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采奏鳴曲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頁數(shù):275  字?jǐn)?shù):215000  譯者:臧仲倫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托爾斯泰最奇特的作品,當(dāng)年發(fā)表后,俄國審查官只允許發(fā)行普通人難以承受的高價版本,美國郵政禁止郵寄刊有《克萊采奏鳴曲》連載的報(bào)紙,西奧多?羅斯福看了此書后說:托爾斯泰是個性變態(tài)者。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jì)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shí)主義作家,也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為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shí)主義風(fēng)格的天才藝術(shù)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等。
  臧仲倫,1931年出生,江蘇武進(jìn)入,北京大學(xué)俄語系教授。195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專著有《中國翻譯史話》,譯著有《克萊采奏鳴曲》、《罪與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書籍目錄

克萊采奏鳴曲
伊萬·伊利奇之死
三死
舞會之后
霍爾斯托梅爾
謝爾蓋神父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彼得·伊萬諾維奇走了進(jìn)去,像平時一樣,這時他躊躇不決,不知道他在那兒應(yīng)該做什么。他只知道在這樣的場合畫個十字總也無妨。但是畫十字的時候要不要鞠躬,他心里卻拿不定主意,因而取了個折中辦法:走進(jìn)房間后,他畫了個十字,微微彎了彎腰,似乎在鞠躬。同時,隨著胳膊和腦袋的動作,他偷眼打量了一下房間。兩個年輕人,其中一個是中學(xué)生,大概是侄子輩的,正一面畫著十字,一面退出房間;一位老婦人站著不動,一位奇怪地?fù)P起眉毛的太太正在對她低聲說著什么;一位身穿常禮服、精神抖擻、態(tài)度果斷的誦經(jīng)士正以排除一切干擾的神態(tài)大聲誦讀著什么;一名專管打雜的農(nóng)民格拉西姆,正輕手輕腳地走過彼得·伊萬諾維奇面前,往地板上撒著什么。一看見這個,彼得·伊萬諾維奇就立刻嗅到一種腐尸的微臭。在最后一次拜訪伊萬·伊利奇的時候,彼得·伊萬諾維奇曾在書房里見過這個農(nóng)民,他當(dāng)時正干著護(hù)理病人的差事,而且伊萬·伊利奇特別喜歡他。彼得·伊萬諾維奇不斷畫著十字,在介于棺材、誦經(jīng)士和安放在墻角桌子上的神像這三者之間微微地鞠著躬。然后,他覺得似乎用手畫十字的動作已經(jīng)做得太久了,便稍停片刻,開始打量死者。死者像死人一向躺的那樣躺著,顯得特別重,他的僵硬的四肢全無生氣地陷進(jìn)靈柩的墊子里,永遠(yuǎn)佝僂著的腦袋被放置在枕頭上,蠟黃的前額突出著(死人向來都是這樣的),兩鬢坍陷,腦門微禿,鼻子突出,鼻子仿佛是被硬裝在上嘴唇上似的。自從彼得·伊萬諾維奇上次看見他以來,他變了許多,變得更瘦了,但是像所有的死人那樣,他的臉卻比活著的時候漂亮了些,主要是顯得莊重了。他的面部表情似乎在說:凡是該做的事他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對。此外,在這個表情中還有一種對活人的責(zé)難和告誡。這種告誡在彼得·伊萬諾維奇看來是不合時宜的,或者,起碼是與他無關(guān)的。他不知道為什么感到有點(diǎn)兒不快,便再一次匆匆地畫了個十字(他覺得畫得太匆忙了,匆忙得近乎失禮),便轉(zhuǎn)身向門口走去。施瓦茨正叉開兩腿,兩手在背后擺弄著他那圓筒禮帽,在外屋等著他。瞧一眼施瓦茨那玩世不恭、整潔挺括、英俊瀟灑的儀表,就使彼得·伊萬諾維奇的精神為之一爽。彼得·伊萬諾維奇心里明白,他施瓦茨超然于這一切之上,毫無抑郁不樂之感。他那副樣子就似乎在說:伊萬·伊利奇的喪事絕不能成為一個充足的理由來破壞“庭規(guī)”,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不能妨礙他們在今晚,當(dāng)仆人擺好四支新開封的蠟燭的時候,打開紙牌,玩上一陣;總之沒有理由可以設(shè)想,這件喪事會妨礙我們愉快地度過今天的夜晚。他把這個想法低聲告訴了從他身旁走過的彼得·伊萬諾維奇,并建議他們在費(fèi)奧多爾·瓦西里耶維奇家碰頭,打它一局。但是,看來,彼得·伊萬諾維奇是注定今晚玩不成文特了。普拉斯科維婭·費(fèi)奧多羅夫娜是一個身材不高的胖女人,盡管她費(fèi)盡心機(jī)想朝相反的方面發(fā)展,還是從肩膀以下不斷加寬。她穿著~身黑色的喪服,頭上扎著花邊緞帶,跟那位站在靈柩對面的太太一模一樣奇怪地?fù)P起眉毛。她陪同別的太太們從自己的內(nèi)室出來,把她們送到死者的房門口,然后說道:“馬上就要舉行安魂祈禱了,請進(jìn)去吧?!?/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這本小說可以看做是對男性嫉妒心理構(gòu)精彩描述,這是探討一個男人如何漸漸變成一個嫉妒狂魔的最佳范本,可從精神病學(xué)的角度加以分析似乎一直有人在這樣做,還可以把它當(dāng)做潛在同性戀的病歷或教材。現(xiàn)在來看這本書,就好像是諦聽男女性剛剛逃離的地獄里傳出來的痛苦號叫。但請等一下:已經(jīng)逃出來的是我們所謂的兩方,或者說是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逃了出來當(dāng)我們讀到非洲.或者印度,或者世界的某個貧窮國家的某位女性生了八個小孩,死了三個時,我們會意識到,《克萊采奏鳴曲》的世界我們并不遙遠(yuǎn)。  ——多麗絲·萊辛(英國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

