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米海爾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以色列] 阿摩司·奧茲  頁數(shù):237  字數(shù):175000  譯者:鐘志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我的米海爾》上世紀50年代,在神秘而富有歷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學系女大學生漢娜與地質(zhì)系的米海爾一見鐘情并結(jié)成眷屬。十年歲月悠悠而逝,往昔的這對戀人在情感上悄然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天生麗質(zhì)而多愁善感的漢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在遐想的孤獨世界里,盡情宣泄著被壓抑的期待和欲望。

作者簡介

  阿摩司·奧茲是以色列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當今希伯來語作家中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一位,所著小說和評論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共鳴,多次獲大獎。他的作品也令陳眾議、池莉、徐坤、陸建德、邱華棟等作家和學者癡迷,莫言、閻連科、畢飛宇更是尊其為文學導師。

章節(jié)摘錄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我是個三十歲的已婚女子。丈夫米海爾·戈嫩博士是位地質(zhì)學家,性情溫厚。我愛他。十年前,我們在塔拉桑塔學院相識。那時我是希伯來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當時的塔拉桑塔學院依舊設有講座。我們是這樣認識的:那是一個冬天,早晨九點鐘,我從樓梯上滑了下來。有個素不相識的小伙子一把拽住我的胳膊。他的手既有力量又有分寸。我看見他手指短粗,指甲扁平,蒼白手指的關節(jié)處有黑色的絨毛。他急忙止住了我的下滑。我靠著他的胳膊,直到疼痛消失。突然在陌生人面前滑倒,面對著敏銳、詢問的目光與不可捉摸的微笑,我一陣慌亂。年輕陌生人的手寬厚而溫暖,我覺得挺不好意思。他抓住我的時候,透過母親為我編織的藍色羊毛連衣裙袖子,我能感覺到他手指的溫暖。此時正是耶路撒冷的冬天。他問我傷著了沒有。我說可能是腳脖子扭了。他說“腳脖子”這個詞很好聽。他笑了笑。那微笑本身十分尷尬,同樣也讓人尷尬。我臉紅了。他邀我去一樓喝咖啡,我也沒有拒絕。我的腿很疼。塔拉桑塔本是座基督教修道院,1948年“獨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斯克普斯山上的建筑一度遭到封鎖,塔拉桑塔便被借給了希伯來大學。這幢建筑陰森森的,走廊寬敞高大。跟在剛才還緊緊將我把持的這位年輕人身后,我感到心神不定。我很樂意回應他的聲音。我無法正視他,無法審視他的面孔。我意識到,但不是看到,他的臉瘦長而且黝黑。他說:“我們現(xiàn)在坐下吧?!蔽覀冏谀抢?,誰也沒有看對方。他也沒問我要什么,便點了兩杯咖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男人當中,我最愛的是先父。當這位新伙伴轉(zhuǎn)過頭去,我看到他剪著平頭,胡子刮得參差不齊,尤其是下巴底下還露出黑色的胡楂兒。不知道為什么,這一細節(jié)在我眼中竟然至關重要,實際上也是讓我對他產(chǎn)生好感的重要因素。我喜歡他的微笑,喜歡他的手指,那手指正在擺弄著茶匙,就好像它們自己有獨立的生命,不依附任何東西,小匙也喜歡聽任它們擺布。我的手指有一種隱隱的沖動,要去碰他的下巴,觸摸一下那刮得不太像樣、鉆出胡楂兒的地方。他名叫米海爾·戈嫩。他是地質(zhì)系三年級學生,土生土長的霍隆人?!澳愕囊啡隼涮淞??!薄拔业囊啡隼??你怎么知道我是耶路撒冷人?”他說要是錯了就向我道歉,但他認為自己沒錯?,F(xiàn)在他已學會一眼就能認出耶路撒冷人。說著,他第一次正視我的雙眼。他的眼睛是灰色的。目光里露出笑意,但絕對不是快樂。我說他猜得沒錯,我正是耶路撒冷人?!安碌模坎粚??!彼b出被惹惱了的樣子,嘴角露出微笑:不,不是猜的。他能看出我是耶路撒冷人?!翱闯鰜??”這是他地質(zhì)學課程的一部分內(nèi)容嗎?不,當然不是。其實,這是他從貓那兒學來的。從貓那兒?是啊,他喜歡看貓。貓從來不愿意跟不喜歡自己的人交朋友。貓從來不會看錯人?!翱礃幼幽闶莻€樂天派?!蔽腋吲d地說。我笑了。這笑把我給出賣了。隨后,米海爾請我跟他到塔拉桑塔學院的三樓,那里正要放映有關死海和阿拉洼的教學片。上樓時,我們又經(jīng)過剛才我滑倒的那個地方。米海爾又一次抓住我的袖子,就好像在那層樓梯上有再次摔倒的危險。透過藍毛衣,我能感覺到他的每根手指。他干咳了兩聲。我瞥了他一眼。他覺察到我的目光,臉一下子紅了,甚至紅到耳根。雨擊打著窗欞。米海爾說:“好大的雨啊?!薄笆前?,好大的雨。”我熱情地應和道,就好像突然間意識到我們之間有緣。米海爾猶豫了一下。接著,他補充道:“今天一早我就看見有霧,像是要刮大風了?!薄霸谖业囊啡隼?,冬天就是冬天?!蔽业靡獾卣f,并有意強調(diào)“我的耶路撒冷”,我是想提醒他記起剛剛說過的話。我想讓他繼續(xù)那個話題??伤麉s沒有反應,因為他不是個聰明男人。他又一次笑了。那是耶路撒冷的一個雨天,是在塔拉桑塔學院一二樓之間的樓梯上。我沒有忘記。  ……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的米海爾》是一部深刻、優(yōu)美的作品……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就像是一首歌久久縈繞于腦際,這種感覺不可言喻?!  ⑸っ桌铡    段业拿缀枴吠高^一個家庭焦慮的炊煙,讓我們看到了耶路撒冷焦慮的心跳。所以,只要耶路撒冷的焦慮存在,《我的米海爾》就會有它生命不息的意義和文學炊煙不息的升起?!  愡B科

編輯推薦

  《奧茲作品:我的米海爾》是奧茲迄今為止最富盛名、最受贊譽的作品,也是以色列最暢銷的當代文學作品,被貝塔斯曼書友會評選為二十世紀的一百部杰作之一,奠定了奧茲的國際文壇地位。譯者鐘志清老師作了多處修訂,新版譯文更臻完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的米海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7條)

 
 

  •   最近在手機奧茲作品,最著名的猶太作家,之前看了《愛與黑暗的故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沉重歷史?!段业拿缀枴废鄬p松些。
  •   以色列的大師,偉大的作品《我的米海爾》
  •   讀過浙江文藝版的《詠嘆生死》(不太長的長篇小說)、《胡狼嘷叫的地方》(短篇小說集),感覺好極了。得知譯林出版社要出一套“奧茲作品”就想要收集一套慢慢品嘗。
  •   熱門作者奧茲的作品,還是不錯的
  •   不錯的書,看了他的沙海無瀾~奧茲,很好的作家
  •   奧茲先生用那支傾注了太多他自己的心靈和情感的筆,以其瑣碎、質(zhì)樸的詩意和中東音樂般的韻味,向我們一次次、一個個地展現(xiàn)、描摹了以色列那塊災難深重卻文化悠久的土地上的各色各式的家庭。
  •   我的米海爾很喜歡的一本書。
  •   奧茲的書都值得好好看一看
  •   我知道希伯來語的名作,并因此奠定了作者的國際作家地位,起初吸引我的是是這故事的梗概 充滿了一種幻滅美 也因此 會讓我們知道 自己將會追求什么
  •   以色列大家的作品。
  •   用最簡潔的文字講述最動人的故事.
  •   語言不很符合中文習慣,感覺耳目一新,對以色列有所了解
  •   還沒看,希望故事不要讓我失望
  •   別人介紹的還沒看,打算慢慢看
  •   物流很給力,很快。但剛看了一部分,對書的內(nèi)容暫不做評論
  •   剛拿到手,還未拆封,看了之后來做詳細評論
  •   一口氣買了好幾本 很喜歡
  •   真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以為會有很大波折,以為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卻是娓娓道來的一種人生狀態(tài),很好
  •   書很喜歡,出去封面更喜歡。
  •   還沒看完 正在閱讀中
  •   《一樣的?!方o我的感覺太好了,覺得甚至可以作為案頭之書,經(jīng)常拜讀。這本應該也很不錯!
  •   很喜歡里面的文字,書的質(zhì)量也很好。
  •   好書帶給人享受
  •   只看了一點點。感覺很不錯。
  •   看過OZ的“愛與黑暗的故事”,現(xiàn)在正在看這本~~
  •   很好,一點點被內(nèi)容給吸引
  •   偉大的作品《我的米海爾》
  •   奧茲的作品,值得閱讀,平凡的愛情彰顯真實的生活
  •   也是諾貝爾潛在得主
  •   昨天收到的書,匆匆看完這一本,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象作者說的一樣,我們到一個迥然不同的人家做客。思維、習俗,家庭、對世俗的看法,都很不一樣。我只是跟著作者到他說的家庭看看,品味著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很新奇,也有部分思想深深觸動著我。很好看的一本書。
  •   不虧是個大家之作
  •   不如預想的好啊
  •   VeyveyBADook!!!!
  •   經(jīng)典作品,必須收藏。書的質(zhì)量很好,是正版
  •   現(xiàn)代希伯來文學史上的杰作
  •   非常好,很喜歡······
  •   很不錯?。。『懿诲e?。?!很不錯?。?!
  •   米海爾。。
  •   貨真價實的好東西!
  •     繼續(xù)我的奧茲之旅吧,重讀了一遍《我的米海爾》,讀得心惘惘……他曾經(jīng)說過自己的寫作風格像“耶路撒冷的石頭”,我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依舊是我熟悉的筆調(diào),灰蒙蒙的,冰冷而堅硬,霧靄阿、霜凍阿、雨水啊,連炙熱的戀情也要放在冬天里發(fā)生,好像耶路撒冷永遠停留在冬天似的。
      
