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小松田直  頁數:381  譯者:趙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如果你是上班族,本書是你忙里偷閑、學習充電的最佳讀物;如果你是學生族,本書是你課外閱讀、鞏固知識的最佳選擇。你腦中關于世界史的所有問號,本書都將以輕松、有趣的方式加以解答!
本書一改傳統(tǒng)歷史書的論述風格,以最簡明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史的輪廓,透過有趣的故事細說人類社會今昔面貌的前因后果,讓讀者理順腦中一團漿糊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既有對重大歷史事件引人入勝的探討,又有縱觀全局的真知灼見,這些都是你從課本上學不到的。
世事皆學問,歷史即智慧。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在輕松愉快之間領悟政治斗爭的波詭云譎、外交風云的驚險刺激、戰(zhàn)略部署的智慧藝術!

作者簡介

小松田直,1956年生于日本宮城縣。自由歷史作家兼編輯,涉及領域從史前、古代史至近代史,長期從事歷史類圖書的撰述,編撰日本史、世界史書籍和雜志。主要著作有《日本的歷史人物后來呢?》《日本史中的女性》《新選組新聞》《坂本龍馬新聞》《江戶時代的風俗雜學》《信長與龍馬的飲食》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四大文明與東方的統(tǒng)一
人類進化知多少
真的有諾亞大洪水嗎
人類最古老的城市文明在哪里
金字塔并非墳墓
雅利安人創(chuàng)造了印度的種姓制度
三皇五帝、上古三代神話與史實
世界上最早的官方語言
《圣經·舊約》中哪些是史實
充滿神話與傳說的愛琴海文明
巴別域與世界七大奇跡
第二章 希臘文化、佛教與諸子百家
雅典民主政治和斯巴達教育
馬拉松起源于2500年前
神話、奧林匹克和希臘眾神
暴民政治的犧牲者蘇格拉底
印度哲學和佛教的創(chuàng)立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和諸子百家
亞歷山大大帝的霸業(yè)
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商隊之路
第三章 秦漢、羅馬帝國與民族大遷徙
萬里長城和西域
通商國家迦太基的末路
愷撒為何被暗殺
耶穌與猶太、羅馬的關系
三分天下的時代
在少林寺面壁9年的達摩
民族大遷徒和羅馬帝國的滅亡
拜占庭帝國和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第四章 阿拉伯帝國與隋唐盛世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
繁榮的世界大都市—巴格達
西歐各國何時形成
諾曼人征服英國
隋唐盛世的形成與發(fā)展
繁榮的宋朝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
吳哥窟的秘密
第六章 大航海時代與亞洲的專制帝國
第七章 工業(yè)革命與資本主義
第八章 帝國主義與社會主義
第十章 冷戰(zhàn)與南北問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黑猩猩不是人類的祖先關于“人類的進化”,我們熟悉的大概就是那張類人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從左到右排成一列的圖。這張進化演變圖廣為流傳,讓人誤以為人類是由大猩猩或黑猩猩進化而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大猩猩或黑猩猩并不是人類的祖先,它們是“現(xiàn)代類人猿”,和人類有共同的祖先,可以算是人類的遠親。數百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產生了不同的分支,在這之后,直立行走的“猿人”才誕生。最早的猿人出現(xiàn)在600萬年前嗎猿人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現(xiàn)在世界各地仍陸續(xù)有新的化石出土,所以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定論。最著名的化石當屬1974年在埃塞俄比亞發(fā)現(xiàn)的“露西”。露西大約生活在320萬年前,身高1米,雖然還殘留著類人猿的生理構造,但是從骨盆的形狀可以看出,已用雙腳行走。露西一度被認為是最早的猿人?!奥段鳌逼鋵嵤莻€昵稱,取自披頭士樂隊的歌曲《鉆石天空下的露西》,因為發(fā)現(xiàn)化石時,考古隊正在播放這首曲子。露西的學名是“南方古猿阿法種”。