編輯推薦

《克萊采奏鳴曲》是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克萊采奏鳴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3條)

 
 

  •   姐姐喜歡就估計(jì)是可讀性高的
  •     讀完最后一頁,把書合上,再看一眼書背上的推薦語:“這本小說可以看作是對男性嫉妒心理的精彩描述,探討一個男人如何漸漸變成一個嫉妒狂魔的最佳范本”,把“嫉妒”兩個字拿去,大概更恰當(dāng)。一共六個或長或短的故事,散布發(fā)表于1873至1889年之間,“是對男性心理的精彩描述,探討一個男人如何漸漸變成一個狂魔……”
      
      怎么把一個男人變成魔鬼?就托爾斯泰看來,是貴族的虛偽,女人的狡詐,和婚姻的折磨。男人固然是墮落的,但令他們墜入更深的深淵的,是那些看起來純潔的、美麗的、高貴的姑娘們,她們把男人們迷住,并讓他們信以為真她是他的天使、他的拯救,可結(jié)婚以后,特別是生孩子以后,女人就完全變了,開始無緣無故的發(fā)怒、嫉妒、爭吵、性冷淡和控制欲旺盛。男人們的美夢幻滅了,信仰也被一同擄去。他們開始庸庸碌碌的過日子,開始偷腥,在嫉妒中殺妻,被妻兒拋棄中的死去,怕被人嘲笑而出家。就算是公馬也逃不過被母馬陷害的命運(yùn)。在《霍爾斯托梅爾》篇中,這匹擁有貴族血統(tǒng)的名馬,要不是年輕的時候?qū)σ黄ツ格R動了情,也不會被煽,導(dǎo)致一生悲慘的遭遇??傊?,婚姻和女人是個騙局,她們令人遐想、憧憬、但一旦把你逮住,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而男人的力比多卻讓這成為每個男人無法避免的宿命。明知是個陷阱,還是義無反顧的為她們深深著迷。所以男人注定成為魔鬼。
      
      對女人和婚姻如此痛恨,歸根到底,是托爾斯泰到死都沒辦法離婚?,F(xiàn)在的人可能很難體會,過不下去了就別在一起過了,離婚太普遍了。但在一個愛情尚不足以成為結(jié)婚或離婚的前提條件的年代,兩個人即使彼此憎恨著也要過一輩子。耶穌說你們要愛鄰舍,這比愛仇敵難,因?yàn)槌饠巢怀3T谀忝媲?,鄰舍卻天天在你周圍,離我們最近的人,往往就是我們的仇敵。托爾斯泰的這幾篇故事,雖然講的不過是些婚姻啊、愛情啊、家庭啊里面瑣瑣碎碎,卻無一不透出一股寒氣,無一不印照出人心的詭詐、冷漠、以及不可測的惡意。憎恨著自己太太、以及被她們憎恨的主人公們,也因此憎恨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大概是每一個婚姻不幸福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以及作者對這惡意的忍無可忍,用毫無克制的筆觸極力展現(xiàn)人之可卑、可賤、可恥、可憐的本相-總之是一切高貴品質(zhì)的反面。
      
