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傳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北京瓊版圖書經(jīng)銷部(海南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師  頁數(shù):29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部《釋迦牟尼佛傳》是1955年完成的。在二十三年后的今天,這本書居然能夠不斷地再版,對作者個人而言,這不能不算是一件既感動又慚愧的事?! 《畮啄暌詠?,學術界對于佛陀傳記的重新撰述,無虞上百種,翻譯成中文的也有好幾部。譬如美國高樂斯的《佛陀的綸音》,日本中村元的《瞿曇佛陀傳》,副島正光的《釋迦其人及其思想》,都是各擅特色的作品,都值得讀者參閱?! ≡诜鹜觽饔浫缬旰蟠汗S的今天,拙作之所以愿意重新印行,是有原因的。作者是一個弘法工作者,作者寫這本書時,并不是把佛陀當作一個普通歷史人物來描寫;在作者心目中,他是作者所信仰的教主,是娑婆世界眾生最值得皈依的導師。因此,在撰寫時作者的心態(tài)是虔敬的、嚴肅的,作者不唯自己親切地感受到佛陀深邃的智慧與無比的慈悲,更亟于把這種感受傳達給這一時代的國人。以這種心態(tài)所寫出的佛陀傳記,作者相信與坊間那些學術式或歷史式的佛傳有所不同。所以,在眾多信徒的建議之下,作者終于答應再度印行這本書?! ?964年,本書印行第五版時,曾改用字體較大的新四號字重新排印,近十余年所重印的都依據(jù)該版照相付梓,而部分錯字則未及校訂,此次則由依光同學發(fā)心校正一遍?! ∪祟愋枰诮蹋驗樽诮淌顷P于生命的哲學;人類需要信仰,因為信仰是人類生存的指針?! ”緯詬湫碌慕嵌瓤陀^認真地敘述佛陀的生平及教義,闡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實人格,并扼要介紹佛陀出世時印度社會的背景,以及僧團成立的狀況及其矛盾和困境?! 》鸾探讨麽屽饶材岱?,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yǎng)他的父母,他經(jīng)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 ♂屽饶材岱鸪錾谌碎g,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jīng)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凈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己經(jīng)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余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覀凁对诜鸾痰膽驯е?,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chuàng)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范?! 【仁乐麽屽饶材岱鹗鞘篱g上最崇高偉大的圣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圣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xiàn)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fā)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凈律學諸大業(yè)林。 1949年春來臺,主編《人生雜志》等刊物。1952年創(chuàng)建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yè)的基礎。1967年創(chuàng)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yè)。先后在世界各地創(chuàng)建二百所道場,如美州西來寺、澳州南天寺、非洲南華寺等、又創(chuàng)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云水醫(yī)院、人間衛(wèi)視、佛教學院,興辦中學、大學多間、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jīng)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jīng)》、《佛光大辭典》,并出版《中國佛教經(jīng)典寶藏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光業(yè)書》、《佛光祈愿文》等。2000年創(chuàng)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發(fā)行《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并成立《法藏文庫》,收錄近百年兩岸佛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典編纂,集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100冊和《中國佛教文化論業(yè)》等。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 自居,對于歡喜與融合,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fā)揚,于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師對于佛教制度化、現(xiàn)代化、人間化、國際化有發(fā)展,可說是厥功至偉!

書籍目錄

十版緣起初版自序偉大的佛陀(獻詩)序說佛陀住世時的印度社會佛陀住世時的鳊思想界佛陀的家譜凈飯大王與摩耶夫人藍毗尼園中太子降誕相者的預言太子少年時的教育美麗的耶輸陀羅妃太子出城去郊游最大的誘惑太子立志去出家車匿和犍陟苦行林中勸諫仙人都城中的悲哀王師追至苦行林頻婆娑羅王俗利勸誘訪問阿羅邏迦藍仙人伽耶山太子修行降伏魔軍與魔女……

