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丘吉爾 頁數(shù):353 字數(shù):259000 譯者:吳澤炎,萬良炯,沈大靖
Tag標簽:無
前言
趁這次重印的機會,我有可能改正一些細節(jié)上的錯誤。我感謝那些曾注意到這些錯誤并提出修改意見的人。同時我必須表示,我十分珍視本書所受到的普遍歡迎。許多人曾給我寫信談及本書,我謹對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于這次出新版,使出版社得以用較大的字體重新排版,希望這一變動會使所有的讀者感到滿意。 溫斯頓·斯潘塞·丘吉爾 于恰特韋爾莊園 1949年6月14日
內容概要
本書記述了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為了遮人耳目,在各個國家斡旋,并在希特勒的鼓動下發(fā)動了吞并中歐和北歐等國家的一系列活動,從而為德國最終展開對法國和英國的入侵做好了鋪墊。
作者詳述了波蘭的覆滅、法國前線的戰(zhàn)況以及北歐國家慘遭蹂躪等事件;此外,作為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作者敏銳地觀察到了海戰(zhàn)在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對有關的設備、人員都提前做好了精心的準備,還特別提到了磁性水雷在海戰(zhàn)中的重要性。作者對戰(zhàn)爭初期由于納粹德國的“橫行霸道”而彌漫在歐洲上空的陰霾進行了透徹的描述,讓讀者身歷其境體會“晦暗不明的戰(zhàn)爭”實景。
作者簡介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作家以及藝術家,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領導英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榮膺嘉德勛章、功績勛章等英國最高榮譽勛章。此外,丘吉爾憑借其極高的文學成就,于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唯一一個以英國首相的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戰(zhàn)爭
第二章 海軍部的重大任務
第三章 波蘭的覆滅
第四章 戰(zhàn)時內閣的問題
第五章 法國前線
第六章 戰(zhàn)斗加劇
第七章 磁性水雷
第八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戰(zhàn)
第九章 斯堪的納維亞 芬蘭
第十章 一個黑暗的新年
第十一章 風暴之前
第十二章 海上的交鋒
第十三章 納爾維克
第十四章 特隆赫姆
第十五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十六章 挪威:最后的階段
第十七章 政府倒臺
附 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沒有任何一個邊界,曾經(jīng)像一直伸展過低地國家的法德邊界那樣,在戰(zhàn)略上受到重視并被當做實驗的題材。幾個世紀以來,西歐所有的軍事將領和軍事學院,往往根據(jù)他們當時的最后一次戰(zhàn)役的經(jīng)驗,對這片土地的每個方面,對它的山地和水道,孜孜不倦地加以研究。在目前這個時期內,如果比利時遭到德國的入侵,而盟國決定給予援助時,他們能夠派兵馳往的,或者,如果比利時提出邀請時,他們能夠根據(jù)一個妥善安排的計劃秘密而突然地加以占據(jù)的,有兩條防線:其中第一條防線是所謂斯凱爾特河線。這條線靠近法國邊境,不需要長途行軍,而且不冒重大的危險。在最壞的情況下,不過是守住了一條“錯誤的防線”,這也并無害處;在最好的情況下,它可以按照局勢的發(fā)展而被建成一道防線。第二條防線是更加偉大的。它沿著默茲河,經(jīng)過紀韋、迪南和那慕爾,再經(jīng)盧萬而至安特衛(wèi)普。如果盟國能夠占領,并在苦戰(zhàn)中守住這條富于冒險性的防線,則德國入侵時采取右翼包抄將受到重大的阻礙;如果事實證明它的軍隊處于劣勢,那么這就可以成為進入并控制魯爾地區(qū)德國軍火生產(chǎn)重要中心的一個值得歌頌的序幕。 由于國際道義準則的原因,不能在未獲得比利時同意的情況下,穿過比利時的國境而向前推進,因此,只有從法德之間的邊界前進,如果在斯特拉斯堡的北面和南面橫過萊茵河朝正東方向進攻,那么,軍隊主要將進入黑森林區(qū),這個地區(qū)也正像阿登山區(qū)一樣,在當時被認為是不適于進攻的地區(qū)。但是當時還有從斯特拉斯堡一梅斯前線向東北進入帕拉廷奈特的可能。這種推進,以萊茵河為其右翼,可能控制該河,直到北面的科布倫茨或科隆。從這里可以進入良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而這些可能性以及許多變化,很多年以來,已經(jīng)成為西歐各參謀學院關于戰(zhàn)爭研究的部分內容。然而,在這部分地區(qū),卻有齊格菲防線,許多建筑堅固的混凝土碉堡互為犄角,大量的鐵絲網(wǎng)構成了縱深陣地,到了1939年9月,這道防線已經(jīng)是堅不可摧的了。法國人可能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的最早日期,也許是9月第三個星期的最后幾天。但到那時,波蘭戰(zhàn)役已告結束。到10月中旬,德國在西線的軍隊已有七十個師。法國在西線數(shù)量上的暫時優(yōu)勢,便迅速消失。法國如果從它的東部邊境發(fā)動攻勢,則必然會削弱他們在更為重要的北方防線的兵力。法國軍隊即使在開始時能夠獲得初步的勝利,但在一個月之內,他們要想保持在東方所得的戰(zhàn)果,就將感到極大的困難,而且無法抵御德國對它的北方防線展開的全力反攻。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一項文學獎本來意在把榮譽給予作者,而這一次卻相反,是作者給了這項文學將以榮譽。 ——瑞典學院在為丘吉爾頒發(fā)諾貝獎時致辭 很少有一本書的出版被視為重大事件,此書便是其中之一。 ——《紐約時報》 丘吉爾不僅僅是一位政治家和領導得,他也擁有過人的文學天賦。而正是這兩者,共同造就了本書的獨特性。 ——美國亞馬遜網(wǎng)站
編輯推薦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2:晦暗不明的戰(zhàn)爭》記述了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為了遮人耳目,在各個國家斡旋,并在希特勒的鼓動下發(fā)動了吞并中歐和北歐等國家的一系列活動,從而為德國最終展開對法國和英國的入侵做好了鋪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