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池谷裕二 頁數(shù):193 譯者:賈黎黎
Tag標簽:無
前言
我想,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我覺得自己有時候很聰明,可有時候特別笨。”“如果所有問題都能干脆利落地解決,那該有多好??!”“長跑可以增強體力,要是有一種運動能增強腦力就好了?!笨赡芤灿腥藭@樣想:“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每個人都想成為聰明人,可太聰明了也許未必是好事?!薄氨咳艘灿猩畹煤苄腋5??;蛟S正因為笨才能找到幸福?!薄奥斆魅送炻耦^于學習或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我一點都不羨慕聰明人,其實他們一點都不受歡迎?!边€有一點,可能大家想不到,下面的想法不只你一個人有過,很多很多人的腦子里都閃過這樣的念頭:“這個世界上就我最聰明,其他人都是笨蛋。”“?。∥艺媸莻€笨蛋,我已經無藥可救了?!蔽覀兣袛嘁粋€人是否聰明時,并不是看他會不會學習、知不知道一些高深的知識。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人心細如發(fā),在緊要關頭懂得隨機應變,能夠準確地判斷狀況,游刃有余地處理事情時,才會稱贊他說“你真聰明”。
內容概要
人的大腦機能幾乎都以記憶力為基礎,只有記憶力好,學習、想象、創(chuàng)意、審美等能力才能順利發(fā)展。 那么如何才能記得更多、記得更牢、更有效地提高記憶力呢?本書中,國際著名腦科學家池谷裕二以輕松的對談形式,幫助你找到提高記憶力的秘密,將記憶能力提升到頂點。 最新腦科學研究表明,人是通過海馬體來記的,通過針對性的鍛煉,能促進海馬體的活性,就可以從根本上增強記憶力。著名腦科學家池谷裕二,經過多年研究和實驗,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海馬活化記憶訓練體系,在本書中一一教給大家,通過科學方法快速增強記憶力,讓你過目不忘!
作者簡介
池谷裕二,1970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藤枝市,1989年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東京大學,之后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東京大學藥學系研究生院,專攻腦科學研究。1995年被聘用為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1998年因為對海馬體的出色研究成果.獲得博士學位;2002—2005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生物學客座研究員?,F(xiàn)任教于東京大學藥學系.同時為日本藥理學會學術評議委員,北美神經科學會、日本藥學會、日本神經科學會會員。國內已出版的代表作有《海馬記憶法》。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引爆腦力的“導火索” 生活中要保持新鮮感 喜歡的東西記得牢 聰明的人溝通能力強 打破框架的束縛才能超越自我 有刺激才能夠生存 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能力 豐富的經歷促進腦力發(fā)展 大腦的98%還在沉睡 人依賴眼睛獲取信息 我們的大腦不會疲憊 機械地重復會破壞大腦的功能 大腦也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體驗盲點的實驗第二章 海馬體——揭開記憶的秘密 大腦能力高速發(fā)展 大腦具有可塑性 海馬體對人類的意義 人能夠同時記住的東西不超過個 撒謊是人的天性 海馬體的神經細胞一直在增加 大腦需要新鮮事物的刺激 讓孩子多見世面 新鮮的刺激促進海馬體神經細胞增加 創(chuàng)作是對大腦的挑戰(zhàn) 消除煩惱的竅門第三章 對腦有益的藥物 影響記憶力的藥物 讓大腦變聰明的藥 高麗參和藏紅花 為什么感冒藥會讓人提不起勁 睡眠時海馬體在整理信息 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衰老 讓人鼓起干勁的竅門第四章 奮斗成就天才 在數(shù)以千億的細胞中尋找自己的“唯一” 接受方握有主動權 審美能力也可以通過記憶培養(yǎng) 頑固會阻礙人變聰明, 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IQ 勤奮出天才 勇于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 “創(chuàng)造新視角”的威力 不要自卑與氣餒 創(chuàng)造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 語言的“魔力” 注重過程而非結果后記一后記二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引爆腦力的“導火索”生活中要保持新鮮感池谷:我經常聽別人說“我最近特愛忘事兒”,還常聽到有人說“已經這把年紀了,就算開始鍛煉大腦,也好不到哪兒去”。我認為事實并非如此,所謂“特愛忘事兒”其實是人們一個很大的誤解。系井:“愛忘事兒只是一種誤解”,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池谷先生,您本人的記憶力不錯吧?