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幸存者

出版時間:2010年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楊腓力(Philip Yancey)  頁數(shù):351  字數(shù):250000  譯者:許立中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我們的生命常常需要從那些偉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
  在《靈魂幸存者》中,著名作家楊腓力用十三篇精彩地人物素描,活畫出對他的靈性生活影響至深的十三個人的生命故事:馬丁?路德?金,甘地,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班德醫(yī)生,盧云神父……他們并不一定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心偉人”,有的甚至也未必是基督徒,但是他們的懷疑和堅定,他們的軟弱和勇敢,他們的瑕疵和“刺”,讓我們恍悟:原來一個朝圣者的真實掙扎可以成為其他人安慰的源頭和信仰的磐石,而基督徒生命的本相更是充實而豐盛的。
  《靈魂幸存者》不僅僅是楊腓力個人的信仰履歷表,也是弟兄姐妹的靈性參考書,幫助我們能更深入地內(nèi)省我們的信仰,更真實地面對我們的生命。

作者簡介

  楊腓力(Philip
Yancey),美國當代作家、編輯。三十多年來,他憑借純熟的文字和過人的洞察力,誠懇深入地探討信仰和生活中的艱難和困惑,影響了超過1500萬讀
者。他的作品曾12次獲得美國ECPA年度圖書金獎,并被翻譯成25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國。代表作有《恩典多奇異》、《耶穌真貌》、《無語問上帝》、
《有話問蒼天》等。楊腓力是Christianity Today雜志的主編。

書籍目錄

緣起:從傷害中復原
01 馬丁?路德?金:黎明前的漫漫長夜
02 切斯特頓:海灘上的遺跡
03 班德醫(yī)生:通往快樂的繞道
04 寇爾斯醫(yī)生:柔弱的生命與宇宙的攻擊
05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追尋恩典
06 圣雄甘地:異地的回響
07 庫普醫(yī)生:廣場上的毒蛇與鴿子
08 鄧恩:當他垂死躺著
09 安妮?狄勒德:平凡中的異彩
10 布希拿:來自臺側(cè)的微聲細語
11 遠藤周作:背叛者的避難所
12 盧云:負傷的治療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靈魂幸存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0條)

 
 

  •     
       我曾看過C.S路易斯痛苦的奧秘。那是一個真實的路易斯。作為人,我們有同樣的性情。C.S是一個學者,他同早年很多清教徒一樣,汲取知識,博學,有力的講道。在談?wù)摵退伎贾校w會上帝的道。他在而立之年后與一位筆友結(jié)了婚。短暫的婚姻生活,讓他嚴肅、孤獨的生活有了許多歡樂。當他的妻子離開他時,他非常痛苦。重新回到思辨的文字上,他用文字思考,為何有這樣的痛苦。
      
       痛苦,他人幾乎無法體會。對于詩人或者敏感的人來說,更像是鋒利的刀片,輕輕刮過,留下陣痛。生活里,人無法直接表達那種劇烈的孤獨感和痛苦感。在浩浩蕩蕩的人流中,美妙的事物暫時中斷了人們直接接觸這種隔絕。我實在不敢想象約伯對苦難的態(tài)度。
      
       作者筆下的鄧恩,他生命中真實的掙扎,讓我的憂郁和憂慮被喚醒。他晚年的疾病,只不過是刻著痛苦的生命的最后一站。他四歲那年父親過世。他家庭的天主教信仰在那些被基督教新教逼迫的日子帶來極大的不便。教會之間的爭端,婚姻的阻撓。貧窮之中,人們的嘲諷和孩子的夭折。郁郁寡歡的他,為年輕時候所犯的罪而受罪的折磨,還被不誠實的指控所污。
      
       無疑,鄧恩是一個敏感的人。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而他所遭受的苦難,換做地上的任何一個人,也可能有相似的反應。他和上帝角力,有時候嘲弄上帝,有時候他卑躬屈膝地懇求饒恕,有時候他猛烈地辯論。對死亡的恐懼,和疾病折磨的痛苦占著他的生活。信仰和生活相結(jié)合,他無法逃避這一切事的來臨。
      
