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美)維吉尼亞?李?伯頓 頁數(shù):40 譯者:阿甲
Tag標簽:無
前言
彭懿 弗吉利亞?李?伯頓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習慣,就是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遵循“兒童書是為兒童的”這一原則,把孩子們當成了最嚴厲的批評家,每一本圖畫書都是與她的兒子們共同完成的?! ≡谠?jīng)擔任過凱迪克獎評委、美國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巴巴拉?埃拉蒙(Barbara Elleman)所著的《弗吉利亞?李?伯頓的藝術生涯》(Virginia Lee Burton A Life In Art,2002)一書中,引用了弗吉利亞?李?伯頓這樣一段話:“我的第一本書《約尼弗絨布》(Jonnifer Lint),是個關于一粒灰塵的故事。雖然我和我的朋友都認為它相當出色,但卻一連遭到了十三家出版社的拒絕,原稿最后又被退了回來。我讀給3歲半的兒子聽,可還沒有讀完他就睡著了。這讓我教訓深刻。從那以后,我總是和我的讀者,也就是孩子們一起,為他們而創(chuàng)作。我首先一遍一遍地把作品讀給他們聽,觀察他們的反應,一邊根據(jù)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取舍選擇,一邊寫故事。圖畫也是一樣。” 1943年,《小房子》為她贏得了第一個凱迪克獎,在獲獎感言中,弗吉利亞?李?伯頓深有感觸地說道:“在我與孩子們的合作創(chuàng)造過程中,我學到了幾樣東西。首先,一個人決不能‘寫低’了孩子們。他們立刻就會感覺到成人的傲慢態(tài)度,他們不會去看這種書。此外,他們的看法清晰和尖銳……每一個細節(jié),不管它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須具有固有的趣味和意義,同時,也必須要符合這本書的總體設計?!薄 缎》孔印穯柺酪呀?jīng)有六十多年了,今天人們談論它最多的,還是它對現(xiàn)代文明的擔憂和批判。急劇膨脹的都市化,宛如一頭長驅直入的怪獸,轉瞬間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雛菊和蘋果樹……在這個故事里,小房子是大自然的象征,是現(xiàn)代文明的犧牲品。即便是結尾,盡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長著小雛菊和蘋果樹的丘陵上找到了歸宿,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不是嗎?又有誰能保證它永遠不再被現(xiàn)代文明所吞噬呢!所以我們要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是一個彌漫著悲哀的故事?! 』貧w大自然,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許多人的夢想。當年曾有人問弗吉利亞?李?伯頓:“你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說我們越遠離自然和在自然中的簡樸生活,我們越不幸福嗎?”她回答得十分肯定:“我樂意把它作為這本書傳遞的一個信息?!?弗吉利亞?李?伯頓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在這本小書里,她用最樸素的文字和最明艷的水彩,謳歌了一幅正在遠逝的鄉(xiāng)村美景。開頭一上來就是七個連續(xù)的畫面——粉紅色的小房子、開滿雛菊的綠色丘陵,日月星辰,然后是色彩分明的四季,明媚、恬靜而又透出一種田園牧歌般的感覺。不知她是否受到了美國自然文學之父梭羅的《瓦爾登湖》的感召?反正如今,世上是已經(jīng)絕少有人肯為孩子們畫這種安安靜靜的圖畫書了?! ∮腥苏f弗吉利亞?李?伯頓的家,就是《小房子》里那座四周長滿雛菊和蘋果樹的小房子,其實不是。她住的是一座木瓦板屋頂?shù)亩訕切》孔?,不是書中的那個中央有一個大煙囪的樣子。不過,她和丈夫剛買下這座房子時,為了避開噪音,確實把房子朝馬路后面整整移動了五百多米,移到了一片長著老蘋果樹的丘陵上。而且,她確實還在房子的四周種滿了雛菊?! ≌沁@次搬遷,給了她創(chuàng)作《小房子》的靈感?! 「ゼ麃?李?伯頓說,創(chuàng)作這本書最困難的是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傳遞出歷史的時間、也就是時間推移的概念。