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英國)邁克爾·博爾特 頁數(shù):220 譯者:洪佼宜
Tag標簽:無
前言
倫敦與唐恩小筑之間這條首都東南端的路線,是趟近代史旅程。從倫敦塔橋開始,就有維多利亞時期留下的排屋,再沿著老肯特路走,會令人想起從前的貧民窟、小型工業(yè)的遺跡、大船塢等等。百老匯路接著穿過路易斯罕,進入20世紀30年代老舊的雙拼屋住宅區(qū),還有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教堂和街角商店。這里是詩人貝杰曼的城市住宅區(qū),有湖可以劃船,還有游泳池,不過也和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自信形象一樣,逐漸沒落。 道路接著開始逐漸上坡,一直走到懸崖,懸崖上有嘹望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幾個月,用來提防敵軍飛彈的。接著右轉(zhuǎn)往上走,就到了比金山航空站,這里現(xiàn)在是機場,就在新蓋的大醫(yī)院后面??斓斤w機跑道之前,有個十字路口,其中有條羊腸小道直通唐恩村的中心。唐恩村現(xiàn)在的英文名稱為“Downe”,字尾仍有“e”,而達爾文的房子唐恩小筑仍只拼成“Down”。走在這條小徑上,你得小心一四六路紅色小巴,這條小徑上的巴士站是普通巴士站的兩倍大,供作避車處之用。 唐恩小筑位于白堊山丘,海拔略高于65米,幾乎到了山頂,剛好迎接來自俄羅斯寒冬的考驗。這片酸土上仍有山毛櫸林地,算是倫敦外環(huán)M25高速公路以內(nèi)碩果僅存的。由于人口增長,住宅區(qū)早就奪取了大部分的林地空間,只剩下少數(shù)林地在這些住宅區(qū)的夾縫中求生存。村子里仍有一間郵局、一家“喬治與龍”酒館、一間雜貨店、一間有燧石方塔和圓尖塔的圣瑪莉教堂。大約兩百年前,唐恩村的房子只有五十戶不到,居民大多是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的佃戶。而今,這里連印度餐廳都有了。 村子的北邊被高艾姆斯大莊園包圍,那里直到近期一直都是駱伯克家。駱伯克是地方上的大地主,擁有很多市郊的土地。莊園的土地和花園與周圍景觀交融,讓大自然顯得井然有序。約翰·駱伯克爵士是19世紀中期的銀行家,也是國會后座議員。所以,當時的首相格萊斯頓偶爾會來唐恩村用餐。查爾斯-達爾文于1842年搬到村子南邊的唐恩小筑,直到1882年過世,一直都住在這里。他很少見到首相這類的名人?!叭绱藗ト藖戆菰L我,真是無比光榮?!边_爾文寫道。他見到首相的謙卑反應,和他鄰居的傲慢態(tài)度,有天壤之別。 約翰·駱伯克爵士不僅有土地、有權勢,他還是知名的天文學家,也是皇家學會會員,是一位尋求從定律和公式的角度客觀解釋自然的人。他有條有理的世界觀和他鄰居更有彈性、更不確定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這些19世紀初皇家學會的新成員認為,人的力量能控制自然。相反,達爾文的看法就不這么清楚、明確,對于科學和社會的本質(zhì),他沒有標準答案。他認為生命既神秘又復雜,不可能如此輕易就能發(fā)掘、了解。 19世紀中期的英格蘭是個階級分明的社會。不管是狄更斯筆下遮蔽了首都自然景觀的骯臟倫敦,還是位于滿布山毛櫸林的北當斯白堊高地的唐恩村。城鎮(zhèn)也好,鄉(xiāng)村也罷,富人和窮人都是涇渭分明。城市里擁擠的貧民窟有其鄉(xiāng)下分身——所謂的“好命窮人”:在駱伯克或達爾文這些士紳家庭中工作或已被辭退的仆役。這類鄉(xiāng)下人愈來愈多,即使住的是玫瑰覆蓋的農(nóng)舍,也掩蓋不了鄉(xiāng)村生活的辛苦。教會和莊園控制著這個傳統(tǒng),幾個世紀以來從未改變。 近代的工業(yè)革命粉碎了這項傳統(tǒng)。人口驟增、城鎮(zhèn)不斷擴張,控制過剩的人口成了當務之急。