       面對任何、抉擇、命令,我們?nèi)缤s拿,起來逃跑,且沒有愛心。面對苦難,又像以色列在曠野抱怨,在其他事上,和神討價還價,或是如同雅各,和神摔跤。以利亞和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用信心禱告。亞伯拉罕甚至可以獻上老年獲得的兒子。而至于約翰,甘愿一生在曠野,做一個野人,和流浪的人。卻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歷代眾圣徒,面對各人的十字架,反應不一。我們的十字架是什么,是怎樣的?是要像掃羅一樣,獲得稱贊,讓忌妒為王,還是像耶穌那樣,甘心走上被世人嘲諷,受風浪和寒冷,最后是死亡的路。說到底,死亡都是人最后的歸宿。不用懷疑,我們世上的日子必須受苦。如果想要逃避苦難,也是很容易的——放棄基督徒的身份,做想做的。只是,你未必真得平安,喜樂。
      
       追逐。追逐是兩個字,而生活的節(jié)奏,方向,目的卻是一個個決定組成的。我們既然有這么多的見證人,好像云彩一樣環(huán)繞。那就該沖開云霧,放下自己的,背上十字架,求神賜下勇氣。他們的一生被文字敘述得那么地輕,而經(jīng)歷時那么重。神幫助我們,緊緊抓住應許。像當初的門徒那樣,愿神憐憫我們,愿神光照我們!
  •      靈魂的幸存者,我們強調(diào)靈魂的活力和張力。
       而遲鈍在于擴大的物質(zhì)生活的纏累。
       好像一棵大樹,雜草叢生,卻以為它是陪伴者
       舍棄一些東西,卻是給靈魂的松綁
       甘地,是一個政治領(lǐng)袖么,他更是一個跟隨者
       在這本書中,他的事跡給我巨大的影響,我們似乎
       無法去好好想一想這些重要的問題,就好像一個印第安人
       的長老,面對大家,說了一句話,我們?yōu)槭裁床荒苷務(wù)勳`魂
       哲學的廣大和深沉,萬物的復雜和宏偉,卻不能透視生命中
       被各種事物,言語覆蓋的真相。真相在于盡量簡單,現(xiàn)代人
       追求的生活方向是幸福。我后來才覺得,這是一種錯誤。
      
       靈魂的蘇醒需要身體的清醒。索取的東西太多,成了物件的努力
       世俗的文化追求的是享福,享樂,而樂趣顯得那么有限。這種有限
       還帶著不平靜,尷尬,投機和咒詛的印記。怎么在物質(zhì)上成為一個
       智者,我想,就是像耶穌那樣。甘地是為著政治讓身體受苦,而耶穌
       是為了罪人。這是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靈魂的幸存者和靈魂的重視者
       享樂主義者是不能明白這種思想的。除非得到了圣靈的光照。
       就好像奧古斯丁一樣,放棄縱欲和享樂,即使是對知識的不正確的
       狂熱。人們的思想殘渣,就像毒瘤一樣,攝取人們智慧的精華。
       退修,默想,禱告。是一個基督徒該有的生活,也是真實的生活。
  •     命運,之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挫折、逆境、困苦、疲憊、蹂躪、沉淪、狡詐、欺瞞甚至更多...   不想說太多,一句話“能做上帝,為什么還做天使?”對于命運,如果感到不公,是逆來順受默默承擔還是直起腰桿撐起翅膀做一個復仇天使?生存還是滅亡,是所有人的問題...
  •     看了花生小胖的評論,喜歡她的語言風格,于是,買來一讀(還在讀),不過一讀就同樣喜歡上楊腓力的表述方式;喜歡這樣的思維方式;
      里面沒有調(diào)侃,沒有賣弄(不知為什么寫下這點時,腦海里卻是在和王朔的文字比較,連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
      
      滿是反思和真誠,(西方文化中特有的老來“懺悔錄“中的真誠和毫無保留,我有無可救藥地拿來和我們自己的靈魂工程師們的反思錄比較。很不幸我倒是想起梁曉聲的”一個紅衛(wèi)兵的自白“,我都喜歡的那本書,還有老鬼的”血色黃昏“還有。。)
      
      我們的反思同樣真誠,至少試圖努力真誠,雖然我們的文化還沒有學會”習慣真誠“(那會吃太多虧或者沒有面子);
      
      當反思或懺悔跟靈魂有關(guān)的時候,才能產(chǎn)生和生命的關(guān)聯(lián);死不認罪的懺悔同與靈魂無關(guān)的自白,只會讓人同情和心照不宣的保守”秘密“的默契。
      是一個”我應該被判無罪,我不應該承擔責任“的辯護詞,異曲同工!
      
