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心理分析

出版時間:2012-8-1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鈴木大拙 弗洛姆  頁數(shù):275  字數(shù):200000  譯者:孟祥森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禪與心理分析的緣起,是1957年8月在墨西哥庫埃納瓦卡的一次座談會,這個座談會為期一周,是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xué)心理分析學(xué)系所贊助。    任何心理學(xué)家,即使只不過在二十年前,當他發(fā)現(xiàn)他的同事們對一種像禪宗這樣的“神秘”宗教體系感興趣時,都會極為驚奇或者震驚。但是如果他知道大部分參加此次座談的人,不但對這個神秘宗教體系感興趣,而且深為關(guān)心,則他必將更為驚奇。這些人,在同鈴木大拙博士及其理念相處一周之后,從最低限度說,也受到非常清新與激發(fā)性的影響。    這一項改變,其原因本書將做說明——特別是在我的文章中。把它們歸總起來說,是在于心理分析理論的發(fā)展,是在于西方世界的智力與精神氣象的變化,在于鈴木大拙博士的貢獻,他,由于他的著作、講座和他的人格,業(yè)已使西方世界對禪有所認識。    我想?yún)⒓舆@次座談的每位人士,正像讀這本書的人一樣,對鈴木大拙博士的著作多少有所知悉。但本書所發(fā)表的講詞與鈴木大拙博士其他著作的不同之處,在于此處特別討論著心理學(xué)方面的問題,諸如無意識、自我等;并且,他的演講所發(fā)表的對象,是一組少數(shù)的心理分析家與心理學(xué)家,他們的關(guān)心與問題,在一個星期交談討論的時間,都會向鈴木博士提出。因此,我相信,這些講座對于精神病學(xué)家、心理學(xué)家和許多關(guān)心人性問題的有思想的人,一定有其特殊的價值,因為,盡管它們讀起來并不“輕易”,卻會使讀者對禪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俾使他能夠繼續(xù)他自己對禪的認識。    這本書中另兩篇文章幾乎無需說明。我唯一須提到的是,雖則鈴木博士與馬蒂諾博士的文章幾乎完全保持座談會時的原樣(鈴木博士僅把演講詞的形式改為文章的形式),我的部分則完全修訂過,在長度和內(nèi)容上皆是如此。修訂的原因主要是座談會使然。對于禪宗的文字我以前雖有所知悉,但座談會所給我的啟發(fā)以及隨后的思考,導(dǎo)致內(nèi)容有相當?shù)臄U充,以及理念上有相當?shù)男抻?。這不只就我對禪的領(lǐng)會方面是如此,并且就某些心理分析概念方面亦是如此,諸如,無意識之構(gòu)成的問題,由無意識轉(zhuǎn)入意識的問題,以及心理分析治療的目的之問題。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1957年日本禪學(xué)大師鈴木大拙與著名心理分析學(xué)家弗洛姆等展開的東西方思想對話整理而成。他們在這次主題為“禪與心理分析”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上都發(fā)表了各自對禪宗的心得體會和東西方思想的比較。鈴木大拙對禪與心理分析展開獨到精辟的論述,令人拍案叫絕,而弗洛姆總結(jié)了鈴木大拙闡明的禪宗要點,并通過對禪與心理分析的比較,認為兩者在拯救心靈創(chuàng)傷,尋求人生諸多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邁向心身健康之路等方面,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鈴木大拙:日本禪學(xué)大師 弗洛姆:美國著名心理分析學(xué)家

