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人

出版時間:2008-08-25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美]拉爾夫·艾里森  頁數:529  譯者:任紹曾,張德中 等  
Tag標簽:無  

前言

拉爾夫·艾里森于一九一四年出生,一九九四年逝世。他在一生中寫下了大量文學和音樂的評論文章,卻只寫了一本小說。但是正是這本小說確立了他在美國黑人文學界和美國文學界的地位。這本小說就是《看不見的人》(Invisible man)。以Invisible man命名的小說有兩部,一部是英國小說家H.G.威爾斯于一八九七年發(fā)表的,一部就是這本美國黑人作家拉爾夫·艾里森于1952年出版的。英文書名雖然一樣,譯成漢語時就頗費躊躇了。威爾斯的是一本科幻小說,他的主人公是一個找到了使自己全身色素消失的化學藥品的科學家,他常常服用以隱去自己的外形,達到使別人看不見自己的目的。因此書名可譯為《隱身人》;但是艾里森的主人公是一個黑人,他在美國社會中的生存經歷使他感到,在白人主宰的社會中,作為黑人他被忽視,沒有任何地位,對于他的遭遇,白人社會視而不見,仿佛看不見他作為一個人的存在。他是個看不見的人?!犊床灰姷娜恕愤@個名字一語道破美國黑人的生存境遇,這正是艾里森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這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主題,人從混沌狀態(tài)到自我意識的覺醒,在確立自我的過程中探索個人與歷史、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的責任、外因對于自我形成之作用等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問題。除序曲和尾聲外,小說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個部分:主人公在南方的大學生活、在紐約自由油漆工廠的遭遇和在哈萊姆區(qū)的經歷。在序曲和尾聲中,主人公都蟄居在紐約黑人區(qū)和白人區(qū)交界處一所白人居住的大樓的地下室中,象征他的邊緣的、地下的生存狀態(tài)。他在這里回顧了自己近20年的生活,第一句話就是稱自己是個看不見的人。他是如何落到這個境地的?他急切地要向我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位自始至終沒有姓名的主人公時而幽默,時而嘲諷,時而天真,時而世故地為讀者講述了他從南方到北方、從無知到覺醒的過程。他的故事開始于南方,這是美國黑人的祖先離開非洲故土后最初生息的地方。他正在一步步遵照他所信賴的黑人教育家的教導,按白人的價值觀塑造自己。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了黑人大學。正在他春風得意之時,主人公犯下了改變他一生的大錯誤。大學的白人校董諾頓來校視察,主人公被他所尊敬的黑人校長布萊索派去帶他參觀校園。應諾頓的要求,主人公開車帶他到黑人分租農特魯布拉德的家中。這是一個窮苦的黑人家庭,而且特魯布拉德和女兒的亂倫關系是盡人皆知的。隨后他們又到了下層黑人和附近一個精神病院中黑人病人常去喝酒的金日酒家,布萊索因為看不見的人帶尊貴的白人校董去看了黑人社區(qū)中不光彩的一面而指責他,看不見的人滿腹委屈地分辯說他只不過是執(zhí)行了諾頓的命令。布萊索冷冷地說:“命令你?……他命令你?該死的,白人總是愛發(fā)號施令,他們習以為常了。可是你為什么不找個借口呢?……老天呀,孩子!你是個黑人,又住在南方——難道你忘了怎樣說謊嗎?”其實,主人公的祖父的遺言就是這樣教導他的,要他以表面的順從來解構白人的權力,但此時的主人公并不理解這一點,他認為應該源源本本地按白人的吩咐去做,結果犯了布萊索無法原諒的錯誤,被開除出了學校。布萊索建議他到北方去,給了他幾封寫給紐約有影響的白人的“推薦信”。就這樣,天真的主人公滿懷希望地踏上了他的黑人祖先為追求擺脫奴隸命運、爭取自由的北上之路。