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劉東 主編 頁數(shù):476
Tag標簽:無
前言
再沒有別的什么話題,會比本書的題目更讓中國人長久而普遍地動感情了。自從英國武裝販毒集團摧枯拉朽地打破國門以后,這個既好像已經(jīng)離開人們遠去.又好像無時不在包圍著人們的古老文明,就一直被朦朧地認定與各種切膚之痛直接或間接相關(guān)。于是,即使是了解傳統(tǒng)不多的人,也總是毫不猶豫地對這個本來是最需要學術(shù)根基的課題大發(fā)議論。他們要么將自己介身其中的困境歸咎于傳統(tǒng).要么將之歸咎于傳統(tǒng)的喪失,因而要么宣稱過去的歷史錯了,要么針鋒相對地宣稱對過去歷史的中斷才錯了。而在另一方面,以研究傳統(tǒng)文化為業(yè)的專門家們,對于門外漢們老是把架吵到自己的領(lǐng)地來,又常常懷有天然的反感。他們或許會善意地為此再開出一份更詳盡的“國學基本書目”來,卻很少會轉(zhuǎn)念承認:即使是就這個熱門話題所發(fā)表的最外行的看法,也照樣有其積極的意義,并非僅僅在為學術(shù)界添亂。他們似乎沒有領(lǐng)悟到:當人們試圖回答“傳統(tǒng)是什么”的時候,骨子里都是想要說清“現(xiàn)實不應(yīng)是什么”;而一當思想借此被提升到“應(yīng)該如何”的層面上,高出現(xiàn)實的理想?yún)⒄障稻捅厝浑S之萌生,種種紛爭不已的歧見也就悄然統(tǒng)一到對人生價值的呼喚上來了。正因為這樣,對于那些自以為掌握了在這方面的發(fā)言特權(quán)的人,就有必要提醒一句:即使從專業(yè)的角度來挑剔,那些在往返論辯中各走極端的意見是犯了所有可能犯的錯誤,它們也仍然正確地共有著對文化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危機感;而且,如果沒有被醉心于細節(jié)考證的學者所遺忘的話,這種危機感才應(yīng)是他們檢省和整理傳統(tǒng)的主要動因。在這個意義上,也許有點兒令那些醉心細部以逞一技之能的專家們難堪的是。
內(nèi)容概要
既然一般讀者在沒有可能傾畢生精力去涵泳其間的情況下又總要表明對傳統(tǒng)的態(tài)度,而專家們又往往囿于現(xiàn)代學術(shù)的分工而不得不偏守可以“安身立命”的一隅,那么,為兩方面計,都有必要系統(tǒng)地擬出涉及到所有重要關(guān)節(jié)點的題目,約請各方面的專家,在一個不太難卒讀的篇幅內(nèi)通力描繪出中華文明的全景。在目前尚未對傳統(tǒng)進行大規(guī)?!澳觇b學派”式研究的情況下,這起碼是暫時唯一可行的替代辦法,因為盡管這仍嫌不能清晰地勾勒出一個文明系統(tǒng)的內(nèi)在構(gòu)成關(guān)系,畢竟已經(jīng)足以使讀者們只要一冊在手,便不至于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顧此失彼,只能借題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取向了。
作者簡介
劉東,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和指導方向為“比較美學”與“國際漢學”。著有《西方的丑學》(1986)、《浮世繪》(1996)、《劉東自選集》(1997)、《理論與心智》(2001)等,譯有《馬克斯·韋伯》(1987)、《維持根斯坦哲學導論》(1988)、《盧梭·康德·歌德》(1992)、《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1992)。先后任美國愛默思學院、哈佛燕京學社、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員或客座教授。擔任“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主編、“人文與社會”譯叢(譯林出版社)主編、《中國學術(shù)》季刊(商務(wù)印書館)主編,及十數(shù)種中外期刊編輯委員,并主持國家圖書館“中國學術(shù)講壇”。
書籍目錄
一 信仰與哲學 原始巫術(shù)·蕭兵 數(shù)的崇尚·龐樸 儒家道統(tǒng)·牟鐘鑒 釋氏空門·賴永海 道教修煉·葛兆光 人格神崇拜·王毅 民間俗神·劉東 死后世界·葛兆光 命相之學·謝松齡二 社會與階層 宗法制度·閻步克 禮樂文明·吳予敏 政治制度·閻步克 倫理教化·沈善洪何雋 法律體系·梁治平 士紳階層·張仲禮 秘密會社·周育民三 都市與建筑 城池與長城·王魯湘 集市與都市·張勇進 宮殿與陵寢·王語哉 寺廟與古塔·王魯湘 古代橋梁·劉西陵 造園藝術(shù)·曹汛 民居庭院·趙國文 家具與擺設(shè)·張勇進王毅四 水利與交通 水利工程·張啟人 古代道路·王子今 內(nèi)河漕運·張啟人 絲綢之路·楊泓 四海揚帆·李力五 文學與藝術(shù) 詩歌王國·張伯偉 古樂裊裊·秦序 書法藝術(shù)·高名路 文人繪畫·高名潞 古代雎塑·高名路 舞姿翩翩·王克芬等 梨園戲曲·路海波 中國小說·陳平原 雜技與魔術(shù)·李金山六 學術(shù)與教育 經(jīng)學沿革·劉放第 修史傳統(tǒng)·閻步克 官學與私學·劉放第 科舉制度·閻步克 古籍與版本·李穆七 科技與工藝 