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出版時間:2003-10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凌志軍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嗎? 也許有。但是本書要告訴你:不是神童也一樣成長為天才。暢銷書作家凌志軍為我們講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長為天才和大師的故事。微軟亞洲研究院聚集著計算機領(lǐng)域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每一個人都被稱為天才,但是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確確實實,他們都曾經(jīng)很普通,在學習上甚至都沒有得過第一,然而他們的父母、老師與他們自己共同選擇了一條智慧之路。 不承認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作者簡介

凌志軍,人民日報社主任編輯,著名記者和暢銷書作家。在過去六年里出版了六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其中《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一書,曾在大學校園里引起巨大反響。近年新作還有:《變化:1990年-2002年中國實錄》,《沉?。褐袊?jīng)濟改革備忘錄》,《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與馬立誠合作),《呼喚:當今中國的五種聲音》,《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書籍目錄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起跑線”
“E學生”
如果回到5歲以前
自由的天地
回憶
你上哪個年級都可以
流放地
新“開復(fù)定理”
我也有一種恐懼感
怎樣對付小時候的發(fā)育不良
天才是教育出來的
新發(fā)現(xiàn)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
自信是成長之路上的第一路標
災(zāi)難發(fā)生之后
不要小看自己
亞勤話題
一句話影響一生
歷史性的時刻
你的潛力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消極的圖像離他遠去,積極的圖像回來了
如果有機會重新上學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什么
新發(fā)現(xiàn)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第四章 爸爸和媽媽
第五章 大腦的成長
第六章 學習是一種態(tài)度
第七章 情商時代
第八章 大師在哪里
結(jié)束語 救救我們的孩子
附錄(一)我看到很多中國學生被浪費了,真可惜
附錄(二)改變我們的教育文化
序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成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書里介紹了微軟亞洲研究院里,N多被成為天才的人的成長經(jīng)歷,無論出生如何,經(jīng)歷如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是勤奮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長成為大眾公認的牛人,是勤奮讓他們獲得相當?shù)淖孕判娜_擊生活中的高峰,從此獲得別人不曾有的成就。成就催生自信,再由自信獲得更高的成就。
       最喜歡的一段是“深藍是怎樣煉成”,徐雄峰用自制的計算機戰(zhàn)勝了世界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他的奮斗過程每一次讀都讓我很入迷,很向往。話說也巧,鬼使神差我也踏上了計算機的不歸路……于是寫代碼的幸福與苦逼,我都懂了~~
       最好是中學生讀比較適合,個人觀點……
  •      脫穎而出的就那么一批人,用了微軟的大帽子蓋在了一批人的頭上,也許他們自己合適吧。卻不能代表大部分,洗碗的時候,水流過指尖,忽然覺得那些個人的成功,很容易被個人蓋過團隊的風頭。
       當初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后的谷歌中國 有一個人在這大浪淘沙中發(fā)現(xiàn)人才,再加上成熟的管理制度,達到了另一個高度。似乎讓人望塵莫及。
      
       中國很多企業(yè)很多人 平凡的 坐著今天要為生存而苦惱的事情。 有參考價值,卻不適合大眾。 雖然短短幾十年,卻恍如隔世般的 窺探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的成長經(jīng)歷。
  •     對于這本書,我的意見還是很有保留的
      這本書里面見解獨到
      也很有激勵作用
      但是,我還是那樣一句話
      我不僅需要例子,更需要解讀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一腔熱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用在好的地方,會有什么效果?
      
      我不能接受書中對中國教育體制的大部分否定
      雖然我也很清楚目前中國的教育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也不能否認它給我們的積極意義
      
      總是有人不斷的抨擊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
      可是,誰能提出一個更合適更公平的方式來選拔人才呢
      難道要回到以前的九品中正制
      用家世和聲譽來選拔人才,這就是我們要的嗎
      后果怕是更不公平吧
      經(jīng)常會聽到身邊的山東同學和河南同學抱怨高考制度不公平
      我雖不說話
      但心中不免不平
      
      不公平嗎,什么是公平
      就拿山東的一些高考移民,高考成績來說
      山東高考成績高,這確實是事實
      山東也算是一個經(jīng)濟富裕的省份
      對教育十分重視
      他們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全中國算的一流的
      難道這是不公平嗎?當然不是
      他們當然不會覺得這對他們不公平
      可是想想那些在貧困省份的學生,他們受不到這些教育,他們沒有高分,他們是不努力嗎?他們是不聰明嗎?
      但是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讓他們無法受到和山東學生一樣的教育
      教育是一種資源,不是一項刑罰
      你們享受了這樣的資源,卻要和那些本來就無法和你們相抗衡的學生爭取他們本來就不多教育機會,這公平嗎?
      我看到很多高分考生抱怨省里分數(shù)高,卻沒有見過那個考生愿意去那些高考分數(shù)低的省份從小學念到高考。
      況且,分數(shù)就能說明一切嗎
      你分數(shù)高就理所當然的讓那些偏遠地區(qū)的學生讓出自己的名額
      然后,你們的孩子繼續(xù)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而落后的地區(qū)永遠沒有機會,太自私了。公平是相對的,我們至少在一個環(huán)境里競爭,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人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
      
