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東野圭吾  頁數:266  字數:185000  譯者:趙江  
Tag標簽:無  

前言

  盯上這戶人家并沒有特別的理由,頂多是因為多少知道點兒這家的情況。剛志決心下手干的時候,腦子里首先浮現出來的,是住在這兒叫緒方的老太太,滿頭漂亮的銀發(fā)梳理得非常整齊,一身打扮也顯露出尊貴的品位。  “辛苦啦!還這么年輕,真了不起!”她一邊說一邊遞過來一個小小的裝禮金的紙袋。剛志后來一看,里面有三張千元的紙幣。從開始幫搬家公司干活兒以來,剛志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東西?! 乃⑿Φ哪樕峡矗瑳]有任何不好的感覺,像是一道道的皺紋都透著慈祥。剛志匆匆地點了下頭?!拔?,還不趕緊道謝!”前輩訓道。那時剛志剛滿十九歲,說起來那是四年前的事了?! 〗瓥|區(qū)木場這個地方有很多木材批發(fā)店,據說從江戶時代就是這樣,木場這個地名好像也是由此而來的。在去緒方家途中的卡車上,剛志聽前輩這樣說道。緒方家也曾經是這樣一家批發(fā)商,擁有緒方商店的商號。但現在商店好像只是空有虛名,僅僅依靠把以前用于堆放木材的土地用作別的用途來獲取收入。

內容概要

《信》是東野圭吾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對在父母死后相依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傷而失業(yè)的哥哥武島剛志,為了籌備弟弟的學費,鋌而走險犯罪殺人;而原本成績優(yōu)異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島直貴,則因為哥哥突如其來的犯罪,不得不背負殺人犯弟弟的精神債務,從此墜入社會歧視的輪回?! ∫环夥饧淖愿邏χ畠鹊募倚牛耐辛烁绺鐚Φ艿艿臒o盡牽掛,同時也為弟弟帶來了無盡的噩運。究竟,兄弟二人會迎來怎樣的命運?  這部關注犯罪者家屬生存問題的作品,跳出類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將謎團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運,并兼得犯罪小說、成長小說、言情小說、社會問題小說之趣,因此被東野圭吾研究者認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缎拧纷钤缭凇叭毡救髨蟆敝坏摹睹咳招侣劇分苋瞻嫔线B載,于2003年3月由每曰新聞社出版單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銀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鐵二和澤尻英龍華擔當主演。2006年底,與電影同期推出的文庫本小說,一個月內即熱賣100萬冊,創(chuàng)下了出版方“文藝春秋”旗下圖書銷量突破百萬的最快紀錄。

作者簡介

東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2月4日生于大阪市,畢業(yè)于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曾在汽車零件供貨商日本電裝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放學后》初涉文壇,并一舉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隨即東野圭吾開始了專職寫作。二十多年來東野圭吾出版作品逾60部,屢獲大獎。1999年,《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其后陸續(xù)憑借《秘密》(1998)、《白夜行》(1999)、《單戀》(2001)、《信》(20a3)、《幻夜》(2004)多次入圍直木獎。2006年,《嫌疑人X的獻身》讓東野圭吾迎來事業(yè)的最高峰,該書榮獲134屆直木獎、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及當年度三大推理小說排行榜的第1名,創(chuàng)造了日本推理文壇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奇跡。
  東野圭吾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之后作風逐漸超越推理小說的框架。其創(chuàng)作力旺盛,讓他躍居日本推理小說界的頂尖作家,而縝密的邏輯性和案件之下隱藏的深情,更讓東野圭吾成為最受日本影視界歡迎的作家,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均大受歡迎。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尾聲

