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也說禪

出版時間:2012-4-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梁兆康  頁數:270  譯者:胡因夢,張欣云  
Tag標簽:無  

前言

梁兆康博士用英文寫成的《The zen Teachings of Jesus》,由胡因夢女士和張欣云女士合力譯成中文,心靈工坊為之出版,我有緣讀到校樣。    梁兆康先生用“禪”的觀點解讀耶穌留下的話語,進而分析討論耶穌的風格性情修為造詣,立論耐人尋味。耶穌并未留下系統(tǒng)井然的經典,處處只字片語,跳躍銜接,悟性大于理性,啟發(fā)多于說服,曾有人把他當做詩人或禪家看待,但語焉不詳,點到為止。梁先生以龐大的結構式著書立說,內涵幾乎無所不到,外延幾乎無所不包,可謂“充類至盡”矣!我十分欽佩和滿足。    在我看來,“禪”是接受世界的一個態(tài)度,了解人生的一個角度,梁先生由此切入,別開洞天,不啻是為耶穌寫了一部另類的傳記。耶穌以其偉大和豐富,使我們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解經家曾經說過,新約四福音為耶穌立傳,呈現(xiàn)了耶穌不同的精神面貌,耶穌為人、為神,或者為王。我小時候,讀書得知耶穌是革命家,激進的斗士。我長大以后,讀書得知耶穌是溫柔而憂郁的哲人。后來我看到一部電影,它說耶穌是個明星,長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我是基督徒,“諸家爭鳴”并未影響我的信仰。我了解“本體”和“詮釋”的關系,耶穌承載這些詮釋,一如分母承載分子,詮釋增加就是分子增加,也就是數值增加,反而增加基督對我的吸引力。不錯,基督教義有排他的成分,創(chuàng)教之始,開辟空間,不得已只好排他,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不錯,牧師布道,不留彈性,初信扎根,當然要牢牢固定在一點上,現(xiàn)在你是什么程度?論個人的需要,也許一瓢已足,為天下蒼生計,自有江海萬里,大海汪洋,耶穌是道路,瓶頸應該拓寬,耶穌是窄門,針眼可以放大。    我讀翻譯書成長,從小為劣譯所苦?,F(xiàn)在感謝胡因夢女士與張欣云女士,她們把這本我必讀的書,譯成我易讀的中文,沒有崎嶇沉重的苦惱,卻有探幽尋勝的興奮。兩位女士皆虔修佛法,對基督教義也攬其大要,取其精華,與中國文學也有一番因緣。心靈工坊來出版這本書,應是愛書人的佳音。    救贖,我們已經知道的內容更多,心胸,比我們已經開發(fā)的空間更大,“只讀一本書”的時代是過去了,要欣然,不要惘然。

內容概要

  作者呈現(xiàn)了一個歡樂的耶穌。歡樂是一種精神上的修為,笑就是解脫的開始,而天國就在“當下”;一旦睜開心靈的眼,就會看到貧乏之中的豐盛,饑餓之中的飽足,悲傷之中的喜悅,困頓之中的福祉。一切相對的事物在天國都融為了一體。這樣的福音,跟東方的“禪”有異曲同工之趣;禪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學禪”意謂著美化及增進心靈生活的品質。生活的藝術并不是去改變外在世界,而是以創(chuàng)意及建設性的方式來面對生活。西方的耶穌和東方的禪師,所教導的其實都是“內心的煉金術”;當我們拓展視野,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各種美好的奇跡,并發(fā)現(xiàn)一個五彩繽紛、生氣蓬勃的新世界。
  本書融合了東方的禪與西方基督教的福音,不論是基督徒,還是佛教徒,都可在本書中發(fā)現(xiàn)閱讀和思考的無限樂趣。行文詼諧幽默,深入淺出,呈現(xiàn)了一個歡樂的耶穌,厘清了眾多靈性與宗教議題。