      與真誠無關(guān),真誠即便錯了,總也能得到饒恕,如果向上請求的話!也總能被寬恕和赦免,因為前提是人活在恩典之下;
      
      那如何與靈魂無關(guān)的辯護,詞語再美妙,那樣不過是亞當對上帝的回答!
  •     一周沉浸在《靈魂幸存者》里,楊腓力的書像一個屬靈的搜索引擎,讓我窺見那些偉大的靈魂。
      其中最觸動我的一個詞,是他寫到班德醫(yī)生,說他身上有真誠的謙卑。
      這詞引起我難以抑制的渴慕,渴慕有一天可以擁有那樣的品德。
      
      最觸動我的一個人,則是甘地。
      甘地解釋基督在登山寶訓的教導——“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zhuǎn)過來由他打”(約 5-39下)。
      他認為基督是要我們表示勇氣,愿意承受那一擊,那會觸動到人性的某處,降低其仇恨,提高其尊重。甘地明確地實踐登山寶訓的教導,而他自己卻不是基督徒。他向世界證明一個人的靈魂偉大的極限,他以自己微弱的生命在宗教戰(zhàn)爭中換取和平和和解的可能,并最終獻出了生命。
      
      那一章讓我卡住了很久,為什么這樣一位人間的真正圣徒會拒絕福音呢?
      在自傳中,甘地寫道——他無法相信耶穌是神,是上帝的獨生子,是唯一的救主。他接納基督是一個殉道者、神圣的教師,但不是作為有史以來最完美的人。他認為耶穌的受難是偉大的榜樣,而不接受其神性,不承認從此而來的救恩。他認為從犧牲的角度,印度教徒遠勝于基督徒;無法視基督教為完美或最偉大的宗教。
      
      我必須承認,基督教在歷史中的作為,基督徒的不完美,的確是絆倒人的。
      在甘地的時代,基督教會對于非白人世界的種族歧視,讓人無法把教會和基督福音的本質(zhì)結(jié)合在一起,而甘地因此拒絕教會,是很可以理解的。可惜,他一并拒絕了救恩。
      非常不恭敬地來看,甘地實踐基督教導的背后,是他認為可以憑自己做到和基督一樣。在他偉大的犧牲背后,隱藏著人性巨大的驕傲。
      無論我如何尊敬他的為人,也不得不說他的犧牲無法取得和基督的犧牲一樣的效果。
      基督的死是在復活中成就了救恩,賜下圣靈的保守,帶來教會的興起,福音廣傳,天下人不分種族、地域皆可因他得救。
      而甘地的死是偉大的個人犧牲,他倡導的社會運動帶來印度這個國家的自由,但此后印度并沒有再興起一個甘地來。
      
      然而,看到甘地的作為,真是不能不羞愧,為何基督徒中少有能如此實踐基督教導的人呢?
      我們是否會因為救恩,有恃無恐,反而忽略了信道是要行出來的。
      在基督的葡萄樹上,他期待我們多結(jié)果子,榮耀神的名。
  •     對于楊腓力的書每次都是深受大家的喜歡,從《無語問上帝》《神的杰作》到現(xiàn)在《靈魂幸存者》,讓我真正知道了基督徒生命真的是充實而又蠻有恩典的。這本書幫助我們更深入地內(nèi)省我們的信仰,更真實地面對我們的生命。
      