章節(jié)摘錄

  《《信》解說——  書信不能承受之“輕”  天蝎小豬 ?。ū疚纳婕皠⊥?,請閱畢正文后,再行瀏覽!)  ◎ “誰叫他哥殺了人呢?”  關于東野圭吾,有這么一個專屬名詞,叫做“東野圭吾路線”,指的是同一位小說家數度入圍直木獎決選卻最終落選的日本文壇怪現象,至今尚未擺脫這一魔咒的還有伊坂幸太郎、馳星周等知名推理作家。既然該現象從命名上看,明顯與東野有關,那么很自然的,執(zhí)行這一路線的第一人便是本書的作者東野圭吾?!  缎拧肥菛|野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日文原名《手紙》。該作先是在“日本三大報”之一的《每日新聞》周日版上連載,于2003年3月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單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銀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鐵二和澤尻英龍華擔當主演。2006年底,與電影同期推出的文庫本小說,一個月內即熱賣100萬冊,創(chuàng)下了出版方“文藝春秋”旗下圖書銷量突破百萬的最快紀錄。然而,這樣的一本暢銷作品,卻幾乎在2003年的諸個推理獎項和推理榜單中均未予列名,可見其推理成分之弱。延伸開來說,東野入圍直木獎的五部作品(依時間先后,分別是《秘密》、《白夜行》、《單戀》、《信》和《幻夜》,其中最不“推理”的就是讀者諸君剛剛看完的這本《信》),都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推理小說,即便有所謂解謎的元素,也大抵是在揭示和剖析社會謎團吧。若非東野向以推理作家的身份著稱于世,恐怕連“社會派”的標簽都不會貼在本書上。或許,從另一個層面我們也可以說,《信》已經跳出類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兼得犯罪小說、成長小說、言情小說、社會問題小說之趣,是部集大成的作品。當然,這種“非類型化”,也正是東野圭吾自1990年的《宿命》以降、始終貫徹如一的創(chuàng)作理念。  作為一名“創(chuàng)新型”作家,十分注重觀察、體悟生活環(huán)境的東野圭吾,喜歡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直接經由作品體現出來,這就造成了東野的作品不管是題材上、還是結構上,都深具創(chuàng)新實驗性和時代前瞻性。關于這一點,東野曾如是闡述道:“每次更換領域的最大理由是我自己生厭,如果反復一直寫類似的東西;自己也對許多事物都有興趣,所以有時想寫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我就是這樣一路寫下來的,所以每次都變成不同的作品?!币虼耍覀儾艜吹綎|野的作品主題本本不同,比如揭示醫(yī)療黑幕的《宿命》、描述虐童事件的《我以前死去的家》、涉及文學界“影子作家”捉刀現象的《惡意》、討論家庭倫理關系的《秘密》、試探日本升學教育問題和大人、小孩之間冷淡疏離關系的《湖邊兇殺案》、探究少年犯罪問題的《彷徨之刃》、牽涉詐騙犯罪行為的《流星之絆》等等,上述種種無一不是作家對于所處的時代、社會能夠予以細致觀察的佐證。而東野圭吾的這本《信》也是以具備社會意義的內容為作品主題的,此次他關注的是犯罪者家屬的生存問題?! ∽髌分?,主人公是一對在父母死后相依為命的兄弟:哥哥武島剛志,為了籌備弟弟的學費,鋌而走險犯罪殺人;而弟弟武島直貴,則不得不背負哥哥一手制造的精神債務,從此墜入社會歧視的輪回。“誰叫他哥殺了人呢?”這是直貴的一個同學在醉酒之后的無意之語。幾乎每一位登場人物都必須針對這一問題,決定各自的言行。本作就是以加害人家屬的視角和其他人的態(tài)度為切入點的,這一特征倒是可以和同為東野作品的《彷徨之刃》(2004年)進行對應說明,因為后者正是從被害人家屬的視角和其他人的態(tài)度切入,牽扯出了問題多多的《少年法》。不管是《信》中的殺人犯弟弟,還是《刃》中的死者父親,他們都因為一樁突如其來發(fā)生在親人身上的犯罪事件,不得不面對人生道路的易轍,并逐漸深陷被宿命無情嘲弄的泥淖而不得解脫。就是這樣相對的兩個“命運”,演繹出了兩場典型的社會悲劇。東野圭吾用他那獨特的筆觸,將問題直接拋至讀者面前,以淡于批判的口吻,訴說著我們所熟知卻明顯忽視了的哀傷。這種哀傷借著一封封輕質的信紙傳達開來,那是“難以言喻”的沉重嗎?  ◎ “歧視是理所當然的?!薄 ≡陂喿x《信》這本小說的過程中,筆者曾反復捫心自問,我有沒有過歧視別人的經歷呢,答案是肯定的。除非讀者您是百年一遇的圣人,否則也應該和我一樣吧。所歧視的對象,可能不是“加害人的家屬”這類接觸機會不太多的特殊人群,但至少也會是以下弱勢群體當中的一種吧:下崗職工,無業(yè)游民,乞討者,殘疾人,農民工,犯罪嫌疑人,肝炎、艾滋病等傳染或特殊疾病患者(甚或只是病毒攜帶者),來自偏遠貧窮地區(qū)的人,從事臟活、累活以及特定行業(yè)的服務人員,……還需要再羅列嗎?這樣的歧視對象是不勝枚舉的。也就是說,歧視無處不在,它是人類社會中十分普遍的行為。所以《信》中直貴身邊的人們一旦得知剛志的事情,反應便會像那個大胡子店長一樣,“很快地就壘出一堵墻,只是不同的人壘出的墻壁有厚有薄而已”。有時候即使很難說達到可以稱為“歧視”的那種嚴重程度,但至少區(qū)別于以平常心看待的所謂“偏見”也還是有的吧?! ∷^偏見,就是不平等看待,其產生的根源就在于人的自私本性。這里的不平等看待,其實可以視為一種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時的態(tài)度平衡缺失,而總是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傾斜,除非不同的立場之間不存在利害沖突。一般情況下,人都是首先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會力圖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考量,完全意義上的中立是不可能的,由己及人是必然的思維定勢,偏見遂自然而生。所以對于犯罪嫌疑人,其家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相信和質疑,進而認為嫌疑人是無辜的,并尋找各種理由、借口、措辭來驗證自己的這種“偏見”,《信》中直貴在聽聞剛志殺人的消息之初產生了虛幻感、與現實脫線,《刃》中少年犯的母親偏執(zhí)地堅信自己的兒子不會觸犯奸殺少女這樣的大罪,皆緣于此。而其他人的第一反應則往往是盲目相信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報道,主觀上便完全認定嫌疑人就是罪犯、理應得到懲處,雖然不時也有些理智的聲音指出“他們的家屬也是受害者”,但很少有人真的這么看。《信》中的倉田、寺尾和白石,先后給予了直貴認同感,并非他們是目光高出傳統(tǒng)偏見的圣人,而是其各自的人生經歷、性格特征等因素所誘發(fā)的態(tài)度逆向,使得三人對無辜受殃的直貴抱持著好感。然則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其稀罕的,一般的人若能做到如大胡子店長一般,雖不伸出援手、但卻愿意送上祝福,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這樣看來,直貴的人生也并不是沒有未來,甚至可以說是幸運的,我覺得那些因為家人犯了重罪而始終得不到任何人平等對待、一輩子抬不起頭的人,肯定是存在于世的,以他們的立場來反觀《信》的男主角,或許不會覺得囹圄內外的兩兄弟有多么可憐吧?! ∥覀冋f,當不同的偏見各自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會發(fā)展成為不同的歧視。每個人都有歧視他人的行為,不過表現在不同的領域里,其輕重程度也各不相同。由于通常的偏見和歧視不具備明顯和激烈的利害性,很難為當事人所自我覺悟,大概也只有非自然的突發(fā)嚴重事件,才能凸顯“歧視早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成為世界觀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吧。東野圭吾通過《信》告訴了我們關于歧視的兩個“真理”:一、歧視是本來存在且威力巨大的;二、歧視是理所當然的必需存在。對直貴來說,哥哥的犯行只是一個契機,它猶如一個潘多拉魔盒,將世間所有不和諧的災厄音符釋放出來,在自己的心頭奏起,社會上的歧視原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所帶來的痛苦似乎更是無遠弗屆、永無休止的。他因此不得不放棄了夢想、丟掉了工作、失去了戀人,卻仍然無法逃脫被歧視的命運。而當平野社長以仿佛在談論天氣一般的尋常口吻對他說:“歧視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對你區(qū)別對待,這也是為了讓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親屬也會痛苦?!彼绞碱D悟,原來“自己現在的苦難,正是對剛志所犯罪行作出懲罰的一部分。犯罪者必須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時也抹殺了自己親屬在社會上的存在。為了顯示這種客觀事實,也需要存在歧視?!薄 ∑鋵?,不妨試著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歧視”這種漠然的輕視姿態(tài),又何嘗不能是追求公平的方式呢?偏見可能只是下意識的,但歧視就多少帶有著一些主觀故意的味道了,而且這種主觀故意甚或有著相當冠冕堂皇和正氣凜然的理由,就是通過群體性的歧視,將受害人及其家屬因嚴重的罪愆所承受的痛苦,轉嫁至加害人及其家屬的身上,以顯示公平正義的力量。有罪必有罰,且罰的加重率應遠高于罪的加重率;亦即,對于殺人這樣的罪大惡極行為,其代價必須是探觸到社會道德倫理最深處的身心雙重刑罰,這時就不得不用到“歧視罰”。其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在小說末尾,直貴赫然發(fā)現這種懲罰甚至會波及尚在成長中的女兒,于是最終不惜與哥哥斷絕血脈聯系,以逃脫充斥歧視的世界,從而獲得自己的新生。揭示看似輕、實則重的“歧視罰”之存在及其合理性,《信》這本書的主題興許就是如此吧?!  ?“彼此,都很漫長啊!”  我國古代常用“詩眼”來指稱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既然如此,一部小說中最精彩傳神的一個字,則可以稱之為“文眼”了。而就《信》來說,它的“文眼”毋庸置疑便是一“信”字?! 』旧希攀沁B綴全書重要情節(jié)、制造波動和轉折的超級道具。直貴的幾乎每一次人生嬗變,都因緣際會來自一封書信的催化——  首先,正是剛志的第一封信,告訴了直貴其殺人罪行的動機和細節(jié)。如果不是哥哥有著“長兄若父”的傳統(tǒng)觀念和自己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撫養(yǎng)直貴讀完大學的義務,他就不會將緒方老人的家作為最理想的行竊目標。而若非剛志對于弟弟喜歡吃糖炒栗子的錯誤記憶,他也不會重返犯罪現場,犯下那一連串的錯誤,撩撥起延蕩一生悲劇宿命的漣漪。對于剛志來說,弟弟就是整個世界;而信紙作為了解這個世界變化的唯一自由出口,成了其傳達心意的管道,家書承載了他確認自身存在意義的小小希望。當然,他的這種親情表達,卻反而造成了弟弟的苦惱,一個癡狂的親情動機和無奈的錯置記憶之后,直貴不得不面對開始逆轉、崩壞的人生?! ∑浯危莿傊镜挠忠环庑?,重新勾起了直貴求學若渴的心緒。曾經蹲過監(jiān)獄的倉田,湊巧看到信上的櫻花圖章,于是發(fā)現了直貴還有一個服刑哥哥的隱私。非是如此,他們倆便不會“不打不相識”,直貴也沒有機會來幫助倉田進行數學輔導,更不會有后來的在一摞教科書中的宣傳手冊上收獲“函授教育上大學”這一途徑。在這個節(jié)點上,信的作用展露無遺,因為從后文來看,直貴遇到寺尾并經此激活了自己的音樂才華,進而遭遇人生又一大挫折,都是基于這封信的蝴蝶效應。  再次,正是剛志的再一封信,直接締造了直貴的愛情幻滅。本來,盡管前有朝美父母的漠視和不屑,后有“戀愛競爭者”孝文的蔑視和威脅,但由于朝美本人的堅決態(tài)度,似乎直貴升入上流社會的美夢還絕非渺不可及??上У氖?,信的碰巧出現,在易手覽閱之后,情勢立轉。那一瞬間,誠如該書的改編電影《手紙》中,小田和正所唱的那樣:“還沒完結的愛情卻已然斷絕,就像走到了生命盡頭……心在哭泣,難以言喻。用可笑的理由欺騙自己,接受這樣的借口??蓧粝胍呀浵А脑诨诤蓿y以言喻……”東野圭吾這本書最令讀者心折的一個場景,便是此處。作者點出最讓人不忍的真實,對服刑者以及家人來說,信已經不再是感情的結點、希望的延續(xù)了,它將昭告無止盡的“歧視罰”的完全啟動,并以最摧枯拉朽地力量摧毀直貴苦心經營的愛情大廈、撕碎偏離軌道的美好藍圖,不斷鞭笞著僅存的情感與人性。直貴終于開始拒絕閱讀,再也不愿意收到哥哥的信了?! ∪缓?,正是白石由實子的信,直貴從逃避現實轉向正視現實、尋求救贖之路。在直貴和朝美的關系走向決別之前,她對直貴的情愫狀似始終游離于摯友與戀人之間,甘愿做一位默默的支持者。但當直貴在事業(yè)和愛情兩方面皆遭重創(chuàng)之后,由實子果斷地以自己的方式,為直貴在內心的荒漠廢墟上重建希望的家園。她寫給平野社長的申訴信和寫給武島剛志的代筆信,救活了自己、更救活了背負宿命的難兄難弟,對于帶動全書整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開啟主題部分的詮釋,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詈?,正是直貴寫給剛志的告別信和加害者剛志寫給受害者家屬的完結信,將一場曠日持久的愛恨糾纏和精神角力推至終點。借由緒方家長男的一聲嗟嘆:“彼此,都很漫長啊!”在《信》一書中悉數登場的所有角色,似乎都長舒了一口氣。一段緣分的終結,意味著新的一段緣分的肇始。人們將站在時間的彼方,眺望著直貴一家的未來之旅。而留給演員直貴的仍是恒久的無奈,是面對臺下的觀眾剛志、想唱卻唱不出來的無奈,正如電影《手紙》里的直貴的臺詞所說:“即便哥哥是垃圾,可還是我的哥哥,我們始終是兄弟?!薄 〖倚诺臏嘏?,雖療救不了困頓的生命,卻印證著斬不斷的親情。我和獄中的剛志一樣,依然憧憬著直貴再次拆開那一紙方箋的瞬間。  它輕嗎?!