      我想這大概和他的經(jīng)歷有關吧,他筆下的漢娜有著他去世母親的影子——那個在他十二歲自殺,留他獨自一人度過叛逆青春的母親:易感、脆弱、復制痛苦、然后在痛苦面前不知所措……主人公漢娜也是這樣神經(jīng)質(zhì)而多愁善感的女人,同時又有著一雙離世、冷靜的雙眼?!八褚粋€詩人,雖然她并不寫詩”。漢娜,這個生活在耶路撒冷的冷美人,向我們緩緩敘述著自己和自己眼中的城市。
      
      只是,我總覺得在她平靜的敘述下面埋伏著深深的不安,是什么呢?——堅不可摧的日常吧,好像她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瓶子里,憋了太久,拼了命也跳不出狹小的瓶頸似的……這樣的女人看了讓人心疼,太敏感易傷,總是用疼痛來體驗真實的存在,她說:“疼痛那樣甜美而又激動人心”。她在寒冷的冬天將自己淋濕,她與鄰居男孩調(diào)情并戲弄對方,她一遍遍地傷害米海爾(她的丈夫)為的是打破他的順從與沉默……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這樣的疼痛都太殘酷了,殘酷而暴力,她像一只蝸牛,企圖用堅固的外殼來掩藏脆弱的身體,然而這個外殼對她來說太小了。
      
      有些女人其實不適合結(jié)婚的,比如漢娜,因為她們永遠在婚姻里面找不到安全感,她們內(nèi)心里跑著一匹野馬,總是將她們一次次拖出來,然后無情地踐踏、摧毀。她們身不由己地傷害愛人,同時又一遍遍傷害自己。讓我心疼的還有米海爾,那個永遠在自我克制的米海爾,他是斯特洛果夫式的男人,安靜、忠誠、溫和,穩(wěn)重少言,幾乎不用形容詞,要么沉默,要么微笑,永遠控制著內(nèi)心洶涌澎湃的激情。哎,這樣的米海爾是水啊,永遠也點不燃漢娜心中的火焰。
      
      漢娜和米海爾的愛情沒有結(jié)局,也不會有結(jié)局,正像漢娜預感的那樣,她的米海爾終究會越走越遠——漫長而難熬的冬天啊,她說,一切都是序曲、彩排。生活不久就會發(fā)生一個重大事件。
      
      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在奧茲筆下永遠蘸滿了濃濃的墨色:深湛、黝黑……記得以前在魯斯的小說里面看到這樣一句:“像血一樣的黑色”,當時不理解什么意思,現(xiàn)在似乎有點兒理解了,奧茲寫耶路撒冷分明就是這樣“血一樣的黑色”,有一種血脈相連的溫暖與痛楚,像連著母親與嬰兒的臍帶,割舍不斷,卻又必須割斷。耶路撒冷,這座猶太人心中的圣地,是數(shù)代人在憤懣的流亡生涯中所神往的地方,它載滿了太多的辛酸與戰(zhàn)火,它太小,也太遙遠了吧。
      
      故事結(jié)尾處米海爾去了戰(zhàn)場,他要保護這座讓他快樂、讓他痛苦的城市,然而卻帶著滿身的傷痛回來。亞伊爾問他:“爸爸,你殺阿拉伯人了嗎?”他回答:“不,我的孩子,正相反,猶太人的軍隊差點把我殺了”?!獞?zhàn)爭,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刺傷敵人的同時也深深地刺傷了自己。米海爾終究“不適合”這場戰(zhàn)爭,面對亞伊爾的不理解,他也只能報以微笑,默不作聲。然而他依然那么愛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甚至比以往更熱誠,我想正是因為這血脈相連的痛吧。
      
      想起杜拉斯的名言:“比起你年輕時的樣貌,我更愛你備受摧殘的容顏?!蔽矣X得這句話用在很多地方都適合,比如我們生活的城市,住得久了,它便像一根線,連著你的生活你的回憶,無論它再怎樣丑怎樣臟,無論你走多遠,總會有一種抹不去依戀吧。
      
  •     一個面對平穩(wěn)日常生活,總以幻想中的絕望為武器相抵抗的女人,最終將家庭生活導入真的絕望的故事。
      “玻璃必須保持透明。別無他求。”
      可惜漢娜眼中的世界也好,米海爾也好,終究是個巨大的幻覺。這幻覺絕非一塊透明玻璃那么簡單,而是一枚玻璃球。沒準兒里頭還有兩條相纏的螺旋。
      但她始終是把它當玻璃看的。
      這種平面的視覺,跟隱含作者本人的球面視覺相對照,就形成了對愛情饑渴癥的俗套故事的反諷。又不完全是反諷。有著強烈的認同和悲憫在。
      十幾年前讀到這個故事,驚訝于它的瑣碎、感傷、女人氣。一切都過度。那時我是個多么男孩兒氣的高中女生。如今我深深同情。
      奧茲用希伯來語寫作,他代表著節(jié)制的語言,小心的修辭,有著強烈自我意識的選詞困難癥,以及耶路撒冷歷史般苦難深重又高度純凈的寫作,玻璃般透明。
      以女主人公獨白為敘事聲音,冒著包法利夫人附體的危險。如此可以拓展聯(lián)想到很多人。比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那個我們無比熟悉的,彌漫在我們周圍的女人們的原型。
      必須殺死包法利夫人嗎?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再次用絕望殺死了她。
      包法利夫人必須去死。這是所有以他者欲望為欲望的帶著空無的個體性行走江湖的主人公的必然結(jié)局。
      除此之外便沒什么可說。有一段寫得好,總也不忘。或者說導演導得好:
      
      米海爾和我下樓到院子里抖床單。我倆得稍稍調(diào)整動作,一起用力?;覊m揚起。
      接著,我們疊床單。米海爾伸開雙臂向我走來,好像突然要擁抱我。他遞給我兩個被角。又退回去,抓住另兩角。伸開雙臂。朝我走來。交給我。退回去。抓住。朝我走來。交給我。
      “夠了,米海爾。我們做完了。”
      “是的,漢娜?!?br />   “謝謝你,米海爾?!?br />   “不必謝我,漢娜。床單屬我們二人共有?!?br />   
      
      謹以此紀念一個不相信矯情的高中女生。
  •     每個人都是單翼的天使,沒有了戀人的擁抱,便只能用殘存的翅膀飛翔。偉大的奧茲用一個女人的私語,吟唱著我們共同的情感和生活。這是一場哀傷的閱讀,內(nèi)中還有些莫名的欣喜:寫的是他嗎?寫的是我嗎?我的米海爾,我的青春,我破碎的自己...獻給米海爾,獻給生命,也獻給你。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     我總是抱有不應該的成見,認為小國國民寫不出好小說。
      
      當然,最主要的錯誤恐怕就在于,我錯把以色列歸入小國的范疇里去了。
      
      加西亞·馬爾克斯、庫切、博爾赫斯早就教訓過我了。
      
      還有我深愛的卡夫卡,當然,他生活的年代他還是大國子弟。
      
      這些都是閑話。
      
      
      言歸正傳??偟膩碚f,并非偉大的小說,但確實是好小說。
      
      描寫家庭生活,這是阿摩司·奧茲的長處所在,也是其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他的人物確實不活。按道理說,這類題材比較容易將人
      寫活的,但是他的男主角仍然比較像一個木雕偶像。
      