當然,她最后還是找到了一種深入淺出的表現(xiàn)方式,開始是一天(太陽升起又落下),接著是一個月(從新月到殘月),然后是一年(從春天到冬天),就這樣地循序漸進,讓孩子理解了一個都市在一個世紀中的成長過程,獲得了都市化的概念?! ⌒》孔右脖蛔髡哔x予了人的特征和情感,被擬人化了,它會好奇,會孤獨,也會恐懼和快樂,這都是孩子們能識別的情感。乍看上去,小房子前后似乎都是一個表情,但如果對比,還是能看出它表情的變化的。比如,當人們在小房子前面開挖道路時,它臉上就是一副驚詫的表情:“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要說最明顯的,還是倒數(shù)第2頁,當小房子逃離了烏煙瘴氣的大都市,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時,它幸福地笑了。注意,這里作者故意把它門口的臺階畫成了彎彎的曲線,好像在笑一樣。不僅是表情,作者還用從亮麗到灰暗,再到亮麗的色彩對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房子的心境?! ∵@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畫面裝飾性極強,而且絕少直線,常常是一個橢圓套著一個橢圓,比如開頭的幾頁,一個個橢圓形的丘陵連綿不斷,連道路、云彩、柵欄,甚至連樹梢都是橢圓形的,躍動著一種柔和而又抒情的舞蹈感覺。這或許與弗吉利亞?李?伯頓曾經(jīng)是一位舞者不無關系吧! 巴巴拉?埃拉蒙說《小房子》是弗吉利亞?李?伯頓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頂點,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 「ゼ麃?李?伯頓一生的作品并不多,她的作品都是為她的兩個兒子創(chuàng)作的。隨著兒子的長大,她對于圖畫書的興趣很快就減退了。雖然她一生只為孩子們留下來七本圖畫書,但她卻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圖畫書作家。
內(nèi)容概要
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岡上看風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變化,小房子還看到鄉(xiāng)村的景物隨著挖馬路、開商店、蓋高樓、通地下鐵……而一點一點地改變。結果,小雛菊和蘋果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烏煙瘴氣和行色匆匆的人們。還好,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發(fā)現(xiàn)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鄉(xiāng)下,靜靜地欣賞大自然的風景。 《小房子》問世已經(jīng)有60多年了,獲得1943年的凱迪克金獎。今天人們談論它最多的,還是它對現(xiàn)代文明的擔憂和批判。急劇膨脹的都市,宛如一頭長驅直入的怪獸,轉瞬間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雛菊和蘋果樹……即便是結尾,盡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長著小雛菊和蘋果樹的丘陵上找到了歸宿,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又有誰能保證它永遠不再被現(xiàn)代文明吞噬呢?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是一個彌漫著悲哀的故事。讓孩子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設過程,更熱愛環(huán)境、熱愛生命。
作者簡介
維吉尼亞·李·伯頓(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她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教務長,母親則是一位英國詩人兼音樂家?! 【S吉尼亞·李·伯頓小的時候,每逢生日和圣誕節(jié),父親送給她的禮物不是玩具,而是許多精美的繪本,也常給她讀繪本。因此,她對繪本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 。 高中畢業(yè)后,她沒有上大學,而是繼續(xù)學習繪畫和芭蕾舞,每天利用上課路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畫速寫。