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德] 本哈德·施林克 頁數(shù):226 字數(shù):151000 譯者:錢定平
Tag標簽:無
前言
精微之處,深藏大義曹文軒這些年,我一直在向我的學(xué)生與朋友大力推薦這本書,在我為他人開出的所有書單中,無一沒有這本書的名字。我在許多場合,還解讀了這本書。我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地對此加以推崇,可能與我根深蒂固的文學(xué)觀有關(guān)--也就是說,這樣一本書,正合我的閱讀趣味與文學(xué)理念。有沒有人將它看成是經(jīng)典,我不在意,但在我這里,它就是經(jīng)典--至少具有經(jīng)典的品質(zhì)。我喜歡《朗讀者》的那份莊重。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氣、痞里痞氣、一點正經(jīng)沒有的中國當下小說之后,我對這部小說的莊重敘述,格外喜歡。這里,只有嚴肅的主題、嚴肅的思考與嚴肅的言語。沒有無謂的調(diào)侃、輕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謂詼諧。這是一部典型的德國作品。閱讀這樣的作品,容不得有半點輕浮的聯(lián)想,而閱讀之后就只有一番肅然起敬。我一直將莊重的風(fēng)氣看成是文學(xué)應(yīng)當具有的主流風(fēng)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學(xué),應(yīng)當對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鬧,一味地逗樂,甚至公然拿莊重開涮,我以為這樣的文學(xué)格局是值得懷疑的。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經(jīng)典,其實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風(fēng)氣,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莊重的文本?!独首x者》此時此刻在中國的再次登場,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當下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一個超級的享樂主義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懷疑主義的大國。流氣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寸空氣中飄散著。一次朋友的聚會,一個會議的召開,我們已經(jīng)很難再有進入莊重氛圍的機遇。甚至是一個本就應(yīng)當莊重的場合,也已無法莊重。嬉笑聲蕩徹在無邊的空氣中。到處是低級趣味的笑話,到處是赤裸裸的段子,人與人的見面無非就是玩笑與沒完沒了的調(diào)侃,說話沒正經(jīng)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尚。我們在流動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再有莊重的體驗。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戲弄的。一個本就沒有宗教感的國家,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更加的缺乏神圣感。我常在想一個奇幻小說式的問題:一個人可以成為痞子,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可以成為一個痞子國家與痞子民族嗎?在這樣的語境中,中國文學(xué)不僅沒有把持住自己,引領(lǐng)國民走向雅致,走向風(fēng)度,走向修養(yǎng)與智慧,而是隨著每況愈下的世風(fēng),步步向下,甚至推波助瀾。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下如此氛圍的形成,中國當下的文學(xué)有著推卸不了的責(zé)任。在這樣的語境中,現(xiàn)在我們來讀這樣一部莊重的文本,實在是一種調(diào)整,一種洗禮。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還在于它的豐富與多義。一部好的小說,既應(yīng)當是單純的,又應(yīng)當是錯綜復(fù)雜的??赐曛螅仁艿搅诵撵`的震撼,又有許多迷惘與困惑。這些迷惘與困惑一直縈繞在心,使我們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們對世界的復(fù)雜性就理解愈深,我們的認識也就愈深刻。這個作者曾寫過許多偵探小說,所以制造這樣的閱讀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戲。但,這樣的閱讀效果更主要來自于他對人性、對存在的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許多機關(guān),這些機關(guān)需要我們經(jīng)過小心翼翼的考證與掂量,才有可能打開:誰是真正的朗讀者?伯格為什么在已經(jīng)看出漢娜的悲劇原因時沒有及時向法庭指出?需要懺悔的到底是漢娜還是伯格、是法律還是流行的道德以及這整個社會?中年的漢娜與年僅十五歲的少年伯格的關(guān)系到底是純粹的愛情還是又一次的納粹行為?……作品篇幅不長,卻留下了太多的懸疑。而這些懸疑,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在解答這一個個的問題時,都可獲得精神與智力的提升。