書籍目錄

前言
禪學(xué)講座 鈴木大拙
 一、東方與西方
 二、禪中的無意識
 三、禪中的自我概念
 四、公案
 五、五個步驟(五位)
心理分析與禪佛教 埃里希?弗洛姆
 一、今日的精神危機與心理分析的任務(wù)
 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概念中的價值與目標
 三、泰然狀態(tài)的本質(zhì)——人的精神進化
 四、意識、抑制與抑制之解除的性質(zhì)
 五、禪之原理
 六、抑制的解除與開悟
人類處境與禪 理查德·杜·馬蒂諾
 一、人類處境
 二、禪
附錄一 對話鈴木大拙
附錄二 臨濟錄(原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這位藝術(shù)家遵照住持的話,經(jīng)過幾個月的堅持努力,而變得有信心,因為他在他的無意識中,見到了自己化身為龍。其結(jié)果就是我們今日在京都妙心寺法殿所見到的天花板上的龍。 順便我要提到一位中國畫家關(guān)于龍的故事。這位畫家想畫一條龍,但是由于從未看過活龍,就盼望著有這么一個機會。有一天,一條真正的龍從窗子探頭進來,說:“我來了,畫我吧!”這位畫家如此震驚于這個未曾預(yù)料的訪客,以至于昏倒,而未能好好看它。他未能畫出一條活生生的龍。 只是看是不夠的。藝術(shù)家必須進入物體之內(nèi),從里面去感覺它,并讓自己去過它的生活。梭羅(Thoreau)被認做是比職業(yè)的自然學(xué)家更好的自然學(xué)家,歌德亦復(fù)如是。他們認識自然,正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生命去過它的生活??茖W(xué)家則用客觀的方式來對待它,即是用膚淺的方式?!拔液湍恪笨赡芡耆_,但事實上,我們卻不能說這句話,因為當我說這句話時,“我”就是“你”,而“你”就是“我”。二元論必須以某種非二元論的東西作為其基礎(chǔ),否則,就不能維持。 科學(xué)靠二元論而繁盛,因此,科學(xué)家們意圖把一切都 簡化為量的單位。為了這個目的,他們發(fā)明種種的機械器具。工藝學(xué)乃是現(xiàn)代文明的主調(diào)。任何東西,只要他們不能把它簡化為量,就把它視為非科學(xué)或前科學(xué)的,而加以摒棄。他們設(shè)置了一套規(guī)律,而凡是溜出了這些規(guī)律之掌握的,他們就自然把它棄之一旁,認做是不屬于他們研究的范圍。他們的網(wǎng)不論是何等精密,但由于它們是網(wǎng),某些東西就必然會溜失,而這些東西因此就不能用任何方式來測量。量必然是無盡的,而科學(xué)終要有一日承認,要掌握實體,它是無能為力的。無意識是科學(xué)研究的領(lǐng)域之外的。因此,科學(xué)家們所能做的一切,乃是指出這一個領(lǐng)域的存在而已。而這也足夠科學(xué)去忙碌了。 無意識是一種必須去感覺的東西——所言感覺,不是一般而言的意義,而是以我所要稱之為最原始或最基本的意義。這可能需要解釋。當我們說“我覺得這張桌子硬”。或“我覺得冷”,這類感覺是屬于感官領(lǐng)域的,同聽或看之類的感覺有所分別。當我們說“我覺得寂寞”或“我覺得高興”時,就更為有整體意義、內(nèi)在意義,然而。仍舊屬于相對的意識領(lǐng)域。但對無意識的知覺則是遠為更基本、更初始,指向“無名”時代,那時,意識尚未從我們所稱為混沌狀態(tài)的自然覺醒。然而,自然并非混沌狀態(tài),因為任何混沌狀態(tài)的事物,都不能存在。它只是一個概念,賦予那拒絕用一般的尺度來衡量的領(lǐng)域。自然是混沌的,其意義為,它是無限的可能性的儲藏所。從這一個混沌中所發(fā)展出來的意識,是膚淺的東西,只能觸及實體的邊緣。我們的意識,只不過是遍布地球的汪洋中一個漂浮的小島。然而,是經(jīng)由這個小島,我們才能夠看出去,看到那無限伸延的無意識本身;對于它,我們所能具有的一切,乃是對它的感覺,但是這個感覺卻非小事,因為是由這個感覺,我們才認識到我們這片斷的存在具有其充分的意義,而由此我們可以確定,我們并不是白活一場。科學(xué),由其本性使然,從不能給予我們完全的安全與無畏之感,這種感覺是由我們對無意識的感受而來。 我們不能希望所有的人都成為科學(xué)家,但是我們卻生而具有如此的稟賦,以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藝術(shù)家——當然不是特殊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諸如畫家、雕刻家、音樂家、詩人等等,而是生活的藝術(shù)家。這個生活的藝術(shù)家,聽起來可能新奇,但是,事實上我們卻生來都是生活的藝術(shù)家,而不知道自己是如此。我們大部分人都失于成為這樣的藝術(shù)家,而其結(jié)果,是我們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問:“生命是什么意義?”“我們豈不是面對著空白的虛無嗎?”“當我們活了七八十歲,甚至九十歲以后。我們又到哪里去呢?誰也不知道?!?/pre>