      恩光書社
      www.enguang.com
  •     如果有一本書,曾打開我屬靈閱讀之門,我會亳不猶疑地推介<<靈魂倖存者>>。
        
        2002年2月當我回到基督信仰已大學畢業(yè)後十一年後之事,其間我甚少閱讀。又同年7月我獨自來到上海工作,沒有老師、牧者和教會的我,就靠啃書來明白信仰。楊腓力是我最早接觸的作家之一,但那時買書看書都是亂投石,每次路過香港都抱回二、三十本書回上海,但往往都是好壞參半。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我只是屬靈閱讀的門外漢,又像不懂路昀遊客,缺乏能力找好書看。
        
        我深刻記得<<靈魂倖存者>>是因為它打開了一煽閱讀的大門。在我惆悵買了一堆爛書後,我有好一段時間不再倉促在書店找書看(2003年時我未會網(wǎng)上找書)。我開始沿著<<靈魂倖存者>>中介紹的人物,看影響楊腓力的人的著作。說來不可思議,首先登場的是盧云,接受一位天主教神父的著作成為我日後核心閱讀是因為楊腓力在<<靈魂倖存者>>對盧云的介紹。我必須說介紹盧云的文章是不計其數(shù),甚至香港基道有一本<<我們眼中的盧雲(yún)>>已結(jié)集成書。但楊腓力用三、四十頁寫下盧云的精采和深度是無人能出其右,他寫人物的功力在此書中表露無遺。同樣的,接下是班德醫(yī)生、切斯特頓、馬丁路德金。楊腓力把他一一介紹入我的世界,使我在信仰成長中得到幫助。
        
        此書有別於楊腓力他其他書的風格,卻叫愛上的人鍾情。去年,我告訴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師母我們正在出版<<無語問上帝>>,她回郵件告訴我<<靈魂倖存者>>是她的至愛,我回答說我也是。我十分不願借書給人看,怕丟了,但我曾多次主動借<<靈魂倖存者>>給數(shù)位好友,因我深愛此書和他們。 同時,每次借出我都能記住給了誰,大概是因為心中對這書的偏愛。
        
        順帶一提,看喜愛作家背後的影響者有時還可看到許多共通點,例如畢德生和楊腓力都深受切斯特頓的影響,這樣看他的<<布朗神父>>就順利成章。去年我和校園的主編也有類似的一席話,他們也是順著這思路出版了切斯特頓的<<正統(tǒng)>>。楊腓力有他的<<靈魂倖存者>>,畢德生也有一本<<點閱>>把他的藏書閣公開。兩者本質(zhì)不相同,效果卻是異曲同工。
      