      此外,他的人物說的話都很具有象征意味,所以我很不習慣。我不是很喜歡故作高深的文字,當然,確實高深是另外一回事。
      
      情節(jié)是比較舒緩的,女主角的內(nèi)心世界刻畫得也滿不錯,只是還嫌單薄了點……
      
      有幾處(不多)夫妻間的細膩感覺很到位,非常到位,應該時時配合春光秋影朗誦。
      
      還有一點,意識流的部分比較不錯,但稍稍有點做作。
      
      其實我比較喜歡男主角的,有點不喜歡女主角。
      
      
      開始讀大江健三郎的《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很強烈的期待啊……
      
      2006-09-06
  •     在等待他歸來的深夜,我靜靜地閱讀完這本書。耶路撒冷是冷的,也是一座傷心之城,它是幻覺。那么漢娜的愛情軌跡呢?也是一場幻覺,她生活在幻覺之中,時時刻刻在追憶那些往昔的美好,并一點點將自己裹進蠶繭。
      而她的愛情正慢慢死去,盡管她失望痛苦。
      
      漢娜是個多情善感的女子,本身又纖細敏感,身體上的每根汗毛都是靈敏的觸角,這樣的人注定要為愛情而苦,甚者還會傷人傷己。
      
      看完這本書,我很慶幸,雖然我也敏感多愁,但是我又冷漠無情,所以在面對愛情的死亡,我是坦然面對。因為,無論何種愛情,到了最后終將消失,這就猶如一團火焰,無論它如何熾熱的燃燒過,最終都要熄滅一樣。愛情死亡了,有什么可怕的?人的一生,要做之事多得很,能讓你感興趣的事也何其多,愛情,只不過是其中一種罷了。
      
      又或者,我們可以將愛情轉(zhuǎn)變?yōu)橛H情,他在你的身邊,盡管激情不再,我們還有默契,他像空氣一樣溶于我的四周,稀薄卻又不可或缺,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之中,我們彼此相伴。熾熱愛情轉(zhuǎn)化為細細長流的小溪,即使有天它斷流了,那又何妨,不如讓自己看開些,我們至少愛過,愛情曾在我們的人生旅途當中留下一道絢爛的風景。
      
      人,尤其作為女人,對待愛情尤其不能太過鉆牛角尖,還是理智些好,無情些好。
      
  •     通常,人對書的情感是復雜的,就像人對人一樣, 偉大的作品并不一定喜歡讀,喜歡讀的卻不一定偉大。比如《紅樓夢》,一部公認的偉大作品,我卻獨愛它的林黛玉,至于其他,我堅持認為都只是附麗。因為只有林黛玉是橫空出世的,她是一個女人,也可以是所有女人,你繞不開她,除非你視而不見。由此,我漸漸發(fā)現(xiàn)要找一部能徹底地塑造一個女人的作品并不多,即使是一部很偉大的作品,它的中心也不會是一個女人,女性的魅力和痛苦不易被察覺,特別在男性作家當?shù)赖臅r代里。可即使后來女作家群體越做越大了,也仍沒能好好把握住只屬于女人的形象,也許因為同為女人,太在意自我的感受了,執(zhí)拗于小我必將失卻對這個性別群體的掌控力,直到遇到奧茲的《我的米海爾》。
      
      我無法想象一個男性作家要如何執(zhí)拗地堅持以一位心理有缺陷的女性作為自己的第一人稱,在寫作的過程中,他要忘掉他的性別,忘掉這個性別帶給他的所有,好像一棵樹被連根拔起。在整個的過程中,他要試圖原諒他原先也許并不能忍受的關于女人的一切,他要了解,不,是要去愛女人,且不是某一個女人,而是所有女人,他要愛女人這個群體。印度哲學家奧修在《女人解讀》中這樣說:對于女人,要被愛,而不是被了解,這是最基本的認識。我想奧茲寫作的基點興許就在這里,愛而不是了解,這是準則。
      
      《我的米海爾》中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我承認,我是在看到這段話的第一時間就愛上這小說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有關女人和愛的故事,但并不是寫女人的愛有多么偉大,事實上愛無所謂偉大,它的意義不在于“偉大”與否。愛是女人的本能,它與任何價值判斷無關,當然愛會衍生出各種價值判斷,被各種世俗生活糟踐,但愛本身是沒有錯的,它就像生物需要氧氣,它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講愛,更講這愛的缺陷,愛的無力,愛的惶惑或者糾結(jié),這是一個誠實的話題,這樣的話題不能被遮蔽。小說中的漢娜就是有缺陷的,所有女人都有缺陷,一個有缺陷的女人如何掙扎著去愛,不是愛一個男人,一個切實的對象,而是一個幻想,我稱之為,一種力量。于是,在確認這力量的路途中,她始終如剛學步的孩子一樣跌跌撞撞,被撞得頭破血流,當她慌忙掩飾傷口的時候,她突然發(fā)現(xiàn),或許這與男人并不關系,即使在身體上,她有強烈的依賴他們的欲望,但在心理上,她只是在追尋并害怕自己,她訝異自己竟然有如此強大的能量。她害怕,卻不能失去,因為失去了愛的力量,她會死,她不想死,死亡的恐懼讓她變得歇斯底里,但又反過來更加深了對愛的能量的畏懼。于是,她無法選擇,無法舍棄,她注定要在這雙重的恐懼之下,在身體與心理的相互背叛之下,消磨,等待。但她并不想死。
      
      翻完小說最后一頁,我輕吁出一口氣,我感到如釋重負。感謝奧茲至始至終的肯定,他肯定女人的愛,這愛的力量,以及這力量中包含有的一切摧毀的破壞的可能性。為了愛,漢娜一再背離她的生活,甚至發(fā)展到用自虐的方式去表達心中燃燒著的這股瘋狂的力量,她的愛其實沒有對象,她只是厭惡,厭惡生活表征下一切死一般的靈魂,她需要狂歡,毀滅。
      
      我是一個女人,這是一句陳述句,它用簡潔而肯定的語氣表達了一種觀點,這個觀點也并不復雜,只是很少人愿意多少理解一些它。我是一個女人,這是悲哀還是幸福呢?抑或這只是宿命,像一條路,你在走,但永不會走過。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力量,女人是一種有力量感的生物,這力量源自身體和靈魂,且只存在于身體和靈魂內(nèi),它注定了女人悲劇性的一生。但同時,它真實,可信,強大到可以摧毀孕育它的身體和靈魂,這是只屬于女人的,唯一的驕傲和不悔。
      
  •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br />   
      關于婚姻生活的無意義。當我們試著從字的海洋中把它的主題勾勒出來的時候。厭倦這種勾勒。
      整篇文章是一個女人的獨白,女人的意識很豐富
      吸引我的是,它可以從中間開始讀,跳著讀,重讀的時候感覺是第一次讀,文字被池麗叫做 內(nèi)在的華美。我找不到一個好詞,但可以說它可以含在嘴里有幽郁芳香。
      我是個好讀者,但肯定不是個好的文字編造者。
      
      我:
      主語缺乏內(nèi)涵。謂語缺乏力度。賓語沒有找到好的角度去看。形容詞生搬硬套。連接詞缺乏想象力。隱喻老套,意向膚淺,字字之間沒張力。
      感情矯柔造作,肯定是虛假的。
      思想狹隘,沒有深度。精神,信仰,有點虛無。
      文字就是拌人腳的石頭。
      