天文與歷法·謝松齡 算學的發(fā)展·沈彬 造紙與印刷·曹曉晨 火藥的應(yīng)用·姚大力 羅盤的發(fā)明·劉西陵 采礦與冶金·戴裕民 絲綢染織·戴裕民 農(nóng)作技術(shù)·張仲葛八 醫(yī)學與頤養(yǎng) 望聞問切·吳安爾 針灸與中藥·吳安爾 食療與藥膳·吳安爾 古代體育·劉東 房事與養(yǎng)生·周一謀九 烹調(diào)與飲食 宮廷御膳·王學太 菜肴菜系·王學太 風味小吃·王學太 飲酒、文化·劉東 品茗之道·宗群十 器物與玩好 青銅器具·周永珍 玉器文化·楊伯達 瓷器之國·張小舟 文厲四寶·張懋镕 古代錢幣·李學勤 衣冠演幻·易夫 民間玩具·李寸松十一 兵法與武備 兵書與陣法·藍、水蔚 兵器的演進·藍永蔚 戰(zhàn)車與車戰(zhàn)·藍永蔚 十八般武藝·周之華 尚武精神·劉東十二 疆域與物產(chǎn) 疆域的變遷·林榮貴 漢字文化圈·聶鴻音 名山與大川·徐梓 珍異與土產(chǎn)·何本方十三 禮節(jié)與民俗 嫁喪禮俗·劉志雄 節(jié)慶與禁忌·劉志雄 說唱藝術(shù)·趙珩 民間美術(shù)·陳綬祥
章節(jié)摘錄
將書寫文字發(fā)展為一門藝術(shù)——書法,乃是中國所特有的現(xiàn)象。書法之所以能成為源遠流長的藝術(shù)形式,當然有賴于中國文字自身的形象特征。早期人類不同區(qū)域的文字都具有象形因素,如古代埃及的圖形文字。但埃及的圖形文字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字母化了,而中國文字至今仍保留著抽象化了的象形因素。這種形象性的結(jié)構(gòu)為書法藝術(shù)提供了結(jié)構(gòu)依據(jù),再加上毛筆的運用,于是有了筆法和章法等等規(guī)則,有了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進而又有品第書法優(yōu)劣、評論書法的特點,甚至研究他人論述書法的著作等書學。所以,中國書法的形成與發(fā)展,與中國文字的誕生和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古人說,書之出現(xiàn),乃一人為之,或日史皇,或日黃帝,或日沮誦,而以言倉頡者為多。自然,書(字)不可能是一人所造,但后來總得有一些人將遠古的各種記事符號等加以歸納整理?!墩f文序》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或許他就是這樣的專家。古人又說倉頡時代的文字是“書畫異名而同體”,即“書畫同源”。如顏光祿說:“圖載之意有三:一日圖理,卦象是也。二日圖識,字學是也。三日圖形,繪畫是也。”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巫卜性質(zhì)的卦象符號,作為標記性質(zhì)的契(字),和象形因素的符號(畫),都是混一的、不可分離的圖形符號。傳世的文字實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約1萬一4000年前)。西安半坡、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類似文字符號的圖像。但真正成熟了的文字應(yīng)數(shù)殷商時代(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甲骨文和金文。就風格而言,前期武丁、祖甲時的甲骨文字大而雄偉;中期廩辛、康丁、武乙時的字小而謹飭;晚期文丁、帝乙、帝辛(紂)時的字小而嚴整,有金文的特點。金文差不多與甲骨文同時產(chǎn)生。商代(約公元前16一前11世紀)早、中期青銅器上有圖騰族徽、圖像文字。至殷商時期,青銅器上方有銘文,初為二三字,至商末少數(shù)青銅器銘文已長達四十多字。金文有時也稱鐘鼎文、大篆。在傳世的甲骨、金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書法(或者說文字)中象形、書契、卜筮各種符號相混雜的特點。蓋此時的文字尚主要作為實用的記事交流和卜筮、禮儀的工具而出現(xiàn),純粹審美的書法觀念尚未形成。除甲骨、金文外,石鼓文也是傳世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為小篆鼻祖,約為公元前375年之物。秦漢時代,是中國書法告別古文而走向成熟和自覺的時代。傳說李斯省改大篆,造小篆;程邈創(chuàng)造了隸書。不論此說確否,發(fā)展出更為簡便的實用文字和更為純粹的書法藝術(shù)形式乃是時代使然。在漢代,隸書的流行衍生了章草和今草這些新的更為自由的書體,專門的書法家開始出現(xiàn)。一些文人士大夫如蔡邕開始撰寫書論。故東漢至魏這段時間亦可稱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自覺時期。代表書法家有杜度、崔瑗和崔寰父子、張芝等人,他們是章草和今草的名家。似乎與東漢(公元25-220年)畫像石、畫像磚大興相伴,東漢刻碑之風亦大盛。門生故吏、孝子賢孫紛紛為其主其祖歌功頌德,樹碑立傳。故漢碑著錄不下二百余品。其著名者,若《華山廟》、《史晨》、《乙瑛》、《禮器》、《曹全》、《張遷》、《石門》、《鮮于璜》等碑,風格或秀逸典雅,或樸拙雄渾,或平正剛直,或石峭奇譎,可謂眾體皆備,群星燦爛。