到了紐約后,看不見的人提著中學畢業(yè)時得的獎品公事包和放在里面的“推薦信”開始了謀職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他把最后一封信交給了一個資本家的兒子。從這個年輕人口里主人公才知道布萊索在“推薦信”上寫的竟是“務使這小黑鬼繼續(xù)奔波”。到了這時看不見的人才開始認識了他一貫尊敬的這個自命為黑人教育家的人的真正嘴臉。他希望在北方找個好工作,繼續(xù)受教育,做個布萊索那樣“有成就”的黑人的夢想破滅了。他在自由油漆工廠找到了一份工作,開始了他第二階段的生活。他正慶幸自己有了工作時,卻發(fā)現加入了工會的工人懷疑他是破壞工會的工賊,而未加入工會的黑人老鍋爐工又懷疑他是被廠方雇來替代自己的。他故意給主人公以錯誤的指導,造成鍋爐爆炸,主人公受傷進了醫(yī)院。醫(yī)院的醫(yī)生在先進的技術設備的武裝下,為主人公做了不開顱前額腦葉切除,說這樣他就不會受到“動機的嚴重沖突,而更妙的是,社會不致由于他的緣故而遭受損失”,作者的寓意不點自明,白人在科技武裝下,企圖把黑人的過去和黑人的自我統(tǒng)統(tǒng)抹去,使他們做白人統(tǒng)治下的順民,按白人的意志生活。這時的主人公既記不起自己的名字,也記不起母親的名字,表明他失去了種族的根和自己的獨立存在。但是,看不見的人雖在自我意識上被白人社會整治得一片糊涂,黑人文化歷史在他身上的影響卻并沒有被完全抹殺,他仍依稀記得黑人民間傳說中的大膽的兔子大哥。通過在半意識狀態(tài)下聽到的白人醫(yī)生的談話,他對白人的認識有了巨大的變化,他開始成熟了:“我不再害怕了。不怕大人物,不怕校董,也不怕那類人;因為既然我知道不能指望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東西,這樣就沒有任何理由要害怕了……”離開醫(yī)院后,看不見的人來到了哈萊姆——美國黑人之都。黑人女子瑪麗收留了他。瑪麗的家、瑪麗的言行都使看不見的人想起南方。她雖身在紐約,卻保留了黑人大眾淳樸的天性,她家的食物是南方黑人喜愛的紅薯、豬下水、豬耳朵、濃濃的糖漿……她既憂郁也有歡樂。她溫柔而善解人意。在這樣的氛圍中,主人公一改過去對黑人喜愛的一切感到羞愧、一心模仿白人生活喜好的態(tài)度。在紐約大街上,眾目睽睽之下買了一塊烤紅薯。這時他心里想的是:“讓那種對你所喜愛的東西表示羞恥的裝模作樣見鬼去吧。我再也不會那樣裝假了。我就是我!”他狼吞虎咽地吃下了這塊紅薯。又跑回老黑人那兒,遞給他25美分,“再來兩塊?!痹诠R姆生活于普通黑人之中對于主人公來說是對種族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性的回歸。當他生活在南方時,他一心只想通過受教育脫離自己的種族文化傳統(tǒng),奮力按白人的價值觀念生活和塑造自己,但當生活教育了他,使他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黑人在白人社會中不會被白人真正接受時,在哈萊姆對黑人文化價值的象征回歸在他自我意識的確立上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表明他從對自身作為黑人而排斥黑人價值傳統(tǒng),因而實際上否定和喪失了自我,到他開始與黑人價值傳統(tǒng)認同,從而進一步走上了找回自我的路。在此期間,主人公在哈萊姆街頭目睹一對老年黑人夫妻因交不起房租而被逐出家門,市政官員把這對可憐的老夫妻的寒酸的家當扔放在人行道上。由于有了哈萊姆的生活,這時在主人公眼前幻現的是久遠的南方家中的景象,他感到被驅逐的仿佛是自己,眼前老人那些“破舊的椅子、笨重的老式熨斗、底部出現凹痕的白鐵洗衣盆——都以其更為豐富的意義引起我內心的悸動?!彼玖⒃诠R姆街頭的人群中,看到的卻是母親在寒冬時晾衣服,凜冽的寒風吹著她粗糙的雙手。這是主人公千里之外、20年之后對自己黑人的過去的遲到的認同。他沖動地站出來講話,指出與其說這對老人被剝奪了一切逐出家門,不如說他們勞作一生而從未擁有過,憤怒的人群和白人官員及警察沖突了起來,看不見的人的講演才能受到革命組織兄弟會的注意,把他招募去做兄弟會哈萊姆區(qū)的宣傳鼓動員。