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爾德莊園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簡奧斯丁  頁數(shù):450  字數(shù):315000  譯者:孫致禮  
Tag標簽:無  

前言

  簡·奧斯丁創(chuàng)作《曼斯菲爾德莊園》,開始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與偏見》出版兩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1811年存留下的幾封簡·奧斯丁信件中,沒有一封再提及這本書;而1812年則沒有一封筒·奧斯丁的信件存留下來??墒堑搅?813年初,簡·奧斯丁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曼斯菲爾德莊園》,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姐姐卡桑德拉已經(jīng)頗為熟悉小說的內(nèi)容。作者在1814年3月2日的信中談到,其四哥亨利已在閱讀小說(手稿)。據(jù)研究者推斷,大約在1813年11、12月間,或1814年1月,作者將該書的版權(quán)再次賣給了《理智與情感》和《傲慢與偏見》的出版人埃杰頓。1814年5月23日及27日,埃杰頓連續(xù)在《記事晨報》上發(fā)布出書告示。照此推斷,《曼斯菲爾德莊園》應(yīng)在1814年5月底面世。小說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說/《理智與情感》與《傲慢與偏見》作者著/1814年”。  雖然該書比《傲慢與偏見》長四分之一,但每本售價卻一樣:18先令。第一版的印數(shù)很少,據(jù)查普曼考查只有1250冊,而且紙張、印刷都較差,標點符號不規(guī)則,語言錯誤也較多,質(zhì)量遠不及《傲慢與偏見》;但是,這1250冊在六個月內(nèi)即已銷售一空,銷售速度卻快于《傲慢與偏見》。

內(nèi)容概要

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窮困,從小被寄養(yǎng)在富裕的姨媽家。姨媽家的兩個表姐雖然聰敏美麗,但都高傲任性,幸虧表兄埃德蒙的親切關(guān)懷,才使她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樂。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隨表姐表兄參加社交聚會,他們在牧師家里結(jié)識了風流倜儻的青年克勞福德和他的妹妹瑪麗。埃德蒙對美麗機智的瑪麗一見傾心,芬妮的兩個表姐則拼命追求克勞福德,未料克勞福德在逢場作戲后發(fā)現(xiàn)自己真心喜歡的是芬妮,而芬妮深愛的卻始終是溫和真誠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糾葛的這幾對青年男女最后的結(jié)局出入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

章節(jié)摘錄

  1  大約三十年前,亨廷登的瑪麗亞·沃德小姐交了好運,僅憑七千英鎊的陪嫁,就贏得了北安普敦郡曼斯菲爾德莊園托馬斯·伯特倫爵士的傾心,一躍而成了準男爵夫人,既有漂亮的宅邸,又有大筆的進項,真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亨廷登的人無不驚嘆這門親事攀得好,連她那位當律師的舅舅都說,她名下至少再加三千英鎊,才配嫁給這樣的人家。她富貴起來,倒有兩個姊妹好跟著沾光了。親友中但凡覺得沃德小姐和弗朗西絲小姐長得像瑪麗亞小姐一樣漂亮的,都毫不猶豫地預(yù)言:她們兩人也會嫁給同樣高貴的人家。然而天下有錢的男人,肯定沒有配嫁這種男人的漂亮女人來得那么多。沃德小姐蹉跎了五六年,最后只好許身于她妹夫的一位朋友,幾乎沒有什么財產(chǎn)的諾里斯牧師,而弗朗西絲小姐的情況還要糟糕。說實在的,沃德小姐的婚事還真算不得寒磣,托馬斯爵士欣然地讓他的朋友做曼斯菲爾德的牧師,給他提供了一份俸祿,因此諾里斯夫婦每年有差不多一千英鎊的進項,過上了甜蜜的伉儷生活??墒歉ダ饰鹘z小姐的婚事,用句俗話來說,卻沒讓家里人稱心,她居然看上一個一沒文化,二沒家產(chǎn),三沒門第的海軍陸戰(zhàn)隊中尉,真讓家里人寒心透頂。她隨便嫁個什么人,都比嫁給這個人強。托馬斯·伯特倫爵士出于自尊心和為人之道,本著從善而為的愿望,加上總希望與他沾親帶故的人境況體面些,因此很愿意利用自己的情面為伯特倫夫人的妹妹幫幫忙。但是,在他妹夫所干的這個行當里,他卻無人可托。還沒等他想出別的法子來幫助他們,那姊妹倆已經(jīng)徹底決裂了。這是雙方行為的必然結(jié)果,但凡輕率的婚事幾乎總會帶來這種后果。為了免得聽些無益的勸誡,普萊斯太太在結(jié)婚之前從未給家里人寫信談?wù)摯耸?。伯特倫夫人是個心境沉靜的女人,性情異常隨和、異常懶散,心想索性不再理睬妹妹,不再去想這件事算了??芍Z里斯太太卻是個多事之人,這時心猶未甘,便給范妮寫了一封氣勢洶洶的長信,罵她行為愚蠢,并且威嚇說這種行為可能招致種種惡果。普萊斯太太給惹火了,在回信中把兩個姐姐都痛罵了一頓,并出言不遜地對托馬斯爵士的虛榮也奚落了一番。諾里斯太太看了這些內(nèi)容,自然不會悶在心里不說,于是他們兩家與普萊斯太太家多年沒再有任何交往。  他們的寓所彼此相距遙遠,雙方的活動圈子又大不相同,因而在以后的十一年里,他們甚至連對方是死是活幾乎都無法知道,至少是托馬斯爵士感到非常驚訝,諾里斯太太怎么能隔不多久就氣沖沖地告訴他們一次:范妮又生了一個孩子。然而,十一年過后,普萊斯太太再也不能光顧自尊,怨恨不解,白白失去一門可能對她有所助益的親戚。家里孩子一大幫,而且還在沒完沒了地生,丈夫落下了殘疾,已不再能沖鋒陷陣,卻能照樣以美酒招待賓朋,一家人吃的、穿的、用的,就靠那么一點微薄的收入。因此,她急切地想與過去輕率放棄的親戚們恢復(fù)關(guān)系。她給伯特倫夫人寫了一封信,言詞凄涼,滿紙悔恨,說家中除了兒女成群之外,其他東西幾乎樣樣都缺,因此只能跟諸位親戚重修舊好。她就要生第九胎了,在訴說了一番困境之后,就懇求他們給即將降生的孩子當教父、教母,幫助撫養(yǎng)這個孩子。然后她又不加掩飾地說,現(xiàn)有的八個孩子將來也要仰仗他們。老大是個十歲的男孩,既漂亮又活潑,一心想到海外去,可她有什么辦法呢?托馬斯爵士在西印度群島上的產(chǎn)業(yè)將來有沒有可能用得上他呢?叫他干什么都行——托馬斯爵士覺得伍里奇陸軍軍官學校怎么樣?還有,怎樣把一個孩子送到東方去?  信沒有白寫。大家重歸于好,又對她關(guān)心起來。托馬斯爵士向她表示關(guān)切,替她出主意,伯特倫夫人給她寄錢和嬰兒穿的衣服,諾里斯夫人則負責寫信?! ∧欠庑女敿串a(chǎn)生了上述效果,過了不到一年,又給普萊斯太太帶來一樁更大的好處。諾里斯太太常對別人說,她對她那可憐的妹妹和那幫孩子總是放心不下,雖說大家已為她們盡了不少力,她似乎覺得還想多幫點忙。后來她終于說出,她想讓普萊斯太太少負擔一個孩子,從那一大群孩子當中挑出一個,完全交給他們撫養(yǎng)?!八拇蠊媚镆呀?jīng)九歲了,她那可憐的媽媽不可能使她得到應(yīng)有的關(guān)照,我們來照管她怎么樣?這肯定會給我們帶來些麻煩,增加些開銷,但相比起行善來,這算不了什么?!辈貍惙蛉水敿幢硎举澩!拔铱催@樣做再好不過了,”她說,“我們把那孩子叫來吧。”  托馬斯爵士可沒有這么痛痛快快地立即答應(yīng)。他心里猶豫不決,躊躇不定。這件事可不是鬧著玩的。在他們這樣的家境里長大的姑娘,可得讓她一輩子豐衣足食,不然的話,讓她離開自家人,那不是行善,而是殘酷。他想到了自己的四個孩子——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想到了表兄妹之間會相愛等等。但他剛審言慎語地述說起自己的意見,諾里斯太太便打斷了他,對他的理由,不管是說出的還是沒說出的,都一一給以反駁?!  坝H愛的托馬斯爵士,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也很贊賞你的想法,真是既慷慨又周全,完全符合你一貫的為人??偟恼f來,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要是領(lǐng)養(yǎng)一個孩子,就得盡量把她撫養(yǎng)好。我敢說,在這件事情上,我決不會拒不竭盡我的微薄之力。我自己沒有孩子,遇到我能幫點小忙的地方,我不幫助自己妹妹的孩子,還能幫助誰呢?我看諾里斯先生真是太——不過,你知道,我這個人話不多,不愛自我表白。我們不要因為一點小小的顧慮,就嚇得不敢做好事了。讓一個女孩受受教育,把她體面地引進社交界,十有八九她會有辦法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用不著別人再來負擔她。我敢說,托馬斯爵士,我們的外甥女,至少是你的外甥女,在這個環(huán)境里長大肯定會有許多好處。我不是說她會出落得像兩位表姐一樣漂亮。我敢說她不會那么漂亮。不過,在這么有利的條件下,給引薦到這個地區(qū)的社交界,她完全有可能找到一個體面人家。你在顧慮你的兩個兒子——可你難道不知道,他們會像兄妹一樣在一起長大,而你顧慮的那種事決不會發(fā)生嗎?從道德上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從沒聽說有這樣的事。其實,這倒是預(yù)防他們之間結(jié)親的唯一穩(wěn)妥的辦法。假使她是個漂亮姑娘,七年后讓湯姆或埃德蒙第一次遇見,那說不定就麻煩了。一想到居然會讓她住在那么遠的地方,生活在貧困和無人疼愛的環(huán)境中,那兩個天性敦厚的好孩子哪個都可能愛上她??墒牵绻麖默F(xiàn)在起就讓她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哪怕她美如天仙,她對他們充其量不過是個妹妹而已?!薄  澳愕脑捄苡械览?,”托馬斯爵士答道,“我絕不是無端找些理由來阻撓一個非常適合雙方境況的計劃。我只是想說,不能輕率從事,而要把事情辦得讓普萊斯太太真正有所受益,我們自己也覺得問心無愧,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沒有一個體面人家的子弟像你樂觀估計的那樣愿意娶她,我們就必須確保,或者認為我們有義務(wù)確保她過著一個有身份女人的生活。”  “我完全理解你,”諾里斯太太嚷道,“你真是慷慨大方,對人體貼入微,我想我們在這一點上決不會有什么分歧。你很清楚,只要對我愛的人有好處,凡是我辦得到的,我總是愿意盡力而為。雖然我對這孩子的感情達不到對你親愛的孩子們的感情的百分之一,而且也絕沒有像看待你的孩子們那樣把她看做我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要是放手不去管她,我就會痛恨我自己。難道她不是我妹妹生的嗎?只要我能給她一點面包吃,我怎么能忍心眼看著她挨餓呢?親愛的托馬斯爵士,我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還有一副熱心腸;我雖然家里窮,但寧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做那小氣事。因此,如果你不反對,我明天就給我那可憐的妹妹寫信,向她提出這個建議。等事情一談妥,我就負責把那孩子接到曼斯菲爾德,你就不用操心啦。至于我自己操點心,你知道我是從不在乎的。我打發(fā)南妮專程去一趟倫敦,她可以住在她堂哥的馬具店里,叫那孩子去那兒找她。那孩子從樸次茅斯到倫敦并不難,只須把她送上驛車,托個信得過的同路人關(guān)照一下就行了。我想總會有個名聲好的生意人的太太或別的什么人要到倫敦來。”

