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上海教育 作者:芳芳 頁數(shù):222
前言
一個秋天的下午,我午睡后出門散步。小區(qū)前面的馬路,非常清靜,人跡罕至,偶爾駛過一輛小車;街道兩旁的法國梧桐,綠陰如蓋,依然郁郁蔥蔥。望天空一碧如洗,溫柔的微風撲面,多么舒爽,多么愜意!偶然低首,發(fā)現(xiàn)街沿上一本硬面抄,我俯身拾起,見封面是一幅童漫:一位穿著蓬裙的小姑娘,手握一根鷹頭神杖,像一朵盛開的綠荷;上有一行英文“NOTE B00K”。隨手一翻,映入眼簾的是“月、日、星期”,原是一本日記。日記,人家的隱私,豈可瀏覽?忙合上。我止步佇立,等待失者前來認領。人來車往,等了一個多小時也不見尋找日記的人,心想那丟失的人也許還未發(fā)覺吧!第二天,還是這個時間,還是這個地方,還是這樣等待,許久,許久,還是不見失主來認領?;氐郊遥蜷_日記簿想從中尋覓一絲失主的線索,一細讀,我卻不忍釋手了。日記的主人,似乎是名小學行,高年級的小學生,沒有校名,沒有姓氏,小名叫芳芳,大概是名女孩子吧!所記的生活點滴,零星短小,卻折射了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現(xiàn)狀。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深思,有的令人震撼!這一夜,我失眠了,像平靜的湖面投進了石塊,掀起千層波浪,激起我無限的想象,似鳥兒在無垠的時空中飛翔,眼前展現(xiàn)往日的、如今的一幅幅錯雜的畫面。于是,決定將這撿來的小學生日記遴選出一百多篇,稍作加工,冠以小標題,與我這個從教三十多年退休教師的有關歷事、反思、感受相鏈接,老少組合成兩重奏,亮相于社會大舞臺。我想它也許也會引起你的思考。
內(nèi)容概要
《撿來的小學生日記》是一個小學生的一百多篇日記,和一位從教三十多年退休教師的有關歷事、反思、感受的相鏈接。所記的是生活點滴,零星短小,卻折射了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現(xiàn)狀。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深思,有的令人震撼!
書籍目錄
長途跋涉掌心里的秘密花錢嘸啥可寫雨中貪嘴體鍛課泡湯了媽媽打電話班主任不在的時候上海夜景劉老師病了班級成了蹺腳的臺子罰站來了位包老師失竊事件扔飯菜在衛(wèi)生室里赤豆湯劉老師回來了又擰緊了發(fā)條撞倒在地讓座這樣的“試卷”得幾分人心難測寒號鳥羨幕“10分”外快捐款非常時期外婆不能回來了做假我當值日班長獨自在家買牛奶新拖鞋自查請作家簽名自己管好自己來了老師也睡覺一失足成千古恨“主餐”和“零食”怎么都錯了14歲孩子上高中外婆對我真好“小吹”高溫天氣,用電告急喜雨昂貴的醫(yī)療費斷電祭祖隨手……偷電人家驚夢糟糕的涼鞋粉刷外墻的工人少年犯樓上和樓下小貓是功臣玩得真過癮稱書包換了兩位老師千部怎可偏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替貓洗澡表揚以后手機害了她吵“京劇”一愁一樂笑約不吃螃蟹自己炒飯玩貓書畫人家請求留級的家長怎可這樣對待外婆自然常識課沒有了大面積“不合格”重罰風扇該不該開丹桂飄香原來是這樣的家長遺棄小黑貓如此嚴要求觀摩課考試的時候上藝校前練字上罷課就要默寫書法考級校長講話趕進度分數(shù)旁邊的數(shù)目字簽名做假彈鋼琴的女孩老師請假跑步去吃飯和君君一起回家拉選票上音樂課去圣誕卡老師缺課剁餛飩餡贊助費當同學摔跤的時候背作文等車臨陣擦槍放假了
章節(jié)摘錄
長途跋涉天剛蒙蒙亮,媽媽就喚醒了我。新學期,第一天,我又得長途跋涉了。寒假,我住在自己家里。家住漕寶路6號橋,讀書的學校在中山公園附近,全程有十多公里的路呢!我和媽乘小區(qū)班車出去,到仙霞路轉(zhuǎn)乘88路公交車。公交車上除上班的叔叔、阿姨外,大多是穿著校服的中小學生,一個個背著沉重的書包。有的人也許比我還住得遠哩!我一星期只需奔波一次,平時住在學校附近的外婆家,而他們天天早出晚歸,長途跋涉,唉,夠辛苦的呀!鏈接由長途跋涉的中小學生,我想到了掛鑰匙的孩子。那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吧,家長雙雙上班,無暇顧及上學的孩子就將家里門鎖的鑰匙朝孩子的胸前一掛,好似項鏈一般,讓孩子放學后自己回家開門吃飯、寫作業(yè),任其自理。當時,掛鑰匙的學生還不少哩!從這一現(xiàn)象透視到那個時期,家長在對孩子以及孩子的讀書問題上似乎不怎么操心,不怎么關注。事實就是如此。上小學按地區(qū)分塊就近入學;升人中學也是對口安排;中學畢業(yè)或深造或就業(yè),也不必去花過多的心思,任其自然,服從分配就是。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體制的改革,選擇機會的增加,出現(xiàn)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老城區(qū)要改造,必然動遷大量的居民,有的遷往近郊,有的遷至遠郊。新建的居民小區(qū)學校建設相對滯后,只得路遠迢迢去原來的學校讀書;有的小區(qū)內(nèi)或附近雖有中小學可上,但由于如今的就業(yè)要有高學歷,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值又高,不少家長寧愿讓孩子多走些路,去讀他們認為“好”的學校。此外,也有純粹沖著名校而去,甚至不惜從浦東趕往浦西求學的。于是,就出現(xiàn)了長途跋涉的中小學生群體。這些學生猶如辛勤耕作的農(nóng)民,黑黑里出門,黑黑里回家。也許比農(nóng)民更辛苦,農(nóng)民回家可以休憩,而他們還有一大摞家庭作業(yè)要筆耕。他們仿佛野外工作的勘探隊員,背著偌大的書包,有的還得拎個提包,頂烈日、冒寒風,上車、換車,去勘探知識的寶藏。車去車來,行程10里、20里,花費兩三小時并不鮮見。我目睹過他們?nèi)r睡眼惺忪,回時在車上懨懨欲睡,坐著的竟打起了瞌睡。小小年紀就承受著如此體力的疲憊,沉重的心理壓力。我偶然看到電視中有一檔“有話大家說”的節(jié)目,有位女學生傾吐心聲:“讀書苦、苦讀書、讀苦書?!边@是孩子在呼吁,學生在吶喊!掛鑰匙的孩子比起他們來要瀟灑得多、自在得多;他們比起掛鑰匙的孩子來要努力得多、辛苦得多!
編輯推薦
《撿來的小學生日記》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