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海南 作者:海云繼夢 頁數(shù):470
Tag標簽:無
前言
《心經(jīng)》的行者層次相當高,我們強調(diào)大乘經(jīng)典都是行者悟入的境界。因此,佛說,即是覺悟者所說,并非,悉達多太子說,要留意,不是悉達多這個人,而覺悟者所悟入的那個境界?! ∪说囊簧荚谕馇?,得之喜不自勝,失之惶惶郁郁?! ⌒挠兴螅瑹┰昙瓷?,終而求神、求佛、求菩薩。佛、菩薩在哪里?在你心里,就是你自己! 你從不知道自己內(nèi)在早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X悟的大智慧無量無邊地開展,此即如來出現(xiàn)。
內(nèi)容概要
佛法在這文明昌盛、知識發(fā)達的時代,掉進了一個矛盾、詭譎的陷阱里。知識制造了人性的盲點,文明使得生命空洞化。知識所造就的文明昌盛,是人類有目共睹的事實,可是生命的幸福指數(shù)并未因此提升,反而產(chǎn)生了更多的恐懼、更大的無奈! 佛法在世間是人類的寶筏,這是公認的事實,長久以來,人類也一直借由它來處理生命中的一切難題,并且都能迎刃而解。然而,自文藝復興以來,個人意識、自我意識、自由意識,引發(fā)了知識的發(fā)達,附帶的文物“競勝”,促進了人類生活的改變,此即是“模仿效應”及“完全競爭”。這造成了人類愈來愈不會“用生命”生活,而只會用大腦的推理度日?! ∮么竽X推理,即是“虛幻”。譬如,邇來流行“生涯規(guī)劃”,這是社會名嘴所創(chuàng)造的流行術語。生涯是需要規(guī)劃的,但幾乎所有致力規(guī)劃的人都獲得相同的答案,即無法兌現(xiàn)。這便是用“大腦的推理”去規(guī)劃,它受到了“福報”的限制,所以是虛幻的。若是一個人的規(guī)劃是這樣的:認真地完成眼前的生活、工作及學習(學習是為擴大作基礎),那么隨著因緣的轉(zhuǎn)化,它會自然地兌現(xiàn),此一兌現(xiàn)的結(jié)果并非事前的目的性結(jié)論,它就隨因緣自然成就。這就是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
作者簡介
海云繼夢法師,臺灣大華嚴寺住持,國際華嚴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在國內(nèi)高校設有華嚴獎學金,講學足跡遍及大陸各地、東南亞、澳洲、美國和加拿大?! ∷詧A融的智慧剖析事業(yè)、健康、家庭、青少年和老年等人生五大議題,敘述很人性、很生活、很現(xiàn)代。如果你對人生感到迷惑,那就清聽聽海云繼夢怎么說!他的想法有時極具顛覆性!他的佛教思想研究有著令人矚目的成果,又有數(shù)十年厚實的心性歷練,所以他的講談,句句良言;他的字里行間,字字珠璣;他講人生,發(fā)人深省?! ×宋虻钠鯔C,往往就在一針見血的嘲諷與幽默中;他提的實踐方法更可從日常生活中輕松入手。我們?nèi)松械膯栴}都能通過他所提出的“四大工程”和“生命教育”找到圓融的對策。 海云繼夢為你擘畫美麗的生命藍圖,邀你一齊為創(chuàng)造幸福、快樂的人生而努力!
書籍目錄
總序 用生命的方法解決生命的問題第一部分第一章 看“心”?第二章 媒介不同,因緣也會不同第三章 觀自在菩薩?第四章 解除意識形態(tài),進入菩薩的境界第五章 般若的“行”與“照”第六章 修到產(chǎn)生慣性,敢不敢破?怎么破?第七章 解空第一的特色在“無諍”上第八章 你打哪兒來?第九章 草繩與蛇第十章 智慧從這里發(fā)生第二部分第一章 用識?用根?第二章 捕捉心念第三章 三輪體空?第四章 四心合一,空性現(xiàn)前第五章 智慧廣大無邊際第六章 挫折?從內(nèi)因找起第七章 從計算題到應用題第八章 十二因緣如何轉(zhuǎn)化第九章 順緣觀與逆緣觀--雙回向第十章 破無明!第三部分第一章 救心第二章 像蓋房子一樣第三章 小循環(huán):體、相、用具足第四章 大循環(huán):三身第五章 心經(jīng)里的密法第六章 四圣第七章 本體借由“相”起作用第八章 菩提薩埵的生命觀第九章 從這個相來起作用,叫心量第十章 破四十一分無明第四部分第一章 時空善巧第二章 遠離顛倒夢想即是究竟涅槃第三章 所依相同,能依不同第四章 依般若波羅蜜所顯現(xiàn)的自受用與他受用第五章 菩薩行果與諸佛行果的差異第六章 答問釋疑(一)第七章 生命不作預設第八章 答問釋疑(二)第九章 顯密圓融第十章 答問釋疑(三)附錄一附錄二《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三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附錄三《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卷四十五《如來壽量品》第三十一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看“心”? 