  •     為什么我是基督徒?為什么我仍然是一個基督徒?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jīng)或正在像我這樣,執(zhí)著反復地追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還清楚記得六年前,第一次去查經(jīng)班的情形;那時我們——他們查的是《雅各書》。我也清楚記得當時自己心里的不以為然,那些淺顯直白的句子和道理,為什么這些人要這樣煞有介事地探究微言大義?
      在我信主之前,對于圣經(jīng)里的種種道理,我內(nèi)心最大的反駁就是我可以輕易地在中國文化和教誨里面找到相對應的句子,而且還說得更精辟,說得更動人。如斯,為什么我還要去接受一個兩千年前的猶太人的說教呢?——后來,不用說,我終于在自大和懷疑里遇到了神。那卷被我輕看的《雅各書》,也不用說,給了我寶貴而特別的安慰。
      然而我的問題并未就此消失。我越是追問自己,越是發(fā)現(xiàn)自己在骨子里,還是一如當初所驕傲持有的,有太多儒釋道的中國文化,太少的耶穌基督。
      我總是在懷疑自己的選擇和信念,因為我深知自己內(nèi)心被怎樣的東西吸引。我崇尚的是小國寡民,耶穌卻要所有的門徒向普天下去宣傳他的福音;我情愿笑也輕微,痛也輕微,“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但耶穌卻要我們盡心盡力盡意盡性地愛神愛人,還要我相信愛既完全,就沒有懼怕;我喜歡凡事順其自然、無為之治,耶穌卻要我們?nèi)缪蛉肜侨盒性谒嫔?,有所作為;我還有著傳統(tǒng)的“舉孝悌”思想,可是耶穌卻要我們在必要時撇下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我早就定意要做個獨善其身的窮者,但耶穌卻要我們做貴重的器皿,還說把銀子埋在地底下的,都是又惡又懶之徒……
      所以,每一天,直到今天,我都會在我的軟弱、懼怕、猶疑和掙扎里,稀奇自己幾年來居然跌跌撞撞地在走這條窄路,為了一個我從未謀面的夫子。我相信,有很多與我一樣的弟兄姐妹,只是我們掙扎的源頭和營壘各不相同罷了。比如對一些人來說,是人性本身的丑惡;這一點對我也特別真實。因為很多次,我在絕望里看到自己拈輕怕重的本性,不論說多少的救恩多少的舍己,唱多少的贊美詩,都毫無起色。每一次的絕望到重新盼望再到絕望再到盼望,都讓我多少生出厭倦和懈怠的感覺——在這個時候(我設(shè)想過很多次,也眼見過很多人),輕易地拋開我們的信仰,是最輕松最簡便的方式。
      我知道在一些教會里面,這些懷疑和爭戰(zhàn)甚至不能太過公開地討論;一旦拿上臺面,說的人必須面色羞赧地給自己貼上軟弱的標簽,還有一大堆人會熱情慌忙地給你一些根本不在點子上的幫助。我自己,也是直到去年,才真正擺脫了這種因為反復而產(chǎn)生的羞慚感;而這一路上,幫助我至深的,是楊腓力的書。
      在他的眾多作品里,我最喜歡的是《靈魂幸存者》。這是楊腓力較為后期的作品,跟他的大部分作品不同,這本書是楊腓力寫給自己的。對楊腓力來說,他的信仰之路也有一個備受挑戰(zhàn)的源頭——就是他從小就去的教會。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掙扎著從教會的創(chuàng)傷中復原過來”,辨別出在教會所傳講的謊言中的真理。這位喜歡鉆牛角尖的作家也喜歡問自己:為什么我仍然是一個基督徒?為什么自己沒有成為一個無神論者、一個懷疑論者、一個自由主義者或是一個逃離教會的難民?
      這個困擾楊腓力多年的問題,實際也成為了他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的本源;而《靈魂幸存者》則是他對此專注而深刻的回答。在這本書里,楊腓力用人物素描的方式活畫出十三個對他的信仰和生命影響深遠的人的生命故事。他們中間,有三位醫(yī)生,六位作家,四位靈魂工程師(請按字面意而非大陸語境中的含義來理解這個稱呼,他們的身份是牧師、神父和民族精神領(lǐng)袖,是真正切合這個稱呼的)。
      這些人不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心偉人。靈命高潔的基督徒會很容易地察覺到其中一些人顯而易見的軟弱和缺失;保守的新教徒或者還會挑剔地發(fā)現(xiàn)這些人中間居然混入了天主教的神父(盧云),甚至是獨立于基督信仰之外的人(甘地)。然而正是這些人,在耶穌的基石上,進一步支撐起楊腓力的信仰;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支撐起我的。
      旅法詩人熊秉明有一首簡單、樸素的詩《黑板?粉筆?中國人》,是我素來喜歡的。
       十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邊
       說了一遍又一遍
       “這是黑板
       這是粉筆
       我是中國人”
       九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邊
       說了一遍又一遍
       “這是黑板
       這是粉筆
       我是中國人”
       八年以前
       七年以前
       ……
       三年以前
       ……
       昨天我站在黑板旁邊
       說了一遍又一遍
       “這是黑板
       這是粉筆
       我是中國人”
       我究竟還有多少中國人呢
       我似乎一天一天地更不像中國人了
       我似乎一天一天地更像中國人了
      
