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葉雋 頁數(shù):135 字數(shù):13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中、德兩國在東、西方(亞歐)文化格局里的地位 華夏傳統(tǒng),源遠流長,浩蕩奔涌于歷史海洋;德國文化,異軍突起,慨然躍升于思想殿堂。作為西方文化、亦是歐陸南北對峙格局之重要代表的德國,其日耳曼統(tǒng)緒與位于亞洲南部的印度文化頗多血脈關聯(lián),而與華夏文明恰成一種“異體”態(tài)勢,這可謂是“相反相成”之趣味?! ∽鳛闅W陸南方拉丁文化代表之法國,恰與中國同類,故陳寅恪先生謂:“一以法人與吾國人習性為最相近。其政治風俗之陳跡,亦多與我同者?!闭\哉是言,在西方各民族文化中,法國人的傳統(tǒng)、風俗與習慣確實與中國人有諸多不謀而合之處,當然也不排除文化間交流的相互契合:諸如對科舉制的吸納、啟蒙時代諸子對中國文化資源的接受等皆是。如此立論,并非敢淡漠東西文化的基本差別,這畢竟仍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分野;可無論是“異于中國”,還是“趨于中國”,均見錢鐘書先生“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之言不虛。
內容概要
中德文化關系的本質是民族文化間的相互資鑒與為我所用! 僅有客觀的。德風東漸”不行,現(xiàn)代中國更需要具備主觀能動性的“筑渠引水”。外來資源是“水”,傳播路徑是“渠”。引水過程的順利與否,端賴于中國的德國學研究與傳播場域這條小渠的構筑與暢通程度?! ”緯鞍氩糠种饕亲髡哧P于中德文學、中德文化關系方面的隨筆散文和書評,論述專業(yè)學者的精深研究;后半部分通過對中國德語文學前輩的個案觸摸,以對前賢的“理解之同情”、“溫情之敬意”接續(xù)學統(tǒng),激勵后人穩(wěn)步向前。
作者簡介
葉雋,男,1973年生于江蘇?,F(xiàn)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兼任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先后就讀于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曾在德國、英國、法國等的學術機構做研究。專著有《另一種西學》、《現(xiàn)代學術視野中的留德學
書籍目錄
第一輯 德風東漸(中德文化關系研究著作書評) “德風東漸”與“筑渠引水” 一種生成:文化互動與文化積累 1920年前后中德兩國的四部暢銷書 “拓荒之作”與“同情理解”——讀韓尼胥的《1860-1945年中國留德學生的歷史和影響》 歷史如何展向當代、流往未來?——讀《中國人留學德國教育》 國別文學漢譯史的意義——讀《德語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和民國時期》 中德學術關系之建構——讀《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 在學術史、文學史雙重視角中求解——讀《中國文學在德國》 德國文學里的中國圖景及其思想史意義第二輯 學科前賢 花自飄零風塵中——念楊丙辰先生 清風送爽到天涯——念作為北大師長的歐爾克先生 先生百齡,乘風而去——送張威廉先生 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德國文學學科”歷程:——關于張威廉先生的歷史記憶 出入高下窮煙霏——追念商承祖先生 先生書生,百年知命——20世紀50年代的馮至先生 馮至先生的德國文學史觀 作為文學史家的馮至與王瑤 旁逸橫出,篳路藍縷——念劉大杰先生 鳳去臺空江自流——追念李長之先生 江流鳳去人猶在——讀李長之先生的兩部小書 江山詩人情——作為德語文學研究者的陳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種生成:文化互動與文化積累 近來一個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是,大學中普遍增設德語專業(yè)或學系;增設德國研究所或中心。前者是教學建制,后者是學術建制,這些都意味著培養(yǎng)與德國交往的人才成為時代的需求。這種現(xiàn)象,與20世紀50年代后一窩蜂地興辦俄語專業(yè)還不太一樣,因為那主要取決于政治因素。可現(xiàn)在呢,卻主要受制于經(jīng)濟功利。并不是說,要將“市場”拒之于千里之外,身在當代中國,我們注定已經(jīng)免不了“與市場共舞”。但問題是,我們是否還能有思考的能力與前瞻的眼光?生存當然是首先應當考慮的事,但除了物質生存之外,我們是否還應有些精神上的追求與省思?陳寅恪標榜“學術獨立”,一生鉆研學術,但所關心的仍是“救國經(jīng)世”,在他看來,救國經(jīng)世之道“尤必以精神之學問(謂形而上之學)為根基?!卑@“乃吾國留學生不知研究,且鄙棄之,不自傷其愚陋,皆由偏重實用,積習未改之故……”。(《雨僧日記: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記陳寅恪論中、西、印文化》,轉引自劉桂生、張步洲編《陳寅恪學術文化隨筆》。
編輯推薦
《中德文化關系評論集》提到中德文化關系史的意義.是具有兩種基點文明代表性意義的文化交流與互動。中德文化交流是東西方文化內部的兩幣中核心子文化的互動。即作為歐洲北方文化的條頓文明與亞洲北方文化的華夏文明之間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動是主導性文化問的雙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