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傳

出版時間:2005-11-1  出版社:南海  作者:蒙特羅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蒙特羅以紀(jì)實風(fēng)格創(chuàng)作的十六篇西方杰出女性的傳奇:阿加落·克里斯蒂,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英國女作家,以為婦女爭取平等教育機會和社會地位而聞名;塞諾維亞·坎普魯維,西班牙詩人胡安·拉蒙·希梅內(nèi)斯(195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的妻子;西蒙娜·德·波伏瓦,法國女作家及女權(quán)主義者;奧托蘭·莫雷爾夫人,英國文藝事業(yè)贊助者和支持者;阿爾瑪·馬勒,奧地利指揮家兼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妻子;瑪麗亞·萊哈拉加,西班牙現(xiàn)代主義戲劇的奠基者兼作家;勞拉·賴丁,美國女詩人、評論家和散文家,對美國二十世紀(jì)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前衛(wèi)派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喬治·桑,法國浪漫主義女小說家,以鄉(xiāng)村小說和風(fēng)流韻事而名聞遐邇;伊莎貝爾·埃伯哈特,瑞士女作家,皈依伊斯蘭教,女扮男裝游歷北非;弗里達·卡洛,墨西哥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著名壁畫家里維拉的妻子;希爾德加德·羅德里格斯,西班牙天才少女,進步活動家兼作家;瑪格麗特 ·米德,美國女人類學(xué)家,以研究大洋洲無文字民族而知名;卡密爾·克洛岱爾,法國雕刻家,羅丹的學(xué)生、合作者、模特和情婦;勃朗特三姐妹,英國十九世紀(jì)文壇三劍客。
她們大都是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的杰出人物,都因自己的超凡才能而付出巨大代價,都面臨共同的生存困境:精神折磨、貧困、對抗常規(guī)、受教育權(quán)被剝奪、為世人指責(zé)或唾棄、早逝或被送入瘋?cè)嗽骸?br />作者沒有采用通常傳記手法,而是將傳主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片斷放入當(dāng)時深遠的時代背景中,以探索的筆觸深入到這些女性的靈魂深處,反映出她們在幾個世紀(jì)中為爭取女性自身權(quán)利與地位所付出的努力、掙扎和犧牲。這是一部觸摸人靈魂的女性精神傳記。

