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雍和明 等著 頁數(shù):511
前言
中國是擁有5000年輝煌文明的古國,中國辭典編纂即使從《爾雅》成書算起也有220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中國字典史的系統(tǒng)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劉葉秋的《中國的字典》(商務印書館,1960)和《中國古代的字典》(中華書局,1963),而中國辭典史的全面系統(tǒng)性研究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起步。上海辭書學會《中國辭書學論文索引(1911-1989)》顯示,方厚樞的“中國辭書史話”(工979)是中國第一篇框架性地探討漢語辭書史的論文,其后陸續(xù)有一些漢語詞典史研究論文和著作問世。他們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尤其是對古代辭書的論述,為后人研究中國辭典史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迪。不過,中國辭典史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有些甚至是有關研究中的基本問題。現(xiàn)就中國辭典史的研究現(xiàn)狀、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歷史分期和實際意義等五方面問題進行一些探討,為全書的研究做些鋪墊。中國辭典史研究現(xiàn)狀人類文明史上開始有辭典萌芽就意味著辭典的起源。中國辭典文化源自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末期的兒童識字課本,而成書于公元前2世紀前后的《爾雅》被學術(shù)界公認為中國的第一部詞典。中國辭典文化連綿三千余年。綜觀中國辭典史研究現(xiàn)狀,人們不難看出其美中不足。首先,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有關中國辭典史的思考大致見于辭書的“序言”、“凡例”、“前言”等正文前信息中,主要對有關辭書引用文獻做些評論或?qū)ζ鋪睚埲ッ}做些交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集中國三千余年辭典編纂與理論研究成果于一爐而冶,從世界辭典文化發(fā)展和中國社會文化演進的歷史長河中根究中國辭典文化演變的軌跡和規(guī)律,既重視古代遺產(chǎn),更側(cè)重近現(xiàn)代和當代辭典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既重視具體代表性辭典的評析,更側(cè)重辭典演進的歷史連續(xù)性、理論的承繼性和史論的整體性,第一次向世人展現(xiàn)一幅自遠古至當代,從大陸到港澳臺的中國辭典文化的厚重畫卷。
作者簡介
雍和明,男,1963年出生,現(xiàn)任廣東商學院副院長、教授、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曾赴澳大利亞麥考里大學、美國馬薩諸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深造,獲麥考里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發(fā)表論文30多篇,在中華書局、約翰·本杰明出版公司等國內(nèi)外權(quán)威出版機構(gòu)出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篇 世界辭典文化的起源與演進(從遠古至當代) 第一章 世界辭典文化的起源 第一節(jié) 世界辭典的起源 第二節(jié) 古希臘辭典的起源 第三節(jié) 古羅馬辭典的起源 第四節(jié) 早期詞書與辭典的特點 第二章 古典時期的世界辭典 第一節(jié) 古希臘、古羅馬辭典文化的延伸 第二節(jié) 東方辭典文化的開創(chuàng)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歐洲辭典文化的開創(chuàng) 第三章 中世紀及其后五百年的世界辭典 第一節(jié) 中世紀的拉丁語詞典 第二節(jié) 民族語言辭典與世界辭典的興盛 第三節(jié) 歷史語言學與歷時辭典的沿革 第四節(jié) 英語辭典的演進與變革 第四章 20世紀的世界辭典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拉丁語辭典 第二節(jié) 近現(xiàn)代英語語文辭典 第三節(jié) 近現(xiàn)代東方及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辭典發(fā)展 第四節(jié) 當代電子技術(shù)與世界辭典的研發(fā) 第五章 世界辭典理論研究回溯 第一節(jié) 語言研究與辭典編纂 第二節(jié) 辭典研究與辭典學的誕生 第三節(jié) 辭典學的內(nèi)涵與辭典學的學科地位 第四節(jié) 世界辭典編纂理論研究主要成果綜述第二篇 中國辭典的萌芽與開創(chuàng)(西周至兩漢) 第一章 中國辭典文化的萌發(fā) 第一節(jié) 漢字的起源與構(gòu)造 第二節(jié) 漢語文獻的產(chǎn)生與字詞訓釋 第三節(jié) 中國辭典起源說 第二章 字詞訓釋的演進與中國辭典的開創(chuàng) 第一節(jié) 先秦時期的語言研究 第二節(jié) 古代字詞訓釋與中國辭典的萌芽 第三節(jié) 古代文獻與中國辭典的雛形 第四節(jié) 中國辭典的開創(chuàng) 第三章 中國辭典文化的源頭——《史籀篇》 第一節(jié) 《史籀篇》產(chǎn)生的人文背景 第二節(jié) 《史籀篇》的編纂背景 第三節(jié) 《史籀篇》的體例追析 第四節(jié) 《史籀篇》的價值與影響 第四章 中國義類詞典的開創(chuàng)——《爾雅》 第一節(jié) 《爾雅》產(chǎn)生的人文背景 第二節(jié) 《爾雅》的編纂背景 第三節(jié) 《爾雅》的編纂體例 第四節(jié) 《爾雅》的價值與影響第三篇 中國辭典的探索與建設(魏晉至元朝)第四篇 中國辭典的沿革與成形(明朝至清朝)第五篇 中國辭典的沉寂與興盛(20世紀)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從有關文字記載可以推斷,世界上最早的辭典起源于中東地區(qū),辭典編纂在中東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地區(qū)(大體上相當于現(xiàn)今的伊拉克)的部落所講的蘇美爾語。到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蘇美爾城市國家不僅經(jīng)濟發(fā)達,軍事強盛,而且文化先進。他們制造高水準的陶瓷和金屬產(chǎn)品,楔形文字可能也是他們的發(fā)明。這種楔形文字成了城市國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載體。到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的第一批圖書館在當?shù)卣Q生,館中收藏了刻滿楔形文字的刻字板,其中也發(fā)現(xiàn)了涉及內(nèi)容極為廣泛的蘇美爾語詞集。在這種文化中,秩序的概念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對蘇美爾人來說,物體只有獲得名稱才算是存在。所以,從本質(zhì)意義上說,這些詞集只不過是反映現(xiàn)實世界存在的標志而已。第一節(jié) 世界辭典的起源作為非閃語部落,蘇美爾人的主要敵人是其北部鄰邦阿卡得的閃語部族。大約公元前2340年,阿卡得征服了蘇美爾,是這種征服導致了世界上最原始意義上的“辭典”的誕生。過去蘇美爾人一直將征服他們的阿卡得人看做是劣等文化民族,而阿卡得人相信簡單的武力征服是遠遠不夠的,最好的戰(zhàn)勝蘇美爾人的方法是同化其民族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他們接受并吸收了其最基本的文化形式——楔形文字及其字集。正是這種同化,使得世界上首次書面翻譯嘗試成為必需,并隨之催生了我們可以稱之為“辭典”的工具書雛形。
編輯推薦
《中國辭典3000年(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999年)》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