池谷:我的記性特別不好,周圍的人都受不了我。比如,有時候我會向學生建議說:“你做做這個實驗吧。”但一周后,我看到學生在做那個實驗的時候,可能就會忘了是自己讓他做的,問他:“你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而且還可能說出“這種實驗沒什么意義”這樣的話。我的記性一向不好,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我一定要提高記憶力”或“年紀大了,記性也變差了”這樣的想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癡呆癥這樣的病癥另當別論,“年紀大了,記憶力就減退了”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癡呆癥而表現(xiàn)出來的遺忘癥狀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愛忘事兒有著嚴格的區(qū)別。人之所以會忘事或一時想不起來,有幾個原因。比起孩子。成人的大腦里儲存了大量的知識,所以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成人是從1萬個知識中提取一個知識的話,那么孩子就是從10個知識中提取一個,速度自然很快。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自然會儲存大量的知識,這是很正常的。即便我們一時想不起來某個信息,只要有人提及相關內容,我們馬上就會記起來——“對,就是這個,我就是想說這個”。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一時想不起來,但我們的大腦其實是知道正確答案的,暫時遺忘的信息并沒有從我們的大腦中消失。實際上,孩子也經常會出現(xiàn)一時想不起來的情況。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經常因為想不起來把東西放在了什么地方而急得團團轉。只不過小孩即便一時想不起來,也不會往心里去,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成人和孩子只是在記憶的類別上存在差異。曾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讓不同年齡的人來記憶一幅圖(見圖1-1),一個小時之后再讓他們畫出自己記住的圖。這幅圖其實是醫(yī)學上用來測試病人是否患有阿爾茲海默氏癥的。所以,如果你去醫(yī)院看病的時候,醫(yī)生拿出這幅圖對你說“請你先看一下,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記憶把它畫下來”的話……系井:那就說明醫(yī)生懷疑你得了阿爾茲海默氏癥?(笑)池谷:對,可以這么說。(笑)那個人通過兩種方式做了這個實驗,就是讓被測試者分別通過看和畫的方式來記憶。結果16歲以下的低齡組無論是看還是畫,測試結果幾乎完全一樣;而成年組的測試結果則表明,通過畫來記憶的效果明顯要好得多。另外,讓被測試者通過看來記憶時,低齡組和成年組的成績幾乎沒有差別;但讓被測試者親手畫一畫,成年組的成績接近100分,要高于低齡組。這一實驗結果不但表明人成年以后記憶力沒有減退,還證明了成年后動手輔助記憶的重要性。通過親自動手畫一畫,就不再、是死記硬背信息,而是把記憶信息變成了一種真實的體驗。這樣一來,人便由信息的接受方變成了輸出方,那幅圖也就作為自己的經驗而牢牢記住了。系井:這是因為手相當于過濾器,把信息過濾了一遍嗎?池谷:對。你只要動手畫一畫就會明白,動手畫的時候,我們會把正在描繪的圖和自己知道的某個東西聯(lián)系起來,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所以成人能更快地記住所畫的圖。從大腦機能的發(fā)育來看,孩子的大腦還不具備聯(lián)系經驗進行記憶的能力,所以即便讓他們通過畫來記憶,也跟通過看來記憶沒什么兩樣。也就是說,在以實際經驗為基礎進行理解這一點上,成人比孩子強得多。比較而言,30歲以上的人能夠更自由地運用自己的經驗,因此就會出現(xiàn)年齡越大越善于用腦的現(xiàn)象。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后面我會詳細地論述。研究表明,至少有幾種大腦的重要機能是在30歲以后才變得發(fā)達起來的。系井:年齡越大越善于用腦?30歲以后大腦更加發(fā)達?我們通常認為腦細胞會不斷死亡,大腦機能會越來越差,這跟您說的不是正好相反嗎?這一點我一定要向您好好請教請教。剛剛您說親自動手后,外界的信息就會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動手確實很重要,搞實驗科學的人經常強調說“實驗中出點子”,是吧?池谷:對,動手對大腦來說十分重要。的確,科學家一旦離開了實驗,就想不出什么好點子來。也就是說,多動手意味著多動腦。這是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和手部的神經細胞緊密地聯(lián)系著。不知您聽沒聽說過“小矮人”(Homunculus)。1950年,加拿大外科醫(yī)生潘菲爾德通過電極刺激實驗,發(fā)現(xiàn)大腦神經細胞與身體各部位的神經細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按照支配身體各部位神經細胞的比例,重建了一個人體模型。這個模型人的雙手和口部特別大,這說明支配人雙手以及口部舌頭的神經細胞非常多。頻繁地使用手指,指尖豐富的神經細胞便會與大腦連動,激活大腦的神經細胞。