作者簡介

作者:(西)羅莎·蒙特羅羅莎·蒙特羅,西班牙著名作家、記者。她的作品多反映社會問題,結(jié)構(gòu)相當(dāng)巧妙,文字機智、尖刻、俏皮,寓意深刻雋永,很受青年讀者歡迎。她的新作長篇小說《吃人生番的女兒》(暫譯名)以描述曲折動人的故事的筆法,探討人的自身價值問題。已發(fā)行20余萬冊,全部精裝。1997年力挫群雄,獲西班牙全國春季文學(xué)獎,獎金1500萬比塞塔(約合10萬美金),與塞萬提斯文學(xué)獎等額。她長期任西班牙《國家報》文學(xué)副刊主編,現(xiàn)改任該報專欄作家。 已累計發(fā)表小說十余部,其中較有影響的有《失戀紀(jì)實錄》、《德爾塔功能》、《我將待你如女王》、《顫抖》、《美麗和陰暗》、《赤裸的生活》、《食人肉者的女兒》和《地獄中心》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無形的生活阿加莎·克里斯蒂 永遠的逃亡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熱情的孤獨塞諾維亞·坎普魯維 致命的生活西蒙娜·德·波伏瓦 生命的意志奧托蘭·莫雷爾夫人 奢華與偉大阿爾瑪·馬勒 帶著鋼爪瑪麗亞·萊哈拉加 沉默勞拉·賴丁 最邪惡的女人喬治·桑 圓滿伊莎貝爾·埃伯哈特 殉教的渴望弗里達·卡洛 世界是一張床奧羅拉·羅德里格斯和希爾德加德·羅德里格斯 死神母親瑪格麗特·米德 在風(fēng)中筑巢卡密爾·克洛岱爾 夢想與夢魘勃朗特姐妹 勇敢而自由結(jié)語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照片中幾乎從未張嘴笑過:她的牙齒不好,而她又十分注意自己的外表。說實話,她關(guān)心所有事物的外表:她需要世界是一個平靜而確切、和睦而有序的地方。但現(xiàn)實是眼花繚亂的,趨于混亂,不管我們?nèi)绾卧O(shè)法使它服從我們的要求;這樣,從四十歲起阿加莎胖了許多,變成了一位豐胸肥臀的壯婦。她過去一直很苗條(她自己負(fù)責(zé)在所有的自傳里不厭其煩地重復(fù)這一點,就像某^提及一件幾乎奇跡般的事情,一件對他人來說不可置信的奇事,或許連她自己都不會相信),因而這種突然和決定性的發(fā)福,自己將要被禁閉在一個巨大的軀體里度過后半輩子,這大概加劇了她內(nèi)心的災(zāi)難意識。因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存變成一場長期的逃避黑暗,一場與混亂的秘密斗爭。    她出生于1890年;因此她屬于那代不得不超越維多利亞時代的遺產(chǎn),還要直面帝國最初衰敗的不列顛人。維多利亞主義已經(jīng)樹立了像一只鉛桶那么堅定和明確的世界觀:一切事物各居其位,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現(xiàn)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美麗與法則是可以相提并論的。這種精確的夢想在十九末摔得粉碎。達爾文解釋說神的預(yù)言沒有按照我們的模樣來創(chuàng)造人和動物,而我們的進化打上了偶然和任意的跳躍烙印。人們發(fā)現(xiàn)了具有流動習(xí)慣的有害無形分子細(xì)菌,因而疾病不再是上帝的一種懲罰或檢驗,它變成了一個壞運氣問題。更有甚者,在所有這些不安和如此多的變化當(dāng)中,愛因斯坦于1905年拋出了他的相對論,聲稱連時間和空間都不可靠。二十世紀(jì)帶著它所有的恐懼、無序和戰(zhàn)爭慌忙來臨。維多利亞主義靜止的巨大架構(gòu)伴隨著泰坦尼克號的海上臨終喘息倒塌了。    維多利亞時代的繼承人急忙證實這場海難:“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利頓·斯特雷奇①等)接受生存的無序和破裂來建構(gòu)他們的作品,于是從文學(xué)的角度進入了二十世紀(jì)。相反,阿加莎雖然屬于同一代人(她比弗吉尼亞小八歲),但她一生都在同混亂作斗爭。她想蔑視這種混亂,試圖恢復(fù)先前那個有秩序有規(guī)則的世界,那個她童年時代完美無缺的世界。所以她的偵探作品(七十九部小說,十九部劇本)是完全可以解釋的環(huán)形世界,是不只舒心而且健腦的數(shù)學(xué)游戲,那是可預(yù)見的世界,在那里,好與壞占據(jù)著預(yù)定的位置。    為何有那種堵住漏水洞的渴望?為何無法忍受深淵的稍微顯露?誰知道是什么東西使我們每個人成為自己:性格的遺傳,早年的變故。阿加莎是一位花花公子的小女兒,他那么高興地?fù)]霍掉自己的年金,以至于死時沒給家人留下一分錢,那時阿加莎年僅十一歲。于是,這個未來的女作家小小年紀(jì)就認(rèn)識到孤兒的處境、破產(chǎn)和一個占有欲強、抑郁的母親那種令人窒息的愛,從此她不得不照顧母親。這一切都仿佛是黑暗中伸出魔爪的怪物。    阿加莎很了解那個內(nèi)心的怪物,那個她一生逃避的迫害者。在她的自傳中,阿加莎準(zhǔn)確地講述了一個童年時代的可怕記憶:那時她只有五六歲,在法國度假,夏天的一次散步中,一位十分和藹的導(dǎo)游為了送給阿加莎一個禮物,捉到一只漂亮的蝴蝶,用一只別針穿過它。導(dǎo)游把那只蝴蝶別在女孩的草帽上。幾個小時里,在童年那段靜止和沒有終結(jié)的時間里,這群人在田野散步,而蝴蝶絕望地振翼,在草帽沿上奄奄一息。阿加莎被恐懼嚇呆了,她哭不出來,也說不出話來:只能因他人痛苦的瘋狂而十分難過。那種無言,那種無法面對可怕之事,數(shù)年后在她一生中最出名、最具象征性的事件中——她的失蹤——再次吞噬了她。    P15-16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蒙特羅用筆來揭示女性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或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或為得到社會承認(rèn)而付出高昂代價的女性命運;重新審視舊的禁忌和神話,顛覆邏輯性對待性別角色和性生活的傳統(tǒng)立場。西班牙評論界認(rèn)為羅莎·蒙特羅代表了一種持久的、尤其是捍衛(wèi)女性地位的義務(wù)。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了蒙特羅以紀(jì)實風(fēng)格創(chuàng)作的十六篇西方杰出女性的傳奇,蒙特羅用筆來揭示女性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或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或為得到社會承認(rèn)而付出高昂代價的女性命運;重新審視舊的禁忌和神話,顛覆男性對待性別角色和性生活的傳統(tǒng)立場。西班牙評論界認(rèn)為羅莎·蒙特羅代表了一種持久的、尤其是捍衛(wèi)女性地位的義務(wù)。是一部觸摸人靈魂的女性精神傳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女性小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希望卓越能夠進一些我們想買的書。比如這本
  •   傳記描寫鮮活而有深度;很好的處理了作者個人感情色彩同客觀歷史之間的關(guān)系。翻譯得也很好,讀來很流暢,沒有生澀感。女性認(rèn)知自己的一本好書。當(dāng)然,假如你希望讀一本輕松的不用動腦的小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好選擇。呵呵~
  •   很好的指導(dǎo)閱讀性書籍 閱讀國潔塵的人就應(yīng)該知道這本書對他影響蠻大的吧
  •     《女性小傳》,作者是西班牙女作家、記者羅莎·蒙特羅,內(nèi)中收有她為十六位女性寫的小傳。
      
      看她寫的前言已經(jīng)愛上她。她說:“在我們集體健忘的平淡無奇之后隱藏著一幅奇特女性的斑斕景象。有些女人令人崇敬,另一些名聲狼藉。她們共有的是一次背叛,一次逃避,一次贏得:背叛了社會寄予她們的期望,逃避了她們有限的女性命運,贏得了個人自由。”
      
      她說:“我將講述那些在某一時刻對我說過話的那些婦女。我所力圖呈現(xiàn)的,與其說是一種新聞和學(xué)術(shù)特有的橫向和有序的視野,不如說是一種縱向和無序的視線,那種極特殊的眼光所獨有的視線,有時(我們睡覺之前的一個夜晚,我們開車回家時的一個傍晚)我們以為用這種眼光瞬間隱約窺見了生活的自我本質(zhì),混沌的內(nèi)核?!?br />   
      她幾乎具備我所喜愛的女性的全部:美好的文字,感性的柔情,獨特的視角,思考的高度,底層關(guān)懷,當(dāng)然,還有女權(quán)主義的立場。
      