編輯推薦

  《曼斯菲爾德莊園》與作者其他小說一樣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但是,比較而言,《曼斯菲爾德莊園》情節(jié)更為復(fù)雜,突發(fā)性事件更加集中,社會諷剌意味也更加濃重。小說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滿姻緣為結(jié)局,但在故事發(fā)展的過程中,作者的諷刺筆鋒主要指向了以富足人家為代表的英國上流社會,揭示了他們的矯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曼斯菲爾德莊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3條)

 
 

  •   曼斯菲爾德莊園
  •   在春節(jié)期間讀這本書,能在外面的喧囂中靜下心來,感受范妮,與埃德蒙德細膩如流水一般的故事。非常喜歡奧斯汀的作品,希望大家繼續(xù)支持。
    文章的翻譯也不錯,小缺點是配了幾幅插圖,但插圖內(nèi)容我卻不知所云,應(yīng)該有所標記。
  •   簡奧斯汀寫的比較理性的一本書 不會有說教的嫌疑 總之很喜歡~
  •   書的內(nèi)容不是太復(fù)雜,需要細細品,慢慢看。細水流長的感覺。喜歡!
  •   因為喜歡傲慢與偏見所以購買了這本書,感覺不錯,符合簡奧斯丁的一貫風格,內(nèi)容具有女性的柔美和細膩。
  •   之前的《愛瑪》正好買的這個版本,非常喜歡。
    大小裝幀都很合我的喜好。真希望能買全!
  •   開本不大,紙張不錯。之前看過的書,原來買的版本不好。這個版本很好 封面也很喜歡。就是買不到一套。真想收集奧斯汀的這一套
  •   這套書的封皮我覺得是所有簡奧斯丁作品封皮最漂亮的一套,所以很喜歡~本想入一套,可惜不能買全,有一些沒貨了~翻譯還是可以,一般性看看挺好的。挑剔翻譯的話就努力看原版吧~
  •   之前就因為在書店看到這個封面的《傲慢與偏見》喜歡得不得了,就買回家了。這次在當當發(fā)現(xiàn)簡·奧斯丁的作品有一系列這個版本的,而且正趕上當當?shù)陸c6.9折買的,非常之開心。
    這個系列的封皮很適合收藏,而且感覺挺小巧精致的,里面還有可愛的小書票,對于喜歡簡作品的人來說非常物有所值!
  •   很細膩的文筆。喜歡
  •   紙質(zhì)的感覺是淡淡的發(fā)黃,伴著書香,很vintage~~
    像一本日記,還有精致的插畫,喜歡的很...
  •   壞了壞了,那書竟然是壞的,客服已同意我更換,郵去北京,郵費要20元,這書也就20元,我不想再買一本書的錢去更換了,我放棄了,我愿意讀這本"破"書~~~
  •   很好的一本書,郵寄也很及時,滿意,以后會經(jīng)常來當當買書的
  •   簡奧斯汀的這幾本書都寫得很好,不相上下。
  •   這個就不用說了 都知道是經(jīng)典吧
  •   價錢實惠
  •   字體有點小,看時間長了眼睛會不舒服。還有就是書送來的時候有點破損。不過書內(nèi)容本身很棒!
  •   給你家先生買的書,他說非常好
  •   書寫的很好,雖沒有傲慢與偏見那么好,但是差不多了
  •   貨到速度很快,服務(wù)不錯.書質(zhì)量也可以
  •   幾乎整本書都是在寫埃德蒙和瑪麗的戀情,結(jié)尾時埃德蒙與范妮之間的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描寫的過于簡單,幾頁就把男女主角的戀情及結(jié)婚交代,感覺有點虎頭蛇尾(個人看法)不過,故事整體還可以
  •   剛開始覺得寫得特別的好,可是,最后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時候太突然了,沒有那么多的細節(jié)描寫,有點覺得遺憾,不過,很不錯,簡單中也有人性的光芒!
  •   這本書在簡奧斯汀的所有著作中,最像一本思想政治教材。內(nèi)容比較無趣,女主和男主都缺乏魅力,愛情的發(fā)展沒有太大的懸念。整本書最讓人記得住的地方有兩個:一是良好的環(huán)境能塑造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二是良好的品質(zhì)成就幸福的婚姻;這是簡奧斯汀的一貫觀點,只是在這本書中表達得相當?shù)闹卑住?/li>
  •   喜歡奧斯丁需要理由嗎?答案你可以在書中尋找。
  •   應(yīng)該算簡的作品中最主動最笨的女主角了。印刷不錯,喜歡封皮的感覺。
  •   質(zhì)量還不錯~!只是可能在送貨途中把書角給撞歪了之外 沒有什么問題.書的質(zhì)量也不錯!很喜歡Jane 終于把她的書都買齊了!哈哈
  •   只有這部奧斯汀的著作以前沒買到,讀到一半,感覺不如其他四本,沒有太多感覺。另外的一本是《理智與情感》,我也不是很喜歡。
  •   這是第一次從當當購書,這本書裝幀不錯,就是字體點小,感覺還行。
  •   因為是奧斯汀,因為是孫致禮不會叫人失望。可惜勸導(dǎo)沒買到這個版本的。
  •   封皮有破損,而且字體有點小了
  •   書的質(zhì)量、包裝都非常滿意,當然這個本身就是名著,內(nèi)容當然也不必說了。贊一個!
  •   字體比想象的小,不適合睡前床上看。里面的插圖不錯!
  •   除了《傲慢與偏見》以外,這算是很好不錯的,筆調(diào)有些不同,偏于凝重。
  •   送貨快,圖書質(zhì)量好
  •   書拿到手后,發(fā)現(xiàn)是小32K版本,字比較小,紙也比較薄,不是很喜歡。
  •   沒有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出色??催^傲慢后再看這有點差強人意,譯者孫感覺這部譯不是特別好,蠻拗口,還沒全部看完,也許看完后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   是代人買到,感覺插圖還不錯,時代風貌很明顯。
  •   字太小,
    以后不會買這個出版社出的書!!
  •     范妮這個黛玉之所以求仁得仁完全由于奧斯丁硬要讓她上位。從默默無聞到派對女王只是因為兩個表姐去了倫敦。
      
      她拒絕克勞福德少爺那時如履薄冰,前途堪憂,還回到了窮父母身邊,不料已婚大表姐和克勞福德少爺私奔,二表姐也有樣學樣跟人跑了。范妮被急招回曼斯菲爾德。還捎上家鄉(xiāng)妹妹,這妹妹我們一開始不知道有什么用,為什么花很多筆墨寫她,最后知道了,范妮婚后搬出去,總得有人在家服侍養(yǎng)父母吧,這妹妹就派上用場了。埃德蒙是否愛她也始終成疑,傲嬌的瑪麗永遠會在埃德蒙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吧。
      
      埃德蒙這人似乎是要往達西的路上走的,但走了一半,沒走完,又不如《艾瑪》里的奈特利尖酸好玩。反而是個滅high王,是曼斯菲爾德莊園里最老成無聊的年輕人。
      
      最后一章作者干脆跳出來自我說明,希望讀者相信時間的魔力,會讓各位各就其位。但你可以想象范妮婚后的生活有多無趣,她本來也就是個無趣的人,是養(yǎng)父母的貼心仆人。
      
      不過呢,在奧斯丁的世界里,沒錢你就得乖點。有錢到艾瑪?shù)牡夭?,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宣稱不婚,或者像這里的瑪麗,晾著埃德蒙。埃德蒙盡管一路對范妮這個垃圾桶抱怨個沒完,一副明天我就要和她斷的樣子,心里還是不舍得啊。
      
      結(jié)尾對躺槍的大表姐和嘴賤的norris太太也太狠了點。倒是瑪麗始終活潑可人,奧斯丁也沒辦法降服她,讓她繼續(xù)顛倒眾生去了。
  •      《曼斯菲爾莊園》表明,想成為簡 奧斯丁,不僅僅是羅曼蒂克跟頑強的女性形象,她看得更遠,所以在這本書里,她堅持自己的立場與讀者作對,有偏見的芬妮沒有戲劇性地愛上傲慢的亨利,而是跟性情相近的表哥埃德蒙結(jié)為伉儷??墒?,不變的是芬妮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淑女,只不過她的戰(zhàn)斗更加曲折。
      
       我總認為,奧斯丁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很猶豫的?;蛘哒f她埋得比較深,芬妮這個形象,真的很值得玩味。一開始,對她是有種暗暗的諷刺的。芬妮是個好姑娘,可是就是不討人喜歡。她太不像從前那些有個性的姑娘,或者說她根本就沒什么個性可言。作為一個寄人籬下的窮親戚,被嘮叨的姨媽呼來呼去,也受不到表姐的青睞,一家之長的姨夫更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她與自己的寶貝女兒放在同樣的地位看待,也生怕她不明白自己的區(qū)別對待。芬妮本身也少年老成,缺少少女的爛漫,或許環(huán)境也不允許她爛漫,她墨守成規(guī),思想陳舊,不愿參加戲劇的排練。所以她不會反抗姨媽的無理訓(xùn)斥,安然接受整個房子里最不好的房間,難過的時候只會偷偷流眼淚,或者在自己的狹小天地里看書。就連良好性情的養(yǎng)成,也是因為有了表格埃德蒙的良好表率,她深深地依賴于表哥的庇護,逐漸萌生愛戀情愫。這種暗戀一直伴隨著她的少女生活,直到她結(jié)婚,修得圓滿。乍看之下,芬妮的故事不像是描寫一個反抗的女性,而是一個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忍者。
      