編輯推薦

  東野圭吾書迷票選感人肺腑、熱淚盈眶度第一名,日本亞馬遜網上書店★★★★★推薦,日本上市一個月即熱賣100萬冊!  一場讓我扼腕的犯罪,兄弟從此走向充滿橫逆的人生,當懲罰沿著血脈蔓延而來,該如何掙脫這絕望的宿命?! ∩朴谕高^謎團再現人性的東野圭吾,這次所勘探的,不再是人性惡意的極限,不是那犯罪的真相與謎底,而是這樣的宿命擺弄下,人性還能剩下多少,善意還能在心底搖曳著多少微光?!  悋鴤ァ  缎拧芬呀浱鲱愋?、流派的格局限制,兼得犯罪小說、成長小說、言情小說、社會問題小說之趣,是部集大成的作品?!  煨∝i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0條)

 
 

  •   確實不錯,東野喜歡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直接由作品體現出來,這主造成了東野的作品不管是題材上還是結構上,都深具創(chuàng)新實驗性和時代前瞻性?!缎拧肥菛|野圭吾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對在父母死后相依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傷而失業(yè)的哥哥武島剛志,為了籌備弟弟的學費,鋌而走險犯罪殺人;而原本成績優(yōu)異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島直貴,則因為哥哥突如其來的犯罪,不得不背負殺人犯弟弟的精神債務,從此墜入社會歧視的輪回。一封封寄自高墻之內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對弟弟的無盡牽掛,同時也為弟弟帶來了無盡的噩運。究竟,兄弟二人會迎來怎樣的命運?這部關注犯罪者家屬生存問題的作品,跳出類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將謎團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運,并兼得犯罪小說、成長小說、言情小說、社會問題小說之趣,因此被東野圭吾研究者認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缎拧纷钤缭凇叭毡救髨蟆敝坏摹睹咳招侣劇分苋瞻嫔线B載,于2003年3月由每曰新聞社出版單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銀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鐵二和澤尻英龍華擔當主演。2006年底,與電影同期推出的文庫本小說,一個月內即熱賣100萬冊,創(chuàng)下了出版方“文藝春秋”旗下圖書銷量突破百萬的最快紀錄。
  •   《信》是日本直木文學獎獲獎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入圍植木獎的幾部作品之一。描寫的是一對從小失去父母的兄弟,哥哥剛志因搶劫殺人罪入獄,弟弟直貴在社會上飽受歧視,在差別與偏見中艱難生活和成長的故事。本書出版后很受歡迎,銷售量超過100萬部,并在讀者中掀起波瀾。這部作品并非東野擅長的推理小說,為何如此受到歡迎,我認為主要源于以下幾點:一、本書的主人公直貴,突然成為殺人犯的弟弟,飽受世間的冷漠和歧視,幾乎失去了一切——工作、戀人、友人和夢想。而他在絕望中覺醒,在逆境中拼搏,最終成長自立的過程,是深受青年人喜歡的故事。本書敘述樸實無華,但內容感人,催人淚下。二、本書揭示了一個典型的社會問題:犯罪者親屬是否也應對社會負有責任?作者似乎是肯定的,但同時又通過被貼上殺人犯親屬標簽的直貴,連同他的妻女的遭遇,譴責了人世間的冷漠和無情,提出了究竟應該如何看待犯罪者和犯罪者親屬的問題,令人深思。三、情是本書著力刻畫的又一主題。直貴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頑強拼搏,支撐著他的是斬不斷的兄弟情、真摯的愛情和來自善良的人的友情。作者通過“信”這樣一種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交流方式,來傳達親情和友情,表達各自的思想。通過描寫不同的人對“信”的反應和態(tài)度,以及“信”帶來的麻煩和沖突,勾畫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是本書的又一大特點?!缎拧吩谌毡臼艿綒g迎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反映了當今日本的一些社會現象,是部不錯的作品。
  •   那天在宿舍看《信》,同學問我:“又在看推理小說呢?”我答道:“已經超越推理小說了!”
    對于東野圭吾寫出這種風格的作品我已不足為奇,他本來就是一個善觀人生冷暖,喜歡變換風格的作家,所以每拿到東野的書我都會悄悄的自問一下:這次究竟是令人大呼為快的謎團,還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對于《信》這部探討社會“歧視罰”的作品,我想從兩方面來論述,一方面就直貴而言,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被人歧視中逐漸產生了對哥哥的憎恨,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位罪犯的家屬都會如此,我更加不知道如果是我會怎么辦,但是我總相信,人生總是有些難關是需要面對的。一個曾因吸毒而間接害死父母親的人甚至還可以在走出戒毒所后從新做人并幫助了他人,更何況是直貴?!所以說,直貴的命運有一半是他自己造成的,當你覺得你低人一等的時候,你就真的低人一等。
    另一方面,就是這個社會,對于書中的一個場景我記憶深刻,就是孝文僅僅從剛寄來的信封上就可以斷定寄信者在監(jiān)獄服刑,我感到很不滿:難道人犯了錯誤就要被貼上標簽嗎?犯罪后人們在心理上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了,為什么還要遭到這種無謂的歧視?那些歧視過直貴的人,就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許也會遇到那樣的事?就沒想過在這樣的罪名下隱藏著哥哥無私的愛?
    當然,看到最后還是很感動的,作者終于將“一場曠日持久的愛恨糾纏和精神角力推至終點”這樣令人煎熬的情感也有了一個令人期許的結尾!
  •   或許是因為戀舊,我喜歡閱讀并收集同一個作者的書,并且往往會因為該作者已發(fā)行的其它書的內容及風格,在頭腦中為其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作品模式,期待在其新作中再尋覓到類似的風格。

    然而,讀東野的小說后,這種期待和感覺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你很難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千篇一律的風格,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會尋求新的突破,帶來新的驚喜。這本關注犯罪者家屬生存問題的《信》,同樣如此。

