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話/青少年科學啟智系列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長春出版社  作者:張之杰  頁數(shù):183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是人類歷史上的文明之都。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以頑強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書寫了輝煌的歷史畫卷,創(chuàng)造了世界歷史上極其輝煌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四大發(fā)明,陶器、建筑、紡織等技術及其歷算、中醫(yī)、地理學等,都足以彰顯中華名族的智慧。一部中華文明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上的探索史。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先賢們用自己的先進思想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斷地推動著中國文明的進程。英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技史大師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確鑿的證據(jù)向世界表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于西方”?!爸R就是力量”這是四百年前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培根是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提出了促進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新科學方法。培根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科學就是知識,科學就是力量。我們需要科學的力量去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在世界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科學的作用。我國在古代就有高度發(fā)展的科技文明,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地研究我們先輩的智慧,希望從他們的智慧中得到啟發(fā),從他們的功業(yè)中獲取靈感,以培養(yǎng)一種科學的精神,使更多的青少年從小具有愛科學、愛求知的氣質,積極地從事科學探索。通俗的科普讀物,能夠開啟青少年的思維,也能夠培養(yǎng)一種理性精神。本書是一部講述中國科學史話的圖書,語言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介紹了一些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本書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大家談科學”,每篇文章大概1800多字,又附有二至三張圖片。編者所選的這些文章都比較有趣,而且也和生活緊密相關,使讀者能夠把生活和科學能緊密地結合起來,從科學中讀懂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編者也希望這些文章能夠給讀者帶來意外的驚喜。盡管本書由不同的作者寫成,在寫作風格和語言上也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文章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同時也須指出,書中也難免有紕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編者

內容概要

  通俗的科普讀物,能夠開啟青少年的思維,也能夠培養(yǎng)一種理性精神。張之杰主編的《青少年科學啟智系列:科學史話》是一部講述中國科學史話的圖書,語言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介紹了一些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青少年科學啟智系列:科學史話》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大家談科學”,每篇文章大概1800多字,又附有二至三張圖片。編者所選的這些文章都比較有趣,而且也和生活緊密相關,使讀者能夠把生活和科學能緊密地結合起來,從科學中讀懂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編者也希望這些文章能夠給讀者帶來意外的驚喜。

書籍目錄

龍的由來番薯的故事美術史料中的細犬立帆式大風車四部醫(yī)典掛圖歷史上的冷暖期變遷談中國的馬種外來中藥西洋參從古人偏好單眼皮說起談談眼鏡的歷史中國古代對動物雜交的運用中國古代蚊香的發(fā)明麟之初以蟲治蟲的古老妙方鄭和的寶船有多大?神州名花——杜鵑中國古代石油的利用古人觀測濕度的方法挽馬和挽狗這詹不是那詹古代的車和車輪佛經中的胡狼從車輪談《考工記》的年代問題古人如何觀測雨量?從中日的金魚偏好說起話說牡丹從羅喉、計都談起談鵝的起源從博物館的中國兵器說起引介西醫(yī)的傳教士——霍布森氣候變遷改變歷史四不像鹿的故事槍炮消滅冰雹明代皇宮中的獅子康熙詩錢二十品相風烏和候風雞東西方書籍的裝幀古人對長毛象的認知從《核舟記》說起中國人為何未能發(fā)現(xiàn)哈雷彗星?中國現(xiàn)代化被忽視的一頁:基隆—新竹鐵路從孔子不得其醬不食說起

章節(jié)摘錄

  龍,這個兼具尊貴、莊嚴及絢麗的動物,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它既是華人的標志和象征,也是帝王和皇權的代表,但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它不但一點都不完美,而且適應不良。因為它的四肢太短,根本無法在陸地撐起細長的身體,如果它硬要在路上行走,頂多也只能像蛇一樣蜿蜒爬行。這樣的話,它那四只腳又顯得太粗壯,因為若要經常用身體蜿蜒爬行,四肢必然要退化,才不會妨礙爬行。若不退化,則會在爬行過程中與地面不斷摩擦而破皮發(fā)炎。這樣的身體構造只有在水里才稍有可能存活,因為水可托住全身的重量,所以長的身體配上短的四肢還不至于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龍生活在水里,它那大鼻子又不該長在正前方,尤其兩個鼻孔又不小,即使里面長了瓣膜,游起泳來要阻隔水灌入呼吸道也會特別費力。而頭上那一大叢鬣毛,雖然像雄獅子的鬣毛一樣可增加威儀,但在水中卻發(fā)揮不了作用,反而會增加很大的阻力,讓它既難以快速前進,又浪費寶貴的能量。同樣的,頭上那一對麒麟角在水里也會破壞流線型的狀態(tài),真要用來像鹿角那樣頂撞時,在水里又發(fā)揮不了作用。至于傳說中它能騰云駕霧,更是無稽之談,雖然《山海經》中的應龍是長有翅膀的龍,但一般的龍是沒有飛翔的身體構造,別說升天,要登陸都很難了!龍不可能是真實的動物,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但它很可能是從既有的動物中再加以渲染而成,而非憑空捏造,至于它是從何種動物演變而來,則有不同說法。蛇是一個常被提及與龍有關的動物,但它們的形態(tài)有太多不同之處,而且先秦典籍就已將它們分得很清楚,實在難以輕信龍是由蛇演變而來的看法。龍和鱷魚相同之處反而比蛇還多,例如延長的嘴巴和上下兩排利齒、上突的眼睛、明顯的鱗片、四只短短的腳、腳上的利爪和延長的尾巴以及尾巴上的三角形盾板等。龍除了尾巴之外,背部也有三角形的盾板,古人畫的一張鱷魚側面圖中,背部和尾部的三角形盾板也是連在一起。鱷魚的尾部后段只有一列三角形盾板,前段的三角形盾板其實是左右各一列,而到了身體的部位,這些盾板則明顯的變小且增加為好幾列,如果從側面觀察,確有可能從背部到尾端只呈現(xiàn)一列三角形盾板?!  ?/pre>

編輯推薦

  我國在古代就有高度發(fā)達的科技文明。因此,我們需要認真地研究先輩的智慧。希望從他們的智慧中得到啟發(fā),從他們的功業(yè)中獲取靈感,以培養(yǎng)一種科學的精神。使更多的青少年從小具有愛科學、愛求知的氣質。積極地從事科學探索?!肚嗌倌昕茖W啟智系列:科學史話》是一部講述中國科學史話的圖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介紹了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語言通俗易懂、引人入勝,文章趣味盎然,而且和生活緊密相關,希望讀者能從科學中認識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史話/青少年科學啟智系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