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趙才欣 著 頁數(shù):365
前言
建設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辦好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建設好教師隊伍和學校管理干部隊伍。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本市涌現(xiàn)了一大批長期耕耘在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努力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涌現(xiàn)了一批領導學校卓有成效,有思想、有作為的優(yōu)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廣大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經驗,凝聚著他們辛勤勞動的心血乃至畢生精力。為了幫助他們在立業(yè)、立德的基礎上立言,確立他們的學術地位,使他們的經驗能成為社會的共同財富,1994年市領導決定,委托教育部門負責整理這些經驗。為此,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組織成立《上海教育叢書》編輯委員會,并由呂型偉同志任主編,自當年起出版《上海教育叢書》。1995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成立后,要求繼續(xù)做好《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至2007年底,先后共編輯出版《叢書》66冊。《叢書》的內容涵蓋了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各個方面,包含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的著作,涉及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師范教育、職業(yè)教育、校外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學校的領導管理與團隊工作,還有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促進國際教育交流等方面的著作,體現(xiàn)了上海市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軌跡,體現(xiàn)了上海中小學教育辦學的水平與質量,體現(xiàn)了優(yōu)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先進教育思想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叢書》出版后,受到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及社會的歡迎。2008年初,經市教委領導同意,調整與充實了《叢書》編委會,并確定夏秀蓉同志任執(zhí)行主編,協(xié)助主編工作。
內容概要
專門設置教研機構和配置教研專業(yè)人員,是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符合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的一個保障措施。本書作者長期從事教研工作,在工作中運用系統(tǒng)論的觀點,尋找“有效教研”的規(guī)律,對存在于我國已經半個多世紀的教研工作、教研經驗、教研資源進行認真的剖析和提煉,發(fā)表了許多極有見地的觀點。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有理論、更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教學專著,為基礎教育理論研究領域填補了教研方面的一個空白。對廣大從事中小學教研工作的人來說,具有直接受益的獨特價值。
作者簡介
趙才欣,1948年10月生于上海,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F(xiàn)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
主要從事地理與環(huán)境教育研究、課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架構"的技術——教研工作概述 第一節(jié) 教研工作的任務特質和價值取向 一、教研工作的任務特質 二、教研工作的研究對象 三、教研工作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jié) 教研工作的形成和歷史發(fā)展 一、學科教學與教研工作的形成 二、我國教研工作的歷史軌跡 第三節(jié) 教研工作的理論基礎與基本技術 一、教研工作的理論基礎 二、教研工作的基本技術第二章 環(huán)顧與展望——教研工作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域外教研工作的環(huán)顧 一、日本——地方“教育指導主事” 二、美國——廣泛的民間研究 三、德國——“督學”制度 四、法國——“教學研究中心” 五、意大利——關注弱者的“政府督學” 六、俄羅斯——“國家首席專家” 第二節(jié) 21世紀教研工作發(fā)展的方向 一、教育改革和教研工作的持續(xù)流變 二、課程改革和教研工作的功能轉變 三、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與教研工作的方式更新第三章 課程與教材——教研工作的基礎領域 第一節(jié) 圍繞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教研工作 一、對課程改革的認識與研究 二、關于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設與指導 三、對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研究的指導 四、關于課程實施研究與指導 第二節(jié) 對教材的研究評估、選用與開發(fā) 一、關于教材的研究與有效使用 二、關于專題教材的編寫與使用 三、關于鄉(xiāng)土教材的編寫與使用 四、關于教材配套資料的建設第四章 預設與生成——教學過程的研究與指導第五章 開發(fā)與應用——資源和技術的有效利用第六章 管理與傳播——質量保障和經驗推廣第七章 策略與方法——教研工作的基本方式第八章 組織與保障——教研組織與機制建設第九章 從判斷到激勵——教研工作的評價附錄部分 附錄一 上海市中小學探索實踐課的觀察和評價參考標準 附錄二 上海市教研機構赴某區(qū)的教學計劃 附錄三 課程教材與素質教育適應情況的調研報告(2005年)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