在唐恩村的窮人擔心被送進新設置的救濟院,也害怕會被強制移居殖民地。19世紀30年代,英格蘭人心惶惶,人民懼怕英法之間又有戰(zhàn)爭。達爾文自己也愈來愈怕,擔心法軍從多佛登陸進攻倫敦的話,會行經(jīng)他的土地。幸好英格蘭在數(shù)十年前為了嚇阻拿破侖的海軍,沿著東南海岸線建造數(shù)座馬泰洛碉堡,讓他松了一口氣。 19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間的政治及社會騷動,也反映在科學界內(nèi)部的激烈辯論上。許多學會聚會討論生命的控制與意義、人口的成長、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等。新的航海及地圖定位技術使得海外探險陡增,加上科學突飛猛進,不僅壯大了帝國、建立起新世界,也提供了探索新大陸及自然界的機會。 然而,19世紀40年代初期,人們對英國社會未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依舊人心惶惶。拿破侖戰(zhàn)爭付出的代價及農(nóng)村地區(qū)對19世紀30年代改革運動的不安,讓大部分的村莊岌岌可危。以唐恩村為例,過去就已經(jīng)住在村子南邊大方屋的教區(qū)牧師,在生活過于拮據(jù)時被迫搬走。唐恩小筑當時也求售。到三十三歲的達爾文來看屋時,房子已經(jīng)空置兩年了。房子很大,樓下有四間會客室,樓上至少有八個房間,屋外還有大片田地和兩間農(nóng)場工人宿舍。售價為2200英鎊,算是相當便宜,而且可以立即入住。達爾文的妻子?,敭敃r大腹便便,第三個孩子還有幾周就要出生,他們希望能在孩子降生之前搬出倫敦。 達爾文和?,斣?839年結婚,兩人是直系表親,從小就認識。?,?shù)母赣H喬塞亞·威基伍德?lián)碛兄乃顾?ぬ掌鲝S,他讓家人涉入輝格黨的政治活動及政治改革。?,敽苡幸娊?,比大部分的女性同輩更勇于表達。她有幸能受到許多卓越人士的熏陶。19世紀早期的卓越人士,包括華茲華斯、柯立芝、拜倫、史密斯等,都是威基伍德家的朋友,也都曾到英格蘭中部的梅爾莊與他們家同住。梅爾莊離士魯斯柏立的達爾文家只有32公里遠。1836年,達爾文結束四年的世界航行,返鄉(xiāng)之后,便與埃瑪墜入愛河。 唐恩小筑吸引達爾文的地方是它的花園。雖然他認為房子本身很丑陋,但它的確住得下他成員漸增的家庭和仆人。而花園正好能讓他揮灑靈感、測試最新想法。此外還有景觀地,包括果園、三片田地以及充分的造林一空間。 這里遠離倫敦可怖的機構大樓,但若偶爾要進城拜訪,也不嫌遠。規(guī)律的鄉(xiāng)野新生活,是這位年輕人抗拒不了的美好前景。他能夠陪伴家人,也能花時間寫信給他的科學家友人討論實驗結果和顯微鏡下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唐恩村,這一切互動都自然地呈現(xiàn),各種時空中錯綜復雜的程序,全都圍繞著他。能坐下來觀察所有事物、思考他仔細計劃的實驗、被周圍緩慢浮現(xiàn)的秘密誘惑,一定很理想:花園會成為他的實驗室,讓他能更仔細地窺探生命的生物細節(jié)。 達爾文希望能通過獨自一人的沉思和實驗,找到他要尋找的答案。他在1836年10月從南美帶上皇家海軍“小獵犬”號的雜亂無章的概念,開始成形。仿佛他在世界的另一端觀察產(chǎn)生的心得觀念,在這里也看得到,它們都循著一套相似的模式,把地點、環(huán)境、物種聯(lián)結起來。他在航程中就注意到這些蛛絲馬跡,回到倫敦后,他也從談話中發(fā)現(xiàn)別人也有類似的觀察,這令他相當驚訝。但是,在物種分布方面,要能對大眾給出有力的解釋之前,有更多問題尚待解答。而前人的悲慘遭遇,讓他有充足的理由來小心行事。在搜集到更多證據(jù)之前,他把隨手寫下的筆記鎖在壁櫥里。這也是他和家人搬進唐恩小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然而,他的決心更甚以往,他相信肯特新花園里的科學研究一定會開花結果。