內容非經(jīng)文者)、摩崖題記、墓志銘、畫像石等,是歷史文化的重要栽體。石刻,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理解。狹義的理解,專指“碑”;廣義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類刻石。所謂“碑”,漢以前就有了,但那時的碑不是為了刻字,而是立于宗廟、學校,用以觀日影,記時刻、測方向的。古代禮儀規(guī)定,主人迎賓進宗廟之門要當碑而揖。祭祀時亦常常把祭祀用的牛羊等犧牲先拴于碑上。碑在古代還有另一種用途,就是立于墓前用于下葬,稱為“窆石”。下棺時用以固定轆轤,所以早期的墓碑中上部有穿,稱之為“碑穿”,用以系繩下棺;宗廟之碑則為系犧牲的牛羊所用。因此,最初碑的用途并非為了刻字,而是實用?!?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碑”,興起于西漢而盛于東漢。原來在西漢以前,即商周時期,歌功頌德的文字鑄刻在鐘鼎彝器上,西漢開始以石代金,用碑記載功德和事件了。這即是金石銘文的由來?!? 從西漢“碑”開始鐫刻文字以來,歷朝歷代的碑刻大體相似,均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但各類碑之間又呈現(xiàn)繁多的樣式。碑頭有圭首、圓首、平首、梯首、冠形首、螭首等。碑身以長方形為多,另有倒瓶形,六棱、八棱形,正方柱形,扁方形等。碑座有龜趺形,形狀莊重,采用得最多。古人以龜為長久,常常以龜(實際稱蟊顱)背碑。
書籍目錄
《三晉石刻大全:晉城市高平市卷(上冊)》目錄: 凡例 總序 序一 序二 概述 上編現(xiàn)存石刻 北魏·北齊·唐·五代 魏故襄威將軍積射將軍郭君志銘(北魏正光二年) 北齊四面造像碑(北齊天保九年) 唐故李君墓銘并序(唐麟德二年) 唐故畢府君夫人趙氏墓志銘并序(唐天祜七年) 唐故邢府君墓志銘并序(后唐同光二年) 大唐舍利山禪師塔銘記并序(后唐同光三年) 唐故浩府墓志銘(后晉天福二年) 宋·金·元 創(chuàng)修敕賜圣佛山崇明之寺記(北宋淳化二年) 新修仙師殿記(北宋景佑四年) 游仙院新修佛殿記(北宋康定二年) 宣圣小景(北宋元佑三年) 宋故郭府君墓志銘(北宋元符二年) 澤州舍利山開化寺修功德記(北宋大觀四年) 心王狀奏六賊表記(金皇統(tǒng)元年) 二仙廟正殿門楣題記(金正隆二年) 大金澤州高平縣定林寺重修善法羅漢二堂并郭公施功德記 重修大糧山定林寺碑陰(金大定二年) 重建真人行宮記(金大定十二年) 金戲臺題記(金大定二十三年) 邢氏宗族墓銘(金承安二年) 開化寺金泰和三年題記(金泰和三年) 重修玉帝廟記(金大安二年) 開化寺金崇慶元年石柱題記(一)(金崇慶元年) 開化寺金崇慶元年石柱題記(二)(金崇慶元年) …… 《三晉石刻大全:晉城市高平市卷(下冊)》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西閣碑記 勒石于清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現(xiàn)存高平市米山鎮(zhèn)南未莊村西閣內。圓首長方座,座高30、長70、寬50厘米。碑身首一體,通高155、寬50、厚23厘米。碑文記錄了因山峰尖銳,有礙風脈,村民建閣的過程及督工首事、捐資人等情況。全文481字,行楷豎書,計18行,行45字。碑上落款處有印四方,皆為篆體陰刻,分別為“李口”、“信庵”、“李恒”、“北山”。碑首線刻雙龍祥云圖案,兩邊刻幾何形紋飾。李惇撰文,李恒弗丹,李貴鐫刻。保存完好。 碑文 西閣碑記 邑東南名山也。峯巒聳峙,崖際清暉,其支流蜿蜒處,蟠繞最佳。吾鄉(xiāng)尤逼附口,乃往來諸風鑒每言龍行太鋭,宜建閣。西徧口鎮(zhèn)口則長挨其祥,在茲鄉(xiāng)矣。鄉(xiāng)老同有謀諸予。予潸然曰:予卜居敷世于茲矣,先王父為諸生時,已蓄志圖之。
編輯推薦
《三晉石刻大全:晉城市高平市卷(套裝共2冊)》分上下兩冊,收錄晉城市高平市古今碑刻600余通,分簡介、碑文、拓片圖片三大部分,末附索引,極具資料價值。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