編輯推薦

《禪與心理分析》編著者鈴木大拙等。禪是印度的理性與抽象思考同中國人講求實際的性格相融合的結(jié)晶。心理分析是西方人道主義同理性主義的結(jié)晶,也是19世紀浪漫主義對人心中的種種黑暗力量追求的表現(xiàn)。禪是一種達到開悟的理論與方法,是一種體驗,是宗教性的或神秘性的,而心理分析是一種科學(xué)方法,是徹底非宗教性的;禪是精神拯救的道路,而心理分析是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禪與心理分析都是關(guān)乎人的本性的理論,并且是導(dǎo)致人的泰然狀態(tài)的實踐方法。兩者各自代表東方與西方的典型思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禪與心理分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9條)

 
 

  •   雖然看不懂,放著慢慢看
  •   很不錯的書,但在此不做評述,能否融到書中才是關(guān)鍵
  •   不錯,禪宗與心理學(xué)的關(guān)系在現(xiàn)代的語境下表達得比較到位。
  •   還是老版的內(nèi)容好些。
  •   喜歡禪的人看后必有收獲
  •   還沒讀,看了簡介,個人覺得有幫助,還不錯。
  •   好書,需靜下來讀,后面還沒有讀完
  •     從禪與心理分析這本書中,我了解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是禪者應(yīng)具備的六種德行。即使我們沒有出家,也可以在生活中跟隨鈴木大拙修習(xí)德行,達到和諧圓滿的狀態(tài)??梢哉f,這是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的一本著作?。。?/li>
  •     小時候看弗洛姆的心理學(xué),現(xiàn)在老了,改看禪學(xué)了。。。。
      為什么說我的評論太短了呢?難道一句話評論不可以嗎?當然,好像不太像評論。。。下面是正式評論:
      東方的禪與西方的心理學(xué),碰撞起來,火花大大滴~~~~
  •      深層心理學(xué)家佛洛姆,日本禪學(xué)大師鈴木大拙,在他們合著的《禪與心理分析》中,對禪與心理分析的同異點作了說明。
       它們的不同點是:禪是超越理論、輕視語言而側(cè)重體驗的。相反,心理分析則是基于自然科學(xué)的、合理的、實證的、治療精神之病的一種科學(xué)。
  •     現(xiàn)在我們要超越思維(mind)。我已說過,思維只是個神話;而我們卻總是常?;钤谒季S層面,因此才有這么多問題出現(xiàn)。它們都是來自思維的。假如你己超越思維,就不會有問題要問,因為你己到達那境界。你就是不在那境界才會發(fā)問。你總是到達那境界一段短暫時間,就再掉下來。因此,我要告訴你怎去停留在那境界久一點。我沒有那問題。我時常都超越思維。對你們來說,我要找個方法讓你們維持著超越思維的狀態(tài)。我時常告訴人們的,且效果極佳的方法是:無時無刻,正在入靜與否也好,起立也好──去看看你的思維正在想什么。你是己得到自覺的靈。你必須先達到「連接」的狀態(tài)。若你不是「有連接的」, 你就是做不成這功課。但若你看著思維正在想什么,靜觀著思維,且向思維發(fā)問:「呀!你想要什么???」 「你想思考什么???」 你會很驚訝,看著看著便會突然到達一點,變成無思慮。因此,要時刻靜觀著思維,它在做什么?它在想什么?思維自會停止思想。因為它不能回答,不能向一個己得自覺的靈回答。不過,你得先要超越思維。你要把自己與思維分開。你向思維發(fā)問:「思維先生,你在想要什么呢?」 「你在哪?」對著鏡子也可以,你不必患自戀狂。當然不會。不過,要做的就是這樣發(fā)問。......要進入無思慮,最好是看著某物,例如花朵。你的思維會立刻有反應(yīng)。你就看看它在說什么?!覆唬∥也幌肼?!我不想聽!」 只要說:「不,我什么也不想聽,只想觀看!」就這樣,它自會漸漸消失。這原本就是禪宗想修練的功課。
                  