如果能在做事情的同時活動手指和舌頭,就可以促進思考和記憶。在背英語單詞的時候,邊寫邊念比默記的效果要好,相信大家對這一點都有體會。系井:手和舌頭就像“引爆”腦力的導火索一樣,只要動一動就能讓大腦運動起來!池谷: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眼中的世界是絢爛、精彩的。對他們來說,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未曾體驗過的,所以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和探知的欲望。但是人成年之后,便容易墨守成規(guī),接觸到某個事物后,會不自覺地將它與自己過往的經驗歸為一類。正因為成人接觸新事物時會不自覺地將之歸類整理,因此就少了些驚奇和刺激。因為刺激減少,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所以成人就會主觀地認為自己的記憶力減退了。所以,成人與其在意自己的大腦機能是否退化,不如時刻審視自己,看看自己能否用新鮮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世界。我們決不能“習慣”自己的生活。因為從習慣的那一瞬間開始,周圍的世界就會變得乏味至極。如果成人能夠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大腦的潛力就會得到超乎想象的開發(fā)。系井:您的話讓我又一次感到,做一個成年人真好。(笑)喜歡的東西記得牢系井:“聰明”這個詞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用法。有正面的,比如“我真想變得聰明一些”;也有負面的,比如“聰明也沒用”,等等。池谷:我覺得有的人雖然考試能得高分,但絕對算不上聰明。系井:嗯,我也這么認為。池谷:還有一種人,雖然不了解物理法則,但是運動神經非常發(fā)達,我覺得這樣的人也應該屬于聰明人。就算他們不懂復雜的拋物線原理,但只要每次都能準確地把球投到籃筐里,在我看來也是聰明人。系井:對此我深有同感,而且我的看法和您一樣。很多人都把聰明和博學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那個人很聰明,不信你問他?!笨蛇@樣的人跟一本百科全書又有什么兩樣呢?在我看來,聰明不等同于博學。我們周圍有一些人,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夠充分地理解與吸取,我覺得這樣的人才算得上是聰明人。我們在欣賞電影和看書的時候,有時會產生“這位導演真是聰明絕頂,太厲害了”,“我非常清楚作者的意圖,這本書真有意思”之類的想法。我認為這種想法只有在信息的輸出方和接受方交流得很好的狀態(tài)下才會產生。我們很難接受那種一相情愿、毫不顧及欣賞者想法的藝術作品。如果問我為什么不喜歡這樣的作品,肯定是因為信息的輸出方和接受方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如果信息的輸出方重視與接受方的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向接受方提出問題,然后期待對方的回答……那么欣賞作品將會變得輕松而愉悅。不管是電影、電視節(jié)目還是書籍,只要作者善于與觀眾和讀者溝通,觀眾和讀者就能從中體會到一種和“與人交往”相類似的樂趣。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在跟人談話的時候,如果覺得對方“很討厭”,通常也會覺得他“可真夠笨的”。說得更絕對一點,這兩種想法幾乎可以等同。我在說“那個家伙雖然很聰明,但是很討厭”的時候,其實心里想的是“那家伙真是個笨蛋”。
后記
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談話。突然轉換的話題、脫口而出的奇文妙語、在個性中發(fā)現(xiàn)的共性、和諧與瓦解的均衡、發(fā)散與集中的轉化……一切的一切都讓人激動不已。這是我第二次與系井重里先生交談,這次談話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可以和系井先生以更親密的形式、更自由的尺度圍繞我的研究課題——海馬體,展開討論。大腦真的極其深奧——這是我對這次談話的主要感想??赡芩腥硕紝θ说摹耙庾R”還有“心”很感興趣,實際上也經常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心’到底在大腦的什么地方呢?”我們人類有情緒、有想法,所以總有人認為我們有“心”,并很想知道它存在于我們身體的什么部位,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遺憾的是,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不,嚴格地說,這個問題本身是有缺陷的,它就如同在問一個死人什么是時間的流逝一樣。所謂“心”,其實不過是我們大腦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產物而已。也就是說,它指的是大腦的一種工作狀態(tài),而不是一個實物。即便你把大腦組織再細分,也不可能找到“心”,這和你把一輛汽車所有的零件都卸下來也找不到“速度”是一個道理,因為速度其實是汽車工作的一種狀態(tài)。
編輯推薦
《提高記憶力的秘密》是日本最暢銷的記憶力提升讀物之一,持續(xù)位居日本亞馬遜書店,紀伊國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