離開舊金山之后,她獲得了一份專業(yè)素描工作,為許多優(yōu)秀舞者和藝術家留下了珍貴的身影。 維吉尼亞·李·伯頓一直保持和孩子一起工作的習慣。她會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給孩子聽,在觀察孩子的反應之后,加以修正。如此反復,直到自己和孩子都滿意為止?! 【S吉尼亞·李·伯頓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車去》(Choo Choo,1935)、《邁克·馬力干和他的蒸汽鏟車》(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1939)、《加里可,一匹奇跡馬》(Calico the Wonder Horse,1941)、獲得1943年凱迪克金獎的《小房子》、獲得1948年凱迪克銀獎的《羅賓·胡德之歌》(The Song of Robin Hood,1948)以及被贊譽為是她的藝術與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Life Story,1962)?! ?968年10月15日,維吉尼亞·李·伯頓因病去世,享年59歲。
章節(jié)摘錄
作品解讀/彭懿 維吉尼亞·李·伯頓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習慣,就是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遵循“兒童書是為兒童的”這一原則,把孩子們當成了最嚴厲的批評家,每一本圖畫書都是與她的兒子們共同完成的?! ≡谠?jīng)擔任過凱迪克獎評委、美國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巴巴拉·埃拉蒙(Barbara Elleman)所著的《維吉尼亞·李·伯頓的藝術生涯》(Virginia Lee Burton A Life In Art,2002)一書中,引用了維吉尼亞·李·伯頓這樣一段話:“我的第一本書《約尼弗絨布》(Jonnifer Lint),是個關于一?;覊m的故事。雖然我和我的朋友都認為它相當出色,但卻一連遭到了十三家出版社的拒絕,原稿最后又被退了回來。我讀給3歲半的兒子聽,可還沒有讀完他就睡著了。這讓我教訓深刻。從那以后,我總是和我的讀者,也就是孩子們一起,為他們而創(chuàng)作。我首先一遍一遍地把作品讀給他們聽,觀察他們的反應,一邊根據(jù)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取舍選擇,一邊寫故事。圖畫也是一樣?!薄 ?943年,《小房子》為她贏得了第一個凱迪克獎,在獲獎感言中,維吉尼亞·李·伯頓深有感觸地說道:“在我與孩子們的合作創(chuàng)造過程中,我學到了幾樣東西。首先,一個人決不能‘寫低’了孩子們。他們立刻就會感覺到成人的傲慢態(tài)度,他們不會去看這種書。此外,他們的看法清晰和尖銳……每一個細節(jié),不管它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須具有固有的趣味和意義,同時,也必須要符合這本書的總體設計?!薄 缎》孔印穯柺酪呀?jīng)有六十多年了,今天人們談論它最多的,還是它對現(xiàn)代文明的擔憂和批判。急劇膨脹的都市化,宛如一頭長驅直入的怪獸,轉瞬間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雛菊和蘋果樹……在這個故事里,小房子是大自然的象征,是現(xiàn)代文明的犧牲品。即便是結尾,盡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長著小雛菊和蘋果樹的丘陵上找到了歸宿,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不是嗎?又有誰能保證它永遠不再被現(xiàn)代文明所吞噬呢!所以我們要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是一個彌漫著悲哀的故事?! 』貧w大自然,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許多人的夢想。當年曾有人問維吉尼亞·李·伯頓:“你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說我們越遠離自然和在自然中的簡樸生活,我們越不幸福嗎?”她回答得十分肯定:“我樂意把它作為這本書傳遞的一個信息?!?維吉尼亞·李·伯頓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在這本小書里,她用最樸素的文字和最明艷的水彩,謳歌了一幅正在遠逝的鄉(xiāng)村美景。