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身認知心理學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費多益  頁數:197  
Tag標簽:無  

前言

一個世紀之前,美國心理學的建立者威廉·詹姆斯(Willam James)在談到心理學的狀況時曾感慨地說,心理學只是一種“科學的希望”,還不是一門實在的科學。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心理學仍然處于分裂和破碎的狀態(tài),同自然科學相比,心理學仍然缺乏一個作為學科核心的共同“范式”。心理學是一個復數的心理學(psyczhologies),換言之,有多種多樣的心理學。直到如今,也不存在一個統(tǒng)一、內聚的心理學。所以,若要了解心理學的進展,就必須了解各種形式的心理學,才能對心理學的全貌有一個基本的理解。這也是我們寫作《心理學新進展叢書》的主要理由。無論是該套叢書的第一批書目還是第二批書目,其目的都是讓讀者了解當代心理學的發(fā)展,了解存在于當今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學。  一、當代心理學的分裂  較之詹姆斯時代,心理學確實取得了輝煌的進步。昔日的心理學絕不能與今日的心理學同日而語。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心理學的分裂和破碎,直到今天,它還在體驗著詹姆斯時代的困窘。心理學的分裂首先是一種思想上的分裂。不同的心理學家由于其哲學世界觀的不同,對心理的本質、意識的特性等問題的看法存在著根本的分歧,因而他們往往選擇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指導思想的分裂可以從西方心理學兩大方法論的矛盾和對立上看出來,幾乎所有的西方心理學學派的對立,都可溯源到現象學與實證主義這兩大哲學。

內容概要

在后現代主義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心理學家避開爭論,力圖尋求一條不同于主流心理學的道路,因而出現了多元化的心理學形式。這些新出現的心理學在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模式方面獨辟蹊徑,表現出各自的特色?!缎睦韺W新進展叢書》第一批書目介紹的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女性主義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進化心理學、敘事心理學、生態(tài)心理學、主體心理學、意識心理學等反映的就是這些方面的新進展,而第二批書目在第一批書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包含了體驗認知心理學、本土心理學、家庭心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和心理學的質化研究方法等心理學的新取向,相信第二批書目的出版能為讀者了解當代心理學的最新進展提供有益的素材。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寓身認知提出的背景  第一節(jié)  認知心理學的軟肋    一、“分離問題”    二、需要特征    三、潛在變量與有限樣本    四、“計算的心靈”    五、抽象個體  第二節(jié)  寓身認知的哲學基礎    一、意義的相關性    二、作為一種關系的意識經驗    三、以身體為主體的知覺活動    四、心理經驗的直接描述和現象學還原  第三節(jié)  寓身認知的心理學思想來源    一、“運算”與“動作內化”    二、圖式的連續(xù)變化:同化與順應    三、“活動”與“最近發(fā)展區(qū)”    四、生態(tài)效度第二章  寓身認知的理論主張  第一節(jié)  身體經驗    一、顏色概念的寓身性    二、空間關系概念的寓身性  第二節(jié)  概念的范疇化    一、原型范疇    二、基本層次范疇  第三節(jié)  情境互動    一、情境認知    二、情境互動  第四節(jié)  動態(tài)認知    一、認知與進化    二、動態(tài)認知論    三、認知的動力學假設    四、對寓身認知框架的不同理解第三章  寓身認知的具體研究  第一節(jié)  智力技能和知覺動作技能的同源性    一、鏡像神經元的發(fā)現    二、精細運動技能  第二節(jié)  兒童早期動作發(fā)展與認知發(fā)育    一、爬行與抓握    二、空間關系的行為圖式  第三節(jié)  身體性知覺    一、腹腦    二、表象與視覺偏愛  第四節(jié)  認知可塑性    一、腦損傷與神經再生    二、大腦皮層功能區(qū)活動狀態(tài)的變化    三、第二語言能力與腦結構    四、經驗預期與經驗依賴  第五節(jié)  智力的本土性和文化差異    一、文化公平測驗的神話    二、相對主義的解釋    三、智力的生態(tài)學模型  第六節(jié)  認知情境化    一、情境認知    二、日常生活事件    三、情緒相關    四、整體表征識別第四章  寓身認知的方法與特征  第一節(jié)  心靈觀    一、實體二元論    二、屬性二元論  第二節(jié)  真理與意義    一、真理    二、意義  第三節(jié)  認知本質    一、經典認知研究    二、寓身認知研究  第四節(jié)  身體基礎方案    一、“心寓于身”    二、身體基礎方案第五章  寓身認知的貢獻與局限  第一節(jié)  關于身體主體    一、梅洛·龐蒂的身體主體觀    二、對寓身認知的質疑  第二節(jié)  關于表征問題    一、激進寓身思想    二、溫和寓身思想  第三節(jié)  關于現象學方法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潛在變量與有限樣本  實驗研究是研究者主動施加處理給被試而產生數據的過程,實驗設計的邏輯核心是控制、比較和隨機化。研究者常常忽視了潛在變量的存在及其作用。潛在變量是指對研究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有重要影響,但卻未被研究者納入研究以解釋變異的變量。比如,研究教學方法(自變量)對考試成績(因變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程度或動機水平就是一個潛在變量。潛在變量經常和自變量摻雜在一起,因此,很難說因變量的變異就是由自變量引起的。潛在變量既可以是能促進自變量與因變量關系的第三種變量,如上文提到的動機水平,它可能會促進教學方法與學生成績的相關性;也可以是削弱自變量與因變量關系的變量,即壓抑變量(suppressor)。忽視自變量與因變量間潛在變量的影響,可能會扭曲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例如,學會判斷的準確性和學習成績的關系這一問題,一般認為元認知監(jiān)控對學習者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研究卻發(fā)現,學會判斷的準確性與學習成績間的關系與想象的不同,并不是那么直接、明朗,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為什么會如此?泰德(K.W.Thiede)在對以往研究進行分析與梳理的基礎上解答了這一疑問:以往研究之所以不能確切描述學會判斷的準確性和學業(yè)成績的關系,是因為以往研究沒有檢視學習者的自我調控學習行為在學會判斷的準確性和學習效果間的作用,也即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潛在變量(Thiede,Anderson,Therriault,2003)??茖W方法的要求之一就是對于研究變量的精確測量。