      《女性小傳》,不是女子勵志書,雖然都是知名女性,卻不是為她們的豐功偉績樹碑立傳,而是為女性的苦難作傳寫史。
      
      女性的苦難從來不是個人的,每一個個例都是全部女性苦難中的一根發(fā)須一截觸角。是億萬的沉重,是千百年的漫長。
      
      女性承受著女性的及人類的雙重精神之苦。
      
      瑪麗亞·萊哈拉加,一生的著作均署名她丈夫的名字,只取稿酬的一小部分維持生計,其夫作為名人在社會上揚揚自得混的如魚得水,明目張膽地與女演員同居,同時不斷向旅居國外的瑪麗亞索稿。男人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無語。同時,也要說這是可悲女性縱容的結(jié)果。但這一結(jié)論仍為武斷。那天看一篇女權(quán)文章,《何必對女大學(xué)生愿嫁“富二代”失望》,指出,嫁的好本來就是父權(quán)制為女性專門辟出的一條生計,“指責(zé)開始做實際考慮的女大學(xué)生,不如把手指向那些造成女性進步艱難的男人和相應(yīng)的社會體制?!彼匀魏闻缘能浫跖c過失,都不是孤立的,不應(yīng)由個人承擔(dān)所謂道義上的譴責(zé)。
      
      卡密爾·克洛岱爾,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上,只作為羅丹的情人而占據(jù)一句話的席位,她在精神病院渡過悲慘的三十年直至死亡無人知曉,她名字后面括號中的年代是1883-1898,那只是她與羅丹共同渡過的十五年,仿佛在那個關(guān)系之外她不曾存在過。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男性書寫的歷史。這就是男性的歷史。書架上那本精美的還未看過的《羅丹論》,我將永遠束之高閣,我無法再去欣賞他本人乃至他的作品,我為男性的無恥再次感到生理的惡心。
      
      說它有著“美好的文字”,這未免太簡單太大而化之。她的文字,實際上柔情與敏感藏在背后,文字本身硬冷直指真相與本質(zhì)。
      
      合上《女性小傳》,密布的陰云穿過二百年的歷史壓集在我的心頭?;蛘?,它們從未消散。比起過往千百年歷史的所有女性,無論是那些奇異的還是沉默的,今天的我們都顯得太過幸運。我們逃離了中世紀(jì)被焚燒的女巫噩夢,逃離了封建社會妻妾成群三從四德的咒語,我們不再被裹小腳割陰唇。但,今天的光亮仍離黎明太遠,我們女性乃至整個人類,仍未走出文明史前史的漫長黑暗。
  •      這本讓人毛骨悚然的小傳,不是好在傳記上,而是好在作者犀利的視覺與解讀能力。
       他們和她們,是的,她們永遠不是獨立于世界,而是與他們并存,女性的生活、世界,也不是與男性相對立,而是與男性不停發(fā)生關(guān)系,發(fā)生聯(lián)系的生活與世界。
       這一切,不過證實了我一直的推測——人,有多么陰暗,有多么不可告人,潛藏了那么多異常的東西——而這就是人性。人性是天生可怕,而不是天生美好的。小奸小惡,似乎都可以被原諒。畢竟,那是隱藏在我們體內(nèi)的別人。
       任何人都無須也不必——毫無主觀,純粹客觀地評價,判斷,解讀。作為女人來寫另一些女人,作為現(xiàn)代女人來寫過去的女人,作者做得比我想象的要好。
       她試圖理解她們,她同情她們,她是道德評判家,在暴露她們的同時,她把自己暴露給我們,坦誠坦蕩而無私。
       她們并未走遠,她們的遭遇仍在發(fā)生。
       人性,永遠相通,潛藏在她們體內(nèi)的一切——狂熱、偏執(zhí),愚蠢,變態(tài),異形,自毀,毀滅,等等種種,也在我們體內(nèi),在每一個男人或每一個女人體內(nèi)。
      