      有空去看看耶路撒冷的石頭。
      文學最后的奧秘就剩下了夫妻之間的奧秘。
      
      
  •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保▕W茲)
  •     書里寫到的基布茨已經(jīng)敗落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守著幾間平房,植物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在死海邊的鹽堿地上站住了腳。
  •     光禿禿的山,沙漠野兔,豺狗,狼,貝都因人的帳篷。以色列小城阿拉德,一個至今保持著先知和耶穌降臨時代的景觀的地方,阿摩司?奧茲經(jīng)常在城外散步,面對著茫茫大漠,清除掉塞滿頭腦的來自耶路撒冷、加沙的近期新聞,只為——用他的話說——“保持對永恒的注目?!?br />   來到上海的奧茲就像沙漠一樣寂靜,渾身散發(fā)著永恒的氣息,他和他相濡以沫近半個世紀的夫人妮麗并肩攜手、一唱一和的畫面,實在讓人難以和那片盛產(chǎn)血與火的土地聯(lián)系到一起。但只要讀過他那些作品,《我的米海爾》、《黑匣子》、《莫稱之為夜晚》、《沙海無瀾》,就不會奇怪了:這位軟心腸的作家從來不會把他的人物逼入絕境,盡管生活一步步走向庸常,但弱小的個體不會毀滅,仇敵之間從不會斗個你死我活,相反,還時常能在篇終前夕迎來和解的曙光。奧茲深受女讀者喜愛,因為他總是設法從女性的角度去表現(xiàn)以色列人的性格,從日常生活的切口剖白一個倔強民族的柔弱內(nèi)心,進而為累代結(jié)仇的對頭探尋相逢一笑的可能。所以他才會相信“絕大多數(shù)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是溫和的”,他才會做出這樣樂觀的預言:歐洲人實現(xiàn)和平用了一千年,中東用不了那么久,也不會流那么多的血。
      溫和,奧茲的溫和讓人想起他們夫婦二人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俄羅斯人安東?契訶夫的所謂“淡淡的幽默”。他的溫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永遠不緊不慢的語速中,從每一個有節(jié)奏的手勢中,從每一個和藹的笑容里滲透出來。更重要的,是你永遠可以在他的思維和表達中看到一種異乎尋常的謹慎:我小說中的故事只是一個個案,不能放之四海;我勾勒的未來只是一種理想,不成其為信仰;我的觀點只代表我個人,不代表哪個群體、政黨或派別;以色列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現(xiàn)象,但一切永遠在變化——歸根結(jié)蒂,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理解我在小說中寄托的愿望,但請一定不要忘記,我寫的僅僅是小說。
      奧茲嚴守著這些區(qū)分,從不越出自己設定的界限一步,去指點別人做什么?!耙陨忻恳粋€成人都在談論政治,都認為他們能治理國家”,他一次次重復這句話,沒錯,正是在這種似乎人人都懷有某些“確信”,人人都多少具備些對抗沖動的環(huán)境里,他在自己的小火爐上煮成一壺溫和的茶。妮麗說:“我與奧茲15歲就相識,20歲結(jié)婚,他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總能通過各各不同的視角去審視一個問題?!薄@是何其令人驚艷的早熟?!爸卫韲摇边@樣的詞眼,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總是帶著一點點善意的嘲諷:他從不輕易打倒什么,貶低什么,他承認復國主義的價值也承認阿拉伯人敵意的合理性,即便提到自己最反感的狂熱主義,這種他曾在《黑匣子》中通過一部虛構的學術作品《絕望的暴力》解剖過的情緒,他都表現(xiàn)出一種同情。他所確信的,是所有的極端都來自平和,也可以復歸平和,是日常生活中的親情、友愛、勞作會讓每個人都表現(xiàn)出善的一面。變與不變始終是相對的——他確信這種完全的辯證法。妮麗說:“阿摩司,在我眼里是個相對主義者、懷疑主義者。”
      溫和是這樣一種境界:在放低到一定水平的時刻實現(xiàn)一個高度。站在這個高度上,奧茲開始接受我的訪問;站在這個高度上,他說:我并不喜歡“永恒”這個詞。
      云:在您的作品中,我感覺有兩個主要因素把以色列人集中并團結(jié)到一起,其一是猶太人共同的流亡史,其二是敵讎環(huán)伺的國際環(huán)境?!段业拿缀枴防镉袀€情節(jié)我記得很清楚:漢娜成年以后經(jīng)常做一個噩夢,她童年的一對雙胞胎阿拉伯小伙伴在夢中出現(xiàn),要取她的性命。我在這里,以及許多類似的情節(jié)中讀出了您對女性的深刻同情,但是,您是否也以女人的恐怖感受來暗示這是民族的永恒命運呢?
      奧:我其實不喜歡“永恒”這個詞,因為我相信一切都在改變。猶太人受過千百年的迫害,他們沒有家,他們有過很多很多關于擁有一個家園的夢想。以色列的建立并沒有消滅人心中的這個夢魘,他們總是覺得,有朝一日自己又會遭到毀滅的厄運。這一點,在《我的米海爾》和其他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在漢娜和許多人物的身上反映出來。但是,我不認為這是一種永恒存在的東西,我相信以色列能夠?qū)崿F(xiàn)與阿拉伯鄰國的和平,能夠?qū)崿F(xiàn)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我也相信,一旦以色列能與所有鄰居和睦相處,這個噩夢就到了頭。
      云: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思的《美國牧歌》,您讀過這本書嗎?我在羅思寫的這個故事看到了您的作品中常見的主題:猶太年輕一代(不管是以色列本土定居者還是歸化其他國家的移民)對前輩的背離與反叛。在《沙海無瀾》還有《黑匣子》中,我看到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原則,他們拋棄了復國主義前輩們的理想和對建立一個猶太國的使命感。這個現(xiàn)象在今天的以色列很普遍嗎?
      奧:你說得沒錯,《美國牧歌》這本書我也很喜歡。不過我覺得,年輕人的叛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主題,不獨猶太民族才有——一瞬間,他們拋棄了家庭,一瞬間,他們拋棄了父輩用心恪守的原則。這是成年后的一代人中發(fā)生的普遍現(xiàn)象,不論男女,我對中國一點也不了解,我猜在中國也有這個問題存在。
      云:那還是以《沙海無瀾》中的反叛為例吧。您花了將近3/4的篇幅描寫約拿單如何下定決心要離開基布茲,但是等到他真的出走之后,沒多久便又靜悄悄回來了:他做出回歸的決定似乎非常容易。您在這里是不是想暗示:不管這些年輕人如何叛逆,他們注定是要獻身祖國的,他們永遠無法把自己同家園完全割裂開來?
      奧:這只是約拿單一個人的故事,不代表所有猶太青年。我不是個社會學家,我不考慮作為整體的一代人。有些以色列人走了,再也沒有回來,他們?nèi)チ宋鞣?,去了東方,一去不回頭。而約拿單,他與他的村子,與他的基布茲,甚至和他的父母妻子之間都有如此強烈的依附關系,所以最終他回家了。他不得不反叛,不得不出走,但到頭來他還得回來,懷著一種美的感受。然而這只是約拿單的個案,別把它普遍化,因為以色列年輕人不是千人一面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有的人是永遠不會回來的。
      云:那我們說說另一個年輕人,《黑匣子》里的布阿茲。起初這個少年給我的印象是粗魯無禮,不敬父母,也不參加任何宗教儀式,缺少教養(yǎng)。但到了后來,我卻發(fā)現(xiàn)他脫離宗教習俗似乎促使他一步步走向擁抱自然、熱愛質(zhì)樸勤勞的健康生活。我想問:您是否在布阿茲身上寄托了您對打破宗教樊籬,實現(xiàn)和解的希望呢?
      奧:我完全認同你的理解。布阿茲在這本小說里,給他父母親的悲劇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到小說的末尾,布阿茲實際上成了他的父母在精神上的老師,甚至可以說,把自己的父母變成了需要自己指導的孩子。他給這個折磨人的巨大悲劇帶來了和平。我刻畫布阿茲這個人物,是為了表示即使在這場深重的悲劇之中,和平的希望都是存在的。
      云:那我順便問一句,作為一位自由主義左翼人士,您有在以色列的年輕一代中有沒有感到不適呢?據(jù)我所知,當今的那些年輕左派經(jīng)常指責您不夠強硬,與極端的復國主義者保持妥協(xié)關系。
      奧:作為以色列左翼分子,我信奉妥協(xié),不過,你只能與那些愿意妥協(xié)的人妥協(xié),你無法指望那些不知妥協(xié)為何物的人。我相信妥協(xié)是可能的,因為大部分以色列人都是溫和的,巴勒斯坦人也一樣。同時,我還信奉家庭生活中的妥協(xié),生活方式上的妥協(xié)——妥協(xié)不只存在于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還應存在于父子之間,夫妻之間,鄰里之間。對我而言,妥協(xié)意味著退讓一步,這也是我這個左翼分子的原則。你可以看到,我的很多小說中的主人公最后都做出了妥協(xié)行為。
      云:我在您的作品中看到三個核心主題:女性或孩子的眼睛,緊張,以及寂靜。
      奧:謝謝,我同意你的觀點。我一輩子都在思考女人,想把握女性的心理,經(jīng)常想象假如自己是一個女人,會是什么樣子,別人會怎么看我。我塑造了一些像漢娜這樣的人物,我喜歡通過女性的視角來展開故事。
      云:緊張在您的家園無所不在,而一旦偉大復興看起來已伸手可及之時,寂靜便突然降臨——就像《列維先生》中描述的那樣。這個過程相當于從希望跌入失落,從磨刀霍霍進入心灰意冷,從一樁希望的事業(yè)轉(zhuǎn)入一個宿命。這幅有關寂靜的畫面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奧:緊張,我寫家庭中的緊張,也寫歷史和政治中的緊張。我認為這里有一個鏡像關系。政治緊張在父母子女間的緊張和夫妻間的緊張中折射出來,公共領域的緊張通過私人關系的緊張折射出來。鏡子無處不在,歷史就存在于家庭中,政治就存在于夫妻之間。而寂靜,我相信每一個人命定的歸宿都是寂靜。我無法忘懷這一點;我希望能改變它,但毫無辦法。以色列的失落,和這種宿命的寂靜是相呼應的。
      云:我想,以色列的景觀也經(jīng)常刺激您的寂靜感吧?
      奧:當然,以色列一半的國土都是沙漠,我所居住的城市就被沙漠所包圍,沙漠總是寂靜的,深深的寂靜,它把寂靜傳遞到了我的心里。
      云:您曾說您小時候崇拜猶太恐怖主義者,曾經(jīng)自己做了土火箭,想象著拿它摧毀白金漢宮。在《列維先生》這個中篇中我看到了您童年的影子:一個半懂事的孩子,深受大人們密謀建國的氛圍感染,也不由自主地幻想成為猶太民族英雄。我很喜歡這篇小說,我從中看到了一種我們這里稀缺的激情:對共同威脅的集體自覺和自我動員的積極本能。
      奧:你應該知道,在以色列,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種很強的歷史感。在流亡的土地上,在頻繁的戰(zhàn)爭中,每一個猶太個體都成了關于“受害”的歷史學家。所以后來以色列的孩子們,每一個年輕人,他們都對歷史和政治有所了解,并受其觸動。中國可能不同,中華民族歷來沒有流亡的需要,你們也有艱辛的過去,有內(nèi)戰(zhàn),有革命,有各種各樣的災難,但始終是個民族整體。中國人不會沒有家,不管未來如何中國仍然是中國。但對我們猶太人來說,我們的未來總是與“失去家園”這一危險相伴的。這便是區(qū)別所在,也是我覺得我的作品應該傳播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我希望中國人也能理解這種不安全感。
      云:再談談文學家吧。您曾說,文化復興的第一步是語言的復興。希伯來語幾乎是和猶太復國主義在19、20世紀之交同步興起的,我在您的書中認識了當時的一位希伯來語詩人,以色列現(xiàn)在也有一個重要的文學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亞利克。您似乎十分推崇他。還有阿格農(nóng),他似乎也是對您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他們的作品中宗教色彩十分濃厚,我并不很適應。
      奧:比亞利克和阿格農(nóng)關注的問題都是宗教。他們從小都生活在來自歐洲猶太移民背景的濃厚的宗教氛圍下,但他們并不拘泥于此,而是有所反叛。比亞利克是天才的詩人,我從他的詩句中看到了童年的夢幻,他用自己的所有詩歌歌唱金色的童年時光,他對童年的向往深深打動了我。從阿格農(nóng)身上我學到的是諷刺和懷疑的藝術。阿格農(nóng)是一位偉大的諷刺作家和懷疑主義者。這兩位大師對我的影響十分深刻。
      云:可以說比亞利克之于以色列,猶如普希金之于俄羅斯,惠特曼之于美國……
      奧:以及拜倫之于英國,完全正確。
      云:您還曾承認自己是位比較“地域性”的作家,讀別國作家的書不多。中國讀者都很熟悉美國的那幾位猶太作家,如辛格,如馬拉默德。我以為他們雖然不寫以色列,但卻往往重視表現(xiàn)猶太精神的核心,因此也可以視為您的民族的代言人之一,您以為呢?
      奧:當然,這是肯定的。我認為貝婁、辛格和馬拉默德都是傳達猶太精神的真實的聲音,我的聲音也是真實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見解,依循各自心目中不同的標準,但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個全貌。
      云:還有索爾?貝婁,您覺得他的《耶路撒冷去來》如何呢?我讀后再也忘不了那座城市的樣子:最現(xiàn)代的建筑和最傳統(tǒng)的文化并存,隨處可見交談者、對話者、辯論政治者。
      奧:貝婁寫了一本杰作。以色列本身就是個辯論的大題目。這塊古老的土地擁有這樣一種開放性,人們喜歡辯論,不管相互之間如何陌生,耶路撒冷的公交車、火車、咖啡館、酒吧里到處都有人在辯論,辯論政治,辯論歷史,辯論宗教和道德。每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間的對話,在應對兩者的時候需要權衡取舍。以色列也好,中國也好,印度、土耳其也好,在這個方面都是一致的。
      云:我最后想問一個有關時事的問題。前不久以色列國會中出了一個動議:把歷史教科書分成兩個版本,一個給猶太學生看,另一個給阿拉伯學生看。兩個版本在講述建國歷史的用語上大不一樣。這個動議遭到了一些右翼分子的強烈抗議。在您看來,像這類舉措,是否也是通往最終和解道路上的一次努力呢?
      奧:這可能是一小步??创皇聦?,每個人都會帶有自己的立場,但是歷史只有一個。我認為,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把同一個歷史,以及關于這個歷史的兩種認識同時傳授給猶太學生和巴勒斯坦阿拉伯學生。這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我想,它遠遠勝過把教科書分成兩個、三個甚至幾十個幾百個版本。
      