    喜歡東野的人大都想從他的書中再看到令人心悅誠服的精彩推理過程,如果是那樣的話,這一次可能會失望了。這本書已經不再被歸類為推理小說,在當當,它被歸為社會小說。在我看來,這種歸類方法是極為貼切的,它是一本集情感、社會、犯罪、人性于一體,旨在用真實的筆觸去探討人性弱點的綜合性小說。而書中所描述的故事,是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卻又極易為我們所忽視的一種存在。

    東野的作品中,常常會有意無意地描繪孤苦無依的孩子們的生存狀況,書中的剛志和直貴兩兄弟,亦是如此。剛志為了讓心愛的弟弟上大學,鋌而走險地選擇入室行竊并因運氣不佳而不得已殺死老太太。東野只用了短短的12頁去敘述這個過程,然而那平淡的語氣中,卻承載著怎樣簡單而深切的柔情。那是一個哥哥對世上僅有的弟弟單簿無力卻用情至深的保護,剛志會走上這一步,既可以說是偶然,但在更大程度上卻應是一種必然。沒日沒夜地打工,過度透支體力,這超強度的生活已經讓年紀輕輕的他身負重病,可是賺到的錢卻連房租都付不上,更不用說支付直貴那高昴的學費了,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天會有無數人因為貧窮和走投無路走上盜竊、搶劫甚至謀殺的犯罪道路,但我覺得,對于剛志來說,這只是遲早的事。東野無意在此討論暴力犯罪者是否因為動機良好就可以獲得理解或原諒,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然而這本書的重點并不在描寫剛志的謀殺行為及其所承擔的后果,而是側重于描寫哥哥殺人入獄后弟弟在社會上的生存狀態(tài)。東野的描寫是細致入微的,將直貴獨自一人在社會上既要努力尋求生存,又要承擔哥哥殺人后所產生的社會輿論的影響及后果描述得淋漓盡致。那恰到好處的心理刻劃,塑造出一個落魄拮據、謹小慎微、舉步維艱的直貴。直貴對哥哥的感情是復雜的,且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剛開始,他為哥哥那飛蛾撲火的舉動而震驚,內心中感動和心痛居多,盡管哥哥的行為遭到世人的唾棄,但在他心中,更多的卻是一種對哥哥的憐惜和愧疚,因為他知道哥哥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然而隨著他在社會上打拼時所遭受到的一連串不平等的對待及異樣的眼光,他開始隱約認識到哥哥看似感人的行為背后所隱藏著的可怕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自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哥哥的信每月一封,從來未曾間斷過。由于這些信,直貴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失去了吸引自己的音樂,失去了來之不易的愛情,就連最后好不容易維持住的工作,都因為這特殊的親人經歷而被調至黑暗的庫房……這來自高墻內的家書,初時帶來的歡愉、想念和甜蜜,已漸漸被不安、恐懼和厭惡的情緒所代替。從這一封又一封溫暖的信中,直貴再也讀不出最初的兄弟情深,更多的是對自身生存狀況的擔憂,他對哥哥的感情也由愛漸漸轉變?yōu)楹?,恨他自作聰明地開始了一次輕率的行動,卻瞬間摧毀了自己的人生。他不再能體諒哥哥的用心,也不再為哥哥獄中生活的苦悶而心痛,甚至于在看到哥哥刻意輕描淡寫的描繪自己在獄中的生活時,滋生出一種“你倒是活得輕松,你又怎能體會我的艱辛呢?”這種無理取鬧的想法。

    直貴是不幸的,從本質上來說,他并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卻因為哥哥沖動的行為而承擔了過多本不該由他來承擔的苦難。然而,直貴卻又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遇見了一個對自己始終如一,并且?guī)椭透绺缏摻j感情,并且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說服他,溫暖他的由實子。由實子的存在,對直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知曉他全部人生經歷卻并沒有因此唾棄或遠離他的人。如果說直貴在社會無情的錘煉下已經將自己隔離起來,如冰塊般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由實子便是那個融化冰塊,并讓直貴重新相信人性之善良的天使。

    其實在這本書中,直貴所遇到的天使還不只由實子一個。在我看來,社長平野也算得上是直貴生命中的一個天使。平野在書中出現的場合雖然不多,但言辭之間卻透露著洞察一切的犀利和睿智。作為公司的社長,平野既沒有歧視這個殺人犯的弟弟,卻同樣沒有將他做為普通人一樣公平對待,而是折衷地選擇了將直貴調至不必與人打交道的公司倉庫,一方面避免了直貴對其它員工所造成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讓直貴不必在其它員工面前抬不起頭。平野在倉庫中對直貴所說的那段話,看似輕描淡寫,卻象黑暗中一絲明亮的光線,讓人突覺眼前一亮,他點明了剛志和直貴所面臨的一種窘境——社會性死亡,并且為直貴指引出一條實現自我救贖,改變未來人生的光明大?,即:孜孜不倦地一點一點地恢復與社會的相容性,一根一根地增加與他人聯系的線。等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像是蜘蛛網一樣的聯系,就沒有人能無視你的存在。在沒有遇到平野之前,直貴經歷過許多次漫長而絕望的,如困獸般的嘗試,然而無論他多么努力,卻總是希望渺茫。而今得到平野的信任和點撥的他,似乎被注入一種新鮮的活力,一方面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另一方面,也真正地意識到由實子才是始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那個人。所以說,平野對直貴的點撥,對直貴的命運所具有的意義是非同尋常的。

    有那么一段時間,直貴堅信自己已經找?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有彼此深愛的妻子,能養(yǎng)活家人的工作,規(guī)律有序的生活,這份平凡的生活對別人來說也許唾手可得,對直貴卻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這份難得的幸福。然而女兒實紀的誕生,卻將他帶回那如無底深淵般的惡夢中去。同樣的故事,在下一代的身上,神奇地被復制出來,并且驚人地相似……

    直貴最終到底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救贖方式?哥哥出獄后與弟弟該如何相處?實紀身上的惡夢能否得到終結?由實子能否一輩子忍受這樣的生活?書中留下了太多引人深思卻懸而未決的嚴肅問題,關于犯罪,關于人性,關于生存?關于希望。

    我相信,大部分的犯罪行為都和剛志一樣,僅僅是一時頭腦發(fā)熱的沖動。假如所有企圖實施犯罪的人能在行動之前讀一下這本發(fā)人深醒的《信》,提前感受那份因為自己偶然的沖動而對家人產生的漫長而令人窒息的絕望和壓力,體驗那種忍辱負重的生活和被人白眼相待的冷漠,或許,社會上的犯罪現象會減少很多。

    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在聽《想象》,讓約翰.列儂那傷痛的聲音一次又一次灌滿自己的耳膜,直到書的尾聲:直貴遠遠地看著瘦小的哥哥,在心中痛苦地呼喊:“哥哥,為什么我們要到這個世界上來呢?我們也有幸福的那一天嗎?能再在一起交談,就象童年時一起剝栗子喂媽媽吃那樣嗎?

