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美國] 約翰·杜威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220000 譯者:薛絢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作者詳述了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結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業(yè)所面臨的問題。書中不僅探討了教育的性質、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內容,同時也涵蓋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例如不同學科價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質以及勞動、休閑與教育的關系等。
作者簡介
約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他的思想涵蓋邏輯學、認識論、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哲學、美術和宗教,主要教育學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條》、《學校和社會》、《兒童與課程》、《民主與教育》、《明日之學?!?、《經驗與教育》和《人的問題》等。
書籍目錄
導讀前言第一章 教育是生活之必需第二章 教育是一種社會功能第三章 教育是指導第四章 教育即成長第五章 準備、展現(xiàn)、正規(guī)訓導第六章 保守的教育與進步的教育第七章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第八章 教育的目標第九章 以自然發(fā)展和社會效能為目標第十章 興趣與紀律第十一章 經驗與思考第十二章 教育中的思考行為第十三章 教學法的本質第十四章 教材的性質第十五章 課程中的游戲與工作第十六章 地理與歷史之重要第十七章 科學課程第十八章 教育的價值第十九章 勞動與休閑第二十章 知性科目與實用科目第二十一章 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第二十二章 個人與世界第二十三章 為就業(yè)而教育第二十四章 教育哲學第二十五章 知識論
章節(jié)摘錄
教育與溝通 教與學對于社會生存之必要是顯而易見的,此陳述似乎是老生常談。其實強調它正是為了要避開過分學校式與拘泥形式的教育觀念。上學當然是調教孩子的重要傳承方法,但這只是方法之一,而且與其他教育途徑相比也是比較表面化的。我們必須先理解更根本而持久的教育有多么重要,才可能說出學校教育確切的來龍去脈。社會不但憑借傳遞與溝通才能持續(xù)存在,而且可以說就存在于傳遞與溝通之中。英文中的共同(common)、社群(community)、溝通(communication)是同源的字。人們由于彼此有共同點而聚為社群;社群中的人因為能相互溝通而有共同之處。能使人們聚集成社群或社會的,一定是共同的目標、信仰、希望和知識,即相同的思維與判斷,也就是社會學家所說的志趣相投。這些東西不可能像傳遞磚頭那樣交到下一個人手上;也不能像分食糕餅那樣切成幾塊和別人一起吃。溝通既要使人與自己達成共識,就必須激發(fā)對方與自己相似的感性與知性意向,比如對于期望和要求的反應態(tài)度與自己一樣?! ∪藗儾粫灰驗楸舜俗〉媒蔀橐粋€社會群體,反之,彼此生活距離遠到不可能再有人際影響,也不可能形成一個社會體。相隔幾千里的人可能因為一本書或一封信而產生情誼,彼此的關系比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人還近。人們也不會因為工作目的相同而組成社會。例如一臺機器,所有零件為達成一個目的而合作,卻不會形成一個社會。假如每個零件都意識到共同的目標,都關注這個目標,都針對這個目標調整自己的作為, 它們便形成一個社會了?! ∵@是需要靠溝通來達成的。每一個分子必須知道其他分子在做什么,也必須設法使他人知道自己的目的和進度。要先有溝通才會有共識。 ……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 闡述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對民主與教育間關系進行深度剖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