       這不是奧斯丁要表達的,所以對前半部分的芬妮,實在是讓人愛不起來。直到,直到花花公子亨利的追求開始。情場無敗績的亨利為什么突然看上了奧斯???其實習慣于愛情小說的讀者是可以看出端倪的。寫愛情小說的女作者總喜歡讓深受女性青睞的男性愛上小說中不起色的女主人公,以滿足眾多女性讀者的幻想。一出場就深受優(yōu)秀的表姐們爭風吃醋的亨利,一定會愛上對他沒有興趣的芬妮。獵艷心理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芬妮的確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姑娘了。埃德蒙絕對是愛過芬妮的,甚至就算與瑪利亞偷情,他也是愛著芬妮的。只不過芬妮的拒之門外實在是讓風流成性的他不太習慣沒有女性圍繞的日子,所以他反而追求更加容易上手的瑪利亞。何況瑪利亞曾是他愛情戰(zhàn)場的獵物。
      
       面對這么一個情場得意的亨利,芬妮內(nèi)心中的高傲終于被激發(fā)出來,她說:”每個女人必須明白,任何男子都有可能得不到女子,至少是其中一個女子的好感和愛情,盡管他一向得到大家的賞識。哪怕他十全十美,具備世界上的一切優(yōu)點,我也不應(yīng)認為,他所愛的女人非得都愛上他不可。而且即使真的這樣,即使克勞福德先生具有他的姐妹們認為他具有的一切權(quán)利,我怎麼會已經(jīng)準備好相應(yīng)的感情來滿足他的要求呢?“這一段真的是慷慨激昂,讓人忍不住就放下之前對芬妮的偏見,愛上這個鄉(xiāng)村淑女。她擁有淑女身上最美好的品德,這是閱讀書籍給她帶來的,她又有著貧寒出身的少女的堅忍。她不是非要故作姿態(tài)拒絕亨利,而是她認為在沒有相對彼此了解只是看重對方的外貌與家財?shù)臈l件下與之結(jié)合是不可行的。芬妮不是不反抗,而是不拘小節(jié),她不在乎姨媽表姐對自己的不平等待遇,不是在自己家所以她盡量保持客氣有禮貌,但是當出現(xiàn)這種原則性問題時她勇敢地出來反抗,并且堅決劃明自己與表姐的界限:”一個女人可以隨時響應(yīng)男人的感情,在這一點上,我與她們又很大的分歧?!?br />   
       我總以為,簡愛的勇敢有一意孤行的成分,伊麗莎白的偏見則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只有芬妮她躲在小小的角落用自己的眼睛冷眼旁觀這些紛紛擾擾,然后靜待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就算她沒有如愿以償?shù)氐玫桨5旅桑嗬谝黄?,她也會得到尊重收獲幸福。建立在理解尊重基礎(chǔ)上的愛情才是幸?;橐龅谋U?。芬妮這個為幸福而默默戰(zhàn)斗著的鄉(xiāng)村淑女,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     Without Mr. Darcy you must still value the House;
      
      Of course affections are attached to personality, not ONLY to real estate;
      
      When things are changing fast you must be patient;
      
      Virtue will be rewarded with--House with Darcy in it.
      
      As in many other 19th century novels (Bleak House, Shirley, Our Mutual Friend, Jane Eyre, etc. etc.), falling critically ill or getting fatally wounded is an opportunity to be reborn.
      
      You should never settle with mere "good" at the 90%, knowing that "perfect" is sure to be granted at the ending
      
      Jane Austen is a real danger to minds of young women.
  •     這本書寫的很好,作者有本事將各種各樣的人物性格刻畫的栩栩如生,人物心理也寫得細膩貼切。她的書里,永遠沒有相同性格的人,這些人或溫柔善良,但不失聰明和理智(如:本書中的芬妮);或聰明美麗,但沒有是非觀和道德之心(如本書中的克勞福德小姐);或善良天真、活潑可愛,但又過于單純、頭腦有些簡單(如《諾桑覺寺》中的凱瑟琳;或善良無修養(yǎng),絮絮叨叨,但為人熱心、熱情(如《理智與情感》中的詹寧斯太太)等等。此外,作者對心情、心理及景物的描寫也讓人喜愛(可能有些人嫌它過于冗長,但我愛看,如果翻譯的再好點就更好了),她的書除了給我們刻畫各種不同的男女主人公,還給我們刻畫了那么多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各有不同,都有一些這樣和那樣的缺點,這些都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身邊的一些人和事來。
      
      引用一位讀者讀 簡·奧斯汀小說的評價,“......我們常常從她的筆下獲益良多。閱讀并認識每本書里的人物,我們看到真善美,也看到了自私、貪婪、刻薄以及無德。我們應(yīng)以此為鏡,照出自己的弱點與不足,時刻提醒著自己,向往真善美的道路,而不是在泥濘處停滯不前。”
  •     小說在結(jié)構(gòu)上可以分成前後兩部份,把21回前後是分界點,是介於范妮是否成為人物群的中心而言。在21回之前范妮基本處在一個可有可無的、被忽略的位置上。我們可以從幾件事中看出范妮成年后的地位一如幼年時的卑微:范妮沒有馬騎,只有艾德蒙竭力為其爭?。荒贻p女性參加的舞會,只有范妮陪太太的就坐;索色頓一行不是艾德蒙的讓步,范妮也去不成,即使去了她也處在被晾一邊的窘境——表哥固然重視與克勞福德小姐樹林散步,瑪利亞、羅什沃茲與克勞福德、茱麗葉四人又忙於情感糾葛爭風吃醋,無人在意她,也無人不在意她,她存在與否皆不重要。這樣的局面在排演《山盟海誓》時依舊如此,小說還是在借戲中人角色,讓艾德蒙與克勞夫特小姐彼此傾訴能以表達的衷腸,讓那四個人落入多重愛恨情感糾紛中,使戲劇衝突加大。就小說人物關(guān)係來說,范妮還是處在邊緣(但這不意味著這個人物沒有作用。因為范妮既不是劇中的人物,就比其他人少了一重角色,少了一份投入,多了一點理性,所以故事也是通過范妮的視角來觀察戲裡戲外人物的千姿百態(tài),范妮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觀點)。
      范妮真正成為主角是21回以後的事。我們來看作家是如何安排的:21回中瑪利亞下嫁羅什沃茲先生,妹妹茱麗葉陪同度蜜月。一下子曼斯費爾德莊園走掉兩位年輕女性,而她們卻是上述情節(jié)中兩對情感關(guān)係中的非常重要的兩位人物,處在姐妹倆同愛上一個男子的多重複雜糾紛。作者在這裡突然安排她們退場其意何在?我們可以這樣想,首先她們留下的情感漏洞需要人填補——克勞福德先生在曼斯費爾德莊園沒有伴侶了,唯一剩下的年輕女性是以往不受重視的范妮,從這點而言,范妮也不會再被忽視。因而我們可以說范妮的出場是“救急”,但我們也可以說,正是爲了讓范妮出場,才讓這對姐妹在21回,小說未過半就匆匆退場,并后27回再沒有得到正面描繪。其次,我們還可以考慮爲什麼連茱麗葉也要走,她是不是可以不走。我們記得在索色頓的莊園裡,克勞夫特說茱麗葉愛笑,一路上笑個不停;我們也記得她見姐姐得到了心愛的角色時,出色反擊克勞夫特先生的那句妙語;還記得她們父親回來的那天她慌忙報信,見克勞夫特正將姐姐的手按在他胸口,氣的轉(zhuǎn)身就走。那麼我們也不會忘記,她與姐姐在性情和愛情上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她們都自以為是藐視禮教,她們都愛上了克勞福德先生。而正是這兩點,同為女性的范妮與之差異卻很大:范妮的嚴肅認真和鍾情表哥兩點,使日後克勞福德與之相處時會有他先前不曾遇到的困境,使小說的情節(jié)起伏不定難以預(yù)測。從小說情節(jié)考慮,這也就是需要她出場的原因。沒有一個讀者喜歡看前後重複的劇情,小說家在安排情節(jié)時需要考慮到這點,而用完了的人物也要及時退場才能使后面的人物便於凸顯出來,否則試想21回后,兩位嬌貴大小姐的在場會給范妮帶來多大的遮蔽,小說家由怎麼能容許她們呢。
      在21回以後范妮的身價抬得很快。先是在23回中受到了格蘭特牧師家的就餐邀請;臨接的26-29回,是托馬斯爵士為讓范妮和她遠來的哥哥高興而舉辦舞會,并使不久前沒有舞伴的范妮在眾人面前領(lǐng)舞;32回中范妮多年來不生火的東室第一次生起了火爐,而且還是爵士親自的交代。如果說格蘭特家的邀請和舞會還使范妮的位置出在遊動和旋轉(zhuǎn)的狀態(tài),爵士的肯定代表著她在這個家已有了固定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這份重視恰恰與克勞福德先生的求婚有關(guān)。小說的敘事至此有一個麻煩:既然確定了范妮情感上不會動搖的決心,克勞夫特先生長期而無效的糾纏難道要一直持續(xù)下去嗎?小說在這裡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一個“散”的過程。相比較第3、4回中克勞福德姐弟、羅什沃茲先生、耶茨先生聚于曼斯維爾的莊園,為一切戲劇衝突上演做準備,那麼現(xiàn)在讓矛盾衝突暫時緩解的辦法就是要讓人物逐個都散去,在某種意義上,人物歸於何處也是一個作者用心的地方: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各去了兩種地方:在37回中克勞福德姐弟去了計劃中的倫敦,并在不久后與先前退場的瑪利亞、茱麗葉姐妹相逢。而范妮則在同一回中與哥哥返回闊別多年的自己家。唯一留在曼斯費爾德莊園的是艾德蒙。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克勞福德先生果然風流原型畢露,將受范妮影響的好品德殆盡,再次與瑪利亞勾搭上,并促成她最終的私奔;而克勞福德小姐在倫敦女朋友影響下,更多以野心和金錢來考量自己與艾德蒙的戀情發(fā)展。對上述幾位本就品行有缺憾的朋友,倫敦無疑是一個更促其變質(zhì)的環(huán)境。然而范妮所待的樸茨茅斯呢?范妮看到的是粗魯無禮的家庭、狹隘的環(huán)境、難以入口的食物。我們知道37回后是兩條線發(fā)展,而作者將敘述焦點放在范妮所處的樸茨茅斯,她對倫敦的所知完全通過與克勞福德小姐的通信完成,信完全是她一方獲取信息的方式,而非雙方交流情感的手段。這也是爲什麼小說中盡是羅列范妮讀到的信,而沒有一篇范妮的回信呈現(xiàn)出來,甚至沒有敘述她寫回信這回事。范妮不僅自己非常想念曼斯費爾德的一切,連她那潑辣的妹妹也被她說服,開始與她一起做起了嚮往一種更有教養(yǎng)、更文明、更寧靜的生活方式——以曼斯費爾德所代表的英國鄉(xiāng)村?。官M爾德留駐著品質(zhì)高尚的艾德蒙表哥)這可憐的受工業(yè)革命威脅的農(nóng)業(yè)社會。既然大城市倫敦生活代表放蕩,小城鎮(zhèn)樸茨茅斯生活代表粗魯,作家心靈的後花園在哪不是很明顯嗎?
      