    這樣的生活,對直貴和剛志來說,是否只可能存在于想象中呢?
  •   這部小說沒有懸疑,沒有陰謀,一開始就交代了一起殺人事件。正文就是圍繞兇手的弟弟的生活開始的。因為殺人犯弟弟的這個標簽,他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失去了女朋友,失去了追逐夢想的可能,因此他恨自己的哥哥,哪怕他是為了自己去盜竊殺人的。慶幸的是弟弟沒有走上仇視社會的道路,雖然他的心里難免忿忿不平,或者還有些扭曲。這本書教我們關注這樣一個群體——犯罪人的親屬。受害人的親屬是被同情的,可犯罪人的親屬同樣作為受害者卻還要背負歧視、憎恨的目光,這么多么的不公平啊。本書的前半部分敘述了這些不平,但后半部分告訴我們這些不平等是犯罪人應該要承受的,他們在犯罪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自己親人將來會受到的歧視。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具備一個大師的視角。
  •   這是東野圭吾最特別的一本小說,之所以特別,是因為這是他小說里幾乎沒有什么推理情節(jié)的。反而一改常態(tài),講述了兩兄弟因為哥哥殺人弟弟在生活中同樣遭到世人鄙視眼光的故事。雖然少了推理的懸念,但卻依舊那么經典!
  •   從愛情的忠貞到欺騙,從親情的親密到背叛,從友情的真摯到嫉妒……東野的各本書,已經將人性中美好的,丑陋的,各個角度方面都細膩的描寫出來。在這本書里,東野將目光對準了歧視。歧視,是一種很正常存在于人類身上的嚴重缺陷,在我們周圍也明顯存在。比如,這里的本地人歧視外地人;城里人歧視鄉(xiāng)下人;保安歧視長相猥瑣的人;甚至連狗狗也會歧視那些穿著簡陋的人……但是,那種還是比較普遍的輕微的歧視,雖然有時會引來當事人的不快,卻不會對生活有太大的影響。而東野所描述的存在于日本的歧視,則令人震撼到無法形容的地步。“連帶效應”——第一反應就是如此。哥哥犯罪,弟弟卻終身的要忍受被周圍的人歧視的痛苦,想起古代的株連九族了。只是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現在的社會里,真是不可思議。日本社會的壓力之大,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他們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可以創(chuàng)造出世界第一流的電器、機械,但也正因為過于嚴謹,每個人都被強調是社會的一個螺絲釘,從一入社會,就被緊密的釘在某一個地方,終身都難以脫離。所以,很少人會不斷的變換工作。而一旦變換工作,則隱私權全無,本著嚴謹的態(tài)度,公司可能也會將他們的社會關系調查得非常清楚。這,也正是日本這種連帶歧視存在的社會背景了。長時間以來,人們的目光一般都集中在受害者及其家屬身上,是基本沒有人關注到犯罪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問題的。從犯罪學上討論,雖然像書中的哥哥那樣,搶劫殺人是不可原諒的行為,但是畢竟是沖動性殺人,且他犯罪的目的是為了讓弟弟上大學。并非真正大奸大惡的壞人,本人也受到了應有的懲處,本不該累及弟弟??上?,在別人看來,并不是如此。雖然那些社會上的人也不是壞人,但人的天性所有的排斥對自己有害的因素,會導致他們做出很冷漠的行為。原本親密無間的兄弟感情,在一次又一次面臨來自工作、愛好、愛情、兒女的沉重打擊后,終于慢慢的裂開并消亡了。弟弟在長達十五年的糾纏后,以一直緊系著他們關系的“信”作為決裂的刀,無情的將哥哥隔開。這一切都是是弟弟的錯嗎?還是哥哥的錯?又或者是整個社會的錯?令人窒息的,沒有絕對正確答案的問題。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東野懷著憐憫的筆觸,試圖為他們說點什么。
  •   無論是《宿命》,還是《信》,都在訴說冥冥中無法改變的事情。誠然,無法改變的事情可以分為兩類:先天造成的不可改變和后天造成的不可改變。比方說,先天的生理疾?。ìF有醫(yī)學無法治愈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身份……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一生下就沒辦法改變。而后天造成的無法改變的事情,例如嚴重交通事故造成的身體殘疾、官場上一次無可挽救地站錯隊、無意當中的犯罪……都可能讓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宿命》所刻畫的,是先天造成的無法改變的事情,而這本《信》,則在關注后天造成的無法改變的事情。
      或許是蝴蝶效應的影響,一念之差會造成萬劫不復,《信》講述的,就是因一時沖動犯下殺人罪行的哥哥,和一直生活在犯罪者家屬陰影下的弟弟兩人的故事。聯系兩人的,就是一封封薄薄的信。東野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他把“情”字牌打得極為漂亮。如果說,哥哥剛志本身是十惡不赦的壞人,犯案殺人是因為自身的貪念,那么這樣的犯人不值得人們同情,也不會得到弟弟直貴的體諒??墒?,犯罪畢竟是犯罪,往冷酷去說,犯罪造成的惡果不會因為動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錯誤造成,沒有人能辯解,也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可事情遠非如此,如果犯罪造成的后果只牽涉到犯罪者和受害者,這種問題還算簡單。真正難辦的是,很多時候,一次無意的犯罪,會造成兩個家庭的破滅。犯罪者和受害者的家庭,都會因為這種后天造成的無法改變的事情而偏離家庭正常的生活軌跡,甚至會造成無法回頭的逆轉。正所謂成功不會一直相隨,而失敗卻會永遠纏身。對弟弟直貴來說,從今往后,他都要生活在犯罪者家屬的陰影之下,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對犯罪者家屬的疏離,讓直貴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別人奇異的眼光,哥哥一封接一封寄過來的信,成為直貴心中永遠無法揮去的隱痛,如影隨形。
      
      可以直面的救贖
      
      但是,這種隱痛一定要解決,正因為這是無法揮去的隱痛,所以不管是完全避開或是直面相對,總得有個解決辦法,不能永遠躲躲藏藏。弟弟直貴對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也經歷了復雜的情感變化。一開始他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哥哥的問題,這件事是他心中的隱痛,別人一提起,直貴就無法控制自己,甚至還和人打架。最開始哥哥的問題給直貴造成的影響僅僅是沒法順利工作,因為人們都用有色眼光來看待犯罪者家屬,“歧視是理所當然的,”冷遇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到后來,哥哥的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工作的問題,直貴還為此失去了登臺唱歌的機會和心愛的戀人。這時他采用的方法是躲避,拼命切斷和哥哥的聯系,不再接收哥哥寄來的信??墒嵌惚懿⒉灰馕吨耆荛_,蛛絲馬跡總能追溯到直貴不堪的過往。然后直貴就得再次面臨這種隱痛,一次又一次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
      然而,這不僅僅是剛志和直貴的問題。雖然現代社會已經廢除了株連的法律,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存在無法消除的精神株連。無論是犯罪者還是犯罪者家屬,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忍受世人歧視的目光,而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這樣做,可能會造成危害更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犯罪者即使出獄,也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而犯罪者家屬可能會因此失去工作和生活來源。而沒有生活來源,則很容易滋生新的犯罪。滋生了新的犯罪,人們的歧視又會愈演愈烈,這些人,恐怕會永遠生活在人們歧視的目光中,極難獲得翻身的機會?!缎拧分械闹辟F,其實算是個幸運兒,畢竟他沒有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中。
      而直貴本身,在經歷逃避——無法逃避——面對——釋然之后,他才真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曾經看過這樣的話:你把釘子釘在墻上,事后可以將釘子撥出,但那個洞會永遠存在。就是說,事實一定要面對,我們要考慮的只是該如何面對。完全對別人敞開心扉,自己招致別人歧視的目光,并無必要。就算是哥哥犯了罪,道歉贖罪之后,也不用一直生活在這種陰影之下。犯罪者的家屬不用一直痛苦自責,而受害者的家屬也不該欺人太甚。錯誤無法挽回,但救贖應有限度??上У氖?,真正意識到這點的人,少之又少。犯罪者的家屬會有新的家屬,受害者的家屬也會有新的人生,無論是旁人歧視的目光,還是犯罪者家屬心中的贖罪感,希望都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化,讓所有牽涉進來的人,最終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也許是東野的推理小說之王的名聲在外,每一部作品都會被當作推理小說來讀。而《信》卻實實在在的是一部社會問題小說。很佩服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涉略的主題不僅僅局限于兇案推理,文學,教育,醫(yī)藥,理化,這次則是犯罪問題,可以說是信手拈來。隨著作者獨特的筆觸,如層層抽絲般,將直貴及其一家所受的歧視展露于讀者眼前。一次次事件的緣起,均離不開剛志的信件。而一層層難以言喻的沉重,正如這一封封信箋的堆積,重重地壓在了心上。我有沒有歧視過別人的經歷呢,答案是肯定的。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對于小學同學的,他雖然不算弱智,但反應和相關的能力總比同學差一點,所以常被恃強的大個同學欺負。而自己呢,雖然沒有參與其間,但也常常會在言語中取笑他。我也無法做到凡事都平常心,或凡事都以超然的態(tài)度去處之,因為我不是圣人。想來被歧視的對象往往是弱勢的群體,倘若主角(殺人兇手,弱智,殘疾等)是大富之家或是權貴之后,他們往往可以脫離眾人的視線好好的活著,甚至還會得到相反的效果。歧視是該理所當然的么?我想回答,“可是,發(fā)不出聲音來,怎么也發(fā)不出聲音”!
  •   這個社會的的確確是不公平的,歧視和偏見,有哪一人不曾持有?



