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長春出版社 作者:江心力 頁數(shù):188
Tag標簽:無
前言
人類的現(xiàn)代文明,正在走向普遍的全球化。用人文精神關照人類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問題,已日益成為世界性的發(fā)展趨勢,科學、倫理、人文等都因此而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 ∪祟愂紫纫獢[脫自然的困擾,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因而特別需要科學這一靈丹妙藥。長期以來,中國人一直以為科學與西方文化密切相關,而與傳統(tǒng)文化無緣。反倒是一個西方學者李約瑟,經(jīng)過悉心研究,寫出了皇皇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他這樣論述說:“完全信賴人類理性的墨家.明確地奠定了亞洲自然科學最為重要的基本觀念?!睘槲覀兘议_了墨子這位科學之父的神秘面紗。 其次,人類還要擺脫他人的壓迫,解決人與社會的矛盾,因而特別需要進行倫理的思考。從倫理的角度來考慮,利益和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自由、平等、博愛是西方社會的美好理想。對此,墨子作為一位先秦時期的圣哲也進行過卓越的概括,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主張。他認為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利益追求方式和實現(xiàn)利益的途徑各不相同,但人們各自的利益始終處于相互的關聯(lián)和相互的交往之中。他生動而明確地指出:“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窖之。”認為人類相互的理解、關心和同情是全人類全社會共同的利益?! ≡俅危祟惛枰_認識自身,解決人類自身的矛盾,因而特別需要倡導人文精神。人類不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還是萬物之靈長,有著獨特的人文精神,要求以人為本。關于人文精神,中國人一直認為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比較中毫不遜色。我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將此概括為“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揭示了中華文明高度自覺的特征。梁啟超在《墨子學案》中指出:“簡單說:把一切含著‘私有’性質的團體者破除了,成為一個‘共有共享’的團體,就是墨子的兼愛社會?!倍凇蹲幽訉W說》中更是強調有“平等無差別之愛普及于一切人類”者,即“泰東之墨子,泰西之耶穌”,“實愛說中極普遍極高尚者也”。這些點評無疑切中要害,點出了墨子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 ∧拥纳碛霸缫堰h去,他的言談也早已不是普通話,更不是世界語。但他關于科學的討論、倫理的思考、人文的理念仍留下了清晰的蹤跡,為此,我們力爭做一個不辱使命的向導,引領大家進入墨子的思想世界。
內容概要
墨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在我們看來,他既不像孔予以貴族自居,擺圣人的架子;也不像莊子珍視自由之身,做一個灑脫逍遙的隱者。他堅持平民的立場,勇于犧牲自己、拯救世人,他是不亞于耶穌的一位東方圣哲?!赌优c中國人的兼愛情懷》重點闡述墨子的“兼愛”思想,討論“兼愛”思想所體現(xiàn)的具體精神。墨子提倡“兼相愛” ,就是說無差別地愛社會上一切人。這一道德價值取向,對于激勵人們加強自我修身、力爭成為賢者有積極作用,也是墨子學說對于中國人文文化的影響。
作者簡介
江心力,男,山東嘉祥人,1963年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第三層次培養(yǎng)對象。研究方向為明清史、農民史和思想史。1989年調入聊城師范學院歷史系,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為本??粕脱芯可_設中國古代史、中國學術史、歷史社會學等課程。為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1992年9月赴北京師范大學進修1年,2001年又考入西北大學思想史所師從張豈之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yè)并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5月被聘為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到目前為止,先后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2部,在《史學史研究》、《史學集刊》等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較有代表性的成果:《二十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專著)、《齊魯佛教史話》(專著)、《二十世紀學術系年》(合著)等。
書籍目錄