      
  •     上周末回到學校,在三個月沒睡過的宿舍床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曼斯菲爾德莊園》,本以為是哪位舍友在我外出的這段時間內(nèi)無意間遺留在床上的,但一番詢問后,卻無人認領(lǐng),便只得將書暫且繼續(xù)放在床頭。傍晚思念愛人,百無聊賴之下隨手翻開此書,看了前言,又翻了二三十頁,感覺通俗易懂,翻譯保持了上譯的一貫水準,寫得也算引人入勝,便這幾天都隨身攜帶,有空便翻一翻,不知是因為這個故事情節(jié)過于生活化,還是愛情與婚姻的題材永遠是女人的不二選擇,不到五天便看完了這本不算薄的書。
      
       書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就是個生活化幾個年輕人之間的故事,圍繞著亙古不衰的人民話題——愛情、婚姻。并一如其他外國名著一樣,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對話,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印象、情感,倚靠著這些大篇幅的對話得以一步步發(fā)展。阿磊說這是:“一點都不含蓄!”我倒不這么認為,我認為他們實在太含蓄了,要知道故事發(fā)生在兩三百年前的英國,禮儀規(guī)矩之繁瑣,恐怕是無孔不入,在現(xiàn)代人看起來芝麻大的事,恐怕都是有違禮儀,不小心就會被貫上忘恩負義,不懂禮節(jié)之名。比如芬妮冬天的時候沒在房間里燒火取暖,便引來了伯爵長達十五六行的語重心長的教導(dǎo)。。ORZ。。。
      
       雖然描寫得細致入微,但是讀完后卻有幾個情節(jié)仍讓人感到不解,比如托馬斯伯爵遠行回來后,對主人翁芬妮的態(tài)度有一個明顯的改變,而且這個態(tài)度的改變對之后一大半的故事發(fā)展都有不大也不小的作用——避免了聒噪姨母的多次刁難,并且,在芬妮拒絕了德才兼?zhèn)浼邑斎f貫但品行不正的克勞福德先生的求婚之后,這位曼斯菲爾德莊園的最高權(quán)威者對芬妮的庇護,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了無數(shù)的傷心、麻煩與詰難。然而自始至終我都沒明白為何伯爵前后的態(tài)度會轉(zhuǎn)變?nèi)绱酥?。阿磊說:“這種令人煩惱的書,很費腦子,必須毫不分心的閱讀,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能理解的地方,還要翻到前面找原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發(fā)現(xiàn):哦!原來是這樣,他前面說了這么一句話,所以引起了他心理的轉(zhuǎn)變,所以才會有后面的。。?!?,我實在懶的去翻前面的幾百頁找原因,但我雖讀得快,卻并不粗糙,憑記憶,前文沒提到任何這種變化的可能原因,僅僅在書臨近結(jié)尾時含糊的說了一句:“這是他判斷的失誤,它使他的外表顯得過于嚴峻?!蓖耆屓瞬荒苤眯诺睦碛伞?。
      
       書里人物的心理變化結(jié)果,大多由一段對話作為其原因,但至少我有一半不能理解,完全不能從上一段對話中找到產(chǎn)生心理變化的確鑿原因。我反而覺得,那個時代的人說話過于含蓄,總繞著彎表達自己的想法,隱喻、借喻太多,不能讓人感到言語的精彩,反而覺得這是為了保持他們的紳士風范與典雅形象,或許,我應(yīng)該這樣想: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獨特文化。
      
       不過,書中還是有不少讓我過目不忘的經(jīng)典臺詞,比如在克勞福德先生滔滔不絕表達著自己情感的時候,對芬妮的心理活動描寫中,有這么一句:“在一顆不能為別人著想的心中,人的本性是不能代替義務(wù)的。”,還有這位女孩說的那段經(jīng)典的話——他優(yōu)秀,為什么我就要喜歡他?一個女人并不是可以隨時響應(yīng)男人的感情。
      
       看書的過程中,一直在和阿磊交流心得,最后來說說他的反應(yīng),作為他最討厭的西方文學(據(jù)說他看了高爾基的三部曲后,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了不好的印象:怎么這么長!怎么這么煩!哎喲媽呀?。?,他每次聽我說這本書時都昏昏欲睡,半死不活,還把主人公芬妮的名字叫成達芙妮。。
      
  •     據(jù)聞奧斯丁在英國一度與莎士比亞齊名,說實話不懂她為何得以享此盛譽。然而從小學開始對她便一直有種說不出所以然來的喜愛。我猜想是自己擺脫不掉那種不費力又甜軟的枕邊故事罷:她的小說就像在玩過家家。此話毫無貶義,游戲就是一門藝術(shù),小游戲也有大智慧,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游戲玩好。
      
      在圖書館偶遇在珠海一直找不到的曼斯菲爾德,也顧不上自己的功課多,如獲珍寶,也是因為不愿意一直拖拉著未完成狀態(tài)(前五本小說已經(jīng)讀過,盡管印象模糊),數(shù)日之內(nèi),便結(jié)束了這本書。
      
      兩寸象牙再壯觀也有限,都說本書是奧斯丁情節(jié)最為復(fù)雜的一本,倒覺得,不過如此。奧斯丁的情節(jié)歡樂憂愁悲哀痛苦往往有一套程式,生活的憂愁至多不過由于某人的病喪抑或某兩人的私奔,看你如何排列組合罷了,且從來是為人物服務(wù),哪怕情感也是。六本小說,六個女主角,是六本小說在人們心目中排位高低的關(guān)鍵。如果說我最喜歡《傲》和《勸》,那是因為我對這兩位女主情有獨鐘。不幸的是,這樣一個寡淡無味、怯懦文弱的道德紅綠燈,范妮贏得的同情、敬重和憐憫,遠甚于像對伊麗莎白和安妮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
      
      的確這是一本相對而言道德教化意味濃厚的書,充滿著秩序。
      
      看著紙頁上的范妮,我在想如果在從前遇到這本書我是否會有別種想法,也許兩年前,也許三年前。也許我會很喜歡她,因為曾經(jīng)我就是一個她。我以為自己在讀她,卻不料讀到了隨時間流動的自己。
      
      是否時間對范妮太不公道,讓她遇上這樣的我。
      
      也許從來沒什么喜歡不喜歡,只有不公平的時間。
  •     這篇不算書評,只是讀后感
      
      剛開始讀,就先被譯本序提醒:范妮與林黛玉有一些相似之處。受到了這樣的暗示,小說開端的情節(jié)在我眼里就真的酷似林黛玉進賈府了。這樣的感覺如同一根若有若無的絲線,在字里行間時隱時現(xiàn)。
      
      直到埃德蒙與范妮之間第一次真正直接的交往發(fā)生?!八谒磉呑?,費盡心思使她克服由于啼哭被人發(fā)現(xiàn)而感到的難為情,并勸她把什么都告訴他。她是否病了?誰對她發(fā)火了嗎?她和瑪麗亞、朱麗葉吵嘴了嗎?……‘你離開媽媽感到難過,我親愛的小范妮,’他說,‘這說明你是個好孩子;不過,你要記住,你是和親戚朋友們在一起,他們?nèi)巳藧勰?,人人想使你快活?!?br />   
      埃德蒙像是永恒的、穩(wěn)定的火焰,散發(fā)著綿綿不絕的脈脈溫情,使范妮有了勇氣和幸福感。讀到這兒,毫無疑問,我懂了范妮需要的是什么,自然也就讀懂了她與充滿叛逆精神的黛玉本質(zhì)上的不同。
      
      另一個使我深受觸動的段落,是第十六章關(guān)于范妮的“東室”的一段:
      
      “房間面向非常有利的方向,再加上范妮偏愛,即使不生火爐,在早春和晚秋季節(jié),她仍然有許多個上午可以呆在這里。但凡有一線陽光,即使冬天已經(jīng)來臨,她也不希望完全離開這間房子。在她閑空無事的時候,這間房子是她極大的安慰。她養(yǎng)的花,她買的書——自從她有權(quán)支配第一個先令的第一天起她一直不斷地買書——她的寫字臺,她為慈善事業(yè)做的活,她繡的花,都在她的手邊。如果她沒有心思做活,如果她什么都不想干,只想沉思默坐,她在房中看到的事事物物沒有一樣不給她帶來愉快的回憶。每一樣?xùn)|西都是她的朋友,或者使她聯(lián)想到她的某一位朋友。雖然有時候她遭受巨大的痛苦,雖然她的動機常常讓人誤解,她的想法別人不加理會,她的見解人家不予重視,雖然她飽嘗了專橫的嘲笑和冷漠,但是幾乎所有這些往事的回憶又都引起了某種安慰:……更常發(fā)生并且更使她珍惜的是,埃德蒙替她打抱不平,對她友好。他支持她干的事情,解釋她的動機,他勸她不要哭,或者向她證明對她的友愛,使她破涕為笑?!@間房子對她來說比什么都寶貴?!?br />   
      像范妮這樣,內(nèi)心細膩卻又不很樂于表白自己的人,最需要一個只屬于自己的近乎與世隔絕的空間。養(yǎng)的花、讀的書,各種繡活,把這些需要持續(xù)將精力投入其中的物品,放在自己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保有一種將所有進度控制在力量范圍內(nèi)的安全感——這是一個精神上長期處于孤獨狀態(tài)的人需要的感覺,它非常必要,能帶來長久的安慰。至少對我自身來說是這樣的。
      
      我不喜歡小說中的索色頓之行和演劇活動,盡管它們是全書最重要、出場人物最齊全的兩個重大事件,但前者太簡單,后者又太冗長。反而是在小說中后部分,范妮回樸茨茅斯的故事,非常吸引我。托馬斯爵士讓范妮回家探親的一大目的,是想使她明白克勞福特先生的求婚對她來說是多么難得和珍貴,換言之,托馬斯爵士是想利用范妮親生父母家庭中的惡劣環(huán)境對她進行刺激。讀到范妮離開曼斯菲爾德之前的部分,我仍不能準確猜出范妮的家會是什么樣子的,只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希望那個家庭貧窮而溫暖。不幸的是,范妮的家如托馬斯爵士所料,情形混亂。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而多子女的家庭更是景況艱難,而最令范妮痛心的是家庭成員的愚昧、粗魯。
      