      
  •     羅莎?蒙特羅,她確實能體恤卑微,卻對驕傲頗有微辭。
      她雖然眼光透徹,卻不是時時都能抽離、摒除偏見去欣賞各種形態(tài)的女性美。
      作為職業(yè)新聞記者,蒙特羅長期習(xí)慣承擔(dān)社會責(zé)任感,傾向于將世界歸收在品行道德的秩序里,同時也以這樣的秩序來欣賞和分析女性的美。
      《女性小傳》里面,她提到兩個人的態(tài)度令我不能接受,一個是波伏瓦,另一個是弗吉尼亞?吳爾夫。
      蒙特羅對兩位作家的不滿,來自于她們在書信中提及蒙特羅所欣賞的其他女性時包含著不滿或嘲弄。但我覺得,這種從書信體里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兩位作家本體的情感,并不存在可以提煉遞增和下結(jié)論的關(guān)系。
      書信體里的態(tài)度,情感的表達是即時的,生活化的,這種碎片的流露真實而可愛,不帶攻擊和殺傷力。就像我們對待朋友的感情,會隨各自空間不同,興趣嗜好不同而改變。比如曾經(jīng)很仰慕的人,某天穿了一條水桶長裙出現(xiàn),那天無論如何也不會稱贊她很可愛。當(dāng)我們某天偶然再說起她那天穿過的裙,那只是陳述某一已過去的事件或場景,并不代表那人的本質(zhì)徹底不可愛。
      但蒙特羅似乎不能接受書信體里的即興背叛,她要求始終如一,完整的對待和修辭。
      蒙特羅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立場意識。立場是鮮明的,堅定的界限,代表正式,代表深思熟慮。而她長期作為職業(yè)新聞記者的身份,讓她習(xí)慣于肩負(fù)使命去搜尋證據(jù),比如這些書信體。然后用她新聞報道思維的特性,將這些書信作為證據(jù),來套入自己預(yù)設(shè)的道德秩序里,作為她判定事件、人物的真相和女性美麗程度的評級標(biāo)準(zhǔn)。
      這樣,我覺得書信體是善良的,不偽飾的,而傳記小說是目的性的。雖然書信體的意義只存在于書寫的瞬間,其中包含的一切惡意似乎都可原諒,而美也是不確定的。
      或許所有的書寫,它的宿命都是短暫而幻變不定。
      它的生命中,一部分來自書寫者的傾心貫注,另一部分來自閱讀者。被閱讀范圍的深廣,抵達讀者內(nèi)心的深淺,決定了它的另一部分不能被介定的生命。除非,它被徹底毀滅,抹殺。
      在蒙特羅對待吳爾夫的問題上,我是太執(zhí)著,甚至比對那些投在自己身上的懷疑目光更在意。這種不接受、不滿,不同意一個欣賞的作者不完全認(rèn)同一個自己更喜歡的人,這本身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自私和封閉。我也只是一個自私的閱讀者,處在不是事事都能抽離,保持客觀的階段。
      之前有幾次,我問自己,從此以后,你可以時時事事抽離地看待生命了嗎?生命中包含的愛情、父母、災(zāi)難、自我的完成……
      我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實在是,也許當(dāng)時實在是我在發(fā)低燒吧。
      
      2006-02-25
      
      PS:并沒有重讀這本書,貼出這篇當(dāng)時內(nèi)心狠是碎碎念情景下的東西是不是不合時宜呢。
      抽離、客觀、公正太難了,我只想自然一點就好。
      自然就是記錄,今天我重溫了06年自己的筆記,就是這樣子吧。
  •     在這本書里,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女人,她們不全是軟弱:有些勇敢賽男人,裝扮為男人參加戰(zhàn)爭、出海遠航;有的充滿情欲,對愛渴望,奮力掙脫俗世的藩籬;有的謹(jǐn)慎、細(xì)微,在處境不利的時代里小心地生活,暗中找尋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報復(fù)心強,令人毛骨悚然……
      
      她們都有不為人知或鮮為人知的黑暗、隱晦的一面。有的女人湊巧成為了被時代記住的人,有的不幸,因為所謂的愛情和那個時代賦予女人的定義和管束而毀滅了自己。這樣的毀滅是自覺的,卻又是在時代大手操控下完成的。飛蛾撲火般地認(rèn)真和莊重,生命成為一場儀式。雖然女人在時代中的痕跡不比男人在歷史中那般用汗水、熱血、生命鑄就來得轟烈,可是眼淚和肉體、犧牲和奉獻讓女人在歷史的巨輪碾壓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如果說男人的使命是歷史發(fā)生的素材,那么女人則是記錄和承載這一切的書卷。歷史不容忍女人的參與,可是卻少不了女人的存在。
      
      達爾文說:通常承認(rèn)女性身上的直覺、感覺以及或許模仿的能力比男性更為突出,但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至少是低等種族的特征,因而是一種過時的、較不發(fā)達的文明狀態(tài)的特征。
      
      達爾文的說法會讓女人憤怒,對錯與否卻不能輕易斷言,也許他只是從生物學(xué)的角度上來看待這個問題(至于是否真的如此,還需在閱讀他的有關(guān)論著后方知,現(xiàn)不妨假設(shè))——女人的的確確受困于自己的性別。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便從動物的兩性差別分析開始,深入地分析了由兩性生理差別進而引起男女兩性在社會習(xí)俗、道德文化、精神政治各個方面的差異。
      
      “從男性的角度,女性開始被視為一種異常性,一個受制于月經(jīng)和疼痛的病人。不健康的和折磨人的女式時尚胸衣(女性被這種胸衣扭傷肋骨,引起子宮和肝的錯位)加重了窒息及昏厥,社會地位和生命前景的缺乏加大了沮喪和苦痛?!?br />   
      波伏娃說,在熱衷于搞簡單公式的人眼里,女人很簡單,就是子宮,就是卵巢。
      
      這些女人是抗?fàn)幍拇恚墒撬齻兌鄶?shù)的命運是悲哀的。雖然我并不悲觀,但是在女性主義這條道路上前行,必然有無法擺脫的桎梏,不幸的是,有一些囿于女性生命個體而永遠無法得以超脫。
      
      這些女性當(dāng)中,有的很十分強硬與殘暴,“婦女也可以是邪惡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寬慰,因為它在人類整體和全面的人性中重新肯定了女性:女性跟人和人一樣,能夠干出一切美好和邪惡的事”。
      
      這些女人的名字都很長,我除了幾個以前聽過的,其余名字都記不住。
      
      不過我的腦子里有一幅波瀾壯闊的圖景,是一幅不亞于男人血雨腥風(fēng)、馳騁沙場的更宏偉博大、隱忍精深的黑色潛流。
      
      2006.
  •     西班牙女作家Rosa Montero寫了一本值得一讀的小書:Historias De Mujeres(《女性小傳》,南海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熟悉我的朋友們現(xiàn)在肯定在想:啊,真是typical.有女權(quán)思想傾向的Mia看的又一本有女權(quán)思想傾向的書.
      
