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周國平 頁數(shù):328
Tag標簽:無
前言
這里向你介紹一位你肯定久聞其名、但未必知其究竟的人物。 他是一個大學教授,一個詩人,一個哲學家,一個孤獨的漂泊者。他殺死了上帝,但他不是傳說中的那個惡魔。他是一個真實的人。 誰沒有聽說過尼采呢?可是,在聽說過他的人中間,有多少人讀過他的著作呢?如果你不想再根據(jù)由來已久的誤解去判斷他,請打開他的書吧。你是一個熱愛人生、帶著淚和笑感受和思索著人生的人嗎?你將被他的同樣的熱情和真誠所感動。你是一個美的追求者和鑒賞者嗎?你將陶醉于他的文字之精美和風格之奇特。你僅僅是一個冷靜的研究者?好吧,如果你在他身上探溯現(xiàn)代西方種種思潮的源頭,至少你不會完全白下功夫。 當弗洛伊德正在醞釀他的精神分析學的時候,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和一切存在主義者都把尼采看作為他們開拓了道路的人。許多西方作家一接觸尼采的作品,便終身成為尼采迷。而尼采的“重估一切價值”的號召,預示了西方社會價值觀念根本變化的一個時代。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們這個世紀的西方哲學思潮、文藝思潮和社會思潮。 尼采不是作為學者、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從事哲學活動的。他把他的個性完全融到他的哲學里了。他沒有隱瞞什么,也沒有編造什么。讀他的書,你就好像看到了他這個人,優(yōu)點和缺點一齊呈現(xiàn)在你面前,精華和糟粕同樣耀眼醒目。他的見解或者精辟之至,或者荒謬絕倫。你有時會微笑,有時又會搖頭。你不可能無動于衷,你也不可能贊同他的所有見解。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會對他的學說進行科學的考察和批判,一個存在主義者也不會全盤接受他的思想。這個著名的偶像破壞者注定不會成為一個新的偶像,而他期待于后人的也只是愛和理解——他生前最渴望也最欠缺的兩樣東西。 本書把尼采當作一位人生哲學家看待。他最關(guān)心的是人生意義問題。由他所開創(chuàng)的從生命哲學到存在主義這個哲學流派并不試圖為所有人制定一種普遍有效的人生立場,在它們看來,哲學的使命乃是投一光束于人的內(nèi)心,促使每個人去發(fā)現(xiàn)他的真實“自我”,去獨立地探尋他的生活意義。如果要說普遍性的原則,尼采只確定兩點:第一要有健全的生命本能,第二要有超越的精神追求。本能和超越。生命哲學發(fā)揮了前者,存在主義發(fā)揮了后者。在人生這棵樹上,尼采欣賞的是茁壯的根和美麗的花朵。他之厭惡現(xiàn)代文明,是因為現(xiàn)代文明使根萎縮,使花朵凋謝,本能和精神雙重退化,人變得衰弱而平庸了。 愿你從本書中得以一窺尼采思想的真實風貌,當然也請你記住,這真相是透過作者眼睛的折射的,也許會走樣。我們只能希望有更多的尼采著作翻譯出版或校訂重版,使更多的人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位獨特的思想家。在此基礎(chǔ)上,實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的工作就可以真正開展起來了。
內(nèi)容概要
《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是周國平的成名之作,在當時出版時曾引起轟動,并且這也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歷時二十多年而長盛不衰。在西方哲學史上,尼采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論褒貶不一,而周國平從全新的角度,滿懷熱情的探討這位哲學家和他的哲學思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學術(shù)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等。
書籍目錄
紀念版感言
重印弁言
前言
第一章 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世紀末的漂泊者
新世紀的早生兒
誤解和發(fā)現(xiàn)
他給西方哲學帶來了顫栗
第二章 在人生之畫面前
哲學和人生
首先做一個真實的人
為思想而戰(zhàn)
哲學家的命運
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志
人生的辯護者
笑一切悲劇
神圣的舞蹈和神圣的歡笑
強力意志
永恒輪回和命運之愛
第四章 人——自由——創(chuàng)造
人是一個試驗
意愿使人自由
評價就是創(chuàng)造
第五章 “自我”的發(fā)現(xiàn)
迷失了的“自我”
成為你自己
健康的自私
第六章 向理性挑戰(zhàn)
科學的極限
“真正的世界”的寓言
理性的原罪
挑開意識的帷幕
語詞的化石
第七章 價值的翻轉(zhuǎn)
上帝死了
超于善惡之外
忠實于大地
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第八章 人的現(xiàn)狀和前景
偉大的愛和偉大的蔑視
現(xiàn)代文明的癥結(jié)
末人和超人
第九章 詩人哲學家
審美的人生
藝術(shù)化的本體
詩意的思
跋:在尼采之后
附一:尼采傳略
附二:尼采簡歷