      比如他寫一個太太親吻丈夫的前額道晚安的時候,“當(dāng)她吻他的時候,他對她真是恨之入骨,只是強(qiáng)忍著才沒有把她推開?!?br />   
      寫男人對女人婚前婚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每當(dāng)我看到一位太太穿著舞衣,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就感到別扭,感到可怕,可現(xiàn)在我簡直感到恐懼,因?yàn)槲铱吹降脽o疑是某種對人們有危險和違法的東西。我真想去把警察叫來,請求他們保護(hù),以便抵御這種危險,并要求取締和掃除這類危險品?!?br />   
      把女人比作魔鬼,“(那個人的)女兒一頭金發(fā),十分白嫩,是一個蒼白、豐滿、非常矮小的姑娘,她有一張受驚的、孩子般的臉和很發(fā)達(dá)的女性體態(tài)……她拿起他的手,吻了吻,然后伸出一只手摟住他的腰,緊緊地偎依著他?!阋墒裁??’他說,‘瑪利亞,你是魔鬼!’
      
      怎么把一個男人變成魔鬼,托爾斯泰一定會指向伊甸園,你看,是女人被蛇誘惑,摘了禁果,又拿給她的男人吃。如果說上帝預(yù)備了給人類的救贖,我們不管什么時候,接受主耶穌就好了,但是他一定忘了預(yù)備給丈夫們的救贖,因?yàn)椤爸挥兴劳霾拍馨逊蚱薹珠_”。托爾斯泰聲稱自己是基督徒,但他始終不能原諒妻子,在他看來,婚姻里的憎恨沒有挽回和救贖,婚姻是對男人的咒詛,就連神的救恩也拯救不了。
      
      比較特殊的一個故事,就是《謝爾蓋神父》。是比其他故事都早發(fā)表的。在這里,他沒讓他的主人公進(jìn)入婚姻,反而是進(jìn)了修道院,探索另一種獲得拯救的可能。在某種意義上,宗教和婚姻類似。她們都散發(fā)圣潔的光芒,向城外的人伸出橄欖枝,發(fā)出邀請,來吧,你可以獲得永恒的幸福和寧靜,但別忘了你要支付的,是你整個的人和靈魂?;橐龀蔀橐环N信仰,而宗教則成為與神的聯(lián)姻。
      
      但如同在婚姻中的人一樣,在修道院里的謝爾蓋神父也失敗了。美男子卡薩茨基成為神父,是因?yàn)榈弥疽詾榘阻禑o瑕的未婚妻原來給沙皇做過情婦,看看,還是和女人有關(guān)。進(jìn)修道院,一方面,是對未婚妻的信仰的落空,需要一個新的信仰支撐自己,另一方面,是為了表明他站的比他高的人更高,可以俯視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他完成了一切要求于他的,甚至隱居起來苦修,終于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神父。但到最后,還是被自己的力比多打敗了,誘惑當(dāng)然又是來自于女人。
      
      被擊垮的神父想到小時候認(rèn)識的一個卑微的、可憐的、但性情如天使一樣的女人帕申卡,我同意Jude說的,這簡直就是托爾斯泰實(shí)在無計(jì)可施硬插進(jìn)來的一個角色,符合一切貴族對勞動人民羅曼蒂克的想像,她“不能說笨,但乏味,渺小,可憐”,無時無刻不在為別人著想,不在奉獻(xiàn)自己。這個女人是托爾斯泰為謝爾蓋神父找到的拯救,他窮其一生想做到的,這個女人每天都默不作聲的、重復(fù)的在做著了。這樣一個“天使”,其實(shí)也沒做什么了不起的事跡,她所做的,而托爾斯泰的主人公始終做不到的,就是耶穌說的,”凡跟從我的,都要舍己“的那個舍己。英文是deny yourself。好像保羅說的,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現(xiàn)在因基督當(dāng)作有損的。
      