他要在唐恩小筑奉獻生命,找出物種的進程。(當時,大多數(shù)人把物種隨地質(zhì)年代變化的神秘方式稱為“物種的演變”。之后,其他名詞也被用在涉及演化的過程中,像是天擇、適應以及更近期的遺傳漂變genetic drift,生物個體族群中遺傳基因的隨機變異現(xiàn)象]。本書采用各種名詞來描述達爾文的想法,包括“演化”一詞本身。) 達爾文相信科學調(diào)查能解開演化生物學的秘密。他比同輩超前,認為可用科學測試的合理解釋,來說明地球上的生命,他決心朝這個方向研究。然而,他并不是第一個有這類疑問的人,這點我們應該清楚。達爾文的長處在于他的多元,他是頭一個能說自己并不是任一領域?qū)<业娜?。偶爾,缺乏專精的學科讓他覺得困擾,讓他覺得自己在日漸專業(yè)化的科學界毫無可信度。他的不安全感,使他更努力地工作,希望從一開始就贏得尊重,但其實他根本不需要擔心。在1839年《“小獵犬”號航海日志》論文出版之后,某位評論家寫道:“這位強壯、聰慧的男人,也是位銳利深入的觀察家,他嘔心瀝血寫出的原創(chuàng)文章,相當迷人?!边_爾文經(jīng)濟獨立、不屬于任何學會,他自然地選擇親密的友情,也熱切地與各種想法交流,因此成為廣受敬重的人物。 今日,大家仍然在這兒打板球,就在那草坪邊四公頃大的“家庭草地”盡頭。房子附近有花床、“廚房花園”、砂礫步道,步道的盡頭是片雜樹林。那些小塊土地都還在,還種著各種花草,花草的種類都是園丁認為和19世紀中期相同的。蘭花墻邊的長溫室里,還栽種著經(jīng)典的蘭花、報春花、茅膏菜。現(xiàn)在,“廚房花園”里的蔬菜.,都給了當?shù)赜⒏裉m遺產(chǎn)協(xié)會的志愿者,這些人負責唐恩小筑博物館的營運。達爾文和他太太?,?shù)叵掠兄?,也會同意這樣做。因為花園不僅照顧得很好,也能供日常生活所用。達爾文一家的居家風格仍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唐恩小筑的每個角落。 達爾文的想法也更上一層樓。DNA定序、在發(fā)育胚胎中新辨識出作為各種機制開關的基因、新發(fā)現(xiàn)的化石和各種變異等等,跟以前相比,大家對生物多樣性有了更寬廣、更全面的印象。令人興奮的最新趨勢認為,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自我組織、互相作用的,依賴環(huán)境的物種為了因應不同的環(huán)境,成了改變的管道。蘭花和報春花、蚯蚓和鴿子,在這些達爾文花園里的生物身上,都有這類新發(fā)現(xiàn)。而一想到今日唐恩小筑花園依舊處于演化科學的中心,不禁令人驚訝。達爾文在他的肯特花園里尋找的東西,不僅在19世紀40年代意義重大,在今日也是如此。 本書敘述了一百五十年前唐恩小筑的那些人是怎么過日子的、當時都有些什么想法。它說明許多不同的關聯(lián),包括他們的感情和政治活動的關聯(lián)、科技和當時生活形態(tài)的關系等等。本書第一部描述達爾文在唐恩小筑的生活以及在花園“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從蘭花、鴿子、報春花,到讓孩子們對著蟲子奏樂,測試它們的音樂反應。就是這里激發(fā)了達爾文的靈感,讓他解出一些天擇的微妙之處和他的演化思想,在此他出版了他最有名的書《物種起源》,使他的理論得以開花結果。第二部說明這些網(wǎng)絡在20世紀里如何進化。某些論據(jù)導致特定想法的消失,其他的則融入數(shù)理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新語言里。這個故事里有對立的態(tài)度、清楚的事實、模糊的觀察,這些都來自達爾文對唐恩小筑四周田地及花園里的活動巨細靡遺的觀察。最新的驚喜就是,即使是最新的演化概念,我們都能在.達爾文的花園中找到它的起源:花園里有偉大的演化故事之鑰,不只是存在于達爾文的時代,也存在于我們的時代。 