  •     耶路撒冷是繼伊斯坦布爾之后又一個令我著迷的城市。后者因為帕慕克,一個懷舊情結(jié)泛濫的家伙。伊斯坦布爾在他筆下,灰暗,殘敗,要多憂傷有多憂傷。而耶路撒冷,同樣的,被神秘氣息籠罩,象一幅虛幻的黑色背景下的灰色圖畫,里面充滿石頭、松樹、鐵銹,還有冰冷的胡蘿卜絲上淚珠般透明的檸檬汁。它是阿莫斯.奧茲的杰作。
      
      奧茲是以色列作家。成長于基布茲。前陣子一直好奇這個組織。翻了資料。才知它類似于父輩五六十年代經(jīng)歷過的集體食堂。理想共產(chǎn)主義的短期縮影吧。吃大鍋飯。物品公有。連服裝都統(tǒng)一。我給F描述:“多好的地方,家務都不用自己干?!焙菹蛲V豢上КF(xiàn)今的基布茲老態(tài)龍鐘。輝煌已是明日黃花。按勞分配和私有化開始慢慢實行。水電收取費用。真不好玩。
      
      后來讀奧茲。又生出相見恨晚的感慨來。他的小說,日記體一樣平靜的語調(diào),小溪般自然流淌的思緒,不小心就把人帶入幻影一樣的耶路撒冷。有點凄清,有點寂寞,有點壓抑。那個世界里,夢想和現(xiàn)實,熱與冷,個體差異,總是糾結(jié)不休。比如火焰般噴發(fā)的激情,意欲點燃冰塊一樣的冷靜,結(jié)果,反而熄滅了自己。既悲傷又絕望。
      
      最近孜孜埋首于奧茲營造的文字世界。是有些上癮了。明知后果不妙。合上書本,頹廢,憂郁,傷感便洶涌而來??s在細瑣的情緒里。人變得無力,木訥。半月不想提筆。我想應該是病了?;剂藠W茲綜合癥。
      
      莫如說是漢娜綜合癥。漢娜,《我的米海爾》里的漂亮女主人公。希伯來文學的擁戴者。她外表柔和,內(nèi)心桀驁不馴。感情豐富,舉止端莊,談吐內(nèi)斂。天生的羅曼蒂克個性。她的公公,米海爾的父親曾經(jīng)評價,即使?jié)h娜不會寫詩,在他眼里,也是一位詩人。
      
      如此氣質(zhì)的女人,物質(zhì)感往往比較淡漠,精神永遠饑渴。她天資聰穎,敏感多愁。秉性淳厚。樂于把愛當事業(yè)來經(jīng)營——如果事業(yè)和愛情之間,她必須作一個選擇的話。漢娜就是這樣。顧全大局,為孩子,為丈夫米海爾成為一名地質(zhì)學家的偉大夢想,甘愿中斷學業(yè),放棄自己熱愛的希伯來文學。對她來說,那些硬傷,生活拮據(jù)也好,謀生壓力也好,很難左右她的情緒,倒是柔軟的小細節(jié),有關米海爾的:刮干凈的胡子,把玩茶匙的手指,溫熱的手套,粗糙厚實的大衣質(zhì)地……輕易讓她的內(nèi)心變得波瀾起伏。
      
      但感情這東西,一旦收支失衡,往往又會造成幸福感的缺失。漢娜,看似冷靜的外表底下,隱藏著無比洶涌的激情。這樣的女人,既容易滿足,又容易虛無。說到底,她痛苦和焦慮的,是飄忽的內(nèi)心無法準確著陸于“幸?!蹦莻€點上。最熟悉這樣的女人了。脆弱又堅強,壓抑又委屈,內(nèi)心永不安寧。我愛漢娜。憐惜她。
      