    生命的意義對于武島兄弟來講,其實只是想滿足最微乎其微的平凡生活。可是,現實的世界好冷漠。



    東野的文字鮮加雕琢,可越是輕描淡寫的述說,越是將武島窮酸而顛沛流離的生活印在我的腦海當中。



    這樣的酸澀,讓我想起了另兩個故事,《老人與?!泛汀侗鶏u漁夫》,想起那些徹頭徹尾的灰色基調。



    那是明明擁有了衣食無憂的幸福卻仍有無限欲求,而眼望著他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時的一種內心酸楚。



    哥哥信中的那份隱忍,那份堅持、那份牽掛,弟弟情緒中的那種反感、那種抗拒、那種排斥,如此的強烈對比。



    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矛盾,有時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與錯,一切都只是現實的俘虜,因被俘而身不由己。



    看到文章大半的時候,終于放棄了最初以為的《信》也同樣是推理小說的念頭。



    再次相信,命運會讓人無所適從,即使擁有改變命運的信念與力量,也并不是真的可以扭轉困局。
  •   因為有了罪犯哥哥,我遭受同學異樣的排擠因為有了罪犯哥哥,直系親屬一欄讓我望而卻步因為有了罪犯哥哥,我必須忍受同行蔑視的目光為什么?為什么無辜的我要忍受千倍萬倍甚至壓的我無法抬頭的精神包袱?就是因為哥哥這條永遠無法切斷的血脈?不……我不甘心我要躲避我要隱藏我要將這“骯臟”的兄弟關系深深的打入18層地獄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嗎?東野的每本小說的中譯本是我必追的,而此次看完《信》,心底的記憶被深深的喚醒!小學間的某段時期我出現了某種不良的習慣看見同學有好的東西我總喜歡往口袋里裝結果在班級有了“小偷”的叫法,那時候并沒有對老師出臺政策法規(guī)某些憎恨我的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宣布“不要和這個小偷走的太近”兒童時期的孩子們永遠把老師的話當做“圣旨”從此我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對老師的信賴……我也曾在回想,就為了幾塊錢的天線筆某些老師把我定性為“小偷”我當時為什么不一巴掌扇上去?如果看東野桑的小說就像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畢竟我也曾被老師歧視畢竟我也感受過失去伙伴失去信任的孤獨……其他作品中東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犯罪天才作家而這部作品東野是社會問題成長問題的專家
  •   和東野圭吾以往的小說風格有很大的區(qū)別,仍是一本吸引人能一字一句認真讀下去的好作品。同為東方國家,日本社會文化和我們有這不少相似之處,因此讀來往往能讓人產生一種生臨其境的錯覺。曾幾何時,甚至在現在,主人翁遭遇的困境也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的發(fā)生。如何面對,主人公有自己的掙扎、選擇,或許我們也會有我們的掙扎和選擇。
  •   迷東野圭吾,從最開始對他偵探小說的架構開始迷戀到現在,已經完全不去在乎他寫出來的到底是不是偵探小說了,就像這本一樣,無論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還是從非嚴格意義上來看,這本都不折不扣的不是個偵探小說,可是依然會讓人不能釋卷。直到故事最后的歌聲響起,我想我是流下了眼淚的,無論是為了主人公,還是為了主人公的哥哥。東野圭吾是殘忍的,因為他揭露出了人性最美麗的一面,也同時告訴我們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我們看到這一美一丑的時候卻無法用喜歡和憎惡來言說自己的感情,這才是他最殘忍的一面,因為他告訴我們的是真實的,就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人性。
  •   其實東野圭吾不僅僅是個偵探推理小說家,他的偵探小說里更透露出親情,愛情,友情,社會的嚴酷,個人的成長。
  •   很感性的書 此書其實不完全是推理 表現得更多的是對社會的弱勢群體的關注 作者從犯罪者親人的角度描寫 呈現他們在社會中受到的種種歧視 此書的結局是開放性的 主人公和他哥哥的結局到底如何 作者最終沒有給出答案 犯罪者親屬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犯罪者親屬了然自己應該承擔責任 那么內心就會超然 就會坦然面對歧視
    無論如何親情都是無法秒殺的 信是這本書的線索 主人公身上的一切----工作 愛情 友情的轉折都是與哥哥的信有關 而社會是殘酷的 因為哥哥 如論主人公多么努力最終也無法擺脫陰影 這不僅是自身的悲哀 更是社會的悲哀 主人公始終無法擺脫哥哥給他的桎梏 當主人公最后想放棄親情的時候 有了最后在監(jiān)獄給哥哥唱歌的一幕 可是他放不出聲音 因為那是親情的維系 無論之前種種 真正見到自己的親人的時候總是不能自已 小說在這里戛然而止 沒有說哥哥出獄后的種種 也沒有弟弟最終如何選擇與哥哥的關系 但是結尾還是大致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他希望的是一種吶喊 一種對社會的吶喊 一種對親情的吶喊 無聲的吶喊。。。。。。。
  •   這本東野圭吾的書我在去年就在書城看到過,但是在翻閱的過程中發(fā)現它的內容似乎和懸疑根本沒有辦法聯系在一起,所以就一直拖到現在,覺得既然喜歡東野的書,就不應該有什么挑剔,拿到手以后,看的比較慢一些,突然覺得如果把這本書歸類于情感類更好吧,沒有什么大的事情發(fā)生,但是就這么件小小的事情卻叫主人公的人生徹底跌入旋渦中,感覺都和現實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吧,我一直認為日本的作家在寫東西的時候似乎都有一點點那么暗諷這個社會的某些現象,我很認同這些。所以這本書買的很值,也是值得東野迷收藏的,支持
  •   東野圭吾直木獎入選作品,很值得一看
  •   我熱量東野圭吾的作品。他熱愛用推理或案件的名義,寫出人類的內心,即光明又黑暗的。
    每次讀完他的書,都需要沉甸一下。
  •   這畢竟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的勵志小說。每當我看到直貴花了那么大的力氣艱難地匍匐前行,似乎就要迎來高處的光明時,我總是以為也許這次他會迎來好運氣,因為他沒有做過壞事,他努力工作,他努力學習,他有非凡的才華,然而之后的發(fā)展會告訴我,夢想永遠只是夢想罷了……讀著為了弟弟的學費和一包糖炒栗子而成為殺人犯的傻哥哥從獄中寫來的一封封信件,看著被迫成為搶劫殺人犯的弟弟而在陰影中苦苦掙扎的直貴,眼淚不止一次的掉落……
  •   哥哥因為愛而犯下的罪過,卻另弟弟陷入了厄運?!缎拧啡雵蹦惊?。是一部集大成的佳作。
  •   東野的書,總是把人性中光鮮的一面撕開,露出無可奈何的本質??磻T了“人定勝天”的各種童話,每當讀到東野的書,心中總不免震撼和不甘。震撼于生活的殘忍,不甘于就這樣任其擺布。這本書完全不屬于推理,主要的思想是重新詮釋了對罪犯家屬的歧視問題。通過最后社長的口說出了問題的本質,用主人公的行為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無解。僅此而已。所有的人物都沒有太多的惡意,沒有明顯的可以幫助讀者泄憤的反派。讀的過程,就是一個糾結的過程。如何對待為自己入獄的哥哥?如何在別人躲避的眼神中繼續(xù)生活?如何面對社會對罪犯家屬的歧視和不信任?......推而廣之,當我們在生活中,某方面比較另類的時候。積極面對,碰壁的滋味不好受;消極逃避,總會有還的時候。如何自處,總會是個難有答案的問題。寫到這里,想起古人的智慧,“上善若水”。不知道是否算是個答案。另外,如果推廣這本書,也許會讓沖動犯罪少一些。犯罪不是一個人的事,一人犯罪,全家遭殃。喜歡這種能讓人多些思考的書,最強烈推薦。