作者簡介

  梁兆康(Kenneth S. Leong)
  1954年出生于香港,目前從事美國康艾迪生公司高級財務管理工作。曾任紐約世界佛教青年會會長。為世界佛教青年會資深會員,佛青慧訊《禪室拾偶》主筆,文章散見北美地區(qū)各佛教雜志。他提倡佛法現(xiàn)代化,在美國曾推出一系列佛法課程探討現(xiàn)代人的情欲問題。本書在美國教會及佛教團體皆深受歡迎,其全新的眼光深具現(xiàn)代精神,內容精采無比,不可錯過。

書籍目錄

推薦序 王鼎鈞
作者序 梁兆康
譯者序 張欣云
導讀 胡因夢
前言 在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耶穌
第一章 以禪釋福音
第二章 禪是什么? I 生活的藝術
第三章 禪是什么? II 事物的本質
第四章 神奇的王國
第五章 禪是“見”的藝術
第六章 鏡中天地
第七章 當下地獄
第八章 信心
第九章 至道無難
第十章 使人污染的是什么?
第十一章 不要抗拒邪惡
第十二章 愛與無心
第十三章 我就是道路
后記 新范型的開始

章節(jié)摘錄

當禪師是一份艱困的工作,事實上,這可能是世上最困難的工作了。木匠、舞者或醫(yī)生很容易就能解釋清楚自己是如何謀生的,禪師卻只能教禪而不能說什么是禪。教禪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一種“神圣的荒誕性”。    耶穌這位最偉大的禪師也不例外。當時一群人隨著他上山,靜待著一場驚天動地的訓誡,耶穌卻要他們觀察飛鳥,注意百合花。他把大部分的宣說讓給了自然,自己只在少許的地方稍作解釋。禪師很了解話說多了的危險。還有,我們可別忘了,神就是最會惡作劇的禪師。摩西堅持要神說出自己的名字,神卻宣稱他的名字是“我是”(I AM)。弗洛姆(Erich Fromm)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翻譯神的這句話時,將其譯為“我的名即是無名”,真可說是正中其意。    禪乃是生活藝術    生命最根本最重要的事往往很難說得清楚。禪便是其中之一;其他如品質、美與真理也是如此。它們都有無法用理性去分析的傾向,如同生物學家無法借由解剖而找到生命,藝術家也無法經由分析而發(fā)現(xiàn)美。    要解答“禪是什么?”同樣難以說明。我們的智力為禪下定義的能力,不會超過為“白色”或“清涼”下定義。我們很快會發(fā)現(xiàn)困難就在于,這些都是一種直接的體驗,它們是屬于右腦管轄的范疇,因此有不受左腦管理的傾向。右腦如同藝術家;它是非語言的、觀察的、直覺的、具有空間性的、按照具體模式在運作的。反之,左腦則如同科學家;它是以語言、線形、分析、邏輯以及符號的方式在運作的。科學家也許可以從溫度計上測出“清涼”的溫度;但不論這度數多么準確,還是無法捕捉夏日熏風有多么怡人。    Zen這個字就是中文“禪”字的日文版,而禪這個字又出自梵語的“禪那”(dhyana),原意為靜慮。但是我們逐漸會發(fā)現(xiàn),把禪定義為靜慮是一大錯誤。如同禪學家鈴木大拙(D.T.Suzuki)所指出的,禪的意義比靜慮或禪那的原意要豐富得多。    雖然禪文化對美國而言還是很新鮮的事,但“禪”這個字很快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雖然如此,只有少數人能了解它的真諦。有些人把它當成是一種宗教,有些人則以為它是一種哲學,然而這兩種描述都不對。禪并不符合一般宗教的規(guī)定,因為它沒有信仰及崇拜的對象,也缺乏禮拜儀式、形式及教理。同樣的,禪也不符合一般哲學上的定義,因為它對于把智力和語言當成傳達真理的工具,有一種根本上的不信任。    與其把禪當成是宗教或哲學,還不如將它視為智慧上的涵養(yǎng)——一種對實相的敏感度,一種以藝術途徑去面對人生的涵養(yǎng)。許多人都對我說過,禪的藝術及工藝品特別優(yōu)雅而有韻味。