      婚姻和信仰一樣,所依賴的并非我們的努力,也非對方的配合,甚至不是信心的大小,最終所賴于的是舍己,而這個舍己也并非佛教的“刻苦己身”修練來的,基督信仰里的舍己,是看重那更好的(基督),就輕看眼下這個次好的(己)?;橐龊突浇绦叛?,對這個“己”挑戰(zhàn)最大,是我們要做主卻偏偏不能做主的地方。托爾斯泰竭力描述的婚姻的邪惡,其實(shí)婚姻里哪有善和惡呢?有的只是舍棄和堅(jiān)持罷了。在基督教的信仰里也是一樣,神的善和人的惡已經(jīng)是一個a priori,神所要求于人的,就是一舍一取,舍掉自己,跟隨神罷了。
  •     謝爾蓋神父,或者應(yīng)該說是俗人卡薩茨基,在心靈歷經(jīng)波折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在夢里聽到了天使的聲音,天使讓他去找普拉斯科維亞·米哈伊洛夫娜。見到了,他們彼此稱對方的昵稱,他喊她帕申卡,她喊他斯季瓦,因?yàn)樗麄兺陼r曾一起玩耍過,確切地說,是帕申卡被斯季瓦和他的伙伴玩?!?yàn)榕辽昕ā昂鼙俊?,那時斯季瓦和他的伙伴們一起拿她當(dāng)笑料取樂,他們讓可憐巴巴的帕申卡躺在地板上,表演“陸地游泳”。
      帕申卡笨拙的表演換回了伙伴的哈哈大笑,他們“把她當(dāng)傻瓜”;而她“一副可憐相,可憐得叫人于心不忍,叫人永遠(yuǎn)也忘不了她那哭笑不得的、善良的、低聲下氣的笑容?!?br />   
      才是一個小女孩便開始承受這樣的遭遇,想想真是令人驚心,她往后的人生簡直不敢設(shè)想。果然,她后來嫁給一個地主,這個地主將她的全部家產(chǎn)敗光,還打她。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小時候就死了。再后來她守了寡,住在一個小縣城里,十分貧窮。
      
      關(guān)于帕申卡的經(jīng)歷,托爾斯泰就這樣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但卻讓我的心沉重起來,這樣一個苦難深重的老婦人,她該如何支撐自己的生活?她又能給斯季瓦帶來什么啟迪呢?
      
      結(jié)果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我想這大約是因?yàn)槲倚闹袕膩聿辉嬗羞^關(guān)于人間天使的幻想,那些心靈足夠美好的人兒,也許早就猜到了接下來的情節(jié):帕申卡起初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香客在求布施,她想給他5個戈比,但家里只剩一枚面值10戈比的硬幣了,于是她決定只布施一點(diǎn)面包。但是,“她突然想起她剛才那么小氣,突然臉紅了。她一面吩咐盧克里亞切面包,一面就親自去取外加的十戈比銀幣?!@是對你的懲罰,’她對自己說,‘給雙倍。’”
      
      讀到這里我很是吃驚,難道這就是答案嗎?接下來的情節(jié)是可以預(yù)料的了:帕申卡完全的無私和忘我,她為自己的小氣向求布施者道歉,在后來回答斯季瓦關(guān)于“你是怎么生活的,你這輩子是怎么過的”提問時,帕申卡說自己糟透了,但她把全部的錯都?xì)w結(jié)到自己身上,同時充滿樂觀和希望地努力生活著。
      
      盡管感覺這情節(jié)作為一個最終答案略顯突兀,但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早已讓我被卡薩茨基附體,在這個歷經(jīng)苦難依然滿懷希望、滿懷對上帝的全然信任卻又如此謙卑的光芒閃耀的老婦人面前,我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內(nèi)心黑暗,那些始終都沒有擺脫的驕傲尤其可恥,卡薩茨基接著對帕申卡說出了我想要對她說的話:“我真想拜倒在你的腳下……謝謝你,看在基督的分上饒恕我。”我這樣對帕申卡說著,并流下眼淚來。
      我的心大受震撼,也許是天使的光芒在一瞬間透射我黑暗的內(nèi)心,我甚至預(yù)感到這是又一次我的“三觀”將發(fā)生重大變化了。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br />   比起“我信”,“信不足”大約更是多數(shù)初信者的常有狀態(tài)吧。我以前參加晚禱時,就連帶領(lǐng)禱告的神父也講過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
      我的好友nell推薦看的《第七封印》講的正是這樣的掙扎。然而,果然只是信與不信的掙扎嗎?還是,恰好是基督信仰的存在,是我們得以有了一個掙扎的方向?看到自己作為人的有限性,而恰好又有一個無限性的神在,于是想著把有限的自己交托出去;然而卻又時常地不甘心,或者干脆認(rèn)命于自己的有限性,這倒比一定要懷著足夠飽滿的信心將自己交托給神要容易得多。
      