編輯推薦

《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對于異彩紛呈卻又漫長繁雜的世界史,你可能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卻又無暇閱讀厚厚幾大本的世界歷史?!睹刻熳x一點有趣的世界史》通過清晰直觀的圖解,生動簡明的敘述,鮮活地呈現(xiàn)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全書以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脈絡為縱線,以東西方文明發(fā)展的對比為橫線,只要3天,就能為你串聯(lián)同時代的各國歷史,幫你建構世界史的大框架,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了解歷史的全貌。書中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還有很多考古新發(fā)現(xiàn)、史學新觀點,帶你領略全方位、立體化、豐富曲折的世界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1條)

 
 

  •   “讓讀者理順腦中一團漿糊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我就是沖著這句話,選擇了這本書。高考時的選科是歷史,也算對歷史有所興趣,但之后卻無更多機會深入接觸這門學科,如今因時間久遠,那些歷史知識在我腦海中已然混亂,于是一看到這段介紹便勾起了我品讀的好奇心。

    【每天讀一點】
    作為業(yè)余充電的讀物,又是抱有學習的心態(tài),我想,我不需要在速度上體現(xiàn)效率,所以遵照書名的設定,每天只閱讀一部分的內容。為了做到精簡概括以方便讀者分段閱讀,作者的確費了一番心思,把書中每個小標題下的篇幅都控制在了一頁以內。世界史涵蓋的年代和地域漫長而繁雜,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偏好,遇上感興趣的部分可以多讀幾個段落;興趣一般則少讀一些;假如第一遍讀下來云里霧里,還可以回頭再作細讀??傊?,它不是教科書,沒有教學重點,每段文字因經過提煉而同樣關鍵,我們只要做到自在且隨性的閱讀就好。

    【有趣的】
    作者摒棄了傳統(tǒng)歷史書籍的厚重和枯燥,插入了大量的地圖、圖示和列表,并已達到了接近于文字所占的比重。拿到書后隨手翻閱了一下就會被它吸引,例如第235頁中,將英國國旗的由來通過等式相加的形式(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英國)形象地羅列出來,讓讀者很容易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第62頁《希臘神話眾神一覽表》和第176頁《爵位表》等都是在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向外延伸的其他領域的學問,卻因其充滿趣味而成為吸引眼球的重要所在。
    當然,除了生動形象、條理清晰的圖表之外,書的文字本身也提供了不少新奇的內容,你是否知道字母(alphabet)一詞是由哪兩個羅馬字母變音而來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人之間會是什么關系?英語China是從哪個中文字的發(fā)音演變得來?劍橋大學最初是由哪些人建立的?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在建成初期其實是不受民眾待見的……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還有不少,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自己去探尋。
    圖文并茂是本書一大特點,同時在字體、行距的排版上也兼顧了可看性,行文中若是提及前文或下文將會論及的事件或人物,作者均會貼心地標注有關信息所在的頁碼,方便讀者重溫或是預讀。稍有不足的是,由于圖表的篇幅很大,往往把閱讀到一半的文字攔腰截斷,此時就需要跳過圖表,把文字部分先行讀完再回頭查看圖表。但基本上,本書還是達到了輕松有趣的撰寫初衷。

    【世界史】
    作者有句話極好地詮釋了“世界史”的概念,即“人種”“民族”“國家”復雜交錯、累積起來的前因后果。一個國家可以有多個民族,一個人種可以遍布世界各國,語言、宗教和習俗不會因地域和領土的劃分而完全阻隔。宗教和王權的斗爭,君主和平民的矛盾,曾經長久地盤旋在歷史舞臺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界的格局和人類的進化就在無數次的分裂和統(tǒng)一中發(fā)展前行。強者為王,人民因對強者的恐懼和信任選擇妥協(xié),卻又一次次心存不甘或在強者落敗之時選擇反抗。
    當今世界,阿拉伯地區(qū)的爭端還在持續(xù),東西方的差距仍在加劇,我國也仍然遺留著臺灣、西藏的歷史問題。我們不確定東西柏林的統(tǒng)一抑或朝鮮半島的分裂是否還會重演,因為只有已經發(fā)生的歷史是不可逆轉和改變的,一切未來的皆是未知的。

