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國] 格雷厄姆·格林 頁數(shù):331 字數(shù):248000 譯者:傅惟慈
Tag標簽:無
前言
格雷厄姆·格林是當(dāng)代負有盛名的英國小說家,他繼承了把小說寫成藝術(shù)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他1904年生于英國中部伯克愛姆斯特德一個中學(xué)校長的家庭,青年時代曾裝成一個流浪漢,靠手搖風(fēng)琴賺些錢,漫游英國各地。1925年他從牛津大學(xué)歷史系畢業(yè),先在《諾丁漢雜志》社無酬工作,1926年起在倫敦《泰晤士報》任副總編四年。1929年第一部小說《內(nèi)心人》問世后,他就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 ?0世紀30年代,他著述甚多,除為《觀察家》雜志寫電影評論外,發(fā)表了《行動之名》(1930)、《夜幕降臨時的謠言》(1931)、《這是個戰(zhàn)場》(1934)、《英國造就我》(1935)和《布賴頓硬糖》(1938)五部嚴肅小說以及三本他稱之為“消遣”性的輕松小說:《斯坦布爾列車》(1932)、《一桿出售的槍》(1936)和《密探》(1939),另外還寫了訪問利比里亞和墨西哥的旅行記《沒有帶地圖的旅行》(1936)和《不法之路》(1939)在這時期,格林同奧登和伊舍伍德等左翼作家步調(diào)一致,在作品中反映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危機和戰(zhàn)爭威脅,如實描繪那充滿虐政、暴力和不平靜的歐洲情景,并寄希望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解決。在藝術(shù)手法上,他摒棄了20年代盛行的唯美主義,在《英國造就我》一書里曾經(jīng)試驗過意識流技巧,但未獲成功,后來就采取直爽、簡潔而通俗的文體,運用驚險偵探小說的形式,不過格調(diào)又高于市面上流行的偵探小說。
內(nèi)容概要
《問題的核心》的故事頗為簡單,敘述二次大戰(zhàn)時一個英屬某西非殖民地的警察署副專員斯科比,原是個正直、虔誠的天主教徒,為了送精神苦悶的妻子去南非度假,不得不向一名敘利亞奸商借債,從而受到他的威脅利誘;后來他又與一個因所乘船只被敵方潛水艇擊沉而流落該地的年輕寡婦海倫通奸,違反了教義,精神苦悶,最后為了解脫而自殺身亡。
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國小說家、曾從事新聞、編輯、外交工作,足跡遍及南美、東歐、業(yè)洲、非洲。著作等身,包含小說、劇本、評論、傳記、詩集、兒童文學(xué)等。一生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達二十一次之多,然終未獲獎。 譯者簡介:傅惟慈,1923年生于哈爾濱,曾求學(xué)于輔仁大學(xué)、浙江大學(xué)等,1950年在北京大學(xué)畢業(yè)。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北京語言學(xué)院等院校講授語言、文學(xué)課;上世紀80年代赴德國、英國教學(xué)。通英、德、俄等多國語言,有三四百萬字的譯著,尤其是盧森堡《犾中書簡》、畢希納《丹東之死》、托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等影響巨大。
章節(jié)摘錄
警察廳的旅行汽車停在一大隊等候擺渡的軍用卡車中間,這些汽車的車燈在黑夜里宛如一個小村莊的燈火。路兩旁的樹木低低地壓在頭頂上,散發(fā)著熱氣和雨水的味道,在這一隊汽車后面某處,一個司機正在唱歌——悲泣的、沒有什么音調(diào)的歌聲時高時低,好像風(fēng)兒嘶嘶地吹過鑰匙孔。斯考比剛剛睡著又醒過來,剛剛睡著又醒過來。醒著的時候他就想佩倍爾頓的事,設(shè)想如果自己是佩倍爾頓的父親該是什么心情——那個已經(jīng)有了一把年紀的退休的銀行經(jīng)理,他的妻子在生佩倍爾頓的時候因為難產(chǎn)去世了。當(dāng)他再一次蒙嚨睡去的時候,他毫不費力地回到一個完全幸福、完全自由的夢境里去了。他正走在一片寬闊、涼爽的草地上,阿里跟在他后面。在這個夢里再沒有什么別的人,阿里也一句話都不說。小鳥高高地在頭頂上飛過去。有一次他在草地上坐下,草葉分開了,一條綠色的小蛇爬了出來,從他的手掌爬上胳臂,一點兒也沒有懼怕的意思。在它重新爬回草地以前,這條小蛇用它的冰冷的舌頭友善地輕輕觸了他的面頰一下。一次,他睜開了眼睛,阿里正站在他旁邊等著他醒過來。“主人要不要床?”阿里的語聲雖然很輕,主意卻早已拿定了。他把自己在路邊支起來的行軍床指給斯考比看,連蚊帳都已經(jīng)在頭頂上面的樹枝上掛起來了。“要兩三個小時,”阿里說,“很多卡車。”斯考比聽從了,在床上躺下來,立刻又回到那塊恬靜的草地里;在那里,任何事都不會發(fā)生。他再醒過來時,阿里仍然站在那里,只不過手里端著一杯茶和一碟餅干。“還要一個鐘頭。”阿里說。最后,終于輪到他們的旅行車過擺渡了。他們從紅土的斜坡上開到一個木排上面,接著木排開始移動起來,一尺一尺地滑過陰森的、冥河般的水流,緩緩向?qū)Π兜纳竹側(cè)?。兩個揪動繩索的船夫除了圍著一條纏腰布外,渾身赤條條的,好像他們已經(jīng)把衣服留在身后生命終止處的岸邊了。除了兩個擺渡的船夫以外,木排上還有一個人給他們打著拍子,在這個陰陽交界的地方敲擊著一只空沙丁魚罐頭權(quán)當(dāng)樂器。那個還活在人世里的歌手那悲咽的、一刻也不停息的聲音向腦后的方向飄去了。這只不過是渡河必須經(jīng)過的三處擺渡的第一處,每過一次擺渡,汽車都需要排一次長隊。這以后,斯考比再也沒能好好地睡一覺。因為汽車的顛簸,他的頭疼起來,他吃了幾片阿司匹林,希望把頭疼止住。他不想出門在外的時候發(fā)起燒來?,F(xiàn)在他焦慮的并不是佩倍爾頓——人既然已經(jīng)死了,也就算了,倒是他向露易絲許下的諾言使他忐忑不安。兩百鎊并不是個小數(shù)目,這個數(shù)字反復(fù)變化著像鐘聲一樣在他那又疼又漲的頭腦里嗡鳴著:200、002、020。他無論如何也尋不出第四種組合,心里一陣陣發(fā)急。汽車已經(jīng)駛出了滿是洋鐵皮頂小屋和糟朽的木板房的地區(qū)?,F(xiàn)在他們經(jīng)過的都是些由泥棚和茅舍組成的灌木叢中的村落。到處沒有燈光,家家門戶緊閉,上著護窗板,只有幾只山羊的眼睛盯望著汽車隊的車燈。020、002、200、200、002、020。阿里蹲在汽車中間,一只胳臂搭在他的肩膀上,另一只手端著一大缸子熱茶——盡管汽車搖搖晃晃,他還是設(shè)法燒開了一壺茶。露易絲說得對——他好像又回到過去的日子里。如果他感到自己年輕一些,如果沒有這個200、020、002的問題,他會多么快樂啊??蓱z的佩倍爾頓橫死的事是不會擾亂他的心境的——他只不過在履行一項職責(zé),再說,他也從來沒喜歡過佩倍爾頓。“我頭疼得厲害,阿里。”“主人吃阿司匹林太多了。”“你還記得嗎,阿里,十二年以前咱們花了十天工夫,沿著邊界線做的那次二百002旅行。?兩個挑夫病倒了……”從司機的反光鏡里他可以看到阿里在點頭,滿臉堆著笑容。他覺得這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愛情和友誼。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這些他就會很幸福了,只要有這個嘎嘎作響的旅行車,挨在嘴唇上的熱茶,沉重、潮濕、龐大重濁的森林,甚至連頭疼和孤寂也可以算上,他就心滿意足了。他想,只要我還能安排好她的幸福,就什么都好了。在這個一切都顛倒混亂的夜晚,他一時忘記了經(jīng)驗已經(jīng)教會了他的一件事——沒有一個人能真正了解另一個人,也沒有人能夠安排另一個人的幸福。“還要過一個鐘頭。”阿里說。斯考比注意到夜色正開始一點兒一點兒淡下去。“再給我一缸子茶,阿里,加一點威士忌。”一刻鐘以前,汽車隊已經(jīng)同他們分了家,旅行車離開公路,沿著一條岔路顛顛簸簸地更深地駛?cè)肓藚擦值貛АK箍急乳]上眼睛,努力使自己的腦子從那幾組數(shù)字的不協(xié)調(diào)的轟鳴聲里逃躲開,轉(zhuǎn)到他要辦的那件不愉快的公事上去。班巴只有一個土著巡佐,在聽取這個巡佐的詞不達意的報告之前,斯考比很想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這檔子事先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最好先到教堂去一趟,和克雷神甫談一談,他不太高興地思索著。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這是格林的一部杰作,因為他在其中充分發(fā)揮了那些貫穿在他所有小說中的主題:憐憫、恐懼、愛情和失望,以及一種對人的精神解脫的探索?! ?mdash;—英國評論家 佛蘭西斯·魏恩達姆 這部小說只有天主教才寫得出來,也只有天主教徒才能理解,我的意思是只有天主教徒才能理解它所提出的問題的性質(zhì)…… ——英國作家 伊夫林·沃 它試圖在人性情欲上覆上一層宗教揣測的色彩,從而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荒謬?! ?mdash;—英國作家 喬治·奧威爾
編輯推薦
《問題的核心》雖被西方公認為格林的一部佳作,但正如奧威爾所指出來的那樣,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小說的背景為什么要選定在非洲?除了那個敘利亞商人外,整個故事情節(jié)完全可能發(fā)生在倫敦近郊區(qū)。非洲人僅作為陪襯偶而出現(xiàn);斯科比腦子里實際上會閃現(xiàn)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敵對情緒,以及殖民主義者對當(dāng)?shù)孛褡逯髁x運動的壓制,但在小說中竟未被提及。 讀者讀完這部具有古典傳統(tǒng)的悲劇性小說后,會覺得作者的人生哲學(xué)未免過于悲觀失望,但是細心覺察就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還是進發(fā)出一些勸人勿作惡的道德火花?! ∷緛碚J為愛同相互了解是有關(guān)系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知道沒有誰能夠了解另個一個人?! 郾臼且环N想了解別人的愿望,只是因為不斷失敗,這種愿望很快就死亡了,愛或者也隨著死去,或者變成了痛苦的情誼,變成忠貞,憐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