      沒錯,Montero的這本書是以女性為主角,然而卻不像通常情況下一提及女性命運和女性的社會角色即牽扯出一大串政治議題和沒完沒了的對男權(quán)社會的批判. 在Montero的筆下,書中所記敘的近20位女性,首先是以人的身份存在,盡管她們身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女性特質(zhì),但始終占主導(dǎo)地位的卻是人性,男女共享的人性.
      
      Montero在前言里說,她并不是按照年代或國別或社會領(lǐng)域來選擇所記敘的女性.這18位女性前輩之所以會匯集于一書中,是因為她們都在某一時刻與Montero進行了隔著歷史的對話."與其說是我選擇了這些女主人公,不如說是她們選擇了我."
      
      這18位女主人公里,有的廣為人知:阿加莎.克里斯蒂,西蒙娜.波伏瓦,喬治.桑,弗里達.卡洛,瑪格麗特.米德,勃朗特三姐妹.因為廣為人知,她們不免會被意象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某種象征.在作為眾多傳記所刻畫的對象時,她們的形象漸漸脫離原本那個鮮活的有趣的平常的充滿魅力的女人的樣子,逐漸成為一部作品,一種思想,一個流派的同義詞.我們聽說過她們,卻不了解她們,或者說,我們了解她們,卻不了解那個褪去名聲的光圈后歸于真實的她們.Montero的書雖不能說是完全還原了這些杰出女性的真實形象,但至少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小聲走進她們的書房或畫室,去一瞥她們的生活圖景:思考著,戀愛著,掙扎著,追求著,生存著.
      
      除去那些被我們所熟知的女性,剩下的那些女主人公便都生活在歷史的邊緣.她們有的存在于一些男性的影子中,即便自身才華橫溢,卻只能作為一個妻子或情人的身份被歷史記住.在Montero的書中,男人不是被批判的對象,盡管她也批判當(dāng)時社會對于女性的不公,但這種批判是指向整個社會的,即女性自身也有責(zé)任 (對自己,對別的女性).在這些女性的悲劇中,能看到社會的不寬容,也能看到女性自身的軟弱和依賴性.然而,盡管Montero點明了這些女性身上的弱點,卻沒有進行不留情的批判,而是以一種帶著同情和惋惜的筆調(diào)進行敘述.畢竟,在那個無比粗礪的時代環(huán)境下,即使是堅強如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都不免以沉默的受害者的姿態(tài)淡出歷史.那么,大多數(shù)女性的軟弱,猶豫和對男性的依賴,便也不是不可理解和不可原諒的了.而書中還有一些女性則幾乎完全被歷史遺忘,以至于當(dāng)我從Montero的筆下第一次接觸到她們時,恍惚中竟覺得她們是不真實的只存在于傳說和童話中的人物.比如那個信仰伊斯蘭教,女扮男裝游歷北非,最后死于阿爾及利亞的瑞士女作家伊莎貝爾.埃伯哈特,以及那個西班牙的天才少女,希爾德加德.羅德里格斯.她是作家兼社會活動家,去世時只有18 歲.
      
      讀完這本書的人很難不被震撼.這種震撼,按照Montero的話來說,就像潛水員在熱帶海洋平靜無奇的水面下發(fā)現(xiàn)一片色彩斑斕的珊瑚群.我們驚訝于這些女性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多樣:不止局限于傳統(tǒng)和常理所局限的女性特質(zhì)(軟弱,柔美,溫順...),還包括很多原本被認(rèn)為是男性專利的特質(zhì).雖然這些女性有的令人崇敬,有的遭人唾棄,但她們的人生經(jīng)歷無一不具有特殊的進步意義.這進步意義在于她們共同完成了一次背叛,一次逃避,一次贏得:背叛了社會寄予她們的期望,逃避了她們有限的女性命運,贏得了個人自由.這種閱讀過后的震撼,還來自于這些女性人生經(jīng)歷的獨特生命力.她們所生活的年代與我們的相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然而她們的故事卻能穿越時代和觀念的差距,觸動今天的我們,并且或多或少地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身兼記者和作家兩職的Rosa Montero,將一個新聞工作者明銳的社會洞察力和一個作家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視角結(jié)合在一起,使這本書在傳統(tǒng)人物傳記和紀(jì)實文學(xué)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Montero留給每位女主人公的篇幅只有段段五六頁,在這有限的空間中,她將這些女性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片段放如當(dāng)時深遠的時代背景中,使得這些女性的形象在歷史的宏大映襯下突顯出一種張力,正是這種張力讓這些女性的故事突破了她們所屬時代的局限,在幾個世紀(jì)后的今天,依然向外輻射著某種啟示和感動.
      
