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作者:王小波 頁數(shù):283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山坡上走著走著,忽然覺得天低了下來,連藍天帶白云都從天頂扣下來,天地之間因而變得扁平。再過一會,天地就會變成一口大碗,薛嵩獨自一人走在碗底。他覺得自己就如一只搗臼里的螞蟻,馬上就會被粉碎,情不自禁地丟掉了柴捆,倒在地上打起滾來。滾完以后,再挑起柴來走路,走進草木茂盛的寨子,鉆進空無一人、黑暗的竹樓。此時寂寞不再像一種暖昧的癲狂,而是變成了體內(nèi)的刺痛。后來,薛嵩難于忍受,就去搶了紅線為妻。這樣他就不會被寂寞穿透,也不會被寂寞粉碎。如果感到寂寞,就把紅線抱在懷里,就如胃疼的人需要一個暖水袋。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52年出生。一個特立獨立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譽為“中國當(dāng)代文壇最美的收獲”。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們廣泛閱讀、關(guān)注、討論,并引發(fā)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xiàn)象。
書籍目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章節(jié)摘錄
1莫迪阿諾在《暗店街》里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這本書就放在窗臺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清晨微紅色的陽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誰的。我觀察了許久,覺得它像是件無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來看;但心中惕惕,隨時準(zhǔn)備把它還回去。過了很久也沒人來要,我就把它據(jù)為己有。過了一會兒,我才驟然領(lǐng)悟到:這本書原來是我的。這世界上原來還有屬于我的東西——說起來平淡無奇,但我確實沒想到。病房里彌漫著水果味、米飯味、汗臭味,還有煮熟的芹菜味。在這個擁擠,閉塞、氣味很壞的地方,我迎來了黎明。我的過去一片朦朧……病房里有一面很大的玻璃窗。每天早上,陽光穿過不平整的窗玻璃,在對面墻上留下火紅的水平條紋;躺在這樣的光線里,有如漂浮在熔巖之中。本來,我躺在這張紅彤彤的床上,看那本書,感到心滿意足。事情忽然急轉(zhuǎn)而下,大夫找我去,說道,你可以出院了。醫(yī)院缺少床位,多少病人該住院卻進不來——聽他的意思,好像我該為此負(fù)責(zé)似的。我想要告訴他,我是出于無奈(別人用汽車撞了我的頭)才住到這里的,但他不像要聽我說話的樣子,所以只好就這樣了。此后,我來到大街上,推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不知該到哪里去。一種巨大的恐慌,就如一團灰霧,籠罩著我一這團霧像個巨大的灰毛老鼠,騎在我頭上。早晨城里也有一層霧,空氣很壞。我自己也帶著醫(yī)院里的餿味。我總覺得空氣應(yīng)該是清新的,彌漫著苦澀的花香——如此看來,《暗店街》還在我腦中作祟……莫迪阿諾的主人公失去了記憶。毫無疑問,我現(xiàn)在就是失去了記憶。