禪與美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在優(yōu)雅之中隱含了對細節(jié)的微觀,同時也反映出了對手中作品的認真與尊崇。    顯然,不留心就不會產生藝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禪視為一種借著留心而創(chuàng)造出藝術及品質的涵養(yǎng)。這種涵養(yǎng)的重要性遠超過它考究的美術及宗教形式,這份涵養(yǎng)也帶來了極大的實用性。我深信“禪的意境”(Zen state of mind)就是日本商品在市場上會成功的主要因素,因為禪代表了對卓越的承諾,而這正是品質保證的關鍵所在。    禪是佛道結合之后的產物    雖然禪的意境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潛力,但簡單介紹一下禪在亞洲發(fā)展的過程,還是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亞洲便是禪發(fā)展到極致的區(qū)域,它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運動,影響力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    禪化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五百二十年左右,當時那位面目猙獰的印度圣者——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來到了中國。雖然佛教在耶穌時代(公元六十五年)已經傳人中國,但達摩東來仍然具有特殊意義,因為他帶來了一種獨特的精神修持方法。他認清了文字、觀念和思想的局限性,而創(chuàng)新地運用了寂靜的威力。如同禪者所言,禪是一種“教外別傳的方法”。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了解禪是佛道結合之后的產物,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禪汲取了世界兩大文明古國——中國與印度——的文化精髓與豐美的內涵。在后期的發(fā)展中,禪又融合了日本文化的特質及風格。如此一來,印度的精華、中國的精華以及日本的精華,全都獻給了“禪化運動”。禪在哲學架構上承接了佛家的中觀學派,但是它的活力、幽默、美及整全的作風,卻來自于道家。最后一個元素(整全性)使得禪脫離了其他的精神傳承而獨樹一格,在整部人類史上,我們從未見過像禪這樣能將圣潔與庸俗完美整合在一起的方法,也從未看過像禪一樣能將精神與物質之間的鴻溝用藝術形式來銜接的奇跡。如同布里斯所觀察到的,“當圣潔與污穢真正平等時,我們就有禪意了”。    禪是中國人心靈的產物。但首先我們要了解,中國人是非常務實的一個民族。一般說來,中國人不像西方人具有一種超越世俗的理想,他們也不特別提出形而上的問題。曾經有人問過孔子關于死后的事,他的回答是:“不知生,焉知死。”這個答法是中國人典型的一種想法:它不是推測性的而是實用的,它有一種實事求是的生命態(tài)度。它并不特別關切世界是否有一個造物主,來生是否存在,或者有沒有一個超自然的存有在運作世間的事。禪主要著重的就是眼前的生活質量,因為我們永遠活在當下的生活里。    西方觀念里的宗教在傳統(tǒng)的中國從未出現(xiàn)過。當然,一般的老百姓還是會去寺廟走動,但是他們去寺廟通常都有實際的目的——預卜未來、祈求身體早日康復、祈禱事事都能成功。中國民間宗教的神祗至少超過兩百個,但這并沒有讓中國人變得富有宗教情操,因為這些神祗是用來服務人類的,并不是讓人臣服于下的一種超然的存有。如同神學家漢斯·昆(Hans Kung)所觀察到的,中國的民間宗教只是一種純功利主義式的信仰。P35-39