    作者不是學術領域的大家,而是一名自由歷史作家兼編輯,他身為日本人,卻在對中華文明、軍國主義及侵華戰(zhàn)爭的描繪和解讀中體現(xiàn)了難得的客觀且理性的視角。翻譯后的內容也是文從字順。通過閱讀,我腦中的一部分世界史已經不再如漿糊般粘連纏繞,不過若想達到完全徹底的程度,就不是讀一遍書或者是讀一本書能夠輕易實現(xiàn)的了。
  •   《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是一本輕松閱讀的知識性書本,配有大量簡明易懂的圖表,加以適當的文字說明,故而讀來既生動有趣,也突出了重點,易于理解和記憶。它不同于學校的歷史書籍,加入了人類最新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成果,保留了今后有可能被推翻或者更新的事實,也加入了許多以前我們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點,描述歷史的角度也與我們熟知的有所不同。讓讀者有自己思考的空間和發(fā)揮想象的余地,保持了科學的客觀性和發(fā)展性。

    因為本書涉及的是世界史,故而對不同的地域都有一些概括和突出的敘述,而讀者的知識結構也是各自不同的,其中有自己熟悉的部分,也有陌生的章節(jié)。對于熟悉的自然會對比與以前所掌握的資料之異同,對于陌生的則是有興趣去認識和探索。通過自己的對照比較,發(fā)覺其的確立足于事實,真實反映了人類的發(fā)展過程,有很強的參考性。