我們今天開始介紹《心經(jīng)》?! 缎慕?jīng)》通常被直翻為Heart Sutra,心里的經(jīng),其實“心經(jīng)”的意思是精華,是指般若波羅蜜的精華。精華若要講清楚,那就得講到非精華。當然精華有其特色,但它是從整體性淬煉出來的,若不能了解整體性,精華就絕對體會不到,今天既然要探討這個主題,那么前提性就必須講清楚。 《心經(jīng)》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這個名字很單純,跟《金剛經(jīng)》不一樣,《金剛經(jīng)》的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表示像金剛那么硬的煩惱,都能斷。我們的煩惱像金剛那么堅固,要破煩惱不容易,但可以用“般若波羅蜜”來斷如金剛一般堅固的煩惱,重點在這里?! 〔恢栏魑皇欠裼袩?,我倒是有很多煩惱,煩惱一群弟子!有的不會跟我吵架,有些很會吵,不吵的反而比會吵的還厲害。會吵的是軟軟地吵,不吵的就硬邦邦的,弄得我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就是我的煩惱。各位沒有弟子,大概體會不到,而我這個煩惱比金剛還硬,所以非得用般若波羅蜜不可?! 缎慕?jīng)》本身就是講“般若波羅蜜”,不是講“能斷金剛”。講能斷金剛的部分,重點在于“作用”上。很多人問:“師父,要如何斷煩惱?”去讀《金剛經(jīng)》,照著《金剛經(jīng)》做,就能斷了。至于他是不是真的懂,那就不知道了,很多人只是隨便問問嘛!斷煩惱哪那么簡單???你問一句,我答兩句,煩惱就會斷嗎?果真這么簡單,你也用不著來問我了。所以,斷煩惱的寶貴,自己要能去體會?! ∫粋€人若無煩惱的侵襲跟逼迫,便很難了解“斷煩惱”有多么可貴。就像不曾生病的人,很難體會健康的重要,天天吃喝玩樂、糟蹋健康。而一個病過的人,會告訴你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時間到了就該睡覺,緊張得要命,因為他病過,所以他體會到健康的重要。不生病的人,健康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他大吃大喝把胃撐破了也不打緊,以為明天換個胃就好!這是因為他沒經(jīng)歷過病苦,所以不知道。 “般若波羅蜜”有兩個作用:第一,不要等到它發(fā)生時,才覺得沒有煩惱或身體健康的重要,不必等到生病或有煩惱后才來覺悟,這叫做“根本智”;第二,它會起作用,亦即能斷金剛的部分?! 鞍闳舨_蜜”的重點,一是“般若”,一是“波羅蜜”。這個我們要先了解,假如不了解,你就不曉得它在講什么?!鞍闳簟笔侵腔?,用《華嚴經(jīng)》的術語來講,“般若”二字全部展開便是佛境界、智慧的境界,而“波羅蜜”則是指到達這個境界的方法。 這里必須再次提醒大家,人類一旦運用大腦推理,不管它是宗教、哲學,或是近代發(fā)展起來的自然科學,都會傾向去找到那個最終極的目標。于是,宗教界出現(xiàn)所謂的上帝、造物主等等;中國有盤古開天,盤古不開天,天地無從產(chǎn)生;西方宗教則描述上帝有一天“秀逗了”,花了六天時間創(chuàng)造天地、宇宙一切萬物及人類,到第七天他實在累壞了,干脆休息,我們禮拜天放假,就是這個原因,幸好上帝會累,不然我們就沒得休息了?! ]有人知道上帝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萬物,為何盤古要開天。不管東方或西方,都不準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一討論,就超越了上帝。我們會以為這是宗教權(quán)威使然,事實上不是,這是人類智慧的盲點,宗教如此,哲學更甚。它要追求第一因、究竟因,但最后的答案還是沒有因,它不知道從哪里來。像道家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寮宜枷雱t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兩兩相重產(chǎn)生六十四卦,代表一切萬法。太極從哪里來?它說太極是“相”,無極是“本體”,所以無極而太極——體、相這樣延伸下來。無極是什么?本體是什么?無法討論,但至少它已經(jīng)觸及本體論了?! ≌軐W如此,科學亦同?,F(xiàn)代天文學說,宇宙是黑洞大爆炸來的,但黑洞為何會爆炸,不得而知。又說現(xiàn)在的宇宙是爆炸后的一種現(xiàn)象,至于經(jīng)過了多久?將來會怎么樣?還是不知道! 量子學的探討,從分子、原子、離子、電子、中子,最后到量子,到量子就無法再研究下去,于是就稱為場理論。很多修行人也跟人家“場”起來,講這個磁場、那個磁場,“你摸摸這個水晶,磁場怎么樣?”那根本是搞不清嘛!有沒有“場”呢?確實有,但不是你講的那一種?! 楹螘v到場理論?就是追求最終極的那一個部分。