自《物種起源》出版百年紀念后,本書的論據(jù)和情感在我的生命經(jīng)驗里逐漸發(fā)展成形。眾多老師、同事、朋友都曾參與,尤其是我的小家庭和列斯特的愛爾德曼牛頓學校、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東倫敦大學以及自然史博物館的同仁。通過國際古植物學協(xié)會和國際生物科學聯(lián)合會,與許多其他科學家建立了深厚的關系,讓我受益匪淺。 我要特別感謝康羅出版社的荷里斯,沒有他的從頭參與,這項計劃不可能成真;他協(xié)助設計本書架構,編輯本書的每一頁。書名一語道盡,出自布朗出版社的泰立克。感謝巴洛、羅斯·達爾文、洛伯特·達爾文、卡普林斯基、莫頓、羅賓森、史基特、溫特巴騰以及鄔斯特等人的支持與鼓勵。 達爾文的大部分文章現(xiàn)在都能在網(wǎng)絡上搜尋得到并免費取得。 第十一章和第十三章得到貝特曼、查羅訥、柯林森以及迪爾切等人親切的專業(yè)協(xié)助。本書參考了許多網(wǎng)站,部分采用得相當謹慎。感謝林奈學會、地質(zhì)學會和皇家學會的圖書館員,他們總是樂意去尋找困難的參考數(shù)據(jù)。
內(nèi)容概要
達爾文結束了乘坐“小獵犬”號漫游全球的那段經(jīng)歷之后,回到英國的家鄉(xiāng),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不止如此,他還越來越自閉,不愿跟人往來,不愿去參加什么學會。
他就住在一個倫敦市郊,自己有個小房叫“唐式小屋”。屋子是很難看,他老抱怨,但是他的花園經(jīng)營的很好,這就是他的秘密花園。他在里面做各種各樣的實驗,觀察他種的植物,他試著拿一些植物的種子,在這里頭培育。養(yǎng)過鴿子,養(yǎng)過各種各樣的動物,解剖世界各地的殖民者、探險家、商人寄給他的標本。在這個地方,他孕育出了他對世界的一個嶄新的認識。他認為他每畝地里面的53767條蚯蚓要比拿破侖重要;他結交那些人看起來比較粗俗,比較怪,跟他這個中產(chǎn)階級、士紳文化非常不一樣的養(yǎng)鴿子的人,這讓他想起了天擇的這個機制是如何的。
《達爾文的秘密花園》的這個花園就是孕育了他轟轟烈烈地推翻了人類長久以來堅信的神創(chuàng)論《物種原始》跟他后來所有的一生偉大成就的一個地方。
《達爾文的秘密花園》由邁克爾·博爾特編著,由洪佼宜編譯。
作者簡介
邁克爾·博爾特(Michael
Boulter)英國籍古生物學家,曾任教東倫敦大學,擔任過古生物學會編輯、生物科學國際聯(lián)盟英國代表。2002年因《滅絕:演化與人類末日》(Extinction:
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Man)一書而聲名大噪,指出人類距離絕種的時間可能比預期更近。他也是推動全球最大的化石資料庫“化石記錄二”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洪佼宜,臺灣陽明大學牙醫(yī)系、英國新堡大學口筆譯研究所畢業(yè)。譯作有《人類的演化》、《達爾文,他的女兒與演化論》(原書名《安妮的盒子》)、《酷發(fā)明》和《酷發(fā)明2.0》(與曾裕君、劉惠紋合譯)等書。
書籍目錄
作者序
第一部
第一章 唐恩小筑
“小獵犬”號上的包袱
在愛丁堡和劍橋求學
“小獵犬”號上的閱讀與討論
“小獵犬”號的生物多樣性和地質(zhì)學
倫敦單身漢
搬到唐恩村
第二章 唐恩小筑的新花園
唐恩小筑的設計
自然的秩序
第三章 進展緩慢的唐恩小筑新生活
陰郁、沮喪、疑慮
萊爾家和珊瑚
1844年的文章
達爾文家與宗教
第四章 生命之樹
自信的成長
藤壺的教訓
橡樹的教訓
找尋線索
第五章 枝葉交錯
啟蒙運動以降的復雜情況
遷徙的觀察與實驗
《大物種書》
第六章 鴿子、報春花和一顆馬齒
被養(yǎng)鴿人引誘
更多植物培植的結果
脊椎動物的一些秘密
想起樹籬香芹
第七章 打破沉默的行動
《起源》的出版
與X俱樂部同慶
漸變或驟變
第八章 探索漸進說
降神會?科學?