編輯推薦

我?guī)е卸鞯男那?,以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寫完這部《釋迦牟尼佛傳》。在我這段生命的過程中,能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我引為無上的榮幸?!                 窃拼髱熜窃拼髱熞则?,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寫佛陀濃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導讀者深深思維佛陀的言教,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兩千多年來,佛法的演進歷史、佛弟子住持正法的精神,都能啟發(fā)我們鑒往知來,善思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循著這些人物的軌跡,佛光史傳叢書將引領讀者,重新獲得觀照及成長的力量。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yǎng)他的父母,他經(jīng)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jīng)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凈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己經(jīng)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余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我們皈投在佛教的懷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chuàng)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范。救世主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最崇高偉大的圣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圣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xiàn)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fā)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釋迦牟尼佛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剛剛買到手,希望我的心靈能夠在體驗佛陀成長的經(jīng)歷之后繼續(xù)凈化……這也是我第一買星云大師的作品,看看大師的筆法如何。
  •   詩一般的語言,如沐春風吹醒多少癡迷妄想的大眾。涓涓細流般的思想,緩緩滲進人的大腦。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超越時空,真理永存。在紛繁復雜,爾虞我詐,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世界,人們是多么需要在精神上的凈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前的一切皆是虛幻泡影,瘋狂的為追逐名利而破壞世界,破壞大自然,資源被不斷開發(fā)消耗殆盡,人類的生存空間愈來愈惡劣,所謂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爆發(fā)的頻率越來越短,長此以往,終有一天,人類將自己毀滅自己!和諧拯救危機,我們只有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人與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界的一切和睦相處才能拯救這世界!愿佛普渡眾生,拯救仍在癡迷的眾生,拯救人類唯一共有的家園———可愛的地球!
  •   確實是一本好書,對與佛教的了解起了很重要的啟蒙作用,從中可得到許多做人的道理,發(fā)人深省,如果每個人都認真閱讀并予以施行,國人的素質肯定馬上上了5個臺階!!!
  •   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都能感受到佛陀無盡的慈悲、智慧和光明!
  •   推薦!阿彌陀佛!
  •   非常喜歡本書,可是裝訂得不太好,而且還有頁數(shù)缺角,希望可以改進
  •   向偉人學習,看了被釋迦牟尼佛傳被那種精進修道很受感動,這本書值得一看。
  •   有機會讀這本書,就是福分。
  •   如果不是個佛教信徒能堅持看完我想是很難得。寫得太不吸引人了,也許就是這樣一本平淡的書吧。買得有些后悔了。原想了解下佛祖的經(jīng)歷,受些智慧的點撥,但是我錯了。
  •   星云大師的書將佛家的道理以最平實的方法講述出來
  •   寫的太主觀,太美好,太有宗教性了,比較適合佛教徒看。也許在末法時代很難正信,我覺得學佛也要辯證的學,不能把佛的全部經(jīng)歷全盤神化,很多都是政治斗爭嘛
  •   佛的東西一向是用來結緣而不是用來賺錢的。在各大佛寺都有這本書免費領取,我在廣州大佛寺就領了一本。
  •   好像不像星云大師寫的書
  •   我覺得這個里面的敘述方式讓我不是很喜歡,我更喜歡官方一點的,敘述平靜的......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佛,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佛祖,所以,每個人不同的筆鋒就有不同的佛陀。宗教者筆下的佛,也是很有特色的角度,值得一讀!
  •     為什么要有地獄,為什么有人,為什么,而世上勞苦大眾就沒有解放的那一天?為什么人生老病死。身體難道不能嗎?萬物不是皆有生命嗎?而你不是同樣老死了嗎?難道就沒有快捷的方法普渡眾生?為什么有五欲?為什么???為什么阿彌陀佛不能普渡眾生呢?直接救度呢?佛?能顯靈嗎?
  •     這是每一位佛弟子在初級入門階段都應該讀的書
      師父給我們布置的功課是“研讀”5遍
      研讀,而不是閱讀
      初初開始也就是三年前我并沒在意,只當作故事一樣翻看完,驚嘆佩服震撼感概以后就完事了!
      在學習了三年后,不久前師父又考問起這一功課的完成質量
      只得勉強回答看了2遍,一遍是這本書,另一遍是一行禪師的《故道白云》
      于是回來以后重新翻出書來告訴自己:這次要研讀
      作為一位自我感覺比較虔誠的佛弟子,不了解創(chuàng)始人那是說不過去的
      釋迦牟尼佛是什么人?
      他生于何處,有何經(jīng)歷?
      他為什么放棄榮華恩愛而出離求道?
      他為什么得以覺悟而成佛?
      他如何渡化眾生?如何使三寶俱全?
      。。。。。
      這次一章一章認真看,看完做筆記
      寫寫這一章講了什么
      由這章的內(nèi)容能告訴我們什么佛法思想
      比如出離心,平等慈悲,業(yè)力因果等等
      和以前當故事書看的感覺還真不太一樣
      借用弘一大師的詞:
      人天長夜,宇宙黯暗,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逼,誰濟以安寧?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佗耶!
      心中對佛陀升起無限的感恩
      感恩您做明燈
      為娑婆世界眾生開示了一條解脫之路!
      