                  ——國際著名靈性大師錫 瑪塔吉
  •     此書我是1986年底買的,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記得當時在擁擠的汽車上借著昏暗的路燈看著此書。自此才開始知道鈴木大拙先生,往后在國內(nèi)出版的他的一些著作的中譯本都買了?,F(xiàn)在有時還把此書拿出來看一看,只不過現(xiàn)在的書頁已經(jīng)變黃了。
  •     去兩個地方心會變得安詳 一個是廟宇 一個是教堂 兩者比較 更偏向前者 可能是對佛教音樂更加親睞的緣故 百字明咒 金剛經(jīng) 大悲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一直都很喜歡 雖然聽不懂 去年的紅色之旅爬蘇仙嶺 因為聽到蘇仙觀傳來的金剛經(jīng) 于是放棄了山頂美景 在觀前的石階上坐了一上午...以生救生 生亦是亡的典故多少對我現(xiàn)在頹廢的人生觀產(chǎn)生了影響 我有一個朋友一直希望我能信基督 按她的觀點 后入的可以為先
      
      對于神的理解 可能一定程度比別人的悟性偏高 但內(nèi)心一直卻很排斥 我朋友是一個虞誠的教徒 但正因為如此 我覺得她過于深信 如同古代的愚忠 她一直強調(diào)神的阻攔或成全必有美意 比如她考GRE的二類有效證件過期 她歸結(jié)于神的阻攔 是一種考驗 其實她忽略了一個潛在規(guī)則 倘若真有神的存在必有撒旦共存 世人的千姿百態(tài)皆不過正邪搏弈的一盤棋 而信主不過是我們不甘向邪惡勢力低頭 期望從神那里獲得力量 努力生存下去的一種信仰.這只是一種好的出發(fā)點 而搏弈有輸有贏 即使邪往往不能勝正 但不代表邪永遠是輸家 因為棋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邪不勝正只是最終的結(jié)果.這世上有著太多的冤屈和怨恨與不平 你能說那都是神的美意么 這也剛好證實了沒有萬能的神.而佛經(jīng)認為學(xué)佛人對這些災(zāi)禍情景 應(yīng)該以念佛的態(tài)度正視。通過念佛將心念端正 藉著念佛來遏止妄念煩惱。因為佛理認為信仰永遠只能是信仰 而不能成為我們耐以生存的依據(jù) 對于不平之事,別指望神能救濟所有之人。這和基督宣揚的“萬能的神”向背,我覺得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是相當之重要放棄自身的努力完全交托于神,這原本就是信教的誤區(qū);如果神能解決一切問題,那試探豈不就變得了無生趣。
      