      這兒與曼斯菲爾德莊園完全不同,“根據(jù)一周的印象,范妮把兩個家庭作了個對比。她想借用約翰遜博士關(guān)于結(jié)婚的獨身的著名論斷來評論這兩個家庭。她心想,雖然在曼斯菲爾德莊園會有一些痛苦,但在樸茨茅斯卻沒有任何快樂?!泵鎸@個血緣最親近、感情最陌生的家庭,范妮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她不想讓家人覺得自己因為在外面生活、受教育,就瞧不起自己的親人;而另一方面,她又無法抑制對在曼斯菲爾德莊園的那種文明、優(yōu)雅、和平的生活的想念,同時也不得不面對自己對最親的親人那粗俗的生活方式的厭惡之情(奧斯丁并沒有因為范妮是正直的主人公就對她的這種復(fù)雜感情避而不談,這引發(fā)了我對奧斯丁本人生平故事的極大興趣)。也許我可以這么理解:這種矛盾的心理,來自原本并不矛盾的兩端——范妮善良的本心,和文明教育的成果。它們在范妮復(fù)雜失衡的生活環(huán)境中交會、扭結(jié)在一起,形成了她的心結(jié)。
      
      
      
      書里的這一位范妮,有曼斯菲爾德莊園,有東室,有埃德蒙,也就有了平靜的生活、私密的空間和溫暖的支撐力,可是,畢竟不是每一個范妮都能去到她的曼斯菲爾德莊園,大部分的范妮們還是得生活在樸茨茅斯的家中,為母親做各種雜活兒,粗著嗓子呼喝弟妹們,隨時應(yīng)付父親的暴怒和責罵。那樣“范妮”一定會變成另外的人。
      
      最終到來的是預(yù)料之中的大團圓結(jié)局,然而直到小說最后幾章,范妮和埃德蒙終成眷屬的跡象,或更準確地說,埃德蒙“愛”范妮的跡象還不很明顯。于是現(xiàn)在的結(jié)局成了為團圓而團圓,我真的不喜歡。范妮為什么就一定要擁有埃德蒙的愛情和婚姻呢?說這話并不是出于嫉妒……只是像范妮這樣的一個嚴肅、堅忍,卻又無法獨立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和壓力的姑娘,如果有一天能離開埃德蒙的庇護,那才能算是真正“成人”。小說沒有給她這個機會,但在無盡的時間空間中生活著的那些沒有去到自己的曼斯菲爾德莊園的范妮們,大概都已經(jīng)自行長大,或者正在努力地成長。
      
      書本來只想給四星,加的一星是感情分
  •     忽然發(fā)現(xiàn)還漏了本奧斯汀的書,于是就拿來開始看。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水平的問題,我最后看的極其火大。
      
      奧斯汀的小說,不是懸疑,不是偵探,不是驚悚,
      
      我簡直懷疑這部小說是偽作,或者是拼湊出來的,或者是后人續(xù)作的。
      
      或者就是翻譯有問題,要知道,中文和英文的語感,確實是會引起讀者的很大誤解的。
      
      整部小說,反反復(fù)復(fù),猶猶豫豫,除了外表最為柔弱的 FANNY 之外,所有的人的形象都傳達地反復(fù)無常。 反倒是 FANNY 默默堅守著她那完美的初戀暗戀,還堅貞不渝。
      
      最后就給這小妮子給夢想成真了。
      
      如果讓大兒子死翹,順利地讓瑪麗和男豬終成眷屬是惡俗,并且是陰暗心理作怪的話。
      
      FANNY 最后的美夢成真,真是***的毀滅理論了。 往死了作去整死那些男配女配,活生生地毀滅了一些沒有大惡的人的一生。
      
      何必呢?
      
      我決定不相信這是奧斯汀寫的。得有多大的人生失敗,才能寫出這種東西啊?
      
      得受過多大的遭罪,才會報復(fù)這么些人呀?
      
      我喜歡那個狡黠可愛,嘲笑壞人的奧斯汀,讓壞人倒霉,倒霉蛋扎堆的清新可愛的奧斯汀,不是這貨,不是這貨~
      
      分兩天看了這部小說,最后看完的時候,怒氣沖沖地把書丟在地板上就睡覺了。
      
      過了兩周,發(fā)現(xiàn)這本書在書架上好好躺著呢,沒有被分類。
      
      我居然滿心歡喜地拿起來,看了眼,想看看。 以為自己沒有看完。
      
      忽然想起來我是看完了的,
      
      也許是我不相信這后半部驚天大陰謀TVB劇本般的劇情罷了~
      
      不相信這書是奧斯汀寫的。
      
      就我對她的愛戴,這書太陰暗了,太陰暗了。
  •     看完《曼斯菲爾德莊園》(項星耀譯)這部四百多頁的磚頭書,已近午夜時分。芬妮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內(nèi)心的法則卻堅硬如石——做人不能固執(zhí)己見,不能忘恩負義,這個法則貫穿始終,從她人生啟蒙之初到最后情感歸屬地。
      貧困家庭出生的芬妮,溫柔,內(nèi)向,怯弱,十歲時寄養(yǎng)到富裕的姨媽家,有區(qū)別地對待養(yǎng)大,玩兩位表姐剩余的玩具,住在冰冷的閣樓間。小芬妮在莊園成長過程中受到其表兄埃德蒙的關(guān)心,他理解她的痛苦和不安,處處維護弱小地位芬妮的尊嚴,從那時起地位卑微的小芬妮就深深眷戀上了這個把她平等對待的表兄。小芬妮的保護神,埃德蒙善良、正直、公正,一個完美的英國紳士的化身。然而他是托馬斯男爵的次子,其地位決定了還得靠自己謀生(當一個教區(qū)牧師),不是像長子享有特定的繼承權(quán)就可以過優(yōu)渥的生活。埃德蒙由于即將所從事的職業(yè),即后天教育所賦予他的道德和觀念,毫不費力地把此傳給了對他崇拜的芬妮,后者與他共享相同的價值觀和世俗準則。
      卑微的小芬妮,自負的兩表姐,花天酒地的大表哥,公正的埃德蒙二表哥,在曼斯菲爾德莊園土地上靜靜地成長。當托馬斯男爵短暫離開時,亨利和瑪麗兄妹來訪時,平靜打破了。享利這個花花公子,年輕的女人總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兩位表姐也不例外,此時大表姐已與一位財富驚人,然智趣卻成反比例的年輕紳士訂婚。二表姐便和“吃著鍋里的,盯著碗里的”大表姐為了得到他的殷勤和恭維,上演了一場場嫉妒、猜疑和爭風吃醋的鬧劇,旁觀者芬妮是唯一的觀眾?,旣愂羌烂才c才智為一身的女子,她優(yōu)雅的談吐使埃德蒙對其一見傾心,并且努力幻想這是與其相伴一生最佳的女人,這是他向紅顏知己芬妮吐露內(nèi)心的秘密。芬妮只能痛苦地暗戀著埃德蒙表哥。偏偏此時享利對兩位表姐的感情玩膩了,為了排遣自己的無聊,策劃出一個有趣的游戲,設(shè)法讓芬妮愛上他。在其妹妹瑪麗的協(xié)助下,對純潔的芬妮發(fā)動了甜蜜而猛烈的進攻,以為芬妮會像一頭小羊撞進其溫柔的陷阱,恰恰相反,在這個追逐的游戲中,他自己卻不能自拔,他在芬妮身上找到了真愛!
      然而難得可貴的是,芬妮堅持自己的看法,她對于這傲慢的享利和瑪麗兩兄妹的為人洞悉一切,她一直認為,他們兩個除了愛自己,誰都不愛。她是根據(jù)他們的所談到養(yǎng)育、培養(yǎng)他們的叔叔嬸嬸輕蔑的態(tài)度中,發(fā)覺他們忘恩負義。這是芬妮不可忍受的品質(zhì)。
      奧斯丁在書本結(jié)尾,托馬斯男爵反省自已在教育上子女失敗的問題時,“他本意是要她們變好,他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她們的知識和外表上,不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關(guān)于必要的自我克制和謙虛謹慎,他相信,凡是可以教育她們的人,恐怕從未向她們提出過?!?,過份縱容和嬌生慣養(yǎng),只生增長虛榮和冷漠自負。由此可見奧斯丁極力推崇的處世原則和觀念——穩(wěn)重、謹慎?!艾旣愐严露Q心,不再愛長子以外的任何兒子,可是憑她的姿色和兩萬鎊陪嫁,要在風流倜儻或游手好閑的法定繼承人中間,物色一個即能滿足她在曼斯菲爾德養(yǎng)成的高雅情趣,又在性格和舉止足以保證她獲得未來家庭幸福的人,并不容易?!彼粋€既在錢財上與她相配,又能在性格和舉止上符合她的品位的男人,顯然埃德蒙只符合她后面的條件。尤其可怕的是當托馬斯男爵的長子湯姆生病了,她迫不及待希望他死,如果埃德蒙繼承名號,這一切多么稱心如意(這赤裸裸表達在她給芬妮的信中)。
      大表姐聰敏美麗,高傲任性,最終也因此而自毀;小表姐姿色、智力較平庸,卻有自知自明和知足,奧斯丁對她較寬容,獲得一個平淡的婚姻作為結(jié)局。
      PS :我在土豆網(wǎng)上找到99年版本的電影《曼斯菲爾德莊園》,芬妮被改成一個具有現(xiàn)代意識、敢于追求自由新女性;大表哥成了反殖民、種族歧視的騎士;托馬斯男爵成了莊園的集權(quán)統(tǒng)制者,書中具有反省精神的老紳士沒了。 所以啊,讀書還是比看電影能懂作者的精髓。
      婚姻愛情觀:能保證門當戶對,八九不離十,而且,過日子,跟誰過其實都是過,開始再色彩斑斕,后來都大同小異。
      