兄弟會的主席,白人杰克讓他搬出了瑪麗的家,又給他取了個新的名字,命令他只許用這個新名字。顯然在兄弟會中,主人公必須隔斷與過去的一切聯系,這意味著他不得不背棄剛剛開始意識到的真正自我,去做兄弟會的代言人。他需要生存,需要工作,他不能靠貧窮的瑪麗為生,他接受了這個工作。就這樣,看不見的人開始了他第三階段的生活。在兄弟會青年組的組長,黑人托德·克利夫頓的幫助下,主人公很快在哈萊姆擴展了兄弟會的組織和影響,提高了兄弟會在黑人中的威信。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和主張黑人民族主義的黑人領袖規(guī)勸者拉斯及他的信徒的沖突。他們沖擊了兄弟會的會場,造成混亂和斗毆。拉斯力圖開導看不見的人和克利夫頓,希望他們和他一起為黑人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哈萊姆。他告訴這兩個年輕人,兄弟會的白人頭頭們一旦感到黑人對他們不再有用時就會拋棄他們的。艾里森筆下的兄弟會是一個要求絕對服從的組織??床灰姷娜说乃魉鶠椤⒅v話內容都必須按白人領導規(guī)定的去做,完全不能有自己的任何獨立主見。看不見的人和克利夫頓只是他們的工具。但此時的主人公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主人公在哈萊姆的工作很有成績,黑人群眾對他十分信任。但是他卻受到了領導的無端指責,說他是個個人主義者、機會主義者、陰謀家,說他樹立個人威信,等等,總之,他對哈萊姆的群眾是個危險的威脅。他被停止了在哈萊姆區(qū)的工作,到紐約市南區(qū)去專門按照杰克寫的《論美國婦女問題》的小冊子就婦女問題發(fā)表講話。但是時隔不久,杰克又派他立即回哈萊姆,因為克利夫頓失蹤,規(guī)勸者拉斯乘機加強活動,兄弟會在哈萊姆的工作大受影響。主人公重回哈萊姆,組織群眾尋找克利夫頓。原來克利夫頓在看不見的人離開哈萊姆后不久由于不愿再做白人手中的玩偶就脫離了兄弟會,他深感自己的屈辱,在街間賣起黑玩偶娃娃,是自嘲,也為警醒別人。主人公目睹克利夫頓被一個白人警察在街頭開槍打死??死蝾D無端被殺害激起了哈萊姆黑人群眾的憤怒,主人公組織了一場盛大的葬禮游行,一則抗議警察對黑人的暴行,二來也是為了挽回兄弟會在哈萊姆的威信。但是兄弟會的領導卻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他為叛徒送葬是個大錯誤。杰克對主人公說:“雇用你不是要你思考……是要你去講演”,并且進一步指出兄弟會的任務不是去問普通群眾他們是怎么想的,而是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想。主人公這時看清了杰克的嘴臉,終于忍無可忍,問他:“你是誰,是偉大的白人爸爸?”“干嗎不讓他們稱你作'先知杰克'呢?”就在主人公覺醒的關鍵時刻,艾里森又加入了象征性的一筆:看不見的人發(fā)現杰克的一只眼珠是假的,難怪他對現實視而不見!葬禮并未給克利夫頓之死畫上句號,規(guī)勸者拉斯號召哈萊姆的黑人行動起來,他說自己已不再是規(guī)勸者拉斯,而是煞星拉斯了。在大混亂中主人公在哈萊姆區(qū)穿街走巷,企圖躲避拉斯的追隨者,被人們誤認為是賴因哈特,一個無所不在、無所不是的人。在這幾近超現實的荒誕情景中,主人公失足落入開著蓋子的入孔中,跌進了讀者在序曲中看到的他的那間地下室。他在這里回憶和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燒掉了公事包和其中的白人賦予他的各種身份材料。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是白人強加給黑人的生活價值。他痛定思痛,作出準備脫離冬眠狀態(tài),離開地下室的決定。從以上對小說情節(jié)的概述,似乎這是一部按主人公生活經歷順時記敘,易讀易懂的作品,實際卻并非如此。艾里森的主人公在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中把過去和現在、現實和荒誕、黑人民間傳說和現代音樂、夢境和意象等交揉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部故事似乎清楚但含義卻極難摸透,可以從許多不同層次上理解和欣賞的獨特作品。