開頭一上來就是七個連續(xù)的畫面——粉紅色的小房子、開滿雛菊的綠色丘陵,日月星辰,然后是色彩分明的四季,明媚、恬靜而又透出一種田園牧歌般的感覺。不知她是否受到了美國自然文學之父梭羅的《瓦爾登湖》的感召?反正如今,世上是已經(jīng)絕少有人肯為孩子們畫這種安安靜靜的圖畫書了。 有人說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家,就是《小房子》里那座四周長滿雛菊和蘋果樹的小房子,其實不是。她住的是一座木瓦板屋頂?shù)亩訕切》孔樱皇菚械哪莻€中央有一個大煙囪的樣子。不過,她和丈夫剛買下這座房子時,為了避開噪音,確實把房子朝馬路后面整整移動了五百多米,移到了一片長著老蘋果樹的丘陵上。而且,她確實還在房子的四周種滿了雛菊。 正是這次搬遷,給了她創(chuàng)作《小房子》的靈感?! 【S吉尼亞·李·伯頓說,創(chuàng)作這本書最困難的是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傳遞出歷史的時間、也就是時間推移的概念。當然,她最后還是找到了一種深入淺出的表現(xiàn)方式,開始是一天(太陽升起又落下),接著是一個月(從新月到殘月),然后是一年(從春天到冬天),就這樣地循序漸進,讓孩子理解了一個都市在一個世紀中的成長過程,獲得了都市化的概念?! ⌒》孔右脖蛔髡哔x予了人的特征和情感,被擬人化了,它會好奇,會孤獨,也會恐懼和快樂,這都是孩子們能識別的情感。乍看上去,小房子前后似乎都是一個表情,但如果對比,還是能看出它表情的變化的。比如,當人們在小房子前面開挖道路時,它臉上就是一副驚詫的表情:“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要說最明顯的,還是倒數(shù)第2頁,當小房子逃離了烏煙瘴氣的大都市,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時,它幸福地笑了。注意,這里作者故意把它門口的臺階畫成了彎彎的曲線,好像在笑一樣。不僅是表情,作者還用從亮麗到灰暗,再到亮麗的色彩對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房子的心境。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畫面裝飾性極強,而且絕少直線,常常是一個橢圓套著一個橢圓,比如開頭的幾頁,一個個橢圓形的丘陵連綿不斷,連道路、云彩、柵欄,甚至連樹梢都是橢圓形的,躍動著一種柔和而又抒情的舞蹈感覺。這或許與維吉尼亞?李?伯頓曾經(jīng)是一位舞者不無關系吧! 巴巴拉·埃拉蒙說《小房子》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頂點,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 【S吉尼亞·李·伯頓一生的作品并不多,她的作品都是為她的兩個兒子創(chuàng)作的。隨著兒子的長大,她對于圖畫書的興趣很快就減退了。雖然她一生只為孩子們留下來七本圖畫書,但她卻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圖畫書作家。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品解讀/彭懿 維吉尼亞·李·伯頓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習慣,就是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遵循“兒童書是為兒童的”這一原則,把孩子們當成了最嚴厲的批評家,每一本圖畫書都是與她的兒子們共同完成的。 在曾經(jīng)擔任過凱迪克獎評委、美國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巴巴拉·埃拉蒙(Barbara Elleman)所著的《維吉尼亞·李·伯頓的藝術生涯》(Virginia Lee Burton A Life In Art,2002)一書中,引用了維吉尼亞·李·伯頓這樣一段話:“我的第一本書《約尼弗絨布》(Jonnifer Lint),是個關于一粒灰塵的故事。雖然我和我的朋友都認為它相當出色,但卻一連遭到了十三家出版社的拒絕,原稿最后又被退了回來。我讀給3歲半的兒子聽,可還沒有讀完他就睡著了。這讓我教訓深刻。從那以后,我總是和我的讀者,也就是孩子們一起,為他們而創(chuàng)作。我首先一遍一遍地把作品讀給他們聽,觀察他們的反應,一邊根據(jù)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取舍選擇,一邊寫故事。圖畫也是一樣?!? 1943年,《小房子》為她贏得了第一個凱迪克獎,在獲獎感言中,維吉尼亞·李·伯頓深有感觸地說道:“在我與孩子們的合作創(chuàng)造過程中,我學到了幾樣東西。