  •   之前一直在收集東野圭吾的小說,這一本在網上已經看過了,但是還是想買下來收藏,因為不經意間,心底的那塊堅冰已經溶解,咔咔作響??p隙里的新芽看到了么??
  •   東野圭吾的書好看,在于他能觸及各個領域,能關懷各類人。涉及犯罪和罪犯家人這類題材,我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少年犯”,電影是不錯,但是說教的成份比較多,實用性不強。而東野的書應該說更有用,他不僅深刻地描寫了這一類題材,更加有用地提出了一些方法,是提出矛盾和解決問題的高手!
  •   看完《信》,覺得東野一直都沒有讓人失望。
    看到一半的時候,直貴對哥哥的恨及厭惡,有點心涼。在想,結尾難道真的會是這個樣子嗎?不計一切的擺脫掉這個哥哥,這樣就讓人感到太陰暗了。當看到最后直貴勇敢面對這個問題時,有了點溫暖的感覺。
    看了這本書,也在想,如果我是直貴的話我會怎么做呢?深思一下,覺得肯定也會跟直貴一個態(tài)度。當自己的人生和夢想都被這個“XX的弟弟”毀滅殆盡的時候,也會想該如何才能逃出這個被歧視的怪圈。如果是自己的話可能還會忍受下去,可如果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也因此而遭到不好的對待時,恐怕就會下定決心了??捎H情就是親情,能說斷就斷嗎?當直貴在監(jiān)獄看到那個縮著的身影時,他恐怕也是斷不了了。
    東野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也給其他人一個沉重的警示。犯罪行為確實不是個人行為,想想自己的親人,想想壓在他們身上的擔子。如果真是一個人犯罪的話,其實也是等于整個家庭都在坐牢,只為替入獄的那人一起贖罪??杉词乖僭趺磁?,又能改變什么呢。
  •   超越《彷徨之刃》的社會問題大作!兄弟間感情的羈絆,罪犯家屬所承受的不公待遇。。。東野圭吾這次在語言上下足了功夫??吹暮芨袆印?/li>
  •   讀完立刻與朋友討論,如果相似情形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不會做出書中人物的行為...一再在告訴自己:我不會那樣去做...但是隨著直貴命運的一次次轉折,這樣的信念在慢慢減弱,我不會嗎?真的不會嗎?...誠然本書已經超脫了推理小說的范疇,在另一層面上反映了犯罪后針對非當事人的種種無形的影響,同時也在挑戰(zhàn)著讀者的世界觀,真的讓人欲罷不能...絕對的佳作,值得一看!
  •   這本書不是描寫偵探破案。。而是犯罪以后。。給自己身邊的人造成的困擾。。由于哥哥的一次犯罪導致了弟弟以后的艱難人生。。為了生計邊打工邊讀書。??墒枪ぷ饔幸驗橛袀€殺人犯的哥哥二告吹。。 到后來放棄音樂 放棄愛的女人。。好不容易找到份不錯的工作也被迫調離到倉庫這個崗位。這些全都是因為哥哥的犯罪。。從哥哥那一封封無關痛癢的家信,,開始我認為弟弟特殘忍。。為什么不能原諒哥哥。。為什么不能給哥哥安慰。。到最后弟弟的痛苦慢慢被放大。。導致弟弟的女兒也遭這樣的罪。。所以斷絕關系。。慢慢也能明白些把。。揭露人性。。。
  •   東野圭吾的小說總是以情取勝
  •   弟弟是東野圭吾的骨灰級粉絲,替他買的
  •   從犯人家屬這方面出發(fā),寫出犯人家屬的遭遇與思想過程.作者的確是有心之人,有社會責任心!!這不是我們正正所忽略的嗎??和有錢階層犯罪不同,生活在最底層的人,當他們面臨吃住困難,不得不用犯罪來解決問題時,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悲劇...罪犯(這里當然不是指那些十惡不赦的人)為了所愛的人,或者逼于無奈的原因,迫不得已傷害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但事情往往不是他們所想象的簡單,過程還牽涉到受害人親屬,和自己的親屬...自己出來時很可能難被社會所重新接受,這樣已經很痛苦,而且他們所愛之人同時也受到被歧視的痛苦...仿佛永無翻身之日...如此不斷,不斷如此,惡性反復循環(huán)...明明是為了所愛之人,最后卻用錯了方法,反而傷害了所愛之人,和更多無辜的人...所以我們應該對犯罪重新思考...我覺得平野社長的說話很有道理,如"人都有著各種關聯,有愛情,有友情,誰也不能擅自將它切斷.所以絕對不能認可殺人.從這個意義上講,自殺也是不好的.所謂自殺,是殺掉自己.即便自己認為可以這樣做,他身邊的人不一定愿意這樣.你哥哥可以說像是自殺一樣,他選擇了社會性的死亡.但是,他沒有考慮留下來的你會因此多么痛苦.靠沖動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包括你現在受到的苦難,都是對你哥哥所犯罪行的懲罰."又如"歧視是理所當然的..."(由于太多,不能全列舉).我覺得這本書應該介紹給所有人(普通的人,罪犯,罪犯家人,受害人,受害者家人,以及圍繞他們周圍的人...),我想這樣,大家應該不會再這么沖動去犯罪,去傷害別人,去自殺...大家也不會將罪犯都籠統(tǒng)地分為十惡不赦的一類,以致對其及其家人有不恰當的歧視.大家都可以對這些事情有妥善的處理方法.不過最后我想說的,是故事的最后,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比較低...不太能理解作者想我們知道關于對罪犯家人對罪犯的物質上,情感上處理方法為何....弟弟以后是怎對待哥哥的呢??
  •   大愛東野圭吾,也特別喜歡《信》的封面
  •   東野圭吾 信 只要是東野圭吾寫的都喜歡
  •   看到后面我泣不成聲了。東野圭吾作品讓我感動落淚的還有【變身】【秘密】【時生】
  •   一場讓人扼腕的犯罪
    兄弟從此走向充滿橫逆的人生
    當懲罰沿著血脈蔓延而來
    該如何掙脫這絕望的宿命
  •   在宿命的擺弄下,人性還能剩下多少,善意還能在心里搖曳多久的微光.當罪犯在監(jiān)獄中與世隔絕,怎知高墻之外他用家書維系的親人也因此遭受了無從選擇的社會性死亡.白眼和奚落,回避和詬病使親情慢慢成為仇恨.該怨恨誰呢?走頭無路而犯罪的哥哥?明哲保身的自己?還是本能排斥危險遠離自己的所有人?道德和本性之間,哪里才是出路...
  •   應該說不全屬于懸疑推理的小說了。以信作為貫穿全文的載體,敘述了人性的變化及重要的蛻變過程;值得玩味。
    這本書在東野作品中很不一般!
  •   一直都很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支持東野圭吾哈哈~書不錯包裝很好,沒有損壞的,支持當當!
  •   東野圭吾作品值得一讀,不錯!
  •   東野圭吾 把人性寫的淋漓盡致
  •   東野圭吾寫的書就是好看,中國的作家在哪兒呢,
  •   東野圭吾的書不僅僅是懸疑,更是對人心靈的一場救贖。
  •   至愛又至恨,至親又至遠,最熟悉又最陌生,以為緊不可分又發(fā)現一撕即斷,以為早已忘記又念念不忘,人是最復雜的動物,永遠不知下一刻心里想的是什么。東野圭吾將這種復雜的情感一絲絲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只有心細如發(fā)的人才能寫得如此之入木三分。
  •   第一次看東野圭吾的書,寫的很流暢,而且會引人思考
  •   東野圭吾的書沒的說 基本都好看!
  •   一直都很喜歡東野圭吾的書,不多說了,很贊
  •   東野圭吾的書都很不錯
  •   東野圭吾的書買了很多,都還蠻好看的
  •   東野圭吾的書總體來說買的不虧~
  •   期待很久的書,最近一直在看東野圭吾的書,很不錯
  •   買來還沒看 不過東野圭吾的書是一定要贊的
  •   挺溫情的 但沒其他的東野圭吾的書過癮
  •   很喜歡東野圭吾的書,覺得這本書寫的很現實
  •   寫到我心里面去了(雖然我不是書中提及的任一種境況)……書中幾乎沒有什么推理成分..但作為一本探討社會問題的“推理”教材..它卻可以讓我們用新的目光審視這個充滿著歧視的世界。