      你可以將這本書只看作一本女性故事集,當(dāng)然,也可以像我一樣,將它看成是"第三浪潮女權(quán)主義"(我討厭用某某主義來嚇唬人...)的行動實踐.不同于我們發(fā)起"第一浪潮""第二浪潮"的前輩們從上至下向男權(quán)社會對抗以爭取平等政治社會經(jīng)濟權(quán)利的基本思想,"第三浪潮"中的女權(quán)主義者們希望從下而上,通過改變歧視的社會根源,既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來達到機會公平,選擇自由的理想情況.在"第三浪潮"中,有越來越多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女性像Rosa Montero一樣,坐進圖書館和檔案室,從蒙著厚厚灰塵的卷宗和泛黃的書頁間挖掘出我們卓越的女性前輩們,讓被歷史遺忘的她們重新和我們見面.這亦是一種革命,只不過更溫和也更意義深遠.通過還原女性的歷史,那些曾對社會作出杰出貢獻的女性們得以獲得她們應(yīng)受的敬意,而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因為女性的加入變得更完整,更豐富,也更有生氣.那些因為不符合傳統(tǒng)定義上女性美德的標(biāo)準(zhǔn)而被歷史的記錄者(通常是男性)排除在外的女性們,就像Montero筆下的18 位女主人公一樣,代表著人性的多樣,她們的重見天日將會使男性與女性特質(zhì)和社會角色間根深蒂固的二元對立關(guān)系逐步瓦解.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第一特質(zhì)都是人的屬性.人性是多樣的,因此,男性特質(zhì)和女性特質(zhì)也應(yīng)該是多樣的.如此一來,"第三浪潮"的革命不僅僅帶給女人以解放,同時又何嘗不是對加在男性身上的束縛的解脫?
      
      當(dāng)完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時,開始明白什么是Rosa Montero所說的這些女性"在某一時刻和我說過話".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是作為后人的我在閱讀前輩的故事時所感受到的一種共鳴,或者說,一種力量的傳遞.力量的源頭也許是這18為令人著迷的女性,也許是寫下這本書的Rosa Montero,也許是其他許許多多我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女性們.她們都生活在歷史的光亮于陰影交界的地帶,她們也都有一顆不甘向命運臣服的心.
      
      這樣的傳遞在歷史上一定發(fā)生過很多次,而且一定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一代一代,在勇敢而無名的女性間.
      
      
  •     卡密爾,在西班牙女作家的書里又一次遭遇了她。話說那天陽光明媚心里一直沉重。為那30年恨恨不平。
      恨的在于那個國家的大辭典里,收錄她不過短短兩行,雕塑家,還有的頭銜是羅丹的弟子和情人。她的藝術(shù)呢,怎么鮮少提及。
      那30年,她被冠以精神病患者的罪名,再不能碰心愛的雕塑。
      18歲,這位被父親偏愛的長女,被父親送到巴黎,那時女性還不怎么被允許在大學(xué)學(xué)美術(shù),她卻進了一家學(xué)院學(xué)雕塑。糟糕的是母親妹妹都嫉恨她。因為父親命令她們遠離家鄉(xiāng),陪著她在巴黎讀書。
      那時她是多么的勤奮。15歲她的作品就叫旁人驚訝。直到遇到羅丹。
      作者羅沙說自他們分手后十年羅丹的題材仍是受他們一起時的影響??蛇@一點誰又會關(guān)心呢。人們只知道羅丹、羅丹。
      這一切都因為卡米爾是一個女性。是注定被忽視的。悖逆羅丹,之后眾叛親離,她仍然勤奮的做著雕塑,昂貴的藝術(shù)開銷和赤貧的生活,終于無法相容,卡米爾瘋了,以為羅丹要來迫害他。
      作者羅沙看見卡米爾30多歲時的一張照片,人胖而毫無神采,可她年輕時美貌驚人,什么摧殘了她?因為她酗酒。為什么酗酒?羅丹在哪里?
      卡密爾逃不開那個社會。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她的階級,甚至她的家庭都不能容她。即使老父縱容,但母親妹妹同為女性,卻一樣嫉恨她。老父一死,卡米爾就被投入精神病院。母親再不肯探望她,理由是,她無法讓人容忍。
      此后30年,除了家信什么都接觸不到,而這是母親規(guī)定的。這是最大的摧殘。對于一顆蠢蠢欲動的靈魂。一顆掙扎著想給這世界真善美,想探索真善美的靈魂。
      她曾經(jīng)夜以繼日的工作,后來卻親手將作品一一敲碎毀掉。這樣巨大的悲劇性。
      甚至沒法責(zé)怪羅丹。他至死一直都跟羅斯在一起。他和卡米爾一起10年。從她那里汲取靈感和題材??軤栆矎牧_丹那里獲得想要的。
      作者羅沙說,除了提及羅丹她會很狂躁其余時候她都好好的,為什么不讓她出院。她和弟弟最好,卻是弟弟送她進的精神病院,他常年旅居國外難得看她。母親從不肯見她哪怕一面。
      那勇敢的靈魂,生錯了時代,那時候女子本該本本分分,怎么好去學(xué)什么藝術(shù),傷風(fēng)敗俗??谞柕谋瘎∵€有一點,就是她甚至被同性拒之門外。這個社會有一種可怕的清潔能力,將不入它法眼的,暗暗清洗??墒撬臉?biāo)準(zhǔn),不過是不停地打自己的嘴巴罷了。走在前面的,就當(dāng)了炮灰。
      只有回望百年時的錯訛與悲傷暗涌。人逃不開時代。喬治?桑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也因為那是浪漫主義的年頭,她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強者,不過是順應(yīng)時代的弄潮。而除此之外的多數(shù)時間,女性,如我們所想,只是弱者。
      難免想起阿佳尼演的卡密爾,工作時那般專注,而對著要逮捕她去精神病院的人破口大罵。她是這樣的激烈與決絕——女性的爆發(fā)力是多么的驚人。華彩的謝幕。此后是長久的緘默,如男性社會期望的那樣,而做了幫兇的,常是同性。
      蕭紅說的,不甘,不甘!
      