    盡管很多人在學校時期都已經學過了本國和世界的歷史,而且所涉及到的軟內容要遠遠比本書詳細和豐富得多,然而經過了時光的洗禮,除了能經常接觸或者偶爾因意外而重溫的內容的以外,真正能留在腦海中的已是不多了,至少也是有點模糊了。看這本書正好幫助自己重拾了以前學校的記憶部分,還有許多新的學說與發(fā)現(xiàn),在空閑的時候看看也是一種消遣和樂趣,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知識,開拓了對整個世界的視野,也顛覆了部分原有的認識,糾正了部分錯誤的觀點。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值得自己學習的是其介紹歷史的方法,用生動和有趣來吸引讀者,在潛移默化中融會貫通對世界和人類的理解。作者盡量少用文字,多用直觀的圖片,表格、對比示意、發(fā)展趨勢等等,鮮明地傳達了一種信息,讓讀者不費勁就看懂記住了事件本身的意思和意義。即使是對于小學中的孩子們,也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事件的內容,而且生動有趣的東西能激發(fā)探求新知的欲望,老少皆宜。
  •   
    天啊,單單的中國史就夠久遠的,更何談世界史。世界史,這要多厚的一本書啊。世界史歷經萬年,何談有趣的世界史?
    但是,拿到這本翻開細讀,便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首先,書中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來書寫,而且主要圍繞世界史中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或者特別重大事件來進行描述,將這些大事件作為書中的主體,更圍繞這些事件的主要人物為大家做了扼要的說明。每一部分篇幅都不是很長,簡短而淺顯的文字。更有特色的是,書中穿插了帶有文字注釋的圖畫和大量表格,這樣不僅讀起來更加清晰明了,而且看起來也非常直觀形象。作者對相應內容的描述都是抓住了描述對象的特點或重點,為大家講解。因此,很容易加深記憶。例如:斯巴達教育這部分,圖和注釋相得益彰,使讀者很容易明白相應的內容。還有就是教皇與國王的權力之爭部分,很簡單為大家展示兩者之間的爭斗進程。至于兩者之間如何博弈我們未必能牢牢記住,但是兩者之間的此消彼長的過程,我想讀者一定容易記住。因為,作者把它們分割為:并立、抗爭、教皇的鼎盛以及教皇的衰退。每個都有對應的時間段,倘使在看什么影片有講這段歷史的,即使你一時間忘記了,拿起這本書翻看一下,也立刻知曉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個人認為更有點歷史知識簡明參考手冊的味道。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如果感興趣可以閱讀一二。
    歷史小讀物,對于歷史想有所了解的人,這本書非常適合,沒有太多的理論闡述,就是告訴你這個時期發(fā)生了什么大事件,另外引發(fā)該事件背后的緣故是什么,對未來的發(fā)展有了什么影響。我想作為一名對歷史愛好者來說,掌握這些微知識是很有好處的。
    我們不是歷史學家,需要知曉太多的理論知識,甚至于有更精深的造詣,我們只是對歷史感興趣,或者我們目前還是一個初涉此地的小人物,我們不需要那么多的繁雜的知識,甚至于刻板的像教科書般的知識。那么對于大多數初學的人來說,只能望而卻步了。
    歷史是厚重的,歷史是繁雜的,但是通過這樣的梳理,去繁入簡,讓人讀起來不覺得疲勞,這不是傳播知識的最佳途徑么?
    歷史書籍原來可以這樣寫!
  •   我是在書店看到這本《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覺得不錯 才買的
    他用橫向的時間軸為我們分章 并用縱向時間軸為我們緩緩的敘述
    文圖并用為我們介紹這個世界漫長的演變發(fā)展過程 它不僅是休閑時看看的書
    甚至可以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教輔
  •   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這種寫作方法的好處在于可以橫觀的看待歷史,但是弊端在于讓人在了解某個國家的縱觀發(fā)展時有點混亂,另外果然是一點世界史,要想對某個國家某段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光靠這本書差點火候
  •   這本書寫得輕松有趣,雖然每天沒什么時間看書,但每天看一小部分就覺得又長了點知識,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抽空學習歷史。
  •   買這本書是因為可以“每天讀一點”,總覺得歷史總是很漫長,沒有那么多時間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都是一個一個地小單元,讀起來很輕松。推薦!
  •   很實用的一本書,對于我這種歷史地理白癡,每天讀一點,曾長知識
  •   世界史原來也可以很有趣,同時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
  •   這本書能讓人對世界史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圖文并茂,相信讀完這本書之后能讓人增長不少的見識,加深我們對世界史的了解。
  •   真的非常適合人們了解世界史
  •   世界史不了解的童鞋可以看看
  •   日本人寫的歷史。內容也是泛泛。
  •   原先對世界史沒感覺,現(xiàn)在迫不及待要一睹為快
  •   很輕松的歷史
  •   作者的筆風很幽默,輕輕松松的就可以掌握很多歷史,睡前讀,真的好適合的~
  •   不枯燥,了解點歷史
  •   改變了我對歷史書籍沉重無聊的看法,書中的插圖很清晰直觀,語言簡潔但敘述詳實,尤其是其中的新考古發(fā)現(xiàn)和史學觀點讓人回味無窮。
  •   看到網上的介紹,覺得有點意思,正好補一下歷史課。
    還沒看,期待中……
  •   帶著愉悅的心情,慢慢品味歷史的滄桑......
  •   紙張很好,對于中國的歷史,作者也描寫了不少。
  •   一些不知道的歷史文化!
  •   怎么說呢 比較內部的歷史詳情...挺有營養(yǎng)的書籍
  •   書雖小,但是確實讀起來不枯燥; 挺有趣的,易懂。
  •   喜歡書名就買了,打開后,排版簡潔,還沒讀就喜歡了,每天讀一點吧
  •   很有趣,孩子喜歡,大人看也不錯
  •   孩子他爸覺得很有趣
  •   書名確實起的很成功。內容真的沒多有趣
  •   通俗易懂,沒事兒的時候翻翻,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下這個世界的發(fā)展歷程
  •   是你從課本上學不到的
  •   沒事讀一下,不錯~回顧一下上學的時光~
  •   上午剛收到書,看了第一節(jié)“人類進化知多少”就覺得很有意思。以前沒聽說過或者只有一知半解的東西,這本書都講得挺全面的。還是挺吸引人的,不錯。
  •   看這本書,要用小故事心態(tài),了解每一個地方發(fā)生事故。
  •   隨便翻了幾頁,感覺不錯,淺本易懂,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好書。
  •   趣味性強,排版清晰,很適合做課外讀本。
  •   就當是每天讀讀報,增長見識,而又沒有壓力,不是大部頭嘛
  •   幫朋友買的,據這個涉獵極廣的男人說,這本書不錯。。。
  •   小朋友讀,很不錯
  •   看了一部分,現(xiàn)在同事借去讀了。感覺還行。
  •   孩子很喜歡讀,就是介紹簡單了一些
  •   純文字的,6歲的孩子看不懂,適合家長講給孩子聽
  •   今天上午剛拿到書,大致翻閱了一下,書的印刷不錯,是正版.
    內容為圖文并茂,送給孩子的暑假禮物.還是蠻合適的
  •   書挺有意思的,像是茶余飯后的小點心。文字配上圖片,看起來更加生動
  •   很新穎,是用少見的對比法寫的,看后很長見識
  •   一本相當有趣味性的書
  •   還沒看,翻了一下,還不錯?。?/li>
  •   不錯 很值得一看
  •   RT,還沒看完
  •   還沒看,翻了一下,感覺可以
  •   紙質很好,正品
  •   很好,知識性,趣味性。
  •   發(fā)現(xiàn)意識上還是有些不同的
  •   GHGJHGJGJFGJFGJGFJGFJ
  •   今天收到了,挺全面的一本書!
  •   剛收到就被小家伙霸占,還帶去住宿學校,聽說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   每天都讀一點,非常實用的書!希望當當多搞活滿減活動
  •   終于看完,屬于要再看多一邊的書。。。
  •   世界史是我的短板,難得男朋友也喜歡了解世界史,這本書他很喜歡,看的很愜意。
  •   說起世界史,總歸是大部頭,厚重繁復莊重嚴謹之類的讓人望而生畏的度量,不過,《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卻讓人看得會心一笑。輕松有趣,無壓力,簡明易懂,老少皆宜,卻卻不是虛言謬贊。