  •     很喜歡這個,有點灰姑娘得到幸運轉(zhuǎn)變的意思.當然,也還是承襲作者的主路線,就是在社會的主流世俗中,灰姑娘得從小進入上流家庭,得到了上流社會陶冶和承認,才能得到這樣的美事,這也是時代的影響,滲透了當時社會觀念的,所以也能極討那個時代的無事可做的太太小姐們的喜愛,給她們桎梏的生活提供了一份美好的向往.也是皆大歡喜的——太太小姐們嬌弱,老流淚傷神就受不了了。雖然很厚的書,但是情節(jié)緊湊,幽默,輕松,風格依然。作者的書每一本討論一種類型的愛情,往往也于性格有關(guān),很耐玩味
  •     范妮,西方的林黛玉,可是她又是那樣的羞怯。除了表哥對自己欣賞外,她就是一位小心翼翼的灰姑娘。強烈的自卑感讓她變得更加沉靜,可是她比二位表姐理性的多,她也沒有對名利和金錢看的重要。她只是堅持著對威廉的思念,又深深的暗戀著埃德蒙。可是就是她這份恬靜的美吸引了亨利,當然也發(fā)現(xiàn)了她就是位公主,一位純潔且漂亮的公主??墒钱斍槭ズ嗬麩o論怎樣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討她歡心時,他始終動搖不了范妮的心。。。。也許當埃德蒙和瑪麗小姐結(jié)婚數(shù)天后,她會被亨利所感動并死心塌地的愛上他,可是命運就是會在出現(xiàn)必然結(jié)果前開一個大玩笑,其中就是名利,金錢和虛榮心在做遂。。。。所以最終結(jié)果還是會讓善良的人得到她應(yīng)有的幸福。。。
  •     沒有討厭或者喜歡的人物,只有恍然大悟
      有些觀念都過時了,道德感早已沒有那么強烈
      發(fā)現(xiàn)一些細微的心理變化,讓我心情大好
      生活里太多的麻木和不仁,過分的笑料,讓生活都沒了味道
      喜歡兄妹倆的心心相印,喜歡有知音有知己,喜歡這樣的安全感
      精神需要物質(zhì),精神大于物質(zhì)
      那些看上去無可挑剔的姐妹,最終都有各自的弱點,弱點來自教育,來自環(huán)境
      人生之初到底該吃多少的苦頭,才能平衡
      
  •     沒有暗戀的苦苦滋味
      只是一味的感激之情
      沒有太多擔心埃德蒙會不會和芬妮在一起
      更多的是擔心埃德蒙本身遭到欺騙與傷害
      內(nèi)心描寫很細致
      芬妮的甜美與善良
      太值得讓大家喜愛了
  •     以前覺得精裝書正統(tǒng)嚴肅厚重僵硬。而這本書的裝幀舒服,內(nèi)容怡人,居然由此喜歡精裝書了。雖然連著讀了幾天才讀完,但過足了捧著精裝書的精致閱讀的感覺,甚至覺得那幾天的生活都被蕾絲化了。
  •     "Let other pens dwell on guilt and misery. I quit such odious subjects as soon as I can." (Chapter 48)
      
      It is clear that Austen is no revolutionary, no advocate in redressing unbalance between either classes or sexes. It somehow reminds me of one of Browning's lines - 'God's in His heaven -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Austen acknowledges, as well as accounts for, the clashes, the harsh disturbing sounds rising from a landscape of domestic quietness, and she seems to believe they can be all settled within domestic confinement.
      Clatter amid classes, sexes, and most abidingly, personal dispositions, are the unfailing themes of her writing. She tries to reconciliate them; sometimes she allows herself to accomplish it, sometimes not. The up and down of this attempt can be traced from the changes of places - from Mansfield Park, the symbol of peace and harmony, to the town, and to London, where the movements of society are most animated.
      
      Principle and delicacy are two treasures belonging to the aristocratic families - epitomized by the Bertrams - that are brought on to a foolish degree: putting on disguise over everything that is in fact guided by money, and throwing restraint upon women who are voluntary and cool in judgement, like Miss Crawford and Fanny Price, when she told SIr Thomas of her turning Henry Crawford away. Yet Austen refuses to offer any concpicuous protestations - she is forever mild and contented in cavassing the present social proportion, as is don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Her contentedness was actually prized by Virginia Woolf (my favorite of favorites), because in so doing, she succeeded in writing for writing's sake; she was cool enough not to let her convictions speak for the characters. And it is true, that in such an age as hers, to write with such warmth, hope, and undisturbed exquisiteness, as is seeping through the pages, is exceptional.
      
      The Crawfords are curious people. Their position in society resembles that of the Bennets. And again, we see their division between honesty and cheat, decorum and indecency, true affections and mercenary pursuits, wisdom and folly, hope and no hope at all. The rising middle class is indeed curious.
      
      The ending is much like a children's tale.
      
      Sorry for the shattered train of my thoughts which are so hard to be made compact or serious, even when they are working for a serious purpose. And, I do detest this much affected style of writing, got from the reading.
      
      And! Caution! The Wordsworth edition has misprints!
  •     《愛者誓言》(Lover's Vow)藍本是一出德文戲,叫做'Das Kind der Liebe' (“戀愛中的孩子”(The Love Child)或“庶子”(The Natural Child)。在《曼斯菲爾德莊園》卷一中后,一干人煽風點火,排練預(yù)演,要把寧謐莊園變成喧俗戲園,第二卷隨著托馬斯爵士返家,《愛者誓言》被腰斬,之后直至第三卷末,這個戲躍出文本滲進生活,新一輪威風,壓迫主要人物,最終破局,可謂貫徹始末的“故事里的事”。戲文的部分內(nèi)容,又縮映人物關(guān)系或預(yù)言他們的命運,歷來為讀評焦點,其著名程度,也許不輸《勸導(dǎo)》里讓路易莎摔倒的萊姆海灘吧。
      
      《愛者誓言》今天看來平淡無味,然而逆推兩百年,又在那么拘禮的小說環(huán)境,說它傷風敗俗,離經(jīng)叛道,實不為過。講的是困苦的阿加莎(貝特倫家大小姐瑪利亞飾)沿街乞討,巧遇失散多年的兒子、退役兵弗雷德里克(亨利.克勞福德飾,他是瑪利亞的秘密情郎)。他們?yōu)楹眯泥l(xiāng)人夫婦(湯姆.貝特倫,農(nóng)婦原定格蘭特太太,因其失約,眾人強迫范妮續(xù)演)收留。弗雷德里克的生父,實為韋爾登海姆男爵(葉慈先生飾),他的女兒阿梅利亞(克勞福德小姐)愛上家教、牧師安哈爾特(愛德蒙),而男爵有意撮合女兒與家世殷達的卡塞爾伯爵(拉什沃斯先生),便請安哈爾特代為疏導(dǎo),豈知二人兩情相悅,即使安哈爾特避讓嫌疑,也難以抑制,隨后突圍私奔。向男爵討錢的弗雷德里克劍指父親,鋃鐺入獄。阿加莎陳述其身份,男爵軟化,對兒子做出補償,與阿加莎破鏡重圓,同時也應(yīng)諾了女兒不合門庭的婚事。
      
      這部戲雷聲大,雨點小,出現(xiàn)幾個章節(jié)后就擱淺了。讀者看不到奧斯丁寫戲臺演出,想看,得等她的續(xù)書人茜貝爾. 格雷斯.布林頓(Sybil. G. Brinton)排布啞謎戲(charade)了。于是就有詹寧斯太太(見《理智與情感》)大呼小叫亂點鴛鴦的事跡。而奧斯丁筆下,打不破含蓄,極少撕破臉正迎沖突,連面色鐵青的托馬斯爵士,也是禮貌而節(jié)制地請走葉慈先生這尊瘟神的。那么割開演出,演出前與撤戲后,《愛者誓言》對全書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是這項提議本身。諸人難合,他們一定要找一部大家都是主演,都有分量的戲,最后推出這么個俗物,皆大歡喜。自私、排他、完全不顧他人感受,在拉鋸?fù).斨斜憩F(xiàn)得尤為顯然。然后角色對號入座,像“四十又二句”的富家子拉什沃斯先生,戲里是草包男爵,扯進范妮的農(nóng)婦角色,臺詞最少最無足輕重,這正如她在莊園的位置。兩處艷情發(fā)生在瑪利亞.貝特倫小姐與克勞福德先生,克勞福德小姐與愛德蒙之間,前者違背倫約,后者滯礙重重,都是無法直述而挪到戲的掩護,移情而發(fā)。托馬斯爵士踏入門檻之際,演練母子的瑪利亞和亨利.克勞福德惶惶中不忘“以手對心”,愛德蒙、瑪麗.克勞福德同闖東廂合臺詞,直如范妮見證他二人愛情誓言,這都是精彩絕倫的小爆發(fā),仍擋在帷幕以下,這屬于奧斯丁式婉約,也恰恰強調(diào)了“偷食”之樂,所以作者其實深諳戲劇嵌套指點人心的奧妙。為企鵝初版寫序的托尼.泰納(Tony Tanner)說得很深入,他引述了柏拉圖式意見,反對假戲真做:
      
      Plato thought that a person could not be both a good citizen and an actor because just to stimulate a base character has a debasing and demoralizing influence on civalized self.
      
      換言之,入戲太深會惑亂真實的自我,而假如戲情根本對立現(xiàn)實,成為催情濫情孕床時,那真是邪途上危險的引火。
      
      排演過程中,范妮是唯一置身事外的旁觀人,連她兩位高貴的姨母都被拉下水,生風造勢。然而她同時也在內(nèi),不時聽各路抱怨,或幫忙提詞,也許任何參演者都不及她熟透腳本。諸人強迫她入伙,哪怕一個壓根分不到幾句話的龍?zhí)?,她卻極端反彈,簡直是痛苦地拒絕。正因眾皆迷醉我獨清醒,她承擔了獨立判斷、道德取舍的重荷,她能透析花花公子亨利.克勞福德輕浮的感情濃度,也深知表姐們?yōu)榱怂鴫櫬洌酉?,她更知道愛德蒙對《愛者誓言》由抗拒到接納,不單怕家門蒙羞,實在也敵不過克勞福德小姐的引誘。于是后來,當這種劇務(wù)風波人格化,她所無法容忍的克勞福德先生居然向她求愛,曼宅上上下下無人不對她施壓,以為她攀高枝,欠人情時,她再一次獨擋一面,守住最后道德防線。從這個懦小人物的巨大堅持來看,奧斯丁的愛情觀里不乏明端的道德潔癖。
      
      再說戲后,小說剔汰鬧劇所耗用章節(jié),幾與籌謀排練相當,緩延遞推,直至每位參與人真實性情剖露停當。浪漫派克勞福德兄妹,自然失望透頂,冷涼如貝特倫姊妹,依然視自己高過一切,甚至失意,都斤斤計較很快轉(zhuǎn)彎,不請自來的葉慈先生,此刻更反客為主,聰明的簡小姐避開發(fā)難,由著黑臉托馬斯爵士聽完前者滔滔,前緣后繼,也不言自表。唯一自省的人,是愛德蒙,唯一真誠歡迎姨父回家的,是范妮。愛德華怕父親誤會,說了一句為范妮辯解的話:
      