人類的大腦用到現(xiàn)在已達極致,它渴望找到宇宙最原始的點,而從那個點開始推衍下來。請記得,從最原始的那個點,不管上帝、道、無極、場理論或者黑子大爆炸,都是從那個理論開始推衍一切萬法,這個理論是大腦所能用的極限,于是也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現(xiàn)在這些森羅萬象的一切萬法,該如何回到它的本原呢?這下麻煩了,人類無法處理這個事。 從那個原點所演變下來的理論,各家學說雜然紛呈,極為壯觀,盤古開天、上帝創(chuàng)造……不管理論是什么,大概都有共通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大腦取向的思維模式”。一切萬法產(chǎn)生了,它該如何回到那個原點呢?這沒人講了。宗教本身有很籠統(tǒng)的講法:“信我就對了!只要信我,死后就會回到我身邊?!弊⒁忄福』氐轿摇吧磉叀眮怼,幊亟鹉甘請A也一樣,你只要先繳二百元,便可天堂掛號、地獄除名。很多宗教有這種情況,他只要求你信,而且是絕對的信、不容置疑的信,你就能回到“原點附近”,但不是變成原點喔!要注意這一點?! ≡瓉淼睦碚撌菑倪@原點創(chuàng)造一切,那你現(xiàn)在就應該回到原點,但你回不去,只是回到原點的附近,只是到了上帝的國度,而不是上帝。你原來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在應該要變回上帝才對,可是你沒有辦法。道家講“歸真返璞”,怎么歸真返璞?反正人生最后就“駕鶴歸去”,去哪里?死后也沒人去求證。你是倒頭栽、還是飛上去,都沒人知道。 所有的宗教歸納到最后,幾乎都是講死后的事。天文學講得深入些,畢竟天文學是大腦運用最有系統(tǒng)的一門學問,它說,宇宙大爆炸的這些星星,將來會回到黑洞里面去。這些星星只要有現(xiàn)在太陽的五倍大,就會造成黑洞,黑洞會把附近的一切原子通通吸進去,而且會一直吸一直吸,將來整個宇宙全吸在一起時,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到了某一個因緣,又會產(chǎn)生大爆炸。至于是什么因緣,現(xiàn)今的天文學也講不出來?! o論如何,這已經(jīng)是人類思考的一種標準模式,這種模式的思考,叫做“業(yè)力”,亦即“宿命”,它一定要找到那一個邏輯——怎么來的?怎么去的?但它始終無法解決,無法讓我們回復本原。我從那里來,現(xiàn)在我要回到那里、變回那個東西,卻回不去?! ♂槍@個部分,華嚴的思想便呈現(xiàn)了最大的特色,它告訴你本原是什么,為你揭示成佛之道。它先講佛境界,然后再讓你依循那一條軌跡成佛?! ∥覀円魑恢v的是,這個生命的思維模式,除了佛法以外,其他沒有。佛法中不只華嚴這樣講,任何宗派都一樣,包括小乘,只要講到修行就一定有個軌跡,不管稱為“成佛之道”、“證阿羅漢的菩提道”,或者“出離道”,只要是那個“道”,都是指返原、恢復本來面目?! ∵@套思維模式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思維模式,各家各派所講不同,當然對我而言,華嚴是最好的。人人必然會講他最好,這是信心使然,否則也不必弘揚這個法了。所以我們聽人家講經(jīng),他說他的最好,這絕對沒錯,不要懷疑,假如他對自己所弘揚的法都無法肯定,他去學別人的就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門,經(jīng)過一番淬煉與奮斗以后,一定會肯定自己的法好,這是生命的本然現(xiàn)象。就像每種動物站出來都說它自己最漂亮,誰會說自己丑?孫悟空自稱“美猴王”,絕不嫌自己難看。豬八戒也說自己比猴子漂亮、聰明,它只是裝臟賣傻,好逃避被吃掉的命運。 要留意,生命要恢復它的本原、本來面目,有一條軌跡可以走,這唯有靠佛法才能找到。 “波羅蜜”是印度話,即指回到本來面目的那一條道路。我這樣懈釋,可能和別人不同,我講的不一定要跟別人一樣,語言不見得會一樣,但意義跟價值是相同的。你說“波羅蜜”是到彼岸、圓滿究竟成就,那“圓滿究竟成就”,不就是恢復本來面目、回到生命的故鄉(xiāng)嗎?不就是證阿羅漢,或者成佛嗎?所以,如何回到生命故鄉(xiāng)的那條路,就叫做“波羅蜜”。你用跳的、用爬的都好,只要能夠回到生命的故鄉(xiāng),能夠澈見本來面目,能夠覓得本地風光,那就對了,那條路就叫“波羅蜜”?! ≈滥菞l路是什么以后,我們再來看看“本來面目”是什么? “般若”二字就是智慧,可是向來祖師們?yōu)楹尾恢苯臃伞爸腔邸本秃??“般若”不翻譯,這是公開的秘密。為什么?因為你不了解。為何不了解?此“智慧”不是俗稱的“智慧”,搞到后來我們就很糊涂了。這個“智慧”不像世俗所講的“智慧”,可是又叫“智慧”,那它是什么?所以只好把世間的智慧叫做“聰明才智”或“世智聰辯”,而我們的“智慧”又另外去定義,弄到最后大家搞不清楚“智慧”跟“聰明”有什么不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