后記

容易理解和精確度是不能兼顧的。    ——羅素    一切經書都包含內在與外在的意義。    ——莫利斯·尼克(Maurice N.colI)    我讀高二時,教我中國文學的老師告訴了我一句永難忘懷的話:閱讀古典文學是一份活潑的終身事業(yè)。    閱讀宗教經典也是同樣一回事。有些審閱過本書原稿的人告訴我說,他們并不贊同我對《圣經》某些章節(jié)的詮釋方式。對這一點我想做個說明:我從未表示過我有能力作出最好的甚至是最究竟的詮釋。多元化的解說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個問題;這只是生命多樣性的一種展現(xiàn),但如果企圖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詮釋,那么暴力行為、人類的苦難及靈魂的鈍化就開始了。我不時會改變我對經典的詮釋,而這些改變是令我喜悅的,并不會帶來焦慮不安。只有透過改變我們才能成長。    許多人完全錯失了耶穌教誨中的喜悅、幽默和深度,因為他們一直緊抓著早期上主日課所聽到的解釋。從某方面來看,這些人很像蝴蝶,非常害怕從自己的蛹中跨出來,又像是不敢脫掉童裝的成年人。他們拒絕透過個人生命經驗來增進自己的理解,經典的話語就像僵化的文件一樣存留在他們心中,隨著時間逐漸被淡忘。它們并沒有轉化成一種生活語言。    問題就出在西方人對真理所抱持的概念。請閉上雙眼用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真理”這件事,這時你的心中會出現(xiàn)什么意象?對大部分人來說,真理通常與堅實、終極性、永恒、普世性及安全感息息相關。然而耶穌卻用“活水”來比喻真理,這是他另一則震撼人心的教誨。我們把真理觀想成如巖石般堅實的東西,耶穌卻把它觀想成為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伸縮自如、無法捕捉。“活”這個形容詞也不該被忽略,因為真理是一個活生生的東西,它會在我們的心中滋長,真理如同生命一樣,固化它就等于在謀殺它。心靈成長意味著在真理上每天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佛陀說過一則登岸不需舟的故事。某人乘筏渡河,雖然已經上岸了,卻舍不得把筏丟棄而只好扛著它到處走,最后變成了眾人的笑柄。佛陀說:“我的教誨就像筏一樣,它是幫你渡河的工具,而不是執(zhí)著的對象?!?   無常正是現(xiàn)實的運作方式。世界永遠在變、情況永遠在變、我們自己也永遠在變。改變才是唯一的真理。因此,執(zhí)著于任何一種概念、想法、教條或意見,都像是一種靈性上的自殺。同樣的,科學家也不該執(zhí)著于他們固有的理論,如果出現(xiàn)更好的理論他們就該采納它。因此,真理和安全感是無法并存的。如同漢斯·庫恩的觀察:“真理越是陳腐(譬如陳腔濫調或平庸之見,等等),就越能帶給人安全感。反之,真理越是有分量(譬如美學、更高的道德和宗教上的真理,對比于數學上的真理)帶給人的安全感就越少?!?   這便是心靈教育和其他教育的不同之處。心靈教育和累積知識無關,這一點跟學術上的研究是完全不同的。老子曾經說過:“為學日增;為道日損。”禪的修習主要就在放下、無學、反程序化。這便是禪反教條的作風。禪以“教外別傳”為榮,而且是“不立文字”的。這是它不執(zhí)著于真理的一種邏輯上的結論。    暖昧性是《圣經》詮釋上的另一個難題。某位友人不只一次向我抱怨說,他發(fā)現(xiàn)福音書很難閱讀,是因為其中的含意經常曖昧不明。我的朋友是大眾傳播領域的老將,在退休前一直是某家營銷公司的總裁,對他而言,耶穌是個傳播能力很差的人。他的說法是:“如果這真是耶穌的意思,他為什么不說得更直截了當更明白一點?為什么要不斷地繞圈子?”    我對我的朋友深感同情。同樣的問題也困擾了我許久。身為一名受過數學和科學訓練的人,我對這種不明確的態(tài)度也同樣有過反感。我一向無法真的欣賞詩與文學,因為我始終不知道該怎么正確地詮釋它們,所以只好阻絕于人類的寶貴遺產之外。在文學的領域里,我算是個基本教義派人士,直到我發(fā)現(xiàn)了曖昧性的美。    雖然大部分人都把曖昧性視為一種缺憾,不過曖昧性確實很有用。其中的一個用處是,它能促成個人化的學習。除非我們能領會每個人的心靈成熟度都有所不同,而經典并不是為了滿足特定精英族群的需要,否則就無法欣賞曖昧性的價值。    羅素認為容易理解和精確度是不能兼顧的。詩人都很清楚,暖昧性和意義是相輔相成的。心靈上的真理著重的是意義而非事實的陳述,而意義便是個人經驗的目的。如果重讀兒時所聽過的童話故事,可能會從中發(fā)現(xiàn)嶄新的意義。小時候我們還不夠成熟,所以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從某個角度來看,《圣經》應該有千千萬萬個版本,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即使我們很努力地想保持客觀。在詮釋的活動中,主觀性是內建的,我們是什么樣的人,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解釋。