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政治學

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謝岳  頁數(shù):270  
Tag標簽:無  

前言

謝岳教授勤奮讀書,縝密思考,精心布局,字斟句酌,寫出《抗議政治學》。這本書,對政治學和社會學的學者與學生,對關心維穩(wěn)的分析家,對專長發(fā)表機智言論的公共知識分子,都有獨特價值。三十多年來,中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不平衡,焦躁,失落,茫然,怨憤,逆反,諸多形容少男少女的詞匯,似乎都可以用來描繪中國社會的某些成員。一些發(fā)人深省和令人憂心的事件從開始發(fā)生,到層出不窮;從基本平和,到愈演愈烈。社會穩(wěn)定和政治穩(wěn)定成為社會科學研究和對策研究的重要問題。不同領域不同職業(yè)的研究者,從各自的學術或理論傳統(tǒng)出發(fā),依據(jù)各自擁有的資料,跟蹤時局演進,界定事件類型,分析沖突成因,預料發(fā)展趨勢。與此相應,文獻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僅以界定事件為例,常見的說法就有“群體性事件”“社會治安事件”“暴力抗法”“非正常上訪”“異常上訪”“泄憤事件”“集體行動”“維權活動…‘維權抗爭”“依法抗爭”“以法抗爭”“以理抗爭”。即使是專門從事相關研究的人,面對五花八門不斷翻新的名詞術語,也難免感到頭緒繁雜,如墮五里霧中。謝岳教授的新作,為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大局觀,不糾纏于名號之爭,不被刻意含混晦澀的術語迷惑,提供了一幅清晰的理論地圖和一只可靠便攜的羅盤。他在導言中為本書的定位是:“為抗議政治學發(fā)展提供一個基本的分析框架,包括重要概念、命題與理論,為抗議政治研究提供一幅最新版的‘地圖’。”這是一個看似容易實則艱難的任務。

內容概要

本書由九章構成,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章關于抗議的結構背景,延續(xù)了結構主義的傳統(tǒng),為集體抗議創(chuàng)造了外部環(huán)境;第二章到第七章分析集體抗議的動力機制或者動員機制,關注集體抗議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第八章與第九章討論的是同一個主題,即集體抗議的結果,前者聚焦在政策方面,后者則討論集體抗議的政治結構,簡要地分析了集體抗議是如何促進民主轉型的。

作者簡介

謝岳,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2006—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著有《社會抗爭與民主轉型》(2008年)、《當代中國政治溝通》(2006年)和《大眾傳媒與民主政治》(2005年)等;譯著有《身份、邊界與社會聯(lián)系》(2008年)、《集體暴力的政治》(2006年)等。