      
  •     我能感覺的只有優(yōu)美,古詩詞一般的生活。
      
      優(yōu)雅。
      釋迦摩尼的家族,凈飯王和白飯王的孩子們,釋迦摩尼和阿難,一起出家了。能成為讓全宇宙人解脫的圣人,凈飯王對于自己的拋棄家庭的孩子內(nèi)心升起一種神圣、奇怪的感覺。這是一種一般家庭所共有的一種凡圣交替無法言說的感覺。相比之下,凈飯王和白飯王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孩子的出家。
      
      堅持。
      道是艱苦必須真誠的,釋迦摩尼內(nèi)心升起一股信念。這種信念參照了外道的堅持,更是要用智慧觀照。
      
      世俗。
      佛法不離開世間覺,如果離開了世間覺,就像想讓兔子長犄角。里面的事情離不開印度當時的社會,非常有意思,可讀性很強,給普通人多多少少的啟示,總會明白一點什么。
      
      佛理。
      十二因緣和四圣諦,怎么悟道?個人生死個人了,別人代替不了你。
      
      有情。
      畢竟我們在有情世間,釋迦摩尼涅槃那段寫得太美了,特別純凈和純靜,也像燈,傳燈和春云的意像都是充滿禪意的,好比春云無量壽,意境悠遠,無法言說。
      
      這本書的確能夠提升和凈化自己。
      
      
      
  •      我感嘆世間怎有完人,于生死之外,不占五欲,而有史書記載,確有佛陀。佛陀有神通,并有天人保護,降妖伏魔,終悟正果。我對史書有此懷疑,世間何有神通?何來天人?何為妖魔?為此,我甚至以為佛陀事跡仍是虛構,為古印度教徒將佛陀的事跡無限放大,撰為史冊,為后人瞻仰。但我又深知我有此邪想實為不敬,史書之真?zhèn)螣o從考證,而佛法之大義卻句句真切,可救人于水火,點人智慧,降服心魔。
      
      
      
       但我也實在懷疑,我以此處境閱讀佛法,真是為哲學道理?還是在逃避?我實在不是為了逃避五欲,而是在逃避五欲給我?guī)淼臒?,逃避失去和得不到,逃避愛情與前途的擔憂,我也甚是想逃離生死與輪回,可我見不到死,看不到輪回,又何去逃避?我終究在思考凡夫所要思考的,思考佛法能給我的生活帶來什么益處?而此益處仍是有關名色,并不為解脫。我雖知五欲苦惱,但紅塵依在,怎去看破?
      
      
      
       我生在這個物欲縱橫的世界,想來看破實為可惜,而看破卻是實為珍貴的,未來將變得如何,人生到底是何意義,總不是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我們自我毀滅式的利己生長,終究會得到業(yè)報,所有破壞生長環(huán)境以及生態(tài)的工程都是有罪的,是違背自然大義的,此間包括我所喜愛的那些東西,電腦、相機、電視……都在為文明添堵,地球的歷史以及人類的文明都不必要這些東西,我們消耗資源,殘害生靈,自我取樂,當業(yè)報到來時,便是毀滅之時。
      
      
      
       而最有力的反駁便是如今的一切卻也都是自然生長的一部分,人類脫離動物的集體,統(tǒng)治自然,妄想統(tǒng)治宇宙,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行走的路是必然,欲望是必然,邪念是必然,就如同必然的生死一樣,都為因果,只是因果業(yè)報的發(fā)展并不是到這里就結束了,它還在繼續(xù),我們從因走到果,現(xiàn)已果,又落下因,而接下來的果又是怎樣的?我為之煩惱擔心,又心生期待。
      
      
      
       但我仍然離不開電腦,離不開相機,更接受不了家人的生死離別,甚至心愛的姑娘一旦有了男朋友我也會難過。我吃了一個橘子,我仍然克制不了吃第二只,我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我仍然克制不了看第二眼,我覓到一個絕好的鏡頭,仍然克制不了想要買它,雞湯我克制不了去喝,豬蹄我克制不了去啃..我剛剛看到一句話:成為習慣的煩惱,雖然覺悟了道理,但還是無法斷除。
      
      
      
       不斷修行,改變心的習慣性后,就一定能斷除。
      
      
      
       但我想我是有所改變的,無論是不是逃避的性質,我有些許的慈悲心,我有些許的正義,我也能讀懂些許道理,并越來越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煩惱,只是唯有情愛與死亡仍然讓我感到恐懼,讓我覺得煩惱和憂愁,雖然佛陀仁慈地說:世間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嗎?人生哪里能永遠親密地住在一起?你不要悲傷,這本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無常的,我們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哪里能要求別人都屬于我們自己?
      
