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巴斯研究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王建平、 汪義群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王建平  頁數(shù):321  
Tag標簽:無  

前言

編纂一套現(xiàn)代外國作家研究叢書,作為新時期以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一個總結,是我多年的愿望。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已經(jīng)走過80多個年頭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外國文學的譯介和研究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魯迅先生甚至將外國文學的譯介者比做“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由此可見,它對于我國新文學運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何等巨大的作用。然而,自20世紀中葉起,由于蘇聯(lián)文藝思想的影響以及極左思潮的干擾,外國文學,尤其是現(xiàn)當代外國文學的研究,處于低谷狀態(tài)。一方面表現(xiàn)在譯介的內(nèi)容明顯狹窄,人們關注的僅僅是高爾基、蕭伯納、杰克·倫敦、馬克·吐溫、德萊塞等所謂揭露社會弊端的“進步作家”。即使對這些進步作家,也僅僅著眼于他們社會批判的一面,對于他們張揚人道主義、提倡個性解放的一面,或則避而不談,或則作為其“階級局限性”或“時代局限性”加以剔除。而伍爾夫、喬伊斯、??思{、卡夫卡等現(xiàn)代派作家,則一直背著“頹廢沒落”、“腐朽反動”的罵名。除非作為批判用的內(nèi)部資料,一般讀者對他們無從了解。

內(nèi)容概要

  《約翰.巴斯小說研究》是“外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叢書”之一。全書共分十四章。緒論部分綜述約翰·巴斯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有爭議的理論問題,描述巴斯小說的文學淵源、發(fā)展路徑、文化參與、小說美學的指涉范圍,提出“文化的記憶功能”闡釋模式、分析巴斯小說敘述模式所包含的對立世紀文化遺產(chǎn)的審視、評價與批判的文化策略,解析作者在對文學傳統(tǒng)的理解與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俄后現(xiàn)代小說美學。第一至第十三章以巴斯作品的出版時間為序,分析每部小說的主題、敘事結構、文化政治寓意及美學取向,并勾勒出巴斯小說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脈絡。附錄部分包括巴斯研究參考書目、作品一覽表、錄音資料、巴斯訪談、巴斯研究評論等。 全書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為廣大巴斯研究者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發(fā)。