      “We have all been more or less to blame...every one of us, excepting Fanny”,泛覽全書,尤其到卷三,“唯有范妮不逐流”是有雙關(guān)意味的。另外,奧斯丁不放過任何一個諷笑諾里斯太太的好機會,到了曼府家具歸位,這位太太動起戲幕的主意,因為那是她的杰作,她傾注了如許智慧,效果斐然(she had presided with such talent and such success)。她偷偷扯下簾子,渡進家宅,她家碰巧急需綠呢桌臺呢(... where she happened to be particularly in want of green baize)。鼠眉鼠眼吝嗇鬼,真正傳神且好笑。
      
      有些讀者不喜歡《曼斯菲爾德莊園》,究因之一在其“濃厚道德說教味”,《愛者誓言》之周邊與后續(xù)推波,是為例證,評界也一直傳相當?shù)恼{(diào)風。但我想說,簡.奧斯丁的小說,并不存在 “無道德說教”的。愛情為表,道德結(jié)核,是她每一個故事的衣體,對這兩者,她現(xiàn)世務(wù)實,相關(guān)關(guān)鍵詞包括:門楣,教養(yǎng),外貌,圈子,等等。任性、私奔,幾乎涉及她所有作品,然而她從不給正見,一律以風聞筆法畫脈絡(luò),涉嫌人物以輕嘲薄諷漫畫化,這都是她的態(tài)度。她的女主角大多地位菲微,與男將并列,卻是秀外慧中,氣質(zhì)揚眉,因而最終以喜劇結(jié)合,符合人們對美與德的傳統(tǒng)認知,是為虛擬佳話、仙侶伉儷。但我們不要忘了,伊麗莎白第一次對達西印象改觀,發(fā)生在秀華隆郁的彭伯利莊園,她心思電閃:做這里的女主人也不錯啊。埃莉諾癡情愛德華,可他真正放下心防來求婚時,已經(jīng)穩(wěn)獲牧師職位,可以過養(yǎng)雞鴨羊馬的田園生活,或者說,他有經(jīng)濟來源負累一個愛人一個家。安與溫特沃斯回首往事時表示,假如重來一次,她依然重視勸導(dǎo)對年輕女子的意義,也不排除做出同樣選擇,而彼時,溫特沃斯除了愛慕燒昏頭,不名一文。
      
      簡.奧斯丁的愛情觀,從來不是義無反顧的,她總是做好妥當設(shè)計,再放由角色冒險,對于不忌禮法或者不甚道德的行為,她也把后果展給你自己判斷。比如《曼》一開篇介紹范妮的母親普萊斯太太,就屬于過度輕率誤終生的,貝特倫姊妹因不自愛而實為閱女無數(shù)的克勞福德輕忽(這是女孩子最可悲的了),若能共久長朝暮,倒可堪奇聞。愛情離不開物質(zhì)基本,不過我始終覺得,奧斯丁的實際,門楣面皮為次,她真正關(guān)心,是為女人幸福的久長永固。所以愛情依然被奉為最高原則,她自己拒過相當體面婚事,就是過不得心坎的證明了。
      
      于是這兩英寸象牙的一小截、《愛者誓言》,把它列為道德寓言也對,不過也許,屢覽前后林林總總,它更是為女性寫的人生寓言,人生警言。
  •      也許簡奧斯丁真的太局限于她所了解的小世界。她的書,大致看都差不多,情節(jié)內(nèi)容往往脫離不了男子,女子,舞會,階級等等。沒有傲慢與偏見優(yōu)秀,譯本也有一些不求甚解的地方,往往人到了一定英語程度,便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讀讀英文原版才能大呼過癮吧。
  •     我總在Jane Austen的小說男角色身上尋找達西先生的影子。或者說,是在尋找與達西先生一樣擁有美好品質(zhì)的男子。在《傲慢》里,他就是達西先生,是彬格萊;在《理智》里,他是愛德華,是布蘭登上校;在《愛瑪》里,他是奈特利先生;在《勸導(dǎo)》里,他是溫特沃斯上校;但在《孟斯菲爾德莊園》里,說他是埃德蒙,我認為不然。
      
      坦然,埃德蒙一出場便打動了不少女讀者,如我。
      
      十五六歲的他看到獨自縮坐在樓梯拐角抽泣的小表妹,他關(guān)切地問她為什么哭,是不是有人欺負她,是不是想家了。但范妮終于放下心防說出對哥哥威廉的掛念時,他二話不說給她紙和筆,還用父親的章幫她蓋上——試問哪個女子會對這樣一個年紀小小便已細心體貼的男子心生厭惡呢?
      
      私認為范妮是很幸運的。出生在一個貧困且子女多的家庭,卻能被收養(yǎng)在二姨媽家;雖受到二表哥埃德蒙意外的人的冷落,但她始終“有一顆溫柔親切的心”,始終能明辨是非、識人知心。她的不快樂,便僅是她喜歡的埃德蒙喜歡上別的女子,且經(jīng)常向她傾吐心事而已——當然,這在有情人心里可不是小事。
      
      克勞福德兄妹是小說中另外兩個重要的任務(wù)。這兩兄妹都是擁有巨大財產(chǎn)的年輕人,長年寄住在叔叔克勞福德將軍家。一個受叔叔的寵愛,一個受嬸嬸的溺愛,因此都給慣壞了。而將軍是個行為不端的人,自然也給二人帶來不良的影響。有必要提一提,我看的此書是譯文出版社的孫致禮的譯本。據(jù)譯者的序言所述:“克勞福德起初想玩弄一下范妮的感情,后來居然真心愛上了她,便苦苦地追求了起來,遭到范妮拒絕后,又跟已婚的瑪利亞(范妮的大表姐)私奔?!毙叶铱葱≌f沒有先看序言的習慣,才得以不戴有色眼鏡看這個男子。這本書的道德說教色彩,顯然比我之前看的所有Jane的小說都要濃烈,而克勞福德無疑成了這番說教的“炮灰”。說明白點,我是來為他正名的。
      
      克勞福德是以擁有大宗財產(chǎn)的紈绔子弟形象、作為莊園客人而在故事中初登場的。起初他與瑪利亞調(diào)情,又想玩弄范妮的感情,這也的確是真。但當他看到她那久別的哥哥威廉講述航海際遇時她那煥發(fā)的容顏、純真的感情和兄妹倆的深厚感情時,他真心的愛上了她。
      當一個男子愛上一個女子,他一定會想盡方法以贏得她的芳心??藙诟5乱嗳?。他依靠自己社交的人脈到處奔走,為威廉安排了一個好的官職,想讓范妮高興。他為《莎士比亞選集》表現(xiàn)出很高的朗讀能力,范妮認為這有一種她未曾聽過韻味。而在當時,很多頭腦聰明、見多識廣的人在這方面仍顯得粗俗無知。埃德蒙接受圣職(當時擔任牧師之職并不被看好)后,克勞福德問了他各種問題、感受等,“雖然出于友好關(guān)心和快嘴問得隨便一些,但卻絲毫沒有取笑之心,也沒有輕薄之意”。埃德蒙認為這才是通向范妮的心靈之路,“光靠殷勤、機智、好脾氣是贏不得她的心的。光靠這些特點,而沒有情操、感情以及對嚴肅問題的嚴肅態(tài)度,至少不會很快贏得她的心。”這很明顯埃德蒙是對他品行的肯定。仿佛是在為埃德蒙的觀察提供論據(jù)般,接下來作者更從細節(jié)上寫克勞福德的好。托馬斯爵士讓范妮回家散心,他解釋說是順路,其實是特意趕來拜訪。盡管范妮的父親表現(xiàn)得粗鄙、不得體,克勞福德仍是維持著一個紳士應(yīng)有的修養(yǎng)。周末時也來拜訪他們家,陪他們一起步行去教堂做禮拜。途中,每逢到了十字路口或人多的地方,作為父親的只是喊一聲叫姑娘們小心點,而克勞福德卻是特意跑回去關(guān)照她們。他向范妮講他之前去諾福克的原因,提及對他莊園的佃戶的幫助時,說話客觀而得體,讓范妮更肯定他的品質(zhì)。
      
      這么多的細節(jié),無一不體現(xiàn)出克勞福德對范妮的真心,我列舉這么多細節(jié),無非也是想證明這一點。愛情啊真心啊什么的,我雖不相信現(xiàn)實中會存在,但起碼小說里是有的。我仍是堅定的相信,憑著他對范妮的真心是可以戰(zhàn)勝許多阻撓和誘惑的,他不會跟瑪利亞私奔。其二,他本來已經(jīng)有很好的家財,也無需為錢財而如此。為了自己的名聲,他也不會冒這樣的險,甚至以自己未來的幸福作賭注。
      ——然而又怎樣,你最后還是被作者寫為跟瑪利亞私奔了。你不僅永遠地失去了心愛的人兒,還在后世的讀者眼中留下不好的形象。
      也許是我對那個為了所愛的女子而改變太多的克勞福德很有好感,我不喜歡這個結(jié)局。我總覺得這個結(jié)局太突兀。但我也不贊成他跟范妮喜結(jié)連理。范妮并不是多么出色的女子,她不像伊麗莎白那樣活潑風趣,不如安妮那樣一往情深(被克勞福德追求時她其實有動搖過),木訥如瑪麗也尚且敢在大家面前大聲說句話。故事結(jié)尾寫道:“他不必等待,不必期盼,瑪麗.克勞福德給他留下的感情空缺,自會有合適的人來填補?!蔽疑踔劣X得,那個她愛了這么多年的埃德蒙,也只是把她當做是他以前愛的女子的替代品而已。而她,也只是在埃德蒙的教育和影響下一直努力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并且真的做到了,而這一點卻正巧被克勞福德看到了而已。再說,她和埃德蒙的結(jié)合,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并不合適。但反正Jane早就把她許配給埃德蒙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
      
      Jane的道德評判就是如此苛刻。她對克勞福德兄妹的刻畫非常細致,絲毫沒有她的其它小說里的威肯、凱瑟琳之流的丑角那樣討厭。不過,Jane總是最實際的,她的小說里總需要哪個人來對比出主人公的好,所以只能是無奈。
      
      但再無奈,也不過只能寫寫字為你忿忿不平。誰叫你是Jane眾多小說里最讓我覺得不值得“炮灰”。
      
      --------------
      
      打三分是為克勞福德忿忿不平。。。
      http://leachun.blogbus.com/logs/70807056.html
      
      
      
  •     實話實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無趣的要命,早在把它列為“在讀”狀態(tài)時的短評中,我就不無詫異風格為何與《pride and prejudice》&《sense and sensibility》如此迥異?及至讀完都說不出到底什么感覺,每個人物都是臉譜式的,本就套路化的英國鄉(xiāng)村愛情就更加平平無奇,女主角Fanny,怎么說呢,完全就是一“三八紅旗手”,滴水不漏、無懈可擊,難怪就連Austen的娘都說這個人物'insipid'。
      
