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為媒

出版時間:2010-10-14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楊苡 等  頁數(shù):197  
Tag標簽:無  

前言

  上世紀50、60年代,許多人對西方大國的認識,多停留在“紙老虎”、“一天天爛下去”這類口號宣傳之上。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渴望了解當今真實的世界。《譯林》雜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1979年創(chuàng)刊起,《譯林》發(fā)行量一直居國內外國文藝刊物的首位,1988年底成立的譯林出版社,現(xiàn)也被評為全國百佳出版單位。30年來,《譯林》作為嘹望世界的一扇窗口,既為促進對外開放做出了貢獻,也為出版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某些啟示。業(yè)界和一些媒體,曾把《譯林》的發(fā)展稱為“譯林現(xiàn)象”。  勇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窗口”持久活力  《譯林》創(chuàng)刊時,我想到,只看《紅樓夢》不能認識今天的中國,只看巴爾扎克、狄更斯的老作品,同樣不能了解今天的外國。于是對《譯林》辦刊方針做如下定位:(1)以“打開窗口,了解世界”為宗旨,優(yōu)先選擇近五年外國健康、流行的社會小說,重視作品反映西方現(xiàn)實的認識作用,拒絕渲染暴力、色情的庸俗劣作。

內容概要

  令人難忘的成功而愉快的合作、展翅因風起,無悔為翩翩友誼祝福希望、譯林伴我行、我與譯林的姻緣、心靈的港灣、紀念一個剛剛發(fā)現(xiàn)的故事、手藝與財富、充滿熱情,勇于挑戰(zhàn)、譯林三醉、譯林版中小學英語教材編寫使用記憶等。

書籍目錄

代序一打開嘹望世界的一扇窗口代序二“譯林”與我一棵大樹打開窗口,了解世界蕭乾和我與譯林的緣分江蘇·南京·譯林求賢若渴,視“新”如命一段難忘的歷史追尋《譯林》詩歌的口味令人難忘的成功而愉快的合作展翅因風起,無悔為翩翩我和譯林回憶我與譯林的愉快合作譯林品格和譯林人出版界的“瑞士”翻譯家從這里誕生友誼祝福希望譯林伴我行南京的文化品牌翻譯《紅與黑》的故事書為媒讀者的夢園,譯家的搖籃解讀“譯林”從稚嫩苗木到綠樹成蔭《譯林》和“譯林”引領我前行我和《譯林》的點與線“洗我老眼,盡晝夜讀之為快”朋友加親家與譯林人同行與譯林同行譯林:雪球還要滾下去我的“譯林”情結我與譯林的姻緣心靈的港灣紀念一個剛剛發(fā)現(xiàn)的故事手藝與財富我讀譯林的書林子和鳥給譯林當“槍手”出版的永恒之道充滿熱情,勇于挑戰(zhàn)譯林三醉窗口·橋梁·園地譯林:醉的理由溫暖的一天譯林版中小學英語教材編寫使用記憶翻譯即創(chuàng)造譯林,我的朋友,我的書庫開拓,成長,收獲我與譯林之緣并懷季羨林先生譯林于我我與譯林和《譯林》