和他不同的是,我有張工作證,上面有工作單位的地址。循著這個線索,我來到了“西郊萬壽寺”的門前。門洞上方有“敕建萬壽寺”的字樣,而我又不是和尚……這座寺院已經(jīng)徹底破舊了。房檐下的檁條百孔干瘡,成了雨燕筑巢的地方,燕子屎把房前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地帶,只在門前留下了黑色的通道。這個地帶對人來說是個禁區(qū)。不管誰走到里面,所有的燕巢邊上都會出現(xiàn)燕子的屁股,然后他就在繽紛的燕糞里,變成一個面粉工人。燕子糞的樣子和擠出的兒童牙膏類似。院子里有幾棵白皮松,還有幾棵老得不成樣子的柏樹。這一切似曾相識……我總覺得上班的地點不該這樣的老舊。順便說一句,工作證上并無家庭住址,假如有的話,我會回家去的,我對家更感興趣……萬壽寺門前的泥地里混雜著磚石,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挖干凈。我在寺門前逡巡了很久,心里忐忑不安,進退兩難。直到有一個胖胖的女人經(jīng)過。她從我身邊走過時拋下了一句:進來呀,愣著干啥。這幾天我總在愣著,沒覺得有什么不對。但既然別人這么說,愣著顯然是不對的。于是我就進去了。出院以前,我把《暗店街》放在廁所的抽水馬桶邊上。根據(jù)我的狹隘經(jīng)驗,人坐在這個地方才有最強的閱讀欲望?,F(xiàn)在我后悔了,想要回醫(yī)院去取。但轉(zhuǎn)念一想,又打消了這個主意。把一本讀過的書留給別人,本是做了一件善事;但我很懷疑自己真有這么善良。本來我在醫(yī)院里住得好好的,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才遇到現(xiàn)在的災(zāi)難。我對別的喪失記憶的人有種強烈的愿望,想讓他們也倒點霉——喪失了記憶又不自知,那才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對于眼前這座灰蒙蒙的城市,我的看法是:我既可以生活在這里,也可以生活在別處;可以生活在眼前這座水泥城里,走在水泥的大道上,呼吸著塵霧;也可以生活在一座石頭城市里,走在一條龜背似的石頭大街上,呼吸著路邊的紫丁香。在我眼前的,既可以是這層白內(nèi)障似的、磨砂燈泡似的空氣,也可以是黑色透明的、像鬼火一樣流動著的空氣。人可以邁開腿走路,也可以乘風(fēng)而去。也許你覺得這樣想是沒有道理的,但你不曾失去過記憶——在我衣服口袋里,有一張工作證,棕色的塑料皮上烙著一層布紋,里面有個男人在黑白相片里往外看著。說實在的,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既然出現(xiàn)在我口袋里,除我之外,大概也不會是別人了。也許,就是這張證件注定了我必須生活在此時此地。2早上,我從醫(yī)院出來,進了萬壽寺,踏著滿地枯黃的松針,走進了配殿。我真想把鞋脫下來,用赤腳親近這些松針。古老的榆樹,矮小的冬青叢,都讓我感到似曾相識;令人遺憾的是,這里有股可疑的氣味,與茅廁相似,讓人不想多聞。配殿里有個隔出來的小房間,房間里有張桌子,桌子上堆著寫在舊稿紙上的手稿。這些東西帶著熟悉的氣息迎面而來——過去的我?guī)е刂丿B疊的身影,飄揚在空中。用不著別人告訴,我就知道,這是我的房間、我的桌子、我的手稿。這是因為,除了穿在身上的灰色衣服,這世界上總該有些屬于我的東西——除了有些東西,還要有地方吃飯,有地方睡覺,這些在目前都不緊要。目前最要緊的是,有個容身的地方。坐在桌子后面,我心里安定多了。我面前還放了一個故事。除了開始閱讀,我別無選擇了。“晚唐時,薛嵩在湘西當(dāng)節(jié)度使。