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1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玄侑宗久 頁數(shù):180 譯者:施小煒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代——許多人這么說。 五年前日本自殺者人數(shù)超過三萬,隨后稍稍減少,而今年卻再次微增 。 人,何以會自殺呢?個中緣由恐怕一言難盡。 我所能告訴諸位的,只是現(xiàn)今的我為什么會活得喻快輕松.僅此而已 。也許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年歲使然,可是我卻以為.這完全是借了“ 禪”的福蔭。 我甚至曾經(jīng)想過:要是更早一點兒體驗“禪”的話,那該多好!盡管我 并不情愿再度回到青春時代,可是倘若在那個時候就深深地體驗過禪的話 ……常常,我會作此想。 然而,假若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大概就不會寫什么小說了。而且,我 對于禪的關(guān)切也許就不會這么深,以至于時至今日居然異想天開地要寫一 本關(guān)于它的書來。 此刻細細想來,自己過去的所有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寫作這本書方才 存在的。 而且,能夠如此去思考,恰恰也正是托庇了“禪”的福蔭。 提筆伊始,似乎便要陷入周而復始的怪圈之中去了。 坦白地說,這篇“前言”其實是在正文全部寫完之后才動的筆。而且 我覺得,寫作這本書讓我厘清了灰暗青春時代的艱辛和苦痛的經(jīng)歷,仿佛 自己是在一邊寫作一邊接受治療一般。 當然,人世間大概并不存在什么對任何人都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同時我也覺得,我寫下的這些文字,大概多少可以讓諸位理解禪僧 們所以健旺的理由。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哪怕僅僅多了一個。變得逍遙.變得健旺— —哪怕只是一點點。 不過,禪僧們也并非人人都逍遙健旺.他們同時也是讓人犯難的角色 。在這本書里,我意在介紹被稱作“禪語”的語詞的同時,勾勒出“禪的 生活”的大貌。然而其中出現(xiàn)的詞語,其出典卻極為繁多。禪僧們當然也 自己動筆寫詩做文章,除此之外。他們還隨意引用古今文獻,以及詩人們 的詩作,而這些常常被稱作“禪語”。可以說盜用手法高明之極,而且盜 用者的用法往往比原典更為出名。因此倘從學問的角度來看,也許禪僧們 真是令人犯難的一群人。 話雖如此,其實我自己也忝列禪僧末流,恐怕也會每每朝著非學問的 方向狂奔。而且因為我僅僅是一介末流禪僧的緣故,只怕有時還會奔向不 該去的旅途。貧僧所言也許會有“無節(jié)操”之嫌,這一點得事先預告諸位 。 我有時也會厚著臉皮想,“反正重要的不是學問”,那么,究竟重要 的是什么呢?這一點只能請諸位去細細地感受了。通過形形色色的禪語去體 味禪的世界觀,并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產(chǎn)生一些具體的變化,這便是本書 的目標所在。 如果諸位的迷惘和苦痛能夠有些許減輕,并變得輕松逍遙的話,貧僧 將會十分喜悅。 著者識 二○○三年夏,盂蘭盆節(jié)前
內(nèi)容概要
看玄侑宗久把脈日本人“精神感冒”,而他的妙方則來自佛學原理:人的生死都是搖擺不定的,一切恍如天神院子里的游戲。但現(xiàn)代人偏偏要用緊箍咒把自己束縛起來,無法隨性而生、隨遇而安,最終陷入抑郁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在生存不易的世間,種種責任與壓力使我們疲于奔波,倦怠的雙眼無暇去關(guān)注心靈的圓滿,但我們終歸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禪僧玄侑宗久,解禪語,悟禪境,闡釋禪思妙諦,只欲使“此時”“此地”更加充實,使人更是從容風流…… 《新經(jīng)典文庫:禪的生活》由東瀛佛門第一才子、芥川獎得主——玄侑宗久撰寫,禪僧說禪,通過些須禪語,體味禪思妙境,坐臥停留,都有智慧。正如作者所說,希望《新經(jīng)典文庫:禪的生活》能夠幫助蕓蕓現(xiàn)代都市之人少些迷茫,多些逍遙,變得自在從容。
作者簡介
玄侑宗久,禪僧,作家,1956年出生于日本福島,畢業(yè)于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院,專修中國文學。1983年于京都天龍寺出家修行,現(xiàn)居福聚寺。小說《中陰之花》獲日本第125屆芥川文學獎。
書籍目錄