然而,它確實又是單純的。它的線索非常簡單:一個少年與一個成年女性之間的看似沒有什么復(fù)雜背景的身體與靈魂的歡愉??瓷先?,沒有什么邪惡,也沒有什么骯臟。作品的一個細節(jié)是不可忽略的:他們經(jīng)常要用清水沐浴,將肉體洗得十分的清潔。更使我們感到具有抒情意味的是,在他們做愛之前或之后,少年伯格都要向漢娜朗誦那些華采篇章。我們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其實并沒有多想,因為作品一直以一個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牽引著我們,這就是:感動。對于這樣的一部作品,也許最聰明的閱讀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隨它而去。一種單純的感動這就足夠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種樸素的閱讀倒可能比一種思考式的、追尋式的理性閱讀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紀以來,由知識訓(xùn)練成的閱讀方式,也許是一種值得懷疑的閱讀方式。當我們不懷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閱讀《朗讀者》時,我們會不時地陷入那種巨大而美麗的悲憫。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和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女性之間的情欲,卻沒有引起我們道德上的審判,相反我們卻覺得這一切竟是那么的順理成章。對于漢娜讓伯格朗誦的原因,我們并不在意,我們在意的是朗讀本身所帶來的意境。這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行為,這個行為貫穿了整個小說,它使我們感到了高尚,并且為這種高尚而感動。當漢娜選擇了自殺時,我們似乎再次聽到那不絕于耳的聲情并茂的朗讀。那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聲音,是千古絕唱。究竟誰是朗讀者,這一切實在無所謂了。我們在感動中得到了升華--情感上的升華與精神上、人性上的升華。在20世紀的文學(xué)普遍放棄感動的文章而一味--甚至變態(tài)追求思想深刻的當下,再一次閱讀這樣令人感動的小說,我們心中不由得產(chǎn)生了一種感激之情。這部小說在藝術(shù)上也是很有功夫的。它的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但在細節(jié)上卻是十分的考究。三部分,劃出了三個不同的段落。這是命運的起落,是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所有的細節(jié)都意味深長。比如關(guān)于漢娜身體氣味的敘述。當漢娜還在“逍遙法外”并充滿生命的鮮活時,她的氣味是新鮮而令人迷亂的,而當她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時,她的體臭不可避免地散發(fā)了出來。小說很仔細地寫到了從前與現(xiàn)在的氣味--漢娜的氣味。兩種氣味的比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運前的無奈乃至頹敗。這是命運的詠嘆,是生命的挽歌。小說中一些重大的有關(guān)命運的、生命的甚至是有關(guān)存在的重大的命題,恰恰是通過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小物象以及一些細小的變化來表現(xiàn)的,應(yīng)了我很喜歡說的一句話:精微之處,深藏大義。譯林出版社大概知道我對此書的欣賞,所以讓我寫一篇序。我寫了太多的序,已經(jīng)遭人批評了。殊不知,這些序有一些是我在極不情愿的狀態(tài)下勉強寫成的。有些序是一拖再拖,實在拖不過去了,才很痛苦地了結(jié)的。里頭有些話,往往言不由衷。明眼人是能看出的。當我聽到有人指責(zé)我時,我會在心中很惱火地說一句:站著說話不知腰疼!我是一個駁不開情面的人,這是我的一大弱點,也是我的善良之所在。它們耽誤了我許多短篇與長篇,每每想起,心情會十分的懊惱。因為自知寫序的難過,所以我自己寫了那么多的書,只除了剛剛出道時請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寫過一篇序外,后來的好幾百萬的文字,就再也沒有讓任何人寫過序。但這一回我是愿意的。因為我有話可說,只可惜是作一篇序,篇幅不宜過長,由不得我去鋪張。2005年12月15日于北京大學(xué)藍旗營
內(nèi)容概要
《朗讀者》講述15歲的中學(xué)生米夏戀上36歲的女人漢娜,他們開始交往,讀書,做愛。不辭而別的漢娜在八年后作為被告出現(xiàn)在審判納粹戰(zhàn)犯的法庭上。為了隱藏自己的秘密,漢娜寧愿被判終身監(jiān)禁。這是一個讓文學(xué)界震驚的故事,很快成為全世界范圍的閱讀話題。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作者簡介
本哈德·施林克(1944—
),德國法學(xué)家,小說作家,法官。現(xiàn)在柏林洪堡大學(xué)任教職,并是北威州憲法法官。曾獲德語推理小說大獎?!独首x者》無疑是他最轟動的作品,先后榮獲四個重要獎項,被譯成35種語言,并成為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的德語小說。據(jù)其改編的電影獲2009年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