前往駐地時,帶去了他的鐵槍?!惫适戮瓦@樣開始了。這個故事用黑墨水寫在我面前的稿紙上,筆跡堅挺有力。這種紙是稻草做的,呈棕黃色,稍稍一折就會斷裂,散發(fā)著輕微的霉味。我面前的桌子上有不少這樣的紙,卷成一捆捆的,用橡皮筋扎住。隨手打開一卷,恰恰是故事的開始。走進萬壽寺之前,我沒想到會有這么多故事。可以寫幾個字來對照一下,然后就可認(rèn)定是不是我寫了這些故事。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在醫(yī)院里醒來時,我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上,都有黑色的墨跡。這說明我一直用黑墨水來寫字。在我桌子上,有一個筆筒,里面放滿了蘸水鋼筆,筆尖朝上,像一叢龍舌蘭的樣子;筆筒邊上放著一瓶中華牌繪圖墨水。坐在這個桌子面前,我想到:假如我不是這個故事的作者,也不會有別人了;雖然我一點不記得這個故事。這些稿子放在這里,就如醫(yī)院窗臺上的《暗店街》。假如我不來認(rèn)領(lǐng),就永無人來認(rèn)領(lǐng)。這世界上之所以會有無主的東西,就是因為有人失去了記憶。手稿上寫道:盛夏時節(jié),在湘西的紅土丘陵上,是一片肅殺景象;草木凋零,不是因為秋風(fēng)的摧殘,卻是因為酷暑。此時山坡上的野草是一片黃色,就連水邊的野芋頭的三片葉子,都分向三個方向倒下來;空氣好像熱水迎面澆來。山坡上還刮著干熱的風(fēng)。把一只殺好去毛的雞皮上涂上鹽,用竹竿挑到風(fēng)里去吹上半天,晚上再在牛糞火里烤烤,就可以吃了。這種雞有一種臭烘烘的香氣。除了風(fēng),吃腐肉的鳥也在天上飛,因為死尸的臭味在酷熱中上升,在高空可以聞到。除了鳥,還有吃大糞的蜣螂,它們一改常態(tài),嗡嗡地飛了起來,在山坡上尋找臭味。除了蜣螂,還有薛嵩,他手持鐵槍,出來挑柴禾。其他的生靈都躲在樹林里納涼。遠遠看去,被烤熱的空氣在翻騰,好像一鍋透明的粥,這片山坡就在粥里煮著——這故事開始時就是這樣。在醫(yī)院里,我那張床就很熱,我一天到晚都像在鍋里煮著,但我什么都不記得,也就什么都不抱怨,連個熱字都說不出,只覺得很快樂。我不明白,熱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這篇稿子帶有異己的氣味。今天早上我遇到了很多東西:北京城、萬壽寺、工作證、辦公室,我都接受下來了?,F(xiàn)在是這篇手稿——我很堅決地想要拒絕它。是我寫的才能要,不是我寫的——要它干啥?手稿上繼續(xù)寫道:薛嵩穿著竹筍殼做的涼鞋,披散著頭發(fā),把鐵槍扛在肩上,用一把新鮮的竹篾條拴在腰上,把龜頭吊起來,除此之外,身上一無所有。現(xiàn)在正是盛夏時節(jié)。假如是嚴(yán)冬,景象就有所不同:此時湘西的草坡上一片白色的霜,直到中午時節(jié),霜才開始融化,到下午四點以后,又開始結(jié)凍,這樣就把整個山坡凍成了一片冰,綠色的草都被凍在冰下,好像被罩在透明的薄膜里——原稿就是這樣的,但我總懷疑熱帶地方會有這樣冷——薛嵩穿著棉袍子出來,肩上扛著纏了草繩的鐵槍——如果不纏草繩子,就會粘手。他還是出來挑柴禾。春秋兩季他也要出來挑柴禾——因為要吃飯就得挑柴禾——并且總是扛著他的大鐵槍。我依稀記得,自己寫到過薛嵩,每次總是從紅土丘陵的正午寫起,因為紅土丘陵和正午有一種上古的氣氛,這種氣氛讓我入了迷。此處地形崎嶇,空曠無人,獨自外出時會感到寂寞:在山坡上走著走著,忽然覺得天低了下來,連藍天帶白云都從天頂扣下來,天地之間因而變得扁平。再過一會,天地就會變成一口大碗,薛嵩獨自一人走在碗底。