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A. C. 格雷林 譯者:張金言
Tag標簽:無
前言
王炳文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西方哲學的大師。想了解當代西方哲學的脈絡,不可不先了解維特根斯坦。而他的哲學思想又以深奧難懂著稱,初學者往往視為畏途。這自然就需要一些深入淺出的入門書。本書就是專為那些非哲學專業(yè)的讀者寫的,讓他們走上一條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思想之路,所以只講述他的哲學的“主線”。本書共分四章,分別講述維特根斯坦其人、前期哲學、后期哲學,以及對他的評價。維特根斯坦在哲學上獨樹一幟,在性格上更是特立獨行。他家財萬貫,而又棄之如敝屣。他鉆研高深的邏輯哲學理論,卻又去山區(qū)鄉(xiāng)村從事小學教師的工作。他師承英國哲學家羅素,后來卻又與其分道揚鑣。他興趣廣泛:早年學習過航空工程,后來還曾為他的姐妹設計和建造住宅。造成他的哲學思想晦奧難懂的一個原因是:他的哲學著作都是用一些格言、警句的文體寫成的。這在20世紀哲學家中間是獨一無二的。給讀者產(chǎn)生的印象是:書中包含著深刻的智慧和神來的靈感。越是不容易理解就越吸引著讀者探索的愿望。維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學由于前期和后期的重大不同而分為兩個階段。他的早期哲學的代表著作是《邏輯哲學論》。他的目的是想通過語言邏輯的分析來解決傳統(tǒng)的哲學問題。他把自己的努力成果寫進了他為《邏輯哲學論》撰寫的序言當中。他說:“整本書的主旨可以用以下的話來概括:可以說的,都可說清;不可說的,只可不說?!边@就完全否定了傳統(tǒng)的哲學問題,從而為邏輯實證主義者(維也納學派)反對形而上學的主張?zhí)峁┝藦娪辛Φ睦碚摳鶕?jù)?!哆壿嬚軐W論》的最后一個命題是:“不可說的,只可不說?!边@個命題實際上是維特根斯坦的最后結(jié)論,也是他早期哲學工作的總結(jié)。這個命題包含了維特根斯坦寫作《邏輯哲學論》的全部意圖,也標志著青年維特根斯坦哲學旅程的結(jié)束。《邏輯哲學論》還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新思想。其中有:1.邏輯命題是重言式。(6.1)2.哲學不是一門自然科學。(4.111)3.哲學的目的是對思想作出邏輯上的澄清。哲學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活動。(4.112)4.命題是實在的圖像。(4.01)圖像是實在的一個模型。(2.12)命題的總和就是語言。(4.001)真命題的總和就是全部自然科學。(4.11)全部的實在就是世界。(2.063)這就是有名的圖像說的要旨。圖像說說明語言與世界是怎樣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從而說明語言在我們正確使用它時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語言怎樣映示世界。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的主要著作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哲學研究》。在本書中他提出了許多全新的哲學思想。比起早期的《邏輯哲學論》來,本書顯示出更加廣闊的哲學視野,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處處讓讀者看到極有洞察力的見解。下列一些論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不然就無法把握貌似紛繁的維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學。1.反對追求單一的“本質(zhì)”。維特根斯坦認為這種追求是徒勞的,應該用“家族類似”的概念來取代。2.“語言游戲”說。維特根斯坦以前認為語言只有一種“語言邏輯”即映示世界的功能,如今則認識到語言功能的多樣性,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語言邏輯”。這些各不相同的語言實踐就是維特根斯坦所說的“語言游戲”。3.意義不再是命題與事實之間的圖示關(guān)系,而是在構(gòu)成語言的許多實踐中的用法。4.語言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吧钚问健本褪且粋€具有基本共識的人群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的或非語言的行為上的一致。5.私人語言是不可能的。這個結(jié)論直接來自維特根斯坦一貫強調(diào)的“語言是公共性質(zhì)的”這一主張。維特根斯坦后期這些哲學思想相互之間關(guān)系緊密,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前后連續(xù),好像一張許多條繩子結(jié)成的大網(wǎng),覆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確實是他的一項重大成就。