      不知道簡小姐受了什么刺激,是不是應(yīng)她們村委會之托要求文化名人做出表率,在“新女性、新鄉(xiāng)村、新生活”主題征文活動中大力宣傳“N榮N恥”,為女王陛下的女性子民們樹立典范和榜樣???。?br />   
      好奇之余,百度了一下Mansfield的寫作背景和周邊信息。度娘告訴我說,這本書的出版時間只比《PP》晚了一年,可為神馬性情大變??度娘又說鳥“Austen研究者認為,<<MP>>在心理描寫和敘述技巧上有很大的突破,是英國小說發(fā)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原諒我才疏學淺,讀過的那幾篇英國小說實在滄海一粟,因此無法總結(jié)常規(guī)模式。另外,也只追求一時快感,不求甚解,對于這種太過專業(yè)的研究結(jié)論實在無法產(chǎn)生更深刻的共鳴。
      
      在我讀的Wordsworth的合集版中,《MP》的篇幅差不多是300頁,主線大致可以如此劃分:
      
      第一個100頁,鋪墊啊鋪墊,大致包括無聊的鄉(xiāng)村flirtation,某某跟某某的眉來眼去,誰誰又插了一杠子,某某又暗戀某某。光榮而偉大的女主角還是個丑小鴨,但其堅強不屈、自尊自愛的優(yōu)良品質(zhì)已經(jīng)在閃閃發(fā)光,可惜那幫人都瞎了眼看不見啊看不見;
      
      第二個100頁,親愛的Fanny選手開始后來居上,印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訓(xùn),多金帥氣的公子哥開始猛獻殷勤,矜貴驕傲的千金女也將其引為知己。然而,我們的Fanny那真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依然那么的本本分分,繼續(xù)專心的暗戀于她那善良高尚的埃德蒙表哥;
      
      第三個100頁,簡小姐再次用”事實“考驗了Fanny同學的品質(zhì),正如日中天的范小姐離開莊園回到庸俗不堪的生身父母身邊,在備受冷落和粗鄙的喧鬧環(huán)境中,依然沒有被Mr Crowford的糖衣炮彈擊倒,其高風亮節(jié)至此已經(jīng)蔚為壯觀鳥。這還不算完,為了襯托范淑女的優(yōu)雅,Mansfield的八卦緋聞開始接二連三,兩個女兒全部私奔(這在維多利亞時期貌似很時髦?),更要命的是其中一個還是有夫之婦,而其私奔對象居然就是那個Mr Crowford??!拜托,簡小姐,你需不需要這么雞血啊,前面C先生的款款深情還令我誤以為是另一個Mr Darcy,怎么一下子就抽風了?你不是批判過Prejudice了嗎,怎么這里又要年輕女讀者擦亮雙眼,看清”狗改不了吃屎“??最后,當然啦,范小姐心滿意足的嫁給了表哥,”從此王子公主過著幸??鞓返纳睢?。
      
      唉,對于這個結(jié)局真是無語,先是Mr C毫無先兆的抽風般私奔,緊接著Edmund斬亂麻式的忘情忘愛,就連牙尖的Mrs Norris也很識相的搬出了M莊園(以我對她的印象,應(yīng)該繼續(xù)死皮賴臉才對啊)。。。。這、這、這……人物性格一點都不consistency。
      
      簡小姐自己也肯定是意識到了這點,所以最后一章就又特別無趣的、強詞奪理的解釋了一遍原因,甚至連二位小姐為什么會墮落至此的教育因素都以一位悔不當初的悲痛的父親的視角分析個底兒掉,簡而言之就是倆字“慣得”。
      
      最后一章無異于學校老師的操行評定手冊,冷冰冰的說教和無厘頭的happy ending讓人,至少是讓我,讀來相當?shù)牟荒蜔2粌H是內(nèi)容的陳腐刻板,以我有限的英語能力,連文字都很糾結(jié)。記得以前還跟別人推薦過,初次讀原版最好選Jane Austen的書,易懂、流暢、且容易看進去。這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個原則只適用于《PP》。
      
      
      
      
      
      
  •   請勿在嚴肅的書評中夾雜個人私貨
  •   我特同意,范妮嫁給埃德蒙這個結(jié)尾我覺得真是不怎么樣。
  •   這個系列是我看過的奧斯丁的作品中無論是裝幀設(shè)計還是文字翻譯最好的一個版本,夜半無人私語時,捧在手里靜靜的看上一刻,便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安靜的。
  •   哈,又是“二寸象牙”
  •   第一句中或許該是Das Kind der Liebe
  •   哎,我比喻貧乏。
    唔,謝謝指正。
  •   不是啦,是我考證過這個比方的來源,其實似乎是象牙畫而非牙雕
  •   意閑這么比喻也沒有錯誤,普遍都會這么說。而樓上的解釋似乎也有道理。
    我正好有個例子,楊絳先生曾出過一本小冊子《關(guān)于小說》,其中有一篇文章關(guān)于奧斯丁和《傲慢與偏見》,其中楊絳也提到這個說法,她是這么說的:
    “奧斯丁的侄兒一次丟失了一份小說稿。奧斯丁開玩笑說:反正她沒偷;她工筆細描的象牙片只二寸寬,她侄兒大筆一揮的文字在小象牙片上不合用(奧斯丁書信集)。有些評論家常愛稱引這句話,說奧斯丁的人物刻畫入微,但畫面只二寸寬。其實她寫的人物和平常人一般大小,并不是小象牙片上的微型人物。......”
    用牙雕來比喻,人人可理解。但象牙畫為何物,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楊先生譯成“工筆細描的二寸象牙片”到底為何物,查書信原文,也許就知道了。
  •   我看到的是two inches wide of ivory on which I work with so fine a brush,倒真沒考慮是雕還是畫,但用brush應(yīng)該是畫,象牙為框,這個我再翻翻她的信看看,印象里的解釋都說其“縮微”,但成品是什么我不記得了。
    謝謝樓上兩位。
  •   我的,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50847/
  •   我又仔細看過牛津出的書信集,周邊一堆注釋,偏偏這一處沒有,不知是否以為很明顯活著有意避開了。我以前也是受孫譯本影響的,后來多次見過英文引述,但沒有什么討論,這是想法里的盲區(qū)了。
  •   剛看了電影,跑過來,寫得不錯啊
  •   很贊同。我也覺得克勞福德最后的炮灰太突然。而且范妮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埃德蒙養(yǎng)成出來的,最后和埃德蒙在一起,很奇怪的感覺……
  •   就是。。。而且近親結(jié)婚。。。。= =
  •   克勞福德,我總是不忍心看范妮拒絕他的那幾章
    人總是會變的。
    范妮和埃德蒙,總覺得兩人奇怪呢。
  •   只能說,這愛來的離譜,去的也離譜。
  •   的確,變化太突兀了
  •   同樣覺得一下子就轉(zhuǎn)折了。。。。這是為了神馬。。。
  •   原來還有這么多人為克勞福德忿忿不平~~~~~~~~
  •   我只是覺得這樣轉(zhuǎn)折太不靠譜啊。。。因為樣貌喜歡上是無可厚非。。但是十幾年都木有喜歡上他的小表妹,突然跟受了打擊似的越看越順眼。。。ed還是有點猛啊。。
  •   所以我最不喜歡這本
  •   恩啊 ~~~~寫作還是沒的說,單純的覺得劇情帶有時代特色 哇哈哈哈
  •   2011-06-07 22:02:20 Fly me@Germany  
    所以我最不喜歡這本
    其實也不是這樣。。其實我覺得,喜歡這部書,是因為我喜歡的克勞福德是里面的人物。。。
  •   這本書時不時地閃著瓊瑤的影子。
  •   話說沒看過瓊瑤的小說所以不是很清楚誒~~求推薦^ ^
  •   我覺得在《理智》里愛德華和布蘭登上校真心算不上是達西類型的人物。
  •   @夏傷舟 說的也是。。
    其實感覺我目前為止我看過的jane的小說里就只有Mr.Darcy和Mr.knightly是最心水的。。
  •   我也這么覺得,不過如果不一定要是jane寫的的話,《南方與北方》里的桑頓絕對是達西式人物呀~~~~大愛
  •   嗷同感啊?。。~~外表看上去佷cool佷冷酷但其實內(nèi)心是很溫柔的??!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什么的??!
  •   @夏傷舟 同意 奧斯汀筆下的完美男人只有 達西和奈特利先生。
    另外關(guān)于前面的評論里很多豆油說替克勞福德惋惜,我想,奧斯汀的每部作品里都有提到,正直的道德觀念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是最嚴格的標準。稍微有所逾越都是奧斯汀不能原諒的,不論這個人原來是多么的活潑或者可愛或者天真。
  •   @u.C 我承認我對克勞福德的偏愛。。但jane突然把他寫得那么壞真的顯得有點突兀~~
  •   不是壞,我覺得克勞福德一點都不壞,只是他違背了當時社會的道德標準。我相信在奧斯汀筆下,克勞福德是個好苗子,就像埃德蒙對瑪麗的評價一樣的,她是被當時的倫敦的環(huán)境所影響的,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造就了他們貪財圖享樂的品性,但是這個兄妹兩的本質(zhì)是好的,只是他們沒有得到良師益友,照顧他們成長的嬸嬸和叔叔都不是正直的擁有好性情的人。@Lea | 等待光。
  •   你能說一個人戒煙后這輩子一根煙都不會再抽?克勞福斯慣常就喜好玩弄女子,縱使他真的愛上了范妮,難道過去的老毛病就一定不會再犯?
    我們能肯定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范妮之后對待范妮的真心真意天地可鑒,但并不能證明有真心的人就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不是
  •    好的愛情不就是會讓當事人改變,變成他不曾了想過的更好的人。
      克勞福德兄妹并不是壞人,他們姐妹倆和范尼一樣被人收養(yǎng),不過他們經(jīng)濟境況要好的多,沒有范尼的表哥那樣的“精神領(lǐng)袖”。被人寵溺,不過也識遍人情世故,錢對他們是生存立命之本。但還是年輕人的單純心性和對愛情的赤誠之心。至于表哥一路精英教育一心要做牧師,種種嚴謹?shù)牡赖聵藴屎图澥匡L度的體貼。但是不能不說他對范尼的熏陶,一群人在會客廳彈琴唱歌聊天,她一心躲在角落享受夜空的涼爽的夜風和閃爍的星座。我想說如果克勞福德抑或?qū)τ诜赌醽碚f不是一種互補的精神伴侶。 克勞福德一直都不蠢,求婚成功被出爾反爾真情被辜負,他突然和人私奔,這種理智喪失的行為難道這是jean做出的克勞福德但非良人的結(jié)果證明嗎?
  •   TUT 好感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