  •      通常讀到一本好書、看完一部好的電影或者偶然瞥見了一幅好的畫之后,我不但追著看這個作家、詩人、畫家或?qū)а莸娜孔髌?,而且更可笑的是,還會想盡一切辦法覓到其傳記仔細(xì)品讀。這些杰出的人物,可以列出的名字實在太多,比如梵高、高更、塞尚、王爾德、黑澤明、特呂弗、伍爾芙、杜拉斯、喬治?桑、弗里達、歐姬芙、蘇東坡、李清照、張愛玲……
       對于我的這個特殊“嗜好”,以理性自詡的L非常不屑,他總用錢鐘書先生的那句話嘲弄我“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rèn)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每當(dāng)我津津有味地向他說起某個作家、畫家、詩人怎么怎么啦,他就笑話我太八卦,說“你腦袋小,腦水就少,娛樂八卦新聞?wù)剂四敲创蟮谋壤?,所以做其它事就笨!有那閑工夫,還不如做點實事%¥#……”這時候我就怔怔地說不出話,無力反駁。
       然,只有我自己心里知道,不是這樣的,絕對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當(dāng)代人,我原本無意窺探他人隱私,可是同時卻又對那些杰出的藝術(shù)家的真實生活的確特別好奇。
      個中的吊詭之處,當(dāng)如何解釋呢?
       直到昨晚讀過西班牙最富盛名的女作家和記者之一羅莎?蒙特羅的《女性小傳》,我想我是找到了答案。作者在探討了16位獨特女性的生命歷程的傳記后,在書的后記中坦言道:
       “前些時候,女作家貝倫?戈佩吉曾對我說,她不喜歡傳記,她覺得這個體裁純粹是搬弄是非。相反,我很喜歡;不是因為能從嚼舌頭中得到什么,而是因為它鏡子般的特性。我認(rèn)為閱讀他人的生平時,我們在試圖向他們學(xué)習(xí):傳記人物是在生活那片未知領(lǐng)地進行偵察的探險者。我們研究他們的歷險和不幸,渴望推斷出等待我們的那些是什么東西——一個人在勝利和失敗面前,在衰老、敵意或損害面前,在他人和自我的死亡面前,如何應(yīng)對。既然世界的偶然性實質(zhì)越來越明顯,混亂缺乏治標(biāo)之藥(婚姻不會永遠長久,等待我們的既無天堂也無地獄,已經(jīng)沒有能適宜安排我們?nèi)兆拥囊庾R%形態(tài)和宗教),我們需要在這么多的空白中指路的應(yīng)急地圖。于是當(dāng)了解其他人的生活時,我們逐步繪制自己的私人地圖:珊瑚礁在哪里,外海和淺灘在哪里,可以撞碎你的巖石在哪里。”(摘自《女性小傳》[西]羅莎?蒙特羅著,王軍譯,南海出版社2005年版,p130)。
       說到底,即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吧。L正在外地開會,等他回家,我會把蒙特羅的經(jīng)典見解一字一句、抑揚頓挫地慢慢讀給他聽%¥#?*—
      
  •     一開始我是帶著崇敬之心去讀這本書的。但讀到一半之后,尤其是讀過了波伏瓦和喬治桑之后,便有了另外的一種感覺??雌饋碜髡唢@然也擺脫不了時尚社會的那種矯揉造作之風(fēng)氣。那些做作膚淺的東西被她看成是神秘崇拜的特質(zhì)。而那些真實深刻的品質(zhì)被她不屑地挖苦諷刺。這真是一個充滿虛偽和造作的年代,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的確,他們也自得其樂。
  •     這本《女性小傳》,并不是一本女性勵志傳紀(jì)。當(dāng)中介紹了16位史上女性代表,她們并不是全部都帶著圣潔光環(huán),獲得世界的尊敬。
      在這些女性身上,像陽光一樣使人灼目而著迷的,常常是那些偏狂的,危險的,如臨深淵的堅忍。當(dāng)你的心智能駕馭到一定程度,能從她們身上得到開啟,卻很難找到一種可行的參照。因為她們無論是在當(dāng)時的歷史緯度,還是放置今天的處境,她們?nèi)匀徊皇菍儆谡5氖浪自u價標(biāo)準(zhǔn)內(nèi)的人物。
      要獲得對她們的精確理解,必須要具備巨大而強韌的穿透力,排除那些非常態(tài)的行為舉措、言辭、思想所帶來的迷霧,才能從那些紛繁復(fù)雜的交錯表象里,獲得她們終其一生都在貫穿和凝聚的異質(zhì)光芒。它們有的成就了她們,有的則摧毀了她們。
      羅莎?蒙特羅不僅具有獨到透徹的眼光和思考力,而且憑著她強大的控制力,凝練而極具美感的語言,精確地提煉出這些女性身上的獨特異稟。
      她說,“在我們集體健忘的平淡無奇之后隱藏著一幅奇特女性的斑斕景象。她們共有的是,背叛了社會寄予她們的期望,逃避了她們有限有婦女命運,贏得了個人的自由”。而她們身上的那種非正常性,令她在創(chuàng)作這個系列中,比任何一個時候都更清楚地發(fā)現(xiàn),每個生命都是一次歷險,是一種對正確事物之局限性的偏離。而這,又常常是平淡生活著的蕓蕓眾生,最缺乏的控制、清醒和質(zhì)感。
      長期扎實深入的記者生涯,令羅莎?蒙特羅較一般作家更容易累積寫作的素材,增加寫作的敏感度。同時這種職業(yè)背景,令她的文學(xué)寫作時時都滲透著清晰的責(zé)任意識。她的寫作立場貫徹鮮明,愛憎對比,傾向于將世界收歸在一種社會公德的秩序里,也同樣以這樣的基準(zhǔn)去欣賞和解析,她所理解的女性的美麗程度。
      但這不妨礙她書寫的自由和清醒,即使對那些她并不推崇的女性,不管是著名的,還是邪惡的,她依然能挖掘并呈現(xiàn)出她們身上的異光點。
      只是對于她所認(rèn)定評價的標(biāo)準(zhǔn),我并十分認(rèn)同。那將是另一個話題。不過也并不妨礙我繼續(xù)愛她,期待看到她的小說。
  •     早上起來刷牙,羅莎對著鏡子張開口,牙齒完整,沒有洞,當(dāng)然也不過分的漂亮。所以她無法成為阿加莎,因為小的缺陷而對細(xì)節(jié)過分的敏感,可以在海邊筑自己的城堡,里面有陰險卻總是應(yīng)該被原諒的女主人公。
      