    首先說編排。并非慣例以時間為序的斷章法,作者共設立了十章“四大文明與東方的統(tǒng)一,希臘文化,佛教與諸子百家,秦漢,羅馬帝國與民族大遷徙,阿拉伯帝國與隋唐盛世,十字軍東征與蒙古帝國,大航海時代與亞洲的專制帝國”。很顯然,作者取材用心,十章之下,每章節(jié)分別以百科知識問答形式的編排內容,非常吸引眼球。這樣以重要知識點的編排法也全然不似大多的世界史著作,從史前時代到現(xiàn)當代一一詳盡輔陳,每每看得人都是從第一頁,史前文明開始,分外累。作者編排用心之處,還在于兩條暗線,一是以歷史本身的進程為線,展開全球史中的重點之重點里程碑,旁枝別葉,細節(jié)展開進程概不涉及。也顯得重點詳略分明。二是以東方文明,尤其是中華歷史對基點,對照同期世界各國歷史進程。這一點,讓我們中國人看得分分明明清清爽爽。從這種角度來看,其實作者取了巧,以時間和空間為雙線緯度畫了一個虛似的世界史圖,構建了一個脈絡清晰的世界史觀。

    再說內容。中學時學過的世界史,記憶早已恍惚了。異彩紛呈,漫長繁雜,若是想從這樣的歷史長河中分出個丁卯,對世界史不通讀個幾十遍,我想是做不到的。對于普通民眾,尤其是對世界史有點興趣,又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成為一個故紙堆里的書蠹,那么有一本幫助讀者擇其精要,語言又幽默風趣的寓教于文字間的世界史小讀物便是眾望所歸了?!睹刻熳x一點有趣的世界史》知識問答體的小知識鋪排,生動而簡明地呈現(xiàn)歷史重大事件,風云人物,或者某段時期的輝煌成就,燦爛文化。不說是成人,便是世界史觀剛啟蒙的學生看過也必是喜笑顏開,一片歡喜。

    最后說說書中的插圖。日本民族是一個有著優(yōu)良讀圖歷史的國家。而相反中國卻不善長讀圖??墒且环鶊D可是大大能促進理解的啊!《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里每個知識點均附有形式簡潔卻脈絡分明,形象生動的插圖。我很是喜歡這些圖,這也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希望再版時,出版社也永遠不要將他們刪節(jié)了。

    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了解東西方文明發(fā)展的對比痕跡,在輕松愉悅間了解各國歷史。蠻好。
  •   我是歷史愛好者,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但這方面的書讀得不多,知識也非常有限,可以說是所知甚少。但即便如此,看書的時候我也會禁不住去思考,去想一些問題。