      
      同樣的想法,成長這本書很勵志
      很推崇美國的教育方式
      但讓我們先看一看美國,看一看這個全球最發(fā)達的國家
      作為一個英語專業(yè),學習過美國歷史和社會的人
      我想美國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
      美國的教育制度也并沒有真正的那么完美
      如果你沒有錢,你進不了美國的好大學,那里的學費不是你和你全家能夠負擔得起的,說是天文數(shù)字也不為過。
      美國沒有等級制度嗎?笑話,美國怕是種族歧視等級家族制度嚴重的國家之一吧,如果你想活著,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想好好的活著,也可以但是你要付出的怕是你難以想象的艱辛,進一步,如果你想有尊嚴的進入美國的上層社會,而你恰好是黃皮膚,那可能要等你下輩子,當然,凡事也有例外,如果你是歷史命運的選擇,你也可以是幸運兒。而且美國孩子的負擔絕不小,如果你想成才,在哪里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
      在這本書中,微軟小子們大多講述了他們國外教育的對他們的意義,然后大談特談中國教育的悲哀,但是我有一個疑問?如果他們沒有接受一點點的中式教育,而是從出生就接受了美國教育,他們是否還會成才?這個問題可是考慮。
      牢騷就這么多,我想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下,至少應(yīng)該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權(quán)利,無論你同不同意,至少都應(yīng)該尊重彼此。
      
      我對這本書,看下來有所啟發(fā),但也有不滿
      難道中國教育制度下的優(yōu)等生都是毫無思想的傀儡嗎
      我看恐怕不是吧,如此評價學生怕也不是一件很合適的事情
      而且,每個學生的性格不一樣,一味的把學生分為ABCDE,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分類,也不免武斷,會給一些達不到E等的學生空添煩惱。
      有何意義
      如果真的以快樂教育為主,何不隨心而為,至少,先別給學生劃分標準檔次。
      
      但是,看書就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所以,這本書還是很有感染力的,有很多的啟發(fā)和例子,很多引人深思的言論,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一些事情,但是過于渲染,如果過于渲染一些事物,不免有失偏頗,這個社會收到打擊壓抑的人很多,不免心生憤懣,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要思考天上的東西,但也要腳踏實地的踩在自己的生活中。包容很重要
      
      
      
      對于這本書,我給3顆星,給的是里面的一些深刻的思想,和不一樣的感受
  •     李開復(fù)的幾句中肯的告誡:
      1、“自知之明”,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做人謙虛,勇于認錯,虛心學習。
      2、“自律能力”,集中注意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3、“理解別人”,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別人講話的時候,很用心的去聽,重視且尊敬,而不是想著搶著去講話。他人不同意自己看法的時候,要用平和的方法,贏得人家的信任;要把感情和邏輯分清楚,不是說因為生氣就和別人吵起來。
      4、“積極樂觀”,非常有熱情,做事情很有感染力。快樂的享受生活。
      5、“社交能力”,學會團隊合作,學會建立關(guān)系和取得別人的信任,能夠影響他人。
      6、“自信向上”,要確信自己是最聰明的那個。
  •     2004年2月6日 凌志軍《 成長》海南出版社 價18元,八五折。
       是去年12月前后買的,當時一氣讀完,深受啟發(fā),現(xiàn)在沒事也放在手邊翻翻。
       本書的副題是“微軟小子的教育”封面是一前一后兩個腳印。我們曾經(jīng)年輕,曾受教育的重壓,現(xiàn)在是否把當年的重壓轉(zhuǎn)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或成鳳,至少希望他比自己過的好,成龍成鳳的標準不一,父母愛子的心是一樣的。微軟中國研究院聚集著計算機領(lǐng)域許多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外界都稱他們?yōu)樘觳?,雖然他們自己認為不是,他們認為自己很普通,在學校很少考第一名。這本書就是講述他們-----一般父母眼中的龍鳳的成長故事。
       凌志軍,人民日報報社主任編輯,法學碩士。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最近的幾種書是:《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追隨智慧-------中國人在微軟》《沉?。褐袊?jīng)濟改革備忘錄》《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與人合作)《呼喊:當今中國的五種聲音》(與人合作)《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不過這幾本我都沒讀過。以前有偏見,對暢銷書輕視,認為是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玩意,經(jīng)不起推敲,不屑一顧。嘿,偏見,偏見。這本書有我崇拜的李開復(fù)博士的成長歷程,(未完待續(xù))
      繼續(xù),知道李博士是在央視2套的《對話》中(我原很喜歡這個欄目,王利芬的制作,主持人是張蔚 沈冰 陳偉鴻,特別是張蔚很敏捷犀利,很過癮,很好看;也曾出書的,帶VCD,因為幾次碰到都賣相不佳,未買)就是那期李開復(fù)和陳章良的對話,原來很崇拜陳章良,年少英雄,自從那次之后,陳不再是我的偶像,也許從。。。。到北大副校長的這些年的官僚生活已磨去了他原有的聰明和銳氣以及。。。而李博士的人格魅力卻感染了我,所以見到有說他的書一定要買。
       李博士,現(xiàn)為微軟副總裁,12歲離開臺灣赴美讀書,在卡梅隆學院遇到他終身受益的教授,教授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支持你去做。就是這樣廣大的胸襟,使李博士一步步走的更好。回望我們的教育,不說也罷。李博士一直將德放在第一位,“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是他父親對他的期望,也是他的追求。
       書中講到10來個在微軟的科學家的成材之路有現(xiàn)任院長張亞勤,沈向洋、等等,每個曾經(jīng)普通的學生的成長,張亞勤12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他的中小學教育可能只此一戶,別無分店,他是混上的,不分年級隨便學,媽媽再指點一下。
       這不是淺薄的暢銷書,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真誠的書,雖然有點亂,但自有一份真誠在。希望天底地下的父母親都來讀讀這本書。
       小孩子不需要成為最好,只需要成為最好的他自己。不需要活在別人的評價體系中。
       已經(jīng)長大的人也不妨來讀一讀,因為身體的成長并不代表心智的成長,成長無處不在
      