       但有一件事是我確實知道的那是
       我的頭發(fā)一天一天
       從黑板的顏色
       變成粉筆的顏色
       而且像粉筆一樣漸漸
       短了 斷了
       短成可笑的模樣
       請你告訴我
       我究竟一天一天更像中國人呢
       一天一天更不像中國人呢
       “這是黑板
       這是粉筆
       我是中國人”
      這首詩具有巨大的情感、想象空間,而如今,我又從中讀出了另一番滋味?;酵皆谶@個世上同樣是客旅,同樣要面對漂泊的事實,同樣會在每天的日?,嵥楹瓦h近虛實里,壓榨出自我身份的混亂。因此,在每一天,我們也要忍不住問:我們究竟有多少基督徒呢?我究竟一天一天更像基督徒呢,還是一天一天更不像基督徒呢?而我知道,這樣的追問會持續(xù)的時間可能比我預計的要更長,甚至會是一生之久。
      布希拿(影響楊腓力的一位“靈魂幸存者”)說:“信仰是一種思鄉(xiāng)病。信仰是一種欲語難言的感覺。信仰是一種行動的趨向多余一種既定的立場,是一種預感多于一種確實的東西?!彼踔琳f:“倘若你告訴我基督徒的委身是一樣一次性的、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就像一些屬靈的整形手術(shù),我會說去你的、去你的,你要么是在騙自己,要么就是在騙我。你每天早上在床上醒來的時候應問問自己:‘我今天可以重新相信這一切嗎?’”
      我雖然沒有讀過布希拿的書,然而這些話,真是與我心有戚戚焉。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這些話語、這些想法,讓我有勇氣不羞慚地面對自己的懷疑和軟弱,讓我可以不斷嚴肅而誠實地發(fā)問,并在每一次的發(fā)問、每一次的失敗之后,在主日禮拜里繼續(xù)高聲唱哈里路亞;說,這是他的身體,為我舍的,這是他的血,為我舍的;說,我是基督徒。
      