      還是愛能的問題。朱文曾用調(diào)侃之筆,寫過一位愛能強大的某女。好象是《吃了一只蒼蠅》里面的人物吧。朱同學的表達向來直白,而且不友好。他戲謔出軌的某女,感情世界何其廣袤,以致丈夫的龐大身軀根本填不滿其中空隙。恨不得每天有哈姆雷特向她示愛。因為,她把自己當成了奧菲利婭。
      
      阿莫斯.奧茲就要含蓄得多。他用女性眼光觀察世界,感受愛和人生,同時刻畫出漢娜繽紛,細膩、柔軟的內(nèi)心。于是我們知道,漢娜的絕望并不是婚姻死亡了,自己不再愛米海爾,而是隨時準備為愛犧牲的激情得不到想象中的回應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能正在慢慢失卻。于是,過度的焦慮使她成為一個精神虛弱,隨時都有可能崩潰的病人。她的幽怨心聲:“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其實,漢娜所愛的米海爾一直都在身旁??稍趬阂帧⑵珗?zhí)的她的眼里,對方卻象一個陌生人?!澳阋估锾稍谖业纳砼裕赡銋s如此陌生”。文學青年的通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情緒的過度驕縱。米海爾也愛著漢娜呢。只是跟后者相比,他的愛能太過虛弱罷了。愛能的強弱,直接導致愛的表達方式的差異。
      
      米海爾,高大魁梧,穩(wěn)重少言,忠誠,溫和,重事業(yè)多于感情,他認為“一個人心滿意足、無所事事的時候,感情就會象惡性腫瘤一樣蔓延開來”。他強調(diào)克制的愛的狀態(tài),手冷著呢,心卻是熱的。漢娜相反。她渴望愛的激情四溢。最好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它有力的存在。似乎鮮活的生命就是白白讓愛來耗竭的。漢娜渴望的愛情并不是寧靜安好的相濡以沫。而是暴力式的,真正用盡氣力,骨頭之間的吸納相碰。她寧愿被一場絢爛的愛毀掉,也不愿讓平淡沉悶的生活埋葬自己。
      
      關于瑪普的《錫安之戀》,漢娜曾經(jīng)說:“如果我是塔瑪,我就會讓阿默農(nóng)在我面前跪上七個晚上。當他最后用《圣經(jīng)》上的語言表白他在忍受著愛的煎熬時,我將命令他用帆船把我?guī)У綈矍俸??!边@就是漢娜夢想的浪漫詩意的愛的世界,而痛苦的折磨,正是她內(nèi)心洶涌愛欲的宣泄方式。
      
      沉穩(wěn)的米海爾讓我聯(lián)想到奧茲本人??催^后者照片。干凈清爽的短發(fā)?;疑劬ΑQ劢遣紳M皺紋。跟米海爾極為相似。不知道微笑時會不會也象米海爾一樣嘴角抖動?米海爾個性的寡淡,幾乎讓年輕的漢娜瘋狂。可憐的壓抑的愛欲。中年的漢娜,激越的個性一定會平和一些吧。那時,她也許會更滿足于生活的結(jié)實。冷酷現(xiàn)實無比強大,總有一天,澎湃的激情都將偃旗息鼓。
      
  •     雖然這本書,是奧茲最有名的,但不是我最喜歡的。。我喜歡他那本了解女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這個作家(北圖),今年在首圖找到了他一系列的書。。讀了一個過癮。。。爽。。
  •     因為時間是我自己的,無所事事時歲月就會悠然而逝,像在開往耶路撒冷的火車上所看到的山丘一樣。 ——阿摩司·奧茲 這本可愛的小說就像它的封面一樣
  •      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諸多作品中,選擇讀《我的米海爾》是因為一開始的那段文字: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小說總是處處有暗示,僅僅這一段,就預示了全文的悲劇情緒,活著卻沒有愛沒有激情,無疑比純粹的死亡更凄慘。
      
       不得不說的一點是,看這部小說著實是費勁,我被迫中途停下來許多次,掩卷嘆息,或是起身看窗外的云彩,來緩解因閱讀產(chǎn)生的抑郁和繾綣情緒。全文筆調(diào)清淡,但字字包含灰色的氣息,不經(jīng)意的哀愁,最撩人心弦。
      
       兩個原本素不相識的年輕人邂逅,短暫了解后,步入婚姻,生活,十年,耗盡愛的力量,沒有決裂卻已相隔甚遠。小說男女主人公相識的經(jīng)歷不禁讓人想到埃里奇·西格爾的《愛情故事》,發(fā)展到后來卻是兩種不同的悲劇,前者是生離,后者是死別。
      
       奧茲選擇用女性口吻作為第一人稱將故事娓娓道來,足以表明他對女性心理精準的拿捏和把握。文中漢娜自言自語式的夢境和日常生活描寫,是全文最獨到精彩之處,如果沒有這些,相信我們無法更好地體會到漢娜心中無法排遣的落寞,對生活的無盡哀愁,對所在身處的這個城市無比的淡漠,也可以從側(cè)面了解耶路撒冷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景觀。但我更欣賞描寫丈夫米海爾的那些點到為止的文字,“米海爾只是微笑,好像我只希望他以微笑作答”,“米海爾溫和地駁回這些指控,措辭冷靜而又耐心,好像是他犯了錯誤,我成了被撫慰的對象”等等,克己忍耐“干巴巴”的丈夫形象,令人同情卻又無措。
      
       小說是從審美的角度去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和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藝術形式,是一種典型的個案,按照作者自己的說法,“創(chuàng)作《我的米海爾》是想去理解婚姻生活中的某些真諦,理解家庭生活中的某些真諦”。
      
       審視這場婚姻,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夾雜對愛的渴望與幻滅,也許原本這就是錯誤的結(jié)合。妻子漢娜,一個帶著強烈的悲觀主義情緒,渴望被愛,卻又有實足控制欲望,天生是神經(jīng)纖細的社會動物,需要更多感情上的呵護;丈夫性情孱弱,善于克制忍耐,沒有氣宇恢宏的行為和膽識,沒有大波大瀾的事業(yè)成就,潛心學業(yè),忙碌工作,被生活折磨得麻木和精疲力竭,感情的河澤也隨之干涸。漢娜曾問過鄰居約拉姆“禁欲的愛”意義何在,得到的解釋是,人類生活中,有些愛似乎沒有引起快感。這四個字,似乎是她對自己婚姻的定義。不由引人思考的是,婚姻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才稱得上幸福完滿?
      
       貌似生活壓力葬送了婚姻,但事實上人物本身的自我特質(zhì)和局限才是潛在的矛盾根源。假設漢娜選擇一個強悍高大的丈夫,米海爾的妻子是一個想法簡單,溫順單純的姑娘,他們各自的生活會不會舒心坦然?假設漢娜的父親沒有去逝,米海爾也沒有那么早就缺乏母愛,兩人的性格完整許多,這場婚姻是否和其他人的一樣充滿甜蜜和陽光?性格決定命運,際遇成就人生,似乎一點也不假。地位平等,性情平衡,理性信任,互攜互助。這或者是奧茲試圖揭示的真諦,或者也是婚姻的理想姿態(tài)。
      
       《我的米海爾》提出的這個婚姻命題,從古至今,被許多藝術作品反復強調(diào)闡釋過,但奧茲語言表達的方式是獨一無二的,賦予小說的兩個主人公特有的社會面貌。并非是讓世人去拯救兩人的漸行漸遠,只是去驗證另一種意義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tài),以色列人的家庭生活。
      
       “想了解一個人有多難,即使你處處留心,即使你從不健忘?!?
      