暖昧性的美就在這里:它會自動地為我們量身定作出我們所能理解的經典意涵;其中的訊息既不會超出我們的理解,也不會幼稚到有辱我們的智力。它的意義會隨著我們成長,這便是“無為”的另一項奇跡!    曖昧性還有另一個好處,它會封住經典中高層的心靈意涵,讓那些尚未準備好的人無法意會它。莫利斯·尼克發(fā)現(xiàn)“一切經書都包含內在與外在的意義”。外在意義可以滿足大眾的需要,內在意義則能滿足成熟讀者的需要。如果把高劑量的心靈教誨注入不成熟的心智中,將會造成反效果?!妒ソ洝纷盍钗矣∠笊羁痰牡胤骄驮谟谒目伤苄裕核梢杂脕韨鬟_“高機密”性的譚崔教誨,也可以當成主日課的初階教材。    耶穌毫不遲疑地告訴過我們,他的許多高層教誨是有所保留的,而且是用寓言的形式編成了密碼。他對他的門徒說:“有關上帝奧秘的知識已經給了你們;至于對其他的人,就用比喻,使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明?!?路加福音八章九至十節(jié))尼克探討過這個編成密碼的過程:    真實的意義被遮蔽,是因為如果表達得太明白,可能沒人會相信,每個人都會認為那是胡言亂語。這么做并不是在誤導人,而是要預防高層的意義被誤解成低層的意義,而破壞了它更精深的意涵。理解力以及對差異的辨識力,都需要很久的一段時間才能發(fā)展出來。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完全贊同托馬斯·杰斐遜所說的,新約的某些部分“是由一位不同凡響的人著手撰寫的,其他部分則是由資質甚差的心智所杜撰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與許多學者及知識分子都抱持相同的觀點:耶穌的話語曾經被篡改過,他的核心教誨也因為宗教組織的發(fā)展而被扭曲了。但如果這些高層的意涵被遮蔽是源自于耶穌他自己,那么我們就必須質疑這種不實的手段是否存在過。    關鍵就在于認清內在意義和外在意義是同時并存的,這樣才能解決長久以來所存在的,介于神秘主義者與正統(tǒng)宗教信徒、耶穌與法利賽人、知識分子與宗教追隨者、自力救贖者與基本教義派信徒之間的矛盾。長久以來,有神秘體驗的人及靈性演化較高的人,他們的話語在正統(tǒng)宗教組織的眼里,一向被視為異端邪說及“真實信仰”的扭曲。反之,高層精神境界的人則把這些基本教義派信徒視為穿著童裝、永遠拒絕長大的成年人。這些問題是普世性的,不是基督教的專利。這種宗教見解上的差異性,造成了佛教上座部與下座部之間的分裂。主流佛教徒對密宗修行人的藐視,以及蘇菲神秘體驗者與伊斯蘭傳統(tǒng)之間的困擾。    自力救贖者與基本教義派信徒之間的緊張,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消除的。主要的問題就出自于人們對經典的內在意義缺乏了解。最深的問題則源自于我們心靈的本質。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都具有基本教義派信徒的某種本能,因為基本教義派反映了靈魂對安全感、確定性、慰藉以及現(xiàn)成答案的渴求?;窘塘x派的態(tài)度跟藥物上癮者十分相似,兩者都不愿意接受生命的挑戰(zhàn)。社會心理學者史坦頓·皮歐(Stanton Peele)以及阿爾奇-布拉斯基(Archie Brodsky),為愛及上癮做出了以下的區(qū)分:    有上癮傾向的人無法把眼前的新情況視為一種探索、滿足或達到某種成就的機會,他只會想到失敗時可能遭到的羞辱。一個非常懼怕失敗的人一定會逃避新的事物,他是保守的,一心只想回歸到安全的例行公事和儀式里。    愛與上癮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一個渴望成長和體驗,另一個則渴望原封不動。    渴望安全感和執(zhí)著反映了靈魂根深蒂固的某種真相,我們是不可能將它連根拔除的。我們只能以愛來治療它、平衡它。不過靈魂還有另一種渴望,它也想冒險、投入未知、探索生命的豐富性、開放自己、追尋真理、美及詩意。其中埋藏著一股創(chuàng)造性的張力。還記得嗎,禪是不跟現(xiàn)實的任何一部分對抗的。平衡才是關鍵所在。    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介一個整合的途徑,它可以從緊張中看到價值,從陰影中看到珍寶,從困境中創(chuàng)造出機會,并且將人類的不完美視為一種更高的完美形式(它允許成長)。這個途徑不追求對生命的徹底掌控,因為它發(fā)現(xiàn)掌控其實是個幻覺。它能夠容納矛盾性及神秘性,而且視它們?yōu)橐环N美。它既不承諾慰藉,也不承諾救贖(暫時的麻醉),不過它確實能讓我們借由自我發(fā)現(xiàn)而得以成長。這便是禪的精髓。    如同禪師所說的,每一個結尾都是新的開始,我希望這本書的結尾對你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找到一種閱讀《圣經》的新典范,以全新的角度來欣賞耶穌的教誨,對世界宗教傳統(tǒng)有一種新的融通視野,最重要的是以無懼的精神(愛)進入生活中!