      
      附: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許多的掙扎與懷疑;當時的許多情緒如今其實已經(jīng)淡遠。不過記下來,也是想安慰所有跟我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弟兄姊妹,總有一天我們的信心會成長。
  •   剛讀了兩章
  •   Me2,Start with last night,Hahaa
  •   如果把基督教作為普世宗教,認可基督作為道路真理和生命,那么不同民族的信仰者自身的文化都將經(jīng)歷一個被圣化的過程,同時也就將本民族的恩賜融入普世信仰之中。圣靈有9種果子,沒有人能全然具備,或許不同民族的人,會偏向于產(chǎn)出某類某幾類果子。天主教的成全神學,從基督教的立場出發(fā),認可了其他宗教的中間價值。當然,其他宗教其實并不認可這種有限寬容的姿態(tài)。
  •   關(guān)于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關(guān)系,這個問題一直糾纏我,因為我有非常好的朋友是佛教徒。
    她并不拜佛像,而是研習經(jīng)典求開悟,很喜歡跨宗教討論,而每次討論之后我們都感慨人本宗教和神本宗教太不同,而且關(guān)于基督徒只認唯一救主,而且相信神的揀選,她很難接受,甚至反感。
    關(guān)于天主教認可其他宗教的中間價值,具體是什么意思呢?
    我們的信仰中不是只有兩個明確的去處么?
  •   簡單說,即將其他宗教看作上帝拯救所有被造物的計劃的一部分,其他宗教以不同的方法與恩典的中介——基督聯(lián)系在一起,其他宗教并不獨自擁有救贖性,救贖只有一種,在基督里。
    這個提法表明的是一種強過以往的開放性態(tài)度,存在巨大的可討論空間。
  •   恩典的普遍論(神愛世人) + 救贖的特定論(基督及其教會以外無救贖)
    ——這樣就比單純的特定主義更靈活,又比單純的普遍主義更講原則。
  •   C.S.路易斯說過:我們確信不藉著基督,沒有人可以得救,但我們不知道,是否一定要聽說過基督才能藉著他得救。
    我拿這句去問我們教會的牧者,他說,這樣的觀點應該是受了天主教普救論的影響,但是真跟路易斯面對面對質(zhì),明確問他不信耶穌的人是否也會得救,他應該也會說不能。
    天主教的漢斯·昆就明確了,大意是持多種宗教、文化中都有隱藏的耶穌。但漢斯·昆被判成了異端。
    我自己呢,我不知道。
    只是在讀《靈魂幸存者》的甘地之后,腦中不倫不類想起這么一句話:“你留在黨外作用更大。”(呵呵,這句話一般是建國前后,知名人士要求入黨,毛或者周在斟酌后給的回答)
    想想看,甘地真要成了基督徒,那印度上億人就沒幾個聽他說話了。
  •   老熊,你怎么知道如果甘地成了基督徒,印度上億人沒幾個聽他話?而他沒有,那么聽他話的人,也和他一樣沒有接受救恩。
  •   今天在家里看著父親一早打開的電視戲曲頻道,看著電視里的人物,哭哭啼啼地身體表演;“裝神弄鬼”一詞進入腦海;自義的人把自己當作神,還當作優(yōu)良傳統(tǒng)要求傳下去。
    今天在亞馬遜上想買這本書,送給一個朋友;于是,又看到“梁嬰”的評論;看完這本書快半年了,今天再想甘地的作為,可以理解,但為他可惜;到?jīng)]有為他想過他的靈魂有沒有被“幸存”,只是認為正如“梁嬰”所說,甘地“受傷”后本能地把內(nèi)心的驕傲來作為自我保護,從而自己走上“神壇”替代了神,山寨了基督,完美地裝神弄鬼了一次。
    會不會?
    1,他把對付人(南非那些白人基督徒)的行為,同樣用來對付神;所以才會否認三位一體;
    2,自義為神之后,人不再“凡事謝恩,凡事靠神”,而一旦靠了自己,我就是上帝--我就是你們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一個假神會不會由此在后來的人類心目中生成?
    裝神弄鬼之后,背后操控的惡者,抿著嘴偷笑。因為它的目的已達成。
    昨天,剛剛看完連續(xù)劇《邊城漢子》,男主角沒有死在日本人和內(nèi)戰(zhàn)中,反而,一頭碰死在監(jiān)獄里的“義”墻上;父親邊看邊罵這人傻,卻忘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活在沒有神的日子里,可要好好看看手里的幸福是正品還是山寨的贗品?
  •   今天剛看到甘地這部分,確令我糾結(jié)很久,呵呵。
  •   看到"好人”就覺得不信主,好可惜。至于普通人,就沒這想法。這是人的看法,上帝的看法不這樣。
    有時,看見有名望的人,明星,官員,紳士,富人,英俊的人,漂亮的人,就有說說福音的念頭。這是情欲。
  •   贊同樓上。
  •   暈,“粉墨登場”是貶義詞啊 老大
  •   今天我在接到來自美國的電話面試中,第一次對一位陌生人提到自己是基督徒。
    那種感覺很奇妙,似乎能感受到保羅所說“不以福音為恥“,而是榮耀,是彌足尊貴的名分……讓對方肅然起敬。
  •   很美的很感人的書評,推薦了
  •   我周圍有很少的基督徒 我也很少接觸基督的教義和經(jīng)文
    但是沒當我到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里
    便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觸
