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讓-亨利·法布爾 頁數(shù):344 譯者:劉瑩瑩,王琪
Tag標簽:無
前言
1823年12月22日,讓一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出生于法國普羅旺斯的圣雷恩村。此后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xiāng)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七歲那年,法布爾回到圣雷恩開始上學,但那一段兒時歲月一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1833年,法布爾一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jīng)營一家咖啡館維持生計。四年后,一家人又移居到圖盧茲。法布爾進了圖盧茲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后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并在三年的學習后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畢業(yè)后,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后,他又跟隨著莫坎一唐通四處采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后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nèi)容概要
《昆蟲記》融合了科學與文學,這也意味著它既有科學的理性,又有文學的感性。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試圖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 ∽髌分械睦硇猿煞煮w現(xiàn)在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法布爾在對昆蟲的觀察研究中,反復試驗,并考證多方資料,對主流學術觀點敢于質(zhì)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盡自己之所能對知識結構不斷探索和補充,對自己的觀察結果不輕易下定論,同時表明自己的懷疑態(tài)度與自身的局限。他在觀察昆蟲之余抒發(fā)感想時,清醒地認識到人類的自大,機械化社會的野蠻,話語間時常譏諷人類僵硬不化的成見,并謹慎地對社會現(xiàn)狀進行冷靜的思索?! ∵@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僅反映在作品的內(nèi)容與語言表達上,甚至還反映在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從行文來看,作品充滿了擬人化的昆蟲生活,從用人類著裝來形容昆蟲的外部特征,到用婚禮來象征昆蟲求偶交配的過程,再到對它們在自然界所做貢獻的歌頌,作者的情感隨著昆蟲的命運而變化。此外,在研究記錄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間也提及自己安貧樂道的鄉(xiāng)間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蟲的經(jīng)歷,向讀者介紹膝下的兒女,乃至他的家犬,這正符合了“回憶”二字,充滿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與思考過程中,使用野外實驗法與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著的昆蟲,悉心觀察生命,這與解剖分類相比,本身就帶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許多觀察之后的想法也無不與生命有關,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上。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讓-亨利·法布爾(Fabre.J.H.) 譯者:劉瑩瑩 王琪
書籍目錄
紅螞蟻蟬和螞蟻的寓言蟬出地洞蟬的蛻變蟬的歌唱蟬的產(chǎn)卵及孵化螳螂的捕食螳螂的愛情螳螂的巢螳螂的孵化綠蟈蟈兒蟋蟀的洞穴和卵蟋蟀的歌聲和交尾蝗蟲的角色和發(fā)聲器蝗蟲的產(chǎn)卵蝗蟲的最后一次蛻皮大孔雀蝶小條紋蝶胡蜂胡蜂(續(xù))黑腹狼蛛彩帶圓網(wǎng)蛛蟹蛛迷宮蛛克羅多蛛朗格多克蝎子的住所朗格多克蝎子的食物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朗格多克蝎子愛的序曲朗格多克蝎子的交尾朗格多克蝎子的家庭螢火蟲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六七月炎熱的午后,我經(jīng)??吹竭@些亞馬遜人走出兵營,出發(fā)遠征。它們的隊伍可達五六米長。如果一路上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東西,隊形便一直保持原樣;可一旦發(fā)現(xiàn)有蟻窩的跡象,領頭的螞蟻便立刻停下散開,后面的螞蟻大步趕上,大家便亂哄哄地擠成一堆。一批偵察兵被派了出去,原來是弄錯了,于是隊伍繼續(xù)前進。