    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歷史事件為什么會如此發(fā)生發(fā)展?當時的歷史情境是什么樣的?歷史人物的內心又經過了什么樣的艱難抉擇?這一個個疑問,聯(lián)系到我平時對人、對事的觀察,竟得出一個結論,一段時間內的歷史進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連串偶發(fā)事件的累積,很多時候就是被歷史人物的情緒所改變的。仔細想想,不但每一個在歷史書中曾經活躍過的人物,而且包括那些在歷史煙云中湮沒的沒有留下只言片語的蕓蕓眾生,他們也曾經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的生命,是個性鮮明的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好惡,自己的情緒。甚至很多時候自己的行為不是由理智而是由情緒來決定的,我們不是有句話——人是情緒的奴隸嗎?對過往的歷史人物也是如此。所以,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并不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歷史事件的當事人,在危急關頭、關鍵時候做出的決定不可避免地會帶有自己情緒的印記,在起用人才、審刑斷獄時又會自然而然的摻雜自己的好惡,而在決策過程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情緒表達可能就會左右后續(xù)的一系列事件,就會決定他人一生的命運,最終影響到歷史的進程。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即便只是一個傳說,也是很有道理的,不但符合人性,還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

    只是,人類保存歷史基本依靠文字。歷史都是曾經的現(xiàn)在,都是生動而鮮活的,但這些事件和人物一但進入歷史書中凝固為文字,就不可避免地被符號化、扁平化,失去立體感、鮮活感。對于事件還好,作者可以通過豐富的文字表達來還原當時的復雜過程和宏大場面,讀者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學所知,發(fā)揮想象力來重建當時的場面。但人物呢?他們不會在史籍中記載清楚自己當時的所看所感所思所想,只能靠著史者的觀察、轉述以至聽聞來寫作,我們很難通過有限的史料去窺知當事者的內心世界,無法知曉他的情緒變化。歷史的奔騰向前,但過往卻被拋進歷史,不斷凝固,他們本來可能是波瀾起伏、經歷豐富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壓縮為一個名字、幾句描述、幾個符號。

    史家都強調要著信史,要如實的記載歷史。但如何真實的反映歷史、反映歷史的全貌對于每一個嚴肅的歷史學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zhàn)。就如我上文說的一樣,歷史書籍中的每一個人都曾經是一個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人,而正在撰寫歷史的歷史學家作為歷史中人,也是如此,他也會有自己的情緒,有自己的好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就會對史料加以選擇和整理。即使他自以為是在客觀公正地秉筆直書,但仍無法避免的會帶有自己的思想,會受自己情緒的影響。而這種情緒會被融進作者的文字,成為作者的象征而進入歷史長河的洪流,發(fā)生它應有的影響。

    每個人都是獨立無二的,也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對于一個人來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沒有才是不正常的。在那一個個蓋棺定論的詞匯下面掩藏著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活生生的靈魂呢?而一本本歷史書籍的編寫者又是在什么樣的情緒下在書寫歷史呢?他們以什么樣的情緒來表達對歷史人物的感知呢?歷史洪流,滾滾向前,泥沙俱下,淘盡方為英雄。無論是書中人,還是寫書人,他們的感情、情緒等等的一切最終都將不復存在,象是一粒微小的塵埃被卷進歷史的塵沙之中,漸漸被時間的長河湮沒。每每到此,都讓我想到黛玉的《葬花吟》,想到人生的悲觀意義,黯然神傷……

    這本《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的作者是一名日本人,叫小松田直。我并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但他寫的這本書不錯,風格生動活潑,文字簡單易懂。在寫中日關系的歷史時,專門寫到了鑒真東渡對日本的影響,寫到了明朝對日本的冊封,并不以為恥辱,作為一個日本人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但是我也注意到,他對于侵華戰(zhàn)爭是有所隱晦的,對這場影響深遠的戰(zhàn)爭只是一筆帶過,頗有點不敢涉及的意思。當然,這可能是他自身對這場戰(zhàn)爭的認識本身就有問題,被引進國內的時候作了刪減,也可能是他迫于日本國內右翼的壓力根本就沒有觸及。不管作何種解釋,作者也跑不出情緒定律,也受到了情緒的影響。當然,這本書總體上來說是不錯的,作為一本普及世界歷史知識的書籍,如果我們想要簡單了解一下相關知識,應該是個很好的選擇。
  •   有趣才有樂
    評《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