附三:尼采主要著作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一個社會唯有為產(chǎn)生這樣的人提供合宜的環(huán)境,由這樣的人組成,才是美好的社會??墒?,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中,本能和精神都受到壓制,我們寧肯犧牲兩端以成全中間的社會性,結(jié)果得到的是一種抹殺個人的平庸的社會性。出于切身感受,我心中涌動著為個人的優(yōu)異正名的強烈愿望,而闡釋尼采哲學恰好使我的這個愿望得以實現(xiàn)。書出版后,反響之熱烈出乎我的意料,讀者來信如雪片般飛來,一再被列在大學生最喜愛的書籍之榜首,在新潮青年藝術(shù)家群體中也獲得了眾多的知音。之所以會有如此轟動效果,據(jù)我自己分析,原因有三。其一,在我國長期的宣傳和教學中,尼采哲學一直遭到全盤否定,被簡單地歸結(jié)為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淵源和反動的唯心主義唯意志論。八十年代中期,雖然開始出現(xiàn)了正面評價和研究尼采的零星文章,但這本書畢竟是第一部旗幟鮮明的著作,把一個面目猙獰的政治狂人還原成了一個真誠思考人生問題的個性鮮明的哲學家,評價上的這種巨大逆轉(zhuǎn)自然會給人以深刻印象。其二,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不同于一般哲學書,流暢而富于激情,因而能給人以新鮮感,也容易被普通讀者接受。其三,最主要的是,我在書中借尼采之口談了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考。
后記
中國人介紹和研究尼采,自王國維始,已經(jīng)有八十余年的歷史了。事實上,中國的進步思想界,對于尼采的思想,一開始就有著較為公允的評價。最顯著的例子是魯迅和茅盾。魯迅在《文化偏至論》(1907)中贊揚尼采“深思遐矚,見近世文明之偽與偏”,“尊個性而張精神”,以反對十九世紀文明“惟客觀之物質(zhì)世界是趨”的通弊,可謂得尼采思想之精華。人們常說魯迅后期與尼采思想徹底決裂,此見大可商榷,其實魯迅對于尼采思想中的積極面始終是肯定的。茅盾在《尼采的學說》(1920)中著重分析了尼采的道德論和超人說,認為“多少含有幾分真理”,“尼采的學說,誠然是駁雜不醇,有些地方很危險;然尼采仍不失為大哲人”。對尼采的評價較為冷靜而客觀,卻不失其公正。在翻譯方面,解放前已有梵澄、高寒等人譯出尼采的多種著作。遺憾的是,介紹和研究尼采的工作后來中斷了很久。而且,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全面檢討尼采思想的有分量的學術(shù)著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馬克思主義觀點實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當是我們的責任。 本書不敢自命是一部嚴格的學術(shù)著作,它充其量不過是閱讀尼采著作的札記和感想的匯集。由于長期以來全盤否定尼采的意見在我國學術(shù)界占據(jù)著支配地位,所以本書更多地論述尼采思想中的積極面,意在糾偏。尼采思想包含著復雜的矛盾,一部嚴格的學術(shù)著作理應(yīng)作正反兩面的分析和正本清源的探討,這一工作只能留待來日了。 本書脫稿后曾請我的導師汝信同志過目,他認真閱讀了全部稿子,并且在原稿上作了二十幾條批語,提出了中肯的批評意見。他的意見,包括三類:一是指出我對尼采的某些評價偏高、欠當;二是指出若干事實上的出入;三是提出某些學術(shù)上的異議。根據(jù)他的意見,我對原稿作了一些修改。但是,由于時間倉促,所作修改不能盡如人意。深入研究和重新估價尼采思想是一件艱巨的工作,非一年半載所能完成。我愿在我的導師指導之下,詳細占有材料,潛心研究,爭取在這項嚴肅的工作中真正取得發(fā)言權(quán)。 最后我要提一句,本書是在我的朋友方鳴催促下寫的,若沒有他的一番熱心,恐怕在很長時間內(nèi)我還不會動筆。在這本書里也凝聚了他的心血。 周國平 1985年5月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最美好的都屬于我輩和我自己;不給我們,我們就自己奪?。鹤罹赖氖澄?,最純凈的天空,最剛強的思想,最美麗的女子! ——尼采
編輯推薦
《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是一本影響了20世紀80年代熱血青年的書。周國平先生在認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第一手材料,并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把尼采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人來分析,從而嘗試著對這位人生哲學家和詩人哲學家作出全新的理解。《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是第一本正面評價和熱情肯定尼采的專著;同時,作者在《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能引起讀者一定的共鳴。《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是周國平第一本關(guān)于尼采的專著,也是我國半個多世紀里第一本正面評價和熱情肯定尼采的著作,出版二十多年來影響了無數(shù)的讀者。作者在認真研究尼采拘生平和著作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把尼采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淚有笑的人來分析,從而嘗試著對這位人生哲學家和詩人哲學家做出全新的理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