    凌駕于情感之上的崇高
  •   God bless u.
  •   “信仰是一種思鄉(xiāng)病。信仰是一種欲語難言的感覺。信仰是一種行動的趨向多余一種既定的立場,是一種預感多于一種確實的東西。”
  •   人生總是有落寞感的,對于一個如我的基督徒而言,那種落寞感真是淋漓精致。這就是我的人生了吧,或者說是為什么從前至今我還是基督徒
  •   我情愿笑也輕微,痛也輕微,“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經(jīng)典啊
  •   都沒有基督徒的樣子了~~~
  •   很干凈的掙扎
  •   因信稱義,真的很難
  •   嗯,我現(xiàn)在去想“因信稱義”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   掙扎于太多的挑戰(zhàn),掙扎于去“做”一個好的基督徒,內(nèi)心厭倦了在罪面前跌倒,惴惴不安,不知道還有多少試探,而我能否勝過。
    其實,人都是想控制這一切,讓所有的事情按著自己的意愿去進行,不知何時,我們成了信仰的“顧客”,任意揀選自己需要的,每一天都需要來到神面前,對他說:我需要你,我今天就需要你,你是我的神!
  •   寫出了我內(nèi)心想說的話,其實許多時候甚至于每一天,都會在懷疑,確定,迷惑,掙扎中走過。一直也很喜歡楊腓力,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掙扎著從教會的創(chuàng)傷中復原過來”,辨別出在教會所傳講的謊言中的真理。他所經(jīng)歷所說所寫的,其實也是許許多多人在經(jīng)歷和面對的。
  •   God bless you~~
  •   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個基督徒!
  •   我是個基督徒,信仰和宗教是不一樣的。為什么,上帝不喜悅文士和法利賽人?因為他們懂的雖然多,卻沒有一顆愛主的心。不要去懷疑了,上帝既然揀選了你,必然有他的美意在里面,你之所以會遇到種種的猜測,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經(jīng)歷神的同在,經(jīng)歷過神同在的,不會對神有疑問,神與我們同在的感覺是奇妙的。
    還有關(guān)于“為什么我還要去接受一個兩千年前的猶太人的說教呢?”沒錯,一個猶太人,他來做什么?教育好自己本族的人就夠了。其實不是這樣的,他的說教,是告訴我們,讓我們了解神,了解神做事的原則,好讓我們做一個合乎神心意的人,完成神交給我們的任務(wù)。
    說白了,我們死后終將會去天堂,但那個時候我們見了神的面,我們會說些什么呢?我們有沒有完成神給我們的旨意?不要白白的過一生,不要在主的面前白忙一場。
  •   愿神指引你我的路,愿我們能經(jīng)歷他,認識他,明白他的心思意念,更深的去愛這位獨一的真神。愿神大大的使用我們,阿門。
  •   我相信圣經(jīng)里的話語,充滿很多奇妙的東西,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思考去發(fā)問。有些事情對于今天的你我來說的確模糊不清,但是圣經(jīng)的的確確是上帝的啟示,如果我們?nèi)フJ真讀,不斷向神求問,多多聽道我相信,你對話的疑惑會變成那說不出來的大喜樂和感恩的贊美,愿你得著他,他也得著你。
  •   那些淺顯直白的句子和道理,為什么這些人要這樣煞有介事地探究微言大義?
    我也想過好多遍整個問題,。
  •   你曾經(jīng)的懷疑很真實,我也曾有過有段信仰的黑暗期?;剡^頭來看,他真的從未離開過我們,他要一步步等我們長大。
  •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羅1:16
  •   今天把這本書送給了一個同事,希望神借著這本書祝福他。
  •   寫的很實在,可能是神藉著你的文章在回應我心里最近的疑問吧
  •   在讀該書,感恩的心。
  •   棄絕了很多,痛苦,沮喪;重生。我感謝你!主耶穌。我是帶著懺悔和祈禱的心在讀的,感謝主。
  •   以馬內(nèi)利!真義和信仰就是在自我懷疑、自我認可反復中得以見證及樹立。從懷疑到思考,從思考到體會見證,這就是一個靈修的過程。
  •   讀你的文字很親切, 沉思中又不乏靈動. 會繼續(xù)關(guān)注你, 愿主恩常伴!
  •   我的信仰也是在這樣的掙扎、懷疑、嘆息中度過的,說不清的眼淚和憂愁,但喜樂也是確實的。最消極地來說,如果上帝不是真實的,我現(xiàn)在就可以死去。沒有任何的事物可以百分百證明出一個上帝來,因為真的沒有看見,然而,就算看見人也不一定會信。愛德華滋用烏云來比喻罪,因為這遮擋我們認識神,認識真理。從理性的角度也知道,人的有限決定了他不可能無所不知,既然有所不知,就沒有百分百的“確信”,所以從最差的理由看,我用一生來賭注,我選擇來認識和信靠上帝,曾經(jīng)的我如此說。就算上帝百分百真實,也也不可能百分百確信。在我有限的思考、理解、和經(jīng)歷中,沒有什么比上帝的話更加真實,沒有什么比他更加卓越地持有絕對標準。愿那位道成肉身的不斷顯明他的真實,在靈里,不單在理性上。
  •   真好,寫出我的心里話。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