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海南  作者:林許文二//陳師蘭  頁數(shù):20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者親赴遺址現(xiàn)場,以細膩的圖解,拼湊出佛教歷史中失落的環(huán)節(jié),讓我們一窺兩千年前古印度的文化面貌......世界古文明的璀璨明珠桑奇佛塔,位于印度中部,距今約2300年前,遺址內(nèi)總共有51個大大小小的塔寺遺跡,包括佛塔、塔門、寺院、僧院、石柱等等,有5大主題非看不可!.看佛塔:桑奇為人類保存了最古老、最完整、最壯麗的佛塔,其中的大塔、二塔與三塔,年代久遠,各具歷史意義,這里是朝圣者膜拜的圣地。.看舍利:桑奇佛塔曾經(jīng)供奉佛塔兩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真身舍利,以及十大宣教長老的舍利遺骨,見證早期佛教由印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歷史軌跡。.看塔門:壯麗而精美的桑奇塔門浮雕,是欣賞早期佛教浮雕藝術(shù)的寶庫,更是探索古印度文化的立體史料。.看佛陀的故事:桑奇佛塔以刻繪佛塔生平與傳說而聞名,但在上千幅浮雕作品中,卻找不到佛陀的身影,佛陀到底在哪里?在這里,告訴你佛陀的圖像密碼。.看古印度文化:從桑奇的浮雕,可以眺望古印度,尋找出古印度人的生活樣貌,為向來不重視文字記載的古印度社會,提供鮮活的圖像記錄。

作者簡介

  林許文二/陳師蘭,這是一對勇于冒險的夫妻,一個修學電影編導,一個研讀廣播電視,他們都曾在繁華造夢的演藝廣告圈中打滾過,也體驗了貼近人群的各行各業(yè)。1991年,他們接觸佛法,對印度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1999年,他們?yōu)榱颂綄し鸱ㄔ搭^,一頭栽進印度,進行克難的朝圣旅行。之后,他們繼續(xù)走入更深遠的印度,期望以踏實的腳步,撥開佛教史跡與印度古文化的迷霧,讓世人以嶄新的視野識奇幻的印度與釋迦佛陀——這位偉大的心靈圣者。

書籍目錄

【作者序】印度藝術(shù)與佛教文化的立體史書
【圖序】發(fā)現(xiàn)桑奇
第一部 發(fā)現(xiàn)篇
 第一章 發(fā)現(xiàn)桑奇的故事
 近代第一篇報道
 粗暴的考古挖掘
 逃過離鄉(xiāng)的命運
 重建桑奇原貌
 第二章 地理位置與歷史探源
 名不見經(jīng)傳
 考古線索
 各王朝的狂熱擴建
 第三章 佛塔:佛教的亙古見證
 佛塔的種類
 桑奇大塔:佛塔
 桑奇二塔:法塔
 桑奇三塔:僧塔
 桑奇佛塔的圓形結(jié)構(gòu)
 為何要建造佛塔?
 第四章 珍貴的舍利遺骨
舍利弗、目犍連兩位尊者舍利在三塔出土
舍利出國與返鄉(xiāng)
十位上座長老的舍利在二塔出土
阿育王派遣僧團出國宣教
二塔舍利與宣教長老
第二部 圖解篇
 第五章 尋找看不見的佛陀
 佛陀在哪里?
看不見的佛陀
 第六章 佛陀的生命傳奇
白象人胎
四門出游
大出離
割發(fā)拋人天宮
伏魔正覺
降伏毒龍初顯神通
事火外道怪事連連
尼連禪河的奇跡
祗園精舍的布施
舍衛(wèi)城的奇跡
回到迦毗羅衛(wèi)城
帝釋天朝訪
獼猴獻蜜
八分舍利
大般涅巢禮敬佛塔
 第七章 魔幻的本生故事
啖子本生
猴王本生
獨角仙人本生
六牙象王本生
須大拿太子本生
 第八章 桑奇中的古印度文化
藥叉精靈
女藥叉
鬼子母神
龍神信仰
與佛教相關(guān)圖騰
非佛教主題的圖騰
古印度生活面貌
【附錄1】桑奇佛塔浮雕作品位置圖
【附錄2】印度佛教文化簡史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桑奇二塔:法塔從大塔西門往外走到山丘邊緣,可以看到傾斜的山坡與平原,山坡上有一座長方形的巨大水池,里頭早已干涸的池底留著土塊龜裂的花紋,往下則散布著一座隔了許多小房間的僧院基座遺跡,這是遲至1936年才被發(fā)掘出來的第五十一號建筑。就在水池和僧院遺跡的右下方,有一條向山下延伸的石板階梯,走下石階,穿過一片兒近原始的灌木林,在距離大塔約350米的山腰上,孤零零地立著一座造型簡樸、不甚起眼的小石塔,這就是桑奇遺跡中非常重要,卻經(jīng)常被忽略的二號圣塔。二塔是目前桑奇遺跡群中,保存完整的最早期圣塔,大約公元前2世紀左右建造。二塔中原本安奉阿育王時代十位重要傳法長老的舍利,由于地位在佛陀與兩大弟子之下,不足以增建塔門,因此結(jié)構(gòu)相當簡單,只有一座圓筒狀的塔冢和一道圍繞塔身的簡樸欄楯。這座簡單樸素的小圓冢,以灰紅色石塊堆砌而成,依據(jù)古代的造塔習慣,它的塔頂應(yīng)該有一座小欄楯,包圍住一支象征尊榮的傘蓋,可是現(xiàn)在的二塔頂部卻是一片光禿。和大塔、三塔比起來,二塔的造型顯然相當特殊,它并非標準的半圓形,而是呈現(xiàn)圓周更小、高度更高的直柱狀造型,塔身直徑14.3米,總高度為8.8米。這是因為巽加王朝在擴建大塔時,遵楯了阿育王的佛塔造型向外擴充,因此維持著原來的半圓造型:但是在重修二塔時,卻采用了當時所流行的較高較直的建筑形式,再加上伊斯蘭教統(tǒng)治時期,一位波帕爾行政首長好心地整修這片遺跡,卻以伊斯蘭教所習慣的清真寺圓頂來重建這座塔,使得它失去了平頭與傘蓋。雖然后來經(jīng)過馬歇爾的再度整修,使它的塔冢更接近一個半圓球,不過畢竟基本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定型,因此形成現(xiàn)存的樣貌。