以象征手法為例,許多故事情節(jié)除了反映其表層意義外,還在象征層次上有更深的含義。如小說開始時主人公參加的那場為白人頭面人物娛樂而進行的混戰(zhàn),作者巧妙地以此場景向讀者揭示出了黑人在美國社會中最基本的生存狀態(tài),眼前是白人社會中成功后的最高獎賞——美女(那個碧眼金發(fā)的裸體女人)和金錢,但對黑人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得的。美女,這些黑人少年是看也危險不看也危險;閃光的金錢,被白人放在通了電的地毯上,抓到手才發(fā)現是一文不值的假錢。而要求他們、允許他們去做的只是被蒙上眼睛后互相惡斗——如果結合小說結束時在哈萊姆發(fā)生的黑人之間相互斗爭的情景——可以說這短短的黑人少年間大混戰(zhàn)的描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至于在自由油漆工廠中,在生產用來重新油漆國家紀念碑的特殊白漆時,要往大桶白色底漆中加入十滴黑色物質使白漆更白,而主人公在添料時出了錯,因而使白漆中的黑色顯現出來,不再無形時,其中的象征意義可以說是躍然紙上,不點自明了。和許多現代派作家一樣,艾里森意識到,夢境、幻覺、半意識狀態(tài)比有意識的思維更能揭露人物的行為和現實的內涵,因此在這部作品中他大量運用了這些手法,在更深的層次上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序曲中,看不見的人邊吸大麻邊聽爵士樂,漸漸進入了幻覺狀態(tài)。他先在一個山洞中看到一個唱黑人圣歌的黑人老婦,然后又看到一個黑人女子被拍賣,最后聽到一個黑人傳教士在布道。他感覺到了他們的存在,但他并不明白他們實際上是黑人歷史經歷的典型體現。作者以此暗示正是主人公追求白人世界的價值,喪失了作為黑人的自我,才使他處于這種混沌狀態(tài),從而強化了尋找真正自我的主題?!犊床灰姷娜恕酚?952年問世后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獲1953年“全國圖書獎”及“全國報章出版者獎”,1965年在《紐約先驅論壇報》的書刊評論所作的民意測驗中,這部作品被公認是1945-1965年間出版的最佳小說。但是《看不見的人》的出版也在美國文壇上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論爭,贊揚與抨擊涇渭分明。贊揚者從作品的主題、寫作技巧、對西方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等方面分析,稱這部作品標志著黑人作家已經以成熟的姿態(tài)走上了美國文壇。批評者則主要對其內容不滿。左翼知識分子對作品中對美國共產黨(兄弟會)的影射諷刺反感,黑人民族主義者則批評作者對煞星拉斯的描寫,以及從中暴露出來的作者反對暴力反抗種族壓迫的態(tài)度。還有一些黑人知識分子認為小說中沒有對種族歧視與壓迫的激烈抗議,缺乏黑人作家應有的種族使命感。直到60年代,評論家歐文·豪仍批評艾里森逃避黑人知識分子的使命,沒有在文學中突出對黑人所受的迫害與歧視的揭露和抗議。黑人作家的使命是否只能局限在種族抗議上?從30年代后期佐拉·尼爾·赫斯頓發(fā)表《她們眼望上蒼》(1937)引起和理查得·賴特就這一問題的爭論,到80年代艾麗斯·沃克《紫顏色》發(fā)表再度引爆,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黑人文學界。赫斯頓當年被指責為只描寫黑人之間的關系而不反映白人對黑人的種族壓迫,在賴特《土生子》式抗議文學風靡的年代,她的作品幾遭湮沒。沃克則被指責為把黑人內部兩性間沖突凌駕于種族壓迫之上。但是在女權運動后的美國,要想壓下女作家的聲音已經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在幾十年的論爭中人們也逐漸認識到,一個作家有權利就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不能因為是黑人就只能局限在寫種族問題上,正如白人作家不必一提筆就非反映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不可。