    讀書有時候是從仰慕開始,有時候卻是從對比入手。之前看過一本《知道點世界歷史》,那時的感覺就是“淺嘗輒止”:那么多的文明、文化,那么多的國家、社會,能粗淺地知道一下已經很不錯了;書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常識性的小錯誤,編排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看這本《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多少和《知道點世界歷史》有點關系,一方面想從不同作者、不同角度去看待世界歷史,另一方面希望能看到一本相對比較好的世界歷史書。

    世界本來就不是一個純粹的整體,而是一個地理或者形式上的個體罷了,即使是發(fā)展到現(xiàn)在,聯(lián)合國和各種國際組織也未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整體,遑論有意義的歷史了。其實,世界史就是各國、地區(qū)的歷史的集合,各個時代、各個團體和個人歷史的集合,能把那些影響較大、精彩紛呈的部分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已經就是一個不小的功績了。而能夠用一種輕松的口吻,帶著客觀的語氣將整個歷史敘述下來,就能給讀者帶來快樂了,就可以稱得上有趣了。

    這本《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可以稱得上有趣,概括起來有三個特點:(1)簡單易懂,讀起來沒有任何門檻。文化和文明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閱讀,而在本書中,作者幾乎用一種直白和簡練的語言去描述世界歷史,沒有出現(xiàn)晦澀難懂的哲理和論述,這樣更適合閱讀和欣賞。(2)生動有趣,像講故事一樣將世界歷史分解成一個個片段,有機組裝起來的一個整體,既突出了文明進程中的重要部分,又羅列了有關的歷史知識和故事片段。配有的圖片、圖表,讓我們對歷史有一個更好的認知。(3)貼近亞洲文化的描述,中國讀者讀起來會更加親切。這本歷史書相信很多中國讀者喜歡,因為從三皇五帝到新中國成立,作者都將重要的中國歷史寫進了世界范疇,令讀者增加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對比認識外,還有一點點的自豪感。另外,雖然每件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故事講述得都比較簡單,但能有條理地將所有的故事編傳起來,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作者是日本人,可能很多人就馬上聯(lián)想到日本侵略中國、在教科書上篡改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等行為。在本書中,作者顯示出了盡量客觀的治史態(tài)度,他非常尊重中國歷史,尊重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在描述大量中國歷史的同時,也承認中國文明對日本的重大影響,在描述中日甲午戰(zhàn)爭等歷史事實的過程中也基本上用了一種比較客觀的態(tài)度。

    能一口氣把這本書看完,在閱讀世界歷史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歷史的有趣,就是一種快樂。
  •   不知道現(xiàn)在的歷史教科書是怎么樣的,記得我讀中學時,歷史教科書分成了《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兩本。每次都覺得世界歷史好難學啊。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是教科書把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隔絕了,世界歷史則是純粹在講別國的歷史,完全把中國的部分拿出去了。沒有了中國歷史這個相對熟悉的參照物,世界歷史自然很無趣了。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夠把中國也放進去,與同時期的別國歷史作為橫向對比來讀的話,必然會有趣多了。這本《每天讀一點有趣的世界史》是日本人寫的,自然回避了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最大原因。

    這本書雖然比較簡略,但還是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就比如世界七大奇跡吧,之前,我都沒注意到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是由公元前3世紀的旅行家昂蒂帕克提出的,在那么久遠的年代,昂蒂帕克的視野和足跡必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從他評選出的這七大奇跡也不難看出,基本都在地中海沿岸。所以,這個世界七大奇跡本身就沒有涵蓋今天意義上的世界,可是,我們的國人出于一種強大的榮譽感,還在傳唱什么世界第八大奇跡……回想起來,我都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了~(@^_^@)~。

    不過,有的觀點我并不贊同。就比如那個金字塔是公共設施的觀點吧,真的有點匪夷所思。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或者祭祀場所是歷史上已成定論的,除非有強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作為支持,不然,這樣的觀點讓人一時難以接受。當然,我們期待著金子塔考古歷史上會有更震驚更偉大的發(fā)現(xiàn)。