      然而,卡薩茨基,或者說謝爾蓋神父,卻是在人身上尋到了對神的信念。不,不,他并沒有,他最后獲得的,只是作為人而擁有的順服和謙卑的品格而已,這樣的品格,我們至多將其稱作“美德”。一個人終于不再有驕傲,而是自然地謙卑并為此感到十分舒適和坦然,從而也不再有什么掙扎,說到底這不過是使自己的心靈獲得安寧的一種辦法而已,這種安寧,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yàn)看來,實(shí)在是暫時的。
      這是我回頭再思索謝爾蓋神父的前后經(jīng)歷時才想到的。
      
      事實(shí)上,謝爾蓋始終只是一個俗人卡薩茨基而已。他決定去隱修,愛情受挫算是一個誘因,而只有他的妹妹明白:“他所以去當(dāng)修士,是為了比那些想要顯得站得比他高的人站得更高……他出家就是為了表明,他把別人以及從前他自己供職的時候認(rèn)為非常重要的一切都視同糞土,而且他正登上一個新的高度,從那里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他從前曾經(jīng)羨慕過的蕓蕓眾生?!?br />   
      《刻意》是《莊子》里面我最喜歡的一章,一開頭便這樣說到: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游居學(xué)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強(qiáng)國之人,致功并者之所好也;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人生的樣貌無外乎以上幾種,全被莊子一言以蔽之了。也曾故作山谷之士,也曾幻想平世強(qiáng)國,前者被當(dāng)作青春期的狂妄很快否定掉了,而后者常令自己感到可笑。至于閑處無為,道引養(yǎng)形,則恐怕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yàn),因?yàn)榻K究像是在浪費(fèi)。然而莊子卻淡然一笑,說“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毖剑f得多好!讀之喜不自禁,簡直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這就是中國哲學(xué)的妙處,兩千年前就全都開好了藥方。想振作一點(diǎn)就拿孔孟作開路先鋒,振作不起來則有老莊殿后,所以古人多想得開,因?yàn)闆]有一個全能之神存在,所以不必過分焦慮,也免去了不必要的掙扎,倒是有長且久的天地,往“自然”里一躲,身后事全然可以忘卻。
      
       這樣的自欺常令我感到苦惱,比對上帝的“信不足”沒有好多少。反過來說,做了神父的謝爾蓋也一樣。與其說他在信上帝,倒不如說他信老莊,只不過多少刻意了一些而已,然而這才正是真實(shí)的。莊子的建議聽起來妙極,但終究無法可做,文字上的邏輯蠻通暢,但終究是不講道理。
      
       其實(shí),《謝爾蓋神父》里還有一個沒有交待的邏輯問題:卡薩茨基本是為了高人一等才去做修士,怎么到后來就真心地想要投身上帝了呢?難道是一個人本做著他并不相信的事,做得時間久了,也就自然而然地信了?把這事竟當(dāng)成了他真心想要去做的事了?
       這樣的自欺,其真面目總會暴露出來的,除非有足夠的強(qiáng)大欺騙自己一輩子??ㄋ_茨基最終的覺悟,如果說這也是托爾斯泰最后為自己找到的理由的話,恰恰并不是對上帝的真心順服。我認(rèn)為托爾斯泰其實(shí)還是沒有找到答案的,或者這答案也并不足以使他自己信服,這不止是因?yàn)樗昀铣鲎卟⑺烙谶@場出走的現(xiàn)實(shí)佐證,僅僅就這部中篇的結(jié)構(gòu)來說,帕申卡的出場太突兀也太倉促,這意味著托爾斯泰實(shí)在并無辦法說服自己,最后只得匆忙塑造一個天使般的、近乎完人的老婦人來給自己做榜樣。
      
       但這樣的人間天使,在這人間哪里會有呢?她豈是凡人,乃是神?。∵@樣的人間天使,似乎從來不會為生活的困境所擾,不會為人的有限性所苦,除了天生是天使,我看再無第二個可能。
      
       前段時間看少年派,我亦有著跟nell一樣的困惑:怎么人相信前一個故事,他就更接近神了呢?我百思不得其邏輯為何?,F(xiàn)在我大約明白,李安應(yīng)該是出于跟托爾斯泰一樣的假設(shè),即“相信”所謂“人性的美好”確實(shí)存在,而相信人的美好,便是相信上帝。但這仍是信人,而不是信神。這也仍是驕傲,而不是謙卑?;蛘邠Q句話說,難道信神就意味著同樣相信人的美好?以我陰暗的心理來看,這因果關(guān)系是很難成立的。
       不過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萬一呢?六十億分之一呢?或許這人間還真有這樣天生的天使,只是我從未遇到過,也壓根不相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