后記

很早就迷戀于心理學前沿的一些基本問題,是導師葉浩生先生的寬容和真誠接納使我得以把對心理學的業(yè)余愛好轉變?yōu)閷iT的研究。盡管我很遺憾自己沒有一開始就進入某種心理學范式,接受正規(guī)的心理學訓練,但如今正一步步地靠近心理學,這不能不說是受惠于導師對晚輩后學強烈的心理學渴望的愛護。如果說這篇論文中還有一些思想火花的話,它們中的許多應該是在聆聽先生教誨或是與先生共同探討過程中受到的啟發(fā)。當然,要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對寓身認知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是一個艱難的任務,這本書也只是此方面的一個初步研究。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葉浩生教授。我在人站之前曾經長期獲益于他的著述,不過那時卻無法想到,幾年以后我會成為他的人室弟子,并受他所見長的理論心理學研究的啟發(fā),發(fā)現了現象學思想在認知領域中的重要作用。進站后,能夠向葉導當面討教自然是受益匪淺,而本書的六份重要文獻也都源自他所提供的參考資料。葉導再三教育我們,要使理論心理學有所發(fā)展,必須使之能與主流心理學真正對話,否則對心理學的貢獻將是空談。正是這一叮嚀以及他對我嘗試新領域的鼓勵,使我增加了勇氣和信心,在如日中天的認知心理學視野外去尋找另一片認知研究的原野。在本書構思、撰寫的每一階段,先生都給予了我及時、耐心的引導和扶持。本書初稿完成后,他從頭至尾,從篇章結構到起承轉合,從某些尚待斟酌的提法到具體概念的使用,都一一校正……這段寶貴的求學經歷與其間飽含的師生之誼是我永遠的財富。為此,向恩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編輯推薦

《寓身認知心理學》:心理學新進展叢書2。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寓身認知心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寓身認知心理學”是國內具身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原創(chuàng)性。
  •   心靈哲學的最新動態(tài),值得關注。
  •   正在閱讀中,有收獲~~
  •   外文文獻多,小巧一本書
  •   是一些概述,可以大致了解最新的動態(tài),然后再去具體讀一些外文文獻。
  •   對于認知心理學的哲學的思考,意味深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