    從這本書中還可以看出,日本人對于中國的歷史典故很有興趣,很多的歷史都是圍繞著典故展開的。其實,利用故事情節(jié)的趣味性來記憶和理解,倒是學習歷史的一個好辦法。書中還有很多的知識點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的。就在加拿大和美國爭論誰才是圣誕老人真正的故鄉(xiāng)的當下,這本書卻說:圣誕樹源自日耳曼的精靈崇拜以及羅馬朝拜樹木祈求豐收的風俗。這讓我們對圣誕節(jié)的來源有了新的認識。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簡單有趣的書,對于初學歷史的人應該很有裨益。當然本書也有一個小缺陷,人物插圖過于簡單模糊,不能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和特性。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亞歷山大大帝(P80)的那張,看上去像個傻瓜⊙﹏⊙b汗。書中的圖表顯然要比插圖好N多。
  •   日本人的視角,簡單的世界史,但真的如此簡單嗎?
  •   日本人寫的世界史
    買到了才發(fā)現(xiàn)
    不是歧視日本人
    還是感覺怪怪的
  •   每天讀一點歷史,天天有收獲。
  •   書挺厚,但是沒有大部頭的感覺。從不同的切入點了解一下世界史。不是一口氣讀完的,想到哪看的哪。
  •     這本書按時間與空間兩個方面把世界歷史梳理出一個非常簡單的脈絡,有些事情只用一兩句話就說了,如果只是想知道世界歷史的脈絡,知道大約發(fā)生了哪些事情,這本書也許適合你;如果想知道得詳細一些,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偏重于西方歐洲歷史多一些,對非洲、美洲講得少一些。
  •   讓歷史知識在不經意中積少成多
  •   令人增長歷史知識
  •   編的不是那么有趣,沒有讓人有一種一口氣看下去的感覺,像教材版本
  •   買個朋友的,普通人平時拿來讀一讀,了解一些總是好的,作為科普教材吧。
  •   原以為是一本小孩讀的書,買回來后才發(fā)現(xiàn)要大人讀給小孩聽
  •   特別是在全球史的角度下看中國史,更有意思
  •   還行,可以做一個寬泛的了解。
  •   無壓力閱讀,枕邊好選擇
  •   有條理,有插圖,但是,是編譯不是翻譯,二十世紀的被改的面目全非!
  •   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值得看看
  •   書的質量不錯,不過內容很淺顯,不是很全面,可能是要介紹的太多而篇幅太小,感覺有點太簡略了
  •   稍微翻了下 不錯 概括的蠻全的
  •   由于書中插入了很多插畫做解析.所以很形象.看起來也不會鼓噪!
  •   給兒子買的書,還不錯
  •   不過有些作者個人色彩,書稍微大了點,不易攜帶
  •   沒有時候看完,但是感覺還不錯.
  •   內容可以,質量不錯
  •   短小精悍 挺有意思的~
  •   比較簡單的概括,對于小學生正合適
  •   挺好,適合大人看,小孩看著會覺得乏味
  •   呃,真的是買書不如借書,圖書館的看了很多本,這本自己買的沒看幾頁。
  •   每天看一點,了解點歷史知識挺好的,就是每部分的內容不夠充足。
  •   因是世界史內容比較廣泛,但也很簡潔,學習了解一下可以,但要深入地去研究就得另購其他的書。 這樣的書給學生看不錯,讓他們了解一下世界史。
  •   涉及面挺廣的~言語也比較簡單,不過起碼要有一點歷史基礎看會比較好,不然可能看不明白
  •   是日本人寫的 買的時候沒注意 講的內容不算太有趣
  •   內容很好,很有益我們的歷史知識,但排版看著有點不是太舒服
  •   適合大一些的孩子讀。
  •   其實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而且到家還是首印,一一年的書,看來銷量不是太好。書中的內容有點枯燥吧,但是耐下心來看其實也過得去。當當家的書質量一向都挺好,沒瑕疵。
  •   內容不連貫,只寫結果 沒寫過程很讓人難以理解.想退
  •   當趣味書打發(fā)時間
  •   馬馬虎虎,只是有了比沒有強
  •   文章簡略,建議略讀,不宜精讀,內容有一定偏差
  •   不像想象的那樣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