前言一 為什么會產(chǎn)生“迷惘”不可武斷(無可無不可)好惡這一關(guān)口(一切唯心造)無法僅憑感覺把握的世界(六不收)“悟”周邊的景色(廓然無圣)從妄想中獲得解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 悟者是如何看的原模原樣的世界(柳綠花紅真面目)貴在洗濯(一物不將來)三 日常如何生活如何接受因果(日日是好日)各司其任(隨所作主立處皆真)決意老死紅塵中(平常心是道)四 重新審視“我”是什么人生活習慣鍛造自己(知足)五 風流地生活先要立“志”(安心立命)享受“搖擺”(不風流處也風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禪的腦功能 所謂禪,當然并不是依據(jù)這種理論才得以成立的,然而我總覺得它似 乎就是對腦的協(xié)作巧妙地加以利用的生活技巧。 概而言之,在禪看來,左腦的語言與思維功能最為愚妄可笑。因為禪 將所謂的“道理”、“價值判斷”之類視為最大的妄想。然而它同時又認 為語言認識能夠改變世界,所以也未必就一味地視之為愚妄。非也。由于 利用語言調(diào)控感情乃至身體狀況,也是禪的重要思維方式,所以禪也許是 要左腦去認識右腦和動物腦的重要性。 將發(fā)生于右腦的感情移入左腦進行思考,是禪最為難的事。因為可以 認為,這正是使得心這一靈臺明鏡變得模糊不清的根源。這可能是因為, 將各種東西混在一起思考,便會產(chǎn)生出狗兒貓兒所無的、頗為奇妙的二次 感情來的緣故。 那么動物腦的喜怒哀樂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我覺得這好像倒是能夠認 識的。因為倘若僅此而已的話,也不至于有什么淘氣出格之處。雖然常常 有人責罵說“簡直像畜生一樣”,然而實際上,畜生的食欲睡眠欲性欲等 ,遠不及人類那般無時無刻無休無止。所以那樣說的話,對畜生而言只怕 真有些失禮。 所以,“造出一切”的心,大約不妨認為就是理性腦了。 此話說來不無諷刺意味:其實我們能夠這樣思考、想象禪的生活,全 都仰賴理性腦的恩惠。禪,驅(qū)動著理性腦去追求理性腦形成以前的世界, 也就是讓意識去意識無意識。 并且,一面基本上肯定情動腦,一面卻將它所職掌的感情之中的“好 惡”視為問題所在。這是因為,出于“好惡”,世界可能完全改變其表情 。表達了這一層意義的,大概要算“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了。這句話的 意思是:至道,亦即終極真理,其實并不算困難,不過在此揭示了一個重 要的條件,條件便是——須得不計好惡、不挑三揀四。 超越好惡 禪是追求精神完全自由的宗教。如此,好惡愛憎的感情便是最大的障 礙。也許諸位會認為按照喜歡(“好”)的那個樣子去做就是自由,然而禪 卻認為:由于好惡愛憎的感情而導致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才正是不自由 。而且,由于好惡情感極難控制,人們認為世界乃是由這樣的心所制造出 來的,所以才產(chǎn)生出了標題里的那幾個字:一切唯心造。我覺得,這是任 憑心如何變化也改變不了的真實。 除了好惡愛憎之外,讓我們的心蒙塵而模糊的,是價值判斷和歷史認 識之類的先入之見,不過此話姑且留待后述??偠灾?,包括了形形色色 先人之見在內(nèi)的好惡之情,染出了這個世界,而我們卻只能去觀察、去感 受被這樣的心所染出來的世界。這便是“一切唯心造”這句嚴肅的話的意 義。而“心外無法”以及“心外無別法”,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常常可以聽到“原模原樣”這個詞語。我們尚未實現(xiàn)轉(zhuǎn)換之前的心。 實在是個隨意任性的家伙,對不感興趣的事兒,連一點印象也留不下。反 之,如果是興趣盎然的事兒,那一部分則清晰可見。白蝴蝶的雄蝶雌蝶, 在人類看來一模一樣,然而聽說在它們彼此之間,那顏色看上去卻涇渭分 明。還有,南無遇到母狗時會一反常態(tài),此時在它的世界里,究竟是否還 存在著牽著繩子的我呢? 還是舉個稍微正經(jīng)一點的例子吧。譬如說前方走來了一位睿智、端莊 的女性?!邦V?、端莊”這一判斷也許會讓人覺得十分客觀,然而與左腦 分析的同時,我們的腦卻在更深處制造著某種情感。有的人也許僅僅感到 :“啊,好漂亮呀!今天可是個好日子?!倍鴦e的人卻可能會想:“哇,好 漂亮!我得想法跟她交往。”這種情況下,說得夸張些,此后的世界對這兩 人來說肯定會截然不同。一個人只是懷著美好的心情與之擦肩而過,而另 外一人則可能干起跟蹤盯梢的活計來。 與最初的意識幾乎同時萌生的這種感情所必然招致的世界,人們稱為 “運命”。 倘使這種感情的根基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換,那么整個世界也將隨之發(fā)生巨 大轉(zhuǎn)換。 也許會有讀者心急火燎,急于知道實施這巨大轉(zhuǎn)換的方法,不過還請 稍安勿躁,略待片刻。這一章的主題是探討“迷惘”何以會產(chǎn)生,而禪認 為妄想令我們的心煩惱,所以在此理當加緊去做的,是認清妄想的原型。 話說到此,諸位大約已然明了:妄想不單純是左腦的產(chǎn)物,右腦似乎 也參與了協(xié)同制造。適才過分抬舉了南無和小玉。在此還想再添上一句: 只擁有動物腦的南無和小玉依舊渾渾噩噩,未曾大徹大悟。 P18-21
編輯推薦
自在從容,禪味風流,坐臥停留,都有智慧?! ≡谏娌灰椎氖篱g,種種責任與壓力使我們疲于奔波,倦怠的雙眼無暇去關(guān)注心靈的圓滿,但我們終歸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禪僧玄侑宗久,解禪語,悟禪境,闡釋禪思妙諦,只欲使“此時”“此地”更加充實,使人更是從容風流…… 東瀛佛門第一才子,芥川獎得主,禪僧說禪,通過些須禪語,體味禪思妙境,如能使各位少些迷茫,多些逍遙,變得自在從容,盆僧便已十分欣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