媒體關注與評論

《耶穌也說禪》與其說是梁兆康先生原創(chuàng)的解脫言論,不如說他匯集了上述古今中外的解放者之觀點,借由令人費解的耶穌與曖昧難懂的禪,重新鍛造出一幅攸關真理的終極地圖。同時也借著基督教與禪的這場圣婚,來打破日趨嚴重的宗教對立問題。    ——胡因夢(作家,身心靈導師,譯者)    讀這本書時,我希望你能敞開胸懷,不要帶著成見及有色眼鏡,或許你也會發(fā)現(xiàn)耶穌教誨的神奇之處——耶穌這位藝術家所教導的奇跡,并不需要憑借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力的干預,只要你有能力覺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它。    ——梁兆康(本書作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耶穌也說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此書作者梁兆康十六歲時離開耶穌去尋“道”,四十歲時再度從耶穌的福音中覓得了“道”。用他自己的話講:“看來好像繞了一大圈,其實若不是如此,我可能根本無法真的了解耶穌。”
    愛因斯坦曾經觀察到,所謂的“常識”只是積累了多年的偏見,而這偏見是在數十年的社會制約下產生出來的。耶穌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所受到的誤解也極深!梁兆康曾經做過實驗,讓學生想象佛陀與耶穌的形象,不出所料,大家心中的佛陀都是笑著的,而耶穌則嚴肅的多。
    《耶穌也說禪》就告訴我們一個全然不同的耶穌形象。在這里,耶穌是一位生活藝術家,他的教誨不是關于奇跡,而是真正的靈性──歡樂、幽默與詩。他所教導的奇跡,并不需要憑借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力的干預,只要你有能力覺察,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著名身心靈作家胡因夢看過此書后感觸更深,她甚至認為:“藉由令人費解的耶穌與曖昧難懂的禪,此書重新鍛造出一幅攸關真理的終極地圖。同時也借著基督教與禪的這場圣婚,來打破日趨嚴重的宗教對立問題。”
  •   《耶穌也說禪》與其說是梁兆康先生原創(chuàng)的解脫言論,不如說他匯集了上述古今中外的解放者之觀點,借由令人費解的耶穌與曖昧難懂的禪,重新鍛造出一幅攸關真理的終極地圖。同時也借著基督教與禪的這場圣婚,來打破日趨嚴重的宗教對立問題。