      佛理不宣揚佛的萬能 只是以普度眾生為己任.度的字面意義在于佛只是一個擺渡者 登彼岸 結(jié)束萬劫不復(fù)之蕓蕓。眾生行善則得善報,行惡則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果報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身、語、意業(yè),招致新的果報。故使凡未解脫的一切眾生,都會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餓鬼道、地獄道中循環(huán)往復(fù),既是六道輪回。宇宙一切現(xiàn)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待的互存關(guān)系,其間沒有恒常的存在。任何現(xiàn)象,它的性質(zhì)是無常的。表現(xiàn)為剎那剎那生滅,這和唯物論的觀點一致。個人覺得沒有脫離實際.因果報應(yīng)是佛教思想體系的基礎(chǔ)。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可以淺顯的理解為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這也可以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基督宣揚神愛世人,做惡事者只要潛心就能“回頭是岸”。這點和佛理相仿,不同的地方在于佛經(jīng)需積善德,才能功過相抵,才不至死后跌入一晝夜相當于人間八萬四千歲的地獄道中, 一旦拜倒于佛 必先出家 遠離塵土,說明下,基督和佛都有"帶發(fā)修行"基督必須遵守“十戒” :
      第一條:除了上帝以外,不可有別的神。
      第二條:不可雕刻或跪拜偶像。
      第三條:不可妄稱神的名。
      第四條:當守安息日。
      第五條:當孝敬父母。
      第六條:不可殺人。
      第七條:不可奸淫。
      第八條:不可偷盜。
      第九條: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人。
      第十條:不可貪戀人一切所有的。
      而學(xué)佛之人必須遵守一系列的清規(guī)戒律,甚至在飲食上都相當規(guī)范。不象教徒一樣仍游離于燈紅酒綠塵世之間。這些戒條讓學(xué)佛之人遠離了很多誘惑,從而更加潛心向佛。這里可以看出兩者的區(qū)別,基督教徒心中有主,但仍經(jīng)歷著世間炎涼與考驗,試問又有幾個凡人能逃離欲的左右。一旦遇到試探則會企求神的救贖,忽略了自救;但學(xué)佛之人因為太多的戒律需要遵守,變得清心寡欲 自身修為已經(jīng)接近于神。所以對于佛經(jīng)的研究一直是人才輩出,越是修行越是圓滿,最終超越凡人的軀殼與悟性,隉盤登入極樂。這也恰恰證明了佛理的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以后再慢慢寫。不是想把基督比下去,事實上我既不是學(xué)佛之人也不是基督教徒,只是想把一個門外之人的膚淺之見躍于紙上。何況象我這種俗人,任何修行都是無意。我只是一個安靜等死的孩子.
      
      以上。
      
  •     關(guān)于此書,一句話,如題,確實是完美的展現(xiàn)了以禪和精神分析這兩種體系為代表的東西方思想關(guān)于人之本性理論的迥異、作用及對WELL-BEING實現(xiàn)的意義。
      
      P.S.插個話,對于禪宗,我怎么覺得弗洛姆那哥們未免也太虔誠了點吧,原本明明是八分神似的東西硬是給伊描得了個十分圓滿吶。。。。。這位恩客大爺,好歹你也表誤導(dǎo)小朋友嘛—V—#這年頭,身心健康我容易么啊,真是~
      看來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吶~哪都一樣!
      
      
      
      關(guān)于本人力薦的原因,N句話,如下,基本也就是醬紫滴^V^:
      
      
       一般來說,精神分析是一種非宗教性質(zhì)的科學(xué)方法,毫無疑問的是,在這個方法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致力于使無意識成為意識,(P.S.用弗洛伊德他老人家的話說,也就是致力于使Id轉(zhuǎn)變?yōu)镋go)
       而從無意識變成意識的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認為是個人意識領(lǐng)域的一種擴大。
       如果說擴大意識領(lǐng)域意味著醒悟的話,那么,毫無疑問的,禪正是達到“悟”這種狀態(tài)的一種理論與方法 ——當然,在西方也許伊是會被稱為某種宗教的或神秘的體驗(P.S.關(guān)于神秘的體驗這個東東,貌似老弗在伊的《精神分析引論》里有談到通過某些神秘實踐來導(dǎo)致人格根本轉(zhuǎn)變的種種嘗試.....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哦^V^!呃~這種極其BT的方法估計也只有他老人家去嘗試的啦)
      