何況《看不見的人》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不是按模式化的眼光反映種族關系的現實,而是從一個黑人青年的感受出發(fā)反映真正存在的現實。這個黑人青年對生活于其中的現實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幻想,因而當他一旦感覺到社會的冷酷時,幻想破滅,陷入了迷惘和痛苦之中。《看不見的人》實際上是堅實地植根于美國種族社會的現實之中的,這個無名無姓的黑人青年在這樣的現實中逐漸拋棄了他對白人社會的幻想,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在白人眼中是不存在的,是個看不見的人。他對一個黑人大學校長的信賴、對一個白人慈善家的尊敬、他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雄心壯志,以及他對激進的政治組織的無條件信任——統(tǒng)統(tǒng)都在無情的種族社會的現實中被擊碎了,主人公從對自我的無知到覺醒,正是他從無形到有形的轉變過程,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處處表現了對種族歧視的社會的揭露和控訴?!犊床灰姷娜恕返牧α吭谟诎锷蜃x者提出了一個超越種族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一個非人道到了使其黑皮膚的公民成為看不見的人的社會究竟是否能真正意識到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的存在。

內容概要

  一個年輕的黑人,竭盡全力想得到別人的承認,想“使人看見他”。他做過“老實的黑人”,試圖在美國工業(yè)里為自己尋找一席之地,使自己成為那種機器上一個合用的齒輪;他曾經加入“兄弟會”,使自己依附于左派政治——他嘗試過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個黑人在美國生活里處于被人看見的地位。但是,這些事情沒有一件能使他進入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現在寧愿做個地下人……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拉爾夫·艾里森 譯者:任紹曾 張德中 黃云鶴 等 編者:陳眾議 王守仁拉爾夫·艾里森是著名的美國黑人小說家。1914年3月1日生于美國中南部俄克拉荷馬市,父親當過建筑工人和小商販。艾里森3歲喪父,由母親幫傭將他扶養(yǎng)成人。他母親經常從她當女仆的白人家里帶回一些丟棄的舊雜志和舊唱片,使他自幼對音樂和書籍發(fā)生了濃厚興趣。俄克拉荷馬州直到1907年才成為美國的第46州,當時仍洋溢邊疆精神,種族歧視不算嚴重,因此艾里森身為黑人,對種族問題雖然仍敏感,卻無種族自卑感,對白人的仇恨也不象其他寫抗議小說的黑人作家那樣深。從少年時代起,艾里森就酷愛文學、電影、戲劇和爵士音樂,曾在中學樂隊里吹過小號,平時愛把自己所過的生活與小說里某些人物的生活作對照,這似乎有助于他對生活的觀察與理解。1933年他獲州獎學金入塔斯克基學院攻讀音樂與雕塑3年,音樂方面的造詣不僅表現在他后來收輯在文藝評論集《影子和行為》(1964)里有關音樂的評論上,而且對他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語言風格也有積極的影響。有人還專門撰文探討他的小說與爵士樂及布魯士的關系。1936年去紐約學雕塑,遇著名作家理查德·賴特,開始在他的鼓勵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43年至1945年服兵役,復員后獲羅森瓦德研究基金專門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同時也當攝影師、爵士樂鼓手和酒店侍者掙錢糊口。該小說先后寫了7年,1952年出版后受到評論家的高度贊揚,從而奠定了他為文學地位。此后艾里森只發(fā)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和評論文章,同時在一些大學里教創(chuàng)作,再沒有發(fā)表其他重要著作。