書籍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附錄:
“我把它一夜讀完”
章節(jié)摘錄
現(xiàn)在,車站路那棟高大的房子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打那件事以后,我 有許多年離鄉(xiāng)背井。那房屋究竟是什么時候、又為什么要拆掉的,我也 就不曉得了?,F(xiàn)在的新房子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有五層高,屋頂?shù)紫?還帶著裝修好的空余間隔,正面打磨得光滑錚亮,就是小陽臺和拱形窗 沒有了。大門口門鈴密密麻麻的,顯示出樓里面一套套小公寓也排得層 層疊疊。住戶隨時搬進搬出,就像人們租轎車時開進開出一樣隨意。底 層現(xiàn)在開了一間電腦商店,原先,那兒是一家醫(yī)藥店、一間食品店和一 家錄像出租店。原來的老房子也是一樣高,只是光有四層樓,底層用的是金剛石打 磨的砂巖磚塊,上面三層則是普通磚頭墻面,鑲襯著砂巖造的小陽臺、轉(zhuǎn)角樓和窗框子。通向那房子底層要走幾級臺階,進廳堂也是這樣,下 面的臺階比較寬,上邊比較窄,兩邊全都砌著矮矮的扶手墻,上邊嵌有 生鐵扶手,底部作蝸牛狀盤旋著。建筑物的大門兩邊還有門柱,門楣上 有兩只石頭獅子,一只對車站路仰視著,一只卻俯瞰著。那女人把我領(lǐng) 到水龍頭邊所經(jīng)過的,還只是一座邊門。其實,我從小男孩時代就注意到了這棟房子。因為,在左右那一排 排房屋當中,這建筑實在鶴立雞群。我當時就想過,如果這棟樓房再建 造得厚重寬廣點兒,就會把它緊鄰的房子給擠到邊上去,以便給它騰出 更多地方。進得門來是間廳堂,或者常說的樓梯井,在我的印象里,那屋 子里一進門迎面就對著幾面大鏡子,仰看天花板點綴著石膏花飾,低頭 看地上鋪著長條地毯,帶有東方式樣的花紋,還壓扣著磨得光滑了的銅 棍。我暗自猜測,這種有板有眼的大樓,也僅僅是有頭有臉的人們才能 居住??上В驗槟甏眠h,又受著附近火車的煙熏火燎,它已經(jīng)黯然失 色。所以,我又突發(fā)奇想,也許,里面原先體面顯貴的居民也已經(jīng)晦暗無 光,不是聾啞昏聵,就是彎腰曲背了。以后的好些年月,我居然一再夢見這棟房子。我做的夢都大同小 異,都只是同一片夢境、同一個主題的花樣翻新而已。我夢見在一座陌 生的城市行走,忽然間就瞥見了這棟房子。那是在這座夢中城市的一個 市區(qū),我根本不熟悉,這房子就座落在一排建筑物當中。我繼續(xù)走,就暈 頭轉(zhuǎn)向了。因為我熟識的只是這房子,而不是那市區(qū)。忽地我又猛省,我 不是已經(jīng)見過這房子了嗎?這么一來我才意識到,其實我并不是在我家 鄉(xiāng)城市的車站路,而是在一座別的城市,甚至是別的國家。例如,我夢中 是在羅馬,我是在那兒見到了這房子,卻又忽然記起來,我原來在瑞士 伯爾尼也見過它。這是一種夢里不知身是夢的境界,反而讓我得到安 寧。在別的環(huán)境里重又見到這棟房子,使我覺得不像在別的城市偶然故 友重逢那樣,給人一種突如其來之感。于是,我轉(zhuǎn)過身來,又回到這棟房 子前,踏上臺階。我要進去。我想按鈴。如果我是在鄉(xiāng)間見到這房子,那夢境就會拉得很長很長,或者說,我會詳細地回憶起房子的一些細節(jié)。我好像是開著車,看到這房子就在 右邊,我卻繼續(xù)往前開。我開始只是覺得迷惑不解,明明這房子是廁身 在市區(qū)的一列馬路之間,為什么現(xiàn)在卻佇立在空曠的田野上呢?忽然我 又悟出,我在哪兒曾經(jīng)見過這房子,結(jié)果就倍感迷惑了。每當我想起來 在哪兒遇見過它,我就會掉轉(zhuǎn)車頭往回開,希望再找到那房子。夢境中 的街市永遠是空蕩蕩的,車子急轉(zhuǎn)彎時輪胎發(fā)出吱吱聲,我飛速行駛回 來。我心急如焚,害怕太遲了趕不上,車子就開得更加快了。忽然間我看 見這房子了,它正矗立在一片田野當中,周圍滿是法耳次地方的油菜、玉米和葡萄,忽而又變成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了。那地方一片平野,最多只有小丘起伏。周圍竟然沒有一樹一木,天氣晴朗,艷陽高照,空氣 給照得透亮,街市也在熱氣中閃閃發(fā)光。防火墻把那棟房子分隔開去,看起來還沒有完工似的,也許任何建筑物的防火墻都是如此。房子本身 看起來卻并不像車站路的那么灰暗。但是,窗子上卻沾滿灰塵,從外邊 看不清屋子里任何東西,連窗簾也見不到。房子簡直像是瞎了眼,盲了 目一般。我在路邊停下車,穿過馬路向大門口走去。看不到有什么行人,聽 不見有什么聲響,甚至也感覺不到遠處的一聲馬達,或一股清風(fēng),或一 陣鳥鳴。整個世界是一片死寂。我踏上臺階,去按門鈴。但是,我沒有去推門。我大夢驟醒,只知道我碰到了門鈴,而且還按 了一下。于是,整個夢境又回到了我的記憶中,我發(fā)覺自己曾經(jīng)夢到過 這一切。P7-9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相信了莫言對我說過的話,“最好的小說一定是叫人欲哭無淚的。”——作家 畢飛宇我一直在盼望能有這樣一本小說出現(xiàn)。在和歷史調(diào)過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嗎?——作家 肖復(fù)興感人至深,幽婉雋永!小說跨越國與國之間的樊籬,而直接同人類的心靈對話。——《紐約時報》
編輯推薦
偵探小說家寫的愛情故事,但也有人說其實和愛情無關(guān)它是鑿破人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從德國每所中學(xué)到世界各地,這本《朗讀者》從一個人手里傳到另一個人……《朗讀者》是首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首的德語小說,奧斯卡獎封后之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