小引第一講 平民圣人一、貴的沒落二、賢的興起三、士的覺醒四、墨學的產生五、禹的示范六、批駁“親親有術,尊贊有等”七、校正“君子之道”八、孔予并非賢人九、禹墨精神第二講 魯宋之間一、學界的爭論二、起源于魯三、儒墨會通四、儒墨之爭五、墨子居魯六、以宋國為重鎮(zhèn)七、南游于楚八、奔走齊衛(wèi)兩國九、鄉(xiāng)土情緣第三講 智者一族一、墨子、墨者、墨家二、役夫之道三、儒者之業(yè)四、教士之為五、清廟之守六、殉身赴義七、“談辯”“說書”八、游仕獲椽九、《墨子》與墨學第四講 科技之光一、《考工記》與《墨經(jīng)》二、宇宙觀察三、認識理論四、邏輯方法五、數(shù)學成就六、物理學說七、心理探索八、軍工建樹九、科學理念第五講 人文精神一、以人為本二、命定與人為三、以身戴行四、勇能兼具五、責義尚利六、不擊亦鳴七、察亂何自起八、尚賢使能九、和諧社會第六講 和平天使一、攻伐無利二、攻誅有別三、非攻有義四、墨守與善守五、救守之道六、守御之術七、止楚攻宋八、勸說魯陽文君九、見齊王勸項子牛第七講 天人合作一、以天為法二、順天之意三、反天之意四、鬼神有無五、鬼神之明六、鬼神與社會七、一同天下之義八、尚同與治天下九、貫通天、神、人第八講 無私利他一、人之所欲二、利害相權三、順慮其義四、無私利人五、社會賞罰六、感恩于天七、愛無差等八、愛人與利己九、動機與效果第九講 幕愛天下一、歷史的根據(jù)二、現(xiàn)實經(jīng)驗三、社會效益四、上行下效五、口言身行六、以兼易別七、無窮不害兼八、兼愛相若九、愛心無限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 平民圣人 墨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在我們看來,他既不像孔予以貴族自居,擺圣人的架子;也不像莊子珍視自由之身,做一個灑脫逍遙的隱者。他堅持平民的立場,勇于犧牲自己、拯救世人,他是不亞于耶穌的一位東方圣哲?! ‘斀竦纳鐣?,貴族出身成為炫耀的資本,小資情調成為時尚的象征,而草根階層則逐漸被人遺忘。作為一位平民圣人的墨子,自然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然而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在貴的沒落、賢的興起的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子立志“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為榜樣,成為當時頗為有名的北方圣人。 一、貴的沒落 墨子的生卒年代至今未有定論,這種疑問自司馬遷時就已產生。《史記·孟子茍卿列傳》說:“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薄稘h書·藝文志》也只是大概地說:“墨子在孔子后。”《后漢書·張街傳注》稍微確切一點:“公輸盤、墨翟并當子思時,出仲尼后?!睂Υ?,近人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聚訟紛紜,奠衷一是。但是認定孔子活動于春秋末期,墨子活動于戰(zhàn)國初期,基本是各家的共識?! 〈呵飸?zhàn)國之際,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牛耕的使用和鐵器的出現(xiàn)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加劇了貧富的對立,“貴”的投落和“賢”的興起成為突出的社會現(xiàn)象,所有這些都構成墨子出生的時代背景?! 〈呵锬┢?,和牛耕有關的記載出現(xiàn)了。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司馬犁字牛(見《論語·顏淵篇》注)。按中國古老的習慣,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墩f文》中說:“字,乳也?!睌⒃疲骸白终?,言孽乳而浸多也?!币簿褪钦f,字是從名的含義中衍生出來的,二者的意義是相關聯(lián)的。當時人的名字已有牛、犁、耕的字樣,說明牛耕在春秋末期已是社會上引人注意的現(xiàn)象?! ¤F表具的出現(xiàn),比起牛耕,對農業(yè)生產力有了更大的推動。有了鐵農具,就能進行深耕,使過去不能開墾的土地開墾出來。當然,鐵農具的使用和耕牛的使用,是相互關聯(lián)的,只有使用畜力,特別是耕牛,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農具深耕的效力。《國語·齊語六》記載,管仲對齊桓公說:“及耕,深耕而疾援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镩以從事于田野?!庇纱俗C明,當時鐵農具已經(jīng)出現(xiàn),深耕因此有了必要的條件。從牛耕、鐵農具的使用來看,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農業(yè)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的時期。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是這一時期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變化的基礎?! ∞r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了井田制的破壞,賦稅制度受到影響。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開始按畝征稅。按畝征稅的結果,使貴族土地的所有權更加確立,更為鮮明,農民對于自耕的小土地所有權也逐漸確立。春秋戰(zhàn)國之際,在貴族爭權奪利的斗爭中,一部分貴族在斗爭中失敗,下降為自耕農民。一部分軍功人員通過賜予和買賣取得土地,一部分商人和貨幣持有人也通過買賣取得土地,他們成為大土地所有人。這樣貴和賤的對立逐漸變?yōu)楦缓透F的區(qū)別?! τ谫F族世代相襲的特權,墨子進行了抨擊。他在《尚賢下》篇中說:“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瓱o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國家,則其國家之亂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然女何為而得富貴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為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學而能者也?!痹谀涌磥恚F賤是靠血緣關系劃分的,所謂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是“無故富貴”的,這是“非學而能者”。這些人不具備治理國家的知識和才能,使用他們治理國家必然導致國家的混亂。 二、賢的興起 春秋戰(zhàn)國之際,社會生活變得日益復雜。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不學無術、以土地收益為生活基礎的氏族貴族,正日益失去它的生命力和活躍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