       OK繼續(xù)言歸正傳,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精神分析是一種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 , 而禪則是一種精神拯救的方法,雖然這兩個體系都是既涉及到關(guān)于人的本性的理論又涉及到導(dǎo)致人們well-being的實踐,但是它們卻分別代表著東西方思想的不同特點,通過比較來認識到禪宗探究實在的方法與科學(xué)方法的不同,對于憑借精神分析法來追尋人們精神危機的根源和探究人類自我拯救途徑的我們來說,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此書從一個側(cè)面解答了兩者之間某些“既辨證又統(tǒng)一”的問題,所以嘛~乃政治老師之首選教參了啦。。。^V^!開玩笑,開玩笑的~我是說,所以嘛,就力薦一下此書了啦!
      
       P.S.鈴木大拙和弗洛姆這兩個不同領(lǐng)域大師級人物的一次PK(—V—#超女看多了的后遺癥,連口誤都誤的那么沒技術(shù)含量)不好意思,應(yīng)該說是這兩位大師的第一次國共合作了啦,其中見解之獨到,確實很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的哦!
       SO~怎么說各位同學(xué)也得給個FACE人家吧,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好歹也捧個人場不是,嘿嘿!^V^好了,我說完了,大家可以開始交出場費了
  •     鈴木大拙與弗洛姆寫的一本可以看很多變得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視角,讓我們換一角度去看問題,改變了一個人的心靈。難忘的一句話: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此茻o欲無求,空空然,實則是一種廣闊的胸懷,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的平淡,內(nèi)心的平淡,面對各種起起落落,只留下淡淡的一笑,此時我感覺到的是一顆柔軟的心,一顆包容了萬物的有彈性的心
  •   這個評論很長,很正式。鑒定完畢。
  •   老爺爺好
  •   哈哈:-D
  •   回光返照 反觀自照 內(nèi)觀
  •   變黃的書頁不會減弱追尋生命意義的能量。
  •   你朋友是迷信
  •   是阿。
    或許這也是很多人的誤區(qū)吧。
    我是怎么說她都不聽
    反而嘲笑我不信。
  •   非常有見地
  •   摩西十誡
  •   樓主的分析很有見地,很中肯,讓我對于宗教之間的比較與分析更加感興趣。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問,樓主的信仰是什么?你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很冷靜的看清一切,但是最后你是否有自己的精神歸屬呢?如果你對于佛教和基督教都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你一定不會否認靈魂的存在。我想問您的是,您認為您的靈魂以后會歸向何處呢?這不是一個可以回避的問題,我們在世的時候可以笑看風(fēng)云,那么我們的靈魂呢?在軀體死去之后,會孤獨的飄向何處呢?
    我也想到了少年派的父親對年少的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誰都信,那么你等于誰也不信。
    好吧,假如如你所說,你是一個安靜等死的孩子,那么你在等待的過程中,在積極思考過后,是否內(nèi)心是平和安穩(wěn)的,是否有擔(dān)憂過人死后的靈魂的去向。
    不是挑釁,只是很期待與你交流。
  •   看來要找來書讀一讀,
    你的評論也很值得一讀
    呵呵~
  •   老人家,關(guān)于禪的部分不關(guān)弗洛姆啥事,他們是合著誒。。。
    令:大道相通,任何思想的究級都是研究人和宇宙,禪,道還有精神分析在這點上是有共識的,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不過我得說,這本書值得讀,特別是想讓心靈成長的人
  •   求鈴木的部分
  •   鈴木大拙的書除了這本,就找不著別的了,很遺憾。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