鏡片下的實驗
兔子實驗
物理對生物的第一項威脅
花園最深沉的秘密及高爾頓的滾動球體
第二部
第九章 冬青與常春藤
多變的大陸
機會的問題
冬青被遺忘的起源
第十章 孟德爾遺傳學之起落
在花園里閉關
孟德爾的豌豆
遺傳學的發(fā)展
失敗的現(xiàn)代綜合論
第十一章 蘭花變成希望怪物
唐恩小筑的蘭花
剎那間的怪物
皇家植物園的怪物
演化與發(fā)育
第十二章 脊椎動物演化的現(xiàn)代思想
《人類》之書
現(xiàn)代的祖先理論
有袋類和鸴鳥
狗和恐龍
第十三章 “一個最費解的現(xiàn)象”
兩樹之間
這個惱人之謎
早期被子植物的證據(jù)
水平思考之必要
第十四章 生命起源
第一場大災難:來自溫暖池塘的蟲
冰球地球后的新動物
自組規(guī)律
第十五章 未整理的花園
唐恩小筑的死亡
唐恩小筑的利他行為
演化中的群體行為
牛津強硬派與生命之鑰
返回自然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這次皇家學會會議的舉行距《大物種書》校訂版的出版只有短短三年,古爾德對書中出人意料的內(nèi)容記憶猶新。達爾文提出,生物族群由競爭決定生死。如同上戰(zhàn)場一般,每個個體之間都會互相競爭,而勝利者接著會聚集成新族群,再分裂出來??臻g愈大,競爭就較緩和,例如極地環(huán)境,在這類環(huán)境中,適應的發(fā)生能導致意外的成功。但新物種為何要取代舊物種,這種機制又如何運作呢?古爾德認為達爾文在《大物種書》里提出這個可能性,卻在《起源》書里或公開場合中只字不提,是因為他“陷入泥淖”,仿佛他不愿意或無法接受失敗者的死亡或滅絕。書里的兩張示意圖,描繪出物種一旦一分為二,被迫互相競爭時的趨異原則。在其中一幅中,變種的數(shù)量增加、特征相異;另一幅則在達爾文編纂《起源》時,被擱置一旁。今日這張示意圖被公認為最有趣,當然也是最具創(chuàng)意的。它假設族群邊緣的物種的變異較多,有更多趨異演化的機會;極端的變種有這種趨勢,而一般正常的個體則無。達爾文仔細推敲之后,在示意圖中描述了他在回唐恩村的路上,在馬車里靈光一現(xiàn)的想法,也就是地理位置的隔離,使得新物種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最近,關于達爾文為何把第二幅排除在1859年的《起源》之外,有許多臆測。是因為他不確定是否新的適應形態(tài)保留了所有祖先的特征嗎?適應和選擇有何不同?原始物種的分支應該停止發(fā)展嗎?它們應該絕種還是適應,或是維持原狀呢?達爾文在寫《大物種書》時,理解到這個難處,他看出,處于族群邊緣地帶的個體,一旦某個隨機突變成了有用的改變,它們的結構就會開始趨異演化。以更大的規(guī)模來看,這就是遷徙。
媒體關注與評論
穿越過達爾文的生活與工作,這是一趟讓人著迷的旅行。達爾文留給后世的,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新視野。 ——英國皇家植物園,克蘭教授作者寫下了達爾文讓人驚異的一面?! 睹咳锗]報》作者筆下的達爾文,不再只是傳記里的人物?! 丢毩蟆?/pre>編輯推薦
《達爾文的秘密花園》:即使是最新的演化概念,我們也能在達爾文的花園中找到它的起源,花園墩有偉大的演化故事之鑰,不只是存在于達爾文的時代,也存在于我們的時代。鳳凰衛(wèi)視梁文道傾情推薦,真正孕育演化論的地方,就在達爾文的秘密花園里!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