書籍目錄

引言緒論約翰·巴斯的后現(xiàn)代小說關學第一章 約翰·巴斯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一、生平介紹二、創(chuàng)作成就三、寫作背景、思想淵源、作品主題、寫作風格四、約翰·巴斯與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五、巴斯、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第二章 巴斯小說的主要主題與研究綜述一、國外的約翰·巴斯研究二、國內(nèi)的約翰·巴斯研究三、約翰·巴斯小說研究的若干問題第三章 巴斯早期小說中的存在主義哲學因子一、《漂浮的歌劇》二、《路之盡頭》第四章 歷史小說的終結:《煙草經(jīng)紀人》一、馬里蘭州美國殖民史二、后現(xiàn)代歷史:真實與虛構三、歷史哲學的悖論第五章 戲仿與話語的指涉功能:《羊孩吉爾斯》一、肯貝爾的神化英雄圖式二、神話、寓言、小說三、戲仿與整一性原則第六章 《迷宮》的敘事圈套一、《文學的枯竭》二、《迷宮》三、《回音》四、《索引》五、《題目》與《生活故事》六、《梅尼雷斯》七、《無名氏》第七章 后現(xiàn)代小說的自戀情結一、虛構的小說與小說的虛構二、隱喻原則三、后現(xiàn)代小說的自戀情結四、元小說第八章 詩性神話的審美邏輯:《卡美拉》一、《丹尼薩德》:永恒的文本二、《珀爾修斯記》:重寫美狄莎三、《貝勒芬記》:英雄史詩的怪胎四、神話、歷史、小說的嬗變第九章 歷史的回文:《書信集》一、神話、歷史、小說二、回憶敘述模式-三、抓住故事這根稻草四、癡人說夢的歷史五、后現(xiàn)代歷史觀第十章 開放的文本:切西比克湖三部曲一、切西比克湖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二、《假日:一部傳奇》三、《水邊的故事:一部小說》四、《書信集》:文學的更新第十一章 誤讀的文化政治:《新辛巴達航海記》一、歷史的巧合:海灣戰(zhàn)爭二、有意誤讀的文化政治三、愛倫·坡的相關文本:“帝國主義書寫符號”四、“風平浪靜的波斯灣”:地緣政治與大眾文化第十二章 《往事如煙:一出漂浮的歌劇》一、文化的記憶功能二、《往事如煙:一出漂浮的歌劇》三、《藝海無涯》第十三章 巴斯短篇小說的敘事藝術一、《講不完的故事》二、《十一夜:十一個故事》結語附錄一、巴斯研究參考書目(中文)二、巴斯作品一覽表三、錄音資料四、巴斯訪談五、巴斯研究評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四、約翰·巴斯與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縱觀巴斯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大體上可以看出作品發(fā)展的輪廓呈現(xiàn)出再生(exuberance)和耗盡(exhaustion)兩極化傾向:一方面,讀者看到的是才思橫溢、妙趣橫生、智慧過人、精力充沛的巴斯,他的作品用查爾斯·哈里斯的書名來形容,就是“充滿激情的藝術”,這種藝術是任何偉大的文學作品不可缺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這些作品中,敘述行為本身被賦予至高無上的地位,因為它描繪激情如火的生活場景、展示悠遠深邃的歷史畫面、揭示焦慮悱惻的人物心靈,同時又審視自身,致力于探索敘述的性質(zhì)、功用、結構與方法,通過戲仿、形式的實驗、經(jīng)典的重述和語言的創(chuàng)新向讀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文學,同時對我們關于文學的觀念、準則和規(guī)范也提出了嚴厲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小說中的自我意識和對創(chuàng)作過程的極度關注往往使故事的敘述滯重、遲緩,沉溺于復雜的語言游戲,鋪設并展現(xiàn)繁復的敘述圈套;同時,許多作品(如短篇《題目》、《生活故事》,長篇《水邊的故事》、《假日》、《書信集》)中的大部分章節(jié),把小說的形式和成規(guī)作為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和內(nèi)容,不僅使普通讀者陷入語言的迷宮,也讓專業(yè)讀者摸不著頭腦。作品中的主人公/敘述者常常陷入語言和敘述的困境不能自拔,故事無法向前推進,這種帶有自虐傾向的文字招致了許多批評,被許多評論家解釋為作者創(chuàng)作題材匱乏、才思耗盡、回避現(xiàn)實等,有時讀者甚至感覺作者在刻意渲染敘述的問題來制造一種敘述的張力,而這種敘述的張力本身似乎又成了故事存在的條件和理由。

后記

我最初對約翰·巴斯產(chǎn)生興趣是1990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英文系訪問期間。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多倫多大學琳達·哈琴(LindaHutcheon)教授研究后現(xiàn)代小說的著作《自戀的文學》,其中有兩章是關y-巴斯的,后來知道這是哈琴教授的博士論文。應當說,哈琴教授是我的啟蒙老師,因為從這本書開始,我與約翰.巴斯結下了不解之緣。接下來,我又拜讀了哈琴教授的《后現(xiàn)代主義詩學》和《后現(xiàn)代主義策略》兩本書。也因此萌生研究巴斯小說的想法,當初還只是個粗淺的想法。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我開始關注巴斯的創(chuàng)作,懵懵懂懂地讀起他的小說來。一年后,我決定申請渥太華大學文學碩士課程,把巴斯作為我的研究課題。我把我的想法和課題計劃同一位研究后現(xiàn)代文學的教授談了,那位教授告訴我說,我研究巴斯的條件還不成熟。還記得那次約會是在一個中午。這位研究后現(xiàn)代小說的教授一邊吃著相當簡單的午餐(一只蘋果、一塊蛋糕和一杯咖啡),一邊問了我?guī)讉€關于巴斯小說的問題。什么問題現(xiàn)在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很尷尬,因為從他說話的口氣聽得出,我沒戲。

編輯推薦

《約翰·巴斯研究》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約翰·巴斯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寫的非常好,值得我們拜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