首先,一個人決不能‘寫低’了孩子們。他們立刻就會感覺到成人的傲慢態(tài)度,他們不會去看這種書。此外,他們的看法清晰和尖銳……每一個細節(jié),不管它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須具有固有的趣味和意義,同時,也必須要符合這本書的總體設計?!? 《小房子》問世已經(jīng)有六十多年了,今天人們談論它最多的,還是它對現(xiàn)代文明的擔憂和批判。急劇膨脹的都市化,宛如一頭長驅直入的怪獸,轉瞬間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雛菊和蘋果樹……在這個故事里,小房子是大自然的象征,是現(xiàn)代文明的犧牲品。即便是結尾,盡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長著小雛菊和蘋果樹的丘陵上找到了歸宿,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不是嗎?又有誰能保證它永遠不再被現(xiàn)代文明所吞噬呢!所以我們要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是一個彌漫著悲哀的故事。 回歸大自然,在今天已經(jīng)成了許多人的夢想。當年曾有人問維吉尼亞·李·伯頓:“你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說我們越遠離自然和在自然中的簡樸生活,我們越不幸福嗎?”她回答得十分肯定:“我樂意把它作為這本書傳遞的一個信息。” 維吉尼亞·李·伯頓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在這本小書里,她用最樸素的文字和最明艷的水彩,謳歌了一幅正在遠逝的鄉(xiāng)村美景。開頭一上來就是七個連續(xù)的畫面——粉紅色的小房子、開滿雛菊的綠色丘陵,日月星辰,然后是色彩分明的四季,明媚、恬靜而又透出一種田園牧歌般的感覺。不知她是否受到了美國自然文學之父梭羅的《瓦爾登湖》的感召?反正如今,世上是已經(jīng)絕少有人肯為孩子們畫這種安安靜靜的圖畫書了。 有人說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家,就是《小房子》里那座四周長滿雛菊和蘋果樹的小房子,其實不是。她住的是一座木瓦板屋頂?shù)亩訕切》孔?,不是書中的那個中央有一個大煙囪的樣子。不過,她和丈夫剛買下這座房子時,為了避開噪音,確實把房子朝馬路后面整整移動了五百多米,移到了一片長著老蘋果樹的丘陵上。而且,她確實還在房子的四周種滿了雛菊。 正是這次搬遷,給了她創(chuàng)作《小房子》的靈感。 維吉尼亞·李·伯頓說,創(chuàng)作這本書最困難的是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傳遞出歷史的時間、也就是時間推移的概念。當然,她最后還是找到了一種深入淺出的表現(xiàn)方式,開始是一天(太陽升起又落下),接著是一個月(從新月到殘月),然后是一年(從春天到冬天),就這樣地循序漸進,讓孩子理解了一個都市在一個世紀中的成長過程,獲得了都市化的概念。 小房子也被作者賦予了人的特征和情感,被擬人化了,它會好奇,會孤獨,也會恐懼和快樂,這都是孩子們能識別的情感。乍看上去,小房子前后似乎都是一個表情,但如果對比,還是能看出它表情的變化的。比如,當人們在小房子前面開挖道路時,它臉上就是一副驚詫的表情:“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要說最明顯的,還是倒數(shù)第2頁,當小房子逃離了烏煙瘴氣的大都市,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時,它幸福地笑了。注意,這里作者故意把它門口的臺階畫成了彎彎的曲線,好像在笑一樣。不僅是表情,作者還用從亮麗到灰暗,再到亮麗的色彩對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房子的心境。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畫面裝飾性極強,而且絕少直線,常常是一個橢圓套著一個橢圓,比如開頭的幾頁,一個個橢圓形的丘陵連綿不斷,連道路、云彩、柵欄,甚至連樹梢都是橢圓形的,躍動著一種柔和而又抒情的舞蹈感覺。這或許與維吉尼亞?李?伯頓曾經(jīng)是一位舞者不無關系吧! 巴巴拉·埃拉蒙說《小房子》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圖畫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頂點,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 維吉尼亞·李·伯頓一生的作品并不多,她的作品都是為她的兩個兒子創(chuàng)作的。隨著兒子的長大,她對于圖畫書的興趣很快就減退了。雖然她一生只為孩子們留下來七本圖畫書,但她卻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圖畫書作家。