    可能..列儂《想象》中描繪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因此弟弟毅然覺得與哥哥斷絕來往便也不無道理..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   東野圭吾的書本本精彩!
  •   非典型東野圭吾色彩,以親情和友情作為全書的基調,很感人
  •   東野圭吾平淡無奇的文字總是能打動人心
  •   有些錯誤,不可輕犯。
    有些禁忌,不可觸碰。
    一旦不慎誤越雷池,收到傷害的又豈止是當事之人?
    家財萬貫的老婦橫死,
    她的家人何嘗有過一天的釋懷?
    哥哥鋃鐺入獄,
    弟弟又何曾有過修正人生幾回?
    所幸,
    還有真愛的女子,
    肯陪在這支離破碎的人生之旅……
    當看到小說的最后,
    淚水多半會無聲滾落,
    卻不知是為了誰!
    已經,回不去了,
    已經,改不了了!
    可是,親情終究還是無法割舍的吧……
    所以,總是好會有些許希望啊!
  •   閱讀本書的時候,心情是跟著本文主角上下起伏的,人性真的很現實,因為在看書的同時也在閱讀哥哥的來信,每當讀到信的時候,心中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覺得他像是在給弟弟炫耀一樣,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只想到自己的心情,卻從來不曾站在弟弟的角度來想事情!
    反正就是覺得有個這樣的哥哥,做弟弟的心情完全能理解?。?!
  •   雖然不是很驚險的推理小說,但卻是一本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和社會的書。看了之后才懂,別人的歧視,是不對的,但也是有可以理解的合符情理的地方??赐陼傧胂胱约?。很有感觸。
  •   真讓人難過,哥哥為了弟弟,弟弟卻是自私的埋怨哥哥帶來的麻煩,不過小說寫得特別好
  •   看到最后,居然熱淚盈眶。果然是感人肺腑的作品。閱讀的過程中,弟弟的行為,不是不能理解的。電影情節(jié)中,說是哥哥因為想要那包栗子而后被發(fā)現,這一情節(jié)怎么看都像是破綻。還是原著比較可靠一點。
  •   本書并不是推理小說,但卻是我最喜歡的東野的作品。
  •   視角獨特,關注犯罪者家屬。直木獎獲獎作品,不許多說什么了。
  •   不愧日本的推理王。試問:當今中國還有作家嗎?還有文學嗎?
  •   一定要讀完東野的《信》再入睡是我今晚的信念。合上書的那一瞬間,眼淚滑落了~雖然內容不是東野一貫的推理作品,卻仍舊因為它的沉重和壓抑而吸引了我。
  •   如果說秘密是有點推理,那么信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推理,是本你只需默默感動并思考的書。
  •   一直癡迷于他的推理小說,但這本卻不是通俗的推理。怎么說,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是的確很不錯!
  •   不是東野的推理小說,但是很好,很有收獲。
  •   值得一看,但不是當推理小說看
  •   這本小說不能歸類于推理小說。但是并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喜愛。
  •   因為想讓弟弟能繼續(xù)上學,因為想實現母親的遺愿,因為家里貧窮,哥哥選擇了入室搶劫殺人。
    因為自身的前景,因為不想讓妻兒也承受痛苦,弟弟選擇了與哥哥斷絕關系。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這本書,我第一想起的就是:人生是由很多的選擇構成。無論后悔與否,一旦做出了選擇,那么人生從那一刻就開始改變了。
  •   與《彷徨之刃》相對,述說了犯罪者家屬的一生。用一封封信,把兄弟間的情感筑起。因這世間的滄桑與悲戚,一開始的感動、歉疚和無奈,慢慢產生了偏移。當一次次因犯罪者家屬的身份失去了工作、愛人、夢想時,原有的同情、歉疚都消逝殆盡,取而代之的只有怨恨。以書信貫穿全文,非常精確的描述了每一個時期的思想和行動。
  •   東野的小說總是關懷社會少數人,很符合人性,貼合實際
  •   東野的故事看得多了,多少也能接受日本民眾的一些怪異的思維方式了。東野大神常常關注邊緣人及邊緣話題,這類人的人性的確非常抓人。
  •   剛志是個好哥哥。貴直的太太人好
  •   直貴能夠叫一聲剛志哥哥結局就好
  •   看完這本書 我內心比較矛盾 中國自古注重父子情 兄弟情 而這樣一味的躲避我雖然接受但是我無法認同 也許就像久病床前無孝子 面對一個殺人犯的哥哥 是要懷恨在心吧 或者是愛
  •   當你認為好的東西,不要輕易強加給別人,或許對他來說并不是好東西。他的懺悔自己的人生,可是每次寫信給他弟的信,卻每次給他弟的人生帶來麻煩。或許這就是因果循環(huán),即使你自己在懺悔,可是受苦的并不是你一個人,可能是一群人。你想好好的懺悔,想讓自己的心里好過一點。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所以不要自私的讓自己好過。
  •   寫家庭倫理??梢陨羁塘私馊毡旧鐣?。也讓人真正深刻領會“我有罪”所應該有的深刻的含義。這對所有曾經傷害過別人的人一種靈魂深處的懺悔。還有,是社會底層人生活的無奈與苦難。
  •   現實世界的紛繁和復雜,讓人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頓時豎起的墻壁讓直貴撞得頭破血流,卻沒有放棄自己以及荊棘叢生的前路。夢想和天賦是顏色瑰麗的氣泡,當你以為小世界就此美好時,一口輕輕的呵氣便把氣泡粉碎得無蹤無影,離開音樂,在重重壁壘的縫隙里咬牙活下去…斷去兄弟情誼,對錯不在,一切無圓滿。
  •   這類偵探小說還是不錯的
  •   那些犯罪的人請在沖動犯罪的同時,考慮一下你的親人,不要讓你的親人長期背上罪犯親人的名號!精神上的煎熬比肉體上的煎熬更加痛苦!
  •   懸疑推理類值得一讀的好書
  •   愛好推理的推理迷們不能錯過的東野成名作!
  •   東野大叔的書都快湊齊了……這是唯一一本東野大叔的書把我弄哭了的,已經偏情感小說了
  •   是應該責怪弟弟的無情?還是原諒他的無奈?
    頗具社會現實的故事。
  •   第一次看此作者的小說可能太久沒看書了有點沒弄懂的感覺但總體感覺不錯值得看
  •   信,看了之后讓我心酸。覺得沒必要殘酷到這個地步吧,這個世界。但,現實往往比這更殘酷。想想自己有沒有夢想?受到阻礙了么?那就放棄夢想,盡力地好好活著吧。
  •   構思精彩,不能錯過的一本精彩小說。東野迷必讀!
  •   只要是東野的書,不管拍不拍成影視劇,我都會買來看。更何況還是搬上熒幕的精典作品了。
  •   和以往的作品不一樣,看過之后說不出的難受,社會問題令人深思
  •   只要是東野大師的書總想著“還差這一本一起賣了吧”大概這樣的心情會一直持續(xù)到把他的作品全部收集齊全吧
  •   讓我對東野有了新的認識這部作品真的不同于其他所有細膩又真實傾注了很多思考和感情客觀真實而又身臨其境的表達了個人情感和社會情感
  •   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讓我們了解了一個以前從不接觸的世界,原來許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很受啟發(fā)。
  •   看了白夜行后,真心喜歡他的書,這次一口氣買了16本,可以慢慢看了
  •   還沒看,不過也相信會是一部大好作品!!
  •   東野作品中的第三名了。
  •   好像命運都被安排,人性的扭曲、愛與恨如此真實的呈現出來。
  •   看這本書很糾結的,覺得兄弟兩人的心里都能理解,也不能說是誰做的不對。結局很是治愈,在大的怨恨還是比不上兄弟之間的情誼
  •   東野的書總是讓人想一口氣讀完,描寫的人性總是那么讓人感覺灰暗到揪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