這“碑碣云起”的現(xiàn)象當始于“秦六石”。秦始皇滅六國后巡視國內(nèi),在嶧山、泰山、瑯琊臺、芝罘、碣石、會稽六處刻石封禪,由丞相李斯書文。從此,書法第一次離開了竹帛、金屬和甲骨,與天然巨石和峰巒摩崖相結(jié)合,完成歷史紀念的任務(wù)。這與西方文化中由建筑(如羅馬凱旋門)和雕刻(希臘勝利女神)承擔紀念碑的形式迥然相異?;蛟S這正是由中國人的自然意識或謂天人合一觀念所決定的。秦六石脫離甲骨銅器的原因也許正如龔自珍所說:“石在天地之間,壽非金匹也,其材巨形豐,其徙也難,則壽年于金者有之,古人所以舍金而刻石也歟?”然而這強勁的“北碑”書風至晉代(公元265-420年)則為新起的“南貼”書風壓倒。像這一時期繪畫從壁畫轉(zhuǎn)向卷軸畫一樣,書法亦從碑版走向刻帖。這都是因為文人士大夫競尚墨跡,且內(nèi)容也不都是經(jīng)傳銘文,很多只是隨意性很強的信札簡牘。加之魏晉以來,文人以清簡為尚、虛曠為懷,修容發(fā)語,以韻相勝,落筆散藻,於不期然而然之中獲自由瀟灑、飄逸空靈之神采?,F(xiàn)傳世最早的名人墨跡,是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南帖的興起以東晉二王的崛起為標志。而產(chǎn)生了二王的晉代在書法史上也算是黃金時代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王羲之在書史上的地位可與孔子相埒,乃千古莫二的書圣。明人項穆說:“宣尼(孔子)逸少(王羲之),道統(tǒng)書源,匪不相通也?!倍饲疤迫藦垜谚匆颜f:“逸少可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言外之意是,王羲之的書法表現(xiàn)了中和之美。宋黃山谷所謂:“右軍筆法如孟子道性善,莊周談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痹w孟頫也說王書“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而后世各種類型的書家,無論是重法度的、抒情浪漫的、唯美的、講禪家空靈的、重自然平淡的,都要上溯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的真跡今日已一紙無存。存世墨跡均為摹本、臨本。如《快雪時睛》、《平安·何如·奉橘》、《喪亂》、《上虞》、《十七帖》諸帖,而尤以《蘭亭序》最為后人崇仰。但是,接踵而來的書法盛期唐代,卻并非迎合二王的時代。盡管有李世民的提倡,又有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書家承二王衣缽,但唐代書法一方面是理性極強、法度森嚴的楷書,像唐初四家,各辟蹊徑,開唐代楷書中興之先河,同時又有極奔放縱肆的一路浪漫主義書風,這就是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從漢代的章草、今草到唐代的狂草,中國書法這一脈相延的藝術(shù)在發(fā)揚蹈厲、與生命同體方面已達于極致。而這種高度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精神又只能出現(xiàn)在唐代,醉臥沙場、水中攬月都不是詩意或夢境,乃是現(xiàn)實。玄宗時以李白詩、斐曼劍、張旭書為三絕。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李白斗酒詩百篇”,還有“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這是由尚武、胡風、詩、書、畫的專職化以及崇神敬佛的入世宗教精神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而在這種特定時代中出現(xiàn)的張旭的狂草亦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絕唱。中唐又出了顏真卿,其楷法力挽狂瀾。顏書一反初唐四家險勁秀逸之風,而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改緊勁為寬博舒朗。顯示了大唐氣度和他本人剛正的人格。實際上,顏書代表了中國書法史上倫理至上的儒家書風。而顏書之于二王,則有如杜甫之于陶、謝。顏書對晚唐、五代、北宋影響至深,為影響僅次于王羲之的大書家。但顏書之影響力至元、明、清漸退,甚至有人認其書如“村夫”,言外之意是不夠秀雅和飄逸。
編輯推薦
《中華文明讀本》共分信仰與哲學,社會與階層,都市與建筑,水利與交通,文學與藝術(shù),學術(shù)與教育,科技與工藝,醫(yī)學與頤養(yǎng),烹調(diào)與飲食,器物與玩好,兵法與武備,疆域與物產(chǎn)等十二個部分。中華文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偉人巨匠、英雄豪杰,新的一代中國人需要從中國悠久的文明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人文素質(zhì),樹立起文化自信?!吨腥A文明讀本》對古往今來的中華文明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