    讀這本書時,如果能敞開胸懷,不要帶著成見及有色眼鏡,或許你也會發(fā)現(xiàn)耶穌教誨的神奇之處——耶穌這位藝術家所教導的奇跡,并不需要憑借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力的干預,只要你有能力覺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它。
  •   所有的宗教都有一個共同點,洗滌心靈污垢,使人身心安寧。耶穌當然也說禪。
  •   耶穌與禪這個書名很有趣毫不猶豫買了
  •   誰不知道耶穌呢?但誰又敢說自己了解耶穌呢。我們應該嚴肅地讀經還是應該快樂地幽默地讀經呢?讀讀這本書吧,他會幫助你走近耶穌……
  •   另一個視角去看耶穌
  •   從另一角度感覺耶穌
  •   耶穌沒有耶和華厲害,耶和華是上帝。
  •   長老說這是偽命題,不過我還是看了,站在信仰之外看這本書的話,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告訴人們如何像個藝術家一樣的生活~
  •   作者是一個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人,而且不落教派的偏見。很難得的一本好書。
  •   在文化多元化的現(xiàn)在,宗教之間是否存在內涵上的相同?此書中會告訴你答案
  •   買的第二本,打算送朋友。雖然被基督信仰的朋友說這書的立論不對,不過換一種角度看這位救世主,確實有不一樣的感悟。
  •   我一口氣讀完的好書,中西視角\現(xiàn)代語言說存在,容易人門。
  •   這四本書名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智道人生”啊!寓意非常好,隱含的也非常巧妙。
  •   胡自傳。我看過‘李敖語妙天下’節(jié)目,看這本書,別有一番感受。
  •   剛拿到這本書,印刷、紙張都很好??戳藗€開頭,感覺非常好,值得仔細品味!
  •   非常喜歡,版面非常好,內容豐富!
  •   條條大路通羅馬,修行的方法不同,但證悟本性是原來。
  •   翻了兩頁,沒看懂。
  •   寫得有趣味!
  •   給朋友買的,物流速度很快~~
  •   生命的對談
  •   還沒讀,大概翻翻,還不錯吧
  •   先機。
  •   他山之石,自成一家
  •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一直是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讀這本書的。但有一點給我啟發(fā)很大,我從來沒有將耶穌想象成一個藝術家或者禪師,而當我這樣去想時,對于很多經文就有了新的理解。
  •   真理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
  •   佛本是道
  •   不錯的休閑
  •   從另一角度進行解讀,打破心靈的隔閡,讀后有啟發(fā)。
  •   這本書,應該是大眾化的類型,沒能多少心得,基本都是人家的東西,雜到一起來。
  •   很有新意,值得慢慢品讀。
  •   一般 沒怎么感覺 思想一般
  •   《耶穌也說禪》與其說是梁兆康先生原創(chuàng)的解脫言論,不如說他匯集了上述古今中外的解放者之觀點,借由令人費解的耶穌與曖昧難懂的禪,重新鍛造出一幅攸關真理的終極地圖。同時也借著基督教與禪的這場圣婚,來打破日趨嚴重的宗教對立問題。讀這本書時,如果能敞開胸懷,不要帶著成見及有色眼鏡,或許你也會發(fā)現(xiàn)耶穌教誨的神奇之處——耶穌這位藝術家所教導的奇跡,并不需要憑借超自然的力量或神力的干預,只要你有能力覺察(mindful),就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現(xiàn)它。
  •   梁兆康你不懂哲學就算了,不要在這學有的人為出名而搞緋聞似的。
  •   這是一本曠世奇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