      
      
      
  •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市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一位男性作家以女性的口吻寫道,他就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
       《我的米海爾》是奧茲的成名之作,也是迄今為止備受人們贊譽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漢娜與丈夫是大學偶遇后結(jié)合的,漢娜的父親早逝,米海爾的母親也在他童年的時候就離開人世,類似的家庭環(huán)境卻造就了不同的人。漢娜從小有恨不身為男人的欲望,她一直處于一種強勢的臆念中——夢幻自己是女王,又或是跟隨凡爾納筆下的船長去遠航的人,她對愛情和家庭有種強烈的控制欲望,在潛意識中對愛情有瘋狂的需要。漢娜有著悲觀主義者的情結(jié),總是幻想自己處于被別人背叛、拋棄,同時她又是一個尊貴而高傲的抗爭著,永遠會有幾個人忠誠的跟隨(比如一再提到的雙胞胎和詩人)。漢娜的心態(tài)有兩重性,一方面她希望自己獨立,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有人可以依靠。她期望一個比自己更為強勢的人來做自己的丈夫,也許這樣,她就不會再做孤苦的女王,不要自己一個人抗爭,然而,米海爾并不是她理想中的丈夫。 當男人足夠理智和強勢,女人便可以退回家庭一角,無須承擔太多壓力;當男人一文不值而懦弱時,女性便不得不承擔起男人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職責。(米海爾姑媽說的話“妻子的責任就是鼓勵丈夫走向成功。只有在丈夫一錢不值時,妻子才被迫走上男人那條殘酷的角逐之路”)米海爾不夠強大,而漢娜也無法在表面上承擔男人的責任,這種阻力使得她在內(nèi)心激起狂瀾,以夢為引子,不斷爆發(fā)自己在心理上對米海爾的不滿足。
       漢娜對米海爾的愛或許是有那么一點點的,但也只在最初相遇一刻和結(jié)婚前的某些日子忽然閃現(xiàn)過。結(jié)婚對于漢娜來說實質(zhì)上是對世俗的一種妥協(xié)和退讓,承認了傳統(tǒng)男性的地位和力量。但其實在結(jié)婚前,漢娜就意識到,米海爾其實不應該是自己的選擇,他不符合自己對男性的認同和渴望,她在婚后一直在夢里與自己的現(xiàn)實進行抗衡,通過夢來釋放自己作為強勢的欲望。米海爾的文字永遠是干巴巴的,也許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簡潔有力,但無法承載漢娜的期許和澎湃的感情。米海爾是嚴謹?shù)牡刭|(zhì)學家,在自己的科研方面兢兢業(yè)業(yè),謹小慎微,思維永遠是簡潔單純,作為科學家可能完美無缺,作為丈夫卻無法吸引文學系出身、多愁善感的妻子。文中,漢娜一嘆三詠式對已逝愛的追憶其實只是一個虛幻的夢,愛情從未真正發(fā)生在漢娜的身上,愛情只發(fā)生在她的夢幻中。夢幻中的愛洶涌澎湃,在實際中因從未獲得受到抑制而顯得更為渺茫,這種渺茫隨著時間的消逝而不可捕捉和琢磨,只能在夢境和現(xiàn)實的變態(tài)行為中予以補償。喪失了愛的能力的漢娜,只能對著舊日發(fā)出“愛的力量消逝”的嘆息
       小說的優(yōu)美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描述女性心理的生動細膩,更在于描繪宏大或者細小的以色列家庭生活場景及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時圖景式的真實,每每讀起,便覺得一個個以色列家庭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在自己面前,仿佛隔著明亮的單向有機玻璃放心的探視他們的生活,抑或在萬花筒中看到一個個人物來往穿梭,音容笑貌歷歷眼前。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述能夠喚起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隨主人公置身春意盎然的山丘或秋日平靜的黎明,懵懂未醒的清晨、雨露依稀的山澗、狂風肆虐的密林……無一不真實,無一不詳盡如畫。文中不乏機警之句,讀來字字真璣。如“強人幾乎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但即使最強的人也不能挑選他想做的事情”,還有前面提到的米海爾姑媽的一番言論。其他精彩之句則不時顯現(xiàn)在字里行間,如有感同身受,則不由你不會意一笑。
      
  •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杰出詩人耶胡達?阿米亥、文學大師梅厄?沙萊夫外,當代以色列文壇最著名者,當屬小說家阿摩司?奧茲。讀他的《我的米海爾》,其洞察力和理解力令人驚詫,他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令人感動,而敘述角度、話語方式和語氣令初讀奧茲的人毫不懷疑作者是位女性。用第一人稱的女性視角講述愛情還沒有一位男性作家能象奧茲那樣深刻,他對婚姻中女性的地位、處境、各種感受和潛意識心理的描寫入木三分,有種令人叫絕的真實。與詩人耶胡達?阿米亥清新、開放、自然的愛情不同,奧茲的愛情中充滿著硬朗與堅韌,以沉郁的調(diào)子訴說著女性的柔情、夢幻、欲望、壓抑、寂寞、掙扎和疲憊,從小說開始的第一個字你就能強烈感受到: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這段寓意深刻、極富抒情色彩的文字隨著故事的展開,在小說中屢次出現(xiàn),一唱三嘆,扣人心扉,其中對婚姻的哀怨之情和抗掙意識層層加深,內(nèi)涵愈加豐滿,直至最后讀者才真正領悟作家設置在篇首的這段玄妙之語。經(jīng)過十年繁瑣無聊婚姻生活的腐蝕和壓抑,漢娜對丈夫的愛不復存在,脆弱的婚姻和夫妻間長久的隔膜,終于使她還殘存的一點愛的熱情和可憐的希望泯滅了。她認為米海爾對于她來說已經(jīng)死去,兩人之間從來沒有真正結(jié)合,也沒有什么可以繼續(xù)維持。她之所以寫下這些文字,是為了超越死亡的婚姻,去追求自我存在的價值和精神的再生。
      
  •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杰出詩人耶胡達?阿米亥、文學大師梅厄?沙萊夫外,當代以色列文壇最著名者,當屬小說家阿摩司?奧茲。讀他的《我的米海爾》,其洞察力和理解力令人驚詫,他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令人感動,而敘述角度、話語方式和語氣令初讀奧茲的人毫不懷疑作者是位女性。用第一人稱的女性視角講述愛情還沒有一位男性作家能象奧茲那樣深刻,他對婚姻中女性的地位、處境、各種感受和潛意識心理的描寫入木三分,有種令人叫絕的真實。與詩人耶胡達?阿米亥清新、開放、自然的愛情不同,奧茲的愛情中充滿著硬朗與堅韌,以沉郁的調(diào)子訴說著女性的柔情、夢幻、欲望、壓抑、寂寞、掙扎和疲憊,從小說開始的第一個字你就能強烈感受到: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br />   
      這段寓意深刻、極富抒情色彩的文字隨著故事的展開,在小說中屢次出現(xiàn),一唱三嘆,扣人心扉,其中對婚姻的哀怨之情和抗掙意識層層加深,內(nèi)涵愈加豐滿,直至最后讀者才真正領悟作家設置在篇首的這段玄妙之語。經(jīng)過十年繁瑣無聊婚姻生活的腐蝕和壓抑,漢娜對丈夫的愛不復存在,脆弱的婚姻和夫妻間長久的隔膜,終于使她還殘存的一點愛的熱情和可憐的希望泯滅了。她認為米海爾對于她來說已經(jīng)死去,兩人之間從來沒有真正結(jié)合,也沒有什么可以繼續(xù)維持。她之所以寫下這些文字,是為了超越死亡的婚姻,去追求自我存在的價值和精神的再生。
      
      奧茲是如此凄婉地描寫了一段婚姻的死去。這種凄婉甚至已經(jīng)大大逾越了——通常人們所認為的——婚姻所應該有的夢幻般的幸福與甜蜜。但是,這就是漢娜和米海爾此時此地的婚后感情,朦朧的期待總是在孤獨中翻滾涌動,沒有愛撫、沒有激情、沒有柔情的夜晚總是被失眠和噩夢折磨得身心疲憊。面對米海爾一次次的成功,漢娜感到的是無法分享丈夫成功喜悅后的失落,除了在自虐中尋找快感,再也沒有別的。于是,她與丈夫之間的愛情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愈加模糊。漢娜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穿越哀傷的迷霧,想讓丈夫了解真正的自己,然而結(jié)果卻是殘酷的死亡。
      
      面對這種微妙的愛情與婚姻,我的頭腦中總是閃現(xiàn)出博爾赫斯的那篇小說的名字“小徑分叉的花園”,在人生的每一個橫截面,愛的雙方似乎站在同一個起點,在短暫的相伴之后,他們的軌道變得如此不同,一些人繼續(xù)向前,而大多數(shù)人則被甩出了軌道。
      
      死亡在這邊,而婚姻卻在那邊。時間流逝著……米海爾在接受妻子的溫順、羞怯和忍耐的同時,拒絕承認她作為女人的活生生的肉體和靈魂,而漢娜的執(zhí)著最終也沒能撥散愛的迷霧看到純凈和透明。同樣,愛情的失敗、婚姻的創(chuàng)傷、死亡的隱秘,宛若花朵,其蕊卻是心靈孤獨的瀕臨滅絕的命運。
      
      “微風和煦,輕拂松枝。天邊漸漸現(xiàn)出魚肚白的。浩渺的太空一片死寂。”
      
      ——誰也沒有靜下心來聆聽死亡的靜謐。惟有奧茲以深切的理解和非凡的智慧替漢娜尋找到了“小徑分叉的花園”,將一顆同情與憐憫的種子悄悄植入了讀者敏銳的心田。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8164369&Key=569733120&BlogID=644447&PostID=9923951
      