編輯推薦
1943年凱迪克獎金獎;1959年劉易斯·卡洛爾書架獎;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推薦100本最佳童書;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教師們推薦的100本書”;入選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xié)議會第22次“好繪本”;入選日本兒童文學者協(xié)會編《世界圖畫書100選》;入選日本兒童書研究會/繪本研究部編《圖畫書·為了孩子的500冊》?! P迪克金獎繪本,暢銷60年的經(jīng)典 說幾句關于《小房子》的題外話 (阿甲 ) 前幾天見到《小房子》了,特別開心。一來是翻譯了一年多的書,差不多與《勇氣》一起譯完的,終于見面了;二來這本書做得實在是非常漂亮,在印制上幾乎無可挑剔。翻開這本書,不知怎么有一種十分懷舊的感覺,這是這本書本身的氣質,也多少有些個人的緣份在里面?! ≡谖曳g或者參與前期整理、策劃的圖畫書中,這是一本最讓我喜歡的書,它的名字很小——小房子嘛,但故事很大氣,講的是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的滄桑變遷,風格柔美卻不做作,語言直白到小孩子都能聽懂,但情感非常含蓄,不動聲色,娓娓道來。在不斷的重復、展開中,故事竟然能推向激動人心的最高潮。最后合上書本時,久久回味。第一次讀給筱音聽時,我們都特別投入,讀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本書臺灣也有一個很成熟的譯本,由“小大讀書會”的掌門人林真美翻譯。另一本《石頭湯》也有很成熟的譯本,是臺灣兒童文學界的泰斗之一馬景賢老先生的譯本。我好像一上來就要挑最難對付的事情來做,有點自不量力的味道:) 不過林真美的譯本雖然讀起來很順,但多少也有一點缺憾,可能她主要是從日文版轉譯的,少了一點東西又多了一點東西,有點譯寫的味道。特別是原文在排列上有一種建筑上的美感,對照起來,臺灣的譯文顯得有點碎了。但不管怎么樣,我還是打醒十二分精神來做了這件事。我玩了一個文字游戲,要求自己,盡可能譯文每一行都能接近原文的長度。這多少會使人讀起來沒有那么的順暢(什么事都會有損失吧),但排出版來卻非常好看,跟原版很接近,這也有賴于編輯的悉心努力?! 】傊m然有點王婆的嫌疑,但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實在很想夸一夸,除了譯文還可以商榷一下,其它的要素確實已經(jīng)接近完美了——漂亮的書衣、雅致的精裝封面(好像是剪紙的圖案)、內(nèi)頁的用紙、排版、印刷、裝幀……讓人愛不釋手,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原作的味道。 但我要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譯文有一處明顯不妥之處,就是第37頁的第9行“當小房子看到綠色青青,聽到鳥兒歌唱,”,英文原文是“when the Little House saw the green grass, and heard the birds singing, ”顯然,這里至少應該翻譯成“綠草青青”。我看到之后,非常難受,仔細查了原始的譯稿,發(fā)現(xiàn)哪一次的譯稿都是“綠色青青”,可能是最初的鍵誤,然后一直成為盲點,從頭到尾都沒有發(fā)現(xiàn),真是奇怪。這一次編輯小姐過于信任我了。我感到非常非常抱歉!希望下一版中能來得及改正過來?! ×硗?,這本書的原畫其實也有一點瑕疵。畫家維吉尼亞·李·伯頓可能當時沒有留意,在北半球看月亮,新月開口向左,殘月開口向右,很好記的,殘月就是“C”型,在南半球正好相反。但是這本書的第4頁和最后一頁畫到新月、殘月時,都正好反過來了。如果是南半球的讀者倒也沒什么,北半球的讀者就需要特別留意一下。所以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我也新月這個詞隱去了,本來是“一彎新月升起來”,我改成了“彎彎的月亮升起來”。主要是編輯不愿意讓圖上的月亮改成反向,這種選擇也是合理的,著名的瑕疵也不妨保留下來。 世事無完美。但我還想再說一遍,非常非常喜歡《小房子》這本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