章節(jié)摘錄

  南京譯林出版社是我的《紅與黑》中譯本的東家,據(jù)說此書頗受歡迎,我很高興,因為我的工作獲得了讀者和同行的認可?! ∮浀梦以?jīng)說過,我譯《紅與黑》,從1991年底到1993年初,前后用了五個月。斯丹達爾1829年10月動了寫《于連》的念頭,1830年春天開筆,到了五月才定名為《紅與黑》,七月下旬匆匆完稿,前后估計用了五個月。寫作用了五個月,翻譯也用了五個月,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當然,巧合中亦有分別:在斯丹達爾,那五個月是連續(xù)的;在我,則截然分作兩段。然而,我的所謂“五個月”絕非只是撕去了日歷上的150張紙。  這150張紙的背后隱藏著一個事實:30年前,即20世紀50年代末,我還是一個中學生,《紅與黑》是我喜歡的一本書,尤其是看了錢拉·菲利普主演的電影后,于連·索黑爾的清純形象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以個人的才能反抗社會的不公,最后以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拒絕統(tǒng)治階級的收買,令我非常感動。我想起了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能是由于年齡的關系吧,那時我十六七歲,他的兩次戀愛經(jīng)歷竟然沒有給我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我像初見德·瑞那夫人時膽怯靦腆的于連一樣,進了大學,這才知道,這本書曾經(jīng)對我的學長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有多少人為了它而當上了右派分子,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盡管如此,在反對白專道路的運動中,我還是冒出了一句“于連是值得同情的”,而險些跌進某君的圈套。事情是這樣的:一家報紙的負責人來校主持座談會,談談對《紅與黑》的看法,參加的人都是學生。我在會上說:“于連是值得同情的。”座談會主持人馬上來了興致,忙問:“這位同學的觀點很有意思,請繼續(xù)說說?!蔽覜]有“繼續(xù)”,只是驚訝:為什么別人沒有和我一樣的觀點?我說“某君的圈套”,可能言重了,可是我當時確實感到,如果“繼續(xù)說說”,后果可能不妙。因言獲罪,在那個時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二年級的寒假,我跟頭把式地讀起了原文的《紅與黑》,記得是莫斯科版的,封面是一把紅色的長劍和一襲黑色的道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紅與黑》的觀點也起了變化,我更加關注最后十章,即入獄后于連的思想和行為。入獄后的于連從追求“成功”的夢幻和迷霧中走了出來,不再把時間用在推“飛黃騰達”那塊必定要從頂峰上滾落下來的巨石了。斯丹達爾說:“有才智的人,應該獲得他絕對必須的東西,才能不依賴任何人;然而,如果這種保證已經(jīng)獲得,他還把時間用在增加財富上,那他就是一個可憐蟲?!庇谶B曾經(jīng)是這樣的“一個可憐蟲”,但是他畢竟當了兩個月的“有才智的人”。所以,“追求”中的于連是失敗的,而醒悟了的于連是幸福的。人生的幸福在于我們對幸福的理解:從事最平凡的工作的人可能是幸福的,而身居高位、萬人景仰的人可能是不幸的;幸福不關乎出身、財富和地位。我認為,這是《紅與黑》的題詞“獻給幸福的少數(shù)人”的含義。這樣的觀點居然暗合了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勒內·吉拉爾的觀點:“斯丹達爾說,我們不幸福,原因是我們虛榮。”(見羅芃譯《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虛榮,說的是我們追求的往往是“不幸”,而舍棄的往往是“幸?!保瑯s華富貴成了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此是后話??梢哉f,我無意中為翻譯《紅與黑》準備了30年?!  吧挥梅馊f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機會終于來了,就在距我人大學30年后的一天,1991年7月初,我去粉子胡同二炮招待所看望韓滬麟先生,他是南京譯林出版社的編輯,為組稿來北京出差。他組稿的計劃之一是為《紅與黑》尋找一位譯者,他說:“或者是你,或者你推薦一位?!弊鳛閷W長,滬麟兄究竟看中了我什么?我此前總共只出版了《夜森林》、《加繆中短篇小說集》和《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三部譯作,他還不一定全都看過,而《紅與黑》已有版本的譯者都是資深翻譯家,有再出一個新譯本的必要嗎?我是合格的譯者嗎?須知,那時候譯者對復譯的態(tài)度是很慎重的,對翻譯的對象是很尊重的。雖然我已不再年輕,但是對復譯這樣一本書,還是有如履薄冰的感覺。茲事體大,我沒有立刻答應,但心中的確十分感動,我畢竟還是一個初人譯界的新手。對于一個喜歡《紅與黑》并且可能已經(jīng)在心里翻譯過不止一遍的人來說,有人請他向讀者貢獻一部他心目中的《紅與黑》,不啻一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具有極大誘惑力的機會。當然,翻譯并非我的主業(yè),只是我的一個業(yè)余愛好,如何擠出時間來翻譯一本四十多萬字的書,也是我猶豫的原因。然而,誘惑是不可抗拒的,幾天之后,我就答應了滬麟兄,但是交稿的時間定在1993年春節(jié)前后,即一年半之后。

編輯推薦

  多位知名作者、譯名、學者與書人講述數(shù)十年來  與譯林出版社及《譯林》的交往,  細數(shù)柑識、相處、相知舊事,并以此結集。  書為媒:我與譯林向匠人致敬:譯林書評精選  精選多位作家、學者與書評人對譯林版圖書的評論文章。各篇或詩意或嚴肅,或詼諧或學術,或褒獎或指正,品評涵括外國經(jīng)典文學、通俗文學、人文社科及翻譯理論等在內的譯林版各類圖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書為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