      
  •      因為時間是我自己的,無所事事時歲月就會悠然而逝,像在開往耶路撒冷的火車上所看到的山丘一樣。
      
       ——阿摩司·奧茲
      
       這本可愛的小說就像它的封面一樣,淡藍的桌布上擺著一瓶細碎的花束,樸素而動人。包括作者名字的拼法,都很有美感。以色列的舊事,瑣碎的家庭生活,緩緩流動的歲月,悄然變遷的事物,超越了彼時彼地,超越了耶路撒冷、四季、松林和荒野,如冷雨灑在我的心頭。
       “雨后的耶路撒冷讓人感到十分傷心。實際上,它沒有不令人傷心的時候。然而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季節(jié),傷心的程度又不盡相同?!?br />    “這不是一座城市,只是一個幻影。”
       “歲月如舊。我也如舊?!?br />    它如此平靜、美麗、深邃,充滿詩意,同時又堅硬冷酷。
       “我要是石頭做的就好了。堅硬而安寧。冰冷而又現(xiàn)實?!?br />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寫法,很近又仿佛很遠,很實在又仿佛很虛幻??粗矍暗淖志洌缤谟篮愕纳钪嗅溽?。不是你的或我的生活,是一長串更深的傷痛的歲月,一天比一天更清晰的領悟。十分耐看,一字一句敲擊著心房,如大自然般有節(jié)律,回環(huán)往復,既新且舊,既舊且新。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寫法,只是覺得它很相宜。
       ·描寫細節(jié),衣服的紋路或手指關節(jié)的顏色,細節(jié)可以透露一切,你的和他的。無關緊要的生活小節(jié)描寫是熟悉人物與環(huán)境的好方式,比如早餐吃些什么,走在路上經(jīng)過什么商鋪,鄰居們的動靜等等。
       ·渲染環(huán)境,立體的,氣溫、風、路邊的景物、行人的談話、貓叫……以及某種情緒。鳥瞰式多視點的場景或擬人的物件(“百葉窗在低聲哭泣”)更能透露心緒,烘托氣氛。
       ·跳躍式的比喻,如“杰妮婭姑媽打開手電,好像我二人正于夜間孤獨地走在戶外田野上”,“我們互相指責一會兒,而后又檢討自己。像兩個在昏暗樓梯上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一樣微笑:不好意思但又彬彬有禮”。
       ·帶象征意味的事件最具間離效果,由現(xiàn)實擴展至永恒。
       ·重復點睛的字句可定下格調(diào)。偶爾的幽默可增添詩意,調(diào)節(jié)色彩。
       ·小說使用的是另一種語言,潛意識的語言。
       ·靜靜地讓一切以本來面目展開的和諧,是最大限度的美。
  •   我對這本書現(xiàn)在最有印象的只剩下第一段話,那短話憂傷懷舊的情調(diào)彌漫了整個小說
  •   難道婚姻注定是悲劇的么?
  •   愛情曾在我們的人生旅途當中留下一道絢爛的風景。
    人們何苦為愛情執(zhí)著呢?
  •   人總是喜歡陷入執(zhí)著的泥潭,沒辦法。
  •   所以佛家才說要破除執(zhí)念~~可是終究沒人能超脫出去·~
  •   呵呵,放下,放下......
  •   沒有經(jīng)歷過絢爛,所以很不甘心.
  •   那就不要有任何猶豫,狠狠去愛一次。
  •   畢竟是異邦的愛情,寫的模模糊糊,語言和深度個人覺得也沒啥么。
    推薦本書 藍山 絕對是開發(fā)你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   wulercy,你說的藍山是沙耶夫所寫的那本嗎?他也是一位以色列作家呢。謝謝你的推薦,有時間我要找來看看。
  •   是以色列的作家。英語翻譯過來 是blue mountain ,譯文出版社出的。
  •   大概我是北方人天生幽默感很強的緣故,覺得此書的幽默實屬一般,而且語言也糙了些。
    在書屋讀開頭時便想到了馬爾克斯的《族長的沒落》,語言風格很接近拉美的說。因此駐足看了一會兒還是沒有收此書,也許是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迷戀早就過了吧。
  •   愛情也許也許也許也許也許真的會死亡,可是僅僅這樣是死亡不了的~
    討厭憤怒的自己~
    渴望愛情~
  •   通常,人對書的情感是復雜的,就像人對人一樣, 偉大的作品并不一定喜歡讀,喜歡讀的卻不一定偉大。
    女人是一種有力量感的生物,這力量源自身體和靈魂,且只存在于身體和靈魂內(nèi),它注定了女人悲劇性的一生。但同時,它真實,可信,強大到可以摧毀孕育它的身體和靈魂,這是只屬于女人的,唯一的驕傲和不悔。
  •   我最近有點失眠,感覺需要一場狂歡
  •   我朋友說基布茨很偉大
  •   奧茲一個月前來過中國,在上海北京都有停留。超強的演講魅力。。。
  •   真可惜,沒有機會親臨現(xiàn)場..記得有一期三聯(lián)人物周刊登過奧茲的介紹,基本和每本書的前言部分差不多,沒什么新意..不過看到還是挺吃驚的,一直以為他并非主流作家..也非主流作品..
  •   我喜歡你的題目
  •   如何走出婚姻的死亡陰影,一直是我困惑的問題。
    多謝樓主的推薦,一定找來讀讀。
  •   婚姻而已~
  •   阿摩斯·奧茲確是位細膩的作家
    只是,婚姻的進入并不是生命的進入,不能用來給予妄想
    而愛蘊含在思考之外,只看到它投下的陰影
    到底是什么在死亡
    依然
  •   這本書是我高中時的圣經(jīng),感動,尤其是結(jié)尾~
    而且激發(fā)了對耶路撒冷和希伯來文的巨大熱情~~~
  •   喔?
  •   在此時此刻突然看到這句話,有些迷惑,是冥冥之中嗎?
    好亂的思緒,有點語無倫次.......
  •   “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li>
  •   正準備過段時間讀這本書呢~
  •   寫的真好 有空看看
  •   請問怎么下載呀~~~
    有誰愿意教我下??
  •   這些書在網(wǎng)上可以看嗎?怎么看?。空埜魑徊涣哔n教一下。
  •   這是個積壓書,很多地方4-6折舊能買到了,沒幾塊錢,呵呵
  •   婚姻,實在是很大的學問....發(fā)生什么事,一定要看淡...
    其實,沒什么了不起
  •   待讀~~
  •   茨威格也是以寫女性心理聞名的作家
    不知比《陌生女人的來信》如何?
  •   有愛才有關心,如果沒有愛,何來愛情、激情和柔情?
    所以愛情的死亡就必定是婚姻的死亡。
  •   手是冷的,心是熱的;手是熱的,心卻是冷的。難道真的是能量守恒定律嗎?
  •   很喜歡開頭的那句話,“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br /> 也是因為這句話說到心上了所以才想讀著本書。
  •   雖然是寫婚姻的死亡,但是又總覺得不止于此。
    這樣讓一時的激情拴牽起原本毫不相干的兩人命運的制度和形式,本身是否就會無可挽回地導致書中的疏離與隔膜的情形呢?
  •   娓娓道來的夫妻家庭生活表象下,政治傾向、家庭背景、生活目標的差異,親友圈、朋友圈、鄰里關系的不同,這些都成了磨蝕夫妻感情的外力,猶如小說第21章中所述的,“院子里一棵無花果樹枝頭多年來懸掛的一只銅碗,四五年來連冬天的寒風也未能將其吹落,卻在沒有貓和鳥在枝頭跳躍的新年一大早從樹上掉了下來,鐵銹渣畢畢剝剝,碗在地上咔嗒作響?!?/li>
  •   阿摩司 奧茲說:“只是一個幻影。四面八方都是山:卡斯塔爾山,斯克浦斯山,奧古斯塔維多利亞山,奈比薩姆維爾山,密斯凱里山。整個城市突然間顯得非常虛幻?!?br /> “雨后的也耶路撒冷讓人感到十分傷心。實際上,他沒有不讓人傷心的時候。然而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季節(jié),傷心的程度又不盡相同。”
    這些地名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可是我明白,或多或少。非常喜歡他的敘述方式。
    英國托管的耶路撒冷,地下活動、爆炸、逮捕、宵禁、阿拉伯幫,迫在眉睫的戰(zhàn)爭恐懼。
    “耶路撒冷是我的祖先和人民癡心向往的城市。”
    一如《挪威的森林》不是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一樣,《我的米海爾》也不是完全的愛情故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