章節(jié)摘錄

我是一個看不見的人??晌也⒉皇抢p磨著埃德加·愛倫·坡的那種幽靈,也不是你習以為常的好萊塢電影中虛無縹緲的幻影。我是一個有形體的人,有血有肉,有骨骼有纖維組織——甚至可以說我還有頭腦。請弄明白,別人看不見我,那只是因為人們對我不屑一顧。在馬戲的雜耍中,你常常可以見到只露腦袋沒有身體的角色,我就像那個樣兒,我仿佛給許許多多哈哈鏡團團圍住了。人們走近我,只能看到我的四周,看到他們自己,或者看到他們想象中的事物——說實在的,他們看到了一切的一切,唯獨看不到我。我成了看不見的人也絕不因為我的表皮在生化上有什么變異,而是因為我所接觸到的人的眼睛古怪。問題出在他們內在眼睛的構造。所謂內在眼睛就是他們透過肉眼觀察現實的心靈的眼睛。我既不滿腹牢騷,也不一再抗議。別人看不見你有時也有它的好處,盡管這往往會使你煩躁不安。再說,你常常會給視力不佳的人碰撞。還有,你時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你會疑惑自己是不是別人腦子中的一個幻影,比方說,是睡夢中的人千方百計想毀掉的那種噩夢里的人物。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為了發(fā)泄怨恨,你就會蓄意撞人。說句心里話,這種感覺是經常存在的。你急切地要使自己相信你確確實實存在于這個現實世界里,存在于這喧囂和痛苦之中,你揮舞拳頭,你詛咒發(fā)誓要使他們承認你??墒?,唉,不見得會有什么結果。一天晚上我不巧撞了一個人,也許是因為天快黑了,他看見了我,用侮辱性的字眼喊我。我隨即向他撲了過去,一把抓住了他的外套翻領,要他道歉。他是一個身材高大、白膚黃發(fā)的男人。當我的臉湊近他的臉時,他那一雙藍眼睛傲慢地盯著我,口里還在謾罵,嘴巴里的熱氣直往我臉上噴,一邊使勁掙扎。我學著我見到過的西印度群島的人的樣兒,將他的下巴接二連三地狠狠往我的頭上猛磕。我感覺到他已經皮開肉綻,血流如注了。我高喊:“賠個禮,賠不是,賠不是?!比欢€繼續(xù)咒罵,不斷掙扎,于是我就一個勁地這樣磕他,最后他沉沉地癱了下去,跪在地上,血流不止。他滿口血泡,但還是從血口中噴吐出謾罵的語言。我簡直發(fā)狂了,飛起腿來不停地往他身上踢。嘿,我就是要踢這小子!盛怒之下,我掏出了刀子,準備在那條僻靜的街上,就在街燈下面割斷他的喉管。我一手抓住他的領口,用牙齒拉開了刀子——此刻我猛然想到這個人并沒有看見我,確實沒有看見我;他還以為自己在夢游!我收起了刀,在空中一揮,順手就把他往后一推,讓他摔倒在街上。一輛轎車的燈光劃破了黑暗,我直瞪瞪地盯住他。他躺倒在柏油路上,低聲呻吟;他一條性命幾乎斷送在一個幽靈的手中。這倒把我嚇壞了。我既感到厭惡,又感到羞愧。我像一個醉漢,兩條腿發(fā)軟,搖搖晃晃。然而我又感到好笑。這家伙的笨腦袋里冒出了個蠢念頭,害得他幾乎送了命。這個絕妙的發(fā)現不禁使我大笑了起來。在死亡臨頭的一刻,他會不會清醒?死亡本身會不會使他自由,從而可以清醒地生活?我并沒有在那里滯留,我跑到了暗處,捧腹大笑,我笑得那么厲害,真怕自己給笑壞了。第二天我在《每日新聞》上看到了他的照片,上方的標題講他遭人“搶劫”。我深切地感到同情。暗自想,可憐的蠢貨,可憐的瞎鬼,竟讓一個看不見的人搶劫了!通常我并不顯得多么狂暴(盡管我對于當今的暴力已不像過去那樣采取不聞不問、拒絕承認的態(tài)度)。我不會忘記,我是個看不見的人,走路得輕輕的,不要驚醒熟睡的人們。最好是不要驚醒他們,世界上要數夢游人最危險了。然而我最終認識到我可以暗中與他們作對,而他們自己卻蒙在鼓里。比如,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和獨營電燈電力公司斗。我用他們的電,分文不付,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曉得。對,他們懷疑漏了電,可他們查不出在什么地方。