他覺得自己就如一只搗臼里的螞蟻,馬上就會被粉碎,情不自禁地丟掉了柴捆,倒在地上打起滾來。滾完以后,再挑起柴來走路,走進草木茂盛的寨子,鉆進空無一人、黑暗的竹樓。此時寂寞不再像一種曖昧的癲,而是變成了體內(nèi)的刺痛。后來,薛嵩難于忍受,就去搶了紅線為妻。這樣他就不會被寂寞穿透,也不會被寂寞粉碎。如果感到寂寞,就把紅線抱在懷里,就如胃疼的人需要一個暖水袋。如果這樣解釋薛嵩,一切都進行得很快。但這樣的寫法太過直接,紅線在此時出現(xiàn)也為時過早。這就是只寫紅土丘陵和薛嵩的不利之處。所以這個故事到這里截止,從下一頁開始,又換了一種寫法。讀到薛嵩走在紅土丘陵上,我似乎看到他站在蒼穹之下,藍天、白云在他四周低垂下來,好似一粒凸起的大眼球。這個景象使我感到親切,仿佛我也見到過。只可惜由此再想不到別的了。因此,薛嵩就擔(dān)著柴禾很快地走了過去,正如槍尖刺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輕飄飄地滑過了……如你所見,這種模糊的記憶和手稿合拍??磥磉@稿子是我寫的。既然已經(jīng)有了一個屬于我的故事,把《暗店街》送給別人也不可惜。但我不知道誰是薛嵩,也不知道誰是紅線;正如我不知道誰是莫迪阿諾,誰是居伊‘羅朗。我更不知道自己是誰。3正午時分的山坡上,罩著一層藍黝黝的煙霧。走在這種煙霧里,就是皮膚白皙的人也會立刻變得黝黑,就是牙色焦黃的人也會立刻牙齒潔白,頭發(fā)筆直的人也會變得有點卷發(fā)——手稿上這樣寫,仿佛嫌天還不夠熱——薛嵩在山坡上走,漸漸感到肩上的鐵槍變得滾燙,好像是剛從熔爐里取出來。這根鐵棍他是準(zhǔn)備做扁擔(dān)用的,除了燙手之外,它還一種不便之處——那東西有三十多斤重,用來做扁擔(dān)很不適用。但是他決不肯把任何扁擔(dān)扛在肩上。在鐵槍的頂端,有個不大鋒利的槍頭,還有一把染紅了的麻絮。如果你不知道這是槍纓,一定會把這桿槍的性質(zhì)看錯,以為它不是一件兵器,而是一根墩布。在他的肚臍前面,一根竹篾條,好像吊了個大蘑菇。他就這樣走下山坡,去找他的柴捆。薛嵩的身體頎長、健壯,把它裸露出來時,他缺少平常心。當(dāng)他赤身裸體走在原野上時,那個把把總是有點腫脹,不是平常的模樣;所以他小心翼翼地避開一切低洼的地方。低洼的地方會有水塘,里面滿是濃綠色的水。一邊被各種各樣的腳印攪成黑色的污泥,另一邊長滿了水芋頭、野慈姑,張開了肥厚的綠葉,開著七零八落的白花。只聽嘩啦一聲水響,葉子中間冒出一個女孩的頭來。她直截了當(dāng)?shù)赝︶钥柘驴磥?,然后哈哈笑著說:瞧你那個模樣!要不要幫幫你的忙?成熟男性的這種羞辱,總是薛嵩的噩夢。等他謝絕了幫忙之后,那女孩就沉下水去。在混濁的水面上,只剩下一根掏空的蘆葦豎著,還有一縷黑色的頭發(fā)。在亞熱帶的旱季,最渾的水里也是涼快的。薛嵩發(fā)了一會兒愣,又到山脊上走著,找到了自己的柴禾捆,用長槍把它們串成一串,挑回家來,蜣螂也是這樣把糞球滾回家。此時他被夾在一串柴捆中間,像一只蜈蚣在爬。他被柴禾擠得邁不開步子,只能小步走著,好像一個穿筒裙的女人。假如有一陣狂風(fēng)吹來,他就和柴捆一起在山坡上滾起來。故事雖然發(fā)生在中古,但因為地方偏僻,有些上古的景象。我對這個故事有種特殊的感應(yīng),仿佛我就是薛嵩,赤身裸體走進湘西的炎熱,就如走入一座灼熱的磚窯;鐵槍太過沉重,嵌進了肩上的肉。至于腰間的篾條,它太過緊迫,帶著粗糙勒進了陰莖的兩側(cè)——這好像很有趣。更有趣的是有個苗族小姑娘從水里鉆出來要幫我的忙。但作者對這故事不是全然滿意,他說:這是因為薛嵩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孤零零一個人的故事必定殊為無趣,所以這個故事又重新開始道:晚唐時節(jié),薛嵩曾住在長安城里。