另外,他在方法上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從以理想語言改造日常語言改變?yōu)樽鹬厝粘UZ言的多樣性(語言游戲),重視生活實踐(生活形式)。從高處不勝寒的理想語言回到人間的日常語言。正如早期的《邏輯哲學論》推動了30年代的邏輯實證主義一樣,維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學也啟發(fā)和助長了牛津日常語言學派(奧斯汀、賴爾等人)的興起。此外,維特根斯坦在晚期寫成的《論確實性》由于其在認識論上取得的重大進展而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認為懷疑只有在一種語言游戲的背景下才有意義,正如他所說:“懷疑這種游戲本身就是預先假定了確實性”(115),“一種懷疑一切的懷疑就不成其為懷疑”(450),“懷疑出現(xiàn)在信念之后”(160)。維特根斯坦所說的這些話都表明懷疑必須預先假定有不受懷疑的東西。所以他又說“這表明不容懷疑屬于語言游戲的本質(zhì)”(370)。維特根斯坦的追隨者往往認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其他人也把他說成是“有重大影響和獨創(chuàng)見解的思想家”。對此,本書作者則抱有相當保留的態(tài)度。他認為判斷維特根斯坦是否可以同諸如亞里士多德、洛克、康德這些大家并列還為時過早,需要時間的考驗。但他也承認,即使后世不把維特根斯坦當作偉大的哲學家,也一定會把他當作哲學上的大人物。本書是一本入門書,并不預先假定讀者有多少哲學知識。所以在敘述上力求簡明扼要,以達到勾畫出維特根斯坦哲學思想發(fā)展主線的目的。作者的文筆也十分清晰明白,深入淺出,可讀性強。由于本書是中英對照,讀者一方面可以在閱讀中了解西方哲學思想的內(nèi)容,一方面也提高了閱讀原文的能力。讀者可以隨時參照兩種文字,當可收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本書作者格雷林(A.C.Grayling)是英國當代青年哲學家,牛津大學哲學講師,曾多次來華講學,并在中英暑期哲學班授課。除本書外,作者還著有《哲學邏輯導論》(1982)、《駁懷疑論》(1986)、《柏克萊》(1986)、《羅素》(1996)等書。譯者是我的老同事,多年從事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譯有大量西方哲學重要著作。譯文忠實可靠,流暢易讀。我特別高興為本書作序,并愿意鄭重推薦給想了解西方哲學思想的廣大讀者。2007年11月
內(nèi)容概要
《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由倫敦大學伯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A. C. 格雷林撰寫,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zhì)與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學者王炳文作序推薦。
維特根斯坦作為哲學家極富思想獨創(chuàng)性,其影響力遠超出哲學本身的范圍。本書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zhì)與影響,并對維特根斯坦在當代思想領(lǐng)域的持續(xù)影響給出新的評價。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A.C.格雷林 譯者:張金言A.C.格雷林,倫敦大學伯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著有《哲學邏輯導論》(1982)、《駁懷疑論》(1986)、《貝克萊:中心論證》(1986)等書。擔任《衛(wèi)報》專欄作者多年,并為《觀察家》、《經(jīng)濟學人》等刊物撰稿。
書籍目錄
1生平與性格 2早期哲學 3后期哲學 4維特根斯坦與晚近哲學 索引 英文原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第一章生平與性格 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是一位哲學家。哲學在20世紀已經(jīng)成為只有專家們才去研究的對象,因此大多數(shù)近年來獲得聲譽的哲學家只在他們的同事中間聞名。然而維特根斯坦的名聲卻遠遠超越了哲學的界限。在不治哲學的人們當中,提及他的名字的次數(shù)多得驚人,聽到他的名字的場合也各自不同,同樣令人驚訝。在許多人眼中,他被認為是20世紀哲學的典型代表,好像他不僅在其著作中而且在人格上都體現(xiàn)出哲學本身的面目:難解而深邃。也許由于這個緣故,他著作中的內(nèi)容常被人隨便取來當作警句。這些內(nèi)容之所以被人這樣使用,是由于其文體風格和結(jié)構(gòu)的適宜,也因為似乎可以從中提煉出某些智慧。 