編輯推薦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完整珍藏版)》編輯推薦:聯(lián)合國指定的人類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之一,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塔遺跡群,探尋早期佛教藝術(shù)、印度古文明的一部立體史書,與敦煌石窟、吳哥窟、阿姜塔等并列為偉大的佛教史跡。世界古文明璀璨明珠桑奇佛塔,位于印度中部,距今約2300年前,遺址內(nèi)共有51個大大小小的塔寺遺跡,包括佛塔、塔門、寺院、修院、石柱等等,有5大主題非看不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印度朝圣之旅·桑奇佛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壯麗而精美的桑奇佛塔門浮雕,是欣賞早期佛教浮雕藝術(shù)的寶庫,更是探索古印度文化的立體史料!
  •   《桑奇佛塔》 包含了極為豐富而有趣的內(nèi)容:佛塔、舍利、塔門、佛陀的故事以及古印度的生活狀況,作者用最寫實的文字和最精美的照片展現(xiàn)出桑奇最真實的面貌
  •   桑奇是印度一座不朽的歷史遺跡,有50座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奇大塔
  •   桑奇佛塔,不愧是一座古印度藝術(shù)與佛教文化交織而成的立體史書,值得細細品味.
  •   桑奇佛塔》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旅游記錄,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人身臨其境,以嶄新的視角認識佛塔,領(lǐng)略古印度的文化.
  •   桑奇佛塔見證了佛教歷史的興盛蓬勃,傳承幾千年的建筑依然矗立在世人眼前,向人們娓娓訴說佛陀的一個個傳說。
  •   從桑奇的浮雕,可以眺望古印度,尋找出古印度人的生活樣貌,為向來不重視文字記載的古印度社會,提供鮮活的圖像記錄.
  •   很幸運能夠看到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遺跡,在書中除了能見到難得的佛塔遺跡,還有大量雕刻著佛陀的傳奇故事的石雕作品,這些都是人類的珍貴寶藏
  •   佛陀從出生、離家、正覺到入滅的過程,無一例外地成為佛塔塔門的主題,讓人們在真實與虛幻中充滿想象
  •   精彩的本生故事,是桑奇佛塔最具魅力的作品。雕刻師盡情地發(fā)揮創(chuàng)作技巧,將各個別具特色的形象毫不掩飾地表現(xiàn)出來,生動而傳神十分有趣。
  •   佛塔中的雕刻精致而細膩,令人費解的是佛陀的“人身形象”始終都沒有出現(xiàn)其中,這似乎也變成了一個不解之謎,等待朝圣的人們尋覓答案。
  •   沒有想到,在鮮為人知的桑奇,竟然可以看到印度佛教高超的雕刻藝術(shù)。每個圖案都栩栩如生,美輪美奐,簡直就是天工造物一般
  •   在印度,還有一個似乎并不為眾人所知的供朝圣者膜拜的圣地,它的名字就叫SANCHI桑奇!希望這個名字不要湮沒在時光中
  •   桑奇的石雕技藝令人嘆為觀止,浮雕上的人物被刻畫的細膩而逼真,讓未曾到達那里的朝圣者感慨萬千。
  •   在桑奇,石塊記錄了悉達多太子的生命軌跡,蘊藏著無數(shù)與佛陀的傳奇人生有關(guān)的故事。
  •   向往印度!很好!
  •   兩千來物是人非,佛陀遠去,留下大慈悲大智慧。
  •   插圖很多趣味性很強,尤其喜歡里面大量的佛教雕塑圖片,真是雕塑愛好者難得的資料庫,東西很全,不錯
  •   本來以為是本旅行的書,沒想到內(nèi)容讓人驚訝,越看越好看,讓我的認識又高了個臺階,受到很大的啟發(fā)。非常棒,強烈推薦。
  •   以前所不知道的一個景點,介紹的很詳細。
  •   美好的閱讀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與豐華,愛那郁郁蔥蔥,愛那祥和寧靜,愛那繚繞檀香氣。。。。。
  •   比較喜歡,正在閱讀中.
  •   這對夫婦的文筆總是溫潤優(yōu)雅,如午后溫暖的奶茶。
  •   肉疼,現(xiàn)在的書都貴,不過有點內(nèi)容還是值了。
  •   文字有些少,了解一下還好。全是彩色配圖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