大隊人馬穿過花園的小徑,消失在草坪里,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又冒出來,再鉆進一堆枯葉,然后又鉆出來,一路盲目地尋找著。終于,它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黑蟻窩!紅螞蟻們立刻下到黑蟻的蛹房,不一會兒就帶著戰(zhàn)利品上來了。于是,在地下城堡的門口,黑蟻紅蟻混戰(zhàn)在一起,一方要保衛(wèi)自己的財產(chǎn),另一方則竭力要把它奪走,真是觸目驚心。不過交戰(zhàn)雙方的力量過于懸殊,結果毫無懸念。紅螞蟻大獲全勝,它們帶著戰(zhàn)利品,顎間銜著襁褓中的蛹,匆忙打道回府。對于不了解奴隸制習俗的讀者來說,這亞馬遜人的故事也許很有趣;但很遺憾,我不能再講下去了,因為這離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昆蟲回窩——相去太遠了。強盜紅螞蟻隊伍的遠征路線長短不一,取決于附近黑螞蟻窩的數(shù)量。有時候只要走十幾步、二十步的距離就夠了,可有時候卻要走五十步、一百步,甚至更遠的距離。我只看到過一次紅螞蟻到花園以外遠征。這些亞馬遜人爬上四米高的圍墻,翻越過去,一直走到稍遠處的麥田里。至于遠征的路途如何,行進中的紅螞蟻毫不關心。無論是不毛之地還是濃密的草坪,是枯葉堆還是亂石堆,是泥石群還是雜草叢,它們一樣走,并沒有哪一種路特別偏愛。回來的路線卻是鐵定不變的:紅螞蟻們?nèi)r走哪條路,回來時就走哪條路,不管這條路有多么蜿蜒曲折,也不管它經(jīng)過哪些地方,又是如何艱難困苦。紅螞蟻帶著戰(zhàn)利品回窩時,所走的原路是根據(jù)捕獵時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決定的,而且往往十分復雜。它們走的就是去時的那條路,這對于它們來說絕對必要,即使這樣會加倍辛勞,甚至會冒生命危險,它們也不會更改。我猜想,紅螞蟻們剛剛穿過厚厚的枯葉堆,這對它們而言是一條危機四伏的道路,隨時都有失足墜落的危險;為了從洼地里鉆上來,爬上搖搖晃晃的枯枝橋,走出迷宮般的小路,許多紅螞蟻累得筋疲力盡。但不管怎樣,哪怕背負的戰(zhàn)利品使它們步履維艱,回來的時候,它們還是會選擇穿越那個困難重重的迷宮。要想減輕疲勞的話該怎么辦呢?只需稍稍偏離先前的路線就可以了,在不到一步開外的地方,就有一條平坦的好路。可紅螞蟻們對這條近在咫尺的歸途卻視而不見。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它們又出去搶劫了,它們排著隊,沿著池塘砌磚的內(nèi)側行進。池塘里的兩棲動物前一天已被我換成了金魚。呼嘯的北風從側面橫掃隊伍,把整排整排的螞蟻都刮到了水里。金魚們蜂擁而至,張開大口,吞噬著落水者。雄關漫道,天塹還沒越過,隊伍就慘遭涂炭。我以為它們回來時一定會改走另一條路,繞過這致命的危險??筛緵]有。銜著蟻蛹的隊伍依然沿原來的險途返回,于是金魚們吃到了從天上掉下的雙份餡餅:不僅是紅螞蟻,還有它們的獵物。紅螞蟻寧愿再一次被屠殺,也不愿換一條路線。如果這些亞馬遜人在遠征途中隨意兜圈,經(jīng)常走不同的路,那么它們回家識途的困難就會陡增;一定是因為這個原因,它們養(yǎng)成了原路返回的習慣。如果不想迷路,紅螞蟻就別無選擇:它們必須走自己認得、并且剛剛走過的那條路。爬行毛蟲從窩里出來,到另一棵樹或另一根樹枝上去尋找可口的樹葉時,會沿途織一條絲線,回家時它就循著這條絲線走。這是遠行時可能迷路的昆蟲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相對于爬行毛蟲和它們幼稚的絲路,石蜂和其他昆蟲的方法大不一樣,后者依靠某種特殊的感覺來指引方向。雖然紅螞蟻和石蜂一樣,也屬于膜翅目昆蟲,但它回家的辦法卻沒那么高明,這一點可以通過它只能順著原路返回的事實得到證明。那么,它會不會在某種程度上效仿爬行毛蟲的辦法呢?也就是說,它不一定在途中留下指路的絲線,因為它不具備這樣的工具;但它可以留下某種氣味,比如某種甲酸味,然后靠嗅覺來給自己指路。很多人就是這樣認為的。那些人說:螞蟻是靠嗅覺來指路的,而嗅覺器官似乎就是那動個不停的觸須。對這個看法我不敢茍同。首先,我不相信嗅覺器官會是觸須,理由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其次,我希望通過實驗,證明紅螞蟻不是靠嗅覺來指引方向的?;ㄕ麕讉€下午等候我的亞馬遜人出窩,而且常常無功而返,這實在太浪費時間了。于是我找了一個幫手,她可沒有我那么忙。她就是我的孫女露絲,這個小調(diào)皮鬼對于我跟她講的有關螞蟻的故事很感興趣。她曾經(jīng)目睹了紅螞蟻和黑螞蟻的大戰(zhàn),對于搶奪襁褓中孩子的事情一直若有所思。她腦子里充滿著崇高的職責,對自己小小年紀就能為科學這位貴婦效力感到萬分自豪;天氣好的時候,她便滿花園地跑,監(jiān)視紅螞蟻,她的任務是仔細辨認紅螞蟻所走的路線,一直跟蹤到被它們洗劫的蟻窩。她的熱情已經(jīng)經(jīng)受過了考驗,所以我很放心。那天,我正在書房寫每天例行的筆記,她突然來敲門了:“砰!砰!是我,露絲??靵恚t螞蟻進黑螞蟻的窩了,快來!”“你看清它們走的路了嗎?”“是的,我做了記號?!薄笆裁??做了記號?怎么做的?”“就像小拇指那樣,把白色的小石子撒在路上?!蔽亿s緊跑過去。情況就像我六歲的合作者露絲剛才所說的那樣。她事先準備了小石子,一看到紅螞蟻的隊伍出動,就一直跟著,每隔一段距離,便在它們走過的路上撒下幾顆石子?,F(xiàn)在,亞馬遜人已經(jīng)搶劫完畢,開始沿著用石子標出的路線回家了。這段距離大約有一百米,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我事先策劃好的實驗。
編輯推薦
《昆蟲記》:經(jīng)典譯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