許多當代哲學家認為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外行人對他的評價就由此而來。這種評價是否正確仍然要由歷史來決定;同行人的判斷并不一定永遠正確。然而不管結(jié)論如何,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即維特根斯坦的生平和思想無論如何都是非比尋常的。 路德維?!ぜs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在維也納,在家中排行第八,最為年幼。他的父親是一位實業(yè)家,也是奧地利最富有的人物之一;維特根斯坦一家的宅院是維也納人社會和文化生活的一個中心。 維特根斯坦家族父系和母系歷代都以家道殷實和教養(yǎng)良好著稱。他的祖父是來自黑森的一位富有的猶太羊毛商。他改信基督教中的新教,娶了一位維也納銀行家的女兒。其后不久他便把經(jīng)營中心轉(zhuǎn)移到維也納,在該地他和妻子成了藝術(shù)贊助家。他們讓兒子卡爾(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的父親)接受花費昂貴的古典式教育,但是卡爾拒不從命,十七歲離家奔赴美國,有兩年靠在飯館服務以及教小提琴和德文課為生。回到維也納后他開始學習工程學。除了繼承的遺產(chǎn),他在幾十年間由于成功經(jīng)營鋼鐵工業(yè)而增添了大量財富,躋身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實業(yè)家行列。他在過了五十歲不久便退休,用一些時間給維也納報刊撰寫經(jīng)濟學方面的文章。 盡全力鼓勵全家從事文化和音樂活動的是維特根斯坦的母親萊奧波爾迪娜。她也是一位銀行家的女兒,同施蒂里亞的地主鄉(xiāng)紳有著親戚關(guān)系。她的音樂興趣頗為濃厚。受她的邀請,勃拉姆斯和馬勒是家中??停辉谒墓膭钕?,維特根斯坦的兄長保羅成了一名音樂會鋼琴演奏家。保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失去一只手后,拉威爾和施特勞斯參與為保羅寫出獨手演奏的協(xié)奏曲。維特根斯坦本人也具有很好的音樂天賦。成年后他曾自學吹奏單簧管,但是他最突出的音樂才能卻表現(xiàn)在全憑記憶用口哨吹奏出整篇樂譜的能力上。 萊奧波爾迪娜·維特根斯坦信奉羅馬天主教,所以維特根斯坦也是在這種宗教信仰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宗教是他一生始終強烈關(guān)注的主題。有好幾次他曾認真考慮去當修道士。然而他的宗教觀點卻不是正統(tǒng)的,到底是什么信仰他也從未講出。在他的著作中透露過一些與此相關(guān)的暗示。 也許是由于自己切身的經(jīng)驗,卡爾·維特根斯坦的教育觀點很是奇特。他讓自己的孩子都在家里受教育,課程全由他自己安排,直到十四歲為止。這項計劃并不成功。到了維特根斯坦該上學的時候,他竟進不了維也納的高級中學(相當于文法學校)甚至實科學校(相當于現(xiàn)代中學),因為他達不到所要求的標準。最后他通過了林茨一所省立實科學校的入學考試,在那里上學的還有一個同齡人阿道夫·希特勒。維特根斯坦在該校度過了三年不愉快的時光,1906年離校時并未取得升進大學的資格。這是一次挫折,因為他曾有在維也納跟博爾茨曼學習物理的志愿。然而他一直表現(xiàn)出工程學方面的天資,這是他父親的專業(yè);據(jù)說他在童年就制作出一種縫紉機的模型,證明他有這方面的才能。因此他的父母便將他送進柏林—夏洛滕堡的一所工藝學院。 維特根斯坦在那里生活得也不愉快,三個學期之后便離開了這所學校。然而他卻對航空工程產(chǎn)生了興趣,這是他未來職業(yè)的一條最新發(fā)展途徑。他于1908年前往英國,當年夏天在德比郡靠近格洛瑟普的高空大氣層研究站進行風箏飛行試驗。當年秋季他進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航空工程。
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讀本: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由倫敦大學伯克貝學院哲學高級講師、牛津大學圣安妮學院特約研究員A.C.格雷林撰寫,力圖將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精華介紹給讀者,說明其哲學觀點的本質(zhì)與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學者王炳文作序推薦。
名人推薦
若想了解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點、他在思想與語言的本質(zhì)方面所持守的信念,以及他關(guān)于心靈哲學的許多不容忽視的見解(盡管有時會被人誤解且常常令人困惑),從這本書開始讀起再好不過?!缎l(wèi)報》 雷蒙德?塔利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