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語言學(第8輯)

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潘悟云,陸丙甫 主編  頁數(shù):1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以東亞語言為研究對象,其宗旨是用語言學的普遍原理來研究語言,并通過由研究這些語言中的特有現(xiàn)象所得到的規(guī)律豐富語言學的普遍原理。
本論文集是《東方語言學》輯刊的第八輯,收錄了當代語言學者關于語法學、語音學方面的若干篇論文,反映了這一領域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書籍目錄

馮志偉:
從自然語言處理的角度看二分法
史有為:
漢語個性研究與語言共性雜議
吳道平:
有關《“兩分法”淺析》一文的兩個問題
安本真弓:
可能性述補結構“V(得/不)了”的語義分析
王敬騮、陳相木:
西雙版納老傣文五十六字母考(上)
鄭偉[編]:
龔煌城先生漢藏同源詞表
張夢翰:
介紹生物進化計算在漢語研究中的應用
書評(REVIEW)
沈瑞清:
Studies on Menggu Ziyun(蒙古字韻研究)
by Zhongwei SHEN(沈鐘偉)
孫銳欣:
Phonetics: Transcription Production, Acoustics, and
Perception
by Henning Reetz and Allard Jongman
簡訊(NEWSLETTER)
“記音與國際音標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境外漢語音韻學論文選》(2010)目錄
《東方語言學》稿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近幾十年來關于個性和共性的爭議很受人關注。其實它們都是建基于各自的假說。如果我們認識到語言可能并非共同起源,或者即使是共同起源,其初始語言也一定十分簡單,經過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的分化與磨損,又經而后的獨自彌補以及各自獨立或半獨立的發(fā)展,其共性已幾近于零,此時剩下的只是建基于人類這一物種共同心理上的那種共性,此外就是建立在信息與符號上的共同要求。那么,我們對個性和共性的關系就會有一種更超然的認識,也會意識到觀念與方法可能是尋找二者關系的關鍵。今天,進入2l世紀第二個十年代的時候,我們需要問問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些觀念與方法,可以引導我們既發(fā)現(xiàn)個性機制也可發(fā)現(xiàn)共性機制,從而發(fā)現(xiàn)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結合?或者,能不能以個性為基礎尋找共性,或以心理的共性為基礎尋找個性,從而選擇出或發(fā)展出一種新的方法呢?我們注意到,十幾年前一些中國學者已經不滿足于僅僅用漢語作為西方理論語言學例證的做法,而是認真地從事溝通個性與共性的研究,以漢語事實來修正、補充西方傳來的語言理論。例如王洪君以中西音系學的消長探求音系學中的共性與個性的蘊涵關系,指出漢語的聲韻結構正是語言的共性。并以此為例認為“個性與共性不是矛盾的,共性比個性的層次高”,“較低層次的個性,到更高層次上就成了共性?!保ㄍ鹾榫?994)陸丙甫(2004)則進一步具體說明了共性和個性之間的關系:“個性往往是若干共性規(guī)律相互作用的結果?!笨梢浴皬膫€性中分解、提取出共同的基本因素。”陸文以“把”字賓語為例,指出:“‘把’字賓語和方式狀語的分布形式相似,但是兩者作為論元成分和非論元成分,在語義功能上差別甚大。僅從漢語來看,這個現(xiàn)象似乎違背了‘形式、功能一致性’的原則?!标懳耐ㄟ^跨語言的比較,證明這個現(xiàn)象在更深的層次,仍然是符合形式、功能一致性的兩條共性互動的結果。由此證明“許多表面的個性現(xiàn)象,可以分析為若干共性規(guī)則互相作用的結果。表面?zhèn)€性,往往是更深一層的共性的反映。也就是說,從共性出發(fā)(以共性為背景)一一發(fā)現(xiàn)所謂的個性一一經過深入分析,找到更深一層的更抽象的共性。這就是我們把語言的個性研究跟共性研究相結合的道路”,“如果我們創(chuàng)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學,那也只能是用我們創(chuàng)立的方法去分析共性,即共性研究中的中國學派。條條大路通羅馬,手段、方法可以不同,但發(fā)掘語言共性的目的是應該是一樣的”。筆者很同意陸丙甫“個性往往是若干共性規(guī)律相互作用的結果”的論斷。因為這個論斷堅持了科學理想,又保持了適當?shù)娜嵝?。借用王洪君的說法,如果再加上一個限定語,筆者將非常同意這樣的假說:“較低層次的個性,往往到更高層次上就成了共性?!惫P者曾使用張力方法,對話題與主語背后的機制做了初步解析,結果似乎能較好地解釋共性以及何以分化為各種個性的語言事實??磥硪陨系募僬f是可以證實的。(參見本文4.2.2 的討論)

編輯推薦

《東方語言學(第8輯)》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東方語言學(第8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