      她開始吃早餐:咖啡、面包、火腿、蘋果,之后又喝了一杯咖啡。她對食物有冷漠的熱情和親近,是讓人沮喪的。要知道她們都是患有厭食癥,或輕或重。她們是:吳爾夫,薇依,埃米莉勃朗特,依莎貝爾埃伯哈特……羅莎沒有任何可供書寫的癖好,比如堅持買一個牌子的面包,保持一個睡姿,夜里起來喝水,她都沒有(由此可以判斷她不夠執(zhí)著、渴望或者孤獨)。
      
      她只喜歡過不多的人,從沒有和他們戀愛。她愛慕的她們都有讓人哀嘆的愛情,有雙性戀傾向(和她重名的羅莎、吳爾夫、波伏瓦、弗里達……),成為毀滅者和被毀滅者。
      
      她嘆了一口氣,喝掉最后一口咖啡,又加了一杯水。之后去公司上班。
      
      
      
  •     西班牙女作家羅莎 蒙特羅寫的<女性小傳>一書,顛覆了我對一些女性的固有看法.這本書盡力于去解讀那些傳奇的非凡的女性,用人性的眼光來看待她們的生活,更關(guān)注于她們是幸或不幸.你可以同意她,也可以不同意她,但,看這本書絕對是一種享受.
      西蒙 波伏瓦,一直以來,我欽羨她與薩特之間靈魂伴侶的長久關(guān)系,更因為她寫給美國情人的熱烈書信而喜歡她,可是,這本書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波伏瓦.這個波伏瓦有著強烈的精英意識,像一只蜂王一樣吸噬著周圍的崇拜者,用生物解剖的目光冷酷地分析著崇拜者的感情,并且發(fā)出種種鄙視的評論.她誠實而透明地跟薩特分享著所有的隱秘細(xì)節(jié),肆無忌憚地解剖著他人.這樣的波伏瓦,實在是有點可厭的.
      可怕的是羅丹和卡密爾 克羅代爾的關(guān)系.這是一個天才壓榨吸取另一個天才,吸干另一個的血肉,成就豐滿自身的可怕故事.一個像螞蝗一樣肥滿起來,另一個卻墮入無底的深淵,遭遇"生命之夢的夢魘",在沉默中肢解,消失,她甚至沒有自己的墳?zāi)?卡密爾 克洛代爾,世界上有過這樣悲慘的天才嗎?天才遭遇窮困,是有的,然而畢竟可以用作品來證明自身,而克洛代爾,卻連自己的才華,天賦一并被別人攝取了,被別人享用,為別人換取不朽的聲名.在被強制送入瘋?cè)嗽呵跋?除了針對羅丹的被迫害妄想癥,她其實非常清醒,就連這一點,也不能確切地說是譫妄),她砸碎了自己所有的作品,只為了不被別人利用.
      克洛代爾,我為你一大哭!
  •   第一篇對阿加莎的刻薄也讓我莞爾
    可愛的刻薄
  •   呵呵對,根本是人無完人
    刻薄得可愛也就不可怕了
  •   Lady,嬉皮賴臉的想要你的QQ號.請不要拒絕
  •   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是想當(dāng)女人……
  •   這不是這本書前言里面的全文么?
  •   喜歡你的這篇書評。
    想看這本書很久了,書店找不到,卓越當(dāng)當(dāng)上也沒有...
  •   我們竟然有著同樣的習(xí)慣,喜悅?!杜孕鳌芬彩亲x了潔塵的介紹后再按圖索驥尋來。
  •   哈哈~
    難得有緣人!
  •   我們總是謙卑地望著他們,希望從中得到啟示。這本書最近看的,很喜歡啊。
    恩,從你的電子書庫鏈接過來的,想看那本《表征:文化表象與意指實踐》,如果方便發(fā)我一份,謝謝呵!
    wkocowang@yahoo.com.cn
  •   為了表示對自己的殘忍,我不刪掉它。以及所有,不能以自己的方式說話的寫。
  •   Dear NYE,
    第一個羅莎是Rosa Luxemburg
    第二個羅莎是她或者是我。
    第三個是妳愛的Rosa Mentero。
    另:這書的譯本在細(xì)節(jié)上有些讓人不滿意的地方,故不力薦。
  •   以女性的挑剔.
  •   翻譯的某些地方是有點不讓人滿意……
  •   時間就是這樣過去,又兩年。
    我一直打算重讀,卻過去了兩年。
  •   呵呵 你會為很多人大哭的
  •   像一只蜂王一樣吸噬著周圍的崇拜者,用生物解剖的目光冷酷地分析著崇拜者的感情,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