      
      
       我打算戒了臟話。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我覺得整本書上對于我們這種凡夫最受用的話:忍得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夠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歡喜之心,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就不能稱作有道的智慧之人。
  •     2011.12.28 1:20 - 4:25 185F 352頁
      4:25 - 5:00 讀書筆記+讀后感
      
      信仰佛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心靈上的安慰,而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
      修學 -- 戒定慧 凈業(yè) -- 身口意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五蘊 色受想行識
      女子三種缺陷十種業(yè)障奉行五道,五善去除四惡
      
      -----------------------------------------------------------------------------------
      下午三個小時看完這本佛教入門書籍,和圖畫版有差距,星云法師在此書中介紹了佛陀的一生,對佛教感興趣或做為入門書籍極為合適。
      佛教是什么?我也說不明白,但以下這段文字似乎能夠 “佛教是普世的文化是個人的?文化是必要的一種媒介而且?guī)缀跏俏ㄒ猾@得真理辦法?文化就像杯子?佛教像其中茶?你口渴時想要喝杯子里茶而不是杯子本身?但是有杯子比較好喝到?有人有漂亮的杯子可以用?可是危險是花了大量時間在杯子上而忘了茶?佛教不是宗教?但是有很多宗教面相作為媒介” -宗薩仁波切
      
      但世人并不能理解一些佛法常識,這類入門書籍是應該長期存在,指引人們向善,就算引發(fā)貪念而向善也不為過。
      “對野蠻人,除了用野蠻人的語言,與之交流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溝通方式;同樣,對世俗的人,也只能用世俗的語言,方可進行溝通的了”
      -月稱菩薩
      
      求什么解脫智慧福報,只是圖增惡業(yè)。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吧,做自己能做的,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不奢求不妄想。
      
      “。。。是我們?nèi)绫娚木戎鳌?這是書中最后一句,人人皆有佛性,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     一個真實的佛祖,還原本師的面貌。雖然很多的贊溢之詞總感覺不那么清凈(也是鄙人才疏之過,只是妄談之語),但這本傳記完整的描述了佛祖的一生,教義的基本概念,以及總體框架,要想正確的了解佛教應該從這本書開始。
  •      一直非常仰慕大師的名號,終于看完了這部佳作。此后又看了大師的幾部作品,舍得,寬心之類。
       出于生理還有心理的緣故,我一直是一個暴躁極端的人,心中充滿了殺業(yè),自2000年開始,偶爾得一本書,叫《菩提樹下聽禪語》,慢慢了悟了一些東西。自此對佛教向往之極,星云大師的名號,自然也流傳到我的耳中。
       佛說:迷時吾度,悟時自度。我自已明了許多東西,放平了心態(tài),盡管是凡人,卻渴望磨練自己,約束自己,渴望有一日能接近至高無上的禪語。希望心思是潺潺清泉,能看空一卻,能了卻我多年的心愿。
       渴望皈依佛門,為佛學做一點點貢獻。
  •     世間上一切的人,都只為眼前的快樂打算,都追求財色欲望的滿足,對于他死后的歸宿從不仔細思量。做人,天晴的時候,要買雨傘,為的是防備雨天;在肚飽的時候,知道儲糧,為的是防著饑餓的到來,可是人在生的時候,為什么不為死后的歸宿想想呢?--------
      
      因為我開始想了,所以希望能早日覺悟。
  •     If you want to earn more inner peace,read this book.
  •     這是我的學習佛理的啟蒙讀物,第一本。
      浮躁的塵世,佛理應該算是一種心靈的依靠。
      
      佛陀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棄塵世中的一切,包括國家,家庭,權利,金錢等所有。
      也確實是這樣,一個放得下一切的人,應該是無敵天下的前提。
      
      佛理的了解,我還很淺薄。
      我會繼續(xù)學習下去。
  •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星云大師在本書中那種圣潔的宗教情懷,可以說每一個字里都包含了大師的對佛陀強烈的信仰,全書如一朵白蓮,卓爾不群??炊嗔耸浪字怂鶖€的所謂的佛陀傳記,再看看這本書,身心不禁為之一新。
  •   自愛一定自救。自立一定自強。好久不見。新年快樂。呵呵。
  •   哈哈 小白新年快樂!
  •   難得放下,不只是世俗的一切,修者的不也是嗎?法塵也是塵呀。
    放下一切,得大自在。
  •   “圣潔的情懷,強烈的信仰,白蓮般的卓爾不群”。你的評論非常到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