書籍目錄

序致謝導言第一章  社會變遷:抗議的外部環(huán)境  一、市場化、經濟增長與邊緣化  二、結構、轉型與分裂  三、國家建設、危機與崩潰  四、文化、身份與沖突  小結第二章  抗議的政治機遇及其限制  一、政治機遇結構  二、遏制機遇的國家因素  三、政治威脅  四、抗議創(chuàng)造機遇  小結第三章  組織與網絡:抗議的動員結構  一、抗議組織的功能  二、抗議組織的類型  三、組織的寡頭化趨勢  四、關系網絡:微觀動員結構  五、影響組織發(fā)展的政治變量  小結第四章  建構行動的意義  一、文化的動員作用  二、集體行動的框架  三、情感動員  四、國家的反向動員框架  小結第五章  認同的力量  一、認同、社會認同與集體認同  二、集體認同的競爭  三、集體認同的斗爭功能  四、構造抗議認同  五、政治認同  小結第六章  抗議手法  一、新舊抗議手法  二、抗議手法的選擇  三、抗議手法的演進  四、抗議手法與政權變遷  小結第七章  抗議處理  一、抗議處理的風格  二、制度結構、警察文化與行動者聯(lián)盟  三、警察與抗議者的街頭對峙  四、政權類型的差異  五、抗議處理的后果  小結第八章  集體抗議的影響  一、抗議影響的類型  二、影響抗議結果的內部條件  三、影響抗議結果的外部條件  四、內外條件的整合  小結第九章  集體抗議與民主轉型  一、民主與民主化  二、民主轉型的結構條件  三、“精英中心”的轉型模式  四、底層動員模式  五、集體抗議的轉型機制  小結余論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影響抗議處理風格的因素不僅僅只有政黨、利益集團與政府,公共輿論以及大眾傳媒同樣能夠發(fā)揮實質性影響,因為公共輿論對政府能夠施加決定性的壓力,而引導輿論的媒體也隨之扮演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邏輯關系只能在民主制度下才能得到演繹。至于在非民主國家,公共輿論和媒體的作用至多只能偶爾地約束抗議處理過程,更多時候,由于公共輿論受到蒙蔽、大眾傳媒受到政府控制,它們普遍贊成政府在抗議處理上對法律與秩序的偏好,支持政府的強硬處理風格。公共輿論會在兩種條件下對抗議處理的風格存在潛在影響:如果抗議處理風格過于強硬,公共輿論會更加同情挑戰(zhàn)者,公民權聯(lián)盟的力量就會壯大起來;如果公眾要求政府實行更加嚴厲的鎮(zhèn)壓措施,法律與秩序聯(lián)盟的力量就會占上風。大眾傳媒對抗議處理風格的影響并不通過直接批評警察的行為而實現(xiàn),而是通過影響兩大聯(lián)盟的發(fā)展對抗議處理產生間接影響。正如della Potlta和Reiter所言,媒體進入抗議處理的過程,部分是作為某個聯(lián)盟的“發(fā)言人”,部分是通過它們自己獨立的邏輯而運轉??傮w而言,媒體對社會抗議的關注,使得抗議處理朝向更加溫和與容忍的方向轉變。在西方社會,20世紀70年代以來,報紙?zhí)貏e對警察的強硬風格持更多的批評立場。新聞記者的報道盡管不能總是改變警察的強硬行為,但他們的工作的確影響了警察行為。由于政黨在乎選票問題,因此不管是執(zhí)政黨還是在野黨,都注意利用公共輿論的偏好來爭取選民。媒體正好迎合了公眾追求公民權的主流話語,它們在抗議報道中經常站在公民權聯(lián)盟一邊,警察的強硬風格總體來說是受到批評的。但研究者提醒,媒體的這種作用不應被高估。事實上,媒體的影響并不總是積極的。警察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比較在意公眾的支持,意大利的情況表明,即使是在民主制度中,多數(shù)輿論反對警察使用鎮(zhèn)壓手段,然而,警察照樣實施鎮(zhèn)壓政策。如果警察擁有來自政府無限的支持,使用鎮(zhèn)壓的情況就更加頻繁,因為他們更加在意政府為自己提供的工作機會(Reiter,1998)。

編輯推薦

《抗議政治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抗議政治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這本書對于研究政治學的人來說是必要的
    對于喜歡觀察現(xiàn)實生活的人是必要的。
    當然,我相信能夠知道這本書的人肯定會買,因為這就是圈子的作用。
    ps:是一本學術著作。
  •   已經從學校圖書館借過看完一遍,覺得不錯,于是就從當當上買了,保存留著日后再認真地讀
  •   謝岳從政治過程理論出發(fā)研究社會運動/集體行動,關于正面解決那一段有獨特研究,最后講到和民主的關系,對于當前的中國來說具有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抗議政治學的脈絡和發(fā)展,國內此領域少有。
  •   可uode
  •   謝老師的書符合中國人的閱讀和思維習慣,值得認真學習。
  •   看了一部分,要看的太多,還得消化
  •   就喜歡這樣的政治學!充滿新的思想和領域!具有新的分析高度!實用性很強!大陸缺乏這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和突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