  •      我希望此書能過時,那時候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離死板無趣扼殺才華遠去了。我覺得挺適合我們80后,不知道90后現(xiàn)在境況怎樣。我讀過才發(fā)現(xiàn),那些我以為我喜歡做卻不應(yīng)該做,我認為不對但隱隱的期盼的東西其實沒什么錯,錯的是教育和家長。我看過許多同類型的書,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了后來特立獨行的性格。這樣的書,看一看有助于你打破思維定勢,敢于跟隨自己的直覺行事,幫助你變得對自己更加的忠誠,而不是對那些所謂的規(guī)矩忠誠。
  •     記得幾年前讀這本書時,給自己一種叛逆的眼光,現(xiàn)在有了些經(jīng)歷,重讀這本書,啟發(fā)很大,這些家伙的成長,讓我反思自己的過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大的收獲我就是讓現(xiàn)在的明白了這樣的一種信念“也許我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最優(yōu)秀的!”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都有其擅長的地方,每個人都很聰明,都是天才,只是很多人都沒有去尋找自己天才的地方,從而虛度一生。我想貝多芬的數(shù)學或是語文什么的一定不如我,但是他卻是天才!”
      喬布斯在斯坦福送給學生們一句話那句話:Keep looking,don't settle!去找尋自己的生活,不要停下你的腳步,找到屬于你的東西,找到能夠每天把你從床上拽起來去做一件你喜歡事情的力量!
  •     暢銷書作家凌志軍的寫作風格向來都是很有煽動力的,《成長》也不例外,而后來者吳曉波也是承接了這個這一點。雖然書的后面應(yīng)該還有精彩的論點,但是卻提不起興致再看下去了,大致知道書后面的思路。
      大凡成功學的書于我來說都有這樣濃重的痕跡,就是拿出一個觀點用大量的事實反復(fù)強調(diào),直至種入腦中為止,至于是否牢固,是否能結(jié)出果實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蛘吣贸霎斀裆鐣J同的成功人士的經(jīng)歷與諸位共勉。
      不過何謂定義成功呢?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找到了真相,但真相卻在旁邊偷偷地笑。
      
  •     我是一名大二學生,很幸運我讀過這本書,因為這本書里各個人物"成功"的范例絕對值得我借鑒.我不想做什么E學生,因為那只是一個概念.
      
  •     其實應(yīng)該說是適合家長和準家長來讀的書。像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一樣,我也經(jīng)歷著傳統(tǒng)呆板的中國式應(yīng)試教育,更是從那一條獨木橋上擠過去的。但當我回憶起我的學生生涯時,我很難用一些好的值得回味的形容詞來定義。很多時候?qū)W習和做某些事情完全是沒有目的的,完全是為了父母,或者干脆不知道是為了誰。
      
      期待著能夠獲得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天空,我相信是所有正在接受中國式教育學生共同的心愿。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盡管,在目前的這種精英教育下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出口,但畢竟還是一種可能。
  •   1,2,3,5 要好好揣摩。 4做不到。6看不懂。
  •   有道理,當這類書過時的時候,就意味著,普遍的教育制度已經(jīng)變了?!傲眍悺钡慕逃簿筒辉倭眍惲?/li>
  •   然而也許模仿是獨創(chuàng)的必經(jīng)之路也說不定
  •   某些時候是這樣吧,但凡經(jīng)典都是從山寨開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