長安城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城市,周圍圍著灰色的磚墻。墻上有一些圓頂?shù)某情T洞,經(jīng)常有一群群灰色的驢馱著糧食和柴草走進城里來。一早一晚,城市上空籠罩著灰色的霧,在這個地方買不到漂白布,最白的布買到手里,湊到眼前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灰的。這種景象使薛嵩感到郁悶,久而久之,他變得嗓音低沉。在冷天里他呵出一口白氣,定睛一看,發(fā)現(xiàn)它也是灰的。這樣,這個故事就有了一個灰色的開始,這種色調(diào)和中古這個時代一致。在中古時,人們用灶灰來染布,婦女用草灰當(dāng)粉來用,所以到處都是灰色的。薛嵩總想做點不同凡響的事情。比方說,寫些道德文章,以便成為圣人;發(fā)表些政治上的宏論,以便成為名臣;為大唐朝開辟疆土,成為一代名將。他總覺得后一件事情比較容易,自己也比較在行。這當(dāng)然是毫無根據(jù)的狂想……后來,薛嵩買到了一紙任命,到湘西來做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是晚唐時最大的官職,有些節(jié)度使比皇帝還要大。薛嵩覺得自己中了頭彩,就變賣了自己的萬貫家財,買了儀仗、馬匹和兵器,雇傭了一批士兵,離開了那座灰磚砌成的大城,到這紅土山坡上建功立業(yè)。后來,他在這片紅土山坡上栽了樹,種了竹子,建立了寨子,為了紀(jì)念自己在長安城里那座豪華住宅,他把自己的竹樓蓋成了三重檐的式樣,這個式樣的特點是雨季一來就漏得厲害。他還給自己造了一座后園,在園里挖了一個池塘,就這樣住下去;遇到了旱季里的好天氣,就把長了綠霉的衣甲拿出來曬。過了一些年,薛嵩和他的兵都老了。薛嵩開始懷念那座灰色的長安城,但他總也不會忘記建功立業(yè)的雄心。與此同時,我坐在萬壽寺的配殿里,頭頂上還有一塊豆腐干大小的傷疤。這塊疤正在收縮,使我的頭皮緊繃繃。我和薛嵩之間有千年之隔,又有千里之隔。如果硬要說我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實在難以想象。但我總要把自己往薛嵩身上想——除了他,我不知還有什么可供我來想象:過去我可能到過熱帶地方,見過三重檐的竹樓,還給自己挖過一個池塘;我在那里懷念眼前這座灰色的北京城,并且總不能忘記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決心——這樣想并非無理。
編輯推薦
這部《萬壽寺》是解讀王小波敘事藝術(shù)最好的文本。它是一個典型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本。這部小說在文體結(jié)構(gòu)層面上,或者更確切地說在篇章結(jié)構(gòu)和敘述結(jié)構(gòu)層面上的構(gòu)成是:手稿中的故事、敘述人重新寫的故事,敘述人自己的故事,它們交織錯落,互為表里,形成一個三維空間的三維立體結(jié)構(gòu)圖像。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說在世界文學(xué)之林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的美,這美就像一束強光,刺穿了時間的阻隔,啟迪了一代又一代剛剛開始識字讀書的青年的心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