他們只能憑電站的總電表,查看出大量的電在哈萊姆區(qū)流失了。當然,妙就妙在我并不住在哈萊姆區(qū),而是住在兩區(qū)交界的地方。幾年前(在我意識到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好處之前),我照章辦事,花錢請他們供電,付給他們昂貴的電費。現在我可不一樣了。這一套我不干了,公寓退掉了,原來的生活方式放棄了。過去的一切都出于一個錯誤的假設:我和旁人一樣,是別人看得見的?,F在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別人看不見的人,于是就分文不付地住進了專門租給白人的一所公寓,占了地下室的一塊。早在十九世紀這個地下室就已經封閉,被人遺忘了。有一天晚上,煞星拉斯追捕我,我在逃跑之中發(fā)現了這個住處。不過這話扯得太遠了,快到故事的結尾了。雖然故事開頭里面就包含著結尾,但是說來話還很長呢。反正我尋到了一處住所——或者說在地上找到了一個洞,隨你怎么說都行。不過可不要馬上得出結論說由于我管我的家叫“洞”,這地方就一定像墳墓那樣陰濕寒冷。洞各有不同,有陰冷的也有暖和的。我住的就是一個暖暖和和的洞。請記?。盒芸偸嵌氵M洞里過冬,直到春天才像破殼而出的復活節(jié)雛雞一樣從洞里搖搖擺擺地走出來。我嘮叨這些,無非是要讓你了解:不要以為我是個看不見的人,又住在洞里,就當我死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我既沒有死去,也沒有昏厥。叫我杰克熊吧,因為我正在冬眠。我的洞溫暖如春,光線充足。確實是光線充足??峙伦弑檎麄€紐約也找不到像我這個洞這樣明亮的地方,即使百老匯也不例外。帝國大廈晚上燈火通明,連攝影師也覺得光線理想,但也比不上我的洞。那是騙人的。這兩個地方看來明亮,其實是我們整個文明最為黑暗的場所——請原諒,我該說我們整個文化最為黑暗的地方(聽說,文明與文化有重大的差別)——這話聽來像是在開玩笑,自相矛盾。但是,就說矛盾吧,世界的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的:它并非直飛如箭,倒像飛鏢一樣旋回原處。(當心那些說歷史是以螺旋形式運動的人們。他們正在準備投擲飛鏢。你手邊可要準備好一個鋼盔。)這我是一清二楚的。我已經給飛鏢劈頭打中得夠多了,所以我能看到光明中的黑暗。我挺喜歡光。你或許會感到奇怪,一個看不見的人竟然還需要光,渴望光,珍愛光。也許正因為我是個看不見的人才這樣的。光證實了我的存在,賦予我形體。有一個美麗的姑娘曾經告訴我,她幾次三番做著同一個噩夢。她夢見自己躺在一個偌大的黑洞洞的房間中央,只感到自己的臉不斷膨脹,結果成了無形無體的一團,把整個房間都塞滿了,同時她的眼睛成了膽汁般的糊狀物,穿過煙囪直往上冒。我的情況就是這樣。沒有光,我不僅別人看不見,而且無形無體。意識不到自己的形體,活著就跟死了一樣。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活了二十來年,直到發(fā)現自己是個看不見的人,才意識到自己是個活人。

編輯推薦

《看不見的人》的主人公是一個出身貧寒的美國南方黑人青年。他發(fā)憤讀書,刻意上進。中學畢業(yè)時由于出色的演講被推薦到一所黑人大學讀書,沒想到他在接待白人校董時觸怒了校董與校長,被逐出校門,來到紐約,四處碰壁。他深深地體會到作為黑人的自己在白人眼中是“無形無體”的。書中真實地再現了美國社會黑人的生存狀況和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出版后反響強烈,曾引起廣泛爭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看不見的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非常好,希望還能買一本。
  •   速度快,和期待的是一樣的
  •   挺不錯的 質量很好 呵呵
  •   剛